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塞来昔布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MR2凋亡及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胥昀 赵妍敏 +2 位作者 黄河 曾芬芳 周倩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19-324,共6页
目的:探讨塞来昔布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MR2细胞凋亡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应用MTT法分析塞来昔布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DNA片段化分析;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PCR检测融合基因PML/RARα和凋亡相关基因S... 目的:探讨塞来昔布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MR2细胞凋亡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应用MTT法分析塞来昔布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DNA片段化分析;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PCR检测融合基因PML/RARα和凋亡相关基因Survivin表达;免疫印迹检测caspase-3、9和PARP蛋白表达。结果:MTT示塞来昔布对MR2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并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琼脂糖凝胶电泳见DNA片段化,形成典型梯状条带。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塞来昔布处理24 h后,随着作用浓度增加,MR2细胞早期凋亡率从5.06%增至36.1%,细胞内Survivin表达降低而PML/RARα无明显变化。同时伴有caspase-3、9和PARP蛋白的激活。结论:塞来昔布能够通过诱导凋亡抑制MR2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Survivin表达有关,但与融合基因PML/RARα无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早幼粒细胞 急性/病理生理学 白血病 早幼粒细胞 急性/药物疗法 塞来昔布/药理学 mR2细胞 凋亡 机制
下载PDF
Pkm2-shRNA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和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耐药细胞株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孙明莉 王冠军 +5 位作者 李江 崔久嵬 张爱丽 王中南 李晓萌 李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期85-89,共5页
本研究旨在构建M2型丙酮酸激酶(M2-pyruvate kinase;PKM2)的小发夹结构RNA(shRNA)的真核表达载体,研究特异性沉默pkm2基因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耐药性的影响。设计pkm2基因的3个特异shRNA序列,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其克隆到含有U6... 本研究旨在构建M2型丙酮酸激酶(M2-pyruvate kinase;PKM2)的小发夹结构RNA(shRNA)的真核表达载体,研究特异性沉默pkm2基因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耐药性的影响。设计pkm2基因的3个特异shRNA序列,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其克隆到含有U6启动子的PBSU6载体上,通过酶切和测序等方法鉴定重组质粒的正确性。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了pkm2-shRNA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耐药细胞株NB4R2细胞内源性M2-PK蛋白表达的影响,通过NBT还原实验检测了pkm2基因沉默后NB4R2细胞分化情况。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3个有效特异的pkm2-shRNA,在蛋白水平上证明了其对NB4R2细胞M2-PK基因沉默的有效性。发现干涉M2-PK基因后,可显著地促进耐药细胞NB4R2细胞的分化。结论:DNA载体途径的pkm2-shRNA能促进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的分化,具有基因靶向药物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2型丙酮酸激酶 小发夹结构RNA NB4R2细胞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下载PDF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CR_12年半后转化为MDS-RAEB_21例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冬梅 刘晓 刘珊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62-962,共1页
患者,男,56岁,汉族,已婚,农民,因确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2年半、血象异常1个月,于2015年10月8日入院。入院前2年半,患者出现面色苍白伴乏力、发热,体温38℃左右,就诊于我院,查血常规示:
关键词 CR1 2 mDS-RAEB2 1 融合基因 骨髓涂片 急性髓系白血病 白血病基因 早幼粒细胞 原始粒细胞 诱导缓解 幼稚细胞
下载PDF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_(2a)与非何杰金淋巴瘤重复癌1例报告
4
作者 关键红 刘文杰 马恺 《现代肿瘤医学》 CAS 1998年第2期114-114,共1页
患者程某,男性,54岁。以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10天收住我院。患者于10天前发现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呈串状排列,大小约1.0×1.5cm^2,质韧无压痛,活动度可,不伴发热,无搔痒,无盗汗,消瘦及出血倾向。查体:颈部可扪及大小约1.0×2... 患者程某,男性,54岁。以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10天收住我院。患者于10天前发现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呈串状排列,大小约1.0×1.5cm^2,质韧无压痛,活动度可,不伴发热,无搔痒,无盗汗,消瘦及出血倾向。查体:颈部可扪及大小约1.0×2.0cm^2之肿大淋巴结,质韧,无压痛;左耳前可扪及一扁圆形肿大淋巴结1.5×1.5cm^2,腋下淋巴结不大。胸骨无压痛,心肺无异常,肝脾未扪及。CT检查: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B超:肝、脾、胰、双肾未见异常。血常规:血红蛋白105g/L,红细胞3.45×10^(12)/L,白细胞17.0×10~9/L。分类:原粒占20%,早幼粒占32%,杆状核占6%,分叶核占7%,淋巴占31%,单核占4%,血小板123×10~9/L。骨体检查: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原粒占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2a 非何杰金淋巴瘤 重复癌
下载PDF
伴t(8;21)特征的继发性四倍体核型的M_2型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一例
5
作者 潘金兰 薛永权 +2 位作者 吴亚芳 申咏梅 李建勇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66-267,I001,共3页
多倍体是实体瘤中比较常见的细胞遗传学改变,而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很少见,至今报道的少于30例,本室曾报告4例伴有t(8;21)为特征的继发性四倍体核型M2型急性白血病[1,2],最近又发现1例,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m2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继发性四倍体核型 t(8 21) 诊断 治疗 病例报告
下载PDF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先后急性变M2a,M2b例
6
作者 李尊严 曾桂萍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2期160-161,共2页
目的追踪观察患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双重急性变(M2a,M2b)的诊断及治疗过程,以期对慢粒急变有更深入的了解.方法对患者整个病程给予追踪记录.结果与结论通过对患者病程的诊断、治疗和观察,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机... 目的追踪观察患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双重急性变(M2a,M2b)的诊断及治疗过程,以期对慢粒急变有更深入的了解.方法对患者整个病程给予追踪记录.结果与结论通过对患者病程的诊断、治疗和观察,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机制及基因、染色体的结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急性 染色体 m2a m2b
下载PDF
转谷氨酰胺酶2通过mTOR通路和自噬调控全反式维甲酸诱导的白血病细胞HL60和U937的髓系分化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梅超 孟依灵 +1 位作者 应影霞 李栋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7-95,共9页
全反式维甲酸(ATRA)是具有融合基因PML-RARα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特异的靶向治疗药物。此外,ATRA在无PML-RARα融合的急性髓系白血病及其它一些肿瘤中也有一定治疗效果。但ATRA治疗也会引起一些并发症或发生愈后复发。因此,对A... 全反式维甲酸(ATRA)是具有融合基因PML-RARα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特异的靶向治疗药物。此外,ATRA在无PML-RARα融合的急性髓系白血病及其它一些肿瘤中也有一定治疗效果。但ATRA治疗也会引起一些并发症或发生愈后复发。因此,对ATRA诱导分化调控机制的研究非常重要。转谷氨酰胺酶2(TGM2)是一种多功能酶,能调控mTOR信号通路和自噬等。ATRA能诱导APL细胞中TGM2表达上调,TGM2敲低抑制ATRA诱导的细胞分化。但其调控机制及涉及的信号通路尚不明确。本研究发现,在HL60和U937细胞中,ATRA能够上调CD11b和TGM2的表达(P<0.05),抑制mTOR信号通路,并增强自噬;与对照相比,敲低TGM2,mTOR信号通路增强,自噬被抑制,而ATRA诱导的CD11b表达被抑制(P<0.05),分化减弱,被ATRA抑制的mTOR信号通路得到部分恢复,而被ATRA增强的自噬适当减弱。这表明ATRA使HL60和U937细胞发生髓系分化,并诱导TGM2表达升高;而TGM2通过mTOR信号通路和自噬途径调控ATRA诱导的髓系分化。该研究将有利于更深入地了解ATRA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的过程和机制,也有利于加深对TGM2的多功能性的认识;有助于对APL等白血病及其它癌症的药物诱导疗法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反式维甲酸 转谷氨酰胺酶2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mTOR信号通路 自噬
下载PDF
HAG和HA方案治疗老年初诊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M2型疗效对比 被引量:10
8
作者 石卉莹 刘卓刚 +3 位作者 李佳 胡荣 杨莹 王洪涛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7年第3期406-408,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HAG和HA方案治疗老年初诊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M2)型疗效。方法 94例老年初诊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M2型患者根据随机分组法分为A组(n=47)和B组(n=47)。A组采用HAG方案治疗,B组采用HA方案治疗。2组患者均于2个疗程后评... 目的对比分析HAG和HA方案治疗老年初诊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M2)型疗效。方法 94例老年初诊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M2型患者根据随机分组法分为A组(n=47)和B组(n=47)。A组采用HAG方案治疗,B组采用HA方案治疗。2组患者均于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98 6,P<0.05);A组中位生存时间明显长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70 2,P<0.05);A组白细胞最低值和中性粒细胞最低值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性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明显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9 3,P<0.05)。结论老年初诊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M2型患者应用HAG方案治疗效果明显优于HA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三尖杉酯减 阿糖胞苷 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m2型
下载PDF
环腺苷酸拟似物8-CPT-cAMP诱导M2b型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系Kasumi-1细胞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朱琦 胡钧培 +2 位作者 贾培敏 王振义 童建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44-47,共4页
为了解环腺苷酸拟似物8-对氯苯硫基环腺苷酸(8-CPT-cAMP)对M2b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2b)细胞的作用,以AML-M2b细胞株Kasumi-1细胞为模型,通过观察细胞生长、形态、表面分化抗原、细胞周期分布以及对四氮唑蓝的还原能力的改变,研究8-CPT... 为了解环腺苷酸拟似物8-对氯苯硫基环腺苷酸(8-CPT-cAMP)对M2b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2b)细胞的作用,以AML-M2b细胞株Kasumi-1细胞为模型,通过观察细胞生长、形态、表面分化抗原、细胞周期分布以及对四氮唑蓝的还原能力的改变,研究8-CPT-cAMP对Kasumi-1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并应用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药物处理前后Kasumi-1细胞内AML1-ETO融合蛋白的变化。结果发现,8-CPT-cAMP(200μmol/L)可明显抑制Kasumi-1细胞增殖而促使细胞趋向分化,但这种分化不是典型的完全终末性分化,8-CPT-cAMP对Kasu-mi-1细胞内AML1-ETO融合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表达无显著影响。结论:8-CPT-cAMP对AML-M2b细胞具有诱导分化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腺苷酸 8-CPT-cAmP 急性髓系白血病m2b型 AmL1-ETO KASUmI-1细胞 细胞分化
下载PDF
RUNX1-RUNX1T1融合基因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M2型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10
作者 李思成 冯玉虎 《安徽医学》 2023年第5期577-581,共5页
目的 分析影响RUNX1-RUNX1T1融合基因阳性的急性髓系白血病M2型(AML-M2)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阜阳市人民医院2016年10月至2022年8月收治102例AML-M2患者临床资料,将其中64例RUNX1-RUNX1T1融合基因阳性患者设为阳性组,将38例R... 目的 分析影响RUNX1-RUNX1T1融合基因阳性的急性髓系白血病M2型(AML-M2)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阜阳市人民医院2016年10月至2022年8月收治102例AML-M2患者临床资料,将其中64例RUNX1-RUNX1T1融合基因阳性患者设为阳性组,将38例RUNX1-RUNX1T1融合基因阴性患者设为阴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分析出对RUNX1-RUNX1T1融合基因阳性患者总生存时间(OS)、无复发生存时间(RFS)有影响的因素,并应用Cox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在RUNX1-RUNX1T1融合基因阳性的AML-M2患者预后因素分析中,单因素结果显示,CD19阳性、诱导治疗后MRD下降>3个对数级、治疗后融合基因转阴是影响患者OS预后良好的因素(P<0.05),诱导治疗后MRD下降>3个对数级、融合基因转阴是影响患者RFS预后良好的因素(P<0.05);而白细胞≥20×109/L,C-Kit D816突变是影响患者OS和RFS预后不良的因素(P<0.05)。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20×109/L、C-Kit D816突变、MRD下降>3个对数级、融合基因转阴是影响患者OS的影响因素;C-Kit D816突变、融合基因转阴是影响患者RFS的影响因素。结论 白细胞计数、C-Kit D816突变、MRD下降>3个对数级、融合基因转阴是影响RUNX1-RUNX1T1融合基因阳性AML-M2患者预后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NX1-RUNX1T1融合基因 急性髓系白血病m2型 预后因素 长期生存
下载PDF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_2误诊为M_31例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唐文茹 潘耀柱 +1 位作者 李永辉 李兰英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3年第3期198-198,共1页
关键词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2 误诊 m31 诊断
下载PDF
CD2^+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耿英华 周黎黎 +3 位作者 李骏 胡忠利 朱俊锋 杨艳丽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8期908-910,共3页
目的:探讨CD2+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对19例APL的免疫表型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分为CD2+组及CD2-组,对2组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效果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19例患者中,CD2+4例,CD2-15... 目的:探讨CD2+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对19例APL的免疫表型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分为CD2+组及CD2-组,对2组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效果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19例患者中,CD2+4例,CD2-15例;CD2+组发病时外周血WBC高于CD2-组(P<0.05),纤维蛋白原浓度降低(P<0.05),而2组在发病时血小板计数和治疗达到完全缓解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例CD2+APL患者均伴有CD34表达,治疗后均完全缓解;15例CD2-APL患者中,伴有CD34表达者1例,治疗完全缓解14例。结论:CD2+APL病例发病时往往伴有高WBC,具有更高的并发严重出血的风险,可作为APL的预后不良指标及微小残留病变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急性 早幼粒细胞 免疫表型 CD2阳性
下载PDF
中药辅助As_2O_3+ATRA双诱导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4周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欣 刘宝文 +2 位作者 王萍 张小亮 夏芸芸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402-2404,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辅助As2O3+ATRA双诱导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4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确诊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其中治疗组12例,对照组10例,对照组行As2O3+ATRA双诱导治疗,治疗组在行双诱导治疗的基础上辅助以中医... 目的:观察中药辅助As2O3+ATRA双诱导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4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确诊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其中治疗组12例,对照组10例,对照组行As2O3+ATRA双诱导治疗,治疗组在行双诱导治疗的基础上辅助以中医药治疗,并于治疗前后行血常规、骨髓涂片检查及临床症状评估。结果:经28天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指标均较前改善,指标改善中药参与组更明显;同时考虑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治疗组整体疗效较对照组更为显著,有效率高达91.6%。结论:中药辅助As2O3+ATRA双诱导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4周后,较对照组更能改善患者外周血及骨髓的相关指标,同时改善患者症状,整体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2O3及ATRA双诱导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及细胞遗传学异常对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4预后的影响:GIMEMA试验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健民 邵宇 佘妙容 《循证医学》 CSCD 2009年第5期281-283,286,共4页
1 文献来源 M4 acute myeloid leukemia:The role of eosinophilia and cytogenetics in treatment response and survival The GIMEMA experience [J]. Haematologica, 2008, 93(7) : 1025 -1032.
关键词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4 嗜酸性粒细胞 细胞遗传学 16号染色体的倒置或突变 预后
下载PDF
生物钟基因Per2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5
作者 原琳 叶向梅 +1 位作者 王巍 周晋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423-425,共3页
目的研究生物钟基因Per2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中是否存在表达异常。方法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Per2在正常健康人,初发、复发以及长期存活APL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结果相对于正常健康人,初发及复发APL患者的Per2表... 目的研究生物钟基因Per2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中是否存在表达异常。方法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Per2在正常健康人,初发、复发以及长期存活APL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结果相对于正常健康人,初发及复发APL患者的Per2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相对于长期存活组APL患者,复发组APL患者的Per2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生物钟基因Per2在APL患者中呈低表达,Per2在APL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生物钟基因 PER2
下载PDF
30例儿童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_(2)亚型细胞遗传学分析
16
作者 朱晨 何军 何海龙 《苏州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12期1127-1128,共2页
目的 了解儿童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AML)M2 亚型遗传学特征。方法 初步分析 30例儿童AML -M2 的染色体核型变化。结果  30例儿童AML -M2 染色体核型中伴t(8;2 1) (q2 2 ;q2 2 )组占 46 .6 7% (14/ 30 ) ,正常核型组占 36 .6 7% (11/ 30... 目的 了解儿童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AML)M2 亚型遗传学特征。方法 初步分析 30例儿童AML -M2 的染色体核型变化。结果  30例儿童AML -M2 染色体核型中伴t(8;2 1) (q2 2 ;q2 2 )组占 46 .6 7% (14/ 30 ) ,正常核型组占 36 .6 7% (11/ 30 ) ,其它异常核型组占 16 .6 6 % (5 / 30 ) ,其中有 1例为罕见的伴t(8;2 1) (q2 2 ;q2 2 )的亚四倍体核型。结论 证实了t(8;2 1)易位染色体为儿童AML -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核型 m_(2) 易位t(18 21)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及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52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红 吴光启 《海南医学》 CAS 2006年第3期81-82,共2页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诱导分化治疗 全返式维甲酸 三氧化二砷 联合化疗 疗效观察 无复发生存率 急性细胞白血病 ATRA As2O3
下载PDF
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M2患者形态学及免疫学分型与融合基因染色体检查的价值 被引量:1
18
作者 易丽萍 郭新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777-1782,共6页
背景:传统的形态学分型法仅能使70%左右的急性白血病得以准确分型,单纯的FAB分型已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目的:评价形态学、免疫分型、融合基因、染色体检查在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M2)中的诊断价值及预后意义。方法:选择新疆医科大学第... 背景:传统的形态学分型法仅能使70%左右的急性白血病得以准确分型,单纯的FAB分型已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目的:评价形态学、免疫分型、融合基因、染色体检查在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M2)中的诊断价值及预后意义。方法:选择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M2型76例,男40例,女36例。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AML1/ETO融合基因的表达、R带法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流式细胞仪免疫分型检测,应用形态学和免疫分型、融合基因、染色体检查,并持续观察,定期检查血象等相关检查,由是否能明确诊断或协助诊断,对复发有无相关检查预测性来分析其诊断价值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与结论:76例患者中有形态学不易分类的6例患者,结合免疫分型、融合基因及染色体检查可明确,单纯髓系抗原表达较伴有干祖系抗原表达缓解率高,CD19抗原可与部分急性髓系白血病有交叉表达,且有交叉表达的有较好的预后,伴有CD7抗原表达7例均完全缓解,可能更倾向于分化成熟的细胞,具有单纯t(8,21)、融合基因阳性者预后较佳,完全缓解率高。提示形态学、免疫学分型结合融合基因、染色体检查可提高急性白血病M2的诊断准确性、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细胞白血病m2 形态学 免疫分型 融合基因 染色体
下载PDF
IA与DA方案诱导治疗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M2a的疗效和预后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璠 袁海龙 +4 位作者 段显琳 王蕾 曹海洲 徐建丽 曲建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76-981,共6页
本研究比较去甲氧柔红霉素(IDA)联合阿糖胞苷(Ara-C)(IA)方案与柔红霉素(DNR)联合阿糖胞苷(Ara-C)(DA)方案治疗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M2a(AML-M2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患者的疗效和预后,以寻求更佳的治疗方案。收集2009年5月至2013... 本研究比较去甲氧柔红霉素(IDA)联合阿糖胞苷(Ara-C)(IA)方案与柔红霉素(DNR)联合阿糖胞苷(Ara-C)(DA)方案治疗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M2a(AML-M2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患者的疗效和预后,以寻求更佳的治疗方案。收集2009年5月至2013年5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AML-M2a患者65例,并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1 IA组诱导完全缓解率和有效率虽略高于D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IA组白细胞最低值[(0.58±0.40)×109/L]明显低于DA组[(0.99±0.67)×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A组中性粒细胞最低值[(0.19±0.09)×109/L]显著低于DA组[(0.21±0.16)×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A组粒缺持续时间(12.59±5.31)d较DA组(9.17±7.04)d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IA组中位生存期(36.67个月)高于DA组中位生存期(21.4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初诊时乳酸脱氢酶(LDH)值和初次诱导化疗方案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A方案与DA方案比较,可延长中位生存期,且远期疗效较好,可作为初治AML-M2a的首选化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A方案 DA方案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2a
下载PDF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患者骨髓细胞P-gp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玉峰 郑绍同 宣恒报 《实用癌症杂志》 2002年第4期425-426,共2页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急性 骨髓细胞 bcl-2蛋白 P-GP蛋白 基因表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