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44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肌钙蛋白Ⅰ、高敏C-反应蛋白和NT-proBNP的变化及心脉隆干预疗效 被引量:64
1
作者 马琦琳 孔涛 +2 位作者 吉绍葵 张赛丹 宁阳根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2886-2889,共4页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心力衰竭(简称心梗心衰)患者血浆中肌钙蛋白(Ⅰcardiac troopingⅠ,cTnI)、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pro-brain...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心力衰竭(简称心梗心衰)患者血浆中肌钙蛋白(Ⅰcardiac troopingⅠ,cTnI)、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pro-brain-natriuretic-peptide,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MB,CK-MB)的变化,探讨心脉隆对急性心梗心衰患者干预的疗效。方法选取35例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42例急性心梗心衰患者为心梗组,并随机将其中21例患者分为心脉隆组,21例为常规治疗组,两组均按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指南进行处置,常规治疗组患者接受抗血小板、抗凝、降脂、扩张冠状动脉、抗心衰等方面治疗,心脉隆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心脉隆静脉滴注;心脉隆的使用方法为5%的葡萄糖中加入6mL心脉隆2次/d,疗程为14d。结果与正常健康人比较,急性心梗心衰患者肌钙蛋白I、高敏C-反应蛋白、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容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 index,LVESVI)均明显升高(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显著下降(P<0.01)。治疗14d后,常规治疗组和心脉隆组患者血肌钙蛋白I、高敏C反应蛋白、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及LVESVI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LVEF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心脉隆组治疗后血高敏C反应蛋白、NT-proBNP及LVESVI较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明显下降(P<0.01),LVEF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结论急性心梗心衰患者按常规治疗后心功能明显提高,cTnI、hs-CRP、NT-proBNP和CK-MB显著下降;而加用心脉隆能够进一步提高患者的心功能,使hs-CRP和NT-proBNP进一步下降,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心力衰竭 肌钙蛋白I 高敏C-反应蛋白 N末端脑钠肽前体 肌酸激酶同工酶
下载PDF
心功能和心率减速力对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的预后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何滟 黄佐贵 +5 位作者 杜国伟 李厚荣 殷波 李倩 李潇华 余华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4年第9期841-844,共4页
目的 探讨心功能指标与心率减速力值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 应用24h动态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测100例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患者和100例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和心率减速力、心率加速力值,并进行预警... 目的 探讨心功能指标与心率减速力值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 应用24h动态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测100例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患者和100例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和心率减速力、心率加速力值,并进行预警分析.结果 冠状动脉病变:100例AMI心力衰竭患者1支病变30例、2支病变55例、3支病变15例;100例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支病变60例、2支病变35例、3支病变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内死亡:AMI心力衰竭患者组LVIDD66.4 mm、LVEF 26.0%、FS 14.4%、DC≥4.5 ms 3例(3.00%); LVIDD 68.2 mm、LVEF 24.6%、FS 12.8%、DC2.6~4.4 ms 8例(8.00%);LVIDD 69.8 mm、LVEF 22.8%、FS 11.4%、DC≤2.5 ms 15例(15.00%),P<0.05;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LVIDD 47.0 mm、LVEF 50.4%、FS 26.8%、DC 2.6~4.4 ms 2例(2.00%);LVIDD 47.2 mm、LVEF 48.8%、FS 24.6%、DC 2.6 ms 3例(3.00%),P<0.05.AMI心力衰竭患者组LVIDD 68.2 mm、LVEF24.6%、FS 12.8%、AC≤-8.0 ms2例(2.00%);LVIDD 69.8 mm、LVEF 22.8%、FS 11.4%、AC≤-7.0 ms 3例(3.00%),P<0.05;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LVIDD 47.2 mm、LVEF 48.8%、FS 24.6%、AC≤-7.0ms 1例(1.00%),余均无死亡病例.AMI心力衰竭患者组与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比较,P<0.05.结论 心功能指标结合心率减速力值能定量分析和测定迷走神经作用的强度,对急性心肌梗死猝死高危人群筛选与预警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心力衰竭 心功能测量 心率减速力
下载PDF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对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尹力 李广平 +3 位作者 李健 李立丰 张承宗 黄体钢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57-159,共3页
目的 了解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入院时外周血白细胞 (WBC)及中性粒细胞 (NER)计数是否与住院期心衰和死亡事件以及随访期的死亡事件有相关性。方法 对 2 0 0 0年 1月 1日~ 2 0 0 1年 12月 31日收治的因AMI住进冠心病监护病房的 12 ... 目的 了解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入院时外周血白细胞 (WBC)及中性粒细胞 (NER)计数是否与住院期心衰和死亡事件以及随访期的死亡事件有相关性。方法 对 2 0 0 0年 1月 1日~ 2 0 0 1年 12月 31日收治的因AMI住进冠心病监护病房的 12 3例患者于入院时立即取外周血查血常规 ,并连续观察其住院期和随访期的临床结果 ,分析WBC和NER与心衰及死亡事件的相关性及预测价值。结果 心衰组患者WBC计数 (P =0 0 0 3)及NER绝对值 (P =0 0 0 4 )明显高于非心衰组患者 ,而NER %两组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94 ) ,WBC计数 (r =0 314 ,P <0 0 0 1)及NER绝对值 (r =0 2 6 1,P =0 0 0 4 )与心衰的发生呈正相关 ,而NER %与心衰发生无明显相关性 (r =0 14 9,P =0 10 0 )。WBC计数 >11 0× 10 9/L(χ2 =4 0 0 7,P =0 0 31,OR =0 2 35 ,CI=0 0 5 8~ 0 95 8)以及NER绝对值 >12 0× 10 9/L(χ2 =4 6 14 ,P =0 0 32 ,OR =2 36 1,CI=0 4 6 9~ 11 895 )为心衰的独立预测因素。住院期和随访期死亡组WBC、NER、NER %均大于非死亡组 ,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研究证明 ,AMI发病后 6h内WBC和NER增加与住院期心力衰竭发生有关 ,是相对简单易行的预测AMI发生心衰的指标 ,NER绝对值较NER %敏感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 急性心肌 心力衰竭 预测作用
下载PDF
太子参对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大鼠心肌重构的作用 被引量:15
4
作者 沈祥春 彭佼 +2 位作者 喻斌 段金廒 钱之玉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6期600-603,共4页
目的:研究太子参对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所致急性心肌梗死慢性心衰大鼠心肌重构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设假手术组、模型组、太子参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后3组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导致急性心肌梗死(AMI)复制慢性心衰大鼠动物模型... 目的:研究太子参对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所致急性心肌梗死慢性心衰大鼠心肌重构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设假手术组、模型组、太子参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后3组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导致急性心肌梗死(AMI)复制慢性心衰大鼠动物模型,造模后1周,太子参组开始给药5周;以死亡率、心肌重构指数分析心肌重构的程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析血清中IL-6和TNF-α的水平。结果:冠脉结扎6周后,模型组大鼠死亡率高达43.8%,心肺指数、心肌重构指数及血清中IL-6和TNF-α的水平显著增加,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显著;而太子参组上述指标具有显著改善作用。结论:太子参对急性心肌梗死诱发的慢性心衰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太子参影响细胞因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孩儿参 心力衰竭 心肌 心肌重构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因子 大鼠
下载PDF
多发性肌炎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一例 被引量:3
5
作者 赵红岩 张薇薇 +2 位作者 袁龙 邓重信 李占全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08-208,共1页
关键词 多发性肌炎 误诊 急性心肌 心力衰竭
下载PDF
血清甲状腺激素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1
6
作者 吕剑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第17期50-52,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甲状腺激素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在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严重程度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间为2017年2月-2019年2月,将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心衰组(n=50)与无心衰组(n=50),另选取50例健康体检... 目的:探讨血清甲状腺激素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在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严重程度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间为2017年2月-2019年2月,将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心衰组(n=50)与无心衰组(n=50),另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其血清甲状腺激素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进行检测,分析血清甲状腺激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心衰组FT3低于非心衰组及对照组,且非心衰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衰组WBC高于非心衰组及对照组,且非心衰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衰Ⅳ级患者FT3低于Ⅲ级及Ⅱ级患者,且Ⅲ级患者低于Ⅱ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衰Ⅳ级患者WBC高于Ⅲ级及Ⅱ级患者,且Ⅲ级患者高于Ⅱ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严重程度与FT3呈负相关,与WBC呈正相关。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严重程度与FT3呈负相关,与WBC呈正相关,可在发病早期通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识别,通过有效干预为疾病的治疗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甲状腺激素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 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 严重程度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29例 被引量:2
7
作者 董元玲 董元坤 《山东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418-419,共2页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治疗 急性心肌 心力衰竭 参麦注射液
下载PDF
心脉隆注射液对高龄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6
8
作者 闫茹玉 孙秋月 刘青敏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473-477,共5页
目的:探究心脉隆注射液对高龄急性心肌梗死(AMI)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7月在我院诊治的122例高龄AMI心力衰竭患者,患者被随机均分成常规治疗组和心脉隆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接受心脉隆注射... 目的:探究心脉隆注射液对高龄急性心肌梗死(AMI)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7月在我院诊治的122例高龄AMI心力衰竭患者,患者被随机均分成常规治疗组和心脉隆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接受心脉隆注射液),疗程10d,随访6个月。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LVEF、测定室壁运动积分(WMSI)、血清脑钠肽(BNP)、hsCRP、cTnI、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水平及肱动脉血管内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VEF[常规治疗组:(35.42±5.11)%比(44.62±5.88)%;心脉隆组:(36.13±5.64)%比(49.75±6.18)%]均显著升高,且心脉隆组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WMSI评分[常规治疗组:(2.49±0.51)分比(1.45±0.34)分;心脉隆组:(2.51±0.42)分比(1.12±0.27)分]及NYHA心功能分级(常规治疗组:3.19±0.44 比 2.65±0.36;心脉隆组:3.21±0.42 比 2.11±0.28)则均显著降低,且心脉隆组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均=0.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BNP[常规治疗组:(986.72±245.63)pg/ml 比(764.42±217.33)pg/ml;心脉隆组:(989.99±243.54)pg/ml 比(607.82±198.65)pg/ml]、hsCRP[常规治疗组:(24.31±3.82)mg/L 比(14.52±1.69)mg/L;心脉隆组:(24.93±3.74)mg/L 比(7.81±0.96)mg/L]、cTnI[常规治疗组:(5.29±0.43)μg/L比(3.01±0.27)μg/L;心脉隆组:(5.37±0.64)μg/L比(1.42±0.33)μg/L ]、ET-1[常规治疗组:(95.67±16.32)ng/L比(76.34±17.82)ng/L;心脉隆组:(96.13±17.21)ng/L比(57.29±14.63)ng/L]水平均显著下降,且心脉隆组降低更显著,而血清NO水平[常规治疗组:(108.35±21.67)μmol/L比(129.68±25.83)μmol/L;心脉隆组:(110.26±22.71)μmol/L 比(156.82±24.19)μmol/L]则均显著升高,且心脉隆升高更显著( P 均=0.001);治疗后,心脉隆组的反应性充血肱动脉内径(D 充血)、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均显著升高且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 P <0.05或<0.01)。结论:心脉隆注射液能够显著改善AMI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心力衰竭 老年人
下载PDF
丹红注射液联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张秀敏 武艳丽 +2 位作者 黄文霞 朱丽荣 李静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8期1064-1068,共5页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人民医院就诊的260例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人民医院就诊的260例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0例。对照组根据病人病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丹红注射液联合参松养心胶囊进行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生存质量评分、6min步行距离、心功能、炎症因子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Barthel评分及6min步行距离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病人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左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后壁厚度(LVP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室壁运动积分指数(WMS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病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及N末端B型钠尿肽(NT-pro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病人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具有一定的疗效,可有效改善病人心功能,抑制炎症反应,提高病人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心力衰竭 丹红注射液 参松养心胶囊 生存质量评分 6MIN步行距离 心功能 炎症因子
下载PDF
磷酸肌酸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晓渝 鲁桓 +1 位作者 孟丽琴 胡业焕 《现代医药卫生》 2010年第15期2261-2262,共2页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例发病2~5天内的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均未行溶栓治疗及介入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16例)和治疗组(16例)。两组均给予抗凝、抗血小板、调脂、扩血管、利尿等基...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例发病2~5天内的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均未行溶栓治疗及介入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16例)和治疗组(16例)。两组均给予抗凝、抗血小板、调脂、扩血管、利尿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及注射用磷酸肌酸钠1g,静脉滴注,1次/日。10天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4.0%vs81.0%,P<0.05);两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均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注射用磷酸肌酸钠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左心室射血分数,提高临床疗效,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的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肌酸钠 急性心肌 心力衰竭 临床观察
下载PDF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韶 《医疗装备》 2020年第6期124-125,共2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于海城市中心医院治疗的76例AMI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于海城市中心医院治疗的76例AMI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试验组血管紧张素Ⅱ(ATⅡ)、血浆肾素(PRA)、醛固酮(AL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AMI心力衰竭患者,可改善患者的循环内分泌水平,抑制左室重构,促进心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心力衰竭 重组人脑利钠肽 循环内分泌
下载PDF
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的效果及意义分析
12
作者 王琴 马少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2期106-107,共2页
探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的效果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4月到2021年6月本院收治74例心肌梗死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7例,常规组实施缬沙坦,观察组则实施沙库巴曲缬沙坦药物进行治疗,分析评估两组治疗效... 探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的效果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4月到2021年6月本院收治74例心肌梗死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7例,常规组实施缬沙坦,观察组则实施沙库巴曲缬沙坦药物进行治疗,分析评估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予以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后,观察组总的有效率36(97.30%)远远比常规组高,组间数值对比差异比较显著(X2=3.945,P=0.047,P<0.05);观察组LVEF分数(40.33±3.55)明显比常规组高,同时观察组LVEDD(52.66±2.81)显著小于常规组,组间数值对比差异比较显著(P<0.05);同时观察组总发生率为2(5.41%),组间数值对比差异比较显著(X2=4.163,P=0.041,P<0.05)。结论:采取沙库巴曲缬沙坦药物治疗效果优良,不仅能有效改善其临床病症,同时还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方法分析 心力衰竭 治疗效果 沙库巴曲缬沙坦
下载PDF
“心衰Ⅰ号”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30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令谆 何安霞 +4 位作者 李婕 徐天 韩捷 湛武逸 陈建东 《江苏中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39-44,共6页
目的:观察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心衰Ⅰ号”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功能不全气阴两虚、痰瘀痹阻证患者临床症状、心脏超声指标等的影响,并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气阴两虚、痰瘀痹阻... 目的:观察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心衰Ⅰ号”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功能不全气阴两虚、痰瘀痹阻证患者临床症状、心脏超声指标等的影响,并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气阴两虚、痰瘀痹阻证患者按区组分组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抗血小板、调脂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心衰Ⅰ号”口服,2组均治疗8周后观察疗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心脏超声指标以及血清微小核糖核酸(mi R)-133a、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水平变化情况,治疗后评价2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观察治疗期间与治疗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气短、乏力、心悸等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和总分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P<0.01),治疗组患者各单项积分和总分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对患者中医证候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心脏超声指标检测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对照组患者LVIDs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2组患者每搏输出量(SV)、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明显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P<0.01);治疗组患者LVIDs、SV、FS、LVEF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上述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mi R-133a、TGF-β1、CTGF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P<0.01),对照组患者mi R-133a表达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患者上述指标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上述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00%(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均未出现明显异常,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的皮肤黏膜淤青、黑便、肌痛、恶心呕吐等不良事件。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心衰Ⅰ号”能有效改善AMI后心功能不全患者的中医证候,有效减轻临床症状,改善心脏超声各项指标,考虑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mi R-133a/TGF-β1/CTGF信号通路,改善心肌纤维化,减轻心室重构有关,且药物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心力衰竭 心衰Ⅰ号 心脏超声指标 miR-133a/TGF-β1/CTGF通路 心室重构 心肌纤维化
下载PDF
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和脂肪酸结合蛋白4检测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包美珍 韩惠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5期469-474,共6页
目的探究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和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检测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诊的113例STEM... 目的探究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和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检测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诊的113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PCI术后1年是否发生心力衰竭(心衰),将其分为心衰组(n=32)和非心衰组(n=81)。应用ELISA法测定血清FGF21、FABP4表达水平,比较两组血清FGF21、FABP4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心力衰竭的相关因素,ROC曲线评估血清FGF21、FABP4水平对STEMI患者PCI术后心力衰竭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心衰组心率次数、C反应蛋白(CRP)、心肌肌钙蛋白(cTnI)、N末端B型利钠肽原(BNP)、利尿剂使用比例均显著高于非心衰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低于非心衰组(P<0.05)。心衰组血清FGF21、FABP4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非心衰组[(228.37±33.07)ng/L比(185.68±25.52)ng/L、(34.26±5.51)ng/ml比(26.87±4.67)ng/ml,t=7.345、7.195,P<0.05]。血清FGF21(95%CI 1.371~8.191)、FABP4(95%CI 1.176~4.090)及发病到至导丝通过时间(95%CI 1.058~8.157)是影响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OR>1,P<0.05),LVEF(95%CI 0.473~0.913)是保护因素(OR<1,P<0.05)。血清FGF21、FABP4单独及二者联合预测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心力衰竭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8、0.856、0.934,二者联合优于单一(Z二者联合-FGF21=1.971、Z二者联合-FABP4=2.417,P=0.048、P=0.015)。结论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心力衰竭血清FGF21、FABP4水平均明显升高,二者联合对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 脂肪酸结合蛋白4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
下载PDF
新型口服抗凝药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合并室壁瘤附壁血栓消退影响的研究
15
作者 杨秀秀 关杨 +3 位作者 王悦 孙玉青 李峥 曾勇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31-335,342,共6页
目的:探讨新型口服抗凝药(novel oral anticoagulants,NOAC)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心力衰竭合并室壁瘤内附壁血栓的疗效。方法:入选2019年6月至2023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门诊和... 目的:探讨新型口服抗凝药(novel oral anticoagulants,NOAC)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心力衰竭合并室壁瘤内附壁血栓的疗效。方法:入选2019年6月至2023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门诊和病房患者中AMI后发生心力衰竭合并室壁瘤内附壁血栓患者118例,分别给予NOAC(NOAC组,65例)或维生素K受体拮抗剂(VKA组,53例)治疗,3个月后复查经胸超声心动图,如血栓尚未完全溶解,则在首次给药6个月后再次复查超声心动图。结果:NOAC组中,使用利伐沙班治疗者为46例,使用达比加群治疗者为19例,治疗3个月后血栓完全溶解率为70.8%。所有VKA组患者均使用华法林治疗,3个月后血栓完全溶解率为67.9%,与NOA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NOAC组的血栓完全溶解率为90.8%,VKA组的血栓完全溶解率为84.9%,两组血栓溶解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OAC可考虑作为AMI后心力衰竭合并室壁瘤内附壁血栓消退的治疗药物,且无须监测INR,使用方便,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口服抗凝药 急性心肌 心力衰竭 室壁瘤附壁血栓 维生素K受体拮抗剂
下载PDF
左西孟旦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16
作者 董宁超 邢成伟 程国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4期58-60,69,共4页
目的 分析左西孟旦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1月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AMI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标准化治疗... 目的 分析左西孟旦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1月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AMI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标准化治疗,观察组同时联合左西孟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流动力学水平[心指数(CI)、全心舒张末容积指数(GEDVI)、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B型尿钠肽(BNP)],及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hs-CRP、IL-6、TNF-α、GEDI、SVRI、BN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I、LVEF、SV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标准化治疗基础上联合左西孟旦治疗AMI合并心力衰竭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炎症反应,稳定血流动力学,改善心功能和临床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心力衰竭 标准化治疗 左西孟旦 疗效
下载PDF
血清Sulfatide、ANGPTL4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中的表达
17
作者 楚紫栋 刘士超 刘小军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1期50-54,共5页
目的分析血清硫苷脂(Sulfatide)、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中的表达情况。方法收集2021年6月至2022年4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治疗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AMI-HF组)和87例急性心肌... 目的分析血清硫苷脂(Sulfatide)、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中的表达情况。方法收集2021年6月至2022年4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治疗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AMI-HF组)和87例急性心肌梗死未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AMI组)外周血,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两组血清Sulfatide和ANGPTL4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MI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影响因素,采用Pearson分析血清Sulfatide和ANGPTL4水平与AMI-HF患者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血清Sulfatide和ANGPTL4水平在评估AMI-HF疾病进展的应用价值。结果两组年龄、性别、心率、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HF组Sulfatide、LVEDVI、LVESVI均显著高于AMI组,ANGPTL4、LVEF低于A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Sulfatide、ANGPTL4、LVEF、LVEDVI、LVESVI是AMI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影响因素(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MI-HF患者血清Sulfatide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LVEDVI、LVESVI呈正相关(P<0.05);ANGPTL4与LVEF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LVEDVI、LVESVI呈负相关(P<0.05);AMI-HF患者中,预后良好组患者血清Sulfatide均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ANGPTL4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ulfatide和ANGPTL4联合预测AMI-HF预后价值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监测AMI-HF患者血清Sulfatide和ANGPTL4水平可为疾病进展提供客观依据,血清Sulfatide和ANGPTL4二者还可为作为预测AMI-HF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心力衰竭 血清硫苷脂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
下载PDF
巴中市8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分析
18
作者 蒋坤 李林 +2 位作者 赖祯平 刘芙蓉 李志明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7期855-857,866,共4页
目的 分析巴中市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发生心力衰竭(HF)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1月1日—2023年4月30日巴中市中心医院80例STEMI患者,根据有无发生HF分组,探寻可能导致STEMI患者HF的危险因素。结果 入组患者... 目的 分析巴中市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发生心力衰竭(HF)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1月1日—2023年4月30日巴中市中心医院80例STEMI患者,根据有无发生HF分组,探寻可能导致STEMI患者HF的危险因素。结果 入组患者中28例发生HF,发生率35.00%。有HF组血清降钙素原(PCT)、总胆红素(TBi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同型半胱氨酸(Hcy)表达均较无HF组高(t=13.176、10.485、32.544、10.113、4.254,P<0.05);组间其他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PCT、TBiL、hs-CRP、MPV、Hcy高表达是导致STEMI患者发生HF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STEMI患者发生HF与血清PCT、TBiL、hs-CRP、MPV、Hcy指标高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 心力衰竭 超敏C反应蛋白 血小板平均体积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老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致心力衰竭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
19
作者 尚晨黧 王丽超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5期37-40,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市顺义区医院心血管内科2021年1—12月收治的8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岁)的临床资料,按照性别进行分组后,对比2组临床特点...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市顺义区医院心血管内科2021年1—12月收治的8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岁)的临床资料,按照性别进行分组后,对比2组临床特点:年龄、就诊时间、心功能分级、心肌酶、B型钠尿肽(N terminal pro B 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多支病变比例等,并对心肌梗死患者心力衰竭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老年女性发病年龄、病程、心梗后心衰发生率,就诊时间高于老年男性(t=5.235、4.644、8.876、14.755,P<0.05),老年女性心功能分级、TnⅠ、NT-proBNP高于老年男性(t=2.330、16.361,P<20.05),老年女性多支病变比例高于老年男性(χ=6.573,P<0.05)。老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P<0.05)。结论老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性高于老年男性,合并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心力衰竭 危险因素 心功能分级 BNP 心肌
下载PDF
注射用重组人脑利钠肽在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20
作者 蔡文玉 张登庆 +2 位作者 丁育钧 张娜彬 庄惠真 《北方药学》 2024年第7期182-184,共3页
目的:观察注射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在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来自晋江市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40岁及以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并发心力衰竭患者共64例,... 目的:观察注射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在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来自晋江市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40岁及以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并发心力衰竭患者共64例,按患者的入院日期随机进行分组,其治疗组32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持续静脉泵注72小时,记录并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清NT-BNP、CRP、醛固酮水平及心功能[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情况,统计并比较治疗期间两组心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住院7天后,血清NT-BNP、CRP、醛固酮水平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治疗组患者住院7天后心脏彩超提示LVEDD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LVEF高于治疗前水平(P<0.05);且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心血管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rhBNP治疗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并发心力衰竭患者,可改善心衰症状、改善心室重构,保护心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脑利钠肽 急性心肌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心力衰竭 中青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