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18篇文章
< 1 2 19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参川芎嗪联合针刺疗法对颅脑损伤急性期神经功能改善及预后影响的研究
1
作者 郭文龙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7期0114-0117,共4页
本篇文章主要分析丹参川芎嗪+针刺疗法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 筛选95例样本,依据随机法进行分组,对照组行西医治疗,观察组行丹参川芎嗪+针刺疗法,比较组间疗效。结果 观察组各项临床指标更佳(P<0.05)。结论 丹参川芎嗪+针刺... 本篇文章主要分析丹参川芎嗪+针刺疗法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 筛选95例样本,依据随机法进行分组,对照组行西医治疗,观察组行丹参川芎嗪+针刺疗法,比较组间疗效。结果 观察组各项临床指标更佳(P<0.05)。结论 丹参川芎嗪+针刺疗法对颅脑损伤急性期神经功能及预后改善作用较为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川芎嗪 疗法 损伤急性 神经功能
下载PDF
脑肠同调论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董琦 田小刚 +4 位作者 黄继升 窦旭辉 王琦 吴佳 陈红梅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5-168,共4页
目的 分析脑肠同调论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血清代谢组学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8年3月—2022年12月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3例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63例在此基础上采用脑肠同调论针刺治疗... 目的 分析脑肠同调论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血清代谢组学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8年3月—2022年12月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3例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63例在此基础上采用脑肠同调论针刺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炎症因子水平以及对血清代谢组学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83%(61/63),远高于对照组的80.96%(57/63),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血浆氧化三甲胺(trimethylamine oxide, TMAO)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苯丙氨酸、溶血卵磷脂、焦谷氨酸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肠同调论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明确,可减轻患者炎症反应,调节其肠道菌群代谢产物水平及氨基酸、磷脂代谢障碍等,使紊乱的代谢趋于正常,以达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有较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梗死 肠同调疗法 中西医结合疗法 神经功能 炎症因子
下载PDF
针刺联合镜像疗法治疗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临床疗效观察
3
作者 张金静 肖洪波 +4 位作者 杨骏 陈瑞全 朱宗俊 汪林英 乔晓迪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57-61,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镜像疗法治疗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1组(30例,给予针刺治疗)、对照2组(30例,给予镜像疗法治疗)和观察组(30例,给予针刺联合镜像疗法治疗)...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镜像疗法治疗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1组(30例,给予针刺治疗)、对照2组(30例,给予镜像疗法治疗)和观察组(30例,给予针刺联合镜像疗法治疗),疗程均为2周。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评估量表上肢板块(Fugl-Meyer assessment upper extremity,FMA-UE)评分,Wolf运动功能测试(Wolf motor function test,WMFT)量表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ICF)评分及伸腕主动运动范围(active range of motion,AROM)和基于FMA-UE评分判定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治疗后3组患者FMA-UE评分、WMFT评分、MBI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ICF评分显著减少(P<0.05),且观察组FMA-UE评分、WMFT评分、MBI增加程度,ICF评分减少程度显著大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伸腕AROM显著大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镜像疗法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上肢运动功能 镜像疗法
下载PDF
项丛刺疗法联合揿针埋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4
作者 王玉双 李晓磊 +1 位作者 米少辉 刘英敏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1410-1414,共5页
目的探究项丛刺疗法联合揿针埋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post-stroke dysphagia,PS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1月保定市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PS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揿针埋针治疗,... 目的探究项丛刺疗法联合揿针埋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post-stroke dysphagia,PS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1月保定市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PS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揿针埋针治疗,观察组采用项丛刺疗法联合揿针埋针治疗,两组干预隔日1次,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洼田饮水试验、中医证候积分、吞咽造影数字化分析相关指标(咽收缩率和咽收缩持续时间)、表面肌电图(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指标[持续时间和平均振幅值(averaged electromyography,AEMG)]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75.00%)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92.50%)升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SSA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咽收缩率以及颏下肌群、舌骨下肌群的AEMG和持续时间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咽收缩持续时间增加(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项丛刺疗法联合揿针埋针治疗PSD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吞咽功能,缓解症状,改善吞咽造影数字化分析、表面肌电图相关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丛疗法 卒中后吞咽障碍 吞咽造影数字化分析 吞咽功能
下载PDF
阴经透穴针刺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
5
作者 张英杰 牛彦彦 +1 位作者 陈春艳 徐鸣曙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2期84-87,共4页
目的观察阴经透穴针刺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缺血性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剔除脱落病例后,两组纳入统计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观察组采用阴经透穴针刺... 目的观察阴经透穴针刺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缺血性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剔除脱落病例后,两组纳入统计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观察组采用阴经透穴针刺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下肢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太冲穴表面温度及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下肢简化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均<0.01),两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0)。治疗前两组患侧肢体太冲穴表面温度低于健侧(P均<0.01);治疗后两组健侧和患侧肢体太冲穴表面温度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治疗后患侧肢体太冲穴表面温度仍低于健侧(P<0.05),观察组治疗后患侧与健侧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2)。两组治疗后血浆黏度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阴经透穴针刺疗法能够促进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改善患肢局部组织代谢,促进血液循环,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经透穴疗法 治疗 卒中 下肢功能障碍 中风后遗症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针刺联合息风化痰通络颗粒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6
作者 方美凤 朱娴琼 +7 位作者 吴家煜 梁楚虹 徐颖 杨庆依 杨小雅 郑博慧 窦香兰 谭峰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5期514-519,共6页
目的:评估针刺联合息风化痰通络颗粒对急性脑梗死(ACI)后溶栓患者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纳入ACI溶栓患者1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9例,最终164例完成研究,观察组81例,对照组8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 目的:评估针刺联合息风化痰通络颗粒对急性脑梗死(ACI)后溶栓患者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纳入ACI溶栓患者1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9例,最终164例完成研究,观察组81例,对照组8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刺联合息风化痰通络颗粒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评估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氧化应激因子水平以及脑血流动力学。结果:治疗后,两组ADL评分、白细胞介素-10(IL-10)、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NIHSS评分、白细胞介素-1β(IL-1β)、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丙二醛(MDA)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NIHSS评分、IL-1β、IL-10、hs-CRP、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ADL评分、SOD、GSH-Px、CA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6%,对照组84.3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息风化痰通络颗粒能够促进ACI溶栓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恢复,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炎症反应、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风化痰通络颗粒 急性梗死 溶栓 氧化应激 炎症因子
下载PDF
温阳逐瘀汤联合针刺对脾肾阳虚证急性脑梗死恢复期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
7
作者 张妍 孙慧 +2 位作者 任静 徐大伟 徐如月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833-2836,共4页
目的探讨温阳逐瘀汤联合针刺对脾肾阳虚证急性脑梗死恢复期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9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2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针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温阳逐瘀汤,疗程8周。检测... 目的探讨温阳逐瘀汤联合针刺对脾肾阳虚证急性脑梗死恢复期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9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2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针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温阳逐瘀汤,疗程8周。检测中医证候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丙二醛(MDA)、神经生长因子(NGF)、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评分、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NSE、MDA、NIHSS评分、SSA评分降低(P<0.05),NGF、GSH-Px、SOD、FOIS评分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阳逐瘀汤联合针刺可安全有效地改善患者氧化应激指标及神经因子水平,降低中医证候评分,提高患者神经功能、吞咽功能及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阳逐瘀汤 常规治疗 急性梗死恢复期 吞咽功能障碍 脾肾阳虚
下载PDF
针刺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制研究进展
8
作者 王少松 李彬 +4 位作者 孙敬青 崔莹雪 王鑫 李倩倩 张文旭 《北京中医药》 2024年第1期97-102,共6页
针刺疗法早期干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临床有效性已得到认可,但对其作用机制却有不同认识。近年来,AIS的治疗机制主要分为神经保护和神经血管保护两方面。本文从炎性机制、神经元兴奋毒性和血脑屏障机制、细胞凋亡及自噬机制深入分... 针刺疗法早期干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临床有效性已得到认可,但对其作用机制却有不同认识。近年来,AIS的治疗机制主要分为神经保护和神经血管保护两方面。本文从炎性机制、神经元兴奋毒性和血脑屏障机制、细胞凋亡及自噬机制深入分析针刺的神经保护作用;从神经血管耦合功能调节、对星形胶质细胞的调节、对脑灌注的影响分析针刺的神经血管保护机制。认为神经血管保护机制可能是未来针刺治疗AIS重点研究机制,并提出今后可能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神经保护 神经血管保护 作用机制 文献综述
下载PDF
胆夏通络方联合针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9
作者 赵士军 刘世雄 +1 位作者 司国春 董庆普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1179-1183,共5页
目的 探讨胆夏通络方联合针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进行早期介入治疗的8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剩41例(共脱落3例)患者介入术后口服氯吡格雷片和阿托伐他汀... 目的 探讨胆夏通络方联合针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进行早期介入治疗的8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剩41例(共脱落3例)患者介入术后口服氯吡格雷片和阿托伐他汀钙片。观察组剩41例(共脱落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胆夏通络方联合针刺治疗。运用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估患者的神经缺损程度。对比两组的风痰瘀阻证的中医症候积分。使用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使用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 FMA)评估患者的运动功能。测定患者脑中部平均血流速度(mean velocity, Vm)、外周血管阻力(PeSVRpheral vascular resistance, SVR)、最小血流量(minimum blood flow, Qmin)的水平。检测两组血清血浆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enolase, NSE)、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 MBP)、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 NGF)的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4周的总有效率为95.12%,高于对照组的78.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NIHSS比治疗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NIHSS比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两组的主症、次症、中医症候积分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主症、次症、中医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MoCA、FMA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MoCA、FMA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Vm、Qmin比治疗前大(P<0.05),SVR比治疗前小(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Vm、Qmin比对照组高(P<0.05),SVR比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两组的NSE、HCY、MBP水平比治疗前低(P<0.05),NGF水平比治疗前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NSE、HCY、MBP水平比对照组低(P<0.05),NGF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胆夏通络方联合针刺可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效果,进一步改善介入术后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提高脑部血流动力学水平,减轻神经损伤,促进神经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夏通络方 急性缺血性卒中 介入术 神经功能 运动功能 血流动力学 神经损伤 神经生长
下载PDF
头体针结合的电针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10
作者 李文豪 杜庆周 +1 位作者 徐子莉 郑向楠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9期120-123,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和对神经功能、神经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2021年11月1日—2022年11月1日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电针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疗法,电针组给...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和对神经功能、神经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2021年11月1日—2022年11月1日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电针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疗法,电针组给予头体针结合的电针疗法,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神经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结果电针组总有效率为92.86%(26/28),高于对照组的68.97%(20/29)(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神经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均较治疗前有好转,且电针组均更优(P<0.05)。结论电针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有较好临床效果,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炎性因子水平,提高其生活质量,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急性梗死 疗法 疗法 疗法 中医外治法
下载PDF
基于PARP-1/AIF信号通路分析针刺对急性缺血性卒中大鼠脑血流及行为学恢复的影响
11
作者 张秀清 刘蔚然 +2 位作者 王辉 刘斌 韩林 《西部医学》 2024年第6期807-813,共7页
目的基于PARP-1/AIF信号通路分析针刺对急性缺血性卒中大鼠脑血流及行为学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0只健康成年雄性SPF级大鼠分为Sham组、模型组、针刺组及针刺+PJ34组,每组10只,除Sham组外均建立动物模型,针刺组及针刺+PJ34组大鼠均进行针... 目的基于PARP-1/AIF信号通路分析针刺对急性缺血性卒中大鼠脑血流及行为学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0只健康成年雄性SPF级大鼠分为Sham组、模型组、针刺组及针刺+PJ34组,每组10只,除Sham组外均建立动物模型,针刺组及针刺+PJ34组大鼠均进行针刺治疗,针刺+PJ34组以10μmoL/g腹腔注射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转移酶-1(PARP-1)抑制剂PJ34,Sham组及模型组不进行针刺干预,均注射相同体积的0.9%生理盐水。11分制单盲评分评价建模后、干预第1、2、3天行为学评分;多普勒仪探头记录软脑膜微循环血流量;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形态;TUNEL法检测各组神经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检测Bax、Bcl-2阳性表达;免疫印迹检测PARP-1、凋亡诱导因子(AIF)蛋白含量。结果建模后,模型组、针刺组及针刺+PJ34组的行为学评分均升高,与Sham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第1、2、3天时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行为学评分均降低(P<0.05),针刺+PJ34组上述时间行为学评分均降低,与针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ham组、模型组、针刺组及针刺+PJ34组的软脑膜微循环血流量分别为(756.35±102.33)、(233.06±45.17)、(416.40±63.55)、(560.80±72.04)AU,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0.390,P<0.001);HE染色示Sham组大鼠脑组织及神经细胞排列整齐,模型组脑组织紊乱且神经细胞数目减少,针刺组及针刺+OJ34组神经细胞存活较多,排列整齐;Sham组、模型组、针刺组及针刺+PJ34组的神经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30%±0.21%)、(30.04%±4.52%)、(16.30%±2.25%)、(11.69%±1.3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0.390,P<0.001);与Sham组比较,模型组大鼠Bax阳性细胞数降低,Bcl-2阳性细胞数、PARP-1、AIF蛋白升高(均P<0.05),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及针刺+PJ34组的Bax阳性细胞数及Bcl-2阳性细胞数、PARP-1、AIF蛋白升高(均P<0.05),针刺组及针刺+PJ34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大鼠采用针刺干预后能够改善行为学,增加脑血流灌溉的同时可通过调节细胞凋亡因子而减少神经细胞凋亡,研究机制可能与抑制PARP-1、AIF活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PARP-1抑制剂PJ34 血流 行为学
下载PDF
针刺运动疗法对改善痰瘀阻络型脑卒中后肩痛的临床效果
12
作者 李燕 曹欣 巢小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9期149-152,共4页
目的 分析针刺运动疗法对改善痰瘀阻络型脑卒中后肩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9月江苏省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康复科收治的84例脑卒中后肩痛患者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每组42例。常规组采用低周... 目的 分析针刺运动疗法对改善痰瘀阻络型脑卒中后肩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9月江苏省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康复科收治的84例脑卒中后肩痛患者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每组42例。常规组采用低周波治疗,试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针刺运动疗法治疗。于治疗前,治疗3、7、10 d时比较两组肩痛程度,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改良Barthel指数(MBI),Fugl-Meyer评估表上肢部分(FMA-U)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评分。结果 常规组脱落1例,最终完成41例,试验组脱落3例,最张立完成39例。两组治疗3、7、10 d时肩痛程度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治疗3、7、10 d时肩痛程度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两组MBI评分、FMA-U评分高于治疗前,PSQI评分低于治疗前,试验组MBI评分、FMA-U评分高于常规组,PSQI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两组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内旋、外旋活动度较治疗前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针刺运动疗法可改善痰瘀阻络型脑卒中后肩痛程度和肩关节活动度,促进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有利于提高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疗法 低周波 痰瘀阻络型 卒中 肩痛 上肢运动功能 睡眠质量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的临床观察
13
作者 李秀玲 滕鑫 +1 位作者 刘寅 孙莉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21期69-73,共5页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PP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PP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干...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PP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PP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干预,连续治疗12周。分别在治疗第4、8、12周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进行比较,同时通过平衡筛查测试比较患者的静态平衡能力。结果:治疗过程中,对照组脱落2例,研究组脱落1例。治疗第4、8、12周,对照组总有效率依次为48.28%(28/58)、68.97%(40/58)、79.31%(46/58),研究组总有效率依次为64.41%(38/59)、76.27%(45/59)、81.36%(48/59),其中两组患者第4、8周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8周,两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睁眼无软垫、睁眼有软垫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闭眼无软垫、闭眼有软垫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闭眼无软垫、闭眼有软垫评分较治疗前稍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晕针、断针或滞针等不良事件。对照组中有1例患者治疗初期出现口干、便秘等症状,经临床医生判定与本研究无关,经及时处理后,不适症状消失。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在改善患者头晕及焦虑、抑郁情绪等方面疗效显著,能调整患者静态平衡能力,改变患者对疾病的不良认知,缩短治疗周期,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跌倒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 眩晕 开窍 认知行为疗法
下载PDF
益气通脉汤联合针刺治疗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14
作者 黄鸿程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9期138-140,共3页
目的探讨益气通脉汤联合针刺疗法对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6月—2022年6月泉州市中医院内科收治的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40例)、研究组(4... 目的探讨益气通脉汤联合针刺疗法对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6月—2022年6月泉州市中医院内科收治的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40例)、研究组(40例)。两组均行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同时采用益气通脉汤联合针刺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血清相关指标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2周后,两组纤维蛋白原、高切血黏度、D-二聚体、血浆黏度及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均下降,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两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益气通脉汤联合针刺治疗能更好地调控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清相关指标,改善脑血液循环,加快病情恢复,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梗死 气虚血瘀证 益气通脉汤 疗法
下载PDF
针刀刺营疗法治疗急性扁桃体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PCT、SAA、CRP水平的影响
15
作者 陶波 姜天泽 胡建华 《江西中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60-62,67,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刀刺营疗法治疗急性扁桃体炎的临床疗效,探讨急性扁桃体炎患者针刀刺营疗法治疗前后血清降钙素原(PCT)、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差异,并分析三者对急性扁桃体炎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0月—2021年1... 目的:观察针刀刺营疗法治疗急性扁桃体炎的临床疗效,探讨急性扁桃体炎患者针刀刺营疗法治疗前后血清降钙素原(PCT)、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差异,并分析三者对急性扁桃体炎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0月—2021年12月至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急性扁桃体炎患者8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刀组和药物组,各40例,另选取20例同期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针刀组予以针刀刺营疗法配合三商穴、耳轮三点放血治疗,药物组予以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口服,连续治疗5 d后记录2组中医证候积分,观察比较其临床疗效,检测针刀组和药物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的血清PCT、SAA、CRP水平,比较3组间指标的数值差异,并采用ROC曲线分析PCT、SAA、CRP检测在急性扁桃体炎诊断中的价值。结果:治疗后,2组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针刀组症状积分显著优于药物组(P<0.05);针刀组总有效率为92.50%,药物组总有效率为77.5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扁桃体炎患者血清PCT、SAA及CRP水平显著升高,针刀组与药物组治疗后血清PCT、SAA、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针刀组下调更显著(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CT、SAA、CRP联合检测诊断急性扁桃体炎的曲线下面积大于各指标单独检测。结论:针刀刺营疗法可显著改善急性扁桃体炎的临床症状,可有效降低急性扁桃体炎患者血清PCT、SAA、CRP水平;PCT、SAA、CRP均对急性扁桃体炎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而三者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疗法 急性扁桃体炎 降钙素原 淀粉样蛋白A C反应蛋白 联合检测
下载PDF
针刺联合扶阳罐温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的效果研究
16
作者 刘倍利 廖杏鸣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15期94-96,共3页
目的:分析针刺联合扶阳罐温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1∶1比例分组,对照组60例行常规针刺治疗,观察... 目的:分析针刺联合扶阳罐温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1∶1比例分组,对照组60例行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60例采用针刺+扶阳罐温推疗法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性、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颜面功能障碍指数(FDI)评分及治疗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8.33%)比对照组(88.3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B面神经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FD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扶阳罐温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疗效显著,有利于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疾病转归,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阳罐温推疗法 卒中 中枢性面瘫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贺氏三通针刺法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艺馨 张欣雨 +1 位作者 刘璐 王雪飞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3期515-518,共4页
目的研究对比贺氏三通针刺法联合静脉溶栓与普通针刺联合静脉溶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独立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在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招募60名患者,随机分为贺氏三通组和常规针刺组,2组... 目的研究对比贺氏三通针刺法联合静脉溶栓与普通针刺联合静脉溶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独立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在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招募60名患者,随机分为贺氏三通组和常规针刺组,2组患者都使用针刺联合阿替普酶(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疗法。分别评估2组患者溶栓前后及治疗14 d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 index,BI)评分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比较2组临床疗效;同时密切观察溶栓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和有无颅内出血等并发症。结果治疗14 d时,贺氏三通组BI总分的变化值显著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溶栓后及治疗14 d时,贺氏三通组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针刺组(P<0.05);贺氏三通组出现出血转化等并发症3例(占10.00%),常规针刺组出现出血转化等并发症5例(占16.67%),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证型以气虚证、痰证和血瘀证为主。结论针刺联合静脉溶栓治疗AIS有肯定的疗效,且在提高AIS患者独立完成日常活动能力方面,贺氏三通针刺法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静脉溶栓 贺氏三通法
下载PDF
头穴透刺配合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基础与临床研究(Ⅰ)——针刺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脑血流的影响 被引量:26
18
作者 孟庆刚 杨清彬 +6 位作者 孔庆爱 张天文 姜松鹤 陈晓云 唐强 高兵兵 于致顺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31-234,共4页
采用脑血流量、脑内ATP、葡萄糖、乳酸量和脑水分含量为指标,分别观测针刺组与对照组在大鼠前脑缺血60min条件下,再灌注0min、10min、60min、120min各时间点上的数值变化,对其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 采用脑血流量、脑内ATP、葡萄糖、乳酸量和脑水分含量为指标,分别观测针刺组与对照组在大鼠前脑缺血60min条件下,再灌注0min、10min、60min、120min各时间点上的数值变化,对其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针刺组的脑血流量、脑能量代谢、脑水肿都得到了明显改善,特别是再灌注60min和120min时,减缓了由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引起的迟发性低灌注,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了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区 血栓溶解闻法 梗塞 疗法
下载PDF
通脑活络针刺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BI、NIHSS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52
19
作者 李继英 赵杨 +17 位作者 张臻年 王敬卿 范刚启 张晖 黄迟 刘孔江 郭志力 陆艳 顾兆军 顾成光 蒋晓林 张红 全亚萍 陆卫卫 朱建军 程韫炜 蔡忠民 孙菊光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8-32,共5页
目的评价通脑活络针刺疗法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10家医院397例脑梗死病例根据起病时间分配至≤6h(138例);6+~48h(140例);48+h~14d(119例)3个时间段。发病≤6h患者随机分为通脑活络针刺(针刺)... 目的评价通脑活络针刺疗法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10家医院397例脑梗死病例根据起病时间分配至≤6h(138例);6+~48h(140例);48+h~14d(119例)3个时间段。发病≤6h患者随机分为通脑活络针刺(针刺)组、溶栓组(尿激酶溶栓)、降纤组(巴曲酶降纤),其余两个时间段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体针组、常规治疗(常规)组。评价治疗后1、3、7、14、28、90d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治疗后14、28、90d的独立生活能力量表(BI)指数变化。结果≤6h时间段针刺组和溶栓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降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90天时BI>95分的百分比,针刺组与溶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与降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后两个时间段(发病时间6+~48h,发病时间48+h~14d),针刺组分别与体针、常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90天时BI>95分的百分比,针刺组与体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组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脑活络针刺疗法在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致残程度及提高生活能力方面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络疗法 梗死 时间窗
下载PDF
针刺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内皮素的影响 被引量:14
20
作者 李创鹏 杨慧珊 +1 位作者 张艳玲 谌剑飞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14-216,共3页
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内皮素进行针刺前后对比观察 ,并以单纯药物组及正常人组为对照。结果提示 ,急性脑梗塞患者与正常人相比 ,其血浆内皮素显著增高 (P <0 .0 1 )。针刺后血浆内皮素明显下降 (P <0 .0 1 )。针刺组与单纯药物组... 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内皮素进行针刺前后对比观察 ,并以单纯药物组及正常人组为对照。结果提示 ,急性脑梗塞患者与正常人相比 ,其血浆内皮素显著增高 (P <0 .0 1 )。针刺后血浆内皮素明显下降 (P <0 .0 1 )。针刺组与单纯药物组比较 ,也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梗塞 疗法 药物疗法 血浆内皮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