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急性缺血性卒中(AIS)高发,及时恢复脑血流是治疗的关键,超时间窗就诊患者无更多促进脑血流恢复的治疗手段。研究远隔缺血后适应(RIPostC)治疗对AIS超时间窗就诊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探究RIPostC...背景急性缺血性卒中(AIS)高发,及时恢复脑血流是治疗的关键,超时间窗就诊患者无更多促进脑血流恢复的治疗手段。研究远隔缺血后适应(RIPostC)治疗对AIS超时间窗就诊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探究RIPostC治疗对AIS超时间窗患者干预的影响,为超时间窗就诊的AIS患者寻求安全、有效的脑血流恢复治疗方式。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分组、安慰剂对照法进行试验。选取2021-09-02—2022-08-31于北京航天总医院神经内科病房住院治疗的超溶栓时间窗(发病时间>6 h)的AIS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期+随访期共90 d,均使用同等的一般治疗、脑血管病常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RIPostC治疗14 d(28次),对照组给予模拟的RIPostC治疗14 d(28次)。在干预前和干预后30 d、干预后90 d,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患者认知功能,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IADL)评估日常生活能力,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精神状态,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估脑血流速度,以白介素(IL)-6反映炎症情况。结果122例患者中,最终完成试验及随访99例,其中试验组49例,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基线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示,时间与组别对MMSE、MoCA、mRS、NIHSS、脑血流速度、IL-6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和组别对MMSE、MoCA、NIHSS、脑血流速度、IL-6主效应显著(P<0.05),时间对mRS、SAS、SDS、IADL主效应显著(P<0.05)。试验组干预后30、90 d MMSE、MoCA评分及脑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mRS、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干预后30、90 d SDS、IADL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干预后30 d SAS评分高于对照组,IL-6低于对照组(P<0.05)。99例患者中共有23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其中试验组17例,对照组6例,两组皮肤瘀点、头晕、心慌、胸闷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皮肤瘀斑发生率[4.00%(2/50)与12.24%(6/49)]、总不良反应发生率[12.00%(6/50)与34.69%(17/49)]低于试验组(P<0.05)。结论RIPostC治疗可降低AIS患者的炎症反应,对神经功能、认知功能抑郁情绪及颅内血流速度可起到积极的改善效果。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多模态监测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神经介入术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唐山市人民医院神经内一科神经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神经介入患者86例,采用1∶1随机分组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多模态组,...目的探讨多模态监测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神经介入术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唐山市人民医院神经内一科神经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神经介入患者86例,采用1∶1随机分组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多模态组,每组43例。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监测。多模态组患者在常规监测基础上,给予无创颅内压监测、经颅多普勒监测以及脑电图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相应治疗。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患者90 d预后情况,并记录24 h内颅内出血的发生率、24 h内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去骨瓣减压手术率以及病死率以评价预后。结果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房颤史、吸烟史、入院时NIHSS评分、入院时mRS评分、静脉溶栓比例、发病至血管开通时间、术后血流分级情况、闭塞部位及TOAST分型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模态组患者90 d mR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多模态组90 d mRS评分4~6分的患者比例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多模态组患者NIHSS评分自基线至14 d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2组患者24 h内颅内出血的发生率、24 h内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行去骨瓣减压手术率以及90 d病死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90 d mRS评分与NIHSS评分自基线至14 d的变化呈正相关(r=0.419,P<0.05)。结论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神经介入患者进行多模态监测,结合多模态监测指标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病死率。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安宫牛黄丸辅助再灌注治疗重症急性缺血性卒中(AI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绍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再灌注治疗时间窗内重症AI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安宫牛黄丸辅助再灌注治疗30例,为观察组;采用单纯再灌...目的探讨安宫牛黄丸辅助再灌注治疗重症急性缺血性卒中(AI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绍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再灌注治疗时间窗内重症AI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安宫牛黄丸辅助再灌注治疗30例,为观察组;采用单纯再灌注治疗30例,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病情及神经功能指标[包括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以及梗死后加重、梗死后出血、脑疝、神经功能恢复、治疗期间2周内死亡比例]、炎症指标[包括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在90 d NIHSS评分,14、30 d GCS评分,90 d mRS评分以及神经功能恢复比例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RP、NLR、PLR、SII等炎症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安宫牛黄丸辅助再灌注治疗AIS有助于促进患者早期意识的恢复和远期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但对炎症指标影响不大。展开更多
文摘背景急性缺血性卒中(AIS)高发,及时恢复脑血流是治疗的关键,超时间窗就诊患者无更多促进脑血流恢复的治疗手段。研究远隔缺血后适应(RIPostC)治疗对AIS超时间窗就诊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探究RIPostC治疗对AIS超时间窗患者干预的影响,为超时间窗就诊的AIS患者寻求安全、有效的脑血流恢复治疗方式。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分组、安慰剂对照法进行试验。选取2021-09-02—2022-08-31于北京航天总医院神经内科病房住院治疗的超溶栓时间窗(发病时间>6 h)的AIS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期+随访期共90 d,均使用同等的一般治疗、脑血管病常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RIPostC治疗14 d(28次),对照组给予模拟的RIPostC治疗14 d(28次)。在干预前和干预后30 d、干预后90 d,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患者认知功能,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IADL)评估日常生活能力,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精神状态,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估脑血流速度,以白介素(IL)-6反映炎症情况。结果122例患者中,最终完成试验及随访99例,其中试验组49例,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基线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示,时间与组别对MMSE、MoCA、mRS、NIHSS、脑血流速度、IL-6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和组别对MMSE、MoCA、NIHSS、脑血流速度、IL-6主效应显著(P<0.05),时间对mRS、SAS、SDS、IADL主效应显著(P<0.05)。试验组干预后30、90 d MMSE、MoCA评分及脑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mRS、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干预后30、90 d SDS、IADL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干预后30 d SAS评分高于对照组,IL-6低于对照组(P<0.05)。99例患者中共有23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其中试验组17例,对照组6例,两组皮肤瘀点、头晕、心慌、胸闷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皮肤瘀斑发生率[4.00%(2/50)与12.24%(6/49)]、总不良反应发生率[12.00%(6/50)与34.69%(17/49)]低于试验组(P<0.05)。结论RIPostC治疗可降低AIS患者的炎症反应,对神经功能、认知功能抑郁情绪及颅内血流速度可起到积极的改善效果。
文摘目的探讨多模态监测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神经介入术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唐山市人民医院神经内一科神经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神经介入患者86例,采用1∶1随机分组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多模态组,每组43例。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监测。多模态组患者在常规监测基础上,给予无创颅内压监测、经颅多普勒监测以及脑电图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相应治疗。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患者90 d预后情况,并记录24 h内颅内出血的发生率、24 h内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去骨瓣减压手术率以及病死率以评价预后。结果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房颤史、吸烟史、入院时NIHSS评分、入院时mRS评分、静脉溶栓比例、发病至血管开通时间、术后血流分级情况、闭塞部位及TOAST分型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模态组患者90 d mR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多模态组90 d mRS评分4~6分的患者比例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多模态组患者NIHSS评分自基线至14 d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2组患者24 h内颅内出血的发生率、24 h内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行去骨瓣减压手术率以及90 d病死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90 d mRS评分与NIHSS评分自基线至14 d的变化呈正相关(r=0.419,P<0.05)。结论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神经介入患者进行多模态监测,结合多模态监测指标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病死率。
文摘目的探讨安宫牛黄丸辅助再灌注治疗重症急性缺血性卒中(AI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绍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再灌注治疗时间窗内重症AI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安宫牛黄丸辅助再灌注治疗30例,为观察组;采用单纯再灌注治疗30例,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病情及神经功能指标[包括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以及梗死后加重、梗死后出血、脑疝、神经功能恢复、治疗期间2周内死亡比例]、炎症指标[包括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在90 d NIHSS评分,14、30 d GCS评分,90 d mRS评分以及神经功能恢复比例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RP、NLR、PLR、SII等炎症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安宫牛黄丸辅助再灌注治疗AIS有助于促进患者早期意识的恢复和远期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但对炎症指标影响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