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氨磷汀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对急性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机制
1
作者 丛悦 李莉 +3 位作者 赵艺萌 徐媛媛 拱健婷 关佳莉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9-463,共5页
目的探究氨磷汀对急性辐射损伤小鼠的防护作用机制。方法3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氨磷汀组(150 mg/kg),每组10只。照射前30 min氨磷汀组小鼠腹腔注射氨磷汀,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然后模... 目的探究氨磷汀对急性辐射损伤小鼠的防护作用机制。方法3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氨磷汀组(150 mg/kg),每组10只。照射前30 min氨磷汀组小鼠腹腔注射氨磷汀,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然后模型组和氨磷汀组小鼠予4 Gy X射线一次性全身照射致急性辐射损伤。检测照射前2 h和照射后第1、4、7、10、14天小鼠外周血中白细胞、血小板和红细胞计数,分析照射后第7天各类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的比例变化;采用16S rRNA扩增子测序技术分析照射后第7天小鼠粪便中肠道菌群结构,并与各类白细胞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氨磷汀组小鼠白细胞计数在照射后第1、4、7、10天,血小板计数在照射后第10天,红细胞计数在照射后第1天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肠道菌群β多样性发生改变,厚壁菌门相对丰度升高,拟杆菌门相对丰度降低;氨磷汀逆转了上述肠道菌群β多样性以及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相对丰度的变化。模型组有异芽孢杆菌属、丹毒丝菌纲、丹毒丝菌目和丹毒丝菌科4个差异性物种,其丰度与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呈显著负相关(P<0.01),氨磷汀组有小鼠乳杆菌和卷曲乳杆菌2个差异性物种,其丰度与中性粒细胞比例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氨磷汀可通过维持肠道微生物菌群平衡来减轻辐射造成的急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辐射损伤 氨磷汀 肠道微生物 16S rRNA序列测序
下载PDF
急性辐射损伤小鼠T细胞功能亚群的变化 被引量:6
2
作者 赵莲 董波 +2 位作者 熊国林 赵蓓蕾 罗庆良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32-334,共3页
为了解T细胞功能亚群在急性辐射损伤后的改变 ,探讨急性放射病细胞免疫功能长期低下的发病机制 ,用60 Coγ射线 5Gy对二级Balb/c小鼠一次性全身照射。在照射后约 10、2 8和 12 0天用双标记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淋巴细胞CD4 + 和CD... 为了解T细胞功能亚群在急性辐射损伤后的改变 ,探讨急性放射病细胞免疫功能长期低下的发病机制 ,用60 Coγ射线 5Gy对二级Balb/c小鼠一次性全身照射。在照射后约 10、2 8和 12 0天用双标记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淋巴细胞CD4 + 和CD8+ T细胞亚群 ,用相对定量的RT PCR法检测脾脏细胞经ConA刺激活化后IL 4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发现 ,照射组相对于对照组CD4 + /CD8+ 比值显著升高 ,随着照射后时间的延长 ,CD4 + /CD8+ 比值逐渐降低 ,但至 12 0天左右仍未恢复到同批正常对照的水平。受照后 10天左右的小鼠脾细胞IL 4基因在mRNA水平明显升高。提示小鼠CD8+ T细胞比CD4 + T细胞辐射敏感性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辐射损伤 小鼠 T细胞功能亚群 发病机制 细胞免疫功能
下载PDF
急性辐射损伤与血清中微量元素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罗晓芳 傅宝华 +2 位作者 秦文华 姚仲甫 吕玉民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82-483,共2页
关键词 急性辐射损伤 血清 微量元素 肺通气量 能量代谢率
下载PDF
凉血固元益肾汤对肠型急性辐射损伤大鼠骨髓造血功能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闫梓乔 王毓国 +2 位作者 冯剑 杨倩宇 窦永起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第12期2232-2237,2260,共7页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凉血固元益肾汤对肠型急性辐射损伤大鼠骨髓造血机能的保护作用。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85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对照组、凉血固元益肾汤中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凉血固元益肾汤高剂量组(中药...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凉血固元益肾汤对肠型急性辐射损伤大鼠骨髓造血机能的保护作用。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85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对照组、凉血固元益肾汤中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凉血固元益肾汤高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在适应性饲养后,于照射前禁食8 h,除空白对照组外,各组均通过全身一次性^(60)Co-γ射线10 Gy(源皮距3 m)照射制备大鼠急性肠型辐射损伤模型。自照射后第1天至处死前,中药中、高剂量组分别按照10 ml/kg给予含生药2.73 g/ml、5.46 g/ml的凉血固元益肾汤浓缩液灌胃,阳性药对照组按10 ml/kg给予生理盐水配置的0.3 g/ml谷氨酰胺混悬液灌胃,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按10 ml/kg给予生理盐水灌胃,1次/d。在照射后第3、5、10天,除空白对照组外各组分别随机抽取5只检测白细胞、红细胞(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比容)、血小板情况,并剖取一侧股骨进行骨髓病理切片染色观察。结果(1)白细胞: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组在照射后第3、5、10天均明显降低(P<0.01),各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及各治疗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红细胞:照射后第3天,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比容明显降低(P<0.05,P<0.01),中药高剂量组各指标高于模型对照组及阳性药对照组(P<0.01),甚至其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照射后第5天,各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比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照射后第10天,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比容均出现明显降低(P<0.01),且中药中剂量组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比容水平均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3)血小板:照射后第3天,各组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第5天和第10天各组血小板计数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且各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及各治疗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HE染色显示,照射后第3天和第5天,各辐射组骨髓内淋系和巨核系造血细胞数量明显下降,骨髓结构疏松紊乱,其中中药中、高剂量组红系造血细胞相对数量较多;照射后第10天,各照射组红系、粒系和巨核系造血细胞基本消失,但中药高剂量组可见以上三系造血细胞数量增多且有增殖再生的趋势。结论大剂量辐射后短期应用凉血固元益肾汤对^(60)Co-γ射线一次性全身照射10 Gy所致急性肠型辐射损伤大鼠的骨髓造血功能有保护作用,尤对红细胞造血功能更为明显,并可一定程度促进骨髓造血细胞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肠型急性辐射损伤 急性辐射损伤综合征 骨髓 造血
下载PDF
重症急性辐射损伤治疗新策略——造血因子早期干预治疗 被引量:4
5
作者 罗庆良 邢爽 +1 位作者 余祖胤 从玉文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249-253,共5页
无论是军事或恐怖行动的核爆炸还是民用核设施的事故性爆炸,均可致大规模人群受到不同程度的电离辐射照射,产生大量的重症急性辐射损伤(SARI)患者。过去二十多年,对SARI患者的救治大多采用造血干细胞移植,然而数十例辐射事故患者接受移... 无论是军事或恐怖行动的核爆炸还是民用核设施的事故性爆炸,均可致大规模人群受到不同程度的电离辐射照射,产生大量的重症急性辐射损伤(SARI)患者。过去二十多年,对SARI患者的救治大多采用造血干细胞移植,然而数十例辐射事故患者接受移植后的结果表明其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至今无一长期活存。实验研究结果显示,7.0或10.0 Gy 60Coγ射线照射猴在照射后24 h内给予大剂量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或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可明显促进受照射动物造血恢复、缩短抗感染和抗出血治疗时间、增加照射动物活存率。对于受5.0~10.0Gy照射所致的SARI患者的临床治疗,尽早使用rhG-CSF或(和)rhTPO是目前首选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 造血生长因子 重症急性辐射损伤
下载PDF
G-CSF对急性辐射损伤小鼠胸腺细胞的细胞周期、增殖细胞及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赵红霞 郭梅 +1 位作者 刘铁强 艾辉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3期809-813,共5页
本研究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急性辐射损伤小鼠胸腺细胞周期、凋亡及各细胞亚群增殖、分化的影响。6Gy照射BALB/c小鼠制造中重度急性辐射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重组人G-CSF治疗组[rhG-CSF100μg/(kg.d)×14天]。用PI... 本研究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急性辐射损伤小鼠胸腺细胞周期、凋亡及各细胞亚群增殖、分化的影响。6Gy照射BALB/c小鼠制造中重度急性辐射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重组人G-CSF治疗组[rhG-CSF100μg/(kg.d)×14天]。用PI法检测照后72小时内胸腺细胞周期及凋亡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照后7至28天不同时间点胸腺CD4-CD8-细胞4阶段及CD4+CD8+、CD8+CD4-、CD8-CD4+细胞比例。结果显示,G-CSF在照后6小时即可使胸腺细胞出现G0/G1期阻滞G-CSF组vs对照组为(82.0±5.0)%vs(75.9±2.8)%(p<0.05),S期下降G-CSF组vs对照组为(10.2±4.8)%vs(15.7±2.3)%(p<0.05),但对G2/M期细胞比例影响不大。胸腺细胞受照后6小时即出现明显调亡,12小时达高峰。G-CSF组在照后6小时及12小时胸腺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1.5±2.4)%、(15.5±3.3)%,对照组则分别为(16.5±2.2)%、(22.6±0.7)%,两时间点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胸腺CD4-CD8-(double negative,DN)细胞成熟分4个阶段(DN1-4),G-CSF组照后7天DN1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照后21天DN3、DN4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G-CSF可促进DN1细胞增殖,并使其向DN3、DN4阶段分化。G-CSF对胸腺CD4+CD8+细胞的影响主要在于减轻其恢复过程中的二次下降的程度,使其在照后28天接近正常,并明显高于对照组[(71.0±6.3)%vs(25.5±6.3)%](p<0.05)。结论 :G-CSF可调节急性辐射损伤胸腺细胞周期,减少胸腺细胞凋亡,促进胸腺CD4-CD8-及CD4+CD8+细胞增殖、分化,加快急性辐射损伤后中枢免疫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辐射损伤综合征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胸腺细胞
下载PDF
益气解毒中药复方对急性辐射损伤小鼠全血细胞的动态防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天琪 王安 +6 位作者 王磊 李盼飞 徐文慧 朱晓燃 孟令华 常金圆 胡素敏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16年第4期1-6,共6页
目的:研究以益气解毒为主的中药复方对急性辐射损伤(ARI)小鼠全血细胞的动态防护作用。方法: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空白和模型组灌胃去离子水,安多霖组和中药高、低剂量组分别灌胃各自的药液、中药复方水煎液,给药两周。... 目的:研究以益气解毒为主的中药复方对急性辐射损伤(ARI)小鼠全血细胞的动态防护作用。方法: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空白和模型组灌胃去离子水,安多霖组和中药高、低剂量组分别灌胃各自的药液、中药复方水煎液,给药两周。两周后,除空白组外,其他各组小鼠进行5.5 Gy60Coγ射线全身一次性照射。分别于照射后第1、7、21、35 d检测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并观察照后各组小鼠的生存情况,记录、计算照后各组小鼠的死亡率、生存率。结果:照射各组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和血小板均在照后1、7 d大幅度降低,在照后21 d和35 d均缓慢恢复;与同批次模型组比较,中药复方低剂量组白细胞、淋巴细胞和血小板均回升程度明显。照射各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均在照后1、7、21 d逐渐降低,至照后35 d,各照射组均有所回升,而与模型组比较,中药复方低剂量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恢复速度较快。照后35 d内,模型组、安多霖组和高剂量组分别死亡8、7、5只,而中药复方低剂量组小鼠在全程无死亡现象。结论:益气解毒中药复方可以缩短照后小鼠全血细胞各项指标的恢复时间,对全血细胞具有较好的防护效果,且降低ARI小鼠的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解毒 中药复方 安多霖 急性辐射损伤 全血细胞 小鼠 动态防护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在急性辐射损伤治疗中的作用综述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建功 郭万龙 +1 位作者 张淑贤 段志凯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10年第3期134-137,共4页
目前对于急性放射病的治疗,细胞因子治疗仍是一种主要的手段。造血干细胞移植配型比较困难,严重的移植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迫使人们寻找新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具有分泌造... 目前对于急性放射病的治疗,细胞因子治疗仍是一种主要的手段。造血干细胞移植配型比较困难,严重的移植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迫使人们寻找新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具有分泌造血生长因子、重建造血微环境、低免疫原性、易于外源基因转染和表达等优点,将其应用于急性辐射损伤的临床治疗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本文就MSC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其在辐射损伤中的作用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辐射损伤 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因子
下载PDF
海生多糖肽对小鼠急性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 被引量:6
9
作者 朱咏梅 钟进义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349-1350,共2页
关键词 急性辐射损伤 防护作用 小鼠 多糖 全身照射 结果报告 口服 海洋生物制剂 海参 海带
下载PDF
元参组方对急性辐射损伤的保护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曾婷 郝丽 +4 位作者 金星 路松毅 谢逸欣 马丽 刘保昌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96-1097,共2页
目的:观察元参组方对急性放射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以X射线照射小鼠全身引起辐射损伤,观察元参组方对辐射小鼠白细胞、骨髓有核细胞数、粒系造血祖细胞和脾脏指数的影响。结果:元参组方对正常小鼠和受照小鼠白细胞、骨髓... 目的:观察元参组方对急性放射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以X射线照射小鼠全身引起辐射损伤,观察元参组方对辐射小鼠白细胞、骨髓有核细胞数、粒系造血祖细胞和脾脏指数的影响。结果:元参组方对正常小鼠和受照小鼠白细胞、骨髓有核细胞数、造血干细胞和粒系造血祖细胞有明显的升高作用,疗效高于"养血饮"。结论:元参组方能促使造血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对急性放射性损伤有显著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参组方 急性辐射损伤 造血干细胞
下载PDF
GW003对恒河猴急性辐射损伤的治疗作用
11
作者 熊国林 欧红玲 +8 位作者 李明 申星 谢玲 赵燕芳 郭玲玲 王玉娇 黄岩山 罗庆良 邢爽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315-320,329,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不同剂量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融合蛋白(GW003)对急性放射病恒河猴的治疗作用。方法 28只成年恒河猴分为正常对照组、照射对照组及GW003 50、150和450μg/kg治疗组共5组,后4组动物(每组6只)用60Coγ...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不同剂量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融合蛋白(GW003)对急性放射病恒河猴的治疗作用。方法 28只成年恒河猴分为正常对照组、照射对照组及GW003 50、150和450μg/kg治疗组共5组,后4组动物(每组6只)用60Coγ射线全身双侧一次照射3.0 Gy。GW003治疗组动物分别于照射后0和7 d皮下注射GW003 50、150和450μg/kg,所有照射动物均给予对症治疗。观察照射动物一般状况、体征、外周血细胞计数、外周血和骨髓细胞集落培养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结果不同剂量GW003皮下注射给药能明显升高3.0 Gy照射猴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造血祖细胞数,其中GW003 150和450μg/kg剂量组提高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最低值,缩短细胞减少持续时间的作用显著,明显加速骨髓造血功能恢复,减少输血次数。结论 GW003 150μg/kg可明显促进急性辐射损伤猴造血功能恢复,对中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血清白蛋白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中性粒细胞减少 急性辐射损伤 恒河猴
下载PDF
造血因子治疗急性辐射损伤的应用依据和原则的实验研究
12
作者 罗庆良 从玉文 +6 位作者 柳晓兰 郝静 熊国林 董波 毛秉智 邱丽玲 陈家佩 《医学研究通讯》 2003年第2期19-20,共2页
随着核能技术在肿瘤和骨髓移植病人的医疗性照射、同位素示踪、辐照加工及核电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辐射事故的发生也随之增加.此外,平时核设施遭到破坏或战争时期的核袭击,均可发生大量的急性辐射损伤(尤其是骨髓造血功能的损伤)病人.近... 随着核能技术在肿瘤和骨髓移植病人的医疗性照射、同位素示踪、辐照加工及核电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辐射事故的发生也随之增加.此外,平时核设施遭到破坏或战争时期的核袭击,均可发生大量的急性辐射损伤(尤其是骨髓造血功能的损伤)病人.近十多年来,应用细胞因子来改善辐射造血损伤获得良好的疗效.然而,细胞因子的用药对象、剂量、时机及合理的配伍应用等问题尚未解决,短效、无效者绝非罕见,甚至出现滥用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因子 治疗 急性辐射损伤 核能技术 肿瘤 骨髓移植 辐射事故
下载PDF
黄芪对急性辐射损伤小鼠预防作用的研究
13
作者 韦唯唯 郑祖安 +1 位作者 王佳伟 杜光 《药学研究》 CAS 2023年第5期310-312,354,共4页
目的研究黄芪对急性辐射损伤小鼠免疫器官损伤及外周血细胞减少预防作用的研究。方法将30只SPF级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黄芪组(6.5 mL·kg^(-1)),每组10只。正常组和模型组小鼠每天灌胃生理盐水,黄芪组小鼠每天灌... 目的研究黄芪对急性辐射损伤小鼠免疫器官损伤及外周血细胞减少预防作用的研究。方法将30只SPF级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黄芪组(6.5 mL·kg^(-1)),每组10只。正常组和模型组小鼠每天灌胃生理盐水,黄芪组小鼠每天灌胃浓缩的黄芪水煎液,1次/天,持续14 d。第15天,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给予5Gy X射线一次性全身照射,建立急性辐射损伤模型。照射后第8天,处死小鼠取材,进行各项指标的检测,包括脾脏和胸腺指数、脾脏病理切片、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结果照射后第8天,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浓度及血小板计数、胸腺和脾脏指数均明显降低,脾脏红、白髓界限不清;与模型组相比,黄芪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浓度均显著升高,血小板计数、脾脏和胸腺指数未见明显升高,脾脏红、白髓分界尚可。结论5Gy X射线致Balb/c雄性小鼠的免疫器官损伤及外周血细胞减少,黄芪对急性辐射损伤小鼠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急性辐射损伤 外周血细胞减少 免疫器官损伤
下载PDF
急性辐射损伤的中医病因学探讨 被引量:41
14
作者 高明泽 徐文慧 +5 位作者 王天琪 王安 王磊 马捷 李峰 胡素敏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54-457,共4页
急性辐射损伤是近现代突现的一种疾病,在中医古籍中鲜有相关记载。目前对辐射损伤的中医病因病机尚未形成统一、明确和系统的认识。根据急性辐射损伤发病及转归特点,认为其中医病因是一种毒邪。随着历代医家对毒邪致病的不断探索,后世... 急性辐射损伤是近现代突现的一种疾病,在中医古籍中鲜有相关记载。目前对辐射损伤的中医病因病机尚未形成统一、明确和系统的认识。根据急性辐射损伤发病及转归特点,认为其中医病因是一种毒邪。随着历代医家对毒邪致病的不断探索,后世对毒邪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具体、全面。辐射损伤发生时都具有广泛的内损性,且易继生内邪恶化损伤,顽固难愈。因此,从毒邪的角度认识电离辐射,分析其与火(热)毒、温毒、光毒等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辐射损伤 中医病因学 毒邪 火毒
原文传递
试论急性辐射损伤的中医学病因——电离毒 被引量:36
15
作者 王磊 王安 胡素敏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7-30,共4页
急性辐射损伤是近现代才突现的一种疾病,目前中医药对其辨证论治缺乏规范,研究认为引起急性辐射损伤的电离辐射是一种毒邪,又因其具有自身特殊性,故将其命名为电离毒。电离毒致病,起病急骤、损伤严重、治疗困难,与传统之温毒、光毒有明... 急性辐射损伤是近现代才突现的一种疾病,目前中医药对其辨证论治缺乏规范,研究认为引起急性辐射损伤的电离辐射是一种毒邪,又因其具有自身特殊性,故将其命名为电离毒。电离毒致病,起病急骤、损伤严重、治疗困难,与传统之温毒、光毒有明显不同,与火毒致病在感邪方式、致病趋向以及病程预后等方面亦有本质区别。深入认识电离毒的概念和致病的机理与特点,有利于充分发挥中医药防治由电离毒引起的急性辐射损伤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辐射损伤 中医学 病因 电离毒 火毒
原文传递
钩吻对小鼠急性辐射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坤 肖艳芬 +2 位作者 余晓玲 黄燕 肖健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1-112,共2页
关键词 钩吻 小鼠 急性辐射损伤 保护作用 治疗
原文传递
亚低温对急性辐射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曙芳 黄立群 +7 位作者 原雅艺 孙鸽 刘红艳 王永丽 岳娟 闻建华 张伟 安全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39-343,共5页
目的 探讨亚低温对急性辐射损伤小鼠的辐射防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105只雄性BALB/c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即单纯照射组、亚低温干预组和健康对照组,每组35只.单纯照射组和亚低温干预组小鼠均接受6 Gy60Coγ射线单次全身照射,亚低... 目的 探讨亚低温对急性辐射损伤小鼠的辐射防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105只雄性BALB/c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即单纯照射组、亚低温干预组和健康对照组,每组35只.单纯照射组和亚低温干预组小鼠均接受6 Gy60Coγ射线单次全身照射,亚低温干预组在照后即刻进行亚低温干预并维持6h,观察照后1、3、7、14、21和28 d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骨髓有核细胞计数,骨髓病理组织学变化,照后6和24 h,检测小鼠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细胞周期.结果 与单纯照射组比较,亚低温干预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和骨髓有核细胞数在照后早期较高(t=-2.63、-3.41,P<0.05),且提前1周恢复;同时,小鼠骨髓细胞衰减较晚,恢复较早.受照后6h与其他组相比,亚低温干预组小鼠血清MDA含量较低(=3.83,P<0.05),SOD活力较高(t=-6.57,P<0.05),骨髓S期细胞比例较高(t=-4.67,P<0.05),G2期细胞较低(t=3.04,P<0.05);受照后24 h与其他组相比,亚低温干预组小鼠血清GSH-px活力较高(t=-3.13,P<0.05),骨髓S期细胞比例较单纯照射组降低(=7.19,P<0.05).结论 照后亚低温干预对急性辐射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机制与亚低温可增强机体抗氧化力、抑制骨髓细胞周期进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 急性辐射损伤 保护作用
原文传递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急性辐射损伤小鼠中枢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重建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红霞 郭梅 +1 位作者 胡锴勋 艾辉胜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3-307,共5页
目的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急性辐射损伤小鼠中枢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重建的影响。方法雌性BALB/c小鼠60只经6Gy照射后随机分为照射组、G—CSF+照射组。G—CSF+照射组小鼠给与重组人G—CSF100μg·kg^-1·d^-... 目的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急性辐射损伤小鼠中枢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重建的影响。方法雌性BALB/c小鼠60只经6Gy照射后随机分为照射组、G—CSF+照射组。G—CSF+照射组小鼠给与重组人G—CSF100μg·kg^-1·d^-1皮下注射,连续14d,照射组小鼠给与等体积磷酸盐缓冲液(PBS)皮下注射,连续14d,另设空白对照组小鼠20只。照后7、14、21和28d颈部脱臼处死小鼠,取出胸腺制成单个核细胞悬液,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胸腺CD4+CD8+、CD4+CD8-、CD4-CD8+、CD4-CD8-细胞亚群的比例。使用全血细胞计数仪进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淋巴细胞绝对值测定,流式细胞仪检测照后14、28、60d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例,CCK-8法检测脂多糖(LPS)、刀豆蛋白A(ConA)刺激后脾脏淋巴细胞增殖指数。结果照后7d胸腺CD4+CD8+细胞比例降至最低,14d出现反弹,21d再次下降,以后逐渐恢复。照后28dG.CSF+照射组CD4+CD8+细胞比例恢复正常并高于照射组(t=12.22,P〈0.05)。照后21dG—CSF+照射组CD4-CD8+细胞比例亦明显高于照射组(t=3.77,P〈0.05)。照后7d外周血白细胞及淋巴细胞绝对值降至最低,照后14和60d,G—CSF+照射组CD3+CD8+T细胞比例明显高于照射组(t=4.31,5.78,P〈0.05),但两组间CD3+CD4+T细胞比例在各时间点无明显差异。G—CSF+照射组B淋巴细胞比例在照后14d明显低于照射组(t=7.3,P〈0.05),但很快恢复,照后28和60d两组B淋巴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照后14d,G—CSF+照射组脾脏淋巴细胞对LPS、ConA刺激的增殖指数分别为照射组的4.37和2.98倍。结论G—CSF可促进照后胸腺细胞亚群的恢复,提高外周血淋巴细胞数量,调节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例,提高淋巴细胞增殖功能,促进急性辐射损伤后中枢及外周免疫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辐射损伤综合征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重建
原文传递
急性辐射损伤生物救治的策略与思考
19
作者 张学光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7-238,共2页
急性辐射损伤(ARI)是与核科技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分不开的,尤其在辐射事故和肿瘤的放射治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长期以来,普遍认为急性辐射造成的损伤主要在于机体骨髓造血系统,并提出了“狠抓早期、主攻造血、兼顾极期... 急性辐射损伤(ARI)是与核科技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分不开的,尤其在辐射事故和肿瘤的放射治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长期以来,普遍认为急性辐射造成的损伤主要在于机体骨髓造血系统,并提出了“狠抓早期、主攻造血、兼顾极期”的方针,这对放射病的实验研究和临床治疗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辐射损伤 骨髓造血系统 救治 生物 国民经济 放射治疗 辐射事故 临床治疗
原文传递
益气解毒中药复方对急性电离辐射小鼠骨髓损伤的防护作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徐文慧 李盼飞 +4 位作者 王磊 王安 王天琪 高明泽 胡素敏 《吉林中医药》 2018年第9期1074-1078,共5页
目的研究益气解毒中药复方对急性电离辐射小鼠骨髓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将40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小檗胺组、中药复方组。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去离子水,小檗胺组和中药复方组灌胃相应药物,灌胃14 d后,除正常组外,予... 目的研究益气解毒中药复方对急性电离辐射小鼠骨髓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将40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小檗胺组、中药复方组。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去离子水,小檗胺组和中药复方组灌胃相应药物,灌胃14 d后,除正常组外,予其他3组给予3.5 Gy 60Coγ射线全身照射。照射后第4天检测指标,包括外周血细胞计数、骨髓病理切片、骨髓的CD34+细胞百分比、骨髓细胞周期、骨髓细胞凋亡以及血清TNF-α含量。结果中药复方能明显升高外周血白细胞数、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浓度,保护骨髓细胞,降低脂肪化程度,降低外周血中TNF-α的含量,但对骨髓CD34+细胞百分比、骨髓细胞周期及骨髓细胞总凋亡率作用不明显。结论益气解毒复方对急性电离辐射小鼠骨髓损伤具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解毒中药复方 急性辐射损伤 骨髓 小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