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2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1
作者 丁冠乔 《大医生》 2024年第1期106-109,共4页
目的 分析急性病毒性心肌炎(AVMC)发病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邹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1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情的不同分为急性组(23例,病程≤3个月,病情多变)... 目的 分析急性病毒性心肌炎(AVMC)发病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邹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1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情的不同分为急性组(23例,病程≤3个月,病情多变)和非急性组(58例,病程>3个月,病情较稳定)。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心肌损伤指标水平及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分析影响AVM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急性组年龄>30岁、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及从事体力劳动的患者占比均高于非急性组(均P<0.05)。急性组患者心肌肌钙蛋白I(cTnⅠ)、心肌肌钙蛋白T(cTnT)及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均高于非急性组,每搏输出量(SV)及二尖瓣血流最大流速(E)与心房收缩期二尖瓣血流最大流速(A)的比值(E/A)均小于非急性组(均P<0.05)。急性组患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高于非急性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D)及室间隔厚度(IVST)均大于非急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非急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TnⅠ、cTnT及CK-MB水平升高,IVST增加,SV、E/A、LVEF降低均是影响AVM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cTnⅠ、cTnT、CK-MB水平升高,IVST增加,SV、E/A及LVEF降低是影响AVM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可通过观察以上指标及早鉴别AVMC,并给予积极有效的针对性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危险因素 心肌损伤标记物
下载PDF
双向性互动联合音乐疗法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CICRS评分及护理效果的影响
2
作者 曾倩容 黄燕云 张丽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3年第26期61-63,67,共4页
目的讨论双向性互动联合音乐疗法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CICRS评分及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的福建省立医院82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参与试验,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常规护理)与研究组41例(对照组基... 目的讨论双向性互动联合音乐疗法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CICRS评分及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的福建省立医院82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参与试验,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常规护理)与研究组41例(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双向性互动联合音乐疗法)。观察指标:CICRS评分、护理效果、心功能指数。结果研究组护理后CICR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效果总有效率97.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心功能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向性互动联合音乐疗法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而言,可提高护理效果及心理韧性水平,促进心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性互动 音乐疗法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心理韧性
下载PDF
3.0T CMR定量技术诊断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效能及评估短期预后的价值
3
作者 李楠 康志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69-1173,共5页
目的探讨3.0T心脏磁共振(CMR)定量技术诊断急性病毒性心肌炎(AVM)效能及评估短期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衡水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疑似AVM患者115例,以临床诊断为参照,分为AVM组与非AVM组,评价3.0T CMR定量参数[T2比值、早期强... 目的探讨3.0T心脏磁共振(CMR)定量技术诊断急性病毒性心肌炎(AVM)效能及评估短期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衡水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疑似AVM患者115例,以临床诊断为参照,分为AVM组与非AVM组,评价3.0T CMR定量参数[T2比值、早期强化成像(EGE)比值、延迟强化成像(LGE)体积、LGE占左心室质量百分比]对AVM的诊断价值,并对AVM患者随访3个月,统计预后情况,对比不同预后患者3.0T CMR定量参数,分析各参数与预后的关系。结果临床诊断显示,确诊为AVM患者81例,非AVM患者34例;AVM组T2比值、EGE比值、LGE体积、LGE占左心室质量百分比高于非AVM组(P<0.05);T2比值、EGE比值、LGE体积、LGE占左心室质量百分比联合诊断AVM的AUC 0.908(95%CI:0.840~0.954)明显大于各参数单一诊断(均P<0.05);以ROC曲线获取的最截断值为界,分为阳性与阴性,T2比值、EGE比值、LGE体积、LGE占左心室质量百分比阳性患者AVM发生风险是阴性患者的8.815倍、2.938倍、2.183倍、4.337倍;随访3个月,AVM组预后良好67例,预后不良14例,预后不良患者T2比值、EGE比值、LGE体积、LGE占左心室质量百分比高于预后良好患者(P<0.05);T2比值、EGE比值、LGE体积、LGE占左心室质量百分比与AVM短期预后呈负相关(P<0.05)。结论3.0T CMR定量参数可作为临床诊断AVM的可靠影像学检查方式,还能用于短期预后评估中,可为临床诊治提供有效的客观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3.0T心脏磁共振定量技术 诊断价值 短期预后
下载PDF
4种中成药辅助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及经济学评价
4
作者 寇真真 《临床研究》 2023年第7期110-114,共5页
目的探讨清开灵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炎琥宁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在辅助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VMC)中的临床疗效及经济学评价,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8年7月至2020年12月睢县中医院收治的120例VMC患者,采用随机数... 目的探讨清开灵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炎琥宁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在辅助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VMC)中的临床疗效及经济学评价,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8年7月至2020年12月睢县中医院收治的120例VMC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B、C、D四组,每组30例,各组患者基础治疗方案相同,在此基础上A组患者静脉滴注清开灵注射液治疗,B组患者静脉滴注双黄连注射液治疗,C组患者静脉滴注炎琥宁注射液治疗,D组患者静脉滴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对比四组患者的疗效、心肌酶谱、心肌肌钙蛋白I(cTn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通过成本-效果、增量成本-效果比、敏感度进行经济学评价。结果A、B、C、D四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3.33%(25/30)、90.00%(27/30)、86.67%(26/30)、90.00%(27/30),各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四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炎性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CRP、IL-6、TNF-α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四组患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羟丁酸脱氢酶(HBDH)及cTnⅠ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LDH、CK、CK-MB、HBDH及cTnⅠ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D四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33%(4/30)、16.67%(5/30)、10.00%(3/30)、16.67%(5/30),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成本-效果比低于其他各组,且与A组比较,B组每增加1%治疗有效率则节约4.13元,B组每增加1%治疗有效率节约22.72元,C组每增加1%治疗有效率需多花费6.73元。敏感性分析结果与成本-效果分析结果一致。结论4种中成药辅助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均能获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从经济学评价方面上分析炎琥宁注射液显著优于清开灵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三种中成药,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中成药 经济学评价 成本-效果
下载PDF
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几项实验室诊断指标的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渝美 周凯 +2 位作者 胡咏梅 陈华琼 刘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471-1472,共2页
目的 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VMC)临床常用实验室指标的诊断价值分析。方法  5 8例急性VMC ,均检测血清肌钙蛋白I(cTnI)、心肌酶谱及病毒抗体 ,回顾性分析上述指标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5 8例VMC ,cTnI阳性率 67 2 4% (3 9 5 8) ,病... 目的 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VMC)临床常用实验室指标的诊断价值分析。方法  5 8例急性VMC ,均检测血清肌钙蛋白I(cTnI)、心肌酶谱及病毒抗体 ,回顾性分析上述指标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5 8例VMC ,cTnI阳性率 67 2 4% (3 9 5 8) ,病毒感染阳性率 60 3 4% (3 5 5 8) ,其中柯萨奇病毒感染最常见 ,占 41 3 8%。CK MB阳性率 48.2 8%。cTnI的诊断价值较CK MB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结论 急性VMC时 ,血清cTnI较CK MB阳性率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实验室诊断
下载PDF
炎琥宁注射液联合抗病毒治疗邪毒侵心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王军伟 杨光 +2 位作者 解翠 王毅 程功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12期2988-2991,共4页
目的:探讨炎琥宁注射液联合抗病毒治疗邪毒侵心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Acute Viral Myocarditis,VMC)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obile Inhibiting Factor,MIF)和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目的:探讨炎琥宁注射液联合抗病毒治疗邪毒侵心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Acute Viral Myocarditis,VMC)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obile Inhibiting Factor,MIF)和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6年9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干预措施和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炎琥宁注射液治疗,2次/d。2组患者给予4周的疗效观察。比较2组临床症状评分、血清肌钙蛋白I(Serum troponin I,cTnI)和心型游离脂肪酸结合蛋白(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水平。分析2组临床治疗效果。检测2组血清中MIF和IL-6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症状评分、血清中cTnI和H-FABP水平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59%,明显高于对照组为8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患者血清中MIF和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炎琥宁注射液联合抗病毒治疗治疗邪毒侵心型急性VMC疗效明显,下调患者血清中MIF和IL-6水平可能与其疗效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琥宁注射液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邪毒侵心证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冬虫夏草醇提取液对实验性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朱照静 李峰 饶邦复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冬虫夏草醇提取物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柯萨奇B组3型病毒复制病毒性心肌炎小鼠模型,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心肌iNOS表达,同时观察光镜下心肌组织学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虫草醇提取物干预组心肌炎症坏死半定... 目的:探讨冬虫夏草醇提取物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柯萨奇B组3型病毒复制病毒性心肌炎小鼠模型,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心肌iNOS表达,同时观察光镜下心肌组织学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虫草醇提取物干预组心肌炎症坏死半定量分析显著减轻,心肌iNOS面密度值均显著升高。结论:虫草醇提取物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有明显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与诱导心肌iNOS表达,增加NO产生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醇提取液 毒性心肌炎小鼠模型 实验性 冬虫夏草醇提取物 INOS表达 柯萨奇B组 组织学变化 半定量分析 病毒复制 干预作用 染色观察 免疫组化 炎症坏死 保护作用 保护机制 密度值 虫草
下载PDF
从“透邪外出”法论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被引量:6
8
作者 王美芹 田满荣 +2 位作者 赵晓静 赵卫国 张建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6期658-659,共2页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是急性病毒感染后出现的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的心肌病变。临床表现为发热、咽痛、心悸、胸闷、肌肉酸痛等类流感样症状。轻者无明显症状,重者病情发展迅速,可在短期内演变为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严重危害人...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是急性病毒感染后出现的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的心肌病变。临床表现为发热、咽痛、心悸、胸闷、肌肉酸痛等类流感样症状。轻者无明显症状,重者病情发展迅速,可在短期内演变为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1]。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属于中医学"心悸""怔忡""胸痹""温病"范畴,病位自口鼻而入,侵淫肺卫,内舍心经心脉。病机为正气亏虚,感受外邪,邪毒侵心,心脉不畅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透邪外出 透邪清心汤 心悸 怔忡
下载PDF
黄芪与牛磺酸联用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苏群 方强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90-290,共1页
关键词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 血红细胞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下载PDF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致AVB3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予文 张若瑜 +1 位作者 刘伟利 赵桂叶 《疑难病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200-202,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所致房室传导阻滞(AVB)的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对38例病毒性心肌炎所致AVB患者行心电监护并酌情给予相应治疗,同时分析其疗效及相关治疗措施的价值。结果35例患者经治疗AVB消失,2例遗留二度Ⅰ型、Ⅱ型交替性AV... 目的探讨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所致房室传导阻滞(AVB)的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对38例病毒性心肌炎所致AVB患者行心电监护并酌情给予相应治疗,同时分析其疗效及相关治疗措施的价值。结果35例患者经治疗AVB消失,2例遗留二度Ⅰ型、Ⅱ型交替性AVB,1例遗留三度AVB。结论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所致的AVB多为可逆性病变,经临床积极治疗多可恢复,少数不能完全恢复的多不影响血流动力学,极少数影响血流动力学的患者需行心脏起搏器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房室传导阻滞 血流动力学 心脏起搏器治疗 药物治疗
下载PDF
参附注射液与维生素C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1
作者 盛勇 李春梅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8-139,共2页
关键词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参附注射液 维生素C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2
作者 贾鹏 孙玉琴 李刚 《辽宁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41-43,共3页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对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1月至2013年8月间收治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85例,按照数字法随机分成研究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儿使用"能量合剂+病毒唑"进行治疗,研究组...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对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1月至2013年8月间收治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85例,按照数字法随机分成研究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儿使用"能量合剂+病毒唑"进行治疗,研究组实行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同时给予磷酸肌酸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及血清心肌酶谱的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78.57%(P<0.05),研究组肌钙蛋白I(cTnI)、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羟丁酸脱氢酶(HBDH)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8.65±1.54)d、(11.57±1.85)d、(10.73±2.69)d和(17.37±3.18)d,对照组为(10.74±1.16)d、(12.03±1.76)d、(13.48±2.92)d和(22.54±4.25)d,研究组心肌酶谱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能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临床恢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肌酸钠 小儿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下载PDF
君康口服液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证治方案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艳玲 李康康 张曾譻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0-373,共4页
目的探讨张曾譬教授经验方君康口服液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AVM)的优化诊疗方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天津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2012年3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AVM患者按分层随机化原则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 目的探讨张曾譬教授经验方君康口服液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AVM)的优化诊疗方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天津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2012年3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AVM患者按分层随机化原则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常规治疗,包括使用抗病毒药物、极化液、能量合剂、吸氧等;治疗组在对照组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君康口服液(主要由党参、丹参、玉竹、羌活、七叶一枝花、连翘、川芎、白花蛇舌草、麦冬等组成),每次10mL,每日3次;两组均以15d为1个疗程,连用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心脏射血分数(EF)、每搏量(SV)]和心肌酶[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的变化,以及中医证候积分和发热恶寒、心悸怔忡、胸闷憋气、少气懒言、头晕目眩、气短乏力、自汗盗汗、肢体酸痛、心电图上显示期前收缩(早搏)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EF、SV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CK、CK—MB、AST、LDH、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以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更显著[EF:0.601±0.088比0.538±0.084,SV(mL):67.02±6.78比61.03±5.88,CK(U/L):76.25±28.41比92.54±31.68,CK—MB(U/L):18.34±8.94比22.45±9.70,AST(U/L):31.29±14.28比33.45±11.21,LDH(μmol·s^-1·L^-1):2.28±0.51比2.34±0.68,中医证候积分(分):12.34±1.24比18.36±1.98,均P〈0.05];治疗组心悸怔忡、胸闷憋气、气短乏力等证候的改善及早搏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心悸怔忡:92.59%(25/27)比75.87%(22/29),胸闷憋气:92.00%(23/25)比76.92%(20/26),气短乏力:90.00%(18/20)比76.19%(16/21),早搏:88.24%(15/17)比75.00%(12/16),均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发热恶寒[100.00%(15/15)比93.75%(15/16)]、少气懒言[88.00%(22/25)比83.33%(15/18)]、头晕目眩[87.50%(7/8)比80.00%(8/10)]、自汗盗汗[86.67%(13/15)比80.00%(12/15)]和肢体酸痛[91.67%(11/12)比84.62%(11/13)]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君康口服液能够明显改善AVM患者的临床症状,扭转急性病程,控制心律失常,体现出中西医结合诊疗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君康口服液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透邪外出”法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静息心电图和心肌酶谱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田满荣 赵晓静 +2 位作者 王美芹 赵卫国 王响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84-986,共3页
目的:探讨"透邪外出"法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静息心电图和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将152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76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7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透邪清心汤,比较两组的静息心... 目的:探讨"透邪外出"法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静息心电图和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将152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76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7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透邪清心汤,比较两组的静息心电图和心肌酶谱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2.9%,对照组总有效率63.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AST,LDA,CK及静息心电图的改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透邪清心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透邪外出 中医药疗法 静息心电图 心肌酶谱 临床研究
下载PDF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分型与诊断 被引量:3
15
作者 马文英 顾复生 +2 位作者 沈潞华 竺清瑜 欧阳先国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2期132-134,共3页
总结了我院 1 977年 1月至 1 999年 1月临床诊断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1 1 4例 ,男 61例 ,女 53例 ,年龄 1 6~4 8岁 ,平均 ( 38.6± 2 .1 )岁。将心肌炎归纳为重症型、心律失常型和单纯ST T改变型。通过对各型心肌炎临床特征和辅助... 总结了我院 1 977年 1月至 1 999年 1月临床诊断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1 1 4例 ,男 61例 ,女 53例 ,年龄 1 6~4 8岁 ,平均 ( 38.6± 2 .1 )岁。将心肌炎归纳为重症型、心律失常型和单纯ST T改变型。通过对各型心肌炎临床特征和辅助检查特点的分析 ,得出以下结论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病情轻重悬殊 ,严重者可合并有其他脏器损害 ,少数病人可发生左心室增大 ,扩张性心肌病 ;血清酶增高以持续时间长但不伴有酶峰变化为特点 ;虽然病毒学检查是诊断心肌炎的可靠依据 ,但临床检查阳性率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分型 诊断 预后
下载PDF
硒制剂佐治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郑百红 许忠 +1 位作者 毓明涛 郑百波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551-553,共3页
关键词 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疗效分析 硒制剂 心血管系统疾病 佐治 扩张型心肌 氧自由基损伤 发病机制 慢性心肌炎 儿科临床
下载PDF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体内氧化应激反应及损伤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焱 王永志 +1 位作者 邢红云 周君富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9期838-841,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病毒性心肌炎(ACM)患者体内的氧化应激反应以及潜在的氧化损伤。方法:对57例ACM患者(病例组)和60例健康成人志愿者(HAV,对照组)的血浆一氧化氮(NO)、过氧化脂质(LPO)的含量和红细胞LPO的含量及血浆谷胱甘肽转移酶(GST)活... 目的:探讨急性病毒性心肌炎(ACM)患者体内的氧化应激反应以及潜在的氧化损伤。方法:对57例ACM患者(病例组)和60例健康成人志愿者(HAV,对照组)的血浆一氧化氮(NO)、过氧化脂质(LPO)的含量和红细胞LPO的含量及血浆谷胱甘肽转移酶(GST)活性和红细胞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进行了检测,对2组各生化参数的含量、活性及95%可信区间进行了比较。对ACM患者血浆GST活性与其他生化参数进行直线相关分析,并对ACM患者机体潜在氧化损伤的相对危险度估计及其95%可信区间进行了分析。结果:(1)病例组血浆NO、LPO含量和红细胞LPO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浆GST活性和红细胞CAT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01);(2)病例组血浆NO、LPO含量和红细胞LPO含量平均值的95%可信区间的下限均高于对照组相应生化参数平均值95%可信区间的上限,而血浆GST活性和红细胞CAT活性平均值的95%可信区间的上限均低于对照组相应生化参数平均值95%可信区间的下限;(3)ACM患者随着GST活性的降低,血浆NO、LPO含量和红细胞LPO含量逐渐升高,呈直线负相关(P<0.05)。而红细胞CAT活性逐渐降低.呈直线正相关(P<0.01-0.001);(4)与对照组比较,ACM患者遭受潜在氧化损伤的相对危险度就95%可信区间来说,最小是对照组的1.319倍,最大是对照组的11.366倍。结论:ACM患者体内的NO代谢紊乱,自由基病理性连锁反应加剧,引起严重的氧化应激反应和潜在的氧化损伤。治疗ACM患者应每日补充适量的维生素C、E等抗氧化剂,以减缓患者体内潜在的氧化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氧化应激 氧化损伤
下载PDF
益气养阴活血解毒法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那坤 唐忠仁 +1 位作者 谢晶日 李延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14-1015,共2页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解毒法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人,治疗组给予益气养阴活血解毒法加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在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同时口服天王补心丸,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解毒法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人,治疗组给予益气养阴活血解毒法加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在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同时口服天王补心丸,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动态心电图、血清心肌酶的变化。结果在改善临床疗效上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70%,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在改善患者血清心肌酶和主要临床症状如胸闷、心悸、乏力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改善动态心电图(Holter)早搏治疗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总有效率80%,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益气养阴活血解毒法是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益气养阴活血解毒法
下载PDF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中医药研究概况 被引量:15
19
作者 王艳玲 李康康 张曾譻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18期2118-2121,共4页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是指嗜心肌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非特异性炎症病变,是循环系统常见病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有所增高。目前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现代医学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大量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该病有独特的优势和良...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是指嗜心肌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非特异性炎症病变,是循环系统常见病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有所增高。目前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现代医学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大量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该病有独特的优势和良好的疗效。本研究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中药制剂等方面阐述中医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 中药制剂 风温
下载PDF
辅酶Q10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蔡新勇 徐胜国 +3 位作者 洪恩 朱虹岷 邵靓 洪浪 《江西医药》 CAS 2019年第3期241-244,共4页
目的了解辅酶Q10(CQ 10)联合曲美他嗪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连续入选2016年5月至2018年7月在江西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明确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辅酶Q10组,曲美他嗪组及曲美他嗪联合辅... 目的了解辅酶Q10(CQ 10)联合曲美他嗪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连续入选2016年5月至2018年7月在江西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明确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辅酶Q10组,曲美他嗪组及曲美他嗪联合辅酶Q10组,经过两周治疗后,通过对3组患者血清炎症、氧化应激标志物的检测及超声心动图的检测,评价药物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结果测定血清炎症、氧化应激生物标志物、心肌酶水平及心功能。与基线测量相比,辅酶Q10和曲美他嗪使炎症和氧化应激生物标志物水平降低。然而,与单独治疗相比,不仅仅在炎症和氧化应激的生物标志物下降方面,而且在左心室收缩功能和肌钙蛋白恢复方面,联合使用辅酶Q10和曲美他嗪的疗效更为明显。结论本研究证实了辅酶Q10和曲美他嗪各自的有益作用,但也表明了在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治疗上,联合治疗对心脏左室射血分数恢复和心肌损害生物标志物下降有更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辅酶Q10 曲美他嗪 氧化应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