期刊文献+
共找到5,82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lncRNA LOXL1-AS1、miR-3614-5p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马姣 刘萍 +3 位作者 李红梅 李翀 王璞 肖懿慧 《疑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5-19,30,共6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赖氨酰氧化酶样1-反义RNA1(LOXL1-AS1)、微小RNA(miR)-3614-5p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以及对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急...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赖氨酰氧化酶样1-反义RNA1(LOXL1-AS1)、微小RNA(miR)-3614-5p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以及对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48例作为研究对象(急性心肌梗死组),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心律失常,分为非心律失常亚组(n=96)和心律失常亚组(n=52),另选取同期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一般资料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148例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lncRNA LOXL1-AS1、miR-3614-5p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血清lncRNA LOXL1-AS1、miR-3614-5p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急性心肌梗死组lncRNA LOXL1-AS1水平升高,miR-3614-5p水平降低(t/P=16.248/<0.001、8.397/<0.001);心律失常亚组病变血管支数、lncRNA LOXL1-AS1水平高于非心律失常亚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miR-3614-5p水平低于非心律失常亚组[χ^(2)(t)/P=14.315/<0.001、7.312/<0.001、3.706/<0.001、7.656/<0.001];Target Scan Human网站预测结果显示,lncRNA LOXL1-AS1与miR-3614-5p有结合位点,可能存在靶向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ncRNA LOXL1-AS1高、病变血管支数多是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miR-3614-5p、LVEF高是保护因素[OR(95%CI)=3.542(1.589~7.896)、1.527(1.081~2.156)、0.721(0.601~0.865)、0.789(0.664~0.938)];lncRNA LOXL1-AS1、miR-3614-5p及二者联合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AUC为0.820、0.890、0.932,二者联合优于各自单独预测(Z/P=3.470/0.001、2.293/0.022)。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血清lncRNA LOXL1-AS1水平显著升高,miR-3614-5p水平显著降低,两者联合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心律失常 长链非编码RNA 赖氨酰氧化酶样1-反义RNA1 微小RNA-3614-5p 预测价值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殷云雁 周华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1期1996-1999,共4页
再灌注心律失常是指心肌血流阻塞后心肌灌注恢复引起的心律失常。虽然再灌注心律失常是心肌血流成功再通的重要标志物,但也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因此,研究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影响因素及防治对预防这类并发症非常重要。
关键词 再灌注心律失常 室性心律失常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 综述
下载PDF
标准化循证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
3
作者 王俊 汤媛 《中国标准化》 2024年第14期317-320,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采取标准化循证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以及对患者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74例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参与研究,以随机方式给予分组。对...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采取标准化循证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以及对患者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74例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参与研究,以随机方式给予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标准化循证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心绞痛病发频率﹑心绞痛持续时长﹑心绞痛疼痛评分﹑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住院时间更低(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以及焦虑情绪更优(P﹤0.05)。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采取标准化循证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绞痛症状,降低不良情绪,帮助患者保持血压以及心率稳定性,有利于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循证护理模式 急性心肌 心律失常 血压
下载PDF
预后营养指数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复杂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分析
4
作者 胡子奇 董彬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99-202,208,共5页
目的: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NI)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发生复杂室性心律失常(CVA)的关系。方法:选取急性STEMI患者301例,根据是否发生CVA分为CVA组(n=85)和非CVA组(n=216)。比较2组一般情况和实验室指标,利用Logistic回归分... 目的: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NI)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发生复杂室性心律失常(CVA)的关系。方法:选取急性STEMI患者301例,根据是否发生CVA分为CVA组(n=85)和非CVA组(n=216)。比较2组一般情况和实验室指标,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PNI与急性STEMI患者发生CVA的关系。结果:2组年龄、性别、BMI、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吸烟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VA组血清白蛋白、PNI、血钾、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低于非CVA组,C反应蛋白、Gensini评分、Killip分级≥Ⅱ级、受累室壁为前壁显著高于非CV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NI(OR=0.469)与急性STEMI患者发生CVA有关,其他危险因素还有低LVEF、低血钾、CRP升高。结论:PNI是急性STEMI患者发生CVA的危险因素,可作为临床预测急性STEMI患者发生CVA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后营养指数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 复杂室性心律失常
下载PDF
心电图结合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
5
作者 李海玲 刘海云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期81-84,103,共5页
目的探讨心电图结合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室性心律失常(VA)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2年7月江苏省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305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并发VA分为VA组(124例... 目的探讨心电图结合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室性心律失常(VA)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2年7月江苏省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305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并发VA分为VA组(124例)与非VA组(181例)。比较两组T波峰-末间期(Tp-Te)、经心率校正的Tp-Te间期(Tp-Tec)、血清CK-MB水平,分析AMI并发VA的影响因素,分析Tp-Te、Tp-Tec、血清CK-MB水平对AMI并发VA的诊断价值。结果VA组Killip心功能分级Ⅲ~Ⅳ级例数占比、肌钙蛋白I、血肌酐、白细胞计数、Tp-Te、Tp-Tec、血清CK-MB水平高于非VA组(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Killip心功能分级Ⅲ~Ⅳ级(OR=2.832)、Tp-Te升高(OR=3.611)、Tp-Tec升高(OR=4.315)、血清CK-MB升高(OR=3.770)为AMI并发VA的影响因素(P<0.05)。Tp-Te、Tp-Tec、血清CK-MB水平及三者联合诊断AMI并发VA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790、0.802、0.813、0.895(P<0.05),且三者联合诊断的AUC值高于单独指标诊断的AUC值(P<0.05)。结论心电图(Tp-Te、Tp-Tec)结合血清CK-MB水平诊断AMI并发VA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肌酸激酶同工酶 急性心肌 室性心律失常 诊断价值
下载PDF
MR扩散张量成像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评估价值
6
作者 卢文杰 李品纯 黄小婷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4期59-62,共4页
目的分析MR扩散张量成像(DT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室性心律失常的评估价值。方法采取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18年10月-2022年10月期间在广西崇左市人民医院采用MR DTI进行检查的65例AMI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另纳... 目的分析MR扩散张量成像(DT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室性心律失常的评估价值。方法采取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18年10月-2022年10月期间在广西崇左市人民医院采用MR DTI进行检查的65例AMI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另纳入同期该院收治的65例AMI后未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患者MR DTI影像数据,分析MR DTI对AMI后室性心律失常的评估价值。结果观察组梗死区及边界区的FA值低于对照组,MD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图,结果显示,MR DTI参数对AMI后室性心律失常的评估AUC均>0.7,评估效能较好。结论MR DTI对AMI后室性心律失常具有较好的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室性心律失常 MR扩散张量成像
下载PDF
24 h动态心电图联合NT-pro、hs-CRP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恶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
7
作者 王茜 杜青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611-613,共3页
目的 探讨24 h动态心电图联合NT-pro、hs-CRP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恶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 共7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给予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血清NT-pro、hs-CRP检测,判定恶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与预测价值。结果 随访3个月,77例患... 目的 探讨24 h动态心电图联合NT-pro、hs-CRP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恶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 共7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给予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血清NT-pro、hs-CRP检测,判定恶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与预测价值。结果 随访3个月,77例患者中发生恶性心律失常17例(恶性心律失常组),占比22.1%。恶性心律失常组的性别、年龄、合并疾病、左心室射血分数等与非恶性心律失常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心律失常组的血清NT-pro、hs-CRP含量与非恶性心律失常组对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心律失常组的24h动态心电图SDNN与24 hQTV与非恶性心律失常组对比有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显示24 h动态心电图联合NT-pro、hs-CRP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恶性心律失常的预测最大曲线下面积为0.800。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后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比较高,且很多患者在发病前多伴随有24 h动态心电图异常与血清NT-pro、hs-CRP含量增高,24 h动态心电图联合NT-pro、hs-CRP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恶性心律失常的预测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恶性心律失常 24H动态心电图 N末端B型利钠肽原 高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室上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
8
作者 马国强 周臻臻 杜永良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6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室上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乳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AMI并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双色球法分为利多卡因组(n=45)与胺碘酮组(n=45)。利多卡因组给予利...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室上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乳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AMI并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双色球法分为利多卡因组(n=45)与胺碘酮组(n=45)。利多卡因组给予利多卡因治疗,胺碘酮组给予胺碘酮治疗,2组均于心率稳定后停药。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与治疗结束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室上性心律失常发作次数及发作持续时间、心电图[心率、校正后QT间期(QTc)、QT间期离散度(QTd)]及不良反应。结果胺碘酮组总有效率高于利多卡因组(97.78%vs.82.22%,χ^(2)=4.444,P=0.035)。治疗结束后,2组LVEF高于治疗前,LVEDD、LVESD小于治疗前,且胺碘酮组升高/缩小幅度大于利多卡因组(P<0.01);2组室上性心律失常发作次数少于治疗前,室上性心律失常发作持续时间短于治疗前,且胺碘酮组变化幅度大于利多卡因组(P<0.01);2组心率、QTd低于治疗前,QTc高于治疗前,且胺碘酮组降低/升高幅度大于利多卡因组(P<0.05或P<0.01)。利多卡因组与胺碘酮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33%vs.4.44%,χ^(2)=1.235,P=0.266)。结论胺碘酮治疗AMI并室上性心律失常可较好地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及心室肌复极离散程度,同时减少室上性心律失常发作次数,缩短发作持续时间,进而增强临床疗效,但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室上性心律失常 胺碘酮 利多卡因 心功能 心电图 安全性
下载PDF
麝香保心丸联合稳心颗粒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致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
9
作者 王功旭 陈宝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9期1-4,共4页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联合稳心颗粒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致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湘南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AMI致心律失常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单一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各60例。单一治疗组予以稳心颗...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联合稳心颗粒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致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湘南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AMI致心律失常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单一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各60例。单一治疗组予以稳心颗粒,联合治疗组予以麝香保心丸联合稳心颗粒,2组均持续用药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用药前、用药4周后心率变异性指标[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50 ms的百分比(PNN50)、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24 h内RR间期的标准差(SDNN)和24 h内每5 min 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异位搏动情况(室性异位搏动和室上性异位搏动),不良反应。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单一治疗组(95.00%vs.80.00%,χ^(2)=6.171,P=0.013)。用药4周后,2组PNN50较用药前升高,RMSSD、SDNN、SDANN较用药前增加,且联合治疗组升高/增加幅度大于单一治疗组(P<0.05或P<0.01);2组室性异位搏动、室上性异位搏动次数较用药前减少,且联合治疗组少于单一治疗组(P<0.01)。联合治疗组与单一治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67%vs.8.33%,χ^(2)=0.370,P=0.543)。结论AMI致心律失常患者采用麝香保心丸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可提高疗效,改善心率变异性,减轻室性异位搏动,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心律失常 麝香保心丸 稳心颗粒 心率变异性
下载PDF
碎裂QRS波与QT间期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分析
10
作者 王贤慧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4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 分析碎裂QRS波(fragmented QRS complexes,fQRS)与QT间期(QT interval,QTc)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提高临床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 目的 分析碎裂QRS波(fragmented QRS complexes,fQRS)与QT间期(QT interval,QTc)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提高临床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不同破碎QRS波、不同QT间期心律失常发生情况,采用ROC曲线评估单项指标及联合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的价值。结果 80例患者中,有破碎QRS波心律失常发生率为58.69%,无破碎QRS波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9.42%,有破碎QRS波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无破碎QRS波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T间期缩短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人数少于QT间期延长的人数,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T间期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QT间期缩短组和QT间期延长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破碎QRS联合QT间期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的灵敏度和AUC高于单项指标。结论 碎裂QRS波与QT间期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可应用于临床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裂QRS波 QT间期 心律失常 急性心肌 预测价值
下载PDF
盐酸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疗效分析
11
作者 郭玉菊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11期114-117,共4页
目的:探究盐酸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录符合纳排筛选标准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共100例,研究时间为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根据治疗序号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在倍... 目的:探究盐酸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录符合纳排筛选标准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共100例,研究时间为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根据治疗序号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在倍他乐克治疗的基础上接受门冬氨酸钾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盐酸胺碘酮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的心率、QTd低于对照组(P<0.05),LVEF、QTc高于对照组(P<0.05);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血小板黏度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予以盐酸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在改善心功能指标和缓解血流动力学指标上有更为理想的效果,可减轻患者的症状和病机,促进疗效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胺碘酮 门冬氨酸钾镁 急性心肌 心律失常
下载PDF
早期预警评分下预见性护理结合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效果研究
12
作者 洪仕强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4年第3期138-141,共4页
目的 探讨基于早期预警评分的预见性护理结合早期康复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72例,以随机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目的 探讨基于早期预警评分的预见性护理结合早期康复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72例,以随机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早期预警评分的预见性护理结合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恢复时间、生活质量等结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疾病转归、下床活动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情绪表现、饮食状况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56%)低于对照组(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22%)高于对照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早期预警评分的预见性护理结合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可缓解负性情绪,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预见性护理 早期预警 心律失常 早期康复
下载PDF
酒石酸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效果
13
作者 朱春雨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3期34-36,共3页
目的:观察酒石酸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5月该院收治的65例AMI合并恶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 目的:观察酒石酸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5月该院收治的65例AMI合并恶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94%(31/33),高于对照组的75.00%(2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K-MB、Mb、cTnI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DD、LVESD水平低于对照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酒石酸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AMI合并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改善心功能指标水平,效果优于单纯胺碘酮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石酸美托洛尔 胺碘酮 急性心肌 恶性心律失常 心功能 心肌损伤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术后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分析
14
作者 臧佳佳 陈敬华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6期763-764,共2页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介入术后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方法统计108例AMI患者急诊介入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探讨术后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结果108例AMI患者急诊介入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3....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介入术后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方法统计108例AMI患者急诊介入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探讨术后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结果108例AMI患者急诊介入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3.52%。单因素和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Killip分级Ⅲ级、下壁梗死、病变血管血流TIMI分级0级、发病6h内进行介入术治疗是急诊介入术后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AMI患者急诊介入术后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的风险较高,其危险因素包括Killip分级Ⅲ级、下壁梗死、病变血管血流TIMI分级0级、发病6 h内进行介入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急诊介入术 再灌注心律失常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酒石酸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15
作者 朱补全 李余良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8期1273-1278,共6页
目的探究酒石酸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对咸阳彩虹医院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223例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依据患者用药情况将接受胺碘酮(4 ml盐酸胺碘酮注射液融入葡萄糖... 目的探究酒石酸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对咸阳彩虹医院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223例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依据患者用药情况将接受胺碘酮(4 ml盐酸胺碘酮注射液融入葡萄糖注射液中静滴+口服盐酸胺碘酮片0.2 g/次、3次/d)和胺碘酮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口服,25 mg/次,2次/d)治疗的患者分别纳入对照组(100例)和联合组(12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1个月的治疗。对照组男48例,女52例,年龄(52.67±13.42)岁,心功能分级Ⅱ级66例、Ⅲ级34例;联合组男71例,女52例,年龄(51.92±13.56)岁,心功能分级Ⅱ级86例、Ⅲ级37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心功能、心率变异性指标水平,心律失常以及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5.12%(117/123),对照组总有效率86.00%(86/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如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心率(HR)、B型钠尿肽(BNP)等均明显改善(均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LVEDD、LVESD、HR、BNP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正常连续窦性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显著降低,正常窦性RR间期总体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差值>50 ms的个数所占的百分比(PNN50)、24 h内每5 min窦性RR间期均值标准差(SDANN)水平显著上升(均P<0.05);治疗后联合组上述各项心率变异性指标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均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心律失常与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1.63%(2/123)和5.69%(7/123)]均低于对照组[11.00%(11/100)和12.00%(12/100)],仅心律失常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可以改善患者心率变异性情况,减轻心脏损伤,减少患者心律失常发生,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石酸美托洛尔 胺碘酮 急性心肌 心律失常 疗效观察
下载PDF
稳心颗粒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对患者疗效及心肌酶谱水平的影响
16
作者 陈永红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18期118-121,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稳心颗粒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治疗,对其疗效、心肌酶谱水平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淄博市淄川区医院收治的152例AMI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76... 目的:探讨采用稳心颗粒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治疗,对其疗效、心肌酶谱水平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淄博市淄川区医院收治的152例AMI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76例,采用酒石酸美托洛尔进行治疗)和观察组(76例,采用稳心颗粒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心肌酶谱指标、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水平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心肌酶谱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内皮素-1(ET-1)、血栓素B2(TXB2)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一氧化氮(NO)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稳心颗粒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对AMI并发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治疗,可提升其疗效,改善其心肌酶谱、血管内皮功能,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心律失常 稳心颗粒 酒石酸美托洛尔
下载PDF
冠心舒通胶囊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效果
17
作者 王瑶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8期96-99,共4页
目的:观察冠心舒通胶囊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预防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该院收治的86例行PCI术的AMI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 目的:观察冠心舒通胶囊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预防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该院收治的86例行PCI术的AMI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冠心舒通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肌钙蛋白I(cTnI)]水平、炎性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半乳糖凝集素-3(Gal-3)]水平、RA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CK-MB、NT-proBNP、cTnI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L-6、hs-CRP、Gal-3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RA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舒通胶囊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应用于PCI术后AMI患者可降低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炎性指标水平和RA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单纯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冠心舒通胶囊 单硝酸异山梨酯 再灌注心律失常 心肌损伤标志物 炎性指标
下载PDF
胺碘酮配合艾司洛尔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效果研究
18
作者 徐立花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4年第3期61-64,共4页
目的:分析艾司洛尔+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共计84例,于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就诊按照用药情况分组。42例归至对照组,予以胺碘酮,另42例归至观察组,加用艾司洛尔,对比临... 目的:分析艾司洛尔+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共计84例,于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就诊按照用药情况分组。42例归至对照组,予以胺碘酮,另42例归至观察组,加用艾司洛尔,对比临床疗效、炎症因子水平、心电图指标、心肌标志物水平和心功能,另对比两组用药前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用药前后心肌标志物水平对比无差异(P>0.05);患者用药前炎症因子、心电图指标、心功能指标和生活质量评分无差异(P>0.05),观察组经药物治疗,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除外)更低,PR间期和QRS间期更长,QT间期更短,生活质量各维度和总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予以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艾司洛尔联合胺碘酮方案,效果好,可缓解炎症状态,改善心电图指标和心功能作用明显,可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洛尔 胺碘酮 急性心肌合并心律失常
下载PDF
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LVEDD、LVESD、LVEF指标影响分析
19
作者 吕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150-0153,共4页
分析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提供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录样本的时间上限、下限制定为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录的样本制定为5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n=50),应用电脑抽号法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研究组;25例... 分析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提供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录样本的时间上限、下限制定为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录的样本制定为5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n=50),应用电脑抽号法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研究组;25例上述患者,对应预见性护理;常规组:25例上述患者,对应常规护理,将两组差异性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得到改善(p均<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提供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更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 急性心肌 心律失常 LVEDD LVESD LVEF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分析
20
作者 阮小惠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8期0060-0063,共4页
本研究以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后,出现心律失常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围绕不同临床护理干预模式的应用效果展开分析。方法 研究期间为2023年4月至2024年3月,共纳入8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标准护理... 本研究以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后,出现心律失常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围绕不同临床护理干预模式的应用效果展开分析。方法 研究期间为2023年4月至2024年3月,共纳入8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标准护理,而观察组接受优质护理。比较了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心律失常发生率和持续时间,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①并发症发生方面,观察组更低(15.00%),与对照组的40.00%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②心律失常发生频率及持续时间方面,观察组同样低于对照组(P<0.05);③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方面,观察组高达95.00%,与对照组的72.50%相比,差异同样显著(P<0.05)。结论 优质临床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心律失常患者时,相较于常规护理,能够更加显著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小心律失常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更容易收获患者的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静脉溶栓 心律失常 优质护理 满意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