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64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替罗非班联合直接取栓对急诊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通率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朱钦辉 陈丹霞 魏统国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95-98,103,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直接取栓联合替罗非班对急诊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通率的影响。方法:以收治的103例急诊急性脑梗死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给予直接取栓治疗,51例)和研究组(给予直接取栓联合替罗非班治疗,52例)...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直接取栓联合替罗非班对急诊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通率的影响。方法:以收治的103例急诊急性脑梗死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给予直接取栓治疗,51例)和研究组(给予直接取栓联合替罗非班治疗,52例)。统计两组患者穿刺成功到再通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两组神经功能、再通血流分级及mRS评分。结果:研究组穿刺成功到再通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再通血流分级中的3级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再通血流率为94.23%(49/52),对照组再通血流率为75.00%(39/52),研究组再通血流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m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直接取栓联合替罗非班能够有效提高急诊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通率,改善患者预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直接取栓 替罗非班 急诊 穿刺成功到再通时间 神经功能
下载PDF
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Del-1和IL-17水平变化及与梗死面积和预后的关系
2
作者 郑德泉 江华 +4 位作者 韩玉惠 杨青平 吴义森 欧阳林 李清金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 探究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内皮发育调节基因-1(Del-1)、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与脑梗死面积、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01-2021-12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收治的126例老年ACI患者(病例组)及105名健... 目的 探究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内皮发育调节基因-1(Del-1)、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与脑梗死面积、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01-2021-12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收治的126例老年ACI患者(病例组)及105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根据脑梗死面积将病例组患者分为大面积梗死组(梗死最大直径>5 cm,n=14)、中面积梗死组(梗死最大直径3~5 cm,n=53)和小面积梗死组(梗死最大直径<3 cm,n=59);根据NIHSS评分分为重症组(NIHSS评分≥16分,n=13)、中症组(5分<NIHSS评分<15分,n=58)和轻症组(NIHSS评分≤5分,n=55);根据m 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n=81)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分,n=45)。采用荧光免疫法检测血清Del-1、IL-17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Del-1、IL-17水平预测老年ACI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 病例组吸烟史比例、收缩压、舒张压、糖化血红蛋白、血清IL-17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血清Del-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脑梗死面积患者血清Del-1水平比较,小面积梗死组>中面积梗死组>大面积梗死组;血清IL-17水平比较,小面积梗死组<中面积梗死组<大面积梗死组(P<0.05)。轻症组血清Del-1水平高于中症组、重症组(P<0.05),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者血清IL-17水平比较,重症组>中症组>轻症组(P<0.05)。预后良好组患者血清Del-1水平高于预后不良组,血清IL-17水平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Del-1、IL-17预测ACI患者预后的AUC值分别为0.763、0.747(P<0.05)。结论 老年ACI患者血清Del-1水平较低,IL-17水平较高,二者与患者脑梗死面积、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关系密切,可作为预测老年ACI患者预后的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内皮发育调节基因-1 白细胞介素-17 面积 预后 危险因素 血清
下载PDF
Lp-PLA2 LP(a)ApoB/ApoA-1水平与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3
作者 薛涵 高静 +5 位作者 王冬静 赵雪 张艳利 刘莉 王利民 刘有为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857-863,共7页
目的:探究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脂蛋白a[LP(a)]、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A-1(ApoA-1)的表达水平与急性脑梗死(ACI)的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ACI患者122例作为病例组,根据疾病严... 目的:探究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脂蛋白a[LP(a)]、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A-1(ApoA-1)的表达水平与急性脑梗死(ACI)的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ACI患者122例作为病例组,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54例)、中度组(49例)、重度组(19例),另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97例)。根据预后效果分为预后良好组(88例)和预后不良组(34例)。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和生化指标的差异性,分析Lp-PLA2、LP(a)、ApoB/ApoA-1的表达水平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效果影响。结果:病例组患者年龄、吸烟史、高血压例数、收缩压、LDL-C、LP(a)、Lp-PLA2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HDL-C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吸烟史、高血压、收缩压、HDLC、LDLC、LPa、LpPLA2、ApoB/ApoA-1是影响AC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重度组患者Lp-PLA2、LP(a)、ApoB/ApoA-1指标显著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P<0.05),中度组Lp-PLA2、LP(a)、ApoB/ApoA-1指标显著高于轻度组(P<0.05),Spearman相关性比较,Lp-PLA2、LP(a)、ApoB/ApoA-1指标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796、0.718、0.451,P<0.05)。预后良好组患者Lp-PLA2、LP(a)、ApoB/ApoA-1指标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联合预测AUC为0.987。结论:高龄、血压血脂异常、生活习惯较差者更易患ACI,而Lp-PLA2、ApoB/ApoA-1水平与ACI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效果呈明显的相关性,通过检测可有效评估患者病情发展,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 脂蛋白A 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
下载PDF
MRI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血栓切除术后颅内出血的预测价值
4
作者 郭群 吴含 +3 位作者 陆小妍 郭静丽 高伟 张媛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5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MRI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血管内血栓切除术(EVT)后颅内出血(ICH)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EVT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7例,收集这些患者的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和DWI-PWI不匹配(DPM)的体积以及其他临床相... 目的探讨MRI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血管内血栓切除术(EVT)后颅内出血(ICH)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EVT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7例,收集这些患者的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和DWI-PWI不匹配(DPM)的体积以及其他临床相关数据,ICH由非增强CT评估。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的ICH。结果接受EVT后,ICH的患者空腹血糖[(11.96±1.93)mg/L与(13.26±1.73)mg/L]、HbA1c[(5.73±0.42)%与(6.21±0.49)%]、DWI梗死体积(51.23±41.32 ml与29.61±32.26ml)显著大于无ICH的患者(t=-7.693,P<0.001;t=6.135,P<0.001;t=-2.531,P=0.016)。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显示血糖[OR(95%CI):1.312(1.145~1.417),P<0.001]、HbA1c[OR(95%CI):38.847(7.216~201.753),P<0.001]以及DWI梗死体积[OR(95%CI):1.021(1.004~1.034),P=0.016]为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EVT术后ICH独立的预测因子。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行EVT治疗后,通过检测患者的空腹血糖、HbA1c和DWI梗死体积能够预测ICH的发生风险,从而对后续的临床治疗提供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弥散加权成像 灌注加权成像 颅内出血
下载PDF
不同针灸介入时机对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
5
作者 杨利 何晓宏 +2 位作者 王小慧 李梦雪 姚生荣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6-200,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针灸介入时机对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2年8月收治的116例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针灸介入时机分为两组。两组均进行静脉溶栓及常规... 目的观察不同针灸介入时机对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2年8月收治的116例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针灸介入时机分为两组。两组均进行静脉溶栓及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61例患者于发病72 h内给予针灸治疗,对照组55例患者于发病2周时给予针灸治疗。检测两组不同时间点侧支循环代偿情况、脑损伤标志物的水平,评估两组不同时间点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神经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中医症状评分的差异,统计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侧支循环代偿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和随访时,两组患侧大脑前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与对侧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比值(Ratio of the average flow ve⁃locity of the affected anterior cerebral artery to the average flow velocity of the contralateral middle cerebral artery,iVACA/cVM⁃CA)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同时间点较对照组更高(P<0.05);两组患侧大脑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与对侧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比值(Ratio of the average flow velocity of the affected 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 to the average flow velocity of the contralateral middle cerebral artery,iVPCA/cVMCA)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脑损伤标志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和随访时,两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同时间点较对照组更高(P<0.05);两组钙结合蛋白β(Calcium binding proteinβ,S100β)、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 protein,GFAP)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同时间点较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前,两组Fugl-Meyer评分、中医症状评分等相关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和随访时,两组MMSE评分、BI评分及上肢和下肢Fugl-Meyer评分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同时间点较对照组更高(P<0.05);两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中医症状评分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同时间点较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52%(54/61)高于对照组的72.73%(4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病72h内采用针灸治疗可改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脑损伤标志物的表达,改善脑血流,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中动脉供血区 急性脑梗死 损伤标志物 血流 神经功能
下载PDF
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内皮素-1表达的影响
6
作者 杨华英 崔娅晖 +1 位作者 郑连红 王琮民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9期135-138,共4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内皮素-1(ET-1)表达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北省邯郸市中医院2020年12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40例,按随机数...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内皮素-1(ET-1)表达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北省邯郸市中医院2020年12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70例。两组患者均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组患者加用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液,均治疗14 d。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1.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57%(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面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血清MCP-1、ET-1、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联合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12.86%比14.29%,P>0.05)。结论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及内皮功能,降低氧化应激水平,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 依达拉奉右莰醇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内皮素-1 氧化应激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下载PDF
针刺联合息风化痰通络颗粒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7
作者 方美凤 朱娴琼 +7 位作者 吴家煜 梁楚虹 徐颖 杨庆依 杨小雅 郑博慧 窦香兰 谭峰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5期514-519,共6页
目的:评估针刺联合息风化痰通络颗粒对急性脑梗死(ACI)后溶栓患者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纳入ACI溶栓患者1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9例,最终164例完成研究,观察组81例,对照组8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 目的:评估针刺联合息风化痰通络颗粒对急性脑梗死(ACI)后溶栓患者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纳入ACI溶栓患者1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9例,最终164例完成研究,观察组81例,对照组8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刺联合息风化痰通络颗粒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评估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氧化应激因子水平以及脑血流动力学。结果:治疗后,两组ADL评分、白细胞介素-10(IL-10)、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NIHSS评分、白细胞介素-1β(IL-1β)、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丙二醛(MDA)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NIHSS评分、IL-1β、IL-10、hs-CRP、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ADL评分、SOD、GSH-Px、CA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6%,对照组84.3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息风化痰通络颗粒能够促进ACI溶栓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恢复,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炎症反应、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息风化痰通络颗粒 急性脑梗死 溶栓 氧化应激 炎症因子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参数对急性脑梗死侧支循环的评估价值及与术后近期预后的相关性
8
作者 时建文 杨忠泽 刘森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2期42-44,共3页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PI)参数对急性脑梗死(ACI)侧支循环的评估价值及与术后近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3年2月收治的106例ACI患者,以数字血管造影(DSA)作为诊断“金标准”,将其分有侧支循环组(46例)与无侧支循环组(6...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PI)参数对急性脑梗死(ACI)侧支循环的评估价值及与术后近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3年2月收治的106例ACI患者,以数字血管造影(DSA)作为诊断“金标准”,将其分有侧支循环组(46例)与无侧支循环组(6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CTPI检查,对比两组受试者CTPI参数[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达峰时间(TTP)],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TPI参数对ACI侧支循环的预测价值;比较CTPI参数评估急性缺血性脑梗死侧支循环与DSA检查的一致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ACI患者的CTPI参数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g量表(mR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有侧支循环组CBV、CBF均高于无侧支循环组(P<0.05),MTT、TTP均低于无侧支循环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BV、CBF、MTT、TTP及联合检测对ACI侧支循环均有预测效能(P<0.05),其AUC分别为0.793、0.705、0.841、0.669、0.879,单独检测中MTT效能最高,但仍低于联合检测效能。CTPI参数联合检查对ACI侧支循环的诊断灵敏性为84.78%、特异性为90.00%、准确率为87.74%、阳性预测值为86.67%、阴性预测值为88.52%、Kappa值为0.750。有侧支循环组NIHSS、mRS评分均低于无侧支循环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CBV、CBF与NIHSS、mRS评分呈负相关(P<0.05),MTT、TTP与NIHSS、mRS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ACI有侧支循环患者的CBV、CBF均较无侧支循环患者高,MTT、TTP均较无侧支循环患者低,CTPI参数用于评估ACI侧支循环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且有侧支循环患者近期预后较好,同时CBV、CBF、MTT、TTP与ACI患者近期预后均存在相关性,可通过检测CBV、CBF、MTT、TTP预测患者近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灌注成像 急性脑梗死 侧支循环 评估价值 近期预后 相关性
下载PDF
黄芪甲苷通过激活JNK/p38 MAPK信号通路对急性脑梗死模型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
9
作者 王仙丽 刘艳 +1 位作者 李婷 陈春艳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816-820,共5页
目的分析黄芪甲苷通过激活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信号通路对急性脑梗死模型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50只健康SPF级SD大鼠,10只作为对照组,其余40只建立急性脑梗死模型,其中30只大鼠建模成功,将3... 目的分析黄芪甲苷通过激活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信号通路对急性脑梗死模型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50只健康SPF级SD大鼠,10只作为对照组,其余40只建立急性脑梗死模型,其中30只大鼠建模成功,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药物对照组、黄芪甲苷组,每组10只对建模成功的大鼠进行给药处理,对照组、模型组大鼠采用0.9%氯化钠溶液灌胃,药物对照组给予20 mg/kg阿托伐他汀灌服,黄芪甲苷组给予70 mg/kg黄芪甲苷应用液灌服,均灌胃12周。观察4组大鼠病理组织学、神经功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星形胶质源性蛋白(S100β)]、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活性氧(ROS)]、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C反应蛋白(CRP)]、JNK/p38 MAPK通路相关mRNA表达量、JNK/p38 MAPK通路。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药物对照组、黄芪甲苷组SOD、CAT降低,NSE、S100β、MDA、ROS、TNF-α、IL-1β、CRP、JNK、p38 MAPK mRNA、JNK、p38 MAPK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药物对照组、黄芪甲苷组SOD、CTA升高,NSE、S100β、MDA、ROS、TNF-α、IL-1β、CRP、JNK、p38 MAPK mRNA、JNK、p38 MAPK降低,(P<0.05);与药物对照组比较,黄芪甲苷组SOD、CTA升高,NSE、S100β、MDA、ROS、TNF-α、IL-1β、CRP、JNK、p38 MAPK mRNA、JNK、p38 MAPK降低(P<0.05)。结论采用黄芪甲苷对急性脑梗死模型大鼠干预,可改善大鼠氧化应激指标,降低炎性反应,使大鼠神经功能得到改善,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JNK/p38 MAPK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C-JUN氨基末端激酶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黄芪甲苷 神经功能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介入治疗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观察
10
作者 宁方波 赵大鹏 +1 位作者 王琳 黄化云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9期77-80,共4页
目的 探究介入治疗联合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合理且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清学... 目的 探究介入治疗联合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合理且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清学相关指标(神经生长因子、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脑钠肽)、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 d、7 d、2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生长因子、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脑钠肽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患者神经生长因子(95.31±9.65)ng/m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10.26±1.37)μg/L、脑钠肽(157.43±13.25)ng/L均低于对照组的(116.38±10.46)ng/ml、(15.86±1.86)μg/L、(189.46±17.78)ng/L(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35.43±2.21)s、凝血酶原时间(13.26±1.53)s、凝血酶时间(17.46±2.24)s比对照组的(30.48±2.15)、(10.93±1.29)、(15.55±1.87)s更长,纤维蛋白原(2.44±0.43)g/L比对照组的(4.21±0.64)g/L更低(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00%比对照组的25.00%更低(P<0.05)。结论 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静脉溶栓联合介入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学状况,且可以有效改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相关临床指标,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该治疗方案临床应用效果理想,预后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溶栓 介入治疗 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
下载PDF
基于莱温守恒模式的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神经功能的干预效果
11
作者 吴小岭 辛志芳 +2 位作者 原丽 杨卫卫 侯芮宏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4年第1期112-117,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莱温守恒模式的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2021年3月—2022年6月收治的13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干预... 目的探讨基于莱温守恒模式的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2021年3月—2022年6月收治的13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莱温守恒模式的护理干预,干预6周。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自我管理能力、神经功能[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NIHSS)]、肢体运动功能[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ugl-Meyer)]及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2.75%,与对照组的79.71%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前,两组自我管理能力、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及心理状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各维度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评价量表各项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则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莱温守恒模式的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横死患者效果更佳,可使患者负性情绪得到有效缓解,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提高,还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莱温守恒模式护理 自我管理能力 神经功能 肢体运动功能
下载PDF
Lp-PLA2与sLOX-1在急性脑梗死中的意义
12
作者 黄翠波 黄荣新 +2 位作者 韦茜茜 黄小明 韦宁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2期282-286,共5页
目的探讨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sLOX-1)对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复发及TOAST分型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81例,健康对照组15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目的探讨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sLOX-1)对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复发及TOAST分型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81例,健康对照组15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病史被分为首发和复发;根据TOAST分型被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小动脉闭塞型(SAO)。比较各组间Lp-PLA2与sLOX-1的水平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疾病组的Lp-PLA2、sLOX-1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复发组Lp-PLA2、sLOX-1显著高于首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LOX-1水平在LAA组显著高于SAO(P=0.047),Lp-PLA2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p-PLA2与sLOX-1与急性脑梗死相关,是急性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此外,sLOX-1与急性脑梗死的病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LP-PLA2 sLOX-1
下载PDF
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的影响因素分析
13
作者 付秀芳 杨宪章 +4 位作者 张晓娟 文娇 高君 陈运峰 张强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3期301-306,共6页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1-01—2022-12于发病4.5 h内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静脉溶栓术的174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分为恢复良好...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1-01—2022-12于发病4.5 h内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静脉溶栓术的174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分为恢复良好组(n=113)与恢复不良组(n=61),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危险因素;采用R软件构建预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的列线图模型;采用ROC曲线、校准曲线、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估列线图模型的效能。结果174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61例(35.06%)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不良,113例(64.94%)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95%CI:2.466~21.685,P<0.001)、心房颤动(95%CI:1.485~24.484,P=0.012)、基线NIHSS评分≥12.50分(95%CI:5.945~53.525,P<0.001)、出血性转化(95%CI:1.823~15.328,P=0.002)、责任血管中度狭窄(95%CI:1.686~17.834,P=0.005)、责任血管重度狭窄(95%CI:2.769~40.737,P=0.001)为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该列线图模型预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的ROC曲线下面积0.872(95%CI:0.816~0.928),绘制校准曲线显示预测概率曲线与实际概率曲线基本吻合,且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7.943,P=0.439。结论糖尿病、心房颤动、基线NIHSS评分≥12.50分、出血性转化、责任血管中/重度狭窄是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依此构建的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经验有较好的预测效能,能准确、有效预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不良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老年 神经功能恢复 影响因素 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清中环状RNA Carm1的表达情况及与脑损伤严重程度的关系
14
作者 胡冰凌 周勇 宋建军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8期1517-1520,共4页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ACI)病人血清中环状RNA共激活因子相关的精氨酸甲基转移酶1(circCarm1)的表达情况及与脑损伤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115例ACI病人为研究对象,即ACI组,选取同期的健康体检者100名...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ACI)病人血清中环状RNA共激活因子相关的精氨酸甲基转移酶1(circCarm1)的表达情况及与脑损伤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115例ACI病人为研究对象,即ACI组,选取同期的健康体检者100名为对照组。ACI病人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轻度组(39例)、中度组(40例)、重度组(36例);根据梗死灶体积分为小梗死亚组(38例)、中梗死亚组(41例)、大梗死亚组(36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法检测血清中circCarm1 RNA表达水平;Pearson或Spearman法分析circCarm1 RNA表达水平与NIHSS评分、梗死范围的相关性。结果:ACI组circCarm1 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circCarm1 RNA表达水平、NIHSS评分高于中度组及轻度组,中度组高于轻度组(P<0.05);circCarm1 RNA的表达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P<0.05);ACI病人大梗死亚组circCarm1 RNA表达水平高于中梗死亚组和小梗死亚组,中梗死亚组高于小梗死亚组(P<0.05);ACI病人circCarm1 RNA表达与梗死范围呈正相关(r=0.325,P<0.05)。结论:ACI病人血清circCarm1 RNA表达水平异常增加,其水平与脑损伤严重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损伤 环状RNA共激活因子相关的精氨酸甲基转移酶1 严重程度
下载PDF
炙黄芪-水蛭联合阿加曲班注射液治疗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15
作者 王会品 张二锋 马骥 《天津中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422-426,共5页
[目的]探究炙黄芪-水蛭联合阿加曲班注射液治疗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于本院进行急性脑梗死治疗的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阿加曲班注射液组(西药组)34例、炙黄芪-水蛭组(中药组)3... [目的]探究炙黄芪-水蛭联合阿加曲班注射液治疗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于本院进行急性脑梗死治疗的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阿加曲班注射液组(西药组)34例、炙黄芪-水蛭组(中药组)36例,以及联合组40例。西药组给予阿加曲班注射液;中药组给予炙黄芪-水蛭;联合组给予炙黄芪-水蛭联合阿加曲班注射液治疗。评估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水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mRS)评分量表评估患者自身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以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检测脑血流阻力指数(RI)、舒张期血流速度(Vd)、收缩期峰值流速(Vs)、平均血流速度(Vm)、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治疗后,联合组中医证候积分、NIHSS、mRS评分、RI、VEGF水平均低于西药组、中药组(P<0.05);Vd、Vs、Vm、NO水平高于西药组、中药组(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较高(P<0.01)。[结论]经炙黄芪-水蛭、阿加曲班注射液联合治疗,其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水平降低,相关神经功能、血流情况及血管内皮损伤情况均得到显著改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气虚血瘀 炙黄芪-水蛭 阿加曲班注射液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超声造影参数在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新生血管分级及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中的应用价值
16
作者 陈烨 龚怡 魏梅梅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301-306,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参数在评估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新生血管分级及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115例ACI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CEUS检查,对比不同新生血管分级和颈动脉斑块稳定性患者CEU...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参数在评估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新生血管分级及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115例ACI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CEUS检查,对比不同新生血管分级和颈动脉斑块稳定性患者CEUS参数[达峰时间(Tp)、平均渡越时间(MTT)、时间-强度曲线下面积(AUCt)、峰值强度比值(PI)],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CEUS参数与ACI新生血管分级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EUS参数在评估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中的应用价值。结果:CEUS检出ACI患者新生血管分级0级11例,1级33例,2级71例,占比分别为9.57%、28.70%、61.74%;三组Tp、MTT值比较均为0级>1级>2级(P<0.05),三组AUCt、PI值比较均为0级<1级<2级(P<0.05);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Tp、MTT与新生血管分级呈负相关(P<0.05),AUCt、PI与新生血管分级呈正相关(P<0.05)。CEUS检出软斑块(不稳定)85例,占比为73.91%,稳定斑块30例,其中硬斑块14例,占比为12.17%,混合斑块16例,占比为13.91%;三组Tp、MTT值比较均为软斑块<混合斑块<硬斑块(P<0.05),三组AUCt、PI值比较均为软斑块>混合斑块>硬斑块(P<0.05);作ROC曲线分析从115例患者中预测软斑块的效能显示,Tp、MTT、AUCt、PI及联合检测(并联诊断)对ACI软斑块均有预测效能(P<0.05),其AUC分别为0.778、0.724、0.830、0.817、0.833,单独检测中AUCt效能最高,但仍低于联合检测效能。结论:ACI患者新生血管分级与Tp、MTT呈负相关,AUCt、PI呈正相关,可通过检测Tp、MTT、AUCt、PI指导患者新生血管分级,且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患者的Tp、MTT均较稳定性好患者低,AUCt、PI均较稳定性好患者高,CEUS参数用于评估ACI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具有较高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超声造影 新生血管 颈动脉斑块 稳定性
下载PDF
息风化痰通络颗粒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脂代谢、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17
作者 方美凤 谭峰 曹冰倩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2期256-259,共4页
目的观察息风化痰通络颗粒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脂代谢、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息风化痰通络颗粒治疗。记录并对比分... 目的观察息风化痰通络颗粒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脂代谢、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息风化痰通络颗粒治疗。记录并对比分析两组间脂代谢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A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HSV)、血小板黏附率(PAdR)及红细胞比容(HCT)]、脑血流灌注[大脑中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及平均血流速度(Vm)]、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等。结果治疗后,两组TC、TAG、HDL-C及LDL-C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HSV、PAdR、HCT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EDVPSV及Vm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息风化痰通络颗粒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脂代谢,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增加脑血流灌注,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息风化痰通络颗粒 脂代谢 血液流变学 血流灌注 神经功能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性质颈动脉粥样斑块及预后的sdLDL-C、Lp-PLA2水平观察
18
作者 徐斐 徐晓杰 李瑞 《健康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108-112,共5页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探讨其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的关系,以期为早期识别和改善患者预后提供思路。方法 依据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粥样斑块性质结果,164...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探讨其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的关系,以期为早期识别和改善患者预后提供思路。方法 依据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粥样斑块性质结果,1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观察组)中无粥样斑块者49例、稳定粥样斑块者58例、不稳定粥样斑块者57例,以47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比较2组的同型半胱氨酸(Hcy)、sdLDL-C、Lp-PLA2表达水平。统计患者入院时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得分,随访患者发病30 d的预后情况,并分析影响ACI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脑梗死患者的空腹血糖、甘油三酯、sdLDL-C/LDL-C、sdLDL-C/TC、Lp-PLA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有粥样斑块者的Hcy、sdLDL-C水平高于无粥样斑块者及对照组;不稳定粥样斑块者的TC、LDL-C水平高于无粥样斑块者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的不稳定粥样斑块发现率(45.78%)高于预后良好组(23.46%),入院时NIHSS评分及血糖、sdLDL-C、sdLDL-C/LDL-C、sdLDL-C/TC、Lp-PLA2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dLDL-C、Lp-PLA2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性密切相关,对预后判断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急性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斑块 预后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和诊治现状
19
作者 王彤 李鹏强 +1 位作者 李岩 谢玉晗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43-145,159,共4页
急性脑梗死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见心脏外并发症,致死率高,预后差。部分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因未得到及时诊治而死亡。本文就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情况作一综述,以期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 急性脑梗死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见心脏外并发症,致死率高,预后差。部分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因未得到及时诊治而死亡。本文就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情况作一综述,以期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急性脑梗死 危险因素 临床特征
下载PDF
Lp-PLA2、hs-CRP和FIB联合检测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
20
作者 孟凤琴 曹军 +2 位作者 石亚志 李战永 于奇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2期287-291,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纤维蛋白原(FIB)联合检测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40例急性脑梗死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脑梗组),以100例门诊体检健康人员为对照组,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纤维蛋白原(FIB)联合检测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40例急性脑梗死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脑梗组),以100例门诊体检健康人员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人群的一般临床数据及检验结果,记录患者入院时的NIHSS评分。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Lp-PLA2、hs-CRP和FIB水平与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利用ROC曲线评估患者血浆Lp-PLA2、hs-CRP和FIB水平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结果重度脑梗死患者的Lp-PLA2、hs-CRP和FIB水平均高于轻度及中度脑梗死患者(P<0.05);与对照组比较,脑梗组患者的血浆Lp-PLA2、hs-CRP和FIB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Lp-PLA2、hs-CRP和FIB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发病风险显著相关(P<0.05)。Lp-PLA2、hs-CRP和FIB 3个指标中,Lp-PLA2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诊断价值最高;Lp-PLA2、hs-CRP和FIB联合检测能显著提高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效率。结论联合检测Lp-PLA2、hs-CRP和FIB对判断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具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超敏C反应蛋白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