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9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巴曲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洋 王春华 +2 位作者 张思维 王正晖 王保中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5年第5期611-612,共2页
目的评价巴曲酶对急性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加阿司匹林,治疗组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加巴曲酶。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降低。结论急性缺血... 目的评价巴曲酶对急性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加阿司匹林,治疗组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加巴曲酶。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降低。结论急性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加用巴曲酶能更好地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曲酶 急性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下载PDF
替罗非班联合阿替普酶对急性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探讨
2
作者 张佩佩 贾国祥 刘伟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106-0109,共4页
探讨急性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应用替罗非班联合阿替普酶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8年1月-2023年10月内收治的190例患者纳入研究,分组方法选择奇偶法,共分为两个组别,即阿替普酶组、联合组,阿替普酶组95例采取阿替普酶治疗方法,联合组95例... 探讨急性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应用替罗非班联合阿替普酶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8年1月-2023年10月内收治的190例患者纳入研究,分组方法选择奇偶法,共分为两个组别,即阿替普酶组、联合组,阿替普酶组95例采取阿替普酶治疗方法,联合组95例在阿替普酶组基础上联合替罗非班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相关指标。结果 联合组疗效(85.26 vs 96.84)高于阿替普酶组(x2=7.817,P<0.05);联合组NIHSS评分(6.85±1.53 vs 8.32±1.64)分低于阿替普酶组(t=6.388,P<0.05);联合组ADL评分(65.84±4.32 vs 47.38±4.02)分高于阿替普酶组(t=30.490,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3.16 vs 11.58)%低于阿替普酶组(x2=4.935,P<0.05)。结论 替罗非班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疗效显著,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替普酶 替罗非班 急性展性缺血性 治疗效果
下载PDF
针刺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制研究进展
3
作者 王少松 李彬 +4 位作者 孙敬青 崔莹雪 王鑫 李倩倩 张文旭 《北京中医药》 2024年第1期97-102,共6页
针刺疗法早期干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临床有效性已得到认可,但对其作用机制却有不同认识。近年来,AIS的治疗机制主要分为神经保护和神经血管保护两方面。本文从炎性机制、神经元兴奋毒性和血脑屏障机制、细胞凋亡及自噬机制深入分... 针刺疗法早期干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临床有效性已得到认可,但对其作用机制却有不同认识。近年来,AIS的治疗机制主要分为神经保护和神经血管保护两方面。本文从炎性机制、神经元兴奋毒性和血脑屏障机制、细胞凋亡及自噬机制深入分析针刺的神经保护作用;从神经血管耦合功能调节、对星形胶质细胞的调节、对脑灌注的影响分析针刺的神经血管保护机制。认为神经血管保护机制可能是未来针刺治疗AIS重点研究机制,并提出今后可能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 针刺 神经保护 神经血管保护 作用机制 文献综述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后早期联用替罗非班预防进展性脑梗死发生的作用
4
作者 张红华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4年第8期949-951,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溶栓后早期联用替罗非班预防进展性脑梗死发生的作用。方法 纳入2023年02月-2024年02月收治的80例AI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静脉溶栓+常规治疗,n=40)和研究组(静脉溶栓后早期联用替罗非班治疗,n...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溶栓后早期联用替罗非班预防进展性脑梗死发生的作用。方法 纳入2023年02月-2024年02月收治的80例AI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静脉溶栓+常规治疗,n=40)和研究组(静脉溶栓后早期联用替罗非班治疗,n=40),两组均治疗7 d。分别于溶栓治疗前、治疗后1 d、治疗后7 d评估两组血小板功能[血小板黏附率(PAdT)、血小板聚集率(PAgT)]和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统计两组出血事件、进展性脑梗死发生情况及90 d预后情况。结果 溶栓治疗前至治疗后7 d两组PAdT、PAgT逐渐降低,且研究组下降幅度更大,组间、时点、组间·时点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治疗前至治疗后7 d两组NIHSS评分逐渐降低,且研究组下降幅度更大,组间、时点、组间·时点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进展性脑梗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90 d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AIS患者溶栓后早期联用替罗非班可改善其血小板功能和神经功能,预防进展性脑梗死发生,且不会增加出血事件,最终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 静脉溶栓 替罗非班 展性梗死
下载PDF
风痰阻络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脂、血凝水平与脑卒中进展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申少珍 徐婧 +1 位作者 杨贺 窦金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4期737-740,共4页
目的:研究风痰阻络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脂、血凝水平与脑卒中进展的关系。方法:通过采集医院电子病例系统信息和电话随访的方式收集202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通州院区脑病科入院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 目的:研究风痰阻络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脂、血凝水平与脑卒中进展的关系。方法:通过采集医院电子病例系统信息和电话随访的方式收集202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通州院区脑病科入院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453例,分为风痰阻络型组(299例)和非风痰阻络型组(154例)。收集病人的一般资料,统计分析两组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率。对比分析风痰阻络证进展性脑卒中与非进展性脑卒中病人血脂、凝血指标及与脑卒中进展的相关性。结果:风痰阻络型组进展性脑卒中115例,非进展性脑卒中184例,脑卒中进展发生率为38.5%;非风痰阻络型组进展性脑卒中43例,非进展性脑卒中111例,脑卒中进展发生率为27.9%。风痰阻络证组脑卒中进展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风痰阻络证组(χ^(2)=4.971,P=0.026)。风痰阻络证进展性脑卒中组与非进展性脑卒中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与风痰阻络型脑卒中进展呈正相关(r=0.145,P=0.016;r=0.127,P=0.034)。结论:风痰阻络证脑卒中进展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风痰阻络证。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是导致脑卒中进展的直接相关因素,在临床诊治风痰阻络型进展性脑卒中病人时需要严格控制好病人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 展性 风痰阻络证 回顾性研究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影像学方法评估后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侧支循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王蓉 范伟女 吴允钦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1期105-110,共6页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是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之一,其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与前循环AIS相比,后循环AIS患者经血管内治疗再通无效率更高、预后更差。研究证实良好的侧支循环与病变体积减少、预后改善存在一定的相关...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是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之一,其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与前循环AIS相比,后循环AIS患者经血管内治疗再通无效率更高、预后更差。研究证实良好的侧支循环与病变体积减少、预后改善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本文就后循环AIS侧支循环的重要性及影像学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 急性缺血性 侧支循环 影像学评估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应激性血糖升高比值联合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吴旭明 柯先金 +1 位作者 孙波 孙振杰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54-58,共5页
目的 探讨应激性血糖升高比值(SHR)联合HbA1c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病人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HT)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 目的 探讨应激性血糖升高比值(SHR)联合HbA1c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病人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HT)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AIS老年住院病人共234例,依据急性期内复查CT或MRI结果,将病人分为HT组(n=50)和非HT组(n=184)。收集并比较2组病人临床基线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AIS病人rt-PA静脉溶栓后HT的危险因素,应用ROC曲线分析SHR、HbA1c及二者联合预测老年AIS病人rt-PA后HT的价值。结果 2组年龄、溶栓前NIHSS评分、FPG、HbA1c水平,房颤、TOAST分型和梗死大面积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水平SHR(OR=39.443,95%CI:1.847~842.343)、HbA1c(OR=1.777,95%CI:1.091~2.859)以及大面积梗死(OR=3.093,95%CI:1.359~7.036)是老年AIS病人rt-PA静脉溶栓后HT的独立危险因素。HbA1c、SHR及二者联合预测老年AIS病人rt-PA静脉溶栓后HT风险的AUC分别为:0.631(95%CI:0.541~0.721)、0.656(95%CI:0.654~0.748)、0.741(95%CI:0.665~0.816)。HbA1c联合SHR预测的AUC显著大于两指标单独预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高水平SHR和HbA1c是老年AIS病人rt-PA静脉溶栓后HT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联合可更好地预测老年AIS病人rt-PA静脉溶栓后HT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 出血转化 应激性血糖升高比值 糖化血红蛋白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择时穴位贴敷结合坐式偏瘫复原操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杨乐 黄丽娜 +1 位作者 蒋冰容 杨复君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2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讨择时穴位贴敷结合坐式偏瘫复原操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按1∶1∶1∶1的比例随机分成4组,A组为常规治疗组、B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择时穴位贴敷、C组为常... 目的探讨择时穴位贴敷结合坐式偏瘫复原操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按1∶1∶1∶1的比例随机分成4组,A组为常规治疗组、B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择时穴位贴敷、C组为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择时坐式偏瘫复原操锻炼、D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择时穴位贴敷和坐式偏瘫复原操,各30例。4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周后和治疗2周后采用中风病中医证候评分量表、中风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简式Fugl-Meyer评分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4组患者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与治疗前相比较,各项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D组各项评分优于A、B、C组(P<0.05)。结论择时穴位贴敷结合坐式偏瘫复原操锻炼,能显著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 择时 穴位贴敷 坐式偏瘫复原操
下载PDF
脑血容量指数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远期预后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琦 杨树 +2 位作者 成旭东 黎炳护 余能伟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2期110-114,共5页
目的探讨CT灌注指数与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血管内治疗(EVT)远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纳入64例诊断AIS且经EVT的患者并进行1年随访。主要结局指标包括术后1年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2分(良好预后)。所有患者根据低灌注强度比(HIR)(&... 目的探讨CT灌注指数与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血管内治疗(EVT)远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纳入64例诊断AIS且经EVT的患者并进行1年随访。主要结局指标包括术后1年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2分(良好预后)。所有患者根据低灌注强度比(HIR)(<0.3 vs≥0.3)和脑血容量(CBV)指数(>0.7 vs≤0.7)进行分组,将组间临床资料及术后1年mRS评分进行比较;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1年良好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61例患者完成随访,其中术后1年达到良好预后的有34例(55.7%)。高CBV组良好预后率明显高于低CBV组(76.9%vs 40%),低HIR组良好预后率明显高于高HIR组(73.9%vs 44.7%)(P<0.05)。CBV指数是术后1年良好预后的保护因素(P=0.046)。结论CBV指数可预测AIS患者EVT远期预后情况,有望为患者EVT提供临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 血管内治疗 CT灌注 血容量指数 低灌注强度比
下载PDF
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联合rt-PA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聂红霞 于善花 +3 位作者 周芳 彭艳艳 张浩江 陶中海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8期40-43,共4页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7月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AIS患者10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DA联合组和单纯...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7月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AIS患者10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DA联合组和单纯溶栓组,各54例。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单纯溶栓组采取rt-PA静脉溶栓治疗,EDA联合组在单纯溶栓组基础上采取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治疗,2组均治疗2周。比较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功能康复情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分]、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最小血流速度(V min)、最小血流量(Q min)]、氧化应激反应指标[去甲肾上腺素(N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活性氧簇(ROS)]及不良反应。结果EDA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2.59%,高于单纯溶栓组的77.78%(χ2=4.696,P=0.030)。治疗2周后,2组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BI评分高于治疗前,且EDA联合组变化幅度大于单纯溶栓组(P均<0.01);2组V min、Q min较治疗前增大,且EDA联合组大于单纯溶栓组(P均<0.01);NE、MDA、ROS水平较治疗前下降,SOD水平较治疗前增高,且EDA联合组变化幅度大于单纯溶栓组(P均<0.01)。EDA联合组与单纯溶栓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26%vs.5.56%,χ2=0.135,P=0.713)。结论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AIS,可减轻体内氧化应激反应程度,改善脑血流动力学状态,利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康复,整体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 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治疗效果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导致的多系统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钟佳琪 曹雯霏 +1 位作者 周慧中 杨嘉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28-934,共7页
脑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最新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脑卒中为全球成人死亡及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是由大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引起,占脑卒中的80%以上,为最常见的卒中类型。由于AIS对大脑皮质... 脑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最新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脑卒中为全球成人死亡及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是由大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引起,占脑卒中的80%以上,为最常见的卒中类型。由于AIS对大脑皮质的广泛损害或病变直接累及自主神经中枢及通路,导致交感神经系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平衡被打破(表现出以交感神经系统激活为主)。因此,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下游所支配的靶器官因其分泌的神经递质的影响,产生一系列的系统性并发症(如心脏并发症、卒中相关感染、胃肠道并发症、急性肾损伤、代谢改变以及性功能障碍等)。反之,那些系统性的病理改变可能影响AIS的进展,从而加剧脑损伤或直接导致患者死亡。针对自主神经系统失衡的治疗可以起到减少并发症、改善AIS预后的作用。该文综述了AIS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全身性效应和其机制,为AIS的治疗及其系统并发症的干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 自主神经系统 并发症 交感神经系统 副交感神经系统
下载PDF
中药塌渍治疗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云霞 李晓晖 +3 位作者 尚祥岭 王红燕 袁鑫帅 李晨郢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65-67,71,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药塌渍疗法治疗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该院收治的93例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排除院前肺部感染,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 目的:探讨中药塌渍疗法治疗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该院收治的93例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排除院前肺部感染,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临床治疗方法,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塌渍疗法进行治疗,经治疗后比较两组肺部感染评分表、不良反应发生率、神经功能缺陷评分表。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肺部感染评分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塌渍治疗能有效缓解患者的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及相应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病情康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探索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塌渍疗法 急性前循环缺血性 肺部感染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与脑白质高信号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常虹 李雁翔 王琳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44-147,共4页
目的探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病人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与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y,WMH)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7例AIS病例资料,均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根据是否发生出血转化分为出血组(53... 目的探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病人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与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y,WMH)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7例AIS病例资料,均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根据是否发生出血转化分为出血组(53例)和未出血组(84例)。采用单因素与Logistic回归分析AIS病人治疗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病人年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高血压、发病到治疗时间、WMH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重度WMH(OR=2.796,95%CI:1.450-5.391)是AIS病人治疗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WMH是影响AIS病人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中重度WMH病人发生出血转化的风险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 急性 静脉溶栓治疗 出血转化 白质高信号
下载PDF
颈动脉斑块SMI分级联合血清sICAM-1、CysC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价值
14
作者 王佳佳 瓦增成 李薇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1期1670-1673,共4页
目的探究颈动脉斑块超微血管成像(SMI)分级联合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胱抑素C(CysC)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PIS)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3月至2022年11月青海红十字医院神经内科收治且有颈动脉斑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目的探究颈动脉斑块超微血管成像(SMI)分级联合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胱抑素C(CysC)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PIS)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3月至2022年11月青海红十字医院神经内科收治且有颈动脉斑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1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PIS组(66例)和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NPIS)组(150例)。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PIS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颈动脉斑块SMI分级联合血清sICAM-1、CysC对PIS的诊断价值。结果与NPIS组相比,PIS组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纤维蛋白原(FIB)水平、sICAM-1水平、CysC水平、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高(P<0.05)。PIS组和NPIS组颈动脉斑块SMI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入院NIHSS评分、sICAM-1、CysC、SMI分级是PI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颈动脉斑块SMI分级诊断PIS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42,血清sICAM-1、CysC水平诊断PIS的AUC分别为0.803、0.802,三者联合诊断PIS的AUC为0.959。结论PIS患者血清sICAM-1、CysC水平显著升高,颈动脉斑块SMI分级联合血清sICAM-1、CysC可提高预测PIS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血管成像技术 展性缺血性 颈动脉斑块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 胱抑素C
下载PDF
双能量CT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15
作者 林抟宇 李冬园 +1 位作者 侯琳 黄伟鹏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8期170-173,共4页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及高死亡率等特点,是严重威胁我国人口健康和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疾病。“一站式”CT检查,包括常规CT平扫(NCCT)、CT灌注(CTP)、CT血管造影(CTA),是目前AIS的一线影像学检查手段,然而上...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及高死亡率等特点,是严重威胁我国人口健康和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疾病。“一站式”CT检查,包括常规CT平扫(NCCT)、CT灌注(CTP)、CT血管造影(CTA),是目前AIS的一线影像学检查手段,然而上述检查技术在AIS的诊断、预后预测上仍存在着不足之处。近年来,双能量CT的发展为AIS的诊断、治疗决策选择、预后判断等方面提供了更多优势。本文将就双能量CT成像原理及常用技术、在AIS临床上的具体应用及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 双能量CT 出血转化 血栓组织学 综述
下载PDF
弥散张量成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预后预测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王誉 张晓雷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3期388-392,共5页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脑血管疾病,是成年人死亡和长期残疾的主要原因,与卒中后皮质脊髓束(CST)受损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因此精准评估卒中后脑白质(WM)病变严重程度并准确识别AIS患者运动功能恢复能力至关重要...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脑血管疾病,是成年人死亡和长期残疾的主要原因,与卒中后皮质脊髓束(CST)受损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因此精准评估卒中后脑白质(WM)病变严重程度并准确识别AIS患者运动功能恢复能力至关重要。弥散张量成像(DTI)可无创评估WM纤维束的形态和结构完整性,近几年成为研究AIS后运动损伤的主要评估工具。本文就DTI的基本原理、CST完整性与运动功能的关系以及DTI对AIS患者运动功能预后预测等方面进行简单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张量成像 急性缺血性 皮质脊髓束 运动功能预后 白质病变
下载PDF
远端缺血预处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炎症反应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芸燕 张传武 +4 位作者 陈靖 曾名望 杨超 张文福(综述) 梁伟东(审校)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35-40,共6页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多发病,其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是AIS治疗过程中造成缺血脑组织二次损伤的重要因素。近些年,关于缺血性脑卒中病...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多发病,其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是AIS治疗过程中造成缺血脑组织二次损伤的重要因素。近些年,关于缺血性脑卒中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认为IRI是多种损伤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而炎症因子的分泌和炎性细胞的浸润,在这一损伤过程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和炎症因子分泌可诱导神经元凋亡或坏死,引起微血管功能障碍,继发脑出血或脑水肿,对大脑造成不可逆性损伤。炎症相关基因的功能多态性可能是影响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和结局的重要因素。研究证实,肢体远端缺血预处理(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RIPC)可通过调控神经炎症等机制有效减轻AIS患者缺血后脑组织IRI,产生脑保护作用,改善患者预后。本文就远端缺血预处理对炎症反应的调控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防治策略及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端缺血预处理 急性缺血性 缺血再灌注损伤 炎症反应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延迟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18
作者 陈锦建 戴惠华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4年第3期313-314,共2页
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中国发病率高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其致残率和调整寿命均较高,其中又以缺血性脑卒中最为常见。据全球疾病负担(GBD)统计,脑卒中已成为我国成年人致死、致残的第一原因[1],目前其发病率位居世界第一,2021年20岁及以... 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中国发病率高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其致残率和调整寿命均较高,其中又以缺血性脑卒中最为常见。据全球疾病负担(GBD)统计,脑卒中已成为我国成年人致死、致残的第一原因[1],目前其发病率位居世界第一,2021年20岁及以上人群现患和曾患脑卒中的人数为2531万[2,3],655万人因脑卒中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11.6%。脑卒中发病急,易复发,致残率高,急需对其进行长效管理。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早期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是目前改善患者症状,对患者预后、降低致残率及致死率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且rt-PA应用越早,患者预后越好[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总死亡人数 死亡 静脉溶栓治疗 全球疾病负担 发病 血管疾病
下载PDF
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王金萍 王小琴 +2 位作者 崔慧慧 徐梓桐 王满侠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4期77-82,共6页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动脉粥样硬化致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生的主要脂质成分,然而规范的降脂治疗时部分人群仍有较高的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表明单一的血脂指标已不足以描述混合性的血脂异常。本文通过归纳用于量化个体综合性血脂水平的血浆...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动脉粥样硬化致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生的主要脂质成分,然而规范的降脂治疗时部分人群仍有较高的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表明单一的血脂指标已不足以描述混合性的血脂异常。本文通过归纳用于量化个体综合性血脂水平的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以及反映胰岛素抵抗程度的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与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干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 动脉粥样硬化 胰岛素抵抗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 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后造影剂外渗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杨鑫宇(综述) 李浩(审校)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13期2298-2301,2304,共5页
脑卒中是目前导致人类致死、致残的主要疾病。脑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脑卒中给我国患者、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在全部卒中类型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占70%~80%,而血管内治疗已经成为... 脑卒中是目前导致人类致死、致残的主要疾病。脑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脑卒中给我国患者、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在全部卒中类型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占70%~80%,而血管内治疗已经成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治疗中可能发生的造影剂外渗已成为较常见现象,临床上识别造影剂渗出及预测渗出对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非常重要。现就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后发生造影剂外渗的原因、危险因素、临床预后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 血管内治疗 造影剂外渗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