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61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析标准剂量rt-PA静脉溶栓联合动脉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
作者 邢玉波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5期25-28,共4页
目的 探究标准剂量rt-PA静脉溶栓联合动脉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海阳市人民医院于2021年7月—2023年7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分成溶栓组与桥接组,各40例。溶栓组运用标准量静脉溶栓治疗... 目的 探究标准剂量rt-PA静脉溶栓联合动脉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海阳市人民医院于2021年7月—2023年7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分成溶栓组与桥接组,各40例。溶栓组运用标准量静脉溶栓治疗,桥接组在经过30 min静脉溶栓治疗之后,对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患者,进行机械取栓。比较两组的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24 h、7 d、30 d,桥接组的NIHSS评分均低于溶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桥接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50%,溶栓组为2.50%,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3,P>0.05)。结论 标准剂量rt-PA静脉溶栓联合动脉取栓治疗有效地促进了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不良反应与溶栓治疗相当,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静脉溶栓 动脉取栓 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下载PDF
血清髓鞘碱性蛋白表达与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关系
2
作者 侯娟 普芳丽 刘琴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1期2005-2008,共4页
目的 探讨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表达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HT)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9年5月至2021年12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rt-PA静... 目的 探讨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表达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HT)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9年5月至2021年12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并根据治疗后24 h内HT发生情况分为HT组与无HT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治疗前血清MBP水平及其他实验室指标,重点分析血清MBP与ACI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HT发生的关系。结果 105例患者中15例存在HT,发生率为14.29%;HT组溶栓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高于无HT组,发病至治疗时间长于无HT组,血清MBP水平高于无H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点二列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MBP与ACI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HT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溶栓治疗前NIHSS评分、发病至治疗时间、血清MBP水平均是ACI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HT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发现,血清MBP预测ACI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HT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740(95%CI:0.606~0.874),具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 血清MBP水平与ACI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HT发生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早期预测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HT发生风险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溶栓 出血转化 髓鞘碱性蛋白 相关性
下载PDF
头体针结合的电针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3
作者 李文豪 杜庆周 +1 位作者 徐子莉 郑向楠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9期120-123,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和对神经功能、神经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2021年11月1日—2022年11月1日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电针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疗法,电针组给...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和对神经功能、神经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2021年11月1日—2022年11月1日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电针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疗法,电针组给予头体针结合的电针疗法,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神经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结果电针组总有效率为92.86%(26/28),高于对照组的68.97%(20/29)(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神经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均较治疗前有好转,且电针组均更优(P<0.05)。结论电针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有较好临床效果,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炎性因子水平,提高其生活质量,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急性 头针疗法 体针疗法 电针疗法 中医外治法
下载PDF
电针水沟穴联合温针灸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欣 莫倜 +2 位作者 刘淑文 李兰竹 刘建浩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1498-1503,共6页
【目的】观察电针水沟穴联合温针灸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温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电针水沟穴治疗。... 【目的】观察电针水沟穴联合温针灸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温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电针水沟穴治疗。每周治疗5 d,共治疗3周。治疗3周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 Index,BI)量表评分以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评分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3%(46/48),对照组为81.25%(39/48)。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NIHSS评分、BI评分、FMA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NIHSS评分、BI评分、FMA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IL-6、hs-CRP、Hcy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血清炎性因子的IL-6、hs-CRP以及Hcy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水沟穴联合温针灸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明显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从而改善患者的运动和生活能力,有效降低炎性因子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水沟穴 温针灸 急性 炎性因子 同型半胱氨酸 临床观察
下载PDF
血清HDAC4和MYD88水平与急性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关系研究
5
作者 刘昌佳 郝洁 +4 位作者 刘敏肖 李银 唐进松 李凡 李鑫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1313-1317,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组蛋白去乙酰化酶4(HDAC4)和髓样分化蛋白88(MYD88)水平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后发生出血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在该院就诊并进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169例ACI...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组蛋白去乙酰化酶4(HDAC4)和髓样分化蛋白88(MYD88)水平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后发生出血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在该院就诊并进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169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进行rt-PA静脉溶栓后是否发生出血转化将其分为转化组(46例)和非转化组(123例),另外选取同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156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各组血清HDAC4、MYD88水平进行检测,并对转化组和非转化组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对ACI患者血清HDAC4和MYD88水平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CI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相关因素;进一步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HDAC4、MYD88水平及二者联合对ACI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诊断价值。结果ACI组血清HDAC4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MYD88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转化组和转化组ACI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空腹血糖及高血脂、冠心病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心房颤动占比、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发病至溶栓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化组较非转化组血清HDAC4水平降低,血清MYD88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CI患者血清HDAC4水平与MYD88呈负相关(r=-0.401,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房颤动、发病至溶栓时间、NIHSS评分、MYD88水平是ACI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发生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HDAC4水平是ACI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发生出血转化的保护因素(P<0.05);血清HDAC4、MYD88联合检测ACI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发生出血转化的曲线下面积为0.876,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5.22%和98.37%,优于HDAC4和MYD88单独诊断(Z二者联合-HDAC4=2.298,P=0.022;Z二者联合-MYD88=2.545,P=0.011)。结论ACI患者血清HDAC4和MYD88水平与rt-PA静脉溶栓后发生出血转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4 髓样分化蛋白88 急性 静脉溶栓 出血转化
下载PDF
眼针联合电针对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t-PA、PAI-1、D-D水平影响 被引量:25
6
作者 王科 王琼芬 +1 位作者 钟永强 黄璟 《针灸临床杂志》 2020年第2期30-33,共4页
目的:研究眼针联合电针对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t-PA、PAI-1、D-D水平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9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电针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眼针疗法,对比... 目的:研究眼针联合电针对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t-PA、PAI-1、D-D水平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9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电针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眼针疗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Barthel指数评分和NIHSS评分、SF-36量表评分和t-PA、PAI-1、D-D水平。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PAI-1、D-D水平均显著降低,t-PA水平显著升高(P<0.05),并且治疗组改善程度较大(P<0.05);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升高,NIHSS评分显著降低(P<0.05),并且治疗组改善程度较大(P<0.05);两组患者SF-36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并且治疗组升高程度较大(P<0.05)。结论:采用眼针联合电针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偏瘫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针 电针 急性 偏瘫 神经功能缺损
下载PDF
肢体训练联合电针疗法对脑梗死急性期偏瘫患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李超 李全琴 +2 位作者 张瑜 范晓艳 赵富强 《贵州医药》 2024年第1期74-75,共2页
目的探讨肢体训练联合电针疗法对脑梗死急性期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00例在我院就诊的脑梗死急性期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肢体训练+电针疗法)和对照组(肢体训练)各50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生活能力和肢体功能。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 目的探讨肢体训练联合电针疗法对脑梗死急性期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00例在我院就诊的脑梗死急性期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肢体训练+电针疗法)和对照组(肢体训练)各50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生活能力和肢体功能。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BI评分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NIHSS评分更低,BI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MA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急性期偏瘫患者采用肢体训练+电针疗法能促进脑功能更快恢复,对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和肢体功能有明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偏瘫 肢体训练 电针疗法
下载PDF
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联合rt-PA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研究
8
作者 董芬芬 刘婷 张小静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803-806,共4页
目的:探究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19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组,接受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联合rt-PA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n=98),接受rt-PA静... 目的:探究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19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组,接受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联合rt-PA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n=98),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n=95)。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死亡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脑血流灌注[脑血流容积(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血清因子水平和预后效果[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结果:在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CBV、CBF和血清因子水平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MTT、NIHSS和mRS值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联合rt-PA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疗效,能改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指标,使脑组织血流灌注水平和血清因子水平恢复,提高预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克芦丁蛋白水解物 rt-pa治疗 急性 血流灌注 血清SFAS SFASL
下载PDF
电针对急性脑梗死大鼠血浆t-PA和PAI-1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黄伟 曾庆明 +3 位作者 吴绪平 丁昀 王述菊 孙国杰 《中国康复》 2007年第5期300-302,共3页
目的:研究电针对急性脑梗死大鼠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含量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及电针组各10只,模型组及电针组大鼠制成脑梗死模型;假手术组手术步骤同前... 目的:研究电针对急性脑梗死大鼠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含量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及电针组各10只,模型组及电针组大鼠制成脑梗死模型;假手术组手术步骤同前2组,但不线栓;正常组不作任何处理。造模成功后,4组大鼠均同步喂养,电针组大鼠于造模成功后即刻给予电针百会、水沟穴,每天1次,30min。治疗5d后,4组大鼠均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t-PA及PAI-1含量。结果: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及电针组大鼠血浆t-PA、PAI-1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但电针组低于模型组(P<0.05,0.01)。结论:电针能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大鼠血浆t-PA、PAI-1含量,调节机体纤溶系统活性,改善梗死区域的血液循环,促进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电针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下载PDF
DWI联合MRI斑块参数对老年急性脑梗死rt-PA溶栓治疗预后的预测价值
10
作者 王瑞杰 李博 +1 位作者 程星瑶 李磊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9期2828-2833,共6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联合磁共振成像(MRI)斑块参数对老年急性脑梗死(ACI)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义马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医院收治179例行rt-PA溶...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联合磁共振成像(MRI)斑块参数对老年急性脑梗死(ACI)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义马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医院收治179例行rt-PA溶栓治疗的老年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90 d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DWI定量参数[表观扩散系数(ADC)]及MRI斑块参数(纤维帽厚度、脂核面积、斑块面积、脂核/斑块面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ACI患者rt-PA溶栓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DWI定量参数联合MRI斑块参数对rt-PA溶栓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随访90 d,179例患者共1例脱落,178例患者中预后良好143例,预后不良35例;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吸烟史[21.68%vs 40.00%]、饮酒史[24.48%vs 45.71%]和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2.49±1.05)分vs(13.27±1.14)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的ADC、纤维帽厚度值分别为(0.71±0.22)10^(-3)mm^(2)/s、(0.64±0.19)mm,明显小于预后良好组的(0.96±0.25)10^(-3)mm^(2)/s、(1.02±0.33)mm,脂核面积、斑块面积、脂核/斑块面积值分别为(4.61±1.29)mm^(2)、(9.54±1.31)mm^(2)、(48.32±15.43)%,明显大于预后良好组的(2.49±0.78)mm^(2)、(8.15±1.02)mm^(2)、(30.55±9.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矫正其他因素后,ADC、纤维帽厚度、脂核面积、斑块面积、脂核/斑块面积仍是老年ACI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DC、纤维帽厚度、脂核面积、斑块面积、脂核/斑块面积联合预测老年ACI患者rt-PA溶栓后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2,约登指数为0.767,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效能。结论DWI、MRI斑块参数与老年ACI rt-PA溶栓治疗预后独立相关,联合应用对预后不良具有较高预测价值,可作为临床预测预后的有效方案,并可为临床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斑块参数 溶栓 预后 预测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溶栓后发生脑水肿的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11
作者 马静 周艳伟 朱卫丽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4年第3期362-364,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溶栓后发生脑水肿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01月-2022年07月行rt-PA溶栓治疗的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患者rt-PA溶栓后脑水肿发生情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溶栓后发生脑水肿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01月-2022年07月行rt-PA溶栓治疗的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患者rt-PA溶栓后脑水肿发生情况,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溶栓后发生脑水肿的影响因素。结果200例急性脑梗死rt-PA溶栓治疗后,发生脑水肿64例(32.00%);发生组合并糖尿病、合并心房颤动占比高于未发生组(P<0.05);发生组发病前美国国立卫生研卒究院中量表(NIHSS)评分、白细胞计数高于未发生组(P<0.05);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心房颤动、发病前NIHSS评分高,白细胞计数水平高是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溶栓治疗后发生脑水肿的危险因素(OR>1,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构建的相关因素风险模型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溶栓治疗后脑水肿发生风险的曲线下面积(AUC)>0.7,预测价值较高。结论糖尿病、心房颤动、发病前NIHSS评分高、白细胞计数水平高是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溶栓治疗后发生脑水肿的危险因素,其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的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Rt-pa溶栓 水肿 影响因素 风险预测模型
下载PDF
丹红注射液联合rt-PA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的影响
12
作者 刘文明 黄滢洁 成江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621-623,共3页
目的探究丹红注射液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效果。方法选取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联合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予以rt-PA静脉溶栓,联合组予以rt-PA+丹红注射液治疗,使用神经功能卒中量表(NIHSS)和蒙特利... 目的探究丹红注射液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效果。方法选取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联合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予以rt-PA静脉溶栓,联合组予以rt-PA+丹红注射液治疗,使用神经功能卒中量表(NIHSS)和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评估2组患者,并观察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氧化应激指标血管内皮素(ET-1)水平和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组NIHSS评分较低(P<0.05)。2组患者治疗后MoCA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LP-PLA2、ET-1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牙龈出血1例,胃肠道反应1例,恶心1例,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9%;联合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丹红注射液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可改善神经功能,疗效显著,可降低氧化应激反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pa 丹红注射液 静脉溶栓 急性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下载PDF
rt-PA静脉溶栓与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探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林晶倩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4期89-92,共4页
目的研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与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rt-PA开展静脉溶栓治疗,研究组患者先给予丁苯酞注射液... 目的研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与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rt-PA开展静脉溶栓治疗,研究组患者先给予丁苯酞注射液,再采用rt-PA开展静脉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对比本组治疗前,两组治疗后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全血高切粘度(4.20±0.54)mPa·s、全血低切粘度(10.05±0.98)mPa·s、血浆粘度(1.39±0.40)mPa·s、红细胞压积(31.28±2.36)%均低于对照组的(4.81±0.59)mPa·s、(11.20±1.13)mPa·s、(1.87±0.45)mPa·s、(34.59±3.04)%(P<0.05)。对比本组治疗前,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mR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NIHSS评分(9.12±2.74)分、mRS评分(1.89±0.62)分低于对照组的(12.54±3.05)、(2.65±0.74)分(P<0.05)。研究组出血事件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的18.00%(P<0.05)。结论对于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采用rt-PA开展静脉溶栓治疗前应用丁苯酞注射液,可更加有效地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有利于增强神经功能修复效果,改善其预后,还可减少出血事件发生,提高静脉溶栓治疗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静脉溶栓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丁苯酞注射液
下载PDF
倾向性评分配比评估rt-PA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应用效果
14
作者 高文文 王彦平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4年第6期670-673,共4页
目的 探讨倾向性评分配比(PSM)评估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06月-2023年6月收治的68例ACI患者资料,对患者实施1∶1 PSM,将行rt-PA溶栓治疗为对照组,在其... 目的 探讨倾向性评分配比(PSM)评估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06月-2023年6月收治的68例ACI患者资料,对患者实施1∶1 PSM,将行rt-PA溶栓治疗为对照组,在其基础上行机械取栓的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比较两组血管再通率、炎症因子[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17(IL-17)]、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血清谷氨酸(Glu)]、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 观察组血管再通率为94.12%(32/34)高于对照组的73.53%(25/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炎症因子、神经递质、氧化应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炎症因子、神经递质指标、MDA水平均降低,SOD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变化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I患者采用rt-PA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治疗利于提高血管再通率,减轻炎症反应,改善神经递质水平及氧化应激,促进患者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溶栓 机械取栓 倾向性评分配比
下载PDF
rt-PA静脉溶栓治疗伴有HMCAS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t-PA、PAI-1水平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梁浩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2期52-55,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治疗伴有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HMCAS)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水平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治疗伴有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HMCAS)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水平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132例伴有HMCAS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n=66)和观察组(n=66)。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7 d后,两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7 d后,观察组的t-P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AI-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7 d后,两组的CD3^(+)、CD4^(+)、免疫球蛋白G(IgG)和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2分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rt-PA静脉溶栓治疗伴有HMCAS急性脑梗死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t-PA、PAI-1水平,提升免疫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中动脉高密度征 急性 免疫功能 静脉溶栓
下载PDF
基于真实世界研究探讨电针治疗不同年龄段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16
作者 赵镇涛 王之湄 安军明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7期48-55,共8页
目的:回顾分析电针治疗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33例接受电针治疗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病历资料,将患者病历按年龄分为青中年组和老年组,对两组患者病历中两个访视点的相关诊疗数据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青中年组... 目的:回顾分析电针治疗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33例接受电针治疗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病历资料,将患者病历按年龄分为青中年组和老年组,对两组患者病历中两个访视点的相关诊疗数据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青中年组和老年组患者病历中的基线资料,除年龄、吸烟史、饮酒史、冠心病史和动脉硬化情况这5项具有明显的差异外,其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组电针干预启动时机为发病后3~8 d,电针治疗总天数多落在5~9 d。老年组电针干预启动时机为发病后3~6 d,电针治疗总天数多落在5~10 d;两组患者脑梗死急性期针刺时上肢部腧穴常选曲池、合谷、外关、内关及手三里,下肢部腧穴常选足三里、丰隆、阳陵泉、悬钟、解溪、太溪及太冲,其他腧穴常选百会。上肢常用的电针组穴分别是曲池加外关和手三里加外关,下肢常用的电针组穴是足三里加丰隆、足三里加解溪和阳陵泉加丰隆。电针波型常选择疏密波,其次是连续波,极少选用断续波;青中年组和老年组患者经过电针治疗后NIHSS评分、mR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干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疗效显著,患者NIHSS评分、mRS评分明显改善;不同年龄段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电针的启动时机和干预总天数不同;不同年龄段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电针干预方案趋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电针 不同年龄段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天麻钩藤饮加减联合电针治疗急性脑梗死下肢偏瘫合并高血压临床研究
17
作者 杨莹 闫俊 +5 位作者 乔琳 叶楠 高亚亚 郭华 黄家欣 职利琴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5期482-487,共6页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加减联合电针对急性脑梗死下肢偏瘫合并高血压患者偏侧下肢神经功能及血流变化的影响。方法:收集肝阳上亢型急性脑梗死下肢偏瘫合并高血压患者24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基础治疗组62例、中药组61例、电针组58例、...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加减联合电针对急性脑梗死下肢偏瘫合并高血压患者偏侧下肢神经功能及血流变化的影响。方法:收集肝阳上亢型急性脑梗死下肢偏瘫合并高血压患者24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基础治疗组62例、中药组61例、电针组58例、联合组61例,基础治疗组给予降压、抗血小板、降脂稳斑、改善循环、清除自由基等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中药组加服天麻钩藤饮加减方,电针组加用电针治疗,联合组同时加以天麻钩藤饮加减方及电针治疗。治疗2周、4周后分别对患侧下肢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平衡功能进行评估,同时记录患侧下肢胫后(PT)动脉峰值流速、足背(DP)动脉峰值流速,评估患者下肢神经功能和血流变化情况。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治疗后,各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感觉功能、PT动脉峰值流速、DP动脉峰值流速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析因设计方差分析显示,治疗2周、4周后,中药组、电针组运动功能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4周后电针组感觉功能明显改善(P<0.05),中药组平衡功能显著改善(P<0.05);治疗2周、4周后中药组PT、DP动脉峰值流速均明显改善(P<0.05),电针组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加减方联合电针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及平衡功能,提高下肢动脉峰值流速,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患侧下肢的神经功能及循环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阳上亢 急性 高血压 下肢偏瘫 天麻钩藤饮 电针 神经功能 循环功能
下载PDF
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Del-1和IL-17水平变化及与梗死面积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3
18
作者 郑德泉 江华 +4 位作者 韩玉惠 杨青平 吴义森 欧阳林 李清金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 探究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内皮发育调节基因-1(Del-1)、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与脑梗死面积、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01-2021-12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收治的126例老年ACI患者(病例组)及105名健... 目的 探究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内皮发育调节基因-1(Del-1)、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与脑梗死面积、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01-2021-12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收治的126例老年ACI患者(病例组)及105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根据脑梗死面积将病例组患者分为大面积梗死组(梗死最大直径>5 cm,n=14)、中面积梗死组(梗死最大直径3~5 cm,n=53)和小面积梗死组(梗死最大直径<3 cm,n=59);根据NIHSS评分分为重症组(NIHSS评分≥16分,n=13)、中症组(5分<NIHSS评分<15分,n=58)和轻症组(NIHSS评分≤5分,n=55);根据m 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n=81)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分,n=45)。采用荧光免疫法检测血清Del-1、IL-17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Del-1、IL-17水平预测老年ACI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 病例组吸烟史比例、收缩压、舒张压、糖化血红蛋白、血清IL-17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血清Del-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脑梗死面积患者血清Del-1水平比较,小面积梗死组>中面积梗死组>大面积梗死组;血清IL-17水平比较,小面积梗死组<中面积梗死组<大面积梗死组(P<0.05)。轻症组血清Del-1水平高于中症组、重症组(P<0.05),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者血清IL-17水平比较,重症组>中症组>轻症组(P<0.05)。预后良好组患者血清Del-1水平高于预后不良组,血清IL-17水平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Del-1、IL-17预测ACI患者预后的AUC值分别为0.763、0.747(P<0.05)。结论 老年ACI患者血清Del-1水平较低,IL-17水平较高,二者与患者脑梗死面积、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关系密切,可作为预测老年ACI患者预后的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内皮发育调节基因-1 白细胞介素-17 面积 预后 危险因素 血清
下载PDF
Th17/Treg与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溶栓后脑出血发生的相关性
19
作者 杨建波 林晓静 +3 位作者 徐金凤 韩佳容 王晓阳 张小宁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748-751,共4页
目的分析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后脑出血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分析,纳入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行rt-PA溶栓治疗。... 目的分析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后脑出血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分析,纳入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行rt-PA溶栓治疗。检测患者溶栓治疗前、后Th17、Treg细胞含量,计算Th17/Treg水平。根据溶栓治疗后复查CT/MRI结果,将患者分为脑出血组和未出血组。采用点二列相关性检验Th17/Treg与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溶栓治疗后脑出血发生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治疗前Th17/Treg对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溶栓治疗后脑出血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40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12例rt-PA溶栓治疗后发生脑出血,占2.98%。治疗前,脑出血组患者Th17/Treg高于未出血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Th17/Treg较治疗前降低,且脑出血组患者Th17/Treg高于未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点二列相关性分析,Th17/Treg与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溶栓治疗后脑出血发生呈正相关(r=0.217,P<0.001)。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Th17/Treg对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溶栓治疗后脑出血发生有一定预测价值(AUC=0.809,P<0.001)。结论Th17/Treg指标与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溶栓治疗后脑出血发生有关,且能预测治疗后脑出血发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出血 静脉溶栓 辅助性T细胞17 调节性T细胞
下载PDF
rt-PA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分析
20
作者 王福平 赖小梅 胡意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4期111-115,共5页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用于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22年1月—2023年6月瑞金市人民医院收治的ACI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脑梗死常规治疗...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用于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22年1月—2023年6月瑞金市人民医院收治的ACI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脑梗死常规治疗+rt-PA静脉溶栓)、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丁苯酞),每组41例。观察对比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生活自理能力、临床疗效、血清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健康调查简易量表(SF-36)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I患者应用rt-PA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治疗,临床效果确切,且安全性高,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pa 静脉溶栓 丁苯酞 急性 神经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