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4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早期哺乳期乳腺炎中西医治疗方案的临床对比研究
1
作者 张佳慧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6期55-58,共4页
研究中西医治疗方法应用于急性早期哺乳期乳腺癌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主体选自我院2018年8月-2021年8月确诊治疗的急性早期哺乳期乳腺炎患者(100例),遵循随机分配原则,分为中医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各组均50例。中医治疗组主要采用内服和... 研究中西医治疗方法应用于急性早期哺乳期乳腺癌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主体选自我院2018年8月-2021年8月确诊治疗的急性早期哺乳期乳腺炎患者(100例),遵循随机分配原则,分为中医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各组均50例。中医治疗组主要采用内服和外敷中药方剂,同时还需配合相应的手法进行通乳;西医治疗组选用的静脉注头孢呋辛钠,并外敷一定的硫酸镁,配合手法通乳以及吸奶器吸乳。经过3d治疗后,对两组治疗疗效、乳腺包块大小等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中药治疗组与西药治疗治疗有效率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医治疗组白细胞总数下降要比中医治疗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针对急性早期哺乳期乳腺炎患者,中医治疗与西医治疗效果相当,但抗生素抗炎效果会更为明显。在具体临床中,中西结合方法更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期哺乳期乳腺炎 中医治疗 西医治疗 手法通乳
下载PDF
急性早期哺乳期乳腺炎中西医治疗方案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康文 马晓梅 +3 位作者 任晓华 王计辰 郎林 张晓军 《中华全科医学》 2021年第3期479-482,共4页
目的观察对比中医综合治疗和西医常规治疗急性早期哺乳期乳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0月于北京市丰台区南苑医院普外科就诊的急性早期哺乳期乳腺炎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分成中医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每组30例。中... 目的观察对比中医综合治疗和西医常规治疗急性早期哺乳期乳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0月于北京市丰台区南苑医院普外科就诊的急性早期哺乳期乳腺炎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分成中医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每组30例。中医治疗组内服、外敷中药方剂,配合手法通乳;西医治疗组静脉滴注头孢呋辛钠、外敷50%硫酸镁,配合手法通乳及吸奶器吸乳。治疗3 d后评价2组总体疗效、乳腺包块大小、体温、白细胞总数及CRP的变化。结果中、西医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93%,总体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01,P=0.764);2组患者治疗前后体温、乳腺包块大小、白细胞总数及CR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西医治疗组白细胞总数下降较中医治疗组明显(t=5.425,P<0.001)。结论对于急性早期哺乳期乳腺炎患者,手法通乳治疗不可或缺。中医综合治疗和西医常规治疗效果相当,但抗生素抗炎效果更明显。临床上可以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及对母乳喂养的要求来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对于初诊炎症较重,乳腺包块较大的患者,早期适当使用抗生素对治疗有利,但需要进一步观察统计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期哺乳期乳腺炎 中医治疗 西医治疗 手法通乳 抗生素
原文传递
早期护理干预在哺乳期急性乳腺炎中的护理价值探讨
3
作者 郝惠琴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9期0146-0149,共4页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护理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2022-2023年之间的哺乳期乳腺炎患者200例按照电脑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早期护理干预。结果 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更低(P<0.05);对照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护理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2022-2023年之间的哺乳期乳腺炎患者200例按照电脑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早期护理干预。结果 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更低(P<0.05);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护理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SAS和SDS评分相比差异较大,对照组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护理中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治疗有效率和满意度,降低负面情绪,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护理干预 哺乳期 急性乳腺炎
下载PDF
针刺联合循经按摩及中药外敷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的疗效观察
4
作者 郑爽 孙汇慧 +3 位作者 邢秀玲 郭洁丽 王巍 杜美容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8期1625-1628,1633,共5页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循经按摩、中药外敷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唐山市妇幼保健院中医科门诊收治的360例早期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A组(循经按摩+中药外敷)7...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循经按摩、中药外敷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唐山市妇幼保健院中医科门诊收治的360例早期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A组(循经按摩+中药外敷)77例、对照B组(针刺+循经按摩)82例、对照C组(针刺+中药外敷)98例、治疗组(针刺+循经按摩+中药外敷)113例。对照A组患者循经按摩+中药外敷治疗,对照B组患者针刺+循经按摩治疗,对照C组患者针刺+中药外敷治疗,治疗组患者针刺+循经按摩+中药外敷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比较4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症状、体征消退时间、疼痛及体温变化及复发率,治疗前后血清炎性指标[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rophilicgranulocyte,NE%)、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68.14%(77/113)明显高于对照A组患者53.25%(41/77)、对照B组患者51.22%(42/82)、对照C组患者53.06(52/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疼痛消退时间、肿块消失时间、皮肤发红消退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A组、对照B组、对照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组患者外周血WBC、NE%、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外周血WBC、NE%、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对照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哺乳意愿、哺乳行为率明显高于对照A组、对照B组、对照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对照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循经按摩、中药外敷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及疼痛感,增加哺乳意愿及哺乳行为,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循经按摩 中药外敷 哺乳期 急性乳腺炎
下载PDF
输穴极砭微针在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5
作者 胡珊珊 孙赵娜 +1 位作者 刘君 黄河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4年第3期51-54,共4页
目的探讨输穴极砭微针对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气滞热壅证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月—12月收治的74例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气滞热壅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实施标准干预措施... 目的探讨输穴极砭微针对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气滞热壅证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月—12月收治的74例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气滞热壅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实施标准干预措施,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输穴极砭微针进行干预。干预3 d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体征评分、疗效、体温恢复情况、乳房疼痛评分、乳腺通畅程度等结局指标。结果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体温在72 h内恢复正常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乳腺通畅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中医症状体症评分、乳房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输穴极砭微针的应用有助于改善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气滞热壅证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气滞热壅证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乳腺炎 气滞热壅证 哺乳期 极砭微针 输穴
下载PDF
消痈汤联合手法通乳治疗哺乳期郁滞型急性乳腺炎的效果分析
6
作者 曲冬梅 杨真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27期17-21,共5页
目的 探讨消痈汤联合手法通乳治疗哺乳期郁滞型急性乳腺炎患者的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3年1月至10月丽水市中医院收治的80例哺乳期郁滞型急性乳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消痈汤组和联合组,每组40例。消痈汤组患者口服消痈汤治疗,... 目的 探讨消痈汤联合手法通乳治疗哺乳期郁滞型急性乳腺炎患者的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3年1月至10月丽水市中医院收治的80例哺乳期郁滞型急性乳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消痈汤组和联合组,每组40例。消痈汤组患者口服消痈汤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口服消痈汤的基础上进行手法通乳。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及治疗2个疗程后的疼痛、肿块大小、肿块数量评分及炎症因子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脓肿、停乳及复发远期疗效。结果 消痈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0.00%,联合组为95.00%,联合组高于消痈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P=0.043)。治疗2个疗程后,联合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肿块大小及肿块数量评分低于消痈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均低于消痈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均低于消痈汤组(P<0.05);联合组的复发率为5.00%低于消痈汤组的20.00%(χ^(2)=4.114,P=0.043)。结论 哺乳期郁滞型急性乳腺炎患者经消痈汤联合手法通乳治疗可显著提高近期及远期疗效,可减轻疼痛、消除肿块、抑制炎症、减少复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 郁滞型 消痈汤 手法通乳 炎症因子 肿块
下载PDF
如意金黄散联合微波理疗对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治疗效果
7
作者 徐定华 王智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13期27-29,共3页
目的:探讨如意金黄散联合微波理疗对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80例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通乳配合微波理疗,观察组采用常... 目的:探讨如意金黄散联合微波理疗对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80例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通乳配合微波理疗,观察组采用常规通乳加如意金黄散外敷配合微波理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临床症状、血清指标、通乳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肿块消退时间、红肿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以及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通乳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如意金黄散联合微波仪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初期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通乳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 微波理疗 如意金黄散
下载PDF
清热解毒汤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回顾性研究
8
作者 谢晓晨 陈雯 +1 位作者 黄巧 张董晓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67-76,共10页
[目的]探讨清热解毒汤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乳腺科的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治疗组80例,内服清热解毒汤;对照组90例,无内服汤药。观察... [目的]探讨清热解毒汤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乳腺科的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治疗组80例,内服清热解毒汤;对照组90例,无内服汤药。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乳腺炎的严重程度指数、疾病改善率、体温、乳房疼痛评分、乳汁通畅情况、乳头皲裂情况、中医全身症状评分等指标。[结果]在乳腺炎的严重程度指数、疾病改善率、乳房疼痛评分、乳汁通畅情况、中医全身症状方面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清热解毒汤可有效改善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疼痛、肿块、红肿、乳汁堵塞等情况,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解毒汤 哺乳期 急性乳腺炎 临床研究 疼痛 肿块 疾病改善率
下载PDF
三联外治法治疗早期哺乳期急性乳腺炎1522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9
作者 何湘萍 马祥君 +4 位作者 尚红梅 汪洁 高海凤 高雅军 王汉峰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3期4772-4773,共2页
目的:将特高频理疗、电动吸乳和乳腺按摩外治疗法结合起来,作为三联外治法为主的治疗方案,检测其对于早期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4年5月~2005年5月期间收治的1522例早期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采用该三联方案,3天为一疗... 目的:将特高频理疗、电动吸乳和乳腺按摩外治疗法结合起来,作为三联外治法为主的治疗方案,检测其对于早期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4年5月~2005年5月期间收治的1522例早期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采用该三联方案,3天为一疗程,治疗1~2个疗程。对其中红肿明显、高热或白细胞升高的患者,配合敏感抗生素治疗。结果:治愈1514例(99.47%),脓肿形成8例(0.53%)。结论:此三联方案治疗效果显著、简便易行、费用低、病人痛苦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期 急性乳腺炎 特高频理疗 乳腺按摩 电动吸乳
下载PDF
通乳消痈方联合中医手法排乳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临床研究
10
作者 倪小凤 周欢 +1 位作者 周文文 蔡玉娟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1期80-84,共5页
目的:观察通乳消痈方联合中医手法排乳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38例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分为中药组、排乳组、联合组各46例。中药组给予通乳消痈方治疗,排乳组给予中医手法排乳治疗,联合组给予通乳... 目的:观察通乳消痈方联合中医手法排乳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38例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分为中药组、排乳组、联合组各46例。中药组给予通乳消痈方治疗,排乳组给予中医手法排乳治疗,联合组给予通乳消痈方联合中医手法排乳治疗,3组各治疗5 d。比较3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炎症指标水平;比较3组临床疗效、通乳时间、临床症状消除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7.83%,高于中药组82.61%、排乳组86.96%(P<0.05);联合组通乳时间、临床症状消除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均较中药组、排乳组缩短(P<0.05),中药组、排乳组总有效率、通乳时间、临床症状消除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临床症状评分、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及各炎症指标低于中药组、排乳组(P<0.05);中药组、排乳组临床症状评分及各炎症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乳消痈方联合中医手法排乳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效果良好,能够减轻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乳腺炎 哺乳期 通乳消痈方 中医手法排乳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外用金黄如意膏联合内服治疗早期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甘霖 王婷 +2 位作者 熊志峰 王鸿林 吕钢 《中国中医急症》 2021年第7期1204-1207,共4页
目的观察外用金黄如意膏联合内服瓜蒌柴胡汤治疗早期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早期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内服瓜蒌柴胡汤治疗,观察组在内服瓜蒌柴胡汤的基础上,联合外敷金黄... 目的观察外用金黄如意膏联合内服瓜蒌柴胡汤治疗早期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早期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内服瓜蒌柴胡汤治疗,观察组在内服瓜蒌柴胡汤的基础上,联合外敷金黄如意膏治疗,两组均治疗6 d。观察两组治疗后乳房疼痛评分、乳房红肿消失时间、体温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α(IL-1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并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8.33%,高于对照组的86.67%(P<0.05),观察组红肿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两组患者的乳房疼痛评分、体温及血清IL-1α、IL-6、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用金黄如意膏联合内服瓜蒌柴胡汤可缓解早期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的乳房疼痛,缩短其红肿消失时间,提高临床有效率,显著降低血清IL-1α、IL-6、CRP水平,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乳腺炎 哺乳期 金黄如意膏 瓜蒌柴胡汤 外敷
下载PDF
早期急性哺乳期乳腺炎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6
12
作者 陆宇云 黄梅 吴代陆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7期979-982,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方法治疗早期急性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效果,制定出一套方便有效的早期急性哺乳期乳腺炎中医综合治疗方案,以提高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方法】将120例早期急性哺乳期乳腺炎(气滞热壅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方法治疗早期急性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效果,制定出一套方便有效的早期急性哺乳期乳腺炎中医综合治疗方案,以提高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方法】将120例早期急性哺乳期乳腺炎(气滞热壅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包括中药汤剂瓜蒌牛蒡汤加减内服、双柏油膏外敷及手法通乳等)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5 d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并于治疗后1个月观察2组的回乳情况。【结果】(1)治疗5 d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90.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5 d后,治疗组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1个月,治疗组的回乳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治疗早期急性哺乳期乳腺炎疗效确切,治疗过程不影响哺乳,有利于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乳腺炎 哺乳期 气滞热壅证 中医综合治疗方案 瓜蒌牛蒡汤 双柏油膏 手法通乳
下载PDF
乳管镜在哺乳期积乳及早期急性乳腺炎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宏 汪立今 +1 位作者 高洁 陈剑秋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2年第3期349-351,共3页
目的:探讨乳管镜在哺乳期积乳及早期急性乳腺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乳管镜介入下乳导管冲洗治疗技术对17例哺乳期积乳(乳汁淤滞)及早期急性乳腺炎的患者进行检查及治疗。结果:治疗后88.2%包块立即消失,24 h内包块消失100%,体温24 h... 目的:探讨乳管镜在哺乳期积乳及早期急性乳腺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乳管镜介入下乳导管冲洗治疗技术对17例哺乳期积乳(乳汁淤滞)及早期急性乳腺炎的患者进行检查及治疗。结果:治疗后88.2%包块立即消失,24 h内包块消失100%,体温24 h恢复正常达94.1%,24 h后恢复哺乳。结论:乳管镜冲洗及介入治疗是哺乳期积乳症及(或)早期急性乳腺炎的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管镜 介入治疗 哺乳期 积乳症 急性乳腺炎
下载PDF
早期护理干预在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病人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4
作者 刘根平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75-376,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干...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早期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病人生活质量、护理效果、乳房脓肿发生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病人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乳房脓肿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26.6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相比,早期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病人生活质量,减少病人乳房脓肿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护理干预 哺乳期 急性乳腺炎 生活质量 护理效果 乳房脓肿 护理
下载PDF
哺乳期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9
15
作者 周华明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4年第3期706-707,共2页
随机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60例哺乳期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应用手法按摩、吸乳器吸乳、硫酸镁热敷及配合物理治疗,同时对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护理。本院60例早期乳腺炎患者应用以上方法治疗3-8d后乳房红... 随机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60例哺乳期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应用手法按摩、吸乳器吸乳、硫酸镁热敷及配合物理治疗,同时对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护理。本院60例早期乳腺炎患者应用以上方法治疗3-8d后乳房红肿、热痛症状明显减轻,平均缓解时间为5d,50例患者痊愈,7例患者输液7d抗感染后治愈,另外3例行乳腺脓肿切开引流术后治愈。应用手法按摩、硫酸镁热敷等方法配合优质护理治疗哺乳期早期急性乳腺炎临床效果满意,缩短患者的门诊看病时间,减轻患者焦虑心理,有利于和谐护患关系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期 早期乳腺炎 手法按摩 吸乳器吸乳 硫酸镁热敷
下载PDF
手法通乳联合中药内服及外熏在早期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叶玉平 金爱红 +3 位作者 毕东军 尚希 宋春仙 胡彩虹 《浙江医学教育》 2021年第1期42-44,共3页
目的:观察手法通乳联合中药内服及外熏在早期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将100例早期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手法通乳,观察组给予手法通乳联合中药内服及外熏,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和继续... 目的:观察手法通乳联合中药内服及外熏在早期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将100例早期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手法通乳,观察组给予手法通乳联合中药内服及外熏,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和继续母乳喂养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继续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通乳联合中药内服及外熏可以有效改善早期哺乳期急性乳腺炎临床症状,促进快速康复,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乳腺炎 哺乳期 手法通乳 中药内服 中药外熏
下载PDF
中医辨证护理对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疗效的影响探究
17
作者 张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222-0225,共4页
探究中医辨证护理对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疗效影响。方法 选取100名2021年5月至2023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接受中医辨证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 探究中医辨证护理对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疗效影响。方法 选取100名2021年5月至2023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接受中医辨证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乳汁流通情况改善明显,疼痛缓解程度更好。结论 中医辨证护理对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具有良好的疗效,可以改善乳汁流通情况,缓解疼痛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辨证护理 哺乳期 急性乳腺炎
下载PDF
清开灵乳管灌洗在早期哺乳期急性乳腺炎中的运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雪真 郭智涛 《光明中医》 2015年第12期2603-2604,共2页
目的探讨清开灵注射液行乳管灌洗在早期哺乳期急性乳腺炎中的运用价值。方法运用乳管镜介入下清开灵注射液行乳管内灌洗治疗早期哺乳期急性乳腺炎25例,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25例患者中治愈18例,显效5例,无效2例。经导管冲洗治疗,有18... 目的探讨清开灵注射液行乳管灌洗在早期哺乳期急性乳腺炎中的运用价值。方法运用乳管镜介入下清开灵注射液行乳管内灌洗治疗早期哺乳期急性乳腺炎25例,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25例患者中治愈18例,显效5例,无效2例。经导管冲洗治疗,有18例肿块立即消失,有5例治疗后疼痛明显缓解,包块变软,逐渐缩小并消失。总有效率为92%(23/25)。结论乳管镜介入下清开灵注射液行乳管内灌洗治疗早期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开灵注射液 乳管灌洗 乳管镜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哺乳期早期急性乳腺炎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雪娇 王莉 +2 位作者 盖茉茉 张明月 史亚香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年第23期62-63,共2页
目的:观察哺乳期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应用护理干预的疗效。方法:选取86例来本院接受治疗的哺乳期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按入院顺序将其分成两组,接受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为观察组,对比并评价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 目的:观察哺乳期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应用护理干预的疗效。方法:选取86例来本院接受治疗的哺乳期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按入院顺序将其分成两组,接受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为观察组,对比并评价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继续哺乳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时间及乳腺脓肿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哺乳期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通过展开综合护理干预,可促进其临床疗效及继续哺乳率的提高,大大降低乳腺脓肿发生率,值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期早期急性乳腺炎 护理干预 疗效
下载PDF
中医手法按摩联合乳腺导管灌注对早期急性哺乳期乳腺炎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红梅 刘扬 王喻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3年第5期558-561,共4页
目的观察中医手法按摩联合乳腺导管灌注对早期急性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2年10月北京市和平里医院早期急性哺乳期乳腺炎患者183例,按治疗方式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97例采用堵塞乳腺导管生理盐水灌注加中... 目的观察中医手法按摩联合乳腺导管灌注对早期急性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2年10月北京市和平里医院早期急性哺乳期乳腺炎患者183例,按治疗方式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97例采用堵塞乳腺导管生理盐水灌注加中医手法按摩排乳治疗。对照组86例采用中医手法按摩排乳治疗。两组均采用中药外敷和中药内服治疗。治疗后2周,观察两组临床有效率、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scale-brief,WHOQOL-BREF)评分、目测类比疼痛(VAS)评分、中性粒细胞比值、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分、纯母乳喂养率和回乳率的差异。结果治疗后2周,与对照组相比,联合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WHOQOL-BREF评分、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分和纯母乳喂养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的VAS、回乳率、TNF-α、IL-6、中性粒细胞比值和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中医手法按摩排乳相比,中医手法按摩疗法联合乳腺导管灌注对可有效减轻早期急性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炎症水平,缓解乳房疼痛,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纯母乳喂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乳腺炎 哺乳期 中医手法按摩 乳腺导管灌注 炎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