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27篇文章
< 1 2 1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急性或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患者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京京 张晓春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66-667,共2页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冠脉支架植入术(PCI)可查证的在院期间发生术后急性或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现通过针对性的术后观察,加强护理,治愈出院4例,放弃治疗离院1例。因此认为对PCI后患者加强术...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冠脉支架植入术(PCI)可查证的在院期间发生术后急性或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现通过针对性的术后观察,加强护理,治愈出院4例,放弃治疗离院1例。因此认为对PCI后患者加强术后针对性观察,加强护理能够提高急性或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患者的存活率,为医生进一步治疗提供宝贵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或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 护理
下载PDF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并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置管溶栓联合髂股静脉支架植入术与置管溶栓术的临床对比研究
2
作者 杨明远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3期124-126,共3页
目的探讨置管溶栓(CDT)联合髂股静脉支架植入(IVSI)术与CDT术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合并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ADVT)的近期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03—2023-03鹿邑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IVCS并下肢ADVT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 目的探讨置管溶栓(CDT)联合髂股静脉支架植入(IVSI)术与CDT术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合并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ADVT)的近期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03—2023-03鹿邑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IVCS并下肢ADVT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CDT组和CDT联合IVSI组(IVSI组)。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血栓清除率分级、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时的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炎症因子水平。统计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共纳入100例患者,每组50例。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VSI组的血栓清除率分级优于CDT组,复发率低于CD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时,IVSI组患者的CRP、IL-6水平高于CD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VCS合并下肢ADVT患者予以CDT联合IVSI治疗,可提高血栓清除率,降低血栓复发率,安全性良好,但可增强机体的炎症反应,术后需加强抗凝、抗感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 置管溶栓术 髂股静脉支架植入术
下载PDF
多种方法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评价
3
作者 关淑君 裴静璇 +5 位作者 洪炳 钟益锴 黄健 张岚 张露 杨蓉美 《青岛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 探讨多种方法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2月-2023年3月医院收治的180例AECOPD患者分为3组,各60例,其中肝素组采用低分子肝素干预,间歇性气压仪干... 目的 探讨多种方法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2月-2023年3月医院收治的180例AECOPD患者分为3组,各60例,其中肝素组采用低分子肝素干预,间歇性气压仪干预组采用间歇性气压仪干预,锻炼联合按摩组实施肢体锻炼联合穴位按摩干预,均干预7d,比较两组干预3d、7d时的凝血功能、血流动力学,统计两组DVT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3d及干预7d时3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小板(PL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D-二聚体(D-D)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7d时,3组PT、APTT均低于干预3d, PLT均高于干预3d,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7d时,3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均较干预3d时高,且肝素组腘静脉、胫后静脉及股深静脉血流速度高于间歇性气压仪干预组、锻炼联合按摩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3组干预3、7d时的DVT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ECOPD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间歇性气压仪及肢体锻炼联合穴位按摩干预均可有效预防DVT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肝素 间歇性气压仪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联合血栓抽吸治疗亚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效果研究
4
作者 卫飞鹏 王国壮 惠满靖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探讨药物涂层球囊联合血栓抽吸治疗亚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78例亚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 目的探讨药物涂层球囊联合血栓抽吸治疗亚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78例亚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血栓抽吸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即刻的静脉通畅评分、静脉通畅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6个月的股腘动脉最小管腔直径和踝肱指数(ABI);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4 h及术后2周的血管内皮功能[包括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静脉通畅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静脉通畅评分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患者的即刻静脉通畅评分为(2.06±0.4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7±0.60)分,静脉通畅率为(73.32±9.6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41±10.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股腘动脉最小管腔直径和AB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即刻与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股腘动脉最小管腔直径、ABI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患者的股腘动脉最小管腔直径、ABI分别为(3.50±0.79)mm、0.88±0.14和(3.25±0.64)mm、0.87±0.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9±0.73)mm、0.79±0.12和(1.58±0.42)mm、0.63±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ET-1、NO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与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的ET-1水平明显升高、NO水平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患者的ET-1水平分别为(67.23±7.08)pg/mL、(65.79±6.75)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1.23±7.52)pg/mL、(70.56±6.58)pg/mL,NO水平为(32.62±4.23)pg/mL、(33.76±4.41)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48±4.21)pg/mL、(30.21±4.72)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涂层球囊联合血栓抽吸治疗亚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可扩大股腘动脉血管直径,提高踝肱指数,同时可有效减轻血管内皮损伤,临床应用疗效显著,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栓塞 急性 药物涂层球囊 血栓抽吸 疗效 血管内皮功能
下载PDF
置管溶栓术结合支架植入对急性下肢DVT患者血流畅通和血栓后综合征的影响
5
作者 袁克芳 孙莎 +1 位作者 刘秩硕 焦亚彬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61-264,共4页
目的探讨置管溶栓术结合支架植入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血流畅通和血栓后综合征的影响。方法选取104例急性下肢DVT患者,随机均分为联合组(置管溶栓术+支架置入)和溶栓组(置管溶栓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静脉畅通率、下肢周径差... 目的探讨置管溶栓术结合支架植入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血流畅通和血栓后综合征的影响。方法选取104例急性下肢DVT患者,随机均分为联合组(置管溶栓术+支架置入)和溶栓组(置管溶栓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静脉畅通率、下肢周径差、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血栓后综合征(PTS)、并发症情况。结果联合组静脉畅通率高于溶栓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双侧大腿周径差、双侧小腿周径差随治疗时间延长逐渐下降,且联合组变化更为显著(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降低(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访2年,联合组发生PTS程度低于溶栓组(P<0.05)。治疗时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置管溶栓术结合支架置入能更有效地再通急性下肢DVT患者静脉,降低PTS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置入术 置管溶栓术 急性下肢DVT 静脉畅通 血栓后综合征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
6
作者 李之恒 黄鑫涛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488-492,共5页
目的 探究急性缺血性脑梗死(AIS)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选择2020年9月至2023年8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15例AIS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是否出现DVT分为DVT组(81例)与非DVT组(334... 目的 探究急性缺血性脑梗死(AIS)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选择2020年9月至2023年8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15例AIS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是否出现DVT分为DVT组(81例)与非DVT组(334例)。比较两组患者各项资料,分析患者DVT发生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结果 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应用脱水药物、卧床及D-二聚体水平是AIS患者DVT发生危险因素(P<0.05),血栓史、卒中严重程度、意识障碍不是AIS患者DVT发生危险因素(P>0.05);以此为基础构建风险预测模型为P=1/[1+exp(10.561-0.108X_(1)-0.920X_(2)+1.038X_(3)-0.009X_(4))],其中X_(1)为年龄,X_(2)为应用脱水药物,X_(3)为卧床,X_(4)为D-二聚体。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9.085)且拟合优度较高(Hosmer-Lemeshow检验:P=0.368);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39(95%CI:0.793~0.885),最大约登指数时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84.0%和68.9%,此时风险值为0.847。结论 年龄、应用脱水药物、卧床及D-二聚体水平是AIS患者DVT发生危险因素,以此为基础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效能优异,有助于识别AIS后DVT发生高危人群,为DVT防治提供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深静脉血栓形成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不同部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急性肺栓塞后肺动脉高压病情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
7
作者 孙晓莉 樊兵权 杨芸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6期945-947,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部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与急性肺栓塞(APE)后肺动脉高压病情的关系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9年2月—2021年12月确诊为下肢血栓脱落所致的APE后肺动脉高压患者66例,根据不同部位DVT病理解剖部位分为股腘静脉组(... 目的:观察不同部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与急性肺栓塞(APE)后肺动脉高压病情的关系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9年2月—2021年12月确诊为下肢血栓脱落所致的APE后肺动脉高压患者66例,根据不同部位DVT病理解剖部位分为股腘静脉组(n=22)、小腿肌间静脉组(n=30)、胫腓腘静脉组(n=14),对比三组临床资料、B型钠尿肽(BNP)、肺动脉高压严重程度、右室径宽度、肺动脉主干宽度、右室流出道宽度,分析不同部位DVT与APE后肺动脉高压严重程度相关性,并分析患者不同预后。结果:血清BNP水平:胫腓腘静脉组>小腿肌间静脉组>股腘静脉组(P<0.05);股腘静脉组动脉主干宽度、右室流出道宽度、右室径宽度均低于胫腓腘静脉组、小腿肌间静脉组(P<0.05),小腿肌间静脉组、胫腓腘静脉组比较,差异无明显差异(P>0.05);小腿肌间静脉组肺动脉高压重度患者比例高于胫腓腘静脉组、股腘静脉组(P<0.05);Pearson分析显示,不同部位(股腘静脉、小腿肌间静脉、胫腓腘静脉)DVT与APE后肺动脉高压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512、0.564、0.447,P<0.05);小腿肌间静脉组预后不良发生率高于股腘静脉组、胫腓腘静脉组(P<0.05)。结论:不同部位DVT与APE后肺动脉高压严重程度、不良预后密切相关,且下肢小腿肌间静脉DVT更易导致APE后肺动脉高压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急性肺栓塞 肺动脉高压 预后
下载PDF
D-二聚体监测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置管溶栓中疗效判断的意义
8
作者 刘瑶 《系统医学》 2024年第3期91-94,共4页
目的分析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置管溶栓中采取D-二聚体监测对疗效判断的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如东县中医院治疗的6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 目的分析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置管溶栓中采取D-二聚体监测对疗效判断的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如东县中医院治疗的6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足背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实施置管溶栓治疗。对比两组D-二聚体指标、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1~7 d,观察组D-二聚体指标水平依次为(68.14±2.13)、(70.71±2.29)、(75.76±2.01)、(71.58±2.37)、(61.24±2.22)、(52.21±2.56)、(28.22±2.01)mg/L,均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211、48.766、49.042、49.693、58.197、40.223、13.706,P均<0.05)。治疗后第8天,两组D-二聚体指标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静脉通畅评分[(4.63±1.42)分]比对照组更低,静脉通畅率[(62.98±14.26)%]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采用D-二聚体监测方式,能够较为准确评估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置管溶栓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置管溶栓 疗效判断
下载PDF
冠脉血栓导管抽吸联合PCI治疗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9
作者 黎明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2期0061-0064,共4页
分析冠脉血栓导管抽吸联合PCI治疗对于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的效果以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隆安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60例急性冠状动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n=30)进行急诊手术,试验组(n=30)在PCI... 分析冠脉血栓导管抽吸联合PCI治疗对于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的效果以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隆安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60例急性冠状动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n=30)进行急诊手术,试验组(n=30)在PCI治疗过程中联合冠脉血栓导管抽吸治疗。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急性冠状动脉血栓患者采取冠脉血栓导管抽吸联合PCI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临床疗效佳,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血栓导管抽吸治疗 PCI治疗 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气压疗法联合早期活动护理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10
作者 王美霞 安儒红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7期93-96,共4页
目的探讨气压疗法联合早期活动护理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4月泰安八十八医院收治的82例S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取常... 目的探讨气压疗法联合早期活动护理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4月泰安八十八医院收治的82例S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预防下肢DVT形成,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气压疗法联合早期活动护理预防DVT形成。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腘静脉及股静脉平均血流速度、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以及下肢阳性体征发生率与下肢DVT形成率。结果干预前,两组股静脉、腘静脉的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周后,观察组腘静脉、股静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APTT、PT、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周后,观察组APTT、PT值高于对照组,D-D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阳性体征的发生率及下肢DVT形成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压疗法联合早期活动护理可以有效改善SAP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与凝血功能,降低下肢DVT形成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压疗法 早期活动护理 重症急性胰腺炎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血清hs-CRP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茜 李兴朝 +2 位作者 闵新文 李东锋 朗明建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8期1042-1044,1047,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我院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直接PCI手术治疗,将其分为亚急性支架血栓组(n=45)和非亚...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我院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直接PCI手术治疗,将其分为亚急性支架血栓组(n=45)和非亚急性支架血栓组(n=75)。均于手术前后6h抽其静脉血测定hs-CRP,之后每12h测定1次,至72h之后,改为每24h测定1次,连续测定1周,得出其最大值(峰值)。结果:亚急性支架血栓组患者hs-CRP峰值为(29.39±4.19)mg/L,明显高于非亚急性支架血栓组患者hs-CRP峰值(16.10±3.27)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hs-CRP水平测定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亚急性支架内血栓与血清Hs-CRP峰值水平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 急性心肌梗死 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支架内血栓
下载PDF
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内顽固性亚急性血栓形成一例 被引量:10
12
作者 曲海波 李占全 +2 位作者 高阳 张明 袁龙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4年第4期217-217,共1页
关键词 药物洗脱支架 急性血栓形成 弥漫性病变 狭窄 顽固性 经皮经腔冠状动脉成形术 置入 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入院 雷帕霉素
下载PDF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支架内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4例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刚 张杨 +1 位作者 曹雪滨 田攀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5年第1期131-132,共2页
1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女性,74岁,主因"间断胸痛2月余,胸闷气短加重5 d"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多年,未规律服药及监测血压。随机血糖17.28 mmol/L,心电图示:窦性心律,ST-T改变。入院诊断:1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功能Ⅲ级;2高血压3... 1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女性,74岁,主因"间断胸痛2月余,胸闷气短加重5 d"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多年,未规律服药及监测血压。随机血糖17.28 mmol/L,心电图示:窦性心律,ST-T改变。入院诊断:1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功能Ⅲ级;2高血压3级(极高危);32型糖尿病。入院后给予抗心力衰竭(心衰)及抗心绞痛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血栓形成 不稳定型心绞痛 高血压病史 支架 术后 ST-T改变 入院诊断
下载PDF
PCI术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燕庆 朱国斌 +5 位作者 李想 黄淑田 王瑞英 阎丰 吕慧 柴婵娟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6年第3期377-378,共2页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发血栓形成是PCI术后由于多种原因相互作用,在支架置入部位再次形成血栓,导致冠状动脉狭窄或完全闭塞,使心肌急剧缺血缺氧引起一系列心脏相关症状的疾病。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最新指南分型中其...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发血栓形成是PCI术后由于多种原因相互作用,在支架置入部位再次形成血栓,导致冠状动脉狭窄或完全闭塞,使心肌急剧缺血缺氧引起一系列心脏相关症状的疾病。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最新指南分型中其属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相关的心肌梗死(IVa)一型,是PCI术后少见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内血栓 PCI术 血缺氧 血栓形成 前降支 冠脉造影 心肌缺血症状 介入治疗 急性血栓 支架内再狭窄
下载PDF
PCI术后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1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田攀 曹雪滨 +1 位作者 张刚 杨梅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3年第6期653-654,共2页
支架内血栓形成是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术后少见、但却严重、甚至可危及生命等并发症。虽然药物涂层支架的广泛应用已经大大降低了冠脉内支架再狭窄的发生率[1],但支架内血栓形成仍然是临床上较为棘手的问题,其形成与多种因素相关。... 支架内血栓形成是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术后少见、但却严重、甚至可危及生命等并发症。虽然药物涂层支架的广泛应用已经大大降低了冠脉内支架再狭窄的发生率[1],但支架内血栓形成仍然是临床上较为棘手的问题,其形成与多种因素相关。现将我科收治等冠脉介入术后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抢救成功1例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内血栓形成 急性血栓形成 PCI术后 冠脉介入术后 药物涂层支架 支架再狭窄 冠状动脉 冠脉内
下载PDF
国产低分子肝素、泰嘉、阿司匹林预防亚急性冠状动脉支架血栓形成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承健 张月军 +3 位作者 胡世文 徐欣 全文超 董丰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91-391,共1页
关键词 国产低分子肝素 冠状动脉支架 血栓形成 阿司匹林 急性 预防 冠脉内支架置入术 冠状动脉内支架 冠心病患者 置入术后
下载PDF
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内多次亚急性血栓形成一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汪蔚青 金惠根 +3 位作者 刘宗军 杨伟 施佳 方平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32-332,共1页
患者女,74岁。因反复胸闷2个月,加重2d于2006年12月1日入院。有糖尿病史20余年。入院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2型糖尿病。12月5日,冠状动脉造影示左前降支(LAD)近段50%、中段95%及右冠状动脉(RCA)近中段弥漫性长病变,50%~70... 患者女,74岁。因反复胸闷2个月,加重2d于2006年12月1日入院。有糖尿病史20余年。入院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2型糖尿病。12月5日,冠状动脉造影示左前降支(LAD)近段50%、中段95%及右冠状动脉(RCA)近中段弥漫性长病变,50%~70%狭窄,左回旋支(LCX)近段50%,即刻对LAD病变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以ryujin2.5mm×20mm、球囊8atm(1atm=101.325kPa)20″扩张病变处1次,并置人3.0mm×29mm的firebird支架(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14atm×10″)于LAD近中段,术后无残余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洗脱支架 冠状动脉造影 急性血栓形成 弥漫性长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FIREBIRD 急性冠脉综合征 入院诊断
下载PDF
颅内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戚纪胜 李慎茂 +2 位作者 朱凤水 张育德 富奇志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年第15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颅内支架植入术后亚急性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2例颅内支架植入术后亚急性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均为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支架植入术后,均经及时的动脉溶栓再通,溶栓后加大抗血小板药物用量、延长... 目的探讨颅内支架植入术后亚急性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2例颅内支架植入术后亚急性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均为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支架植入术后,均经及时的动脉溶栓再通,溶栓后加大抗血小板药物用量、延长抗凝治疗时间未再复发。结论抗血小板、抗凝治疗不足可能是颅内支架植入术后亚急性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血栓形成后及时的动脉溶栓,溶栓术后强化抗血小板、抗凝治疗,可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急性血栓形成
下载PDF
非梗死相关血管择期PCI术后反复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一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建波 周建华 +1 位作者 徐树东 热娜 《海南医学》 CAS 2019年第1期127-128,共2页
支架内血栓形成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及时发现并正确判断支架内血栓形成原因,采取正常的处理措施,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随着高压球囊和强效抗血小板药物的广泛应用,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率逐年下降,已降至1%... 支架内血栓形成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及时发现并正确判断支架内血栓形成原因,采取正常的处理措施,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随着高压球囊和强效抗血小板药物的广泛应用,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率逐年下降,已降至1%左右[1-2]。本文将报道1例非梗死相关血管择期PCI术后反复支架内亚急性血栓(SAT)形成病例,并对其形成原因及治疗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支架内血栓 氯吡格雷低反应 微夹层
下载PDF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多次亚急性血栓形成一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任晓楠 张大鹏 王乐丰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09年第4期231-232,共2页
患者,男性,82岁,主因“发作性胸闷7年,加重2天”入院。7年前因劳累性胸闷,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术示:双支病变:左前降支和右冠(LAD+RCA),未干预,仅药物治疗,2天前(2008-08—14)突发左背部压榨性疼痛,急就诊于北京市朝... 患者,男性,82岁,主因“发作性胸闷7年,加重2天”入院。7年前因劳累性胸闷,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术示:双支病变:左前降支和右冠(LAD+RCA),未干预,仅药物治疗,2天前(2008-08—14)突发左背部压榨性疼痛,急就诊于北京市朝阳医院心内科,心电图示: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0.1mv,心肌酶示:肌钙蛋白-I(CTNI):0.08ng/ml,药物保守治疗患者症状有所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血栓形成 冠状动脉支架 置入术后 北京市朝阳医院 发作性胸闷 冠状动脉造影 药物保守治疗 ST段抬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