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92篇文章
< 1 2 1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血容量指数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远期预后的价值分析
1
作者 张琦 杨树 +2 位作者 成旭东 黎炳护 余能伟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2期110-114,共5页
目的探讨CT灌注指数与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血管内治疗(EVT)远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纳入64例诊断AIS且经EVT的患者并进行1年随访。主要结局指标包括术后1年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2分(良好预后)。所有患者根据低灌注强度比(HIR)(&... 目的探讨CT灌注指数与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血管内治疗(EVT)远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纳入64例诊断AIS且经EVT的患者并进行1年随访。主要结局指标包括术后1年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2分(良好预后)。所有患者根据低灌注强度比(HIR)(<0.3 vs≥0.3)和脑血容量(CBV)指数(>0.7 vs≤0.7)进行分组,将组间临床资料及术后1年mRS评分进行比较;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1年良好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61例患者完成随访,其中术后1年达到良好预后的有34例(55.7%)。高CBV组良好预后率明显高于低CBV组(76.9%vs 40%),低HIR组良好预后率明显高于高HIR组(73.9%vs 44.7%)(P<0.05)。CBV指数是术后1年良好预后的保护因素(P=0.046)。结论CBV指数可预测AIS患者EVT远期预后情况,有望为患者EVT提供临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血管内治疗 CT灌注 血容量指数 低灌注强度比
下载PDF
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联合rt-PA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2
作者 聂红霞 于善花 +3 位作者 周芳 彭艳艳 张浩江 陶中海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8期40-43,共4页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7月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AIS患者10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DA联合组和单纯...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7月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AIS患者10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DA联合组和单纯溶栓组,各54例。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单纯溶栓组采取rt-PA静脉溶栓治疗,EDA联合组在单纯溶栓组基础上采取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治疗,2组均治疗2周。比较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功能康复情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分]、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最小血流速度(V min)、最小血流量(Q min)]、氧化应激反应指标[去甲肾上腺素(N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活性氧簇(ROS)]及不良反应。结果EDA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2.59%,高于单纯溶栓组的77.78%(χ2=4.696,P=0.030)。治疗2周后,2组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BI评分高于治疗前,且EDA联合组变化幅度大于单纯溶栓组(P均<0.01);2组V min、Q min较治疗前增大,且EDA联合组大于单纯溶栓组(P均<0.01);NE、MDA、ROS水平较治疗前下降,SOD水平较治疗前增高,且EDA联合组变化幅度大于单纯溶栓组(P均<0.01)。EDA联合组与单纯溶栓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26%vs.5.56%,χ2=0.135,P=0.713)。结论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AIS,可减轻体内氧化应激反应程度,改善脑血流动力学状态,利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康复,整体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治疗效果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支架成形术介入治疗中阿司匹林联合西洛他唑对患者临床疗效、认知和运动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杜鑫 裴帅 +2 位作者 张翼 杨旭 贾晓慧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34-137,共4页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支架成形术介入治疗中阿司匹林联合西洛他唑对患者临床疗效、认知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参考治疗...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支架成形术介入治疗中阿司匹林联合西洛他唑对患者临床疗效、认知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参考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n=45)与对照组(n=45),研究组联用阿司匹林、西洛他唑辅助支架成形术介入治疗,对照组单用氯吡格雷辅助支架成形术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运动功能Fugl-Meyer(FMA)评分、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及治疗后总有效率、出血率和再闭塞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oCA评分、FMA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MoCA评分、FMA评分分别为(26.73±5.22)、(62.38±14.41)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1.41±4.67)、(50.96±14.2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GSHPx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血清GSHPx水平为(50.58±6.28)U/L,明显高于对照组[(47.14±6.13)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出血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1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再闭塞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用氯吡格雷辅助支架成形术介入治疗相比,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支架成形术介入治疗中阿司匹林联合西洛他唑辅助治疗能明显提高疗效,进一步促进患者认知、运动功能快速恢复,还可有效改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降低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急性缺血性卒中 支架成形术介入治疗 西洛他唑 认知功能 运动功能
下载PDF
基于TASL的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药物治疗预后因素分析
4
作者 李小雷 单春辉 +3 位作者 赵明娟 张晖 暴云锋 陈英敏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8-33,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血管选择性动脉自旋标记(territorial arterial spin labeling,TASL)技术的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acute an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c stroke,AACIS)药物治疗预后因素的影响性分析。材料与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确诊AACIS... 目的探讨基于血管选择性动脉自旋标记(territorial arterial spin labeling,TASL)技术的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acute an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c stroke,AACIS)药物治疗预后因素的影响性分析。材料与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确诊AACIS患者136例并根据其治疗后90 d的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70例)与预后不良(66例)两组。记录责任血管狭窄度、疗前选择性脑血流量(territorial cerebral blood flow,TCBF)、疗后TCBF_(10 d)、相对选择性脑血流量(relative CBF,rTCBF)以及病灶体积,同时收集患者的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卒中分型、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等风险因素信息,将上述指标纳入统计模型。对两组间的计量资料使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统计其单因素差异性,对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联合logisitic回归分析,使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对结果进行诊断效能评判。结果单因素分析中,年龄(Z=16.022)、基线NIHSS评分(Z=148.400)、卒中分型(Z=49.640)、责任血管狭窄度(Z=27.193)、TCBF_(疗前)(Z=693.000)、rTCBF(Z=18.874)及病灶体积(Z=-10.1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联合分析中,年龄(OR=0.108)、基线NIHSS评分(OR=0.615)、卒中分型中的穿支动脉疾病(OR=90.154)、TCBF_(疗前)(OR=4.611)及病灶体积(OR=0.138)对预后具有显著影响(P<0.05),且5者联合对预后预测的判定方法切实有效(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962,具有较高价值。责任血管灌注的改变对预后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在药物保守治疗方法下,患者90 d预后更易受到年龄、基线NIHSS评分、卒中种类、CBF_(疗前)及病灶体积的影响,并不依赖于责任血管的灌注改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 药物治疗 磁共振成像 血管选择性动脉自旋标记 血流量
下载PDF
多种炎症标志物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近中期预后的相关性
5
作者 唐蕾 毛晶 +1 位作者 王天璐 魏然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52-156,共5页
目的 探究多种炎症标志物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后近中期预后中的预测作用。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接受血管内治疗的37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90 d的... 目的 探究多种炎症标志物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后近中期预后中的预测作用。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接受血管内治疗的37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90 d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184例(mRS≤2分)和预后良好组192例(mRS>2分)。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估术前各炎症指标对其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预后不良组年龄>75岁的比例和伴糖尿病比例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红细胞分布宽度、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比值(FAR)及C反应蛋白均大于预后良好组(P<0.05),术后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2b级的比例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75岁、NLR、SII、FAR是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近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mTICI分级≥2b级是其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SII预测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最大,其次为NLR、FAR。结论 术前NLR、SII、FAR均是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后近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这些指标可预测预后不良的风险,尤以SII的预测价值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炎症反应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脑灌注成像技术辅助血管再通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6
作者 刘丽娜 石英娜 孙伟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90-93,共4页
目的观察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CTP)辅助血管再通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12月—2022年12月淮南新华医院收治的134例AIS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治... 目的观察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CTP)辅助血管再通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12月—2022年12月淮南新华医院收治的134例AIS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67例)和对照组(6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血管再通治疗方案,观察组在CTP技术辅助下进行血管再通治疗,对比两组血管再通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管再通良好率为68.66%,高于对照组的43.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最小血流量(Qmin)、颈动脉最小血流速度(Vmin)、动态阻抗(dynamic resistance,DR)分别为(4.79±0.48)mL/s、(9.79±0.88)cm/s、(463.92±15.33)Pa·s/m,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43±0.40)mL/s、(9.34±0.76)cm/s、(420.39±17.3)Pa·s/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高于对照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管再闭塞、脑水肿等AIS血管再通治疗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和3个月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P技术辅助血管再通治疗AIS患者,可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患者脑部血液循环,安全性高,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灌注成像技术 血管再通 溶栓治疗 预后
下载PDF
低剂量双源CTP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组织灌注缺损的价值及对血管内再通治疗的指导意义
7
作者 周戈 李培华 +1 位作者 杨才能 尹伊君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探究低剂量双源CT灌注成像(CTP)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脑组织灌注缺损及指导血管内再通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我院106例AIS患者,随机分为低剂量组(n=53)和常规剂量组(n=53),分别于发病4.5 h内行低剂量、常规... 目的探究低剂量双源CT灌注成像(CTP)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脑组织灌注缺损及指导血管内再通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我院106例AIS患者,随机分为低剂量组(n=53)和常规剂量组(n=53),分别于发病4.5 h内行低剂量、常规剂量双源CTP检查。比较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CTP参数[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达峰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图像质量、辐射剂量、脑组织灌注异常率及脑组织灌注缺损面积,分析治疗前低剂量CTP参数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相关性。所有患者均行血管内再通治疗,比较低剂量组不同疗效患者治疗前低剂量CTP参数,分析治疗前低剂量CTP参数预测疗效的价值。结果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CTP参数CBF、CBV、TTP、MTT、图像质量评分及脑组织灌注异常率、脑组织灌注缺损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辐射剂量低于常规剂量组(P<0.05);低剂量组CTP参数CBF、CBV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TTP、MTT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P<0.05);低剂量组疗效不良患者治疗前CBF、CBV低于疗效良好患者,TTP、MTT高于疗效良好患者(P<0.05);治疗前低剂量CTP参数CBF、CBV、TTP、MTT预测AIS患者血管内再通治疗疗效为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17、0.820、0.702、0.817。结论低剂量双源CTP能满足评估AIS患者脑组织灌注缺损的临床要求,且能辅助临床预测血管内再通治疗疗效,有助于指导临床选择血管内再通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低剂量双源CT灌注成像 组织灌注缺损 血管内再通治疗
下载PDF
神经介入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出血风险研究
8
作者 涂英杰 张盼盼 《系统医学》 2024年第1期98-101,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介入结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以及出血风险。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采取神经介入... 目的探讨神经介入结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以及出血风险。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采取神经介入手术治疗,观察组则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桥接神经介入手术治疗。对比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及出血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与m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出血发生率为5.66%,对照组出血发生率为9.4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41,P>0.05)。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联合神经介入治疗可明显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安全性更高,治疗后出血发生率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神经介入治疗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 出血风险
下载PDF
替罗非班辅助血管内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评估研究进展
9
作者 张莉 傅新民 +1 位作者 智文虹 刘志广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1期90-94,共5页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是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神经功能损伤的临床综合征。抗血小板治疗是缺血性脑卒中预防及治疗的基础。目前,AIS血管内治疗主要方法有机械取栓、血栓抽吸、动脉溶栓、支架植入等,可有效改善血运及临床症状。但血管内...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是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神经功能损伤的临床综合征。抗血小板治疗是缺血性脑卒中预防及治疗的基础。目前,AIS血管内治疗主要方法有机械取栓、血栓抽吸、动脉溶栓、支架植入等,可有效改善血运及临床症状。但血管内治疗可能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血管内治疗的围手术期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是降低手术期间和术后发生血栓形成、栓塞和缺血等并发症风险的常用治疗方法。近年来,有关AIS血管内治疗中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特别是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使AIS血管内治疗的发展前景充满希望。目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有3种,分别为替罗非班、阿昔单抗和依替巴肽。替罗非班是国内临床中主要应用的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GPⅡb/Ⅲa受体作为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的最终通路,其拮抗剂通过直接与GPⅡb/Ⅲa受体结合,从而快速发挥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替罗非班作为的新型抗血小板药物,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已经基本成熟,但是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具体用法、用量及安全性仍有较多争议,且属于超说明书用药。该文就替罗非班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血管内治疗 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抑制剂 替罗非班
下载PDF
脑静脉侧支循环评估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转归中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菲罗拉·卡萨尔 朱希婧 +1 位作者 廖安宇 朱武生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19-326,共8页
血管内治疗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治疗手段。脑动脉侧支循环常被认为是制定血管内治疗决策和预测患者临床预后的重要因素。然而,近年的研究证据显示,脑静脉侧支循环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转归同样重要。脑静脉侧支循环不仅为脑血... 血管内治疗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治疗手段。脑动脉侧支循环常被认为是制定血管内治疗决策和预测患者临床预后的重要因素。然而,近年的研究证据显示,脑静脉侧支循环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转归同样重要。脑静脉侧支循环不仅为脑血液循环提供关键的引流作用,其动态变化也关联着患者的临床预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无效再通、出血转化及脑水肿形成等多种结局。作者旨在通过复习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脑静脉侧支循环评估的相关研究报道,阐述脑静脉侧支循环在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转归中的潜在作用机制与临床应用,以期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防治策略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血管内治疗 静脉 侧支循环 综述
下载PDF
血压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后脑灌注的影响
11
作者 官少兵 陈国华 +1 位作者 赵明月 林菡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2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血压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后脑灌注的影响。方法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接受血管内治疗患者,随机分为积极降压组和指南降压组,每组40例。积极降压组在血管再通后1 h内将血压降至110~140/60~90 mm Hg(1 mm H... 目的探讨血压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后脑灌注的影响。方法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接受血管内治疗患者,随机分为积极降压组和指南降压组,每组40例。积极降压组在血管再通后1 h内将血压降至110~140/60~90 mm Hg(1 mm Hg=0.133 kPa)并至少维持72 h;指南降压组按照指南推荐将血压降至<180/110 mm Hg。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卒中部位、入院时的血压(收缩压/舒张压)情况、头颅影像学检查结果[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再通术后90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史、既往脑梗死病史和冠心病病史情况、病死率,分析脑灌注情况与血压、机械开通成功率、MTT、CBF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性别、年龄、卒中部位、病程、入院时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史、既往脑梗死病史和冠心病病史、病死率比较无差异(P>0.05)。积极降压组的机械开通成功率90.0%高于指南降压组的70.0%,头颅影像学检查结果MTT(35.12±2.63)s短于指南降压组的(41.99±2.56)s,CBF(65.72±3.50)ml/(100 g·min)、CBV(4.92±1.03)ml/100 g均大于指南降压组的(50.69±3.49)ml/(100 g·min)、(4.39±1.13)ml/100 g,再通术后90 d NIHSS评分(10.72±3.48)分低于指南降压组的(15.69±3.27)分,预后良好占比87.5%高于指南降压组的67.5%(P<0.05)。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灌注充分与否与血压水平呈负相关,与机械开通成功率、MTT、CBF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压水平的控制范围会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后脑灌注产生一定影响,而使用积极降压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机械开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水平 急性缺血性卒中 血管内治疗 灌注
下载PDF
时间目标管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时间窗的应用效果
12
作者 苏海明 陆希荣 《黑龙江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452-454,共3页
目的:探讨时间目标管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时间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1月诊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100例患者为试验对象,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50例采用时间目标管理,对两组患者治疗... 目的:探讨时间目标管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时间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1月诊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100例患者为试验对象,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50例采用时间目标管理,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各项流程操作时间、操作合格率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静脉溶栓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管理后开通静脉通道时间、CT完成时间、患者到院至静脉溶栓时间(DNT)均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管理后院前急诊科内、CT准备、CT检查、溶栓准备合格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管理后患者满意度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时间目标管理可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效果,优化提升各项操作合格率,进而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目标管理 急性缺血性卒中 溶栓治疗时间窗 操作合格率 治疗效果
下载PDF
不同治疗时机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
13
作者 潘学威 李志伟 +2 位作者 朱荷燕 茅新蕾 黄向东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16期33-37,45,共6页
目的 比较不同治疗时机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的疗效和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9月温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80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发病后溶栓时间不同将其分... 目的 比较不同治疗时机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的疗效和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9月温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80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发病后溶栓时间不同将其分为A组(2h内溶栓)、B组(2~3h内溶栓)、C组(3~4.5h溶栓)、D组(4.5~6h溶栓)和E组(6~9h溶栓),每组各36例。所有患者均进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治疗。比较各组患者的血管再通情况、神经功能、预后情况、日常生活能力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五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00,P=0.022),E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显著低于其余四组(P<0.05),D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显著低于A组、B组、C组(P<0.05)。溶栓后,各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均随时间延长显著降低(P<0.05)。溶栓后不同时间,E组患者的NIHSS评分、mRS评分均显著高于其余四组,D组患者的NIHSS评分、mRS评分均显著高于A组、B组、C组(P<0.05)。溶栓后,各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均随着时间延长明显升高(P<0.05)。溶栓后不同时间,E组患者的BI评分均显著低于其余四组,D组患者的BI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B组和C组(P<0.05)。溶栓后90d内,五组患者的颅内出血、口腔出血、院内感染、脑疝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356,P=0.852)。结论 4.5h内对AIS患者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治疗的临床疗效更佳,患者预后水平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替普酶 急性缺血性卒中 静脉溶栓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双能CT早期鉴别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后脑出血的临床应用
14
作者 吴长松 陈海新 +3 位作者 李斌 钟剑烽 蒋悦 王玛莉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双能CT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病人血管内治疗后继发脑出血的诊断中价值以及指导临床治疗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2年5月接受血管内治疗的148例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资料。术后即刻行头颅双能去碘CT扫描检查诊... 目的探讨双能CT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病人血管内治疗后继发脑出血的诊断中价值以及指导临床治疗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2年5月接受血管内治疗的148例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资料。术后即刻行头颅双能去碘CT扫描检查诊断脑出血;术后48~72 h内行CT平扫或MRI检查随访,以此结果为标准评价双能CT诊断AIS病人术后早期脑出血及造影剂外渗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结果148例中,29例双能CT平扫未见脑内高密度影,术后48~72 h复查无出血;119例CT平扫有高密度影,双能CT诊断为单纯碘造影剂外渗69例,其中4例复查有脑出血,阴性预测率为94.2%;双能CT诊断造影剂渗漏合并脑内出血50例中,43例有脑出血,阳性预测率为100.0%;7例复查未见出血,假阳性率为14.0%;预测总准确率为92.6%。结论AIS血管内介入术后双能CT检查对于早期鉴别脑出血与碘对比剂外渗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有助于临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血管内介入治疗 双能CT 出血 造影剂外渗
下载PDF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
15
作者 张丽荣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9期50-53,共4页
目的 观察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就诊于鹰潭一八四医院的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参照组患者采用双联抗血... 目的 观察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就诊于鹰潭一八四医院的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参照组患者采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软胶囊,2组患者用药时间均为1个月。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用药前及用药1个月后丙二醛(MDA)、血清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相关量表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参照组高(100.00%vs. 80.00%,χ^(2)=4.630,P=0.031)。用药1个月后,2组患者血清MDA、TNF-α与IL-6水平较用药前降低,且研究组患者低于参照组(P<0.01);2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量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较用药前升高,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较用药前降低,且研究组患者升高/降低幅度大于参照组(P<0.01)。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较参照组低(0 vs. 20.00%,χ^(2)=4.630,P=0.031)。结论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增强疗效,可有效减轻炎症,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认知功能,且治疗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丁苯酞软胶囊 双联抗血小板 治疗效果
下载PDF
纤维化指标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后症状性颅内出血风险的相关性
16
作者 陆悌明 任玲 张少轲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3期288-293,共6页
目的探讨纤维化指标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管内治疗(EVT)后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03—2023-04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接受EVT治疗的358例AIS患者,入院24 h内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 目的探讨纤维化指标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管内治疗(EVT)后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03—2023-04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接受EVT治疗的358例AIS患者,入院24 h内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血压、既往史等人口统计资料,闭塞部位、卒中程度、FIB-4指数、EVT相关信息及术后sICH情况等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FIB-4指数与EVT后sICH的相关性。结果根据FIB-4临界值1.30与2.67,将患者分为FIB-4<1.30组(n=138)、FIB-41.30~2.67组(n=149)以及FIB-4>2.67组(n=71),3组性别、年龄、BMI、收缩压、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大血管闭塞、术后sICH、90 d神经功能预后及基线NIHSS评分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未发生与发生sICH患者的高脂血症、FIB-4评分、FIB-4<1.30及FIB-4>2.67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90 d神经功能预后良好与不良患者的年龄、糖尿病、基线NIHSS评分、FIB-4评分、FIB-4<1.30及FIB-4>2.67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sICH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脂血症的OR=4.552,P=0.046,95%CI:1.030~20.108,FIB-4>2.67的OR=0.078,P=0.001,95%CI:0.017~0.364,即高脂血症与FIB-4>2.67为AIS患者EVT术后sICH的影响因素。90 d神经功能预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的OR=1.220,P<0.001,95%CI:1.155~1.288,糖尿病的OR=0.763,P=0.037,95%CI:0.418~1.391,基线NIHSS评分的OR=1.121,P<0.001,95%CI:1.061~1.185,FIB-4>2.67的OR=0.603,P=0.107,95%CI:0.325~1.117,即年龄、糖尿病、基线NIHSS评分为AIS患者EVT术后90 d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FIB-4指数与AIS患者EVT术后sICH风险相关,可作为sICH的独立预测因子,具有较高成本效益和预测准确性的参数,但不可作为90 d神经功能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有待前瞻性多中心研究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血管内治疗 症状性颅内出血 高脂血症 FIB-4指数 神经功能预后
下载PDF
高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急诊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预后的影响
17
作者 唐琰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10期81-84,共4页
目的:分析为高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手段所取得的临床疗效及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淄博市淄川区医院神经内科自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经临床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此次临床研究的调查对象,... 目的:分析为高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手段所取得的临床疗效及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淄博市淄川区医院神经内科自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经临床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此次临床研究的调查对象,并开展临床分组工作,将符合溶栓治疗指征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执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剩余60例患者则执行双抗联合保守治疗。治疗结束后,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情况、干预前后的NIHSS评分、Barthel评分、血清炎症因子指标五项临床指标。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Barthel评分、血清炎症因子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而在分别接受不同的治疗后,研究组的NIHSS评分、Barthel评分、血清炎症因子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01)。结论:在高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急救工作中,加强对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方案的有效应用,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可将其作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急性缺血性卒中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治疗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后强化灌注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18
作者 王浩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0039-0041,共3页
研究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后强化灌注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研究选取我院2022年2月-2023年1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溶栓+康复,实验组加用强化灌注。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 研究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后强化灌注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研究选取我院2022年2月-2023年1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溶栓+康复,实验组加用强化灌注。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性、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结果 实验组指标好转,P<0.05,差异显著。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后强化灌注治疗的临床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强化灌注治疗 康复训练 生活质量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分析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效果
19
作者 梁韦慈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037-0040,共4页
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的实际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我院抽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60例患者结合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以及研究组两个组别,各自人数均为30例。分别实行的治疗方案为常规... 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的实际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我院抽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60例患者结合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以及研究组两个组别,各自人数均为30例。分别实行的治疗方案为常规治疗、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比较研究指标如下:临床治疗有效率、凝血功能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原时间分别为(2.24±1.32)、(0.26±0.36)、(37.89±6.39)、(19.85±0.96)、(37.52±6.21),对照组为(3.91±1.56)、(0.68±0.29)、(30.21±6.89)、(14.62±0.85)、(31.13±6.42),组间数据相比存在差别较大,研究组患者凝血功能恢复情况明显更佳(p<0.05)。研究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程度更明显(p<0.05)。结论 针对于接受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患者来说,以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方案,主要作用就是使得临床治疗有效率随之提高。在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基础上,使得患者凝血功能随之恢复,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的情况,保障治疗有效性以及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塞通注射液 急性缺血性卒中 治疗效果
下载PDF
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20
作者 高兴达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026-0029,共4页
探讨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收治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名,对照组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替罗非班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NIHSS、MRS评分下降更明显,P<0.05;观察组... 探讨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收治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名,对照组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替罗非班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NIHSS、MRS评分下降更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后BDNF、NGF大幅上升,S100β指标下降,P<0.05;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黏附率、最大聚集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更高,P<0.05。结论 替罗非班在治疗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方面表现出了一定的疗效,替罗非班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降低血小板聚集和黏附,从而有助于防止血栓形成和缺血性脑卒中的进展。替罗非班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药物,但需要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并加强患者的监测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老年急性缺血性卒中 血管内治疗 疗效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