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5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介入溶栓治疗颅内大血管狭窄急性闭塞致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BDNF GAP-43和NGF的影响
1
作者 刘崇 刘亚婷 +1 位作者 张壮 宋彦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35-39,共5页
目的 探讨介入溶栓治疗颅内大血管狭窄急性闭塞致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和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56例颅内大血管狭窄急性闭塞致脑梗死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 目的 探讨介入溶栓治疗颅内大血管狭窄急性闭塞致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和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56例颅内大血管狭窄急性闭塞致脑梗死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28例)和研究组(2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介入溶栓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脑血流灌注指标、生存质量综合评定问卷简表(WHOQOL-BREF)评分及血清BDNF、GAP-43和NGF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NHI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脑血流平均通过时间(MTT)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研究组患者WHOQDL-BREF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BDNF、GAP-43和NGF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介入溶栓治疗颅内大血管狭窄急性闭塞致脑梗死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神经缺损程度,改善脑部供血,提高其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颅内大血管狭窄 急性闭塞 脑梗死 溶栓
下载PDF
高龄颅内主要供血动脉急性闭塞患者抽吸联合支架取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相关因素
2
作者 黄淮 徐正虎 国树超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33-137,共5页
目的 分析高龄颅内主要供血动脉急性闭塞抽吸联合支架取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相关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方法 选择2020年11月至2022年11月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10例高龄(81.60±3.04)岁,颅内主要供血动脉急性闭塞... 目的 分析高龄颅内主要供血动脉急性闭塞抽吸联合支架取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相关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方法 选择2020年11月至2022年11月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10例高龄(81.60±3.04)岁,颅内主要供血动脉急性闭塞患者,所有患者均采取抽吸联合支架取栓术治疗。根据术后END发生情况分组,将发生END患者纳入END组,将未发生END组患者纳入无END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各因素与高龄颅内主要供血动脉急性闭塞患者抽吸联合支架取栓后END发生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各因素联合预测高龄颅内主要供血动脉急性闭塞患者抽吸联合支架取栓后END发生的价值。结果 END组H型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占比高于无END组[35.71%(10/28)、32.14%(9/28) vs 15.85%(13/82)、13.42 (11/82)],WBC、CRP、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A2,Lp-PLA2)高于无END组[(11.19±1.27)×10^(9)个·L^(-1)、(16.36±1.25)mg·L^(-1)、(181.22±35.48)μg·L^(-1)vs(10.05±1.04)×10^(9)个·L^(-1)、(12.57±2.11) mg·L^(-1)、(107.52±28.31)μg·L^(-1)](P <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H型高血压、糖尿病及WBC、CRP、Lp-PLA2高表达是高龄颅内主要供血动脉急性闭塞患者抽吸联合支架取栓后END发生的危险因素(OR> 1,P <0.05);绘制ROC曲线发现,各因素联合预测高龄颅内主要供血动脉急性闭塞患者抽吸联合支架取栓后END发生的AUC:0.923、95%CI:0.860~0.987、P<0.05、特异度:0.854、灵敏度:0.929、约登指数:0.783,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H型高血压、糖尿病与WBC、CRP、Lp-PLA2高表达是高龄颅内主要供血动脉急性闭塞患者抽吸联合支架取栓后END发生的危险因素,基于多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可有效预测END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主要供血动脉急性闭塞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抽吸 支架
下载PDF
老年患者NLR、TGF-β1、Cav-1水平与颅内大动脉急性闭塞机械取栓术后出血风险的关系
3
作者 李可静 王琳 杨宁 《检验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480-484,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陷窝蛋白1(Cav-1)与颅内大动脉急性闭塞机械取栓术后出血风险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21年12月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行颅内大动脉急性闭塞机械取栓术的...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陷窝蛋白1(Cav-1)与颅内大动脉急性闭塞机械取栓术后出血风险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21年12月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行颅内大动脉急性闭塞机械取栓术的老年颅内大动脉急性闭塞患者120例。根据术后是否出血分为出血组和非出血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和NLR、TGF-β1、Cav-1水平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术后出血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NLR、TGF-β1、Cav-1预测术后出血的价值。结果出血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为(19.91±2.28)分,NLR和Cav-1分别为(7.20±1.12)和(19.29±5.53)ng·mL^(-1),均高于非出血组(P<0.05);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评分(ASPECTS)评分为(5.40±0.77)分,TGF-β1为(20.20±8.28)pg·mL^(-1),均低于非出血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IHSS评分、NLR是患者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ASPECTS评分是患者术后出血的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基于ASPECTS评分、NIHSS评分、NLR建立的预测模型预测术后出血的曲线下面积为0.851,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4.00%和84.00%。结论NLR、Cav-1、TGF-β1均与老年患者颅内大动脉急性闭塞机械取栓术后出血有关。基于ASPECTS评分、NIHSS评分、NLR建立的预测模型在预测患者术后出血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转化生长因子-β1 陷窝蛋白1 颅内大动脉急性闭塞 机械取栓 术后出血 老年人群
下载PDF
血清Fractalkine、sICAM-1、IL-6水平联合检测对接受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4
作者 黄一苇 张昊 +3 位作者 张永宁 于广周 冯文献 高立功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4期704-708,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不规则趋化因子、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白细胞介素-6(IL-6)变化与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10月于驻马店中心医院接受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术治疗... 目的探讨血清不规则趋化因子、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白细胞介素-6(IL-6)变化与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10月于驻马店中心医院接受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术治疗的136例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分为预后不良组(62例)和预后良好组(74例)。比较两组血清IL-6、sICAM-1、fractalkine水平,分析血清IL-6、sICAM-1、fractalkine水平与预后相关性,偏回归分析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fractalkine、sICAM-1、IL-6水平联合检测对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分析各指标不同水平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度。结果术后1个月预后不良组血清fractalkine、sICAM-1、IL-6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术后1个月血清fractalkine、sICAM-1、IL-6水平与预后情况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1个月血清fractalkine(>100.26μg·L^(-1))、sICAM-1(>45.20μg·L^(-1))、IL-6(>65.95 ng·L^(-1))水平为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术后1个月血清fractalkine、sICAM-1、IL-6水平联合预测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775,最佳预测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8.71%、66.22%,高于单一指标预测(P<0.05);危险度分析显示,术后1个月血清fractalkine、sICAM-1、IL-6高水平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度分别是低水平的2.373、2.148、1.820倍(P<0.05)。结论血清fractalkine、sICAM-1、IL-6参与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病情进展过程,且在预测术后预后情况方面具有较高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 预后 不规则趋化因子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高龄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性卒中取栓患者神经功能早期恶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5
作者 薛俊燕 赵鹏浩 +3 位作者 黄淮 韩文艳 张亚宁 吴宝水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3期72-76,81,共6页
目的探讨高龄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性卒中取栓患者发生神经功能早期恶化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80例高龄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性卒中取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取栓治疗后72 h内,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估患者神... 目的探讨高龄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性卒中取栓患者发生神经功能早期恶化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80例高龄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性卒中取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取栓治疗后72 h内,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并将其分为恶化组与未恶化组。比较2组基线资料,分析神经功能早期恶化的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风险预测价值。结果480例高龄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性卒中取栓患者中,发生神经功能早期恶化的患者92例,占比19.17%;恶化组血糖水平、白细胞计数、吞咽功能障碍发生率、昏迷发生率高于未恶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糖升高(95%CI:1.203~1.478)、白细胞计数升高(95%CI:1.159~1.408)、吞咽功能障碍(95%CI:7.049~31.475)、昏迷(95%CI:8.375~43.195)是高龄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性卒中取栓患者发生神经功能早期恶化的危险因素(OR>1,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糖、白细胞计数、吞咽功能障碍、昏迷对高龄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性卒中取栓患者发生神经功能早期恶化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UC)=0.733、0.708、0.707、0.701];ROC曲线显示模型AUC=0.934,提示模型可靠、稳定。结论高龄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性卒中取栓患者神经功能早期恶化可能与血糖、白细胞计数、吞咽功能障碍、昏迷等因素有关,临床可早期进行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关干预措施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性卒中 高龄患者 取栓治疗 神经功能早期恶化
下载PDF
回旋支急性闭塞心电图表现及相关临床表现和病变血管特点
6
作者 文传辉 刘阳贵 +2 位作者 李北方 刘飞 李勇 《广州医药》 2024年第3期279-283,共5页
目的探讨与分析回旋支急性闭塞的心电图表现及相关临床表现和病变血管特点。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3年6月在鹤壁市人民医院诊治的回旋支闭塞引起急性心肌梗死46例,检测与调查患者的心电图表现、相关临床表现、病变血管特点,随访患者的... 目的探讨与分析回旋支急性闭塞的心电图表现及相关临床表现和病变血管特点。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3年6月在鹤壁市人民医院诊治的回旋支闭塞引起急性心肌梗死46例,检测与调查患者的心电图表现、相关临床表现、病变血管特点,随访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在46例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判断为近中段闭塞23例(近中段组),远段闭塞23例(远段组)。近中段组与远段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中段组的心电图特征中的ST V1~V3压低、STⅡ、Ⅲ、aVF抬高、STⅡ、Ⅲ、aVF压低、TV2>TV5、STⅠ~aVL压低、STⅠ~aVL抬高、ST V7~V9抬高等占比分别为60.87%、47.83%、8.70%、43.48%、69.57%、17.39%、60.87%,远段组的占比分别为4.35%、82.61%、0%、17.39%、30.43%、8.70%、60.87%;近中段组与远段组心电图表现有相似处及各自特征。所有患者随访至2023年8月1日,近中段组与远段组的平均随访时间为(32.69±4.20)个月与(32.92±3.28)个月,近中段组与远段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心电图对近中段回旋支急性闭塞患者的预测曲线下面积为0.793(95%CI:0.678~0.914,P=0.000),灵敏度为78.22%,特异度为81.91%。结论心电图在急性梗死患者的应用能辅助判定梗死相关动脉回旋支状况,可辅助判断患者的梗死部位,对患者的预后评估也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回旋支急性闭塞 急性心肌梗死 病变血管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下载PDF
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对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预后效果的影响
7
作者 靳建华 吕寻民 《中外医疗》 2024年第9期23-26,共4页
目的探究在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中行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对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莘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不同分对照组(46例)、观察组(48例)。... 目的探究在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中行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对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莘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不同分对照组(46例)、观察组(48例)。两组均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接受单纯支架取栓治疗,观察组接受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治疗。比较两组血管再通情况、神经功能、血液指标、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95.83%)高于对照组(8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90,P=0.020)。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治疗48 h后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8,P=0.036)。结论在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中行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治疗可有效提高血管再通率,减轻神经损伤,改善神经功能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 静脉溶栓 动脉内取栓 血管再通率 神经功能 血液指标 预后
下载PDF
支架取栓术联合抽吸取栓术治疗急性闭塞型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
8
作者 徐栋 任瑞涛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5期67-70,共4页
目的分析支架介入联合抽吸取栓术治疗急性闭塞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鹤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5例急性闭塞型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和试验组(43例),分别进行单纯支架取栓术治疗、支架介入联合抽吸取栓术治疗。结果试验组总有效... 目的分析支架介入联合抽吸取栓术治疗急性闭塞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鹤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5例急性闭塞型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和试验组(43例),分别进行单纯支架取栓术治疗、支架介入联合抽吸取栓术治疗。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血管再通成功率分别为93.02%、90.70%,高于对照组(73.81%、61.90%)(P<0.05);试验组治疗后1 d、7 d、30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为(14.73±3.51)分、(11.16±2.10)分、(7.32±1.53)分,低于对照组[(17.82±3.85)分、(15.24±2.15)分、(11.91±2.07)分](P<0.05);治疗后7 d、30 d试验组巴氏(Barthel)量表评分为(68.63±7.34)分、(88.62±8.61)分,高于对照组[(51.87±5.82)分、(64.72±6.59)分](P<0.05)。结论支架介入联合抽吸取栓术治疗急性闭塞型脑梗死的疗效较高,血管再通成功率高,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明显,日常生活能力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闭塞型脑梗死 支架取栓术 抽吸取栓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罪犯血管急性闭塞的院内结局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孟阳 李树仁 +1 位作者 吕晓 郝潇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3年第2期226-229,共4页
目的分析发生罪犯血管急性闭塞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罪犯血管急性闭塞对院内结局影响。方法回顾性入选2016年1月至2019年8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诊断为NSTEMI的266例患者,将罪犯血管血流TIMI分级0~1级和无... 目的分析发生罪犯血管急性闭塞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罪犯血管急性闭塞对院内结局影响。方法回顾性入选2016年1月至2019年8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诊断为NSTEMI的266例患者,将罪犯血管血流TIMI分级0~1级和无侧枝循环定义为急性闭塞。根据有无罪犯血管急性闭塞将患者分为两组,并比较两组临床基线特征、冠脉造影特征及院内事件发生率,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闭塞对NSTEMI患者院内事件影响。结果266例患者中32例(12.0%)发生罪犯血管急性闭塞,罪犯血管左回旋支更多(43.8%vs.25.6%,P<0.05),院内事件发生率较高(12.5%vs.3.4%,P<0.05),主要表现为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Killip分级(OR=3.531,95%CI:1.301~9.578,P<0.05)、罪犯血管急性闭塞(OR=4.401,95%CI:1.100~17.599,P<0.05)是NSTEMI患者院内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罪犯血管急性闭塞的NSTEMI患者罪犯血管为回旋支比例更高,院内事件和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更高。罪犯血管急性闭塞、Killip分级是预测NSTEMI患者院内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罪犯血管 急性闭塞
下载PDF
症状性颅内椎–基底动脉非急性闭塞介入开通的疗效观察
10
作者 金文涛 孙玉杰 +2 位作者 杨芬芬 刘彤晖 张勇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1期970-977,共8页
目的:探讨症状性颅内椎–基底动脉非急性闭塞介入开通的技术可行性、围手术期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两家大型区域性卒中中心2017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非急性颅内椎–基底动脉闭塞患者资料。分析这些患者的基本资料,临床... 目的:探讨症状性颅内椎–基底动脉非急性闭塞介入开通的技术可行性、围手术期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两家大型区域性卒中中心2017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非急性颅内椎–基底动脉闭塞患者资料。分析这些患者的基本资料,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及随访资料,包括开通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临床随访资料及影像随访资料。采用脑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 cerebral ischemia, TICI)分级评估是否开通成功,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程度。结果:本文纳入41例患者,成功开通37例,占比90.24%,术后TICI分级较术前TICI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4例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无死亡病例,发生率为9.75%。对37例成功开通患者进行90天临床随访,无复发性TIA或中风;mRS评分与术前相比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1年临床随访时,有2例患者死亡(与手术无关)。35例患者mRS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经过选择的有症状的非急性颅内椎–基底动脉闭塞患者,介入开通技术上可行,围手术期并发症可以接受,随访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 颅内段 急性闭塞 血管内治疗 球囊扩张术 支架置入术
下载PDF
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术治疗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的疗效分析
11
作者 戴晶 刘伟 +1 位作者 胡林 白旭升 《系统医学》 2023年第11期69-72,77,共5页
目的 分析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术治疗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2年10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样法为分为对照组(n=30)及观察组(n=30)。对照组采取... 目的 分析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术治疗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2年10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样法为分为对照组(n=30)及观察组(n=30)。对照组采取单一支架取栓术治疗,观察组采取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术治疗。对比两组动静脉再通时间、取栓次数、术中局部脑氧饱和度及治疗前后神经缺损程度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脑卒中预后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波动情况、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 ADL)评分波动情况。结果 观察组动静脉再通时间(44.78±4.68)min、(86.31±8.77)min均长于对照组,取栓次数(1.84±0.19)次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57、3.601、14.060,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MR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实施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术可取得较理想的疗效,预后良好且安全性有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抽吸取栓术 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 疗效
下载PDF
静脉溶栓桥接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术在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中的疗效
12
作者 林国民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30期143-147,共5页
目的:探究静脉溶栓桥接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术在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中的疗效及对神经凋亡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1月—2022年10月泉州德诚医院收治的80例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进行常... 目的:探究静脉溶栓桥接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术在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中的疗效及对神经凋亡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1月—2022年10月泉州德诚医院收治的80例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支架取栓术治疗,观察组则进行静脉溶栓桥接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术治疗。比较两组再通情况、取栓次数、再通时间、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神经损伤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钙结合蛋白β(S-100β)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血清神经凋亡指标[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sFas)及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配体(sFasL)]。结果:观察组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取栓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再通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情况、血清神经损伤指标及神经凋亡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8 h及14 d,观察组NIHSS评分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48 h及72 h,观察组血清BDN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他血清神经损伤指标及神经凋亡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溶栓桥接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术在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中的疗效较好,且可有效控制神经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溶栓桥接支架 抽吸取栓术 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 神经凋亡
下载PDF
介入吸栓结合球囊扩张治疗颅内动脉狭窄并急性闭塞的效果观察
13
作者 蔡美花 赖汉林 郭建榕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3年第3期584-586,592,共4页
目的:探讨介入吸栓结合球囊扩张在颅内动脉狭窄并急性闭塞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血管再通率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在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时期收治的90例颅内动脉狭窄并急性闭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 目的:探讨介入吸栓结合球囊扩张在颅内动脉狭窄并急性闭塞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血管再通率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在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时期收治的90例颅内动脉狭窄并急性闭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将其设定为观察组(n=45)与对照组(n=45),对照组进行常规支架取栓治疗,观察组进行介入吸栓结合球囊扩张治疗,对两组血管再通率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P<0.05);在血流平均流速、血流峰速度上,两组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速度更快(P<0.05)。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介入性血栓抽吸联合球囊扩张治疗颅内动脉狭窄和急性闭塞有效,有利于促进血管再通,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吸栓 球囊扩张 颅内动脉狭窄 急性闭塞 血管再通率
下载PDF
右冠急性闭塞急诊PCI术后右心功能与再灌注时间的相关性研究
14
作者 余庆耀 罗小菊 陈一铭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4期149-152,156,共5页
目的探究右冠急性闭塞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右心功能与再灌注时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于汕尾市第二人民医院行急诊PCI的右冠状动脉闭塞导致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100例,按照患者到医院的... 目的探究右冠急性闭塞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右心功能与再灌注时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于汕尾市第二人民医院行急诊PCI的右冠状动脉闭塞导致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100例,按照患者到医院的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冠状动脉血流情况和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的差异,以及手术前后右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分析右心功能和再灌注时间的相关性。所有患者均随访3个月,记录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PCI术后的冠状动脉血流等级比较,无显著差异。观察组PCI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出现率(14.00%)显著高于对照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观察组的TAPSE大于对照组,Tei指数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6.00%)显著低于对照组(2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PSE与再灌注时间呈正相关,Tei指数与再灌注时间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冠急性闭塞急诊PCI术后右心功能与再灌注时间具有明确相关性,再灌注时间越短,患者冠状动脉血流恢复越好,心肌缺血恢复越快,右心功能恢复越理想,不良事件发生概率越低,但同时,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会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冠急性闭塞 急诊PCI 右心功能 再灌注时间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下载PDF
静脉溶栓桥接支架取栓治疗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的效果
15
作者 张宇鹏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9期21-24,共4页
目的:观察静脉溶栓桥接支架取栓治疗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80例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以随字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支架取栓术治疗,观... 目的:观察静脉溶栓桥接支架取栓治疗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80例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以随字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支架取栓术治疗,观察组采取静脉溶栓桥接支架取栓术治疗,比较两组血管再通率、血管再通时间、取栓次数、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预后良好率、手术前后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血流速度]水平和术后2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为92.50%(37/40),高于对照组的75.0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管再通时间短于对照组,取栓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72 h,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后良好率为72.50%(29/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5.00%(1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ACA、PCA血流速度均大于术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溶栓桥接支架取栓术治疗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可提高血管再通率、预后良好率和脑血流速度,缩短血管再通时间,减少取栓次数,降低NIHSS评分,效果优于单纯支架取栓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 静脉溶栓 支架取栓术 神经功能 脑血流动力学 血管再通 并发症
下载PDF
静脉溶栓桥接支架联合抽吸取栓开通颅内血管急性闭塞观察
16
作者 孙龙胤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1期84-87,共4页
探索静脉溶栓 桥接支架+抽吸取栓对于颅内血管急性闭塞的治疗作用。方法 纳入的患者均是颅内血管急性闭塞,统计200例,随机法界定,联合组所用的是静脉溶栓 桥接支架+抽吸取栓,单一组所用的是单纯支架取栓,对比项目为:1项血栓再通时间和... 探索静脉溶栓 桥接支架+抽吸取栓对于颅内血管急性闭塞的治疗作用。方法 纳入的患者均是颅内血管急性闭塞,统计200例,随机法界定,联合组所用的是静脉溶栓 桥接支架+抽吸取栓,单一组所用的是单纯支架取栓,对比项目为:1项血栓再通时间和取栓次数、2项血管再通率、3项神经功能评分、4项不良反应率。结果 组间相对比于以上4项指标,数据统计为P<0.05。结论 静脉溶栓 桥接支架+抽吸取栓可以缩短血管再通的所需时间,尽量减少取栓次数,提升血管再通几率,而且对于患者的神经功能具有保护性作用,可以减少相关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溶栓桥接支架 抽吸取栓 颅内血管急性闭塞
下载PDF
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应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治疗的效果分析
17
作者 常成义 《智慧健康》 2023年第14期89-92,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应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70例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实施单纯静脉溶栓,观察组实施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 目的探讨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应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70例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实施单纯静脉溶栓,观察组实施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对比两组的血管再通情况及预后情况、治疗各指标、NIHSS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预后良好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管再通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90d内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3d、7d、90d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应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治疗的效果显著,能缩短血管再通时间,提高血管再通率,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 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 单纯静脉溶栓
下载PDF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急性闭塞1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肖红珍 李伟娟 +4 位作者 张慧芹 俞芳 项岫秀 刘秀玲 刘阁玲 《中国医药》 2007年第5期263-263,共1页
1 病历摘要 男,67岁。因发现血糖升高10年,右下肢发凉20d,右足肿胀、疼痛10d于2005年3月9日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查体:T36.1℃,P80次/min,BP170/100mmHg;神清语利,左下肢无指凹性水肿。右侧小腿中段以远肿胀明显,有... 1 病历摘要 男,67岁。因发现血糖升高10年,右下肢发凉20d,右足肿胀、疼痛10d于2005年3月9日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查体:T36.1℃,P80次/min,BP170/100mmHg;神清语利,左下肢无指凹性水肿。右侧小腿中段以远肿胀明显,有散在水疱,足背大片表皮剥脱,色苍白,第二、三趾变黑,渗出较多,皮温低,右股动脉搏动好,掴动脉及足背动脉未触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急性闭塞1例 糖尿病下肢动脉急性闭塞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治疗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1
19
作者 李桂林 杜世伟 +3 位作者 李静伟 孙力泳 张鸿祺 陈健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2-126,共5页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开通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6年1月至9月采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模式治疗的63例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静脉溶栓开始时间在发病≤4....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开通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6年1月至9月采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模式治疗的63例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静脉溶栓开始时间在发病≤4.5 h,血管内治疗开始时间(股动脉穿刺)在发病≤6 h。根据取栓方式将其分为单纯支架取栓组(41例)和支架联合抽吸取栓组(2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平均年龄、闭塞部位及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试验(m TICI)评价血管开通效果,分析静脉桥接下两种动脉内治疗方式的血管再通时间,取栓次数,入院时、术后72 h和90 d的NIHSS评分,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单纯支架取栓组中,前循环闭塞37例(90.2%),后循环闭塞4例(9.8%);支架联合抽吸取栓组中,前循环闭塞20例(90.9%),后循环闭塞2例(9.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大血管均获得良好开通(m TICI分级:Ⅱb~Ⅲ级)。(2)单纯支架取栓组血管平均再通时间为(86±11)min,平均动脉取栓次数为(2.8±0.9)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6%(症状性出血5例,心源性死亡1例),90 d随访mRS(0~2分)患者占51.2%(21/41)。支架联合抽吸取栓组血管平均再通时间为(83±11)min,平均动脉取栓次数为(2.2±0.8)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6%(症状性出血2例,心源性死亡1例),90 d随访mRS(0~2分)患者占59.1%(13/22)。两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静脉溶栓桥接单纯支架取栓和支架联合抽吸取栓均能快速使颅内闭塞大血管获得再通,并且支架联合抽吸取栓具有更好的再通率。但两种技术在改善患者临床预后方面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 静脉溶栓 动脉内取栓 支架取栓 支架联合抽吸技术取栓
下载PDF
探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桡动脉急性闭塞的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张英 刘佟 +5 位作者 刘静怡 赵洁 刘佳梅 史菲 张爱文 丁振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52-556,共5页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发生桡动脉急性闭塞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入选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经桡动脉入路进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或者介入治疗的患者845例,根据是否发生桡动脉急性闭塞,分为桡动脉闭塞组(n=46)和非桡动脉闭塞组...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发生桡动脉急性闭塞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入选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经桡动脉入路进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或者介入治疗的患者845例,根据是否发生桡动脉急性闭塞,分为桡动脉闭塞组(n=46)和非桡动脉闭塞组(n=799)。采集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桡动脉急性闭塞发生率为5.4%(46/845)。桡动脉闭塞组患者的年龄及女性、高血压、糖尿病及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患者比例均高于非桡动脉闭塞组(P均<0.05);桡动脉闭塞组的术后桡动脉置管时间较非桡动脉闭塞组明显延长[41.1(25.5,60.8) h vs 19.9(10.3,26.6) h,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4.415,95%CI:2.718~7.172,P<0.001)、桡动脉穿刺置管时间> 20 h(OR=3.078,95%CI:2.332~4.064,P<0.001)、糖尿病(OR=2.855,95%CI:1.286~6.336,P=0.010)为桡动脉闭塞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糖尿病患者、穿刺置管时间过长均易造成桡动脉急性闭塞,是发生桡动脉闭塞的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桡动脉 急性闭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