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早期心电图筛查的质量管理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武妍 王英 +5 位作者 李小珍 刘鹏程 邓伟 陈聿奇 贾亮 何霞婷 《护士进修杂志》 2020年第10期909-911,919,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心电图筛查的质量管理在急诊非创伤性胸痛患者预检分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于我院急诊就诊的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临床资料,按入院时间顺序将其分为两组,2017年入院患者2803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预... 目的探讨早期心电图筛查的质量管理在急诊非创伤性胸痛患者预检分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于我院急诊就诊的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临床资料,按入院时间顺序将其分为两组,2017年入院患者2803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预检分诊组;2018年入院患者3028例为观察组,采用早期心电图筛查质控组。比较两组非创伤性胸痛患者高危胸痛检出率、高危胸痛漏检率、胸痛患者分诊过度率、首份心电图时间、患者入院至球囊扩张时间(D2B时间)、胸痛患者死亡率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高危胸痛患者检出率增加(P<0.05)、高危胸痛患者漏检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分诊过度率增加(P<0.001);观察组首份心电图完成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心肌梗死患者D2B时间、胸痛患者死亡率在相比较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心电图筛查进行系统的质量管理能提高高危胸痛患者检出率、降低高危胸痛患者漏检率、缩短胸痛患者首份心电图时间,但对心肌梗死患者D2B时间、胸痛患者死亡率无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低危胸痛患者分诊过度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非创伤性胸痛 早期心电图筛查 质量管理 预检分诊
下载PDF
心梗三项检测在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邓丽花 吴春芳 +2 位作者 郑海珍 彭淦穗 林养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9年第16期2766-2768,共3页
目的 研究心梗三项运用于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2018年3—12月纳入的80例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外选择同一时期本院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给予心梗三项检查,对比两组检测结果。结果 研究组... 目的 研究心梗三项运用于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2018年3—12月纳入的80例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外选择同一时期本院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给予心梗三项检查,对比两组检测结果。结果 研究组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5ng/ml有12例,占15.00%;肌红蛋白(Myo)>50ng/ml有28例,占35.00%;心肌肌钙蛋白I(cTnI)>1ng/ml有11例,占13.75%。研究组治疗前的CK-MB、Myo及cTnI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前、治疗后4h、8h及24h的CK-MB、Myo及cTnI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梗三项检测运用于急性非创伤性胸痛中具有重要意义,为尽早诊断提供参考依据,具有临床推广及应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价值 心梗三项检测 急性非创伤性胸痛 肌钙蛋白
下载PDF
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无缝救援系统中临床路径管理模式探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梁卓燕 袁慧欣 +4 位作者 赵建国 马冬 宁林红 贺竹梅 郇志华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6年第7期392-394,共3页
通过对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救援中临床路径的必要性及其应用进行分析,指出临床路径的应用可以充分利用有限卫生资源,随时监测患者救援过程,指导专家尽早参与到救援中,提高救援的成功率,缩短救援时间。同时建立科学、有效、规范、可操作的... 通过对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救援中临床路径的必要性及其应用进行分析,指出临床路径的应用可以充分利用有限卫生资源,随时监测患者救援过程,指导专家尽早参与到救援中,提高救援的成功率,缩短救援时间。同时建立科学、有效、规范、可操作的标准化措施,为全面提升无缝救援水平奠定基础,进一步提高医院的管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非创伤性胸痛 临床路径 管理模式
下载PDF
生物标志物联合检测对提高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诊疗效率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玉标 《中外医疗》 2016年第28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非创伤性胸痛生物标志物联合检测对急诊科胸痛患者诊疗效率的影响。方法通过整群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4月因急性非创伤性胸痛于寿光市人民医院治疗并进行胸痛标志物联合检测的患者262例患者,与去年同期即2014年10月—2015... 目的探讨急性非创伤性胸痛生物标志物联合检测对急诊科胸痛患者诊疗效率的影响。方法通过整群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4月因急性非创伤性胸痛于寿光市人民医院治疗并进行胸痛标志物联合检测的患者262例患者,与去年同期即2014年10月—2015年4月的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283例,比较两组在年龄、性别、发病类型、急诊停留时间、诊断准确率、死亡率等方面的统计学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就诊年龄、性别、发病类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非创伤性胸痛生物标志物联合检测后诊断准确率(98.9%)、死亡率(1.50%)、急诊停留时间(48.6±1.2)min,而对照组诊断准确率(94.0%)、死亡率(4.60%)、急诊停留时间(87.1±3.6)min,以上比较均P<0.05,证明两组样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生物标志物合理的联合检测,可以为急性胸痛患者的诊疗工作提供更好的客观依据,有利于提高疾病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提高危险分层及预后判断的能力,显著提高了急诊科胸痛患者诊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非创伤性胸痛 生物标志物 POCT 急诊
下载PDF
应用HFMEA改造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院内转运流程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戴李华 梁立维 +4 位作者 尹莉莉 王勇 丁飞 路士杰 孙继权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9-90,共2页
目的:应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对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转运流程进行改造,从而降低转运中意外发生的风险。方法: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对急诊所有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转运过程中容易发生的失效原因和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评价,寻找转... 目的:应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对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转运流程进行改造,从而降低转运中意外发生的风险。方法: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对急诊所有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转运过程中容易发生的失效原因和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评价,寻找转运流程中需要完善的环节,对转运流程进行改造,避免失效情况出现。对改造前后失效风险指数进行评价与对比分析。结果:主要从主诊医生评估能力、转运意外的处理、相关科室沟通、运送准备工作、交接内容等角度进行评估,流程改造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能够使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转运流程得到改善,能够有效减少转运意外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非创伤性胸痛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失效风险指数 转运流程
下载PDF
不同性别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的临床研究
6
作者 刘靖 杨奇盛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382-384,391,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发病机制。方法:选取525例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性别分成两个组,男性组281例,女性组244例,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临床特点和发病机制。结果:两组患者年龄、吸烟史、...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发病机制。方法:选取525例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性别分成两个组,男性组281例,女性组244例,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临床特点和发病机制。结果:两组患者年龄、吸烟史、饮酒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病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疼痛诱因、疼痛性质、疼痛时间、合并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观察ST-T段改变和左心室功能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急性非创伤性胸痛均以心源性胸痛为主,男性31~82岁均发生率较高,而女性主要发生在71~82岁。结论:不同性别的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均以心源性胸痛为主,不同年龄段发病机制各不相同,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应根据疾病特点准确制定治疗方案,使高危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救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 急性非创伤性胸痛 心源性 临床
下载PDF
基于HEART评分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分诊工具的构建 被引量:2
7
作者 冉雪 樊落 +3 位作者 马晓艳 王佳明 成对霞 杨志广 《护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12-16,共5页
目的通过科学的方法,构建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分诊工具,为急诊临床实践提供客观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以HEART评分为理论基础,通过文献研究、分析甘肃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回顾性资料,采用Delphi法对22名从事急诊护理... 目的通过科学的方法,构建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分诊工具,为急诊临床实践提供客观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以HEART评分为理论基础,通过文献研究、分析甘肃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回顾性资料,采用Delphi法对22名从事急诊护理管理、急危重症、心内科临床或护理工作的专家进行2轮函询,并确定指标权重。结果2轮函询专家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是0.931、0.832,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是0.223、0.305(P<0.001)。最终形成的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分诊工具包括一级指标10项、二级指标36项。结论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分诊工具构成合理,研究方法适用,研究结果可信度高,为急诊胸痛分诊提高效率、优化流程提供了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诊工具 急性非创伤性胸痛 德尔菲法
下载PDF
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急诊分诊的现状调查及干预措施 被引量:1
8
作者 唐开放 韩明 +2 位作者 孔健华 冯玉丽 刘贝珠 《现代医院》 2020年第7期1074-1077,共4页
目的探究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急诊分诊的现状调查及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9月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急诊医学科就诊的1046例以胸痛为主诉的患者,调查胸痛患者急诊分诊现状,分析影响分诊准确度的原因及干预措施。结果1046例... 目的探究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急诊分诊的现状调查及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9月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急诊医学科就诊的1046例以胸痛为主诉的患者,调查胸痛患者急诊分诊现状,分析影响分诊准确度的原因及干预措施。结果1046例以急性胸痛为主诉患者中,诊断结果以心源性疾病为主(476例,45.5%),其次为骨骼肌肉源性疾病(232例,22.2%)和肺源性疾病(58例,5.5%);心血管不良事件概率为高危患者>中危患者>低危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文化程度越高、病史越全面、病情越严重,分诊的正确率越高,且白天就诊的分诊正确率高于夜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史欠缺或较差、病情中高危是影响分诊正确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急诊以心源性疾病为主,全面性、病情严重程度是影响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分诊正确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工作中应尽量取得全面的病史资料,采用更有效的病情分级方法,从而提高患者分诊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非创伤性胸痛 急诊 分诊 干预措施
下载PDF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吉翠翠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25期124-125,共2页
目的:研究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2018年1月-2020年1月抢救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107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照组实施常规抢救。比较两组救治时间、抢救效果与家属满意度... 目的:研究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2018年1月-2020年1月抢救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107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照组实施常规抢救。比较两组救治时间、抢救效果与家属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抢救时间、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家属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急诊护理在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抢救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缩短了救治时间,患者家属的满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急诊护理 急性非创伤性胸痛 抢救时间 治疗时间 住院时间 抢救成功率
下载PDF
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延误诊断肺栓塞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唐开放 韩明 +2 位作者 孔健华 冯玉丽 刘贝珠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延误诊断肺栓塞的临床特征,为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肺栓塞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9年6月间在本院以急性非创伤性胸痛为主诉就诊的延误诊断(初诊至确诊时间>7d)肺栓塞患... 目的:分析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延误诊断肺栓塞的临床特征,为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肺栓塞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9年6月间在本院以急性非创伤性胸痛为主诉就诊的延误诊断(初诊至确诊时间>7d)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基础疾病分布、临床症状及体征及超声、心电图等主要检查资料。结果:89例患者中,以高血压患者占比最高(28.09%),其次为入院前3个月内有创伤史患者、制动时间>3d患者(19.10%、15.73%);临床症状及体征以呼吸困难(47.19%)、下肢水肿(37.08%)、肺湿罗音(33.71%)较为常见,肺栓塞三联征占比仅为2.25%;同时,89例患者中33.91%的患者有窦性心动过速、29.21%的患者有T波倒置或ST段压低、15.73%的患者有不完全或完全右束传导阻滞;51例患者有胸片检查结果,其中31.37%胸片结果显示存在肺部阴影、19.61%的患者存在胸腔积液;35例有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其中肺动脉高压、右心室扩张均占比28.57%,其次为右心房增大;且65例检测D-二聚体的患者中,D-二聚体>500μg/L患者占比86.15%;另44例行下肢静脉超声的患者中31.82%的患者检出下肢静脉血栓。结论:急性非创伤性胸痛延误诊断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具一定特征,临床或应严格采集病史,综合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及主要检查结果予以综合评估,降低肺栓塞延误诊断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非创伤性胸痛 延误诊断 肺栓塞 临床特征
下载PDF
分诊护士启动绿色通道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燕 徐佳韵 张华 《齐鲁护理杂志》 2023年第17期68-71,共4页
目的:探讨分诊护士启动绿色通道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1日~2019年7月31日收治的60例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为常规组,采取医生启动绿色通道急救流程;选取2019年8月1日~2020年8月31日收治的70例急性非创伤性... 目的:探讨分诊护士启动绿色通道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1日~2019年7月31日收治的60例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为常规组,采取医生启动绿色通道急救流程;选取2019年8月1日~2020年8月31日收治的70例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为观察组,采取分诊护士启动绿色通道急救流程。比较两组急救时间、救治效率及预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分诊评估时间、确诊时间、签字时间、急救全程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1);观察组分诊评估正确率高于常规组(P<0.05),住院时间、治疗费用优于常规组(P<0.01);两组抢救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当日,两组GRACE评分低于入院当日(P<0.05),且观察组低于常规组(P<0.01);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分诊护士启动绿色通道可缩短急性心肌梗死等急性胸痛患者急救时间,提高救治效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病死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非创伤性胸痛 急性心肌梗死 分诊护士 绿色通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