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3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械性血栓抽吸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
1
作者 吴立飞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5期55-58,共4页
目的:探讨采取机械性血栓抽吸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治疗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92例混合型DVT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原则,分成观察组(n=46)、对照组(n=46)。对照组应用单纯CDT的治疗方式,观察组采取机... 目的:探讨采取机械性血栓抽吸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治疗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92例混合型DVT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原则,分成观察组(n=46)、对照组(n=46)。对照组应用单纯CDT的治疗方式,观察组采取机械性血栓抽吸联合CDT的治疗方式。比较两组血栓清除率、两组手术前后患健侧周径差(患健侧大腿周径差、患健侧小腿周径差)、细胞黏附分子[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与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水平变化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栓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时,采用机械性血栓抽吸与导管接触性溶栓(CDT)联合治疗可显著提高血栓清除率,并在不增加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前提下,有效缩小患健侧大小腿周径差、降低血清细胞黏附分子水平。这一治疗方案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 机械性血栓抽吸 导管接触性溶栓 细胞黏附分子
下载PDF
机械性血栓抽吸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倩竹 张磊 +2 位作者 宋福晨 朱美冬 葛玮婧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6期716-720,725,共6页
目的探讨机械性血栓抽吸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治疗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2年1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82例急性混合型LEDV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按... 目的探讨机械性血栓抽吸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治疗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2年1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82例急性混合型LEDV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按1:1比例将分为对照组(n=41,采用CDT治疗)和观察组(n=41,采用机械性血栓抽吸联合CDT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围手术期指标,手术前后的大腿、小腿周径差、腘静脉血流速度、股静脉血流速度、蛋白C(PC)水平、蛋白S(PS)、D-二聚体(D-D)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6个月血栓后综合征(PTS)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68%(38/41),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61%(3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尿激酶使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静脉通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症状消退时间、溶栓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7 d,观察组患者大腿、小腿周径差均低于对照组患者,腘静脉、股静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C、PS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D-D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术后6个月PTS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性血栓抽吸联合CDT治疗急性混合型LEDVT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尿激酶用量,缩短溶栓时间及住院时间,促使症状尽快恢复,提高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改善凝血功能,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 机械性血栓抽吸 导管接触性溶栓 血流速度 凝血功能
下载PDF
系统溶栓与综合介入治疗中老年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观察
3
作者 刘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10期24-28,共5页
目的 观察系统溶栓与综合介入治疗中老年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 76例中老年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取系统溶栓治疗,观察组采取综合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 目的 观察系统溶栓与综合介入治疗中老年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 76例中老年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取系统溶栓治疗,观察组采取综合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下肢静脉通畅情况、肢体消肿情况、凝血功能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栓总清除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下腔静脉、股总静脉、股浅静脉上段、股浅静脉下段、髂总静脉、髂外静脉、腘静脉通畅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下腔静脉通畅评分(1.65±0.25)分、股总静脉通畅评分(2.21±0.82)分、股浅静脉上段通畅评分(1.65±0.55)分、股浅静脉下段通畅评分(1.17±0.22)分、髂总静脉通畅评分(2.01±1.32)分、髂外静脉通畅评分(0.92±0.27)分、腘静脉通畅评分(1.55±0.69)分均低于对照组的(3.82±1.02)、(5.16±1.96)、(3.91±1.20)、(2.76±0.46)、(5.65±0.91)、(2.12±0.55)、(3.41±1.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小腿周径差、大腿周径差均小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小腿周径差(1.23±0.11)cm、大腿周径差(1.76±0.53)cm小于对照组的(2.77±0.58)、(1.89±0.78)cm,小腿消肿率89.47%、大腿消肿率94.74%高于对照组的71.05%、65.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长于本组治疗前,纤维蛋白原(Fib)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PT(12.26±1.66)s、APTT(32.76±5.31)s长于对照组的(10.31±1.71)、(29.47±3.66)s,Fib(3.03±1.22)g/L低于对照组的(4.35±1.46)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流峰速度(Vp)、血流平均速度(Va)、血流量(BF)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Vp(70.78±3.15)cm/s、Va(45.12±3.82)cm/s、BF(2.36±0.55)L/min均高于对照组的(62.98±3.02)cm/s、(36.91±3.96)cm/s、(1.79±0.27)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栓总清除率94.74%高于对照组的79.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中老年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采取综合介入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肢静脉通畅情况及肢体消肿情况,继而提高血栓清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溶栓 综合介入 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 中老年 疗效
下载PDF
AngioJet机械性血栓抽吸和导管接触性溶栓联合治疗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观察 被引量:5
4
作者 俞靖凡 方昌文 徐国雄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421-426,共6页
目的探讨AngioJet机械性血栓抽吸和导管接触性溶栓(CDT)联合治疗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2年2月苏州市立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混合型下肢DVT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CDT组(n=32)... 目的探讨AngioJet机械性血栓抽吸和导管接触性溶栓(CDT)联合治疗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2年2月苏州市立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混合型下肢DVT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CDT组(n=32)和联合治疗组(n=28),CDT组患者给予CDT治疗,联合治疗组患者给予AngioJet机械性血栓抽吸和CDT联合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DVT清除效果、溶栓效果、并发症、血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和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水平、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和血红蛋白(Hb)水平。结果联合治疗组和CDT组患者的有效血栓清除率分别为96.73%(27/28)、71.88%(23/32),联合治疗组患者有效血栓清除率显著高于CDT组(χ^(2)=4.835,P<0.05)。术前2组患者的患健侧大腿周径差、患健侧小腿周径差、静脉通畅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患健侧大腿周径差、患健侧小腿周径差、静脉通畅度评分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后,联合治疗组患者患健侧大腿周径差、患健侧小腿周径差、静脉通畅度评分显著低于CDT组(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术后静脉通畅率、大腿消肿率和小腿消肿率显著高于CDT组(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尿激酶使用量显著少于CDT组,溶栓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CDT组(P<0.05)。术前2组患者血清VCAM-1、PECAM-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血清VCAM-1、PECAM-1水平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后,联合治疗组患者血清VCAM-1、PECAM-1水平显著低于CDT组(P<0.05)。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血浆FIB、D-D及H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血浆FIB、D-D及Hb水平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联合治疗组和CDT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71%(3/28)、9.38%(3/32),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7,P>0.05)。结论AngioJet机械性血栓抽吸和CDT联合治疗急性混合型下肢DVT可显著提高有效血栓清除率和溶栓效果,减少尿激酶使用量,降低血清细胞黏附分子表达,且未增加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AngioJet机械性血栓抽吸 导管接触性溶栓
下载PDF
两种入路治疗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方超 宋燕 +1 位作者 任君文 谢沛霖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12期1444-1449,共6页
目的比较经小腿深静脉入路与经腘静脉入路行导管抽栓和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对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武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65例急性混合型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路方式的不... 目的比较经小腿深静脉入路与经腘静脉入路行导管抽栓和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对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武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65例急性混合型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n=39,经腘静脉入路行导管抽栓和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和B组(n=26,经小腿深静脉入路行导管抽栓和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相关情况、临床疗效、静脉通畅情况、尿激酶使用量、患肢消肿情况、围手术期2周内血栓相关事件发生率及下肢静脉疾病严重程度。结果两组患者的技术成功率均为100%,均未出现致命性肺栓塞的症状,无疾病相关死亡病例。两组患者治疗后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CSS)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CS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均为100%。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患肢深静脉通畅度评分、患肢深静脉通畅改善度、治疗前后患肢大腿和小腿周径差、患肢大腿和小腿消肿率、尿激酶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治疗后患肢深静脉通畅度评分高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围手术期2周内血栓相关事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入路方式治疗急性混合型下肢DVT均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小腿深静脉入路对于腘静脉血栓清除有一定优势,配合较小管径的血管长鞘抽栓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导管抽栓 导管接触性溶栓 静脉入路
下载PDF
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血管腔内介入治疗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广艳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第34期69-69,71,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9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系统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静脉通畅评分、... 目的:探讨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9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系统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静脉通畅评分、住院天数、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 血管腔内介入 疗效
下载PDF
系统溶栓与综合介入治疗中老年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 被引量:14
7
作者 刘宇 陈艳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83-1385,共3页
目的探讨综合介入与系统溶栓治疗中老年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中老年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204例,其中采用先植入下腔静脉滤器,再进行血栓碎吸、导管溶栓、肝素抗凝等综合介入治疗的患者109例设为A组,另外95... 目的探讨综合介入与系统溶栓治疗中老年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中老年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204例,其中采用先植入下腔静脉滤器,再进行血栓碎吸、导管溶栓、肝素抗凝等综合介入治疗的患者109例设为A组,另外95例接受尿激酶系统溶栓治疗者设为B组。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A组平均住院天数为(6.17±1.86)d,明显低于B组[(10.02±2.33)d;t=12.91,P<0.05]。4 w后复查:有效率A组93.58%,B组81.05%;血栓有效清除率A组92.66%,B组74.74%;健、患肢膝下15 cm处周径差A组(0.76±0.24)cm,B组(1.42±0.45)cm,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6~36个月,A组水肿、色素沉着、溃疡等后遗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9.27%、13.76%、0.91%,均明显低于B组41.05%、48.42%、8.42%(均P<0.05)。通过彩超检查静脉畅通率、瓣膜功能正常率,A组分别是89.00%、71.56%,B组分别为49.47%、35.79%,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疗效评价,总有效率(优+良+中)A组96.33%,B组86.32%,两组对比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介入相比系统溶栓治疗中老年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更具优势,疗效好、恢复快、并发症也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介入 系统溶栓 下肢静脉血栓
下载PDF
机械性血栓抽吸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与安全性 被引量:3
8
作者 杨铮 张宏光 +5 位作者 张亮 赵磊 牛海光 郭欣 范忠臣 索青霞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2年第10期1186-1191,共6页
目的探讨机械性血栓抽吸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治疗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20年3月至2022年5月于保定市第二医院接受治疗的117例急性混合型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 目的探讨机械性血栓抽吸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治疗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20年3月至2022年5月于保定市第二医院接受治疗的117例急性混合型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联合组(n=63,接受机械性血栓抽吸联合CDT治疗)和对照组(n=54,仅接受CDT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栓清除率、静脉通畅评分、静脉通畅率、尿激酶总量、溶栓持续时间、住院时间、D-二聚体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肌酐水平、谷丙转氨酶水平、凝血酶原时间,以及是否发生死亡、肺栓塞、大出血、血管夹层或穿孔、感染等并发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均达到Ⅱ级以上的血栓清除率,且两组患者的血栓清除率分级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静脉通畅评分、D-二聚体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患者的静脉通畅评分、D-二聚体水平、静脉通畅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尿激酶总量少于对照组患者,溶栓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住院期间,联合组5例患者发生出血现象,其中,穿刺点渗血3例,血尿2例;对照组6例患者发生出血现象,其中,穿刺点渗血和血尿各3例;两组患者的出血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末次复查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肌酐水平、谷丙转氨酶水平、凝血酶原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死亡、肺栓塞、大出血、血管夹层或穿孔、感染等。结论机械性血栓抽吸联合CDT治疗急性混合型下肢DVT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性血栓抽吸 导管接触性溶栓 下肢静脉血栓 有效性 安全性
下载PDF
系统溶栓与综合介入治疗中老年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王鸿昌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10期1705-1707,共3页
目的:探讨系统溶栓与综合介入治疗中老年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中老年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系统溶栓,观察组接受综合介入治... 目的:探讨系统溶栓与综合介入治疗中老年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中老年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系统溶栓,观察组接受综合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术后3d疗效、出院时及出院2个月后健、患肢膝下15cm处周径差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3d,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出院时、出院2个月后观察组健、患肢膝下15cm处周径差均小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系统溶栓相比,综合介入治疗中老年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更佳,可快速清除血栓,避免静脉瓣膜粘连,促进患者恢复,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 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 系统溶栓 综合介入
下载PDF
不同入路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联合机械性血栓清除术对下肢急性混合型深部静脉血栓患者的疗效
10
作者 胡威龙 张小兵 张同庆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3期2400-2403,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CDT)联合机械性血栓清除术(PMT)对下肢急性混合型深部静脉血栓患者(LDVT)的疗效及对其D-二聚体(D-D)等指标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86例急性混合型L...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CDT)联合机械性血栓清除术(PMT)对下肢急性混合型深部静脉血栓患者(LDVT)的疗效及对其D-二聚体(D-D)等指标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86例急性混合型LDVT患者,根据术式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患者100例,接受经胫前或胫后静脉入路CDT联合PMT治疗,而对照组患者86例,则接受经腘静脉入路CDT联合PMT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的术后静脉通畅率、血栓清除评分及患肢小腿消肿率高于对照组,而其尿激酶总剂量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验相关指标方面,两组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术后均较术前下降,且研究组变化幅度更甚(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的舒适状况量表(GCQ)[6]及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胫前或胫后静脉入路PMT联合CDT治疗LDVT患者的效果更佳,同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其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前或胫后静脉入路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导管接触性溶栓 机械性血栓抽吸 疗效 预后
下载PDF
祛湿化瘀汤内服和中药封包疗法联合西医治疗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9例
11
作者 任芬如 郑秀青 代雪娜 《中医研究》 2024年第3期31-35,共5页
目的:观察祛湿化瘀汤内服和中药封包疗法联合西医治疗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混合型下肢DVT患者采取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经腘静脉置管局部溶栓术治疗。术... 目的:观察祛湿化瘀汤内服和中药封包疗法联合西医治疗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混合型下肢DVT患者采取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经腘静脉置管局部溶栓术治疗。术后给予注射用尿激酶10万IU/次,6 h 1次,每日经溶栓导管推注,并根据患肢血栓止血检验结果调整用药剂量,经造影检查评估溶栓效果,适时拔管;舒血宁注射液20 mL,加入50 g/L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低分子量肝素钠注射液4250 IU,皮下注射,2次/d;利伐沙班片,10 mg/次,1次/d,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祛湿化瘀汤(药物组成:当归、赤芍、两头尖、茯苓、陈皮、水蛭、薏苡仁、红花、茜草、泽兰、甘草)内服,1剂/d,水煎药汁500 mL,分早晚2次温服;联合中药(芒硝、冰片)封包治疗,2~3 h/次,2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判定疗效,观察治疗前后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凝血功能指标、生活质量、治疗满意率。结果:治疗组治愈29例,好转8例,未愈2例,有效率为94.87%(37/39);对照组治愈20例,好转11例,未愈8例,有效率为79.49%(31/39)。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较对照组加快(P<0.01),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较对照组延长(P<0.01),健康调查量表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祛湿化瘀汤内服和中药封包疗法联合西医治疗混合型下肢DVT有较好疗效,可改善凝血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祛湿化瘀汤 中药封包疗法 西医治疗 血流速度 凝血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浩 郭晓洁 +2 位作者 秦小玉 楚皓源 张志敏 《临床医药实践》 2024年第1期11-13,31,共4页
目的:探讨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伴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患者肢体肿胀及静脉通畅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8月LEDVT伴IVCS患者10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伴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患者肢体肿胀及静脉通畅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8月LEDVT伴IVCS患者10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给予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下肢肿胀程度、静脉通畅度、凝血功能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术后大腿、小腿患健侧周径差水平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栓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静脉通畅度评分水平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D-二聚体(D-D)水平较术前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可调节LEDVT伴IVCS患者下肢肿胀程度,改善凝血功能,调节静脉通畅度,安全性好,术后无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 急性下肢静脉血栓 静脉通畅度
下载PDF
导管溶栓联合髂静脉球囊扩张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Cockett综合征并发症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13
作者 梁学刚 王祥金 张全刚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9期980-984,共5页
目的 分析导管溶栓联合髂静脉球囊扩张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合并Cockett综合征病人疗效、并发症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8年3月~2022年9月收治的急性DVT合并Cockett综合征病人102例,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研究组53例,采用导管溶... 目的 分析导管溶栓联合髂静脉球囊扩张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合并Cockett综合征病人疗效、并发症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8年3月~2022年9月收治的急性DVT合并Cockett综合征病人102例,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研究组53例,采用导管溶栓联合髂静脉球囊扩张治疗;对照组49例,采用导管溶栓治疗。两组病人术后均随访1年。比较两组病人血栓清除情况、患肢消肿情况、下肢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外周血炎症因子、并发症及血栓复发情况。结果 研究组血栓清除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前、术后1年患侧与健侧膝上腿围周径差分别为(8.02±1.41)cm、(2.89±0.32)cm,研究组分别为(8.19±1.38)cm、(2.57±0.29)cm,对照组术前、术后1年患侧与健侧膝下腿围周径差分别为(6.84±1.18)cm、(2.13±0.38)cm,研究组分别为(6.63±1.09)cm、(1.76±0.32)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年更低(P<0.05)。对照组术前、术后3天股静脉平均血流速度分别为(24.75±4.03)cm/s、(28.82±4.29)cm/s,研究组分别为(24.02±3.86)cm/s、(30.94±4.37)cm/s,对照组术前、术后3天股静脉血流量分别为(13.02±2.12)ml/s、(15.05±2.29)ml/s,研究组分别为(13.36±2.09)ml/s、(16.26±2.34)ml/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天更高(P<0.05)。对照组术前、术后3天凝血酶原时间分别为(22.93±2.04)s、(18.13±1.34)s,研究组分别为(23.24±1.99)s、(17.29±1.21)s,对照组术前、术后3天凝血酶时间分别为(24.86±2.31)s、(21.04±1.75)s,观察组分别为(24.13±2.16)s、(19.89±1.53)s,对照组术前、术后3天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分别为(59.21±3.92)s、(49.13±3.02)s,观察组分别为(60.17±3.85)s、(47.09±2.98)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天更低(P<0.05)。研究组术前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血栓素B2(TXB2)分别为(31.91±4.89)ng/L、(14.59±2.36)pg/ml、(213.12±30.98)pg/ml,术后3天分别为(36.24±4.29)ng/L、(16.12±2.59)pg/ml、(239.86±32.85)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天TNF-α、PAF、TXB2更高(P<0.05)。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栓复发率低于对照组(3.77%比16.33%,P<0.05)。结论 导管溶栓联合髂静脉球囊扩张治疗急性DVT合并Cockett综合征可增强血栓清除效果,并改善患肢肿胀情况及下肢血流动力学及凝血功能,降低血栓复发风险,安全可靠,但该治疗方案可介导炎症反应发生,术后应积极实施合理抗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溶栓 静脉球囊扩张 急性下肢静脉血栓 COCKETT综合征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的效果评估
14
作者 席富强 常昕 董向力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1期100-103,共4页
目的 讨论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的效果,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 选取5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治... 目的 讨论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的效果,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 选取5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预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静脉血栓栓塞(VTE)风险[无手术患者静脉血栓栓塞风险评分表(Padua)评分]、不良反应(血小板减少、注射部位皮肤变化、肝肾功能异常、出血)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2%,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7.08±1.29)分低于对照组的(11.24±1.2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Padua评分(2.28±1.02)分低于对照组的(4.40±1.3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7/2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8/25),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可以促进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中取得理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下肢静脉血栓 低分子肝素钙
下载PDF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用利伐沙班联合导管溶栓治疗效果及对凝血指标作用研究
15
作者 张济 林昌俭 +2 位作者 王垚柯 黄伟杰 曾国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9期0108-0111,共4页
研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用利伐沙班联合导管溶栓治疗效果及对凝血指标作用。方法 选取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76例,单一组38例采用 导管溶栓方式治疗;联合组38例应用利伐沙班联合导管溶栓方式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 研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用利伐沙班联合导管溶栓治疗效果及对凝血指标作用。方法 选取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76例,单一组38例采用 导管溶栓方式治疗;联合组38例应用利伐沙班联合导管溶栓方式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 联合组相较于单一组在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在凝血、T细胞亚群、下肢间维度差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在T细胞亚群相较于治疗前均有所升高,在下肢间维度差均有所降低,且联合组相较于常规组,在凝血酶原时间、活化凝血酶原时间、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指标更高,在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大腿维度差和小腿维度差指标更低P<0.05。结论 利伐沙班与导管溶栓相结合用于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可提高治疗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改善凝血、T细胞亚群、炎性因子、下肢间维度差等指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静脉血栓 利伐沙班 导管溶栓 凝血指标
下载PDF
间歇性气压联合踝泵运动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价值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立君 张阳 +1 位作者 靳宝莲 刘亮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287-291,共5页
目的 探讨间歇性气压联合踝泵运动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价值。方法 收集2020年2月至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126例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住院期间是否接受... 目的 探讨间歇性气压联合踝泵运动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价值。方法 收集2020年2月至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126例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住院期间是否接受间歇性气压联合踝泵运动治疗分为联合组(n=57)和对照组(n=69)。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D-二聚体水平、凝血功能指标以及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住院期间共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2例,联合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出院前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前凝血功能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间歇性气压联合踝泵运动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有较高的预防价值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气压 踝泵运动 老年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血栓
下载PDF
股静脉及胫前静脉入路导管接触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近期效果和安全性观察
17
作者 渠艳艳 卫志庆 +2 位作者 石红建 周良 甘振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74-779,共6页
目的评价股静脉入路及胫前静脉入路导管接触溶栓(CDT)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患者近期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对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健侧股静脉人路及患侧胫前静脉入路CDT治疗的LE... 目的评价股静脉入路及胫前静脉入路导管接触溶栓(CDT)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患者近期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对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健侧股静脉人路及患侧胫前静脉入路CDT治疗的LEDVT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股静脉人路组40例,胫前静脉入路组46例。主要观察终点为手术技术成功率和血栓清除率,次要观察终点为手术时间和并发症。结果股静脉人路组、胫前静脉人路组手术技术成功率分别为92.5%、100%(P=0.097),血栓清除率分别为(68.9±25.9)%、(78.3±21.0)%(P=0.0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分别为(64.1±14.8)min、(72.0±19.9)min(P=0.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2.5%、10.9%(P=0.1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股静脉人路和胫前静脉人路CDT均可有效治疗LEDVT,近期疗效和安全性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导管接触溶栓 静脉入路
下载PDF
重组人尿激酶原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水平和下肢静脉功能的影响
18
作者 李雪松 刘一东 +2 位作者 肖永生 刘喆 张芊慧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4期1513-1518,共6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尿激酶原(rhPro-UK)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水平和下肢静脉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9月至2023年5月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收治的DVT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目的观察重组人尿激酶原(rhPro-UK)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水平和下肢静脉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9月至2023年5月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收治的DVT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进行抗凝治疗,对照组给予尿激酶置管溶栓治疗,观察组给予rhPro-UK置管溶栓治疗。检测两组治疗前和治疗5 d后的血流动力学(静脉容积、静脉最大流出量及静脉压恢复时间)、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低、中、高切黏度及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变化,评估两组治疗前和治疗5 d后的深静脉通畅评分,计算两组深静脉通畅率,测定两组患肢与健侧不同部位周径差,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5 d后,两组静脉容积、静脉最大流出量、静脉回流速率及静脉压恢复时间均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静脉容积、静脉压恢复时间分别为(7.58±1.33)mL、(12.87±2.61)s,均高于对照组[(7.01±1.24)mL、(11.14±2.87)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静脉最大流出量、静脉回流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 d后,两组全血黏度(涵盖低、中、高切)、血浆黏度、FIB、D-二聚体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FIB、D-二聚体分别为(2.71±0.85)g/L、(1.32±0.36)mg/L,均低于对照组[(3.22±1.02)g/L、(1.74±0.41)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全血低、中、高切黏度、血浆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 d后,两组深静脉通畅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为(1.47±0.43)分,低于对照组[(2.19±0.67)分],观察组深静脉通畅率为(83.32±7.69)%,高于对照组[(75.85±8.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 d后,两组患肢与健侧股部、膝上15 cm、膝下15 cm周径差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治疗后患肢与健侧股部、膝上15 cm周径差分别为(1.06±0.61)、(1.04±0.51)cm,均低于对照组[(1.48±0.89)、(1.32±0.68)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膝下15 cm周径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Pro-UK置管溶栓治疗急性DVT可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促进患肢消肿,增加深静脉通畅率,有助于保护静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静脉血栓 重组人尿激酶原 置管溶栓 尿激酶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放松训练联合呼吸操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术前焦虑术后疼痛及治疗配合度的影响
19
作者 李娇 张忠晓 张桂凌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106-109,共4页
目的 探讨放松训练联合呼吸操对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患者术前焦虑、术后疼痛及治疗配合度的影响。方法 将96例急性LEDVT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放... 目的 探讨放松训练联合呼吸操对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患者术前焦虑、术后疼痛及治疗配合度的影响。方法 将96例急性LEDVT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放松训练联合呼吸操干预。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自制治疗配合度调查问卷及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NSNS)评估两组患者术前焦虑情况、术后疼痛、治疗配合度及护理满意度,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HAMA、GAD-7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HAMA、GAD-7、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配合度、护理总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放松训练联合呼吸操可有效改善LEDVT患者行血栓清除术前的焦虑状态,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显著提高患者治疗配合度及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静脉血栓 血栓清除术 放松训练 呼吸操 术前焦虑 配合度
下载PDF
综合干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凝血功能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20
作者 田欢 王丽 +2 位作者 秦岚 张燕 李硕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7期782-786,共5页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凝血功能和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2月至2023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148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后是否接受了综合干预将患者分为干预组(n=77...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凝血功能和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2月至2023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148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后是否接受了综合干预将患者分为干预组(n=77,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针对下肢DVT进行预防性综合干预)和对照组(n=71,按SAP诊疗常规给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SAP病情以及住院期间治疗情况、下肢DVT发生情况、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SAP病因分布情况、改良Marshall评分、改良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严重指数评分、手术情况、机械通气情况及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干预组患者下肢DVT的发生率为2.6%(2/77),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2.7%(9/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之前复查凝血功能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PT、APTT及IN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干预可以有效降低SAP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下肢DVT的风险,同时对SAP患者的凝血功能未产生明显的影响,也没有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静脉血栓 凝血功能 综合干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