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2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临床分析
1
作者 杨晓哲 李志春 张振江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9期114-115,共2页
关键词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 中枢神经系统复发
下载PDF
白塞病合并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一例
2
作者 赛音其木格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3年第3期382-382,共1页
患者男性,40岁。主因反复口腔溃疡、阴囊溃疡1年,双下肢结节性红斑2个月,予2006年7月25日入院。查体:无贫血貌,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全身皮肤黏膜无出血点,双下肢皮肤散在红色的皮下结节,有压痛,双眼球结膜充血,但眼底未见... 患者男性,40岁。主因反复口腔溃疡、阴囊溃疡1年,双下肢结节性红斑2个月,予2006年7月25日入院。查体:无贫血貌,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全身皮肤黏膜无出血点,双下肢皮肤散在红色的皮下结节,有压痛,双眼球结膜充血,但眼底未见异常,舌缘约黄豆大的溃疡,胸骨无压痛,心肺正常,肝脾肋缘下未触及,血象正常,血沉52mm/h,抗核抗体谱、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抗磷脂抗体均无异常,血浆蛋白电泳正常,血清免疫球蛋白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分化 白塞病 反复口腔溃疡 血清免疫球蛋白 眼球结膜充血 结节性红斑
下载PDF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转化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四例报告
3
作者 张广志 邢明礼 +1 位作者 李志春 李建忠 《中原医刊》 1996年第3期20-21,共2页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_2a(以下简写为Aml-m_2a),转化为急性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简写为Aml—m_3)尚未见文献报道,我们收治4例现报告如下。 例1,付××,女,55岁,以面黄、乏力半年为主诉于1991年11月21日入院,住院...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_2a(以下简写为Aml-m_2a),转化为急性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简写为Aml—m_3)尚未见文献报道,我们收治4例现报告如下。 例1,付××,女,55岁,以面黄、乏力半年为主诉于1991年11月21日入院,住院号542。半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面黄、乏力未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白血病 分化 早幼粒细胞 白血病
下载PDF
PCT和PSPN对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期间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细菌感染的鉴别价值
4
作者 曲伟 商军锋 +1 位作者 邹慧琳 杨瑞芳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1703-1708,共6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和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soluble cell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14,sCD14,又称presepsin,PSPN)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化疗期间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febrile neut...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和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soluble cell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14,sCD14,又称presepsin,PSPN)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化疗期间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febrile neutropenia,FN)患者细菌感染的鉴别价值。方法:纳入2018年07月至2022年0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化疗且出现FN的121例AML患者,分为非细菌感染组化疗期间发生FN且发热原因不明(细菌培养阴性,无临床迹象表明存在感染)与细菌感染组菌血症(血培养阳性)和局部感染(血培养阴性,细菌培养提示局部感染)。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盒检测FN发病第1至3天血浆PCT和PSPN水平。结果:与非细菌感染组相比,细菌感染组患者FN发病第1至3天的PCT和PSPN水平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2、3天的PCT水平鉴别FN细菌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82、0.737、0.715,而PSPN诊断AUC分别为0.799、0.729、0.703。此外,PCT和PSPN联用可进一步提高对FN细菌感染诊断的AUC值(0.892、0.808、0.763)。发病第1天PCT≥2.02 ng/mL或者PSPN≥2.40μg/L,FN细菌感染风险显著增加(P<0.05);校正混杂因素后,当PSPN≥2.91μg/L时,AML患者FN细菌感染风险增加2.177~2.624倍(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PCT与细菌性脓毒症患者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呈正相关(P<0.001),PSPN值与SOFA评分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PCT较PSPN在区分FN细菌感染性病因和非感染病因方面准确性更高,其浓度与细菌性脓毒症的严重程度有关;二者联用能进一步提高PCT对FN细菌感染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 急性髓系白血病 感染性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下载PDF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并发分化综合征一例并文献复习
5
作者 冯可欣 詹昱 +4 位作者 曲佳 杨郁青 谭明珠 陈燕梅 林岱楠 《中国处方药》 2023年第6期58-60,共3页
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治疗过程中合并分化综合征(differentiation syndrome,DS)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APL(PML/RARα阳性,BCR-L型,高危组)患者,在诱导治疗期间发生DS,并出现急性呼... 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治疗过程中合并分化综合征(differentiation syndrome,DS)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APL(PML/RARα阳性,BCR-L型,高危组)患者,在诱导治疗期间发生DS,并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诊断及治疗过程,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37岁女性患者,起病时白细胞>10×109/L,合并肺部感染,为高危组,给予全反式维甲酸(All trans retinoic acid,ATRA)和亚砷酸(arsenic trioxide,ATO)、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诱导治疗,白细胞逐步下降,但在诱导分化治疗第6天开始出现发热、咳嗽、气促,很快进展为呼吸困难,血气分析提示1型呼吸衰竭,胸部CT提示双肺广泛渗出、胸腔积液、心包积液,符合ARDS,诊断为DS,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减量ATRA和ATO后症状无改善,之后停用,并增加阿糖胞苷化疗,同时积极使用无创呼吸机改善通气,在积极改善凝血的基础上,行胸腔穿刺放液治疗。约7 d后症状明显好转,复查胸部CT双肺渗出显著改善,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吸收。ATO停药8 d后重新启动治疗,ATRA停药21 d后重新启动治疗,之后未再次出现DS。第7周血细胞恢复,复查骨髓细胞学提示完全缓解,PML/RARα融合基因及转录本均转阴。结论DS进展迅速,未及时处理病死率高,早期识别、早期治疗后,患者病情多能达到缓解,需要引起血液科医师的高度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分化综合征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下载PDF
黄衍强“四四”法治疗部分分化型(M_(2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6
作者 黄帅 黄飞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4年第6期33-35,共3页
报告黄衍强治疗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a)一例。黄衍强教授开创白血病诊疗"四疗、四心、四防、四结合",认为起居失常及过度劳累、蕴毒深、肾阴亏、相火旺、血液伤、饮食、药物不当、时行厉气、蕴毒等为病因病机,治则... 报告黄衍强治疗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a)一例。黄衍强教授开创白血病诊疗"四疗、四心、四防、四结合",认为起居失常及过度劳累、蕴毒深、肾阴亏、相火旺、血液伤、饮食、药物不当、时行厉气、蕴毒等为病因病机,治则治法注重辨证论治、治病求本-治因为主-治果为辅、阴阳平衡、以补为主-以守为贵-以攻为次之、环境改变、心理疏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a) 起居失常 过度劳累 蕴毒深 肾阴亏 相火旺 血液伤 饮食 药物不当 时行厉气 蕴毒 辨证论治 治病求本-治因为主-治果为辅 阴阳平衡 以补为主-以守为贵-以攻为次之 环境改变 心理疏导 黄衍强 老中医经验
下载PDF
极微分化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一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德胜 张忠房 姜新民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05年第5期70-70,共1页
关键词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分化 免疫标记 骨髓涂片 医院 急性白血病 细胞学检查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病史
下载PDF
人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细胞诱导分化生成树突状细胞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朱学军 张明徽 +3 位作者 弭静 曹雪涛 楼国良 吕书晴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4期247-252,共6页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在激发机体抗白血病T细胞免疫应答中具有重要作用,有报道DC可以由单核细胞及粒细胞分化生成,本研究应用细胞因子在体外诱导了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细胞向DC的分化.从M3型APL患者外周血分离白血病...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在激发机体抗白血病T细胞免疫应答中具有重要作用,有报道DC可以由单核细胞及粒细胞分化生成,本研究应用细胞因子在体外诱导了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细胞向DC的分化.从M3型APL患者外周血分离白血病细胞,加入GM-CSF(100ng/ml)或GM-CSF(100ng/ml)+rhIL-4(500U/ml)体外培养14天,并于培养结束前3天加人TN-α(100ng/ml).结果表明,GM-CSF可以促进白血病细胞体外增殖,并从幼稚状态逐渐分化成熟,表达高水平的CD45分子,其中部分为CD14^+的单核细胞,部分为CDla^+的DC(M3DC);培养后期加入TNF-α,可以促进DC生成,约占35%;以GM-CSF+IL-4培养也诱导了幼稚细胞的成熟,2周后DC约占10%,但较少单核细胞生成,培养至3周时DC约占60%;而在培养后第11天加入TNF-α则可以加速DC生成,3天后生成的白血病型DC达90%.电镜观察到M3DC具有与单核细胞来源的DC相似的超微结构,但具有的突出特征是部分细胞存在少量胞浆颗粒;M3DC高表达HLA-DR、B7-2、CD40、CD54分子,体外可以强烈刺激同种T细胞增殖.此类由白血病细胞诱导生成的DC可被用于体内外诱导生成肿瘤特异性CTL,在APL的免疫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诱导分化 急性 粒细胞 生物疗法
下载PDF
雄黄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诱导凋亡和促进分化的双重作用 被引量:36
9
作者 陈思宇 刘陕西 李信民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01-404,共4页
目的 了解雄黄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的机制。方法 以APL细胞株NB4细胞为体外模型 ,应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 ,MTT检测细胞生长增殖状态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 ,NBT还原试验反映细胞分化能力 ,并检测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 目的 了解雄黄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的机制。方法 以APL细胞株NB4细胞为体外模型 ,应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 ,MTT检测细胞生长增殖状态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 ,NBT还原试验反映细胞分化能力 ,并检测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11b、CD3 3 表达的改变。结果 雄黄作用后 ,细胞同时出现凋亡和分化相关的形态改变 ;超微结构发现凋亡小体 ,同时部分细胞内出现分化颗粒 ;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表面抗原APO 2 .7表达上调 ;CD11b表达增加 ,CD3 3 表达减少 ,其调变程度弱于全反式维甲酸。结论 雄黄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同时具有诱导凋亡和促进部分分化的双重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黄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细胞凋亡 分化 治疗 疗效
下载PDF
姜黄素联合全反式维甲酸诱导耐药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陈唐勇 徐芬 +4 位作者 孔蕴源 闻芳 谢福源 万腊根 张长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95-898,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姜黄素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耐药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以耐药的NB4-R1细胞为实验对象,对细胞进行计数和细胞形态学观察,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姜黄素单用或联合ATRA对NB4-R1细胞增... 本研究旨在探讨姜黄素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耐药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以耐药的NB4-R1细胞为实验对象,对细胞进行计数和细胞形态学观察,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姜黄素单用或联合ATRA对NB4-R1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用Western blot检测AKT磷酸化在细胞分化中的变化。结果显示,全反式维甲酸对NB4-R1细胞增殖无影响,但可增强姜黄素对NB4-R1生长的抑制作用。单用姜黄素或全反式维甲酸对细胞分化无影响,姜黄素联合全反式维甲酸可明显诱导细胞CD11b表达,细胞在形态上呈明显分化特征。全反式维甲酸可在短时间内促进NB4细胞AKT第473苏氨酸磷酸化,而对NB4-R1细胞中的AKT磷酸化影响不大。姜黄素可以促进NB4-R1细胞AKT磷酸化,而联合全反式维甲酸可进一步增强AKT磷酸化。结论:PI3K/AKT通路失活可能是导致APL细胞耐药的因素之一,而姜黄素通过活化PI3K/AKT信号通路逆转APL耐药,促进NB4-R1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维甲酸耐药 细胞分化
下载PDF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全反式维甲酸治疗相关分化综合征 被引量:10
11
作者 黄贵年 林东军 +5 位作者 许晓军 郭子文 何慧清 邱大发 林淑华 宋奎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129-1131,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患者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诱导治疗发生分化综合征(differentiation syndrome,DS)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73例APL患...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患者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诱导治疗发生分化综合征(differentiation syndrome,DS)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73例APL患者初治应用ATRA治疗发生DS的临床特点和生存情况。结果 DS发生率为20.5%,其发生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治疗前是否有发热、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水平、血清白蛋白水平及有无凝血功能障碍等因素无明显相关;但与患者治疗前血清肌酐水平相关。发生DS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发热,其发生率为73.3%。发生DS患者总病死率为26.7%,而发生轻度DS患者的病死率低于发生重度DS组。但生存分析提示:未发生和发生DS患者组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生轻度DS患者5年生存率有高于重度DS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S在初诊APL患者ATRA联合化疗诱导治疗过程中具有相对较高发生率,其病死率高,预测因素不明,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分化综合征 临床特点 生存分析
下载PDF
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继发弥漫性肺泡出血患者的血液科ICU诊治分析
12
作者 刘子溢 谢妍 +4 位作者 梁佩淇 王栋 李倩 高梦 付建红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326-331,共6页
目的分析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诱导化疗后继发弥漫性肺泡出血(diffuse alveolar hemorrhage,DAH)患者的血液科ICU诊治特点。方法收集2020年10月—2023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ICU收治的3... 目的分析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诱导化疗后继发弥漫性肺泡出血(diffuse alveolar hemorrhage,DAH)患者的血液科ICU诊治特点。方法收集2020年10月—2023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ICU收治的32例初诊APL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继发DAH的APL患者有9例,总结其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结果在血液科ICU治疗的初诊APL患者有32例,存活24例,死亡8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AH、咯血、血红蛋白下降、影像学表现、呼吸衰竭、行床边支气管镜、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在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性别、年龄、脑出血后,多因素分析显示DAH是APL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HR=23.8,P=0.027,95%CI 1.437~327.439)。9例DAH患者经诱导治疗后,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乳酸脱氢酶较入ICU时均有所好转(P<0.05),表明治疗有效。结论初诊APL诱导化疗后DAH会影响患者预后,需临床医师早期识别、及时干预治疗,以诱导治疗为基础的重症支持治疗可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弥漫性肺泡出血 分化综合征 重症治疗
下载PDF
维甲酸与三氧化二砷双诱导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继发分化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章坤 赖应昌 +3 位作者 黎雪晶 李少媚 揭小梅 张丽仪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7期1000-1003,共4页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AS2O3)双诱导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继发分化综合征(DS)的临床特征及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初诊为APL经ATRA联合AS2O3双诱导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AS2O3)双诱导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继发分化综合征(DS)的临床特征及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初诊为APL经ATRA联合AS2O3双诱导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继发DS 26例(DS组),未发生DS 30例(未发生DS组),对比分析继发DS患者的临床特征、预后情况及高危因素。结果:DS的总发生率为46.4%(26/56),发生时间为双诱导治疗后的2~25d(中位时间5d);DS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以不同程度的周围性水肿及浆膜腔积液发生率最高,占84.6%(22/26),其中重症DS患者均出现周围性水肿,床边胸片均提示双肺渗出伴不同程度的胸膜腔积液;所有DS患者经及时加用化疗、激素等处理后,症状均得以控制,两组均获得完全缓解。两组患者初诊时危险度分层和治疗前PML/RAR亚型的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性别、治疗前是否合并感染、是否存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否继发真菌感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初诊时危险度分层高危是D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ATRA联合AS2O3双诱导治疗APL继发DS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初诊时危险度分层高危是D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时加用化疗、激素可有效控制DS症状,不影响其完全缓解率,亦未增加继发真菌感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分化综合征 临床特征 预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分化的调控机制新进展 被引量:8
14
作者 于丽 吴静 +2 位作者 王迪 肖骁 张凤民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003-1006,共4页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在1957年首次被描述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一个常见亚型,占急性髓系白血病的10%~15%,以t(12; 17)(q22; q12)易位为特征,主要表现为未成熟的粒细胞在发育早期分化阻滞。而影响APL细胞分化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基因...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在1957年首次被描述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一个常见亚型,占急性髓系白血病的10%~15%,以t(12; 17)(q22; q12)易位为特征,主要表现为未成熟的粒细胞在发育早期分化阻滞。而影响APL细胞分化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基因表达异常、自噬、氧化应激、表观遗传学等。目前,通过促进APL细胞分化的治疗可降低死亡率,延长持续缓解时间。本文主要对调控APL细胞分化的因素及其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细胞分化 基因表达异常 自噬 氧化应激 表观遗传学
下载PDF
丹参酮ⅡA诱导原代培养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分化 被引量:34
15
作者 梁勇 羊裔明 +6 位作者 袁淑兰 刘霆 贾永前 徐才刚 牛挺 秦慧 秦萍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207-210,共4页
为探讨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A,TanⅡA)对原代培养的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将5例APL患者白血病细胞分别与0.5μg/mlTanⅡA在体外共同培养7天,而后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测定药物作用前后细胞的四唑... 为探讨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A,TanⅡA)对原代培养的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将5例APL患者白血病细胞分别与0.5μg/mlTanⅡA在体外共同培养7天,而后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测定药物作用前后细胞的四唑氮蓝(NBT)还原能力,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DNA周期、CD33及CD11b的表达。结果显示:0.5μg/mlTanⅡA可诱导82.5%±4.8%的APL细胞向终末细胞分化,并使细胞生长明显受抑,NBT还原能力显著增强;CD33表达下降,CD11b表达升高,与全反式维甲酸的作用无显著性差异(P>0.05)。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TanⅡA将APL细胞阻滞于G0/G1期,S期细胞数明显减少。本研究结果表明,TanⅡA在体外能诱导APL细胞向终末分化,其作用与全反式维甲酸相当,进一步开发它将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细胞分化
下载PDF
全反式维A酸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竺 孙关林 +1 位作者 陈赛娟 王振义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5期S001-S004,共4页
关键词 全反式维A酸 诱导 分化 治疗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下载PDF
以亚砷酸为主的维持治疗下染色体核型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赖斌斌 牧启田 +2 位作者 张艳丽 陈莹 欧阳桂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80-1386,共7页
目的:探讨在以亚砷酸为主的维持治疗体系下染色体核型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12年内本院住院治疗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并选取其中以亚砷酸为主的方案维持治疗且可随访的患者,分为单纯t(15;17)组,... 目的:探讨在以亚砷酸为主的维持治疗体系下染色体核型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12年内本院住院治疗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并选取其中以亚砷酸为主的方案维持治疗且可随访的患者,分为单纯t(15;17)组,t(15;17)伴有附加染色体异常组,正常核型组并探讨附加染色体异常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同时进一步探讨复杂核型对预后的意义。结果:单纯t(15;17)组患者共57例,早期死亡8例,其早期死亡率为14.0%。附加染色体异常组患者21例,其早期死亡4例,死亡率19.0%。正常染色体组15例,早期死亡5例,其死亡率33.3%,3组间早期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其余76例患者均达到完全血液学缓解。对76例患者进行长期随访,中位随访43.9个月,其中单纯t(15;17)组患者复发2例,复发率3.5%,附加染色体异常组患者复发1例,复发率4.2%,正常染色体组无病例复发。3组间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进一步分析显示,复杂染色体核型的患者无复发生存率较低,但总体生存率未显示显著区别。结论:以亚砷酸为主的维持治疗体系,附加染色体异常总体上不影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预后,但是复杂染色体核型可能会降低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染色体核 亚砷酸 临床预后
下载PDF
环腺苷酸拟似物8-CPT-cAMP诱导M2b型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系Kasumi-1细胞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朱琦 胡钧培 +2 位作者 贾培敏 王振义 童建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44-47,共4页
为了解环腺苷酸拟似物8-对氯苯硫基环腺苷酸(8-CPT-cAMP)对M2b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2b)细胞的作用,以AML-M2b细胞株Kasumi-1细胞为模型,通过观察细胞生长、形态、表面分化抗原、细胞周期分布以及对四氮唑蓝的还原能力的改变,研究8-CPT... 为了解环腺苷酸拟似物8-对氯苯硫基环腺苷酸(8-CPT-cAMP)对M2b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2b)细胞的作用,以AML-M2b细胞株Kasumi-1细胞为模型,通过观察细胞生长、形态、表面分化抗原、细胞周期分布以及对四氮唑蓝的还原能力的改变,研究8-CPT-cAMP对Kasumi-1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并应用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药物处理前后Kasumi-1细胞内AML1-ETO融合蛋白的变化。结果发现,8-CPT-cAMP(200μmol/L)可明显抑制Kasumi-1细胞增殖而促使细胞趋向分化,但这种分化不是典型的完全终末性分化,8-CPT-cAMP对Kasu-mi-1细胞内AML1-ETO融合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表达无显著影响。结论:8-CPT-cAMP对AML-M2b细胞具有诱导分化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腺苷酸 8-CPT-cAMP 急性髓系白血病M2b AML1-ETO KASUMI-1细胞 细胞分化
下载PDF
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微分化型1例附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育 汪中强 +2 位作者 顾健 马莉 吴蔚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5年第5期632-634,共3页
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微分化型(AML-M0)是急性白血病的罕见类型,其临床表现、细胞形态、细胞遗传学及免疫表型、疗效和预后方面均有其特点。本文报告一例患者的诊治过程,并对有关国内外文献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急性细胞白血病 分化
下载PDF
滤泡型淋巴瘤治疗后继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20
作者 于亚平 刘海宁 +5 位作者 翟勇平 史平 宋萍 李峰 周晓刚 唐玉梅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1年第3期537-540,共4页
目的:探讨相关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t-APL)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报告1例滤泡型淋巴瘤治疗后的(t-APL),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例38岁的滤泡型淋巴瘤患者共接受了20疗程的化疗,包括6疗程的FND(复达拉滨、米托蒽醌、地塞米松)方案... 目的:探讨相关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t-APL)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报告1例滤泡型淋巴瘤治疗后的(t-APL),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例38岁的滤泡型淋巴瘤患者共接受了20疗程的化疗,包括6疗程的FND(复达拉滨、米托蒽醌、地塞米松)方案。治疗56个月后,患者出现全血细胞减少,骨髓检查诊断为APL,染色体检查为t(15;17)(q22;q12)。在应用全反式维甲酸、亚砷酸和联合化疗治疗后,获完全缓解,但16个月死于淋巴瘤复发。结论:在以复达拉滨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滤泡型淋巴瘤时,应考虑可能发生t-APL的危险,需密切监测血细胞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治疗相关性 滤泡淋巴瘤 复达拉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