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病毒性坏死症病毒在栉孔扇贝不同器官的感染状况 被引量:9
1
作者 贺桂珍 王秀华 +3 位作者 李赟 王崇明 艾海新 宋微波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3年第7期93-96,105,共5页
应用超薄切片、负染电镜技术以及ELISA对自然发病和人工感染发病的栉孔扇贝之外套膜、鳃、肝胰腺、肾、肠、及闭壳肌等主要器官急性病毒性坏死症 (AcuteVirusNecrobioticDisease,AVND)病毒的感染... 应用超薄切片、负染电镜技术以及ELISA对自然发病和人工感染发病的栉孔扇贝之外套膜、鳃、肝胰腺、肾、肠、及闭壳肌等主要器官急性病毒性坏死症 (AcuteVirusNecrobioticDisease,AVND)病毒的感染状况进行了研究。三种检测方法均表明 ,病贝的外套膜及肝胰腺为AVND病毒感染最严重的器官 ,肾以及肠组织次之 ,鳃及闭壳肌病毒感染程度最轻。本结果同时表明 ,AVND病毒在病贝体内广泛分布 ,侵染的细胞主要为上述器官皮下肌细胞的细胞质内 ,侵染细胞超微结构表现为生物膜肿胀 ,并出现“髓袢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病毒性坏死症病毒 栉孔扇贝 感染程度 超薄切片 负染电镜技术 ELISA 外套膜 肝胰腺 侵染细胞
下载PDF
栉孔扇贝急性病毒性坏死症病毒感染的ELISA检测 被引量:8
2
作者 李赟 贺桂珍 +2 位作者 王秀华 王崇明 宋微波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3年第7期90-92,共3页
应用纯化病毒免疫新西兰兔制备的抗血清 ,进行ELISA分析 ,检测栉孔扇贝体内急性病毒性坏死症病毒的感染情况。结果表明 :一龄贝在整个养殖期间感染该病毒呈现低 -高 -低的涨落过程 ,其中 7月下旬到 8月中旬检出阳性率为 75 %~ 95 % ,... 应用纯化病毒免疫新西兰兔制备的抗血清 ,进行ELISA分析 ,检测栉孔扇贝体内急性病毒性坏死症病毒的感染情况。结果表明 :一龄贝在整个养殖期间感染该病毒呈现低 -高 -低的涨落过程 ,其中 7月下旬到 8月中旬检出阳性率为 75 %~ 95 % ,为当年感染的高峰时期。对二龄贝感染该病毒的分析结果显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栉孔扇贝 急性病毒性坏死症病毒 ELISA检测 抗血清 感染率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下载PDF
主要浮游微藻携带急性病毒性坏死症病毒(AVNV)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婧宇 李赟 +1 位作者 任伟成 蔡玉勇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254-1259,共6页
研究常见浮游微藻对栉孔扇贝"急性病毒性坏死症病毒"(AVNV)的黏附和携带,探讨微藻作为病毒水平传播媒介的可能性,进而了解AVNV的水平传播途径。我们选取培养17种海区常见浮游微藻,在微藻生长的指数增长期混入AVNV病毒粗提液,... 研究常见浮游微藻对栉孔扇贝"急性病毒性坏死症病毒"(AVNV)的黏附和携带,探讨微藻作为病毒水平传播媒介的可能性,进而了解AVNV的水平传播途径。我们选取培养17种海区常见浮游微藻,在微藻生长的指数增长期混入AVNV病毒粗提液,用PCR等分子检测法定期对试验微藻携带AVNV的情况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亚心形扁藻、小球藻、绿色杜氏藻、四爿藻、中肋骨条藻和小新月菱形藻可以在一定时间内携带AVNV,占到实验微藻总数的35.3%。用携带AVNV的6种微藻投喂试验栉孔扇贝以分析其致病力,结果表明,试验扇贝表现出典型的急性病毒性死亡症状,在试验的9d时间内,6组感染组试验扇贝的累积死亡率均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表明携带AVNV的微藻具有显著的致病性。本研究的结果表明,栉孔扇贝通过摄食携带AVNV的微藻而感染发病是可能的,浮游微藻可能是AVNV水平传播的重要传递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微藻 急性病毒性坏死症病毒(AVNV) 栉孔扇贝 水平传播途径
下载PDF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栉孔扇贝急性病毒性坏死症病毒 被引量:3
4
作者 王秀华 王崇明 黄倢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8-42,共5页
用纯化栉孔扇贝(Chlamysfarreri)急性病毒性坏死症病毒(AVNV)免疫兔子,以兔抗血清为一抗,荧光标记的羊抗兔抗体为二抗,采用冰冻切片技术,建立了栉孔扇贝AVNV的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方法。用该方法分析栉孔扇贝和海湾扇贝(Argopectenirradia... 用纯化栉孔扇贝(Chlamysfarreri)急性病毒性坏死症病毒(AVNV)免疫兔子,以兔抗血清为一抗,荧光标记的羊抗兔抗体为二抗,采用冰冻切片技术,建立了栉孔扇贝AVNV的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方法。用该方法分析栉孔扇贝和海湾扇贝(Argopectenirradians)体内AVNV感染强度,并对感染率进行统计。结果表明,栉孔扇贝的肾脏、肝胰腺中,AVNV阳性信号最强,呈现中度到重度感染,其AVNV感染率100%。鳃丝、性腺及闭壳肌中未检测到阳性信号。在海湾扇贝的肝胰腺及肾中AVNV的感染率也较高。提示AVNV感染扇贝的靶器官主要是肾脏、肝胰腺。对与栉孔扇贝同一海区养殖的海湾扇贝在栉孔扇贝发病期间存活率较高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栉孔扇贝 栉孔扇贝急性病毒性坏死症病毒 间接免疫荧光检测
下载PDF
栉孔扇贝感染急性病毒性坏死症病毒的组织病理学与免疫荧光检测 被引量:14
5
作者 付崇罗 宋微波 +2 位作者 李 张永忠 闫华超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41-744,共4页
应用组织学和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技术 (Immunofluorescenceassay ,IFA)对夏季养殖中后期大规模死亡 (“急性病毒性坏死症”Acutevirusnecrobioticdisease ,AVND)高峰期的患病栉孔扇贝 (Chlamysfarreri)进行了检测。组织学检测结果显示 ... 应用组织学和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技术 (Immunofluorescenceassay ,IFA)对夏季养殖中后期大规模死亡 (“急性病毒性坏死症”Acutevirusnecrobioticdisease ,AVND)高峰期的患病栉孔扇贝 (Chlamysfarreri)进行了检测。组织学检测结果显示 ,患病扇贝的大多数器官 (外套膜、鳃、胃、肾等 )的上皮组织细胞可见显著的细胞肿胀、嗜碱性增强、排列紊乱、部分脱落以至完全坏死脱落等显著的组织病理学变化。作为对照 ,利用针对AVND病毒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所建立的免疫荧光原位检测技术对患病扇贝进行检测发现 ,上皮组织的病理变化与病毒感染之间具有一致的对应关系。这一结果表明 ,AVND病毒的感染可以对栉孔扇贝造成严重的病理性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病理学 上皮组织 感染 急性病毒性坏死症病毒 单克隆抗体 病毒 免疫荧光检测 栉孔扇贝 大规模死亡 外套膜
下载PDF
栉孔扇贝的急性病毒性坏死症(AVND)病毒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ELISA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王秀华 贺桂珍 +2 位作者 李赟 王崇明 宋微波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3年第9期84-88,共5页
以青岛太平角养殖海区患病栉孔扇贝组织中提纯的急性病毒性坏死症病毒作为抗原,制备出效价较高的多克隆抗体。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方法对青岛黄岛等不同养殖海区、不同时间采集的栉孔扇贝材料进行检测,结果表明,7、8月份样品检测... 以青岛太平角养殖海区患病栉孔扇贝组织中提纯的急性病毒性坏死症病毒作为抗原,制备出效价较高的多克隆抗体。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方法对青岛黄岛等不同养殖海区、不同时间采集的栉孔扇贝材料进行检测,结果表明,7、8月份样品检测结果呈强阳性,检出阳性率为75%~95%,其他时期阳性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栉孔扇贝 急性病毒性坏死症病毒 多克隆抗体 ELISA 制备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 阳性率
下载PDF
栉孔扇贝急性病毒性坏死症病原人工感染研究 被引量:22
7
作者 艾海新 王崇明 +5 位作者 王秀华 刘英杰 李赟 黄剑宇 贺桂珍 宋微波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86-391,共6页
从发病疫区栉孔扇贝(Chlamysfarreri)组织中分离出病毒和立克次体(Rickettsiaorganism,RO),对健康栉孔扇贝进行人工感染。结果显示,病毒注射组死亡率为75%,病毒浸浴组死亡率为68.7%;RO注射组死亡率仅为18.7%;灭活RO注射组死亡率为31%;... 从发病疫区栉孔扇贝(Chlamysfarreri)组织中分离出病毒和立克次体(Rickettsiaorganism,RO),对健康栉孔扇贝进行人工感染。结果显示,病毒注射组死亡率为75%,病毒浸浴组死亡率为68.7%;RO注射组死亡率仅为18.7%;灭活RO注射组死亡率为31%;灭活病毒注射和空白对照组死亡率皆为12.5%;病毒注射、浸浴组与灭活病毒注射组、空白对照组死亡率有显著差异。而RO注射组与灭活RO注射组、空白对照组死亡率没有显著差异。电镜复检结果显示,发病扇贝的外套膜、鳃、消化腺组织中分布有大量病毒粒子,该病毒粒子的形态特征、病理学特征与自然海区发病扇贝中的病毒粒子特征完全一致。人工感染实验结果证明,栉孔扇贝急性病毒性坏死病毒(A cuteVirusNecrobioticVirus,AVNV)是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的直接病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栉孔扇贝 急性病毒性死症 病原 人工感染 病毒 立克次体 形态特征 病理学特征
下载PDF
栉孔扇贝急性病毒性坏死症(AVND)病理学观察与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王崇明 刘英杰 +1 位作者 王秀华 李赟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8,共8页
2000~2002年,应用光镜和电子显微技术对AVND发生期间栉孔扇贝(Chlamysfarreri)各主要组织器官病理变化进行了连续观察。光镜观察显示,除生殖腺、闭壳肌外,濒死栉孔扇贝的外套膜、鳃、肾、消化腺和肠组织都有不同程度的组织病理变... 2000~2002年,应用光镜和电子显微技术对AVND发生期间栉孔扇贝(Chlamysfarreri)各主要组织器官病理变化进行了连续观察。光镜观察显示,除生殖腺、闭壳肌外,濒死栉孔扇贝的外套膜、鳃、肾、消化腺和肠组织都有不同程度的组织病理变化。病灶主要出现在上述各器官的结缔组织以及上皮组织,病理变化表现为细胞核肿大、固缩、破裂,核染色质边缘化或空泡化,受感染细胞崩解、脱落,留下大片均质无结构的空白区域,形成凝固性坏死,结缔组织细胞质中有嗜碱性包涵体样颗粒存在。电镜观察显示,在病灶出现的组织细胞内,细胞核染色质异常凝集和边缘化、核膜周隙扩张或溶解。细胞器病理变化明显,内质网扩张,核糖体脱落,有髓鞘样小体出现;线粒体肿大、嵴融解,整个细胞出现解体现象。病变的结缔组织细胞与间质细胞细胞质中有大量直径为130~170nm、具有囊膜的球形病毒粒子存在,负染电镜观察表明,病毒囊膜表面覆有长20nm放射状纤突。病毒的发生基质在细胞质内,并被一膜性结构所包围。病毒在宿主细胞中的繁殖分为3个阶段,即病毒发生期、病毒装配期和病毒释放期。病理学观察证明,病毒感染与病理变化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栉孔扇贝 急性病毒性死症 组织病理学 细胞病理学
下载PDF
赤点石斑鱼病毒性神经坏死症的组织病理和电镜观察 被引量:9
9
作者 林蠡 黄剑南 +4 位作者 翁少萍 王云新 刘付永忠 张海发 何建国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19-523,共5页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患病赤点石斑鱼苗,呈Beta诺达病毒阳性。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病鱼的脑、视网膜、脊髓有空泡。在脑部,空泡主要分布在端脑、间脑和小脑。受感染的细胞明显收缩、致密变化和嗜碱性。包涵体常为圆形,大...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患病赤点石斑鱼苗,呈Beta诺达病毒阳性。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病鱼的脑、视网膜、脊髓有空泡。在脑部,空泡主要分布在端脑、间脑和小脑。受感染的细胞明显收缩、致密变化和嗜碱性。包涵体常为圆形,大小不一。透射电镜下,在感染细胞的细胞质可观察到含有病毒粒子的致密体。病毒粒子呈等面体,无外膜,直径为25~28nm,随机分布在细胞质或在致密体内排列成晶格状。致密体大小不一。偶尔观察到较大致密体的外膜已破裂,病毒粒子被释放到细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点石斑鱼 Beta诺达病毒 毒性神经死症
下载PDF
鱼类诺达病毒及其所导致的疾病 被引量:6
10
作者 黄剑南 郭志勋 +1 位作者 冯娟 林蠡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31-836,共6页
In recent years,piscine nodaviruses have emerged as major pathogens of a wide range of larval and juvenile marine finfish resulting in high mortality in aquaculture worldwide.Affected fish exhibit a range of neurologi... In recent years,piscine nodaviruses have emerged as major pathogens of a wide range of larval and juvenile marine finfish resulting in high mortality in aquaculture worldwide.Affected fish exhibit a range of neurological signs,such as erratic swimming behaviour with the associated microscopic lesions of necrosis and vacuolation of the central nervous tissues and retina.Numerous round-shaped,unenveloped and 25-30 nm in diameter virus particles were found in the cytoplasm of affected retinal and nerve cells.Nodaviruses have a bipartite genome of positive-sense RNA,with RNA1 encoding the 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 and RNA2 encoding the capsid protein.Both RNA are capped,but not polyadenylated.The family Nodaviridae comprises two genera: Alphanodavirus and Betanodavirus,members of which primarily infect insects and fish,respectively.Therefore,betanodavirus is also named piscine nodavirus.At present,piscine nodaviruses are divided into four genotypes based on partial sequences of the coat protein gene.ELISA and RT-PCR amplification have been developed as specific diagnostic methods for the detection of the virus.Antibodies to striped jack(Pseudocaranx dentex) nervous necrosis(SJNNV) were found in 65% of plasma samples collected from wild and domestic brood stocks of striped jack,suggesting that the virus is very prevalent.Viral antigens were detected in eggs,larvae,and ovaries of hatchery-reared and wild spawner fish,suggesting both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modes of transmission of the virus.Selection of nodavirus-free spawners using ELISA for detection of antigens and RT-PCR techniques have successfully reduced incidences of the virus infections in juvenile sea bass(Dicentrarchus labrax),striped jack and barfin flounder(Verasper moseri).The SSN-1 and GF cell lines have been successfully used in isolating piscine nodaviruses.Although there are many papers describing the molecular characteristics of betanodavirus,our knowledge of the genomic attributes of these viruses is still limited.Vaccination studies are being undertaken by a number of researchers and need to be fostered.In particular,the use of passive immunization of broodfish with homologous and heterologous,high-titre antisera are worthy of investig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达病毒 鱼类诺达病毒 毒性神经死症
下载PDF
海水鱼病毒性神经坏死症及预防 被引量:1
11
作者 于大国 邱永成 +1 位作者 邱洪宾 于永明 《齐鲁渔业》 2002年第7期21-22,共2页
在海水鱼类养殖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病害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病毒性疾病危害尤甚。而病毒性神经坏死症是目前发现危害最为严重,造成损失最大,死亡率最高,防治最为困难的一种疾病。
关键词 神经死症病毒 症状 病理变化 流行病学 诊断 防治 海水鱼 毒性神经死症
原文传递
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病原研究进展
12
作者 付崇罗 张丽娟 +2 位作者 闫华超 张永忠 宋微波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第1期8-10,共3页
上世纪90年代以来,连续爆发的养殖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事件给我国的扇贝养殖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本文就近年来国家“973”课题组在该病害的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学研究及单抗免疫学检测等方面所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综述.
关键词 栉孔扇贝 急性病毒性坏死症病毒 大规模死亡
下载PDF
扇贝养殖海区浮游生物携带AVNV的荧光定量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娜 李赟 +2 位作者 任伟成 蔡玉勇 王崇明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566-1571,共6页
为了探明养殖海区浮游生物与AVNV流行传播的关系,实验自2009年5月至11月,分别从青岛沙子口和荣成桑沟湾两个扇贝养殖海区定期采取50和300cm两个水层水样,经25、3和0.22μm3个孔径的滤膜分级过滤收集3个粒径的浮游生物组分,利用荧光定量... 为了探明养殖海区浮游生物与AVNV流行传播的关系,实验自2009年5月至11月,分别从青岛沙子口和荣成桑沟湾两个扇贝养殖海区定期采取50和300cm两个水层水样,经25、3和0.22μm3个孔径的滤膜分级过滤收集3个粒径的浮游生物组分,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浮游生物携带AVNV的情况进行了定量检测。结果表明两个海区浮游生物样品均检测到AVNV,检测的AVNV数量也均在8月份达到峰值,沙子口海区每升海水中浮游生物携带4.11×106拷贝的AVNV,桑沟湾海区浮游生物携带1.49×105拷贝的AVNV。两个海区3个粒径浮游生物组分携带AVNV的数量从高到低依次为0.22~3μm组分、3~25μm组分和大于25μm组分,但两个水层(50和300cm)浮游生物携带AVNV的数量则没有显著差异。结合养殖期间扇贝摄食浮游生物的特点,研究认为,扇贝在养殖期间可能会通过滤食携带病毒的浮游饵料而感染AVNV,海区浮游生物可能是导致AVNV流行的重要传播媒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栉孔扇贝 浮游生物 急性病毒性死症 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中国水产科学2005年第12卷第1~6期关键词检索
14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29-852,共24页
关键词 三块鱼 施氏鲟 幼鱼 中华绒螯蟹 河蟹 栉孔扇贝急性病毒性坏死症病毒 关键词检索 关键词广告 水产科学 渔业科学 卷第
下载PDF
水产生物病害及防治
15
《南方水产科学》 CAS 2002年第4期28-39,共12页
关键词 寄生虫 生物病害 毒性 白斑综合症病毒 水产养殖 大鳞大麻哈鱼 斜带石斑鱼 死症 死亡率 细菌感染
下载PDF
牙鲆β诺达病毒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方法的建立
16
作者 顾中华 张亦陈 +1 位作者 耿绪云 孙金生 《天津水产》 2012年第1期10-14,共5页
β诺达病毒属于诺达病毒科的β诺达病毒属,可感染数十种养殖鱼类的幼鱼,导致死亡率极高的病毒性神经坏死症,尚无有效防治方法,快速准确诊断是控制该病的关键。本研究建立了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原理的检测方法,并分析了其对多种检测样本... β诺达病毒属于诺达病毒科的β诺达病毒属,可感染数十种养殖鱼类的幼鱼,导致死亡率极高的病毒性神经坏死症,尚无有效防治方法,快速准确诊断是控制该病的关键。本研究建立了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原理的检测方法,并分析了其对多种检测样本的适应性。结果表明,本方法检出限高于灵敏的荧光定量PCR,可达101拷贝;通过将逆转录与等温扩增偶联,实现了在一只检测管中一次加样的快速检测,避免了多次加样引入的干扰;组织粗提液及RNA抽提液样本分别经过102-105和104-107倍稀释后可直接用于病毒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诺达病毒 毒性神经死症 等温扩增 牙鲆
原文传递
石斑鱼病害防治
17
作者 崔立勇 李国浩 郑安仓 《齐鲁渔业》 2011年第7期31-33,共3页
本文结合国内外资料介绍了近年来石斑鱼养殖过程中发现的主要疾病及其防治方法,供广大业者参考。 1石斑鱼苗培育过程常见病害 1.1病毒 石斑鱼苗培育过程,极易遭受病毒性病原的侵害,而简称为NNV的病毒性神经坏死症(Nervous Necro... 本文结合国内外资料介绍了近年来石斑鱼养殖过程中发现的主要疾病及其防治方法,供广大业者参考。 1石斑鱼苗培育过程常见病害 1.1病毒 石斑鱼苗培育过程,极易遭受病毒性病原的侵害,而简称为NNV的病毒性神经坏死症(Nervous Necrosis Virus),是造成石斑鱼苗培育中经常发生的主要病毒性疾病。神经坏死病毒(NNV)主要感染寸苗前期的多种类石斑鱼苗,感染后的鱼体出现异常泳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斑鱼 病害防治 毒性神经死症 病毒性病 毒性疾病 鱼苗培育 神经病毒 防治方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