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对急性脑桥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预测意义
1
作者 陈佳美 季优苗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02-105,共4页
目的探索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对急性脑桥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预测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803例急性脑桥梗死患者,按是否发生END分为END组及非END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MHR、梗死面积(IS)、梗死类型、入院NIHSS... 目的探索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对急性脑桥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预测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803例急性脑桥梗死患者,按是否发生END分为END组及非END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MHR、梗死面积(IS)、梗死类型、入院NIHSS评分。分析MHR与IS、梗死类型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急性脑桥梗死患者发生END的影响因素。采用ROC分析危险因素对发生END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年龄、发病至入院时间、住院时长、入院NIHSS评分及高血压比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END组MHR、IS均高于非END组(P<0.05),END组旁正中脑桥梗死(PPI)患者多于非END组(P<0.05)。END组MHR与IS呈正相关(P<0.001)。入院NIHSS评分、MHR、年龄、高血压、IS及PPI是影响脑桥梗死患者发生END的危险因素(P<0.05)。MHR对脑桥梗死发生END有良好的预测价值。结论MHR对急性脑桥梗死END有良好的预测价值,可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桥梗死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
下载PDF
急性脑桥梗死部位与进展性运动障碍相关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罗耀钦 张玉镇 +2 位作者 周爱军 李金凤 王运良 《实用医药杂志》 2014年第10期904-905,共2页
急性脑血管病引起的神经系统症状加重与死亡率增加和严重的神经功能残疾直接有关,有研究报道,脑梗死发病后24 h神经系统症状恶化的发生率在23.9%-31%。急性脑血管病一般在72h内,由于梗死区脑功能破坏或全身原因导致神经功能恶化症状出... 急性脑血管病引起的神经系统症状加重与死亡率增加和严重的神经功能残疾直接有关,有研究报道,脑梗死发病后24 h神经系统症状恶化的发生率在23.9%-31%。急性脑血管病一般在72h内,由于梗死区脑功能破坏或全身原因导致神经功能恶化症状出现较早[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桥梗死 弥散加权成像 进展性运动障碍
下载PDF
急性脑桥梗死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黄名新 邓晓清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1年第2期104-105,113,共3页
目的:分析急性脑桥梗死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急性脑桥梗死患者98例纳入研究,根据发病90 d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 RS)评分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70和预后不良组28例。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急性脑桥梗死患者近期预后不良... 目的:分析急性脑桥梗死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急性脑桥梗死患者98例纳入研究,根据发病90 d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 RS)评分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70和预后不良组28例。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急性脑桥梗死患者近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入院后早期正五聚蛋白3(PTX3)水平对急性脑桥梗死近期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的年龄较大,糖尿病史患者比例较高,入院当天血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PTX3水平较高(均P<0.05),其他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FBG、HbA1c、PTX3均是急性脑桥梗死患者近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入院早期血清PTX3水平预测急性脑桥梗死患者近期预后不良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5.71%、74.29%。结论:急性脑桥梗死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糖尿病、入院当天收缩压、入院当天舒张压、FBG、HbA1c、PTX3等,其中血清PTX3对近期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桥梗死 近期预后 影响因素 正五聚蛋白3
下载PDF
影像学表现为“脑桥半切征”的急性脑桥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4
作者 黄治飞 朱幼玲 徐乔乔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17期22-26,共5页
目的探讨影像学表现为“脑桥半切征”的急性脑桥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因及预后。方法收集影像学表现为“脑桥半切征”的11例急性脑桥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因以及预后。结果11例急性脑桥... 目的探讨影像学表现为“脑桥半切征”的急性脑桥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因及预后。方法收集影像学表现为“脑桥半切征”的11例急性脑桥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因以及预后。结果11例急性脑桥梗死患者核磁共振成像(MRI)形态学均表现为“脑桥半切征”。患者均为急性起病,平均年龄(72.64±8.26)岁,危险因素以高血压病、糖尿病及高脂血症为主。11例患者临床症状均表现为病灶对侧肢体瘫痪和构音障碍,伴有对侧偏身感觉减退5例,中枢性面瘫8例,中枢性舌瘫7例,眩晕或头晕5例,眼震4例以及共济失调3例。11例患者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为(4.91±2.54)分。所有患者MRI检查均显示病灶累及脑桥腹前内侧区,其中3例合并累及前外侧区。3例患者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发现存在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结论“脑桥半切征”是急性脑桥梗死的一种特殊影像学征象,典型临床表现为突发起病的对侧肢体瘫痪、构音障碍及中枢性面瘫,可伴有眩晕和眼震等症状,其主要病因机制为基底动脉分支病变和大动脉闭塞性疾病,多数患者临床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桥梗死 磁共振成像 脑桥半切征 病因 构音障碍 大动脉闭塞性疾病 基底动脉分支病变 预后
下载PDF
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与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角度斑块位置分布的相关性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琳琳 拜承萍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3年第4期432-438,共7页
目的 应用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成像(3D TOF MRA)及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RMRI)通过分析不同类型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AIPI)与血管角度、基底动脉(BA)上斑块位置分布的相关性,为不同类型AIPI发病机制的探讨提供理论依据,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目的 应用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成像(3D TOF MRA)及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RMRI)通过分析不同类型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AIPI)与血管角度、基底动脉(BA)上斑块位置分布的相关性,为不同类型AIPI发病机制的探讨提供理论依据,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收集2020-10—2022-12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经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证实为AIPI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病灶在DWI上的位置及形态特征,将AIPI患者分为旁正中型脑桥梗死(PPI)组、深部脑桥腔隙性梗死(DPLI)组、脑桥外侧梗死(LPI)组。使用半自动测量软件RadiAnt DICOM Viewer 2.3(64-bit)在重建血管3D TOF MRA图像上进行手动测量BA中间角度(mid-BA)以及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VA)与BA之间的角度(VABA);在HRMRI的3D-SPACE T1WI序列轴位图像上,评估斑块位置分布(腹侧壁、背侧壁、左侧壁、右侧壁),收集各组的临床基本资料及影像学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PPI、DPLI、LPI 3组在VABA、mid-BA的总体分布上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PPI组VA-BA的中位数(32.0)大于DPLI组的中位数(16.85);LPI组mid-BA的中位数(36.59)大于PPI组中位数(19.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PPI、DPLI、LPI 3组BA上斑块位置分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23.319,P<0.001),其中,相较于PPI组及LPI组,DPLI组大多无BA斑块(14.6%对6.7%对58.3%);相较于DPLI组及LPI组,BA背侧壁斑块更多见于PPI组(12.5%对40.0%对48.8%);相较于PPI组及DPLI组,BA左右侧壁斑块更多见于LPI组(31.7%对16.7%对46.7%)。(3)根据BA上斑块位置的分布,将80例AIPI患者分成4组:无斑块组、腹侧壁组、背侧壁组和左右侧壁组。其中,无斑块组21例(26.25%)、腹侧壁组6例(7.5%)、背侧壁组29例(36.25%)、左右侧壁组24例(30%)。将4组的VA-BA角度、mid-BA角度进行比较,4组在VA-BA角度、mid-BA角度的总体分布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背侧壁组的VA-BA角度大于无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侧壁组的mid-BA角度大于无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I组VA-BA角度更大,斑块位置更常分布在BA背侧壁;DPLI组BA上大多无斑块;LPI组mid-BA角度更大,斑块位置更常分布在BA两侧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孤立性脑桥 高分辨磁共振成像 血管角度 斑块位置
下载PDF
发病前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对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徐广会 张海涛 +2 位作者 王蕾 何柳 柳华 《中国药业》 CAS 2023年第16期68-70,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影响因素,特别是发病前长期(≥1个月)服用他汀类药物对其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神经内科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患者136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目的探讨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影响因素,特别是发病前长期(≥1个月)服用他汀类药物对其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神经内科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患者136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患者入院时及发病1周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根据是否发生END分为END组(42例)和非END组(94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患者发生END的危险因素。结果END组发病前他汀类药物长期使用率为14.29%,明显低于非END组的31.91%(P<0.05);且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前使用他汀类药物(≥1个月)及Hcy水平为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END的影响因素,其中前者与疾病发生呈负相关。结论发病前长期(≥1个月)使用他汀类药物可能降低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END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孤立性脑桥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他汀类药物 同型半胱氨酸 发病前用药
下载PDF
基于形态学病因分类的3种类型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及预后比较 被引量:2
7
作者 谢娜 邓建中 +2 位作者 齐进兴 马小静 郭芳莉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2期141-144,共4页
目的比较基于形态学病因分类的3种类型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AIPI)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及预后,探讨基于形态学病因分类在AIPI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21年1月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收治的130例AIPI患者为研究... 目的比较基于形态学病因分类的3种类型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AIPI)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及预后,探讨基于形态学病因分类在AIPI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21年1月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收治的130例AIP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形态学病因分类方法将患者分为基底动脉穿支动脉疾病(BABD)组(n=69)、小动脉疾病(SAD)组(n=48)、大动脉闭塞性疾病(LAOD)组(n=13),回顾性分析3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案及预后。结果3组患者的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尿酸血症发生率及饮酒史、治疗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糖尿病发生率及吸烟史、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病情最重时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BD组和LAOD组患者糖尿病发生率、吸烟史、入院时NIHSS评分及病情最重时NIHSS评分与SA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BD组与LAOD组患者糖尿病发生率、吸烟史、入院时NIHSS评分、病情最重时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ABD组和LAOD组患者的脑室旁Fazekas量表评分、深部白质Fazekas量表评分、腔隙性脑梗死个数显著低于SAD组(P<0.05),BABD组与LAOD组患者的脑室旁Fazekas量表评分、深部白质Fazekas量表评分、腔隙性脑梗死个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SAD组、BABD组和LAOD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分别为95.83%(46/48)、85.51%(59/69)、61.54%(8/13);SAD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显著高于LAOD组(P<0.05),BABD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与SAD组、LAOD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D、BABD、LAOD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影响因素、影像学特征及预后;BABD与LAOD的病因和病理机制更接近,可能为动脉粥样硬化;明确病因和病理机制可为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孤立性脑桥 临床特征 影像学特征
下载PDF
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神经功能缺损进展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姚丽 樊嘉欣 +4 位作者 张宏 李涛 曹会芳 吴海琴 张桂莲 《中国卒中杂志》 2019年第9期872-876,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acute isolated pontine infarction,AIPI)神经功能缺损进展的危险因素、病因分型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6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AIPI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是否存在神... 目的探讨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acute isolated pontine infarction,AIPI)神经功能缺损进展的危险因素、病因分型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6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AIPI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是否存在神经功能缺损进展,将患者分为进展组与非进展组。记录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病因分型、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erte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VBD)的发生率及预后,通过多元逻辑回归分析确定AIPI神经功能缺损进展的危险因素。结果最终纳入122例AIPI患者,进展组28例(23.0%),非进展组94例(77.0%)。进展组在糖尿病患病率、入院时吞咽障碍发生率及出院时mRS评分均高于非进展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进展组病因分型中基底动脉分支动脉疾病(basilar artery branch disease,BABD)有16例(57.1%),小动脉疾病(small artery disease,SAD)有2例(7.1%),大动脉闭塞性疾病(large artery occlusive disease,LAOD)有10例(35.7%),进展组与非进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39,P=0.013)。进展组VBD的发生率为25.0%(7/28),高于非进展组的13.8%(13/94),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7)。相比非进展组,进展组不良预后比例显著增加(46.4%vs 10.6%,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吞咽障碍是AIPI神经功能缺损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OR 4.610,95%CI 1.461~14.546,P=0.009)。结论AIPI的患者,当存在糖尿病、吞咽障碍、VBD、病因分型BABD时可能更容易出现神经功能缺损进展;吞咽障碍是AIPI神经功能缺损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发生神经功能缺损进展的AIPI患者预后不良的发生率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孤立性脑桥 神经功能缺损 病因分型 吞咽障碍
下载PDF
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
9
作者 杨波 高远 +1 位作者 王运超 李玉生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22期4046-4050,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352例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入... 目的探讨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352例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入院时及入院后1周内每日的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基于形态学的病因分类方法将脑桥梗死分为大动脉闭塞性疾病(LAOD)、基底动脉分支病变(BABD)和小动脉病(SAD)。根据发病后是否合并END将患者分为进展组(合并END)与非进展组(未合并END)。比较进展组和非进展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发生END的危险因素。结果进展组97例(27.6%),非进展组255例(72.4%)。进展组C反应蛋白(CRP)水平和入院时收缩压高于非进展组(P<0.05)。进展组与非进展组卒中亚型、梗死部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卒中亚型、形态学部位、收缩压均为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发生END的影响因素(P<0.05)。与SAD相比,LAOD和BABD发生END的风险更高,且BABD发生END的风险高于LAOD;与上部梗死相比,中下部梗死更容易发生END,且下部梗死发生END的风险高于中部;收缩压高的患者容易发生END。结论LAOD或BABD、脑桥中下部梗死、收缩压高为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发生END的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孤立性脑桥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弥散加权成像 基底动脉分支病变
下载PDF
不同类型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患者基底动脉的HR-VWI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钟丽玲 宋建勋 +1 位作者 徐棣豪 陈思静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75-281,共7页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AIPI)患者基底动脉的高分辨血管壁成像(HR-VWI)特点,探讨AIPI的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MR室自2016年6月至2019年12月检查的52例AIPI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根据患者弥散加...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AIPI)患者基底动脉的高分辨血管壁成像(HR-VWI)特点,探讨AIPI的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MR室自2016年6月至2019年12月检查的52例AIPI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根据患者弥散加权成像(DWI)上病灶的形态和分布将其分为旁正中脑桥梗死(PPI)组和深部脑桥小梗死(SDPI)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出院时改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mNIHSS)评分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以及HR-VWI上基底动脉斑块的发生率和特征。结果与SDPI组比较,PPI组患者入院、出院时mNIHSS评分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PI组患者基底动脉斑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SDPI组(92.9%vs.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DPI组比较,PPI组患者右侧壁斑块的发生率较高,腹侧壁斑块的发生率较低,向心性型斑块的发生率较高,血管壁最厚厚度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IPI的发病机制与基底动脉的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病有关。PPI患者的临床症状、基底动脉斑块堵塞穿支开口均较SDPI更为严重,且基底动脉斑块较SDPI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孤立性脑桥 高分辨血管壁成像 旁正中脑桥 深部脑桥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