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6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护理的探讨 被引量:8
1
作者 吴雪琴 梁瑞莲 +4 位作者 欧结红 崔冰 王岩 王浩 黄治荣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04年第4期270-271,共2页
目的评估急性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手术前及术中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23例经MRI和多层螺旋CT影像确诊为急性脑血管疾病(13例脑动脉瘤及10例超急性脑梗塞)使用全方位(包括技术、心理等)护理技术配合医生进行脑动脉DSA介入性救治,脑动脉瘤... 目的评估急性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手术前及术中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23例经MRI和多层螺旋CT影像确诊为急性脑血管疾病(13例脑动脉瘤及10例超急性脑梗塞)使用全方位(包括技术、心理等)护理技术配合医生进行脑动脉DSA介入性救治,脑动脉瘤采用电解可脱式铂金弹簧圈栓塞治疗,超急性期脑梗塞采用经脑动脉尿激酶注射溶栓治疗。结果13例脑动脉瘤栓塞术,栓塞成功12例,1例因瘤体畸形未进行钢圈栓塞;10例超急性梗塞行动脉溶栓,9例成功,所涉及的脑动脉重新通畅供血。采用特殊有效的护理技术使手术过程顺利进行,没有1例因护理不当而出现并发症。结论急性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手术前及术中的护理对治疗效果起重要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疾病 介入治疗 护理技术 脑动脉瘤 手术前 栓塞 并发症 起重 影像 配合
下载PDF
质量控制理论下护理干预在急性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余萍 《基层医学论坛》 2018年第12期1614-1615,共2页
目的探究质量控制理论下护理干预在急性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将行质量控制理论下护理干预的40例患者设为研究组,行常规护理的4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对... 目的探究质量控制理论下护理干预在急性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将行质量控制理论下护理干预的40例患者设为研究组,行常规护理的4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对2组患者生存质量、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研究组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FMA与MB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行质量控制理论下护理干预,可改善其运动功能,提高生存质量与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质量控制理论 介入治疗 应用效果
下载PDF
质量控制理论与常规护理在急性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患者护理中的作用分析
3
作者 郭锐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2年第11期104-107,共4页
研究在急性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临床护理中应用质量控制理论的具体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6月在本院接受介入治疗的100名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100名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 研究在急性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临床护理中应用质量控制理论的具体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6月在本院接受介入治疗的100名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100名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应用质量控制理论,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并发症方面,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8%,差异显著(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8.0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2.00%,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脑血管疾病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必须接受介入治疗,在介入治疗的过程中,应用质量控制理论开展护理工作,可以提升护理水平,增强护理效果,推动患者更好的康复。这种护理模式具备可靠的安全性,同时具备较高的人性化特点,能够得到患者普遍的认可,因而值得推广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控制理论 常规护理 急性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 应用作用
下载PDF
质量控制理论在急性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1
4
作者 何水云 王卉 时秋英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4期137-138,共2页
目的探讨质量控制理论在急性脑血管疾病行介入治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疾病行介入治疗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质量控制理论指导下开展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质量控制理论在急性脑血管疾病行介入治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疾病行介入治疗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质量控制理论指导下开展护理干预,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4/32),低于对照组的31.25%(10/3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3.75%(30/32),低于对照组的78.13%(2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质量控制理论在急性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临床推广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控制理论 介入治疗 脑血管疾病 护理
下载PDF
质量控制理论下护理干预在急性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评价
5
作者 张晶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143-0146,共4页
探讨在急性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间实施质量控制理论下护理干预的应用评价。方法 此次研究共选取92例患者进行对比实验,均为急性脑血管疾病病程且行介入治疗,采取盲抽方式进行组别划分,可分为对照与观察两个组别,每组患者人数46例... 探讨在急性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间实施质量控制理论下护理干预的应用评价。方法 此次研究共选取92例患者进行对比实验,均为急性脑血管疾病病程且行介入治疗,采取盲抽方式进行组别划分,可分为对照与观察两个组别,每组患者人数46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与质量控制理论下护理干预手段,对两组临床应用效果展开研究分析。结果 经实验中各项数据表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与此同时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较优,并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较高(P<0.05)。结论 对于急性脑血管疾病行介入治疗的患者而言,给予质量控制理论下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促进其整体满意度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控制理论 护理干预 急性脑血管疾病 介入治疗
下载PDF
质量控制理论在急性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9
6
作者 张晓兰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S1期353-355,共3页
目的 研究在接受介入治疗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护理中应用质量控制理论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月鄂州市中心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94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均由同一组医护人员实施相同的介入治疗,将其中... 目的 研究在接受介入治疗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护理中应用质量控制理论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月鄂州市中心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94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均由同一组医护人员实施相同的介入治疗,将其中介入治疗基础上实施常规护理的4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另外介入治疗护理中应用质量控制理论的4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8.5±3.3)分、(11.1±2.7)分,均低于对照组(21.7±3.6)分、(15.7±3.0)分(P<0.05);对照组患者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21.28%(10/47),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6.38%(3/47)(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3.62%(44/4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76.60%(36/47)(P<0.05).结论 在接受介入治疗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护理中应用质量控制理论能够提升护理质量,保证手术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加快患者术后恢复,可广泛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疾病 质量控制理论 介入治疗 护理
下载PDF
介入护理干预用于脑血管疾病患者介入治疗术中的护理效果观察
7
作者 罗彩勤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0123-0126,共4页
分析在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介入治疗中实施介入护理干预的效果。选取了我院2021年2月至2023年10月接受介入治疗的88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接受的护理干预不同分为常规组(常规护理干预,n=440)和介入组(介入护理干预,n=440... 分析在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介入治疗中实施介入护理干预的效果。选取了我院2021年2月至2023年10月接受介入治疗的88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接受的护理干预不同分为常规组(常规护理干预,n=440)和介入组(介入护理干预,n=440)。对于两组病患,将进行比较分析:临床相关指标(介入治疗配合度、症状消失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介入治疗后的恢复状况[15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oR-15)]、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相比于常规组,介入组的介入治疗配合度评分更高,症状消失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更短(P<0.05);介入组和常规组的QoR-15评分均值分别为(7.76±1.06)分、(6.64±1.10)分,介入组更高(P<0.05);介入组和常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82%、4.32%,介入组更低(P<0.05);介入组和常规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7.27%、91.59%,介入组更高(P<0.05)。结论 对于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时实施介入护理干预具有积极意义,可以提高患者的配合度,促进症状消失,有助于患者康复及减少并发症发生,同时患者对于此护理模式的满意度较常规护理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介入治疗 术中护理 介入护理干预
下载PDF
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应用于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优势评价
8
作者 李静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0期0139-0142,共4页
探讨基于临床诊断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行早期介入康复治疗,研究分析其呈现的治疗优势。方法 选取研究区域时段在2022年1月及至2024年1月,从本医院随机性选取共计80例临床诊断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康复治疗对象,遵照随机法划定2组分,... 探讨基于临床诊断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行早期介入康复治疗,研究分析其呈现的治疗优势。方法 选取研究区域时段在2022年1月及至2024年1月,从本医院随机性选取共计80例临床诊断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康复治疗对象,遵照随机法划定2组分,分别为:对照组(常规治疗手段)、观察组(常规治疗+早期介入康复治疗),每组均记入病例数为40例。结果 比较患者的神经功能相关指标数据,在治疗介入之前组间数据比较(P>0.05),治疗介入后显现观察组的CSS评分法评定神经功能缺陷评分、美国国家医院NIHSS量表中的神经功能缺陷评定均为更低水平,其日常生活功能测验评分为更高水平(P<0.05)。比较组间的日常生活质量,显示治疗前组间比较(P>0.05),介入治疗后呈现观察组的心理情绪、社会状态等维度评分值为更高水平(P<0.05)。比较组间疗效,呈现观察组更高(P<0.05)。结论 基于临床诊断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行有效治疗手段(即常规治疗+早期介入康复治疗),相较单一运用常规疗法更具优势,即: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促进生活品质提升,增强治疗效果,价值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 早期介入康复治疗 治疗优势
下载PDF
血管造影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9
作者 符秋宗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9期0092-0095,共4页
研究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使用血管造影治疗的效果。方法 2023年1月-2023年8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260例,采用随机分为对照组(n=130,常规治疗)和实验组(n=130,血管造影介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在疗效... 研究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使用血管造影治疗的效果。方法 2023年1月-2023年8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260例,采用随机分为对照组(n=130,常规治疗)和实验组(n=130,血管造影介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在疗效、神经受损均优于对照组(P<0.05);比较血管狭窄程度,对照组更为狭窄,血管病变参数更高(P<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通过血管造影诊断,可有效明确颈动脉的狭窄程度,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残疾及神经功能障碍情况,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 介入治疗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 狭窄程度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血管造影技术的应用价值研究
10
作者 于芳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1期094-097,共4页
探究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血管造影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8月至2024年1月期间收治的70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患者,实施血管造影术,对照组患者在血管造影术后应用药物治疗干预,如阿司匹林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观察组... 探究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血管造影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8月至2024年1月期间收治的70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患者,实施血管造影术,对照组患者在血管造影术后应用药物治疗干预,如阿司匹林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观察组患者应用脑血管神经介入术配合血管造影术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脑血管狭窄水平不存在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脑血管狭窄情况改善程度更高,重度狭窄及中度狭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改善水平更好(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几率(11.43%)低于对照组(20%)(P<0.05)。结论 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实施介入治疗,并配合血管造影技术,有利于提高手术治疗成效,应用效果明显,治疗后患者脑血管狭窄水平显著改善,有效缓解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不良事件发生几率低,该治疗方式应用安全性高,有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 介入治疗 血管造影技术 应用价值
下载PDF
丁苯酞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1
作者 李振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078-081,共4页
评估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时,应用丁苯酞、血管内介入治疗的联合效果。方法 回顾性截取74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研究时间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组,评估疗效。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更高,与对照组存在... 评估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时,应用丁苯酞、血管内介入治疗的联合效果。方法 回顾性截取74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研究时间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组,评估疗效。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更高,与对照组存在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 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时,应用丁苯酞、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方式,可以改善患者的炎症水平,恢复患者的生理自理能力,提高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和迁移细胞等数值,更好地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维护患者的生命安全,建议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 治疗效果 血管介入治疗 神经功能缺损 丁苯酞
下载PDF
神经介入治疗在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神经功能中的应用
12
作者 陈积丰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6期0089-0092,共4页
探究神经介入治疗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作用价值。方法 浦北县人民医院就诊的82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即对照组(n=41)及观察组(n=41)。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神经介入治疗)。采用中国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Sc... 探究神经介入治疗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作用价值。方法 浦北县人民医院就诊的82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即对照组(n=41)及观察组(n=41)。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神经介入治疗)。采用中国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Scale of neurological deficit in stroke in China,CSS),评价两组神经功能、脑动脉血流速度、临床指标、血管再通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MCA、ACA、PCA、VA、CSS、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PRDX1、LPA、vWF、CEC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在神经内科较为常见,采用神经介入治疗,调节临床指标变化,增强神经功能,提高血管再通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神经介入治疗 血管内皮功能 神经功能
下载PDF
血管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在脑血管疾病介入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许燕 李子付 赵瑞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0-506,共7页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是一种基于红外线进行组织成像的技术,可实现高达10~20μm的分辨率,已被广泛应用于冠状动脉病变诊疗,在脑血管疾病的诊疗中也日益受到重视。OCT在颈动脉狭窄、颅内动脉狭窄及夹层、脑动脉瘤和脑静脉疾病介入诊疗...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是一种基于红外线进行组织成像的技术,可实现高达10~20μm的分辨率,已被广泛应用于冠状动脉病变诊疗,在脑血管疾病的诊疗中也日益受到重视。OCT在颈动脉狭窄、颅内动脉狭窄及夹层、脑动脉瘤和脑静脉疾病介入诊疗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目前尚缺乏大样本数据的循证支持。由于脑血管具有独特的解剖特点,需要寻求更为合适的器械设计。通过不断的器械改进和技术进步,OCT有望成为脑血管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影像功能检测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脑血管疾病 介入治疗 应用
下载PDF
质量控制理论在急性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段金凤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1期6-8,共3页
目的探讨质量控制理论在急陛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1月至2011年10月进行介入治疗的64例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则在质量控... 目的探讨质量控制理论在急陛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1月至2011年10月进行介入治疗的64例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则在质量控制理论指导下进行护理干预,将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满意度及干预前、干预后5,10d的SAS评分、SD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满意度及干预后的SAS评分、SD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质量控制理论在急性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较佳,对于降低并发症及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均显示出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控制理论 急性脑血管疾病 介入治疗 护理效果
原文传递
神经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近、远期临床效果 被引量:18
15
作者 祖合热阿依.牙合甫 党辉 +1 位作者 王成凤 陈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7期70-73,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近、远期临床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13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7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 目的探讨神经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近、远期临床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13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7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应用神经介入进行治疗。评估治疗后1个月病变血管再通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患者病变血管收缩期峰流速(Vs)、舒张末期流速(Vd),评估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状况(NIHSS评分)、生活自理能力及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复发率、病死率。结果研究组治疗后再通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Vs和V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治疗后1、3、6、12个月结果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6、12个月AD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出现复发和病死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近期能显著提高病变血管再通率和神经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远期能够提高患者神经功能和日程生活能力,显著降低患者复发率和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神经介入治疗 临床效果 并发症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展开介入治疗对提高疗效的作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董发新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6期162-163,共2页
目的: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对其疗效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均选自于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入选患者总数为100例,入院时间在2019年1月—2020年6月。入选患者全部接受C T检查和数字... 目的: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对其疗效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均选自于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入选患者总数为100例,入院时间在2019年1月—2020年6月。入选患者全部接受C T检查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并进行介入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准确性,并对所有患者在治疗前与治疗后的血管狭窄程度、血管再通情况。结果:相比于CT检查结果,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的总检测准确性明显升高(P<0.05),主要表现在对于血管狭窄程度不足50%的患者的检出上。在血管完全闭塞、狭窄程度99%至70%、狭窄程度69%至50%上的检出准确性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患者的血管面积狭窄程度、直径狭窄程度均降低(P<0.05),病变长度明显增长(P<0.05),最小直径明显增大(P<0.05)。血管完全再通有65例(65%),部分再通有32例(32%),未通有3例(3%)。结论: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能提高疾病检出率,为治疗提供可靠依据,以此展开介入治疗可有效提供患者疗效,具有较强的临床实践价值,值得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 介入治疗 疗效
下载PDF
介入技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49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21
17
作者 卫杰 耿昌明 +1 位作者 韦道明 刘洁怡 《海军医学杂志》 2016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探析介入技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治疗中的近、远期疗效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4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0例IVC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入选者分成单纯药物治疗组(对照组)61例和介入治疗组(观察... 目的探析介入技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治疗中的近、远期疗效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4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0例IVC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入选者分成单纯药物治疗组(对照组)61例和介入治疗组(观察组)49例。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治疗前后的病变血管综合评分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的病变血管综合评分及NIHS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3 d及治疗后12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观察组治疗后3 d及12个月时的病变血管综合评分及NIHS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介入技术是治疗ICVD患者的安全、有效方法,其近、远期比单纯药物治疗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脑梗死
下载PDF
院内系统教育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病人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秦跃红 王苹 +2 位作者 王灵民 张艳艳 王功朝 《全科护理》 2014年第26期2490-2491,共2页
[目的]探讨院内系统教育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病人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方法]将6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按院内系统健康教育计划及流程实施系统性教育,应用... [目的]探讨院内系统教育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病人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方法]将6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按院内系统健康教育计划及流程实施系统性教育,应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对两组病人于入院时、手术前、手术后及出院前进行疾病不确定感水平测定。[结果]观察组病人手术前、手术后及出院时疾病不确定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在手术前、手术后及出院时的疾病不确定感均比入院时明显下降(P<0.05)。[结论]应用院内系统性健康教育流程对病人进行教育,能明显降低病人的疾病不确定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 介入治疗 系统教育 疾病不确定感
下载PDF
全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护理 被引量:7
19
作者 龙海秋 潘宁萍 伍翠芳 《微创医学》 2009年第4期449-450,共2页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造影 介入治疗 护理
下载PDF
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中长期预后及安全性临床研究 被引量:35
20
作者 吴水平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3期308-310,共3页
目的研究介入治疗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中长期预后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3年6月被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病人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单纯药物治疗组(60例)和血管内介入治疗组(60例),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及... 目的研究介入治疗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中长期预后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3年6月被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病人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单纯药物治疗组(60例)和血管内介入治疗组(60例),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病人均实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血管内介入治疗组治疗后的血管收缩期峰流速(Vs)、舒张末期流速(Vd)值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的Vs、Vd值,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内介入治疗组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8例,单纯药物治疗组发生17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访期中,单纯药物治疗组和血管内介入治疗组均未发生致死事件。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中长期治疗效果及安全性优于传统的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介入治疗 预后 安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