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带状疱疹急性期神经痛的疼痛管理及护理进展 被引量:13
1
作者 朱璇璇 《全科护理》 2018年第36期4516-4519,共4页
综述带状疱疹急性期神经痛的疼痛管理进展,指出病人受到疼痛的折磨,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情绪的变化,强调实施有效的疼痛管理的重要性,为疼痛管理工作提出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 带状疱疹 急性期神经痛 疼痛管理 护理
下载PDF
围刺联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神经痛临床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范凯文 《光明中医》 2021年第22期3762-3764,共3页
目的研究围刺联合穴位注射对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AHN)患者皮肤愈合及疾病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3月收治的AHN患者10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4例)和试验组(5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围刺法治疗,试验组在对照... 目的研究围刺联合穴位注射对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AHN)患者皮肤愈合及疾病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3月收治的AHN患者10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4例)和试验组(5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围刺法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穴位注射法。2组患者均治疗2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皮肤愈合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生活质量评分和疾病相关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试验组疼痛减轻50%的患者占比和疼痛评分≤2分的患者占比均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和疱液中NSE、SP、CGRP含量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P<0.05)。结论围刺联合穴位注射治疗能够有效改善AHN患者的皮肤愈合情况,保护患者的神经,同时降低疼痛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急性期神经痛 穴位注射 围刺法 中医外治法
下载PDF
颊针联合CT引导下脉冲射频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3
作者 蒋晨浩 蔡靓羽 +2 位作者 周红梅 李荣华 张建楠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10期1804-1807,共4页
目的 观察颊针联合CT引导下脉冲射频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急性期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药物治疗配合CT引导下脉冲射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颊针治疗,观... 目的 观察颊针联合CT引导下脉冲射频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急性期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药物治疗配合CT引导下脉冲射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颊针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血清中P物质(SP)水平、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和患者发展为后遗留神经痛的例数。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的PSQ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干扰素-γ(IFN-γ)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治疗组(P <0.05),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治疗组(P <0.05)。观察组发展成后遗神经痛的患者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颊针联合CT引导下脉冲射频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神经痛疗效显著,安全性高,能有效缓解疼痛,改善睡眠质量,减少后遗神经痛发生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急性期神经痛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脉冲射频 颊针
下载PDF
伐昔洛韦联合神经阻滞对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临床疗效的影响
4
作者 杨秀环 梁华杰 +3 位作者 李泉 林宗航 苏适夷 李恒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9期64-69,共6页
目的:探讨伐昔洛韦联合神经阻滞对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睡眠质量及血清疼痛介质指标、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5月—2023年5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伐昔洛韦联合神经阻滞对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睡眠质量及血清疼痛介质指标、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5月—2023年5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A组和治疗B组,各30例。治疗A组予以伐昔洛韦治疗,治疗B组则在治疗A组基础上加用神经阻滞治疗。评估两组临床疗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血清疼痛介质指标、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B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治疗A组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PSQI评分较干预前均显著改善,且治疗B组PSQI评分显著优于治疗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治疗B组血清疼痛介质指标较干预前均明显改善,且治疗B组β-内啡肽(β-EP)指标明显高于治疗A组,血浆P物质(SP)及一氧化氮(NO)指标则明显低于治疗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治疗B组炎症因子表达水平较干预前均明显改善,且治疗B组γ干扰素(IFN-γ)水平明显高于治疗A组,而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则明显低于治疗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B组发生的头晕、胃肠不适及皮肤瘙痒总发生率显著低于治疗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伐昔洛韦联合神经阻滞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其临床疗效更为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血清疼痛介质指标及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伐昔洛韦 神经阻滞 急性带状疱疹性神经痛 睡眠质量 疼痛介质指标 炎症因子
下载PDF
中文版MMAS-8在急性期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的信效度检验 被引量:1
5
作者 史明月 吕慧 方丽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4期552-554,共3页
目的检验中文版8条目Morisky用药依从性量表(MMAS-8)在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中的信效度。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对160例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评价该量表的信效度。结果采用临界比值法进行项目分析,量表总得分前... 目的检验中文版8条目Morisky用药依从性量表(MMAS-8)在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中的信效度。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对160例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评价该量表的信效度。结果采用临界比值法进行项目分析,量表总得分前27%的高分组和后27%的低分组在8条目上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总体Cronbach’sα系数为0.783,标准化Cronbach’sα为0.808;结构效度(KMO值为0.801,Bartlett’s球形检验值为393.895)。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共提取2个公共因子,可解释总方差的61.055%;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发现,修正模型的卡方自由度比为1.262,拟合指数(GFI)为0.969,调整拟合指数(AGFI)为0.934,比较拟合指数(CFI)为0.989,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为0.042。结论中文版MMAS-8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用药依从性的评估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条目Morisky用药依从性量表 急性带状疱疹性神经痛 用药依从性 信度 效度
下载PDF
加巴喷丁不同用法治疗老年带状疱疹急性期神经痛效果比较
6
作者 张培霞 张芳 董红建 《社区医学杂志》 2014年第20期75-76,共2页
目的探讨加巴喷丁不同用法治疗老年带状疱疹急性期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带状疱疹急性期神经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60例,两组均口服加巴喷丁,A组第1天晚上服用0.3 mg,第2天早、中晚均0.3 mg,第... 目的探讨加巴喷丁不同用法治疗老年带状疱疹急性期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带状疱疹急性期神经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60例,两组均口服加巴喷丁,A组第1天晚上服用0.3 mg,第2天早、中晚均0.3 mg,第3天早、中、晚各0.3 mg,此后维持此剂量。B组第1天早、中、晚各0.1 mg,第2天早、中、晚各0.2 mg,第3天早、中、晚各0.3 mg,此后维持此剂量。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计数资料采用χ2,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B组总有效率90.00%,A组85.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5.00%,明显低于A组的5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采用加巴喷丁治疗老年带状疱疹急性期神经痛的剂量第1天早、中、晚各100 mg,第2天早、中、晚各200 mg,第3天早、中、晚各300 mg,此后维持此剂量的加量方法的治疗效果更好,患者不良反应较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巴喷丁 老年带状疱疹 急性期神经痛 皮肤病
原文传递
伐昔洛韦联合膦甲酸钠治疗伴发急性期神经痛带状疱疹临床疗效评价
7
作者 潘登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8期38-40,共3页
评价急性期神经痛带状疱疹患者接受伐昔洛韦联合膦甲酸钠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研究样本收入时间为2022年1月到2022年7月,共计收录急性期神经痛带状疱疹患者66例,基于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干预两组,评价伐昔洛韦联合膦甲酸... 评价急性期神经痛带状疱疹患者接受伐昔洛韦联合膦甲酸钠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研究样本收入时间为2022年1月到2022年7月,共计收录急性期神经痛带状疱疹患者66例,基于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干预两组,评价伐昔洛韦联合膦甲酸钠药物的临床疗效。结果 急性期神经痛带状疱疹的病情治疗阶段将伐昔洛韦与膦甲酸钠药物联合干预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好,同时联合用药后的安全性进一步提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伐昔洛韦与膦甲酸钠药物的联合使用,有效改善了急性期神经痛带状疱疹患者的生理疼痛体感;通过药物的联合使用时间延长,患者的生理疼痛体感评分有着明显的改善(P<0.05);联合干预方案的开展,进一步优化了临床疗效,改善生理体感表现;病情的好转使得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表现得到以显著的缓解,身心状态得以优化(P<0.05);基于急性期神经痛带状疱疹的病情治疗,将伐昔洛韦与膦甲酸钠药物联合使用疗效显著,提升用药治疗安全性的同时,更好地优化了治疗阶段患者的生理疼痛体感,促进其情绪状态,有效缓解,综合性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P<0.05)。结论 将伐昔洛韦与膦甲酸钠药物联合用于急性神经痛带状疱疹患者的医疗干预,进一步保证临床治疗效果提升的同时,也保证了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优化治疗阶段,生理疼痛,体感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促进生活质量有效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伐昔洛韦 膦甲酸钠 急性期神经痛带状疱疹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定量温度觉测试对老年人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预后的预测作用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谢秉樨 王波 张华 《基层医学论坛》 2021年第22期3136-3138,共3页
目的评价定量温度觉测试对预测老年人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老年急性期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87例,使用Q-sense记录仪器测试带状疱疹所累及神经支配区域及镜像区冷觉(CS)、热觉(WS)及热痛觉(HP)阈值,比较急性期带状... 目的评价定量温度觉测试对预测老年人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老年急性期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87例,使用Q-sense记录仪器测试带状疱疹所累及神经支配区域及镜像区冷觉(CS)、热觉(WS)及热痛觉(HP)阈值,比较急性期带状疱疹神经痛时皮损区与镜像区WS、CS、HP值差异,3个月后根据数字疼痛评分将患者分为治愈组和PHN组,比较治愈患者与PHN患者在急性期带状疱疹神经痛时皮损区WS、CS、HP值差异。结果急性期带状疱疹神经痛皮损区CS、WS、HP阈值明显高于镜像区(P<0.05),27.7%的患者迁延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PHN患者在急性期带状疱疹神经痛时皮损区CS、HP阈值明显高于治愈组患者(P<0.05)。结论皮损区定量温度觉测试中冷觉及热痛觉阈值差异可作为预测老年人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迁延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带状疱疹性神经痛 老年患者 定量温度觉测试 预后
下载PDF
针刺联合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疗效评价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汪文 饶毅 +1 位作者 李璇 张威 《中国医学装备》 2020年第4期102-105,共4页
目的:探究针刺联合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疗效及机制。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阿昔洛韦联合维生素C治疗;观察组给予... 目的:探究针刺联合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疗效及机制。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阿昔洛韦联合维生素C治疗;观察组给予针刺联合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治疗,两组疗程均为7 d。比较两组治疗疗效、皮肤结痂时间、脱痂时间及止疱时间,以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血清P物质(S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3.33%,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06,P<0.05)。观察组皮肤结痂时间、脱痂时间及止疱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64,t=4.333,t=6.582;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VAS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798,t=13.351;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90,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SP和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t观察组=9.321,t=21.316;t对照组=5.028,t=11.239;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SP和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19,t=14.668;P<0.05)。结论:针刺联合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疗效良好,可减轻疼痛,降低血清SP和TNF-α水平,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 急性带状疱疹性神经痛 血清P物质(SP)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下载PDF
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老年急性期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效果及对P物质影响
10
作者 陆春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4期10-12,共3页
探究老年急性期带状疱疹神经痛实施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老年急性期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6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1例,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32例,实施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时间:2020年1月-2021年12... 探究老年急性期带状疱疹神经痛实施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老年急性期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6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1例,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32例,实施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时间:2020年1月-2021年12月。分析对比两组的皮损情况、疗效以及相关指标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而皮疹面积、红斑、烧灼疼痛及瘙痒评分以及神经肽Y及P物质水平明显更低(P<0.05)。结论:为老年急性期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实施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不仅可以降低神经肽Y及P物质水平,而且能减轻皮损程度,消除临床症状,提升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 老年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 P物质 皮损程度
下载PDF
早期干预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临床进展 被引量:9
11
作者 章阳 金毅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76-380,共5页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临床表现为痛觉过敏(hyperalgesia)、痛觉超敏(allodynia)和自发性疼痛(spontaneous pain)。疼痛可长达数月、数年,甚至终身疼痛,给病人...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临床表现为痛觉过敏(hyperalgesia)、痛觉超敏(allodynia)和自发性疼痛(spontaneous pain)。疼痛可长达数月、数年,甚至终身疼痛,给病人身心带来极大痛苦。目前治疗PHN尚无特别有效的方法,病人对疾病快速治愈的需求日渐提高,对临床医师来说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近年的研究和临床实践认为,在带状疱疹早期积极治疗以降低PHN的发生较形成PHN后再治疗要容易得多。本文就带状疱疹急性期治疗措施和有效预防PHN形成的临床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预防 治疗进展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高电压脉冲射频术治疗老年人颈段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波 张华 +1 位作者 杜忠举 夏菊荣 《重庆医学》 CAS 2020年第8期1289-1292,共4页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高电压脉冲射频术治疗老年人颈段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颈段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老年患者107例,对照组为口服加巴喷丁治疗,治疗组为口服加巴喷丁联合超声引导下高电压脉冲射频术治疗,...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高电压脉冲射频术治疗老年人颈段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颈段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老年患者107例,对照组为口服加巴喷丁治疗,治疗组为口服加巴喷丁联合超声引导下高电压脉冲射频术治疗,两组患者依据疼痛程度调整加巴喷丁用量。记录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的每周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睡眠质量(SQ)评分、加巴喷丁周用量及不良反应、预后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第1~4周的N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第1、2周的S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第2~4周的加巴喷丁周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头晕、嗜睡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高电压脉冲射频术治疗老年人颈段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疗效更佳,减少加巴喷丁用量及不良反应,降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高电压 脉冲射频 老年人 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
下载PDF
围刺联合穴位注射对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的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19
13
作者 许纲 周朝生 +8 位作者 唐维桢 许洁 徐刚 李秀丽 蔚青 程超 李文 蔡海东 王立东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71-376,共6页
目的:探讨围刺联合穴位注射对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AHN)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99例T_6~T_(10)节段AHN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3例,其中围刺组脱落2例,穴位注射组脱落4例,联合组脱落3例。各组患者均口服盐酸伐昔洛韦片,每次0.3 g,每日2次... 目的:探讨围刺联合穴位注射对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AHN)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99例T_6~T_(10)节段AHN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3例,其中围刺组脱落2例,穴位注射组脱落4例,联合组脱落3例。各组患者均口服盐酸伐昔洛韦片,每次0.3 g,每日2次,共10 d。围刺组穴取疱疹周围阿是穴,斜刺后予连续波耐受量电刺激20 min;穴位注射组取穴同上,注射甲钴胺注射液配伍利多卡因注射液;联合组围刺后再予穴位注射。各组均每日1次,14次为一疗程,治疗1个疗程。比较各组治疗后皮肤愈合情况(止疱、结痂、脱痂时间),观察各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疼痛面积和生活质量评分,检测各组患者治疗前后局部疱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P物质(S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含量。结果:联合组止疱、结痂、脱痂时间均早于其他两组(均P<0.05)。各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疼痛面积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联合组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较其他两组改善更明显(均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局部疱液中NSE、SP和CGRP含量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均P<0.05),联合组各指标较其他两组下降更显著(均P<0.05)。结论:围刺和穴位注射均对AHN有辅助疗效,两者结合疗效更优,皮肤愈合迅速,镇痛显著,局部NSE、SP和CGRP的含量下降明显,其作用机制在于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急性期神经痛 围刺 穴位注射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P物质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神经保护
原文传递
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对椎旁神经阻滞治疗亚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云琴 高鸿 +1 位作者 贺纯静 康新国 《中华疼痛学杂志》 2023年第2期273-279,共7页
目的:评价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对椎旁神经阻滞治疗亚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SHN)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在贵州省人民医院疼痛科住院并确诊为胸腰段SHN患者80例,年龄45~75岁,性别不限,持续疼痛1~3个月,视觉模拟评分(... 目的:评价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对椎旁神经阻滞治疗亚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SHN)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在贵州省人民医院疼痛科住院并确诊为胸腰段SHN患者80例,年龄45~75岁,性别不限,持续疼痛1~3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4分,按照随机数据表法将其分为椎旁神经阻滞治疗组(N组)和利多卡因输注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组(L组),各组40例。两组均常规给予药物(甲钴胺片+普瑞巴林胶囊)治疗,同时两组患者每日均在B超引导下行椎旁神经阻滞治疗1次,根据皮损及疼痛部位确定阻滞的椎旁脊神经根,在B超引导下将神经阻滞液(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2 ml+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2.5 mg+维生素B_(12)注射液0.5 mg+0.9%氯化钠注射液,共5 ml)注射至椎旁间隙,其中L组在药物及神经阻滞治疗的基础上,每日给予利多卡因(3 mg/kg)静脉输注治疗,输注速率为25 ml/h,连续5 d,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T0)及治疗后1、3、5、30、60、90 d(T1~T6)的VAS评分、睡眠状况自评量表评分(SRSS)、局部皮温、镇痛药物使用剂量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T3~T6时VAS评分、SRSS评分及镇痛药物使用量较治疗前均降低( P均<0.05);与N组比较,L组治疗T3~T6的VAS评分、SRSS评分及镇痛药物使用量均较低( P均<0.05);与T0患侧相比,T3时两组患者患侧皮温均降低,( P均<0.05);T3时,L组患侧皮温较N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N组比较,L组PHN发生率较低( 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可优化椎旁神经阻滞治疗SHN的疗效,减少镇痛药物使用量并降低PHN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输注 静脉内 神经传导阻滞 急性带状疱疹性神经痛
原文传递
脊神经根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效果分析
15
作者 杨浩 李晓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6期237-240,共4页
探讨脉冲射频治疗急性和亚急性带状疱疹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分析。方法:将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已经确诊的急性/亚急性带状疱疹患者86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小组,每组43例作为分析对象。对照组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进行治疗,... 探讨脉冲射频治疗急性和亚急性带状疱疹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分析。方法:将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已经确诊的急性/亚急性带状疱疹患者86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小组,每组43例作为分析对象。对照组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进行治疗,观察组用脊神经根脉冲电辐射频率进行治疗。vas评分和sf-36评分在基线期和处理后分别进行观察和对比,针对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两组之间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vas评分和sf-36评分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的vas和sf-36评分明显比对照组要低(P<0.05),其评分是有实际意义的。不良反应的频率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单纯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治疗相比,脊神经根神经节脉冲电射频治疗在急性/亚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治疗中更为有效和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 背根神经 脉冲电射频 急性/亚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
下载PDF
皮肤电流感觉阈值评定亚急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临时脊髓电刺激疗效的可行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闫栋 杨少敏 +3 位作者 冯芳丽 熊东林 肖礼祖 蒋劲 《中华疼痛学杂志》 2022年第2期188-193,共6页
目的评估皮肤电流感觉阈值(CPT)对亚急性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患者临时脊髓电刺激(SCS)治疗效果及疗程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6年7月10日至2017年2月10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疼痛科住院的亚急性期PHN患者20例,年龄40~80岁,无... 目的评估皮肤电流感觉阈值(CPT)对亚急性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患者临时脊髓电刺激(SCS)治疗效果及疗程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6年7月10日至2017年2月10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疼痛科住院的亚急性期PHN患者20例,年龄40~80岁,无其他严重合并病。接受临时SCS治疗14 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 d、7 d、10 d、14 d、2个月时记录视觉模拟评分(VAS),并在PHN患侧及对应健侧皮肤行CPT测定,采用患侧与健侧皮肤CPT比值作为客观疗效评判指标。结果SCS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点VAS及患侧与健侧皮肤CPT比值均逐渐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治疗后14 d时VAS降到3分以下,且患侧与健侧皮肤CPT比值接近1;患侧与健侧皮肤CPT比值和VAS正相关(r均>0.4,P=0.001);治疗后2个月随访和治疗后14 d时相比,VAS评分及皮肤CPT比值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疗效稳定。结论皮肤CPT客观测定和VAS主观评分相结合,可以评估临时SCS对亚急性期PHN的疗效和临床治愈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疗法 带状疱疹 电流感觉阈值 脊髓电刺激 急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