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6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机械血栓清除术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亚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1
1
作者 文飞亚 沈俐萍 +1 位作者 陈江龙 黄显莉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8期969-973,1011,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机械血栓清除术(PMT)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治疗亚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21年12月于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93例亚急性期LE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介入治疗方案不... 目的探讨经皮机械血栓清除术(PMT)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治疗亚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21年12月于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93例亚急性期LE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介入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联合组(n=59,采用CDT联合PMT治疗)和CDT组(n=34,采用CDT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相关指标、疗效相关指标、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溶栓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CDT组患者,尿激酶用量低于CDT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使用滤器植入、支架植入、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PTA患者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血栓溶解等级≥Ⅲ级比例、血栓清除率、静脉通畅率、瓣膜功能正常率均高于CDT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大腿、小腿患健侧周径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大腿、小腿患健侧周径差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D-D、FI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D-D、FIB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MT联合CDT治疗亚急性期LEDVT,可缩短其溶栓时间并减少尿激酶用量,同时提升血栓清除率、静脉通畅率、瓣膜功能恢复率,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较单用CDT治疗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急性 经皮机械血栓清除术 导管接触性溶栓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14
2
作者 吕斌 王运良 +3 位作者 尹红蕾 娄季宇 耿爽 张辉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266-2268,共3页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ICH)病人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病率。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入住我院神经科的204例ICH病人,排除出血后外科手术治疗、早期死亡或有凝血功能障碍者,共选择162例ICH病人入组,分别在入院当日、...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ICH)病人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病率。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入住我院神经科的204例ICH病人,排除出血后外科手术治疗、早期死亡或有凝血功能障碍者,共选择162例ICH病人入组,分别在入院当日、7 d和14 d应用超声多普勒对下肢DVT进行评估,并与没有发生DVT病人的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相比较。结果在入选的162例ICH病人中,男性91例,平均年龄(63.2±6.2)岁;女性71例,平均年龄(68.6±5.1)岁。共有32例(19.8%)病人偏瘫侧下肢发生DVT。入院当天检查发现8例,7 d后新发15例,14 d时新发9例。其中女性19例(59.4%)发生DVT,男性13例(40.6%)发生DVT。11例病人为单静脉血栓形成,21例病人为多静脉血栓。以比目鱼肌静脉多见,其次为腓肠肌静脉。结论 ICH病人急性期DVT多见,女性发生率大于男性,以高龄、饮酒、缺血性卒中史、入院时NIHSS评分≥12和脑叶出血发病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 脑出血 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康脉注射液联合康脉Ⅱ号胶囊治疗非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3
作者 李令根 李天宇 +1 位作者 赵钢 高杰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757-758,共2页
关键词 康脉注射液 康脉Ⅱ号胶囊 急性 下肢静脉 血栓形成 LEDVT
下载PDF
“桂枝茯苓加减方”结合针灸预防脑卒中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 被引量:9
4
作者 罗静 杨华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0年第4期114-118,共5页
目的观察自拟"桂枝茯苓加减方"结合"舒筋通络、活血祛瘀"针法预防脑卒中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us,DVT)的疗效。方法选取200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针灸组、中药... 目的观察自拟"桂枝茯苓加减方"结合"舒筋通络、活血祛瘀"针法预防脑卒中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us,DVT)的疗效。方法选取200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针灸组、中药组、针药组四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常规机械预防治疗,针灸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舒筋通络、活血祛瘀"针法,中药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自拟"桂枝茯苓加减方",针药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桂枝茯苓加减方"结合"舒筋通络、活血祛瘀"针法,观察脑卒中急性期患者患肢麻木、肿胀、疼痛的发生率,行患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观察血栓发生率;观察比较4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聚集率(%)、血浆黏度(Pa·s)、纤维蛋白Fib(g/L)、D-二聚体(μg/mL)、全血黏度(Pa·s)等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针灸组、中药组的麻木、肿胀、疼痛比率均显著高于针药组。对照组、针灸组、中药组的第1个月DVT发生率、第2个月DVT发生率、DVT总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针药组。治疗后针灸组、中药组、针药组的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针药组的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低于中药组、针药组。结论相对于对照组、针灸组、中药组,针药组预防脑卒中急性期DVT效果最显著。针药结合,以自拟"桂枝茯苓丸"活血化瘀为主,针灸舒筋通络、活血祛瘀为辅,有效降低纤维蛋白、血液黏度、抑制红细胞聚集,从而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血液黏度,能有效地预防脑卒中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且降低了出血的可能,方法安全可靠,临床应用价值较高,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中医中药 脑卒中后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疗效
下载PDF
超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的护理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庄迎九 陈宁 +1 位作者 耿宝花 田鹏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年第23期65-66,共2页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超急性期(发病<7 d)病人的护理。方法:对26例超急性期DVT病人实施专科性、个体化、流程化、整体性责任制优质护理服务。结果:治愈16例,显效10例,有效率100%,病人症状与体征...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超急性期(发病<7 d)病人的护理。方法:对26例超急性期DVT病人实施专科性、个体化、流程化、整体性责任制优质护理服务。结果:治愈16例,显效10例,有效率100%,病人症状与体征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健康教育覆盖率100%,知晓率99.2%,病人满意度99.6%。结论:超急性期DVT病人病情较危重,肺栓塞发生率较高,专科性、个体化、流程化、整体性责任制优质护理服务碱少了病人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可保证病人顺利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急性 护理
下载PDF
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柏楠 刘明 +3 位作者 姜元顺 郝清智 程志新 魏令珂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第4期298-299,共2页
目的:探讨中医优化方案治疗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由8个不同研究中心收集同一个时段内,接受两套不同治疗方案的DVT病例,共231例,其中方案1组160例,方案2组71例。对两组病例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 目的:探讨中医优化方案治疗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由8个不同研究中心收集同一个时段内,接受两套不同治疗方案的DVT病例,共231例,其中方案1组160例,方案2组71例。对两组病例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在疗效方面,第1套方案组的整体疗效、症状疗效及静脉再通的有效率分别为89.38%、98.75%和80.00%,第2套方案组分别为76.06%、78.87%和73.24%;在安全性方面,第1套方案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8%,第2套方案组为0。结论:中医优化方案综合治疗急性期下肢DVT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可以有效减轻下肢肿、痛症状,提高静脉再通率,抑制血栓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中医优化方案 多中心研究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1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周涛 马海涛 《河南中医》 2002年第5期44-45,共2页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治疗 急性 下肢静脉血栓 周围血管疾病 消脉消瘀汤
下载PDF
自制消肿破瘀胶囊治疗非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22例
8
作者 武洪方 张雪锋 +3 位作者 韩书明 武洪民 蔺忠梅 蔡俊刚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462-1463,共2页
目的:探讨消肿破瘀胶囊对非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将确诊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消肿破瘀胶囊口服,对照组给予华法林口服,疗程3个月。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100%,对照组96%;静脉造影显示完全再通... 目的:探讨消肿破瘀胶囊对非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将确诊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消肿破瘀胶囊口服,对照组给予华法林口服,疗程3个月。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100%,对照组96%;静脉造影显示完全再通治疗组67%,对照组30%;凝血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消肿破瘀胶囊治疗非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显著,无明显副作用,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肿破瘀胶囊 急性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李诚 冯立毅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221-222,共2页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将80例患者分A、B两组,A组采用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钙、华法林等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结合活血化瘀、清热利湿中药治疗。结果:A组治愈18例,显效12例,无效10例,有效率为75.0%...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将80例患者分A、B两组,A组采用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钙、华法林等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结合活血化瘀、清热利湿中药治疗。结果:A组治愈18例,显效12例,无效10例,有效率为75.0%。B组治愈22例,显效14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9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丹参化瘀汤联合导管接触溶栓治疗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龚心军 李昌剑 车艾青 《中国中医急症》 2022年第5期865-868,共4页
目的观察丹参化瘀汤联合导管接触溶栓(CDT)治疗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的临床效果。方法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予以CDT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丹参化瘀汤口服。比... 目的观察丹参化瘀汤联合导管接触溶栓(CDT)治疗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的临床效果。方法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予以CDT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丹参化瘀汤口服。比较两组临床症状评分、白细胞计数(WBC)、D-二聚体(D-D)水平、患肢与健侧肢体周径差和综合疗效。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患肢疼痛、患肢肿胀、皮肤色泽、彩超得分明显更低,WBC、D-D水平明显更低(P<0.05)。观察组髌骨上15 cm周径差和胫骨粗隆下10 cm周径差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4%(P<0.05)。结论丹参化瘀汤联合CDT治疗急性期LDVT疗效良好,可改善患者的疼痛肿胀感和皮肤色泽,降低WBC、D-D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急性 丹参化瘀汤 导管接触溶栓
下载PDF
优化中医护理方案在预防脑梗死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万晓平 孟隽 王淑梅 《新中医》 CAS 2020年第24期131-134,共4页
目的:观察优化中医护理方案在预防脑梗死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将117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8例予以常规预防护理干预,观察组59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开展优化中医护理方案。对比2... 目的:观察优化中医护理方案在预防脑梗死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将117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8例予以常规预防护理干预,观察组59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开展优化中医护理方案。对比2组护理前后凝血指标,不同时间点全血黏度,患肢腘静脉、股静脉平均血液流速以及下肢肿胀和血栓发生情况。结果:2组护理后,凝血指标较前改善,观察组护理后,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护理7 d、14 d后,全血黏度、患肢腘静脉及股静脉平均血液流速水平均较前改善,观察组护理7 d、14 d后,全血黏度、患肢腘静脉及股静脉平均血液流速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下肢肿胀发生率、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中医护理方案可以有效改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凝血指标,降低全血黏度,提高患肢腘静脉和股静脉平均血液流速,降低肿胀发生率和血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急性 下肢静脉血栓 优化中医护理方案 凝血指标 血液流速
下载PDF
“通脉活血散”治疗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50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冒卫华 薛正俊 仲润生 《江苏中医药》 CAS 2011年第7期51-52,共2页
2000年4月~2010年2月,我们采用通脉活血散治疗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50例,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入选病例共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33~82岁,平均年龄(52.5±10.3)岁;
关键词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出凝血指标 血液变指标 通脉活血散 外敷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62例
13
作者 宋实 王峰 《河南中医》 2005年第9期53-54,共2页
关键词 急性静脉血栓形成 脉痹 活血化瘀 溶栓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焱阳 《中国民间疗法》 2016年第9期55-56,共2页
深静脉血栓形成指深静脉内血液凝结异常所致的病症,常见于下肢。相关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该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可导致肺栓塞,严重者会危及生命安全。
关键词 急性下肢静脉血栓 中西医结合 疗效观察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观察
15
作者 穆齐金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3-43,共1页
关键词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中西医结合治疗 疗效观察 急性 中西医结合方法 化瘀通络 抗凝溶栓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60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诚 冯立毅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0年第1期87-88,共2页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经过彩超多普勒超声的无创诊断后,采用小剂量尿激酶等西药溶栓抗凝治疗结合活血化瘀、清热利湿中药治疗并评定效果。结果60例患者,临床治愈44例,显效11...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经过彩超多普勒超声的无创诊断后,采用小剂量尿激酶等西药溶栓抗凝治疗结合活血化瘀、清热利湿中药治疗并评定效果。结果60例患者,临床治愈44例,显效11例,有效3例,无效2例,临床有效率为96.67%。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彩超无创诊断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分析
17
作者 曾宪国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5年第9期830-831,共2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加中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0.24%、对照组73.1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9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加中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0.24%、对照组73.1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98,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能够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急性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加减方联合抗凝干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患者的疗效观察
18
作者 沙斐 安娜 +5 位作者 刘佳琪 王清霖 曹娟 安琪 李高彪 武欣 《北京中医药》 2024年第10期1121-1125,共5页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方联合抗凝早期干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7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血管外科就诊的DVT急性期患者45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3例、对照组2...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方联合抗凝早期干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7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血管外科就诊的DVT急性期患者45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3例、对照组22例。观察组予补阳还五汤加减方颗粒制剂口服联合基础抗凝治疗,对照组给予基础抗凝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对比2组干预前及干预1、3、6个月后Villalta评分、双下肢周径差、凝血功能指标[血清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治疗6个月后下肢静脉血栓再通情况。结果 干预1个月后2组症状、体征和Villalta总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6个月后,2组症状、体征和Villalta总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3、6个月后,2组大腿周径差及小腿周径差比较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3、6个月后,2组血清D-D水平较干预前均降低,APTT、PT较干预前均延长,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完全再通率高于对照组(χ^(2)=1.463,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加减方联合抗凝早期干预DVT急性期患者,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优于单纯抗凝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补阳还五汤 抗凝治疗
下载PDF
股静脉及胫前静脉入路导管接触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近期效果和安全性观察
19
作者 渠艳艳 卫志庆 +2 位作者 石红建 周良 甘振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74-779,共6页
目的评价股静脉入路及胫前静脉入路导管接触溶栓(CDT)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患者近期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对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健侧股静脉人路及患侧胫前静脉入路CDT治疗的LE... 目的评价股静脉入路及胫前静脉入路导管接触溶栓(CDT)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患者近期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对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健侧股静脉人路及患侧胫前静脉入路CDT治疗的LEDVT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股静脉人路组40例,胫前静脉入路组46例。主要观察终点为手术技术成功率和血栓清除率,次要观察终点为手术时间和并发症。结果股静脉人路组、胫前静脉人路组手术技术成功率分别为92.5%、100%(P=0.097),血栓清除率分别为(68.9±25.9)%、(78.3±21.0)%(P=0.0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分别为(64.1±14.8)min、(72.0±19.9)min(P=0.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2.5%、10.9%(P=0.1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股静脉人路和胫前静脉人路CDT均可有效治疗LEDVT,近期疗效和安全性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导管接触溶栓 静脉入路
下载PDF
多种方法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评价
20
作者 关淑君 裴静璇 +5 位作者 洪炳 钟益锴 黄健 张岚 张露 杨蓉美 《青岛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 探讨多种方法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2月-2023年3月医院收治的180例AECOPD患者分为3组,各60例,其中肝素组采用低分子肝素干预,间歇性气压仪干... 目的 探讨多种方法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2月-2023年3月医院收治的180例AECOPD患者分为3组,各60例,其中肝素组采用低分子肝素干预,间歇性气压仪干预组采用间歇性气压仪干预,锻炼联合按摩组实施肢体锻炼联合穴位按摩干预,均干预7d,比较两组干预3d、7d时的凝血功能、血流动力学,统计两组DVT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3d及干预7d时3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小板(PL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D-二聚体(D-D)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7d时,3组PT、APTT均低于干预3d, PLT均高于干预3d,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7d时,3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均较干预3d时高,且肝素组腘静脉、胫后静脉及股深静脉血流速度高于间歇性气压仪干预组、锻炼联合按摩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3组干预3、7d时的DVT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ECOPD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间歇性气压仪及肢体锻炼联合穴位按摩干预均可有效预防DVT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肝素 间歇性气压仪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