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8篇文章
< 1 2 8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经介入抢救成功一例
1
作者 曹明花 欧柏青 +3 位作者 潘宏伟 郭一清 向华 张宇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2年第2期118-120,共3页
急性肠系膜动脉闭塞临床表现极不典型,容易误诊漏诊,同时合并急性心肌梗死则更为罕见。该病诊断困难,死亡率高,抢救成功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及时处理。湖南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经多科合作抢救成功1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肠系膜... 急性肠系膜动脉闭塞临床表现极不典型,容易误诊漏诊,同时合并急性心肌梗死则更为罕见。该病诊断困难,死亡率高,抢救成功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及时处理。湖南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经多科合作抢救成功1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 急性心肌梗死 合作抢救 急性肠系膜动脉闭塞 介入 早期诊断 临床表现 及时处理
下载PDF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一例
2
作者 聂丽芬 舒建昌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286-286,293,共2页
患者男,58岁.因腹部不适3小时,伴呕吐1次于2003年4月7日20:10入院.患者4月7日下午开始出现全腹不适,以闷、胀感为主,伴全身大汗,畏寒,呕吐1次,非喷射状,为胃内容物,无伴咖啡样液,拟"腹痛查因"收入消化内科.当天中午曾饮1~2两... 患者男,58岁.因腹部不适3小时,伴呕吐1次于2003年4月7日20:10入院.患者4月7日下午开始出现全腹不适,以闷、胀感为主,伴全身大汗,畏寒,呕吐1次,非喷射状,为胃内容物,无伴咖啡样液,拟"腹痛查因"收入消化内科.当天中午曾饮1~2两"白兰地"酒.有多年"脂肪肝"病史,否认心脏病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 动脉血栓 胃肠减压 肠梗阻
下载PDF
联合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D-乳酸及D-二聚体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9
3
作者 王天鹏 蒋成行 +1 位作者 胡升安 胡朝洲 《广东医学》 CAS 2020年第21期2205-2208,共4页
目的探讨联合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I-FABP)、D-乳酸及D-二聚体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患者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腹痛患者93例,其中32例为通过腹部血管B超、CTA或DSA确诊的急性肠系膜... 目的探讨联合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I-FABP)、D-乳酸及D-二聚体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患者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腹痛患者93例,其中32例为通过腹部血管B超、CTA或DSA确诊的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余61例患者为对照组.检验93例患者入院就诊后I-FABP、D-乳酸及D-二聚体水平.对照两组间I-FABP、D-乳酸及D-二聚体水平.结果观察组I-FABP、D-乳酸及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I-FABP、D-乳酸、D-二聚体水平及三者联合在诊断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患者形成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810(95%CI 0.719~0.902,P<0.001)、0.806(95%CI 0.707~0.904,P<0.001)、0.695(95%CI 0.584~0.806,P=0.002)、0.918(95%CI 0.850~0.985,P<0.001).结论I-FABP、D-乳酸及D-二聚体对早期诊断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患者有临床意义.三者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早期诊断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的特异性及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 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D-乳酸 D-二聚体
下载PDF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疾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 被引量:4
4
作者 鲁猛 戴向晨 罗宇东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36-737,共2页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疾病是一种临床较为少见的急腹症,发病率约8.6/10万,包括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和慢性闭塞基础上急性血栓形成两大类型。肠缺血耐受时间短,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医师经验不足等诸多因素导致其具备发病急骤、...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疾病是一种临床较为少见的急腹症,发病率约8.6/10万,包括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和慢性闭塞基础上急性血栓形成两大类型。肠缺血耐受时间短,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医师经验不足等诸多因素导致其具备发病急骤、进展迅速、病情凶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 肠系膜血管闭塞 动脉闭塞性疾病 急性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血运重建术38例回顾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坤 刘长建 乔彤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2-176,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的诊断、不同术式治疗和预后。方法获得随访的38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患者,多表现为急性腹痛,术前均经CT血管造影诊断为肠系膜上动脉闭塞。综合分析患者病因、病情和辅助检查,采用置管溶栓、导管取栓、...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的诊断、不同术式治疗和预后。方法获得随访的38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患者,多表现为急性腹痛,术前均经CT血管造影诊断为肠系膜上动脉闭塞。综合分析患者病因、病情和辅助检查,采用置管溶栓、导管取栓、自体静脉或人工血管旁路转流术、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等个体化的外科治疗方案进行肠系膜上动脉的血运重建术。伴肠坏死的患者行肠切除术。结果术后患者均随访半年。30例患者术后血运重建良好,彩超复查见肠系膜上动脉血流通畅。术后出现短肠综合征4例,3例死亡;肠瘘2例,1例死亡;多器官衰竭/脓毒症3例,2例死亡;再灌注损伤6例;原伴发疾病加重6例,2例死于急性心功能衰竭。术后并发症总出现率为55.2%,术后总死亡率为21.1%。结论术前选择合适手段及早明确诊断,并尽快应用个体化的血运重建术能显著改善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 肠系膜血管闭塞 血运重建
下载PDF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2
6
作者 徐皓 史炼钢 +2 位作者 王玉杰 孙琳 贾友鹏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外科版)》 2007年第1期62-62,69,共2页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通常由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引起,是急性肠缺血最常见的原因,目前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在临床上具有发病急骤、进展迅速、病情凶险、误诊率(90%-95%)及病死率(60%~100%)较高的特点。由于本病腹痛症状与...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通常由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引起,是急性肠缺血最常见的原因,目前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在临床上具有发病急骤、进展迅速、病情凶险、误诊率(90%-95%)及病死率(60%~100%)较高的特点。由于本病腹痛症状与其他急腹症很难鉴别,肠道耐受缺血时间不过数小时,错过时机则不可逆转,所以早期诊断和有针对性地治疗,以及正确选择手术方式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现将我院2000—2005年收治的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的2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闭塞 急性肠缺血 早期诊断 治疗 血栓形成 动脉栓塞 缺血时间 手术方式
下载PDF
快速诊治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的临床研究
7
作者 赵学文 陈伯棠 陈子广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7年第7期958-960,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动脉闭塞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式。方法对2008至2015年本院收治的急性肠系膜动脉闭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8例患者,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14例,动脉内血栓形成4例;其中5例行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取出术,6例行...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动脉闭塞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式。方法对2008至2015年本院收治的急性肠系膜动脉闭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8例患者,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14例,动脉内血栓形成4例;其中5例行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取出术,6例行动脉取栓加肠段切除术,4例在介入下行支架植入术,3例放弃手术自动出院;病死率为50.O%。结论早期诊断、早期解除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 早期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13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赵磊 聂晚频 +1 位作者 姚凯 王亚平 《现代医药卫生》 2012年第4期552-554,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2007~2011年收治的13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行肠系膜上动脉取栓术3例,肠系膜上动脉取栓加坏死肠切除术4例,小肠切除吻合术1例,剖腹探查术2例...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2007~2011年收治的13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行肠系膜上动脉取栓术3例,肠系膜上动脉取栓加坏死肠切除术4例,小肠切除吻合术1例,剖腹探查术2例,股动脉取栓术1例,2例放弃治疗。结果诊断为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8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5例。术后恢复6例,复发2例,转院治疗1例,死亡2例,放弃治疗2例。结论早期诊断、早期行肠系膜上动脉取栓术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 肠系膜血管闭塞 栓塞 血栓形成
下载PDF
彩超诊断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1例
9
作者 罗爱琴 鹿守印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898-898,共1页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 闭塞 超声诊断
下载PDF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溶栓治疗成功1例
10
作者 郭开同 徐瑞峰 唐剑元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45-345,共1页
关键词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 溶栓治疗
下载PDF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12例诊治体会
11
作者 王明泽 王猛 李维瑾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3年第4期335-336,共2页
探讨肠系膜上动脉闭塞的早期诊断与合理治疗。回顾性分析1999—2010年收治的12例肠系膜上动脉(SMA)急性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1例有明显的诱因,包括心房纤颤、高血压、糖尿病等;2例行导管溶栓、支架植入,8例行坏死肠管切除术,... 探讨肠系膜上动脉闭塞的早期诊断与合理治疗。回顾性分析1999—2010年收治的12例肠系膜上动脉(SMA)急性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1例有明显的诱因,包括心房纤颤、高血压、糖尿病等;2例行导管溶栓、支架植入,8例行坏死肠管切除术,2例放弃手术。术后均行肝素抗凝治疗。死亡8例,病死率为66.7%。及时诊断合理治疗是提高SMA急性闭塞治愈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闭塞·诊断·治疗
下载PDF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1例
12
作者 袁凡林 邱泽宝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02年第1期65-66,共2页
关键词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 X线诊断 腹部X线透视
下载PDF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耀辉 李云龙 +1 位作者 贺奋飞 李纪鹏 《临床外科杂志》 2017年第5期395-398,共4页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occlusion,SMAO)是临床上一种严重急腹症,起病急骤,病程进展迅速,病死率高。高病死率的主要原因是其临床症状、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均缺乏特异性,导致易漏诊误诊,进而延误治疗。近年来...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occlusion,SMAO)是临床上一种严重急腹症,起病急骤,病程进展迅速,病死率高。高病死率的主要原因是其临床症状、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均缺乏特异性,导致易漏诊误诊,进而延误治疗。近年来,随着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SMAO的早期诊断成为了可能。外科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但创伤大、风险高、术后并发症多,因此在肠坏死发生前及时行介入治疗成为了一项必要选择。损伤控制外科理念的实施,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特别是吻合口瘘的发生。总之,早诊断,早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闭塞 诊断 损伤控制外科
下载PDF
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后并发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的诊治教训
14
作者 王超英 《医师进修杂志(外科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9-60,共2页
关键词 右半结肠癌根治术 肠系膜 动脉闭塞 诊断 治疗 手术
下载PDF
基于Solitaire AB支架的血管内治疗大动脉闭塞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观察
15
作者 孙洋子 伍贞宇 +4 位作者 游咏 曾超胜 王德生 刘胜锋 龙发青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5年第1期53-57,共5页
目的观察基于Solitaire AB支架的血管内治疗大动脉闭塞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MIS)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01—2022-05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08例大动脉闭塞急性MIS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56例,对照组52例。对照组患者... 目的观察基于Solitaire AB支架的血管内治疗大动脉闭塞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MIS)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01—2022-05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08例大动脉闭塞急性MIS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56例,对照组5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基于Solitaire AB支架的EVT治疗,所有患者均随访3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血管再通率、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及血管再通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NIHSS、m RS、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NIHSS、mR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Solitaire AB支架的EVT治疗大动脉闭塞急性MIS的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且能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短期预后,同时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 动脉闭塞 血管内治疗 Solitaire AB支架 药物治疗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老年人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临床诊治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小孙 金海龙 +3 位作者 于吉人 谢凯钢 张鸿坤 吴子衡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47-1048,共2页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acute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vy occlusion,ASMAO)是一种好发于老年人的危重急腹症,
关键词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 老年人 临床诊治 危重急腹症
原文传递
急性前循环动脉粥样硬化性串联闭塞患者球囊扩张与支架置入的效果
17
作者 李威 冯晓丽 +5 位作者 王康萌 黄开来 孙刚 陈蓉 赵振强 关海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93-598,共6页
目的比较颈内动脉起始段粥样硬化性串联闭塞患者颈内动脉颅外段行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2年10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发病24 h内行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前循环串... 目的比较颈内动脉起始段粥样硬化性串联闭塞患者颈内动脉颅外段行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2年10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发病24 h内行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前循环串联闭塞脑卒中患者91例,分为球囊扩张组51例,支架置入组40例,比较两组基线和临床资料。mTICI 2b~3定义为血管良好再通,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2分定义为临床预后良好。结果支架组患者术后血管良好再通率和90 d良好临床预后率较球囊组高,分别为70%比60.8%和60%比5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1、0.391)。两组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无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和病死率分别为10%比11.8%、32.5%比41.2%、22.5%比17.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1.000、0.396、0.564)。结论颈内动脉起始段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所致的急性前循环串联闭塞患者,急性期颅外段行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可能均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循环串联闭塞 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 球囊扩张 支架置入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AngioJet Ultra机械血栓清除系统在早期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性疾病中应用效果的多中心研究
18
作者 王国华 张华 +4 位作者 陈保星 李会朋 化召辉 崔文军 陆信武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7期3073-3076,共4页
目的探讨AngioJet Ultra机械性血栓清除系统治疗早期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AMI)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家医院2017年3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49例AMI患者资料。患者入院后明确诊断,急诊行AngioJet Ultra系统实施肠系膜上动脉血栓清除... 目的探讨AngioJet Ultra机械性血栓清除系统治疗早期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AMI)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家医院2017年3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49例AMI患者资料。患者入院后明确诊断,急诊行AngioJet Ultra系统实施肠系膜上动脉血栓清除,术后观察其临床疗效、安全性及6、12、24、36、48个月随访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血栓清除术治疗,技术成功率100.0%,残余狭窄11例,给予球囊扩张成形术,支架置入8例,其中2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遂置入2枚支架,余36例术后复查造影示肠系膜上动脉血栓清除满意。46例术后腹痛均缓解,2例腹痛加重,并行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术后恢复可,1例术后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术后9例出现血红蛋白尿,24 h后均恢复正常。术后6~48个月随访,1例失访,2例死亡,1例术后16个月停用华法林钠片复发,1例术后36个月出现肠系膜上动脉重度狭窄,行药物球囊扩张成形术。结论AngioJet Ultra机械性血栓清除系统治疗AMI方法临床效果满意,微创、安全性良好,可作为早期AMI的腔内介入治疗首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 机械性血栓清除系统 随访
下载PDF
鼻饲时机对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内治疗后卒中相关肺炎的影响
19
作者 方敏 干克娜 +2 位作者 刘卉 曾宏亮 罗征进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2期36-39,43,共5页
目的探讨鼻饲时机对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内治疗后卒中相关肺炎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30)、B组(n=30)和... 目的探讨鼻饲时机对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内治疗后卒中相关肺炎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30)、B组(n=30)和C组(n=30),三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24 h留置胃管,比较三组并发症发生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NIHSS)评分及改良Rankin(mRS)评分。结果A组肺部感染发生时间短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及低蛋白血症发生率低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三组入院第7天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3个月A组NIHSS评分均低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入院3个月mRS评分均低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内治疗时,于手术前开展鼻饲,能够降低肺部感染相关发生率,有助于促使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生活状态,整体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饲时机 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 脑梗死 卒中相关肺炎
下载PDF
外周血栓抽吸导管在治疗动脉血栓性闭塞致急性肢体缺血中的临床应用
20
作者 孙欢欢 侯谦 +5 位作者 高翔 张峰 师龙 邵嘉伟 王鉴 侯佳豪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9期1046-1050,共5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栓抽吸导管在治疗动脉血栓性闭塞致急性肢体缺血(ALI)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22年9—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10例动脉血栓性闭塞致ALI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全部患者的手术情况(血栓脱落情况、腔内手术取栓... 目的探讨外周血栓抽吸导管在治疗动脉血栓性闭塞致急性肢体缺血(ALI)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22年9—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10例动脉血栓性闭塞致ALI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全部患者的手术情况(血栓脱落情况、腔内手术取栓成功率、血栓抽吸时间、血栓清除率、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情况。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记录不同时间(术前、术后5 d、术后3个月)的踝肱指数(ABI)、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10例患者的腔内手术取栓成功率为100%(10/10),平均导管抽吸时间为(13.4±2.3)min,术中失血量为(132.8±15.3)ml,血栓清除率均﹥50%,术中未发生血管壁夹层、动脉破裂等并发症。术后,所有患者的心肌酶水平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升高,经治疗后均于3~5 d回落至术前水平;血色素和肾功能指标较术前均无明显变化。6例患者术后出现患肢肿胀,经硫酸镁持续湿敷后症状缓解,未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等神经压迫症状。术后5 d、术后3个月的ABI基本一致,均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5 d,10例患者中,痊愈5例,良好5例;术后3个月,痊愈8例,良好2例。所有患者围手术期均未出现死亡、心脑血管疾病、急性动脉血栓形成或出血事件。结论对于动脉血栓性闭塞致ALI的患者,使用外周血栓抽吸导管的血栓抽吸技术可快速地清除动脉内急性血栓病变,迅速改善患者ALI症状,并可减少开放手术以及体内留置溶栓导管所致的出血、感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栓抽吸导管 急性动脉血栓性闭塞 踝肱指数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