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急性缺血性卒中(AIS)高发,及时恢复脑血流是治疗的关键,超时间窗就诊患者无更多促进脑血流恢复的治疗手段。研究远隔缺血后适应(RIPostC)治疗对AIS超时间窗就诊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探究RIPostC...背景急性缺血性卒中(AIS)高发,及时恢复脑血流是治疗的关键,超时间窗就诊患者无更多促进脑血流恢复的治疗手段。研究远隔缺血后适应(RIPostC)治疗对AIS超时间窗就诊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探究RIPostC治疗对AIS超时间窗患者干预的影响,为超时间窗就诊的AIS患者寻求安全、有效的脑血流恢复治疗方式。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分组、安慰剂对照法进行试验。选取2021-09-02—2022-08-31于北京航天总医院神经内科病房住院治疗的超溶栓时间窗(发病时间>6 h)的AIS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期+随访期共90 d,均使用同等的一般治疗、脑血管病常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RIPostC治疗14 d(28次),对照组给予模拟的RIPostC治疗14 d(28次)。在干预前和干预后30 d、干预后90 d,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患者认知功能,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IADL)评估日常生活能力,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精神状态,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估脑血流速度,以白介素(IL)-6反映炎症情况。结果122例患者中,最终完成试验及随访99例,其中试验组49例,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基线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示,时间与组别对MMSE、MoCA、mRS、NIHSS、脑血流速度、IL-6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和组别对MMSE、MoCA、NIHSS、脑血流速度、IL-6主效应显著(P<0.05),时间对mRS、SAS、SDS、IADL主效应显著(P<0.05)。试验组干预后30、90 d MMSE、MoCA评分及脑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mRS、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干预后30、90 d SDS、IADL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干预后30 d SAS评分高于对照组,IL-6低于对照组(P<0.05)。99例患者中共有23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其中试验组17例,对照组6例,两组皮肤瘀点、头晕、心慌、胸闷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皮肤瘀斑发生率[4.00%(2/50)与12.24%(6/49)]、总不良反应发生率[12.00%(6/50)与34.69%(17/49)]低于试验组(P<0.05)。结论RIPostC治疗可降低AIS患者的炎症反应,对神经功能、认知功能抑郁情绪及颅内血流速度可起到积极的改善效果。展开更多
目的分析介入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预后不良的临床特征及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72例AIS病例资料,均行介入取栓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预后情况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分为预...目的分析介入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预后不良的临床特征及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72例AIS病例资料,均行介入取栓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预后情况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分为预后不良组(mRS 3~5分)69例和预后良好组(mRS 0~2分)103例。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研究AIS患者介入取栓治疗预后不良的临床特征及风险因素。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预后不良组69例,发生率40.12%。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年龄>60岁比例更高,发病至入院时间、术前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术前Alberta急性脑卒中分级早期CT(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ASPECT)评分、取栓次数、入院时血糖水平、入院时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更高(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AIS介入取栓治疗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包括发病至入院时间延长、术前NIHSS评分、术前ASPECT评分、入院时血糖水平升高(OR分别为1.813、1.990、1.782、2.335,均P<0.05)。结论AIS患者介入取栓治疗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包括发病至入院时间延长,NIHSS评分、ASPECT评分、血糖水平升高,可据此筛选具备低风险因素的患者进行干预,针对性制定预防措施,进而改善患者预后。展开更多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右莰醇和瑞舒伐他汀联合疗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期间酒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100例)以及对照组(100例)。对照...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右莰醇和瑞舒伐他汀联合疗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期间酒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100例)以及对照组(100例)。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使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使用循环酶法检测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使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内皮素1(Endothelin-1,ET-1)水平;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神经功能;使用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巴氏(Barthel)指数评分评估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6.00%)较对照组(85.00%)高;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CRP、Hcy、ET-1水平及NIHSS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ADL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上升,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有较好的疗效,可减轻氧化应激紊乱和炎症反应,改善神经功能,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展开更多
文摘背景急性缺血性卒中(AIS)高发,及时恢复脑血流是治疗的关键,超时间窗就诊患者无更多促进脑血流恢复的治疗手段。研究远隔缺血后适应(RIPostC)治疗对AIS超时间窗就诊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探究RIPostC治疗对AIS超时间窗患者干预的影响,为超时间窗就诊的AIS患者寻求安全、有效的脑血流恢复治疗方式。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分组、安慰剂对照法进行试验。选取2021-09-02—2022-08-31于北京航天总医院神经内科病房住院治疗的超溶栓时间窗(发病时间>6 h)的AIS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期+随访期共90 d,均使用同等的一般治疗、脑血管病常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RIPostC治疗14 d(28次),对照组给予模拟的RIPostC治疗14 d(28次)。在干预前和干预后30 d、干预后90 d,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患者认知功能,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IADL)评估日常生活能力,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精神状态,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估脑血流速度,以白介素(IL)-6反映炎症情况。结果122例患者中,最终完成试验及随访99例,其中试验组49例,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基线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示,时间与组别对MMSE、MoCA、mRS、NIHSS、脑血流速度、IL-6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和组别对MMSE、MoCA、NIHSS、脑血流速度、IL-6主效应显著(P<0.05),时间对mRS、SAS、SDS、IADL主效应显著(P<0.05)。试验组干预后30、90 d MMSE、MoCA评分及脑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mRS、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干预后30、90 d SDS、IADL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干预后30 d SAS评分高于对照组,IL-6低于对照组(P<0.05)。99例患者中共有23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其中试验组17例,对照组6例,两组皮肤瘀点、头晕、心慌、胸闷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皮肤瘀斑发生率[4.00%(2/50)与12.24%(6/49)]、总不良反应发生率[12.00%(6/50)与34.69%(17/49)]低于试验组(P<0.05)。结论RIPostC治疗可降低AIS患者的炎症反应,对神经功能、认知功能抑郁情绪及颅内血流速度可起到积极的改善效果。
文摘目的分析介入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预后不良的临床特征及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72例AIS病例资料,均行介入取栓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预后情况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分为预后不良组(mRS 3~5分)69例和预后良好组(mRS 0~2分)103例。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研究AIS患者介入取栓治疗预后不良的临床特征及风险因素。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预后不良组69例,发生率40.12%。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年龄>60岁比例更高,发病至入院时间、术前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术前Alberta急性脑卒中分级早期CT(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ASPECT)评分、取栓次数、入院时血糖水平、入院时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更高(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AIS介入取栓治疗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包括发病至入院时间延长、术前NIHSS评分、术前ASPECT评分、入院时血糖水平升高(OR分别为1.813、1.990、1.782、2.335,均P<0.05)。结论AIS患者介入取栓治疗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包括发病至入院时间延长,NIHSS评分、ASPECT评分、血糖水平升高,可据此筛选具备低风险因素的患者进行干预,针对性制定预防措施,进而改善患者预后。
文摘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右莰醇和瑞舒伐他汀联合疗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期间酒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100例)以及对照组(100例)。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使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使用循环酶法检测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使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内皮素1(Endothelin-1,ET-1)水平;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神经功能;使用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巴氏(Barthel)指数评分评估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6.00%)较对照组(85.00%)高;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CRP、Hcy、ET-1水平及NIHSS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ADL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上升,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有较好的疗效,可减轻氧化应激紊乱和炎症反应,改善神经功能,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