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伴非痴呆型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
作者 赖有连 罗聪丽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第19期17-20,共4页
目的观察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伴非痴呆型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1年12月龙岩市第二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伴非痴呆型认知功能障碍患者108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丁苯酞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54例。常规治疗组... 目的观察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伴非痴呆型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1年12月龙岩市第二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伴非痴呆型认知功能障碍患者108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丁苯酞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54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丁苯酞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治疗,2组均治疗2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I)评分、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丙二醛(MDA)、内皮素-1(ET-1)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丁苯酞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89%,高于常规治疗组的74.07%(χ^(2)=3.927,P=0.048)。治疗2周后,2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BI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丁苯酞治疗组降低/升高幅度大于常规治疗组(P均<0.01);2组血清MMP-2、MDA及ET-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丁苯酞治疗组低于常规治疗组(P均<0.01)。2组患者血常规、尿便常规、肝肾功能未发现异常改变。结论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伴非痴呆型认知功能障碍具有较好的效果,可以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调节血清MMP-2、MDA及ET-1水平,可获得更好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痴呆认知功能障碍 丁苯酞 治疗效果 血清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丁苯酞联合奥拉西坦治疗对急性脑梗死伴非痴呆型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20
2
作者 徐红强 王艳玲 孙利民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第4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奥拉西坦治疗对急性脑梗死伴非痴呆型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伴非痴呆型认知功能障碍患者20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4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奥拉西坦,800mg/次,3次/d;研...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奥拉西坦治疗对急性脑梗死伴非痴呆型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伴非痴呆型认知功能障碍患者20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4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奥拉西坦,800mg/次,3次/d;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丁苯酞,2粒/次,3次/d。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使用NIHSS评分量表评估2组神经功能损伤情况,MoCA评估认知功能,改良Rankin量表、ADL评分评估日常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2组NIHSS评分、MoC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MoC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m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84%、5.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与奥拉西坦联用可有效改善脑梗死后非痴呆型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神经功能、认知功能、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痴呆认知功能障碍 丁苯酞
下载PDF
丁苯酞序贯治疗急性脑梗死伴非痴呆型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6
3
作者 张波 叶丛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年第8期1371-1374,共4页
目的观察丁苯酞序贯治疗急性脑梗死伴非痴呆型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 目的观察丁苯酞序贯治疗急性脑梗死伴非痴呆型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10~14 d后改为丁苯酞胶囊口服,累计疗程满3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变化,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mRS较治疗前降低,ADL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MSE及MoCA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Hcy、Cys-C和CR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伴非痴呆型认知功能障碍疗效显著,不仅可减轻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同时改善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痴呆认知功能障碍 丁苯酞 序贯治疗
下载PDF
丁苯酞联合奥拉西坦治疗对急性脑梗死伴非痴呆型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孙龙胤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第13期232-233,共2页
目的:本次实验课题主要探讨急性脑梗死伴非痴呆型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应用丁苯酞联合奥拉西坦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随机的分组方法将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院治疗的240例急性脑梗死伴非痴呆型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 目的:本次实验课题主要探讨急性脑梗死伴非痴呆型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应用丁苯酞联合奥拉西坦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随机的分组方法将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院治疗的240例急性脑梗死伴非痴呆型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2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丁苯酞联合奥拉西坦进行治疗,对照组120例单纯采用奥拉西坦治疗,对比两组认知功能与神经功能损伤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伴非痴呆型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评分和神经功能损伤评分能够通过丁苯酞联合奥拉西坦治疗明显上升和降低,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奥拉西坦 急性 痴呆认知功能障碍
下载PDF
丁苯酞序贯治疗急性脑梗死伴非痴呆型认知功能障碍临床观察
5
作者 张丽 安明顺 +3 位作者 涂坤 张丽娟 凌一帆 战丽萍 《中国药业》 CAS 2022年第S02期87-89,共3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序贯治疗急性脑梗死伴非痴呆型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1月至2月住院的急性脑卒中伴非痴呆型认知功能障碍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丁苯酞序贯... 目的探讨丁苯酞序贯治疗急性脑梗死伴非痴呆型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1月至2月住院的急性脑卒中伴非痴呆型认知功能障碍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丁苯酞序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8.57%(P<0.05)。观察组患者智力状态、认知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显著(8.57%比60.00%,P<0.05)。结论丁苯酞序贯治疗急性脑梗死伴非痴呆型认知功能障碍,能减少副作用,改善患者智力状态和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序贯治疗 急性 痴呆认知功能障碍
下载PDF
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伴非痴呆型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
6
作者 王海秋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0010-0013,共4页
探讨急性脑梗死伴非痴呆型认知功能困难病人经丁苯酞疗法的现代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在京东中美医院诊治的230例急性脑梗死伴非痴呆型认知功能困难病人为观察对象,选取年限为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30例病人均分为研... 探讨急性脑梗死伴非痴呆型认知功能困难病人经丁苯酞疗法的现代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在京东中美医院诊治的230例急性脑梗死伴非痴呆型认知功能困难病人为观察对象,选取年限为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30例病人均分为研究组和观测组,每组各115例。其中研究组病人采用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方式,观测组病人在常规治疗基本上采用丁苯酞治疗方式。分别于治愈前后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的NIHSS评分结果、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内皮素-1(ET-1)水平,并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疾病发病率。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诊断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价、MMSE、MoCA评价、血清MMP-2和ET-1水平均明显提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诊断效果、MMSE和MoCA评价均明显提高(P<0.05);NIHSS评价、MMP-2和ET-1水平明显更低(P<0.05)。结论 丁苯酞可以明显提升急性脑梗死伴发的非痴呆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减轻他们的神经系统负担,同时还可以稳定血清MMP-2和ET-1的含量,而且具备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伴非痴呆型认知功能障碍 丁苯酞 临床效果
下载PDF
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脑梗死后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7
作者 周轶聪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11期55-58,共4页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脑梗死后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脑梗死后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以电脑随机法分为各30例的A、B组,均给予胞磷胆碱治疗,B组联合依...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脑梗死后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脑梗死后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以电脑随机法分为各30例的A、B组,均给予胞磷胆碱治疗,B组联合依达拉奉、巴曲酶治疗,并对比疗效。结果 (1)治疗总有效率B组(96.67%)>A组(76.67%),对比P〈0.05。(2)定向力、注意力、语言能力、延迟回忆、命名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及视空间及执行能力B组评分(4.56±2.55分、4.84±2.47分、5.15±2.33分、4.50±2.62分、4.43±2.35分、4.19±2.01分、4.42±2.57分)均较A组的(3.35±2.04分、3.14±2.12分、4.39±2.27分、3.17±2.49分、3.21±2.07分、2.74±1.73分、3.20±2.05分)更高,对比P〈0.05。(3)治疗7、14、21及28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6.40±2.75分、13.05±2.52分、10.41±2.63分、8.71±1.08分)均较A组(18.81±2.13分、16.21±2.21分、14.33±2.14分、11.34±2.79分)更低,对比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脑梗死后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具有显著有效率,可减少对神经功能的影响,同时改善患者认知状态,具备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巴曲酶 痴呆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神经功能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王海州 《吉林医学》 CAS 2016年第9期2316-2318,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临床诊疗分析。方法:选取79例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采用肠溶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肠溶阿司匹林联合甲钴胺、Vit...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临床诊疗分析。方法:选取79例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采用肠溶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肠溶阿司匹林联合甲钴胺、Vit B6、叶酸治疗。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以及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的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患者体内同型半胱氨酸的含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其MMSE评分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的治疗,运用肠溶阿司匹林、甲钴胺、Vit B6、叶酸治疗等药物联合治疗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认知功能障碍高同半胱氨酸血症 疗效观察
下载PDF
脑梗死对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认知功能及脑代谢影响
9
作者 王芳 梁晖 +1 位作者 吴文秀 陈甦 《现代医药卫生》 2018年第13期1959-1961,共3页
目的探索脑梗死对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的认知功能影响,以及额叶白质区域脑代谢差异。方法纳入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该院脑病科收治的VCIND患者59例,其中13例为非急性期脑梗死患者,46例为急性脑梗死患者(20例为左侧大脑... 目的探索脑梗死对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的认知功能影响,以及额叶白质区域脑代谢差异。方法纳入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该院脑病科收治的VCIND患者59例,其中13例为非急性期脑梗死患者,46例为急性脑梗死患者(20例为左侧大脑半球脑梗死,20例为右侧大脑半球梗死,6例为后循环梗死)。所有患者均进行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量表)评估认知功能损害,且均进行颅脑MRI平扫和双侧额叶白质磁共振波谱分析。结果 (1)依据MoCA量表评分区分认知功能损害程度,非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程度高于急性梗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依据梗死灶区分组,发现各组间认知功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其亚项中命名、注意力、延迟回忆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梗死位置在左右两侧的N-乙酰门冬氨酸(NA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脑梗死临床事件的发生与认知功能损伤的程度有关。(2)不同脑梗死位置对认知功能损害具有选择性,优势半球梗死中需要关注与执行能力、命名、注意力及延迟回忆方面,同时评价MMSE和Mo CA量表可更全面评估认知功能损害。(3)双侧额叶白质NAA差值有助于预测认知功能损害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 认知障碍 痴呆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磁共振波谱分析 代谢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早期血氧参数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被引量:2
10
作者 段荣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11期18-22,共5页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后早期血氧参数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为患者认知功能障碍防治措施提供循证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2022年10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115例开展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后早期血氧参数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为患者认知功能障碍防治措施提供循证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2022年10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115例开展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治疗后均获得3个月随访,依据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并分组(发生组、未发生组)。查阅、记录患者基线资料,统计患者静脉溶栓后第1天的血氧指标[氧减饱和度指数(ODI)、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_(2))],重点分析静脉溶栓后第1天ODI、SjvO_(2)水平与急性脑梗死行静脉溶栓治疗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关系。结果:调查结果显示,115例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发生认知功能障碍48例,占比41.74%(48/115)。发生组溶栓后第1天ODI、SjvO_(2)水平均高于未发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发生组溶栓后第1天Dsv、Ssv水平均高于未发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间其他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溶栓后第1天ODI、SjvO_(2)、Dsv、Ssv水平高是急性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后第1天ODI、SjvO_(2)水平与患者溶栓治疗后并发认知功能障碍关系密切,二者水平异常升高会增加患者溶栓治疗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静脉溶栓 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 血氧指标 认知功能障碍
下载PDF
血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0
11
作者 郭啸鸣 曹志勇 +2 位作者 陆珍辉 丁妹 黄怀宇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7年第6期67-69,共3页
目的分析血同型半胱氨酸(Hcy)、纤维蛋白原(FIB)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分别于患者开始治疗前检测其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 目的分析血同型半胱氨酸(Hcy)、纤维蛋白原(FIB)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分别于患者开始治疗前检测其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血浆FIB、D-二聚体(D-D)水平,并于治疗后90天复查时将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纳为观察组(45例),其余患者纳为对照组(15例)。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及ROC曲线评价上述指标对预测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价值。结果观察组脑梗死面积大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部位分布及治疗前NIH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前观察组FIB、血Hcy、hs-CR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两组PT、APTT、TT、D-D差异无显著性(P>0.05)。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开始治疗前FIB、血Hcy、hs-CRP均是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根据回归分析结果建立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评估模型,以该模型预测认知功能障碍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5(P<0.05),最佳截断值为232分。结果血HCY、hs-CRP、FIB水平是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检测上述指标并建立相应的风险评估模型,可能有助于防治认知功能障碍,提升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认知功能障碍 半胱氨酸 纤维蛋白原 超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脑康Ⅱ号联合茴拉西坦治疗脑梗死后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吴犀翎 黄小波 +2 位作者 王宁群 陈玉静 陈文强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30-234,共5页
目的观察脑康Ⅱ号对脑梗死后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2年10月至2014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门诊确诊的脑梗死后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100例,其中因未按期返回医院完成回访者6例、... 目的观察脑康Ⅱ号对脑梗死后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2年10月至2014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门诊确诊的脑梗死后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100例,其中因未按期返回医院完成回访者6例、自动退出者2例,最终92例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给予茴拉西坦治疗,观察组在茴拉西坦基础上加用脑康Ⅱ号(制首乌、熟地黄、三七、菖蒲、远志),疗程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差异,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的有效率及认知功能改善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分别为(28±5)分和(15±4)分,对照组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分别为(26±5)分和(18±5)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5.02、14.73,均P<0.05);治疗后组间证候积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08,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75.0%(36/48)]高于对照组[45.5%(20/4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23,P=0.008)。观察组记忆力、定向力、判断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改善率[29.2%(14/48)、27.1%(13/48)、31.2%(15/48)]高于对照组[11.4%(5/44)、9.1%(4/44)、13.6%(6/44)],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脑康Ⅱ号联合茴拉西坦治疗脑梗死后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有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障碍 康Ⅱ号 痴呆血管性认知障碍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与血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 被引量:36
13
作者 何奕涛 郭毅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78-1681,共4页
目的探讨血同型半胱氨酸(Hey)水平对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400例连续纳入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结果分为无认知障碍组及认知障碍组,依据两组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单因... 目的探讨血同型半胱氨酸(Hey)水平对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400例连续纳入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结果分为无认知障碍组及认知障碍组,依据两组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以MoCA评分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并依据血Hey水平、年龄等进一步分层进行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对危险度及相关性评价。结果血Hey是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存在高Hcy血症的患者比无高Hcy血症患者发生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对危险度是1.33,95%CI1.018—1.733;年龄〉65岁的患者MoCA评分与血Hey水平呈轻度负相关(r=-0.426,P=0.048);年龄≤65岁患者MoCA评分与血Hcy水平呈中度负相关(r=-0.518,p=0.000)。结论血Hcy是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高Hcy血症时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增高,中青年脑梗死患者血Hcy与认知功能水平得相关性高于老年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血同半胱氨酸 认知功能障碍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非快速眼球运动期睡眠障碍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媛媛 刘星亮 潘妍婷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20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非快速眼球运动期(NREM)睡眠障碍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利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多导睡眠图对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56例急性脑梗死伴NREM睡眠障碍患者(病例组)和同期32例...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非快速眼球运动期(NREM)睡眠障碍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利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多导睡眠图对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56例急性脑梗死伴NREM睡眠障碍患者(病例组)和同期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对照组)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病例组NREM睡眠S1期[(155.58±47.94)min]长于对照组[(110.00±38.76)min],NREM睡眠S2期[(80.75±33.05)min]、S3+S4期[(15.01±12.79)min]均短于对照组[(120.02±28.08)、(66.32±18.92)min],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MoCA中视空间与执行总分[(4.61±0.43)分],命名总分[(3.00±0.01)分]均高于病例组[(2.36±0.98)、(2.38±0.6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病例组时间定向[(2.76±1.51)分]、注意计算[(2.50±1.96)分]、延迟记忆[(1.50±0.62)分]、结构能力[(0.51±0.43)分]得分低于对照组[(4.76±0.38)、(2.62±0.42)、(2.65±0.42)、(1.00±0.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NREM睡眠S2期、S3+S4期时间缩短,认知功能下降,睡眠结构变化与认知功能可能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快速眼球运动期 睡眠障碍 认知功能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联合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老年H型高血压急性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应激反应蛋白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S100β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4
15
作者 刘兵舰 赵丽玲 《中国医药》 2019年第10期1474-1478,共5页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老年H型高血压急性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应激反应蛋白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β水平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9月至2019年2月武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老年H型高血...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老年H型高血压急性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应激反应蛋白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β水平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9月至2019年2月武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老年H型高血压急性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阿托伐他汀联合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比较2组血压、同型半胱氨酸(Hcy)、认知功能、皮质醇、肾上腺素、NSE、S100β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收缩压、Hcy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130±10) mm Hg(1 mm Hg=0. 133 k Pa)比(137±12) mm Hg、(8. 8±1. 5)μmol/L比(10. 7±2. 2)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记忆力、注意力和计算力、回忆能力、定向力及语言能力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皮质醇、肾上腺素、NSE、S100β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199±10)μg/L比(212±9)μg/L、(91±9) ng/L比(101±10) ng/L、(2. 3±0. 5)μg/L比(3. 6±0. 5)μg/L、(2. 0±0. 5)μg/L比(2. 8±0. 5)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能有效降低老年H型高血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压水平,改善认知能力,并恢复患者异常的应激反应蛋白及NSE和S100β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H高血压 认知功能障碍 阿托伐他汀 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 应激反应
下载PDF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与脑梗死部位及TCD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龙翠英 郑春玲 +1 位作者 曹新亚 黄刚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22期44-45,共2页
目的分析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与脑梗死部位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10—2014-11来我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8例,根据有无认知障碍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4例。对照组为无认知障碍脑梗死患者,研究组为非痴... 目的分析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与脑梗死部位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10—2014-11来我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8例,根据有无认知障碍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4例。对照组为无认知障碍脑梗死患者,研究组为非痴呆型血管认知障碍脑梗死者。2组患者均采用磁共振成像(MRI)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判断病灶位置及TCD检查结果。结果研究组额叶、颞叶、丘脑部位发生脑梗死的几率及病灶数量≥3个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颅内动脉PI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BA值及左右侧MCA值、ACA值、PCA值及VA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分析,额叶梗死、颞叶梗死、丘脑梗死及病灶数量与非痴呆型血管认知障碍的发病呈正相关性。结论额叶、颞叶、丘脑部位的脑梗死及多灶梗死发生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几率较高,临床医生在治疗脑梗死时,可通过TCD检查进行早期诊断及防治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血管性认知障碍 部位 TCD 相关性
下载PDF
2型糖尿病伴急性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被引量:14
17
作者 彭丹 李伟 +1 位作者 周冬梅 宋远见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3711-3712,共2页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伴急性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69例,根据头颅MRI影像学检查结果分为2型糖尿病伴急性多发性脑梗死组(研究组)34例,平均年龄(66.53±9.25)岁;不伴脑梗死的单纯2...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伴急性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69例,根据头颅MRI影像学检查结果分为2型糖尿病伴急性多发性脑梗死组(研究组)34例,平均年龄(66.53±9.25)岁;不伴脑梗死的单纯2型糖尿病组(对照组)35例,平均年龄(62.34±9.77)岁。受试者均测定身高、体重、血压、血脂谱、糖化血红蛋白(Hb A1c),采用汉密尔顿焦虑(HAMA)、抑郁(HAMD)量表评定两组焦虑、抑郁状况,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 CA)量表测评两组认知功能。结果研究组收缩压及HAMA、HAMD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Mo C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HAMD(P<0.001)。相关分析显示,研究组HAMD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01),HAMD评分与Mo CA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 2型糖尿病伴急性多发性脑梗死患者比单纯糖尿病患者存在更多的焦虑、抑郁情绪及认知功能障碍,焦虑、抑郁情绪常同时存在,抑郁情绪越明显,认知功能障碍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糖尿病 急性多发性 焦虑 抑郁 认知功能障碍
下载PDF
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脑梗死患者进展为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冬梅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20期38-40,共3页
目的:分析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VCIND)的脑梗死患者进展为血管性痴呆( VD)的危险因素。方法对VCIND的脑梗死患者进行6~24个月的随访,依据ICD-10中VD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进展为VD组和仍为VCIND组,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VC... 目的:分析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VCIND)的脑梗死患者进展为血管性痴呆( VD)的危险因素。方法对VCIND的脑梗死患者进行6~24个月的随访,依据ICD-10中VD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进展为VD组和仍为VCIND组,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VCIND进展为VD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脑白质稀疏( LA)和额区、丘脑、基底节区的梗死数量均可促使VCIND患者进展为VD。基底节区、额区、丘脑部位的梗死病灶数量与LA评分是进展为VD的独立风险因素,且基底节区、额区和丘脑每增加一个梗死病灶数,进展为VD的风险分别增加37.2%、68.3%和68.9%,同时LA评分每增加1分进展为VD的风险将增加48.6%。结论梗死数量和梗死部位的特点有助于预测VCIND患者进展为VD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血管性痴呆 影像特征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管理模式改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非痴呆型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罗艳红 王海英 林莉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26期11-13,19,共4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管理模式改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非痴呆型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方法选取脑梗死恢复期非痴呆型认知功能障碍患者98例,随机将其分为中西医组和西医组各49例。西医组予以西医卒中单元管理模式,包括药物治疗、健康...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管理模式改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非痴呆型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方法选取脑梗死恢复期非痴呆型认知功能障碍患者98例,随机将其分为中西医组和西医组各49例。西医组予以西医卒中单元管理模式,包括药物治疗、健康教育、心理康复、肢体活动训练及认知功能训练。中西医组在西医组基础上予以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管理模式,两组均干预12周。观察并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认知功能指标[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画钟试验和积木试验]的变化,并比较其临床效果。结果干预12周后,两组MOCA、画钟试验和积木试验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上升(t值分别为2.45、2.29、2.35、3.47、2.99、3.25,P<0.05或P<0.01),且中西医组上升幅度较西医组更明显(t值分别为2.34、2.21、2.28,P<0.05);同时中西医组认知功能总改善率为93.88,明显优于西医组的79.59%(χ~2=4.35,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管理模式用于干预治疗脑梗死恢复期非痴呆型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确切,能明显延缓患者非痴呆型认知功能下降,改善其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恢复期 痴呆认知功能障碍 卒中单元管理模式 中西医结合 认知功能
下载PDF
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脑梗死后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曾倩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第9期1-3,共3页
目的分析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脑梗死后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75例脑梗死后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8例)与对照组(37例)。对照组予以胞磷胆碱治疗,研究组在对照... 目的分析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脑梗死后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75例脑梗死后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8例)与对照组(37例)。对照组予以胞磷胆碱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比较两组神经功能评分、脑血管的储存功能[血流灌注指数(PI)、脑血管储备能力(CVR)、脑动脉平均血流量(MCV)增加值]、认知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神经功能评分(28.87±0.38)分高于对照组的(27.15±1.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VR(47.13±6.36)%、MCV增加值(35.13±5.26)cm/s高于对照组的(37.24±5.61)%、(23.38±3.91)cm/s, PI(0.40±0.12)低于对照组的(0.62±0.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认知功能评分(26.24±1.64)分高于对照组的(22.15±2.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后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应用巴曲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指标,改善其脑血管的储存功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巴曲酶 依达拉奉 神经功能 认知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