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麻醉方式对急性腹膜炎伴感染性休克患者围麻醉期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徐晓科 《当代医学》 2015年第18期77-78,共2页
目的探讨全身性麻醉及复合硬膜外麻醉对急性腹膜炎伴感染性休克患者术后麻醉苏醒时间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28例急性腹膜炎伴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n=64),对照组行全身性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 目的探讨全身性麻醉及复合硬膜外麻醉对急性腹膜炎伴感染性休克患者术后麻醉苏醒时间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28例急性腹膜炎伴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n=64),对照组行全身性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复合硬膜外麻醉,观察2组患者麻醉药物用量、麻醉苏醒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2、3 d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对2组患者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术中异氟醚、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铵用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现吞咽反射时间、拔管时间、睁眼时间、答问切题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3 d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能有效减少麻醉药物应用剂量,缩短患者麻醉苏醒时间,减少患者术后认知障碍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硬膜外麻醉 急性腹膜炎伴感染性休克 苏醒时间 认知恢复
下载PDF
不同麻醉方式对急性腹膜炎伴感染性休克患者围麻醉期的影响
2
作者 蔺建国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第9期47-48,共2页
目的:探讨全身性麻醉及复合硬膜外麻醉对急性腹膜炎伴感染性休克患者术后麻醉苏醒时间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急性腹膜炎伴感染性休克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行全身性麻醉,观察组在对... 目的:探讨全身性麻醉及复合硬膜外麻醉对急性腹膜炎伴感染性休克患者术后麻醉苏醒时间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急性腹膜炎伴感染性休克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行全身性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复合硬膜外麻醉,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药物用量、麻醉苏醒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异氟醚、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铵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现吞咽反射时间、拔管时间、睁眼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 d、2 d、3 d 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能有效减少麻醉药物应用剂量,缩短患者麻醉苏醒时间,减少患者术后认知障碍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硬膜外麻醉 急性腹膜炎伴感染性休克 苏醒时间 认知恢复
下载PDF
综合护理在小肠多处穿孔术后急性腹膜炎伴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3
作者 李晓青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9期139-142,共4页
观察小肠多处穿孔术后急性腹膜炎伴感染性休克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纳入2022年收治的100例小肠多处穿孔术后急性腹膜炎伴感染性休克患者。50例(常规干预组)行常规护理。50例(综合护理干预组)行综合护理干预。研究效果。结果... 观察小肠多处穿孔术后急性腹膜炎伴感染性休克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纳入2022年收治的100例小肠多处穿孔术后急性腹膜炎伴感染性休克患者。50例(常规干预组)行常规护理。50例(综合护理干预组)行综合护理干预。研究效果。结果 干预10d后,综合护理干预组生活质量评分,分别对比常规干预组[生理评分:(15.88±2.05)分对比(12.69±1.77)分;心理评分:(16.15±2.13)分对比(13.09±1.47)分;社会关系评分:(14.19±2.36)分对比(12.67±1.03)分;环境评分:(16.11±2.15)分对比(13.24±1.15)分],均更高,p<0.05。综合护理干预组的护理满意率,分别对比常规干预组(96.00%对比80.00%),均更高(p<0.05)。结论 对小肠多处穿孔术后急性腹膜炎伴感染性休克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生活质量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干预 小肠多处穿孔术 急性腹膜 感染性休克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急性腹膜炎伴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黄常君 谢卿 《现代实用医学》 2016年第1期73-75,共3页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急性腹膜炎伴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急性腹膜炎伴休克患者84例,按照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照组采用常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观察两...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急性腹膜炎伴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急性腹膜炎伴休克患者84例,按照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照组采用常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观察两组患者围麻醉期循环参数、全身麻醉药物的用量、苏醒时间情况、不良反应及术后认知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及血氧饱和度在诱导期、插管时及拔管后均低于对照组(均<0.05),异氟醚、芬太尼、维库溴铵及丙泊酚使用剂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0.05),睁眼时间、问答切题时间、吞咽反射时间及拔管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均<0.05),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05),术后1及2d观察组认知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0.05)。结论急性腹膜炎伴感染性休克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镇痛效果较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硬膜外阻滞 急性腹膜 感染性休克
下载PDF
不同麻醉方式对急性腹膜炎伴感染性休克患者围麻醉期影响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谢恒韬 潘侠 +2 位作者 黄亚医 王龙 李安琴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3年第31期6077-6080,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急性腹膜炎伴感染性休克患者围麻醉期的影响性,以期提高临床麻醉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2年12月50例急性腹膜炎伴感染性休克患者,对分成2组,对照组予以气管内插管静脉吸入复合全麻组,观察组予以硬...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急性腹膜炎伴感染性休克患者围麻醉期的影响性,以期提高临床麻醉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2年12月50例急性腹膜炎伴感染性休克患者,对分成2组,对照组予以气管内插管静脉吸入复合全麻组,观察组予以硬膜外阻滞麻醉+复合全麻组,观察2组麻醉后在各个麻醉循环系数的变化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在入室时在心率、MAP和SpO2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而麻醉后在MAP各个时期以及拔管时在心率上比较有明显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SpO2却均在95%以上,比较无差异性(P>0.05);在临床效果上,对照组的优良率为60%,总有效率为72%,苏醒时间为(16.5±2.7)min;观察组的优良率为86%,总有效率为100%,苏醒时间为(3.7±1.3)min两组比较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而在不良反应上,在恶心呕吐和呼吸抑制上比较有明显差异性(P<0.05);而在疼痛和烦躁上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麻醉+复合全麻对急性腹膜炎伴感染性休克患者围麻醉期效果良好,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腹膜 感染性休克 围麻醉期 麻醉方式
原文传递
不同麻醉方式对急性腹膜炎伴感染性休克患者围麻醉期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吴风罡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28-1329,1342,共3页
目的探讨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麻与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对急性腹膜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围麻醉期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腹膜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37例,随机分为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麻组(静吸组)17例、硬膜外阻滞+复合... 目的探讨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麻与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对急性腹膜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围麻醉期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腹膜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37例,随机分为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麻组(静吸组)17例、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阻滞组)20例,分别观察两组在各个麻醉时期循环系数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入室时两组心率、动脉平均压(MAP)及血氧饱和度(Sp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进入麻醉诱导期,两组心率明显下降,SpO2仍能维持于99%;拔管时,静吸组心率高于阻滞组(P<0.05);在麻醉的各时期,静吸组MAP均高于阻滞组;阻滞组有着更好的麻醉效果及更少的不良反应。结论硬膜外阻滞加复合全麻在急性腹膜炎合并感染性休克的急诊手术中麻醉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腹膜 感染性休克 麻醉方式 围麻醉期
原文传递
右美托咪定静脉泵入对急性腹膜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全麻苏醒期OAAS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申茜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24期4515-4516,共2页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静脉泵入对急性腹膜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全麻苏醒期意识状态评分(OAAS)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许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急性腹膜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依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接受芬...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静脉泵入对急性腹膜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全麻苏醒期意识状态评分(OAAS)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许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急性腹膜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依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接受芬太尼治疗,观察组接受右美托咪定静脉泵入治疗。比较两组麻醉前及术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拔管前后15 min躁动评分(RS)、镇静评分(RSS)以及意识状态评分(OAAS)。结果术后观察组MAP[(89.43±12.37)mm Hg]低于对照组[(112.04±11.16)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前后15 min两组R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前后15 min观察组RS、OA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右美托咪定静脉泵入能有效稳定急性腹膜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全麻苏醒期血压水平,改善其躁动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急性腹膜 感染性休克
下载PDF
VSD技术治疗糖尿病合并急性坏死性筋膜炎并发感染性休克1例 被引量:11
8
作者 邓呈亮 魏在荣 +5 位作者 曾雪琴 孙广峰 金文虎 聂开瑜 王波 王达利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67-668,I0004,共3页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吸引技术治疗糖尿病合并急性坏死性筋膜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06收治糖尿病合并腰背部急性坏死性筋膜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1例,确诊后立即行切开引流+负压封闭吸引术,予持续负压吸引,保持负压值4...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吸引技术治疗糖尿病合并急性坏死性筋膜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06收治糖尿病合并腰背部急性坏死性筋膜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1例,确诊后立即行切开引流+负压封闭吸引术,予持续负压吸引,保持负压值40-60 kPa之间,给予双氧水、生理盐水、0.5%碘伏交替冲洗伤口,辅以全身静脉抗感染、营养治疗、器官功能支持、保持内环境稳定等,每周更换负压封闭吸引装置1次,更换2次后,腰背部两侧伤口行清创缝合术,背部正中残留创面予行游离皮片移植术。结果患者腰背部坏死筋膜予彻底清除,感染性休克得到纠正,随访18月,患者一般情况好,腰背部伤口愈合良好。结论负压封闭吸引技术能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医务人员工作量,减少手术次数,缩短住院时间,节省住院费用,是治疗糖尿病合并急性坏死性筋膜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吸引(VSD) 急性坏死性筋膜(ANF) 感染性休克
下载PDF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泛发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继发门静脉炎合并胆道出血1例治疗体会
9
作者 闫春生 周金波 +1 位作者 鲁东 刘学振 《黑龙江医学》 1999年第6期81-81,共1页
关键词 急性化脓性阑尾 泛发性腹膜 感染性休克 门静脉 合并症 胆道出血 治疗
下载PDF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3
10
作者 马光锟 朱丹 +2 位作者 李晶 万启军 何永成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年第1期130-131,共2页
感染性休克是一种常见危急重症。本文作者报道1例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患者,经过有效控制感染、合理补液、积极处理原发病灶、应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及血液净化替代治疗,配合抗休克护理、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护理、腹... 感染性休克是一种常见危急重症。本文作者报道1例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患者,经过有效控制感染、合理补液、积极处理原发病灶、应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及血液净化替代治疗,配合抗休克护理、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护理、腹膜炎护理以及饮食护理等综合治疗,好转出院。提示严密细致的临床观察及有效的护理措施在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抢救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感染性休克 腹膜 无创呼吸机 血液净化 护理
下载PDF
无感染性休克的腹膜炎患者肠系膜血管K_(ATP)通道表达减少
11
作者 徐林 张登文 +5 位作者 谢大兴 王煜 韩爱迪 张传汉 田玉科 王学仁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45-748,共4页
目的探讨KATP通道在确诊无感染性休克的腹膜炎患者肠系膜血管中的表达。方法收集16例腹膜炎患者和14例非腹膜炎患者的肠系膜动脉血管,检测其KATP通道的mRNA表达。结果腹膜炎组(n=16)Kir 6.1mRNA相对表达量为(0.358±0.150),SUR2BmRN... 目的探讨KATP通道在确诊无感染性休克的腹膜炎患者肠系膜血管中的表达。方法收集16例腹膜炎患者和14例非腹膜炎患者的肠系膜动脉血管,检测其KATP通道的mRNA表达。结果腹膜炎组(n=16)Kir 6.1mRNA相对表达量为(0.358±0.150),SUR2BmRNA相对表达量为(0.324±0.211);非腹膜炎组(n=14)Kir 6.1mRNA相对表达量为(1.125±0.554),SUR2BmRNA相对表达量为(1.058±0.338);无感染性休克发生时,腹膜炎组KATP通道表达较非腹膜炎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单纯腹膜炎到脓毒血症的发展过程中,血管KATP的表达水平是变化的,该研究可能为寻找治疗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的时间窗提供了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 脓毒血症 感染性休克 KATP通道
下载PDF
1例创伤性弥漫性腹膜炎致感染性休克患者应用PICCO技术的护理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娟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年第4期156-157,共2页
脉搏指示持续心输出量(pulse-indicated continuouscardiac output,PICCO)是一项全新的脉波轮廓连续心排血量与经肺温度稀释心排血量联合应用技术,能全面连续监测感染性休克血流动力学变化,并能反应血管外肺水,临床干扰因素少,能更精... 脉搏指示持续心输出量(pulse-indicated continuouscardiac output,PICCO)是一项全新的脉波轮廓连续心排血量与经肺温度稀释心排血量联合应用技术,能全面连续监测感染性休克血流动力学变化,并能反应血管外肺水,临床干扰因素少,能更精确判断并指导治疗,有利于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感染性休克血流动力学治疗的时机尤为重要,及早监测可为临床及早正确干预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PICCO 弥漫性腹膜 液体复苏 血流动力学变化 经肺温度稀释 血管外肺水 心排血量 CRRT 血管活性药
下载PDF
腹膜炎致感染性休克6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坤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04年第1期28-28,共1页
关键词 腹膜 感染性休克 临床特点 并发症 病因 术后感染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继发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炎性介质变化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虞飞燕 王振华 顾晓琳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288-290,共3页
目的 观察与分析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继发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炎性介质变化状态。方法 选取5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继发感染性休克患者为A组,5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未继发感染性休克患者为B组,56例同龄健康者为C组,然后检测与比较3组... 目的 观察与分析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继发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炎性介质变化状态。方法 选取5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继发感染性休克患者为A组,5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未继发感染性休克患者为B组,56例同龄健康者为C组,然后检测与比较3组血清炎性介质水平,同时将A组中不同休克严重程度患者的血清指标进行比较,并比较A组与B组不同分类(淋巴细胞与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 血清炎症介质水平,如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4)、IL-6、IL-10及其他炎性介质,如前列腺素E2(PGE2)、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sICAM-1)、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sVCAM-1)及sCD44,A组〉B组〉C组,重度患者〉中度患者〉轻度患者(P均〈0.05)。A组中不同分类患者的上述血清细胞因子及其他血清炎性介质水平均高于B组,且A组与B组中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检测结果均高于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P均〈0.05)。结论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继发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炎性介质呈现高表达状态,且休克严重程度及白血病分类对其表达均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化疗后继发感染性休克 血清性介质
下载PDF
防治急性阑尾炎伴腹膜炎切口感染的一点探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龙根 《中国医学装备》 2014年第B08期194-194,共1页
本文通过降低急性阑尾炎伴腹膜炎切口感染发生率。得出结论:通过遵循无菌操作、减少手术中污染、合理应用抗生素并辅以腹部微波理疗,可减少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 急性阑尾 腹膜 切口感染 防治措施
下载PDF
急性感染性腹膜炎患者外周血内毒素水平与急性肺损伤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周敏 罗晓明 +4 位作者 杜敏 王劲松 李涛 方业香 谷一梅 《肝胆外科杂志》 2010年第5期358-361,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感染性腹膜炎手术患者外周血内毒素水平与急性肺损伤(ALI)发生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2月~2010年6月诊断感染性腹膜炎入住我院重症医学科(ICU)患者32例,根据是否合并肺损伤分为急性肺损伤组(ALI)和无急性肺损伤... 目的观察急性感染性腹膜炎手术患者外周血内毒素水平与急性肺损伤(ALI)发生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2月~2010年6月诊断感染性腹膜炎入住我院重症医学科(ICU)患者32例,根据是否合并肺损伤分为急性肺损伤组(ALI)和无急性肺损伤组(NALI),每组16例。分别检测术前1小时、术后第0、2、5、14天外周血内毒素水平(ETX)、IL-6、氧合指数(PaO2/FiO2)、肺顺应性(Cs)等指标。结果感染性腹膜炎患者术前外周血内毒素水平与肺损伤的发生呈明显相关性,术前1 h内素素水平的升高与术后第0、2天IL-6分泌的异常增加呈明显正相关(P<0.01);术后第2、5天IL-6的升高与ALI的程度以及MOF的发生呈显著正相关。经术中及术后抗感染、引流、腹腔冲洗等去除肠源性感染诱因等综合治疗,随内毒素水平的下降,IL-6分泌逐渐下调,ALI程度逐渐减轻。结论内毒素血症是感染性腹膜炎诱发ALI的重要因素之一。及早选择合适的治疗措施,防止或减轻内毒素水平的增高,减少肠道内毒素的移位、进而减少IL-6失控性分泌,则在阻止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MODS的发生可能起到重要的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腹膜 急性肺损伤 内毒素 IL-6
下载PDF
腹膜炎与感染性休克
17
作者 王利平 《成都医药》 2001年第3期186-187,共2页
在腹部外科,重症感染以腹膜最多见,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急腹症.细菌性腹膜炎多为肠道内常在菌,主要是革兰阴性杆菌,因而,往往伴内毒素血症与休克.
关键词 腹膜 感染性休克 体液因子 病理学 治疗
下载PDF
预防急性阑尾炎伴腹膜炎切口感染的体会
18
作者 毛惠滨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年第1期143-143,共1页
目的:降低急性阑尾炎伴腹膜炎切口感染发生率。方法:162例患者通过术中处理,合理应用抗生素预防急性阑尾炎伴腹膜炎切口感染。结果:162例患者有3例切口感染,切口感染率降至1.8%。结论:通过遵循无菌操作,减少手术中污染,合理应用抗生素,... 目的:降低急性阑尾炎伴腹膜炎切口感染发生率。方法:162例患者通过术中处理,合理应用抗生素预防急性阑尾炎伴腹膜炎切口感染。结果:162例患者有3例切口感染,切口感染率降至1.8%。结论:通过遵循无菌操作,减少手术中污染,合理应用抗生素,并辅以腹部理疗,便可减少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阑尾腹膜切口感染 预防措施 体会
下载PDF
急性阑尾炎伴腹膜炎术后切口感染预防措施的临床探讨
19
作者 熊永胜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6年第34期269-269,270,共2页
目的:探讨有效预防急性阑尾炎伴腹膜炎术后切口感染的措施。方法选择我院自2013年4月~2015年2月收治的78例急性阑尾炎伴腹膜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预防感染;观察组采用阿米卡星均匀侵润注射在切口边缘... 目的:探讨有效预防急性阑尾炎伴腹膜炎术后切口感染的措施。方法选择我院自2013年4月~2015年2月收治的78例急性阑尾炎伴腹膜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预防感染;观察组采用阿米卡星均匀侵润注射在切口边缘肌层。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率为2.56%(1/3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38%(6/39),差异显著(<0.0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0.05)。结论采用阿米卡星对急性阑尾炎伴腹膜炎患者预防切口感染,可显著降低感染率,加快患者恢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阑尾 腹膜 术后切口感染
下载PDF
预防急性阑尾炎并腹膜炎手术切口感染的疗效分析
20
作者 梁朝旭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468-469,472,共3页
目的探讨降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并腹膜炎病人手术切口感染几率的方法。方法将217例化脓性阑尾炎并腹膜炎病例分为穿孔性阑尾炎并腹膜炎(A组)114例,非穿孔性阑尾炎并腹膜炎(B组)103例,其中A组放置腹腔引流79例,未放置引流35例;B组放置腹... 目的探讨降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并腹膜炎病人手术切口感染几率的方法。方法将217例化脓性阑尾炎并腹膜炎病例分为穿孔性阑尾炎并腹膜炎(A组)114例,非穿孔性阑尾炎并腹膜炎(B组)103例,其中A组放置腹腔引流79例,未放置引流35例;B组放置腹腔引流42例,未放置引流61例,分析统计两组切口感染率。结果本组病例切口感染率为(10/217)4.61%,其中A组切口感染率(9/114)7.89%,B组切口感染率(1/103)0.79%(P<0.05)。A组放置引流切口感染率为(8/79)10.13%,未放置引流切口感染率为(1/35)2.86%(P<0.05)。放置引流切口感染率A组(10.13%)与B组(3.23%)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并腹膜炎手术切口感染与腹膜炎严重程度有关,早诊断、早手术、避免误诊,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掌握抗生素使用指征可减少切口感染几率,放置引流与否应视病人个体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阑尾 腹膜 切口感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