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6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参通冠方对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核因子-κB信号途径及细胞间隙连接通讯的影响 被引量:22
1
作者 刘建勋 韩笑 +1 位作者 马晓斌 王杨慧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8-231,共4页
目的观察双参通冠方 (SSTG)对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心肌梗死面积及重量 ,心肌核因子 κB(nuclearfactor- kappaB ,NF-κB)信号途径及心肌细胞间隙连接蛋白Cx4 3的影响。方法用冠状动脉结扎 /放松法复制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 目的观察双参通冠方 (SSTG)对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心肌梗死面积及重量 ,心肌核因子 κB(nuclearfactor- kappaB ,NF-κB)信号途径及心肌细胞间隙连接蛋白Cx4 3的影响。方法用冠状动脉结扎 /放松法复制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N-BT染色法测量心肌梗死范围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肌组织NF-κBp6 5表达 ;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各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和细胞间黏附分子- 1(ICAM-1)含量 ;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心肌细胞通讯间隙连接蛋白Cx4 3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及梗死区重量、NF-κBp6 5表达、血清中TNF-α及ICAM-1含量明显升高 (P <0.0 5 ) ;心肌连接蛋白Cx4 3大量降解。SSTG处理后心肌梗死面积及重量减轻 ;血清中TNF α、ICAM 1水平下调 (P <0 0 5 ) ;NF κBp6 5表达及Cx4 3降解抑制。 结论缺血再灌注时 ,心肌梗死严重 ,NF κB信号途径可被激活 ,Cx4 3降解严重。SSTG能抑制NF-κB的活化 ,抑制血清中TNF-α、ICAM-1的过量分泌和抑制Cx4 3的降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参通冠方 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 核因子-κB信号途径 细胞间隙连接通讯 心肌梗死
下载PDF
血清MG53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后发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相关性分析
2
作者 姚家芳 李小旺 《心电与循环》 2024年第1期25-28,34,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血清MG53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关系。方法选择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PCI的AMI患者142例,PCI 1d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MG53水平,并检测肌...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血清MG53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关系。方法选择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PCI的AMI患者142例,PCI 1d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MG53水平,并检测肌钙蛋白I(cTnI)、D-二聚体(DD)、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根据行PCI期间是否发生MIRI将患者分为MIRI组和非MIRI组。比较两组患者PCI后血清MG53水平,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清MG53对AMI患者PCI后发生MIRI的检测价值。结果PCI后61例出现MIRI,发生率为42.96%;MIRI组患者血清MG53水平为(138.44±45.23)pg/mL,高于非MIRI组的(108.69±25.89)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点二列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MG53水平与AMI患者PCI后发生MIRI呈正相关(r=0.386,P<0.001)。ROC曲线显示,血清MG53水平评估AMI患者PCI后发生MIRI的AUC>0.7,具有一定的检测价值。结论AMI患者PCI后血清MG53与MIRI之间存在弱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心肌缺血灌注损伤 MG53
下载PDF
张家口地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时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测模型
3
作者 杨博 李方江 +1 位作者 张泽鹏 鲁濛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0期5-10,共6页
目的 构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术后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测模型,并评价其有效性。方法 收集张家口地区262例急性心肌梗死并行急诊PC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PCI术后是否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分为... 目的 构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术后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测模型,并评价其有效性。方法 收集张家口地区262例急性心肌梗死并行急诊PC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PCI术后是否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分为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和非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列线图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率进行预测。利用ROC下面积(AUC),校准曲线和DAC曲线评价其鉴别力、校准能力和临床应用价值。使用Hosmer-Lemeshow检验评估校准度,使用内部抽样法进行验证。结果 构建不同模型取最小AIC值,最终将收缩压、Killip分级、多支病变、BNP升高、白介素6、超氧化物歧化酶纳入预测模型中绘制列线图,AUC面积为0.818(95%CI:0.748~0.888),校准曲线显示预测结果和实际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决策曲线表明列线图具有临床实用价值。结论 缺血/再灌注损伤预测模型有较高的区分度和准确性,可以筛选高危人群,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家口地区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缺血灌注损伤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效能研究
4
作者 陈锐 陈业洋 杨友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12期10-13,F0003,共5页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评估效能。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东莞市东南部中心医院接受溶栓治疗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80例为对象,根据患者治疗后是否发生MIRI...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评估效能。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东莞市东南部中心医院接受溶栓治疗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80例为对象,根据患者治疗后是否发生MIRI分为对照组(未发生MIRI 45例)和观察组(发生MIRI 35例)。查阅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冠心病患者MIRI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建立MIRI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估模型预测效能。结果:80例冠心病患者中,有35例发生MIRI(43.7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发作到手术时间、左室射血分数(LVEF)、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血小板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PLR)、肌钙蛋白T(TNT)、脑利钠肽(BNP)是冠心病患者MIR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校准曲线斜率较高,霍斯莫-莱梅肖(H-L)拟合优度检验的结果为χ^(2)=1.334,P=0.323,表明模型拟合良好;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817,95%CI(0.759,0.871)。结论:发作到手术时间、LVEF、NLR、PLR、TNT及BNP是冠心病患者发生MIRI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基于上述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度,预测效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肌缺血灌注损伤 列线图预测模型
下载PDF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体内荭草花活性成分的PK-PD研究
5
作者 杨青波 杨兴美 +4 位作者 向文英 郑林 黄勇 迟明艳 蒲健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966-974,共9页
目的建立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PK-PD)结合模型,探讨荭草花提取物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模型大鼠体内活性成分的动态变化与其药效消长之间的关系。方法荭草花药材经水煮醇沉、正丁醇萃取得荭草花提取物;取SD大鼠6只,采用冠脉结扎... 目的建立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PK-PD)结合模型,探讨荭草花提取物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模型大鼠体内活性成分的动态变化与其药效消长之间的关系。方法荭草花药材经水煮醇沉、正丁醇萃取得荭草花提取物;取SD大鼠6只,采用冠脉结扎法制备MIRI模型,术前大鼠灌胃荭草花提取物86 g/kg,3次/d、连续5 d,于末次给药后5 min、10 min、15 min、30 min、1.0 h、1.5 h、2.0 h、4.0 h、6.0 h、8.0 h、10.0 h、12.0 h、24.0 h、36.0 h及48.0 h经尾静脉取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检测血浆样本中6种活性成分(原儿茶酸、槲皮苷、花旗松素、N-p香豆酰酪胺、山奈素-3-O-β-D-葡萄糖苷及山奈素-3-O-α-L-鼠李糖苷)的质量浓度,获取各成分血药浓度-时间曲线;采用试剂盒测定血浆样本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心肌钙蛋白I(cTn-I)的浓度,获取效应-时间曲线;通过Winnonlin 6.4软件分别对药物浓度-时间与效应-时间进行拟合,建立PK-PD模型。结果荭草花提取物中各有效成分均能够较好地与各药效指标拟合,以SOD为药效指标时,各成分的PK-PD模型以Sigmoid E_(max)拟合较优;以LDH、CK-MB及cTn-I为药效指标时,各成分的PK-PD模型以Inhibitory Effect拟合较优。结论荭草花提取物中的原儿茶酸、槲皮苷、山奈素-3-O-β-D-葡萄糖苷及山奈素-3-O-α-L-鼠李糖苷、花旗松素、N-p香豆酰酪胺具有心肌缺血保护作用,其浓度与药效指标SOD、LDH、CK-MB及cTn-I的水平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灌注损伤 药代动力学 荭草花提取物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药效动力学 PK-PD模型 活性成分 药效指标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朱秋凤 蒋芳勇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24期175-178,共4页
目前我国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而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运重建效果,探索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对提高血运重建疗效、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他汀类药物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其可减少... 目前我国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而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运重建效果,探索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对提高血运重建疗效、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他汀类药物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其可减少心血管疾病不良事件的发生。随药物研究的逐渐深入,认识到该药在的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有多种保护机制,文章通过收集国内外相关的研究对他汀类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心肌缺血灌注损伤 他汀类药物
下载PDF
心肌缺血再灌注无复流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吴青芸 苏强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424-429,共6页
近年来,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作为心血管系统的急危重症之一,起病凶险且病死率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目前治疗ACS的有效方法,可及时开通闭塞血管,实现心肌再灌注... 近年来,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作为心血管系统的急危重症之一,起病凶险且病死率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目前治疗ACS的有效方法,可及时开通闭塞血管,实现心肌再灌注,显著降低病死率。然而血运重建后冠状动脉无复流的发生是导致ACS患者病死率升高的重要原因。对无复流进行早期诊断是紧急再灌注治疗的关键。冠状动脉造影是导管室中诊断无复流最直接的方法,也是现阶段临床上常用的诊断措施之一。冠状动脉内生理评估基于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原理,通过测量冠脉血流速度和冠脉压力来评估心脏的供血功能。此外,许多非侵入性心脏影像学检查技术的兴起,也为无复流的诊断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通过系统总结和分析TIMI血流分级、校正TIMI帧数、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微循环阻力指数、心电图、心血管磁共振成像等诊断方法的最新进展和当前面临的挑战,以期为无复流的早期诊断和全面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灌注 无复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冠脉综合征 诊断方法
下载PDF
中药单体及复方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詹家仪 杨媛媛 +2 位作者 詹家国 陈向云 李尧锋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1124-1132,共9页
再灌注治疗是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常用防治手段,但在改善供血的过程中可能诱发心率失常、心肌细胞凋亡等一系列损伤,即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现代中医学家认... 再灌注治疗是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常用防治手段,但在改善供血的过程中可能诱发心率失常、心肌细胞凋亡等一系列损伤,即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现代中医学家认为MIRI的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本虚以气虚、阳虚为主,标实多为痰浊、瘀血,通常以虚实夹杂者多见,治疗当以扶正祛邪兼顾。磷酸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K/Akt)信号通路在防治MIRI过程中对心肌细胞的存活和功能发挥具有重要作用。该通路参与介导细胞增殖、生长、存活等生理过程,又可调控心肌细胞凋亡、自噬、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等多种病理过程,此双向调节作用与中医学的“扶正祛邪”理论不谋而合。基于此,对中药防治MIRI与PI3K/Akt信号通路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为MIRI的治疗和新药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灌注损伤 急性心肌梗死 磷酸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 中医药 综述
下载PDF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实验动物种属选择和建模方法比较
9
作者 杨嘉俊 吴贤生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3年第4期41-43,共3页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是冠心病治疗中的难点和热点。MIRI动物模型是研究人员开展MIRI机制和防治策略研究时的重要载体。MIRI模型包括离体模型和在体模型,涉及多个种属的动物和多种造模方法,并且心肌缺血时间的设定在不同的研究中也...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是冠心病治疗中的难点和热点。MIRI动物模型是研究人员开展MIRI机制和防治策略研究时的重要载体。MIRI模型包括离体模型和在体模型,涉及多个种属的动物和多种造模方法,并且心肌缺血时间的设定在不同的研究中也存在较大差异。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和造模条件对实验结果有种重要影响,本文将从模型建立的角度,比较多种常见的MIRI模型及造模方法,为MIRI研究中动物模型的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灌注损伤 动物模型 实验选择
下载PDF
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制备方法的改进与评价 被引量:17
10
作者 陈业农 周逸平 +3 位作者 汪克明 蔡荣林 王月兰 李晓民 《中国中医急症》 2008年第3期359-360,363,共3页
目的改进和完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的制备,简化手术操作步骤,提高模型成功率和动物成活率。方法选用成年健康SD大鼠,于第3~4肋间开胸0.5~1cm,迅速暴露心脏,冠状动脉下穿线后,即刻复位关胸,提线时以标Ⅱ导联心电图ST段... 目的改进和完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的制备,简化手术操作步骤,提高模型成功率和动物成活率。方法选用成年健康SD大鼠,于第3~4肋间开胸0.5~1cm,迅速暴露心脏,冠状动脉下穿线后,即刻复位关胸,提线时以标Ⅱ导联心电图ST段和T波的改变作为阻断血流评定指标,连续缺血15min,松线,缝合切口。结果改进后的造模成功率达到90%以上,高于传统方法的成功率(60%)。结论改进后的方法能大大降低手术难度,提高模型成功率和动物成活率,准确地复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模型,简化实验操作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心肌缺血灌注 动物实验模型
下载PDF
两种兔可控性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的比较 被引量:5
11
作者 万丽丽 夏家红 刘金平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8-119,共2页
目的完善兔可控性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I/R)动物模型的制备,提高模型成功率和动物成活率。方法成年健康家兔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30只(Sham组)、I/R1组15只和L/R2组15只。Sham组仅穿线不接扎,I/R1组选择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 目的完善兔可控性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I/R)动物模型的制备,提高模型成功率和动物成活率。方法成年健康家兔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30只(Sham组)、I/R1组15只和L/R2组15只。Sham组仅穿线不接扎,I/R1组选择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R2组选择冠状动脉左缘支。开胸后以5-0 prolene线穿过冠状动脉,硅胶管圈套5-0 prolene线,用血管钳收紧硅胶管阻断冠状动脉血流,制备兔可控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四肢安装肢体导联,通过心电图ST段的改变作为心肌缺血的评定指标。结果Sham组30只动物手术前后心电图均无变化;I/R1组结扎后,13只动物ST段无明显变化;2只动物ST段轻度压低,再灌注时无心律失常表现;L/R2组15只动物结扎后ST段均抬高明显,并渐与QRS波融合,QRS波幅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变小,再灌注时11只出现室性早搏,4只出现室性心动过速。结论兔可控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应选择冠状动脉左缘支。用血管钳收紧硅胶管圈套5-0 prolene线的方法可以准确地复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的实验模型,简化实验操作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灌注 模型 动物
原文传递
不同缺血时间对中国小型猪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丽丽 康静 +6 位作者 任建勋 郭浩 孟红旭 马彦雷 史跃 刘建勋 李磊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8-37,共10页
目的探讨不同缺血时间对中国小型猪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为建立适合的小型猪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提供依据。方法中国小型猪29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6只)、缺血30 min组(7只)、缺血60 min组(7只)及缺血90 min组(9只)。各组戊巴比... 目的探讨不同缺血时间对中国小型猪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为建立适合的小型猪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提供依据。方法中国小型猪29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6只)、缺血30 min组(7只)、缺血60 min组(7只)及缺血90 min组(9只)。各组戊巴比妥钠麻醉后行左冠状动脉造影,后将球囊经导丝交换入冠脉左前降支中部,术中连续心电监护记录ST段改变情况、室颤及除颤次数,再灌注3 h后处死。于缺血前、再灌即刻、再灌后1 h、2 h及3 h采集超声心动图,描记心脏收缩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EF)及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shortening,FS);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TTC/伊文思蓝双重染色观察心肌梗死面积,硫磺素S染色法观察再灌后无复流面积。结果缺血90 min组动物死亡率较缺血30 min组、缺血60 min组高;随缺血时间增长,室颤及除颤次数明显增加(P<0.05,P<0.01);缺血90 min组再灌注3 h时EF值、FS值较其他组明显降低(P<0.05,P<0.01);模型组动物在心电图缺血性改变、心肌梗死及无复流面积、心肌组织染色及血清CK-MB、LDH、SOD、MDA含量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心肌缺血90 min再灌注小型猪模型的恶性心律失常及死亡率高,缺血30 min再灌注3 h条件建立的模型能复制临床疾病的特征性病变且死亡率低,适合于发病机制及药物作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灌注 小型猪 动物模型 冠状动脉球囊栓塞 最佳时间
下载PDF
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改良方法与传统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海涛 李飞 +4 位作者 王跃民 陶凌 李聪叶 苑媛 王海昌 《心脏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533-536,共4页
目的:建立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的改良方法与传统方法并进行比较。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只;一组采用改良方法建立模型,即气体麻醉,以气体麻醉面罩通气,短时间开胸;另一组采用传统方法建立模型,即腹腔麻醉,气管插... 目的:建立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的改良方法与传统方法并进行比较。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只;一组采用改良方法建立模型,即气体麻醉,以气体麻醉面罩通气,短时间开胸;另一组采用传统方法建立模型,即腹腔麻醉,气管插管,长时间开胸。比较两种方法的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术中血氧饱和度、术后存活率、心肌梗死面积,以及术后大鼠的生活状况。结果:与传统方法组相比,改良方法组大鼠术中存活率升高[(93.3±4.6)%vs.(72.4±8.4)%,P<0.05]、开胸时间缩短为[(6.5±2.0)minvs.(44.9±2.7)min,P<0.01],开胸前后平均血氧饱和度增加[(96.3±0.8)%vs.(90.9±2.1)%,P<0.05],术后存活率提高(82.83%vs.58.3%,P<0.01)。另外改良方法组大鼠术后恢复正常行为活动需要的时间较短,但两组大鼠心肌梗死的面积[(33.5±2.2)%vs.(35.0±3.0)%]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方法具有简单、高效及可独立操作的优点,能有效提高建立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灌注 模型 改良方法 传统方法 大鼠
下载PDF
人参山楂饮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冷建春 《中国中医急症》 2007年第1期68-69,81,共3页
目的观察人参山楂饮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影响。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对照组、治疗组,比较各组缺血再灌注6h后血清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ET)的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6... 目的观察人参山楂饮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影响。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对照组、治疗组,比较各组缺血再灌注6h后血清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ET)的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6h后与模型组比较,予人参山楂饮的治疗组和予卡维地络的对照组NO均有提高,MDA、AngⅡ、ET均下降,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人参山楂饮有保护血管内皮缺血-再灌注损伤、抗缺血-再灌注时氧自由基介导的脂质过氧化作用,提示人参山楂饮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多重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缺血-灌注损伤 人参山楂饮
下载PDF
实时心肌超声造影对STEMI患者PCI术后继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泳航 刘少中 郑智文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5期159-162,166,共5页
目的 探讨实时心肌超声造影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继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评估价值。方法 纳入2019年4月至2021年12月中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溶栓后行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急性ST段抬高心... 目的 探讨实时心肌超声造影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继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评估价值。方法 纳入2019年4月至2021年12月中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溶栓后行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术后4 h是否发生IRI进行分组,其中发生IRI者56例(IRI组),未发生IRI者64例(非IRI组),两组患者均完善实时心肌超声造影,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S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继发IRI的风险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评估价值。结果 IRI组年龄高于非IRI组、术后心肌梗死溶栓分级(TIMI)分级低于IRI组,术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高于非IR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IRI组超声参数A值、K值及MBF值均较非IRI组偏低(P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心肌梗塞溶栓分级及心肌显峰强度值、再充盈平均速度和曲线上升平台期的平均斜率等参数是影响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术后继发IRI的风险因素(P <0.05)。受试者工作曲线结果显示,术后TIMI分级、左心室再充盈平均速度、局部心肌血流量及心肌显峰强度值单一诊断的AUC分别为0.934、0.792、0.759和0.710;敏感度分别为81.23%、80.78%、75.06%和58.32%;特异度分别为72.35%、66.28%、64.81%和73.92%。将特异度最高指标心肌显峰强度值和敏感度最高指标再充盈平均速度进行联合诊断,结果显示,其曲线下面积为0.838,敏感度为77.83%、特异度为79.04%。结论 实时心肌超声造影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继发IRI的评估价值较高,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心肌超声造影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心肌缺血灌注损伤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斑点追踪成像诊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价值
16
作者 汤文芳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10期127-130,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斑点追踪成像(STI)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2年8月该院收治的85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心肌再灌注损...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斑点追踪成像(STI)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2年8月该院收治的85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心肌再灌注损伤发生情况,依据是否发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分为发生组、未发生组,比较两组超声心动图常规参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三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E)及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峰值(A)],STI技术参数[纵向应变(LS)、径向应变(RS)及圆周应变(CS)],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超声心动图常规参数、STI技术参数及联合检测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诊断价值。结果:85例患者经PCI治疗后,31例发生再灌注损伤,发生率为36.47%;发生组LVEF水平低于未发生组,LVEDV、LVESV值大于未发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E、A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LS、CS、RS峰值均低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S、CS、RS诊断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曲线下面积(AUC)均>0.7,具有一定诊断价值,高于LVEF、LVEDV、LVESV的AUC,而常规参数和STI参数联合检测诊断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AUC>0.9,诊断价值较高。结论:超声心动图STI技术可用于评估STEMI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情况,与超声心动图常规参数联用可提高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斑点追踪成像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肌缺血 灌注损伤
下载PDF
不同时点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的构建与评价
17
作者 李文 李伟 +2 位作者 程丰 王光策 王锁刚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915-1920,共6页
目的:通过构建大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模型,评价不同时点急性肾IRI大鼠的肾损伤程度。方法:将3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成6组,每组5只,适应性饲养1周后,以2%戊巴比妥钠(30 mg/kg)腹腔注射麻醉,以背侧入径夹闭双侧肾蒂的方式构建急性... 目的:通过构建大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模型,评价不同时点急性肾IRI大鼠的肾损伤程度。方法:将3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成6组,每组5只,适应性饲养1周后,以2%戊巴比妥钠(30 mg/kg)腹腔注射麻醉,以背侧入径夹闭双侧肾蒂的方式构建急性肾IRI模型,不同的分组按照不同的缺血时间(0、5、15、30、45和60 min)进行处理,再灌注24 h后,腹主动脉采血2 mL用于检测肾功能(血尿素氮、血清肌酐和胱抑素C),取出肾脏,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形态学、肾小管上皮细胞超微结构及细胞凋亡水平变化。结果:随着肾缺血时间延长,急性肾IRI模型大鼠肾功能进行性减退(P<0.05),肾组织病理损伤愈加严重(P<0.05),肾小管上皮细胞超微结构凋亡指数和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而大鼠肾缺血60 min再灌注的肾损伤程度最严重。结论:大鼠肾脏控制缺血时间45 min再灌注时间24 h时构建的急性肾IRI模型较为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灌注损伤 不同时点 动物模型 大鼠
下载PDF
“柴胡三参胶囊”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与MLK3-p38 MAPK-NLRP3信号通路的关系
18
作者 杨成龙 何涛 +5 位作者 刘建和 杨耀闾 卢圣花 张杼惠 曹蛟 冯君 《江苏中医药》 CAS 2023年第7期68-73,共6页
目的:探讨柴胡三参胶囊通过MLK3-p38 MAPK-NLRP3信号通路减轻炎症反应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心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7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地尔硫卓组(每日给药量:51 mg/kg)及柴胡三参胶囊低、中、高剂量... 目的:探讨柴胡三参胶囊通过MLK3-p38 MAPK-NLRP3信号通路减轻炎症反应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心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7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地尔硫卓组(每日给药量:51 mg/kg)及柴胡三参胶囊低、中、高剂量组(每日给药量:216、432、864 mg/kg),每组12只。各给药组灌胃给予相应药液,假手术组、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均每日1次,连续7 d。预处理结束后,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并再灌注的方法建立MIRI模型,再灌注结束后立即取血、取全心,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每组6只大鼠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含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每组3只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变化,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观察每组5只大鼠心肌梗死范围,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每组3只大鼠心肌组织中混合谱系酶3(MLK3)、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 MAPK)、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白细胞介素-1β(IL-1β)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CK-MB、cTnI含量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心肌细胞排列紊乱、肥大水肿,心肌梗死面积占比明显大于假手术组(P<0.01),缺血区心肌组织炎症相关蛋白MLK3、p38 MAPK、NLRP3、IL-1β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P<0.05)。各给药组大鼠血清CK-MB、cTnI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柴胡三参胶囊中、高剂量组与地尔硫卓组大鼠血清CK-MB、cTnI水平显著低于柴胡三参胶囊低剂量组(P<0.01),而此3组大鼠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柴胡三参胶囊中、高剂量组及地尔硫卓组大鼠心肌细胞排列较整齐,心肌细胞水肿范围少于模型组,其中以柴胡三参胶囊高剂量组及地尔硫卓组改善最明显。柴胡三参胶囊中、高剂量组与地尔硫卓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占比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3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占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柴胡三参胶囊中剂量组、地尔硫卓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占比明显低于低剂量组(P<0.01)。柴胡三参胶囊中、高剂量组及地尔硫卓组大鼠心肌组织MLK3、p38 MAPK、NLRP3、IL-1β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和柴胡三参胶囊低剂量组(P<0.01),其中地尔硫卓组MLK3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柴胡三参胶囊高剂量组(P<0.05),NLRP3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柴胡三参胶囊中、高剂量组(P<0.01)。结论:柴胡三参胶囊中、高剂量预处理可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可能通过MLK3-p38 MAPK-NLRP3信号通路减轻炎症反应实现对MIRI模型大鼠的心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柴胡三参胶囊 心肌缺血灌注损伤 炎症 混合谱系酶3 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 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肌梗死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肖立运 许胜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5期121-126,共6页
心肌缺血是冠心病的重要病理改变,血流灌注量减少使心肌处于缺血、缺氧状态,导致能量代谢异常,心功能不同程度的降低等,严重者可诱发心肌梗死、猝死等不良事件。而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冠心病最为严重的心肌缺血类型,以胸口疼痛、呼吸困... 心肌缺血是冠心病的重要病理改变,血流灌注量减少使心肌处于缺血、缺氧状态,导致能量代谢异常,心功能不同程度的降低等,严重者可诱发心肌梗死、猝死等不良事件。而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冠心病最为严重的心肌缺血类型,以胸口疼痛、呼吸困难、胸闷、呕吐为主要临床症状,若不积极治疗,可引发心律失常,增加猝死风险。临床上再灌注治疗是AMI治疗的主要手段,再灌注治疗通过溶栓药物、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将完全闭塞的血管重新开通,使缺血组织获得再灌注。及时的血运重建治疗能够在短时间内恢复血液供应,但同时亦会导致不同程度的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损害心肌的结构和功能,被认为是影响冠心病患者再灌注治疗效果的主要事件。目前研究发现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与氧化应激、Ca^(2+)超载、能量代谢障碍、炎症反应等机制相关。药物治疗着眼于相关机制从而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如抗氧自由基、抑制钙超载、改善炎症浸润及细胞凋亡、减轻线粒体损伤。目前西医治疗再灌注损伤已处于瓶颈,笔者尝试引入中医药理论。根据中医观点,AMI可归于“心痛”“胸痹”范畴,病位在心,牵连肝、脾、肾等诸多脏器,病机见于气虚血瘀,宜采用养气除痹、活血化瘀之法。因而从中西医结合理论深入探索再灌注损伤的发病机制,系统总结再灌注损伤的中西医可能的主要机制,对于防治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缺血 灌注损伤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益心方调控SIRT1/PGC⁃1α信号通路改善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2
20
作者 董莉 杨燕玲 +1 位作者 郑钰凡 戎靖枫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3年第7期58-65,共8页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益心方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60只清洁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假手术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模型组)、益心方预处理+心肌缺血再灌注组(益心方组)、益心方预处理+心肌缺血再灌注+沉默信...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益心方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60只清洁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假手术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模型组)、益心方预处理+心肌缺血再灌注组(益心方组)、益心方预处理+心肌缺血再灌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抑制剂组(益心方+抑制剂组),每组15只。各组大鼠适应性喂养7 d后,益心方组和益心方+抑制剂组给予益心方(10 mL/kg)灌胃7 d,其余各组灌胃等体积的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术前3 d及术前20 min,益心方+抑制剂组尾静脉注射SIRT1抑制剂sirtinol(2 mg/kg),其余各组尾静脉注射等体积的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其余各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 min,建立心肌缺血损伤模型,术中观察心电图变化情况。再灌注后检测心电图,观察再灌注模型是否建立成功;采用超声心动图和血流动力学检测评价各组大鼠的心功能;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变化;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生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的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_(2)O_(2))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SIR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辅助活化因子-1α(PGC-lα)、B淋巴细胞瘤-2蛋白(Bcl-2)、B淋巴细胞瘤-2相关X蛋白(Bax)表达情况。结果①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电图ST段明显抬高,表明大鼠心肌缺血模型建立成功;超声心动图和血流动力学检测显示,模型组大鼠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降低,左心室舒张末压(LVDP)、左心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升高(P<0.05);TTC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增加(P<0.05);生化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血清中CK、LDH、MDA、H_(2)O_(2)水平升高,SOD水平降低(P<0.05);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中Bcl-2、SIRT1、PGC-1α表达下降,Bax表达升高(P<0.05)。②与模型组比较,益心方组心肌梗死的面积减少,LVEF、LVFS、LVSP、+dp/dtmax升高,LVDP、-dp/dtmax降低,左心室射血量增加,心功能改善(P<0.05);血清CK、LDH、MDA、H_(2)O_(2)水平降低,SOD水平升高(P<0.05);心肌组织中Bcl-2、SIRT1、PGC-1α表达升高,Bax表达降低(P<0.05)。③与益心方组比较,益心方+抑制剂组大鼠血清CK、LDH、MDA、H_(2)O_(2)水平升高,SOD水平降低(P<0.05);心肌组织中Bcl-2、SIRT1、PGC-1α表达降低、Bax表达升高(P<0.05)。结论益心方预处理能够减轻氧化应激损伤和细胞凋亡,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SIRT1/PGC-1α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灌注损伤 心肌梗死 益心方 作用机制 大鼠模型 中药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