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剂量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急性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杨春景 李敏 +2 位作者 代慈祥 陈绘颖 王中魁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7期869-873,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急性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021-04—2022-04河北燕达医院的240例急性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列分为对照组、观察一组、观察二组、观察三...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急性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021-04—2022-04河北燕达医院的240例急性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列分为对照组、观察一组、观察二组、观察三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一组、观察二组、观察三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分别给予0.06μg(/kg·min)、0.08μg(/kg·min)和0.1μg(/kg·min)盐酸替罗非班。比较4组血常规指标[血小板计数(PC)、血小板聚集率、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淋巴细胞(LYM)及平均血小板体积/淋巴细胞比值(MPVLR)]及凝血四项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分析4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三组PC、血小板聚集率、LYM、MPV、MPVLR均低于对照组、观察一组、观察二组(P<0.05),观察三组PT、TT和APTT均高于对照组、观察一组和观察二组(P<0.05),观察三组FIB、NIHSS、m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一组、观察二组(P<0.05)。结论0.10μg(/kg·min)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急性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较好,抗凝血作用较强,有利于抑制和预防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非心源性脑梗死 盐酸替罗 不同剂量 神经功能缺损 凝血功能
下载PDF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联合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急性非心源性轻型卒中的效果 被引量:1
2
作者 马文阳 汤武装 +1 位作者 孙杨 李杰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149-154,共6页
目的探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Diterpene Ginkgolides Meglumine Injection,DGMI)联合双重抗血小板(双抗)治疗急性非心源性轻型卒中的疗效。方法将355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分为双抗组和联合用药组,双抗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 目的探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Diterpene Ginkgolides Meglumine Injection,DGMI)联合双重抗血小板(双抗)治疗急性非心源性轻型卒中的疗效。方法将355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分为双抗组和联合用药组,双抗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联合用药组采用DGMI联合双抗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和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比较2组30 d、90 d、6个月卒中复发情况与出血情况,并对卒中复发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治疗前2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4 d后,2组的NIHSS评分和mRS评分均下降,且联合用药组低于双抗组(P<0.05)。联合用药组90 d和6个月卒中复发率低于双抗组(P值分别为0.023、0.003)。联合用药未增加出血风险,且2组出血风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GMI是降低急性非心源性轻型卒中90 d(OR=0.233,95%CI为0.059~0.910,P=0.036)和6个月(OR=0.459,95%CI为0.253~0.834,P=0.011)卒中复发的独立保护性因素。结论DGMI联合双抗治疗急性非心源性轻型卒中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降低卒中复发风险,且不会增加出血风险及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 急性非心源性轻型卒中 轻型缺血性卒中 卒中复发
下载PDF
应用列线图模型预测急性非心源性卒中大血管病变患者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情况 被引量:2
3
作者 张雪玲 王一峰 +6 位作者 孙威 林晓光 刘芹芹 陈念东 杜娟 杜合宾 王黎明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3年第7期824-829,共6页
目的研究列线图模型预测急性非心源性卒中大血管病变患者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情况的价值。方法开展前瞻性研究,以2019-01—2021-12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治疗的120例急性非心源性卒中大血管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静脉溶... 目的研究列线图模型预测急性非心源性卒中大血管病变患者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情况的价值。方法开展前瞻性研究,以2019-01—2021-12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治疗的120例急性非心源性卒中大血管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静脉溶栓治疗,分析急性非心源性卒中大血管病变患者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并构建相关的预测模型。结果出血转化组与非出血转化组患者的高血压、冠心病、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HMCAS)、前循环病变、急性脑卒中早期CT评分(ASPECT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因素分析,高血压、冠心病、HMCAS、前循环病变及较低的ASPECTS、较高的NIHSS评分均是造成脑卒中患者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列线图模型预测分析,伴高血压、冠心病、HMCAS、前循环病变及ASPECTS评分<4.11分、NIHSS评分>12.33分时可认为脑卒中患者存在溶栓治疗后的出血转化风险。通过ROC曲线分析,上述模型对脑卒中患者的出血转化风险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结论高血压、冠心病、HMCAS、前循环病变及较低的ASPECTS评分、较高的NIHSS评分均是造成急性非心源性卒中大血管病变患者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非心源性卒中 脑卒中 大血管病变 出血转化 列线图模型 预测价值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血清TC、TG及ox-LDL水平与急性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相关性 被引量:2
4
作者 杨春景 孔令辉 +2 位作者 代慈祥 陈绘颖 王卫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426-430,共5页
目的 探讨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与急性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相关性。方法 103例急性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依据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分为稳定组(n=61)与易损组(n=42)。比较两组基础资... 目的 探讨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与急性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相关性。方法 103例急性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依据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分为稳定组(n=61)与易损组(n=42)。比较两组基础资料信息及实验室指标差异,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颈动脉易损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 易损组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患者占比显著高于稳定组,血清TC、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ox-LDL水平显著高于稳定组,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低于稳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证实血清TC、TG、LDL-C、HDL-C、ox-LDL均能用于急性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易损斑块形成的预测,且均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及TC≥5.455 mmol/L、TG≥1.305 mmol/L、LDL-C≥2.655 mmol/L、HDL-C≤1.230 mmol/L、ox-LDL≥457.765μg/L均为急性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易损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急性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易损斑块形成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TC、TG、ox-LDL易损斑块形成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非心源性脑梗死 易损斑块 胆固醇 甘油三酯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下载PDF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非心源性老年高危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5
作者 张艳 吴劲松 张怀中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第8期7-11,共5页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非心源性老年高危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7月江苏省徐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非心源性老年高危TIA患者7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6)和...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非心源性老年高危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7月江苏省徐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非心源性老年高危TIA患者7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36)。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给予丁苯酞软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6个月。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血脂、炎性因子、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液流变学指标、不稳定粥样斑块变化[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Crouse积分]、生活质量评分,随访治疗后6个月脑血管病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高于对照组的75.00%(χ^(2)=5.258,P=0.022);治疗6个月后,2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Hcy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HDL-C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或P<0.01),且观察组治疗后hs-CRP、IL-6、Hcy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2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纤维蛋白原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IMT较治疗前缩小,Crouse积分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治疗后IMT小于对照组,Crouse积分低于对照组(P均<0.01);2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均<0.01);随访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脑血管病发生率为8.33%,低于对照组的27.78%(χ^(2)=4.600,P=0.032)。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非心源性老年高危TIA患者效果显著,可调节血脂水平,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抑制炎性因子水平和控制粥样斑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脑血管病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急性非心源性 老年人 丁苯酞软胶囊 瑞舒伐他汀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嗜铬细胞瘤合并急性非心源性肺水肿、低血压休克1例 被引量:1
6
作者 李英杰 李宏志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08年第7期59-59,共1页
关键词 急性非心源性肺水肿 嗜铬细胞瘤 低血压休克
下载PDF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急性非心源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7
作者 马玲 梁伟 +1 位作者 申小茜 徐飞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第18期86-86,88,共2页
目的:探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急性非心源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急性非心源性TIA患者60例,随机平分成两组,均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治疗。结果:... 目的:探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急性非心源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急性非心源性TIA患者60例,随机平分成两组,均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发作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经过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96.7%,高于对照组的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急性非心源性TIA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联抗血小板 急性非心源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氯吡格雷
下载PDF
BiPAP在抢救急性非心源性肺水肿的应用
8
作者 王开绿 郑晓凤 李文军 《四川医学》 CAS 2004年第8期900-900,共1页
关键词 急性非心源性肺水肿 急救 双水平正压通气 呼吸机
下载PDF
鱼精蛋白的严重不良反应—急性非心源性肺水肿 被引量:1
9
作者 郝在军 昌克勤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1年第5期447-448,共2页
关键词 心血管手术 鱼精蛋白 药物不良反应 急性非心源性肺水肿
下载PDF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非心源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 被引量:5
10
作者 何文 谢燕萍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9年第33期42-43,共2页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非心源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急性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非心源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急性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7 d内卒中进展或复发情况,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7 d内卒中进展或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非心源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急性非心源性 治疗结果
下载PDF
654-2辅佐治疗急性非心源性肺水肿 被引量:3
11
作者 范宗慧 《卫生职业教育》 2003年第12期138-138,共1页
近年收治急性非心源性肺水肿12例,在常规治疗不满意或无效时,加用山莨菪碱(654-2)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急性非心源性肺水肿 山莨菪碱 654-2 药物治疗
下载PDF
应用血栓弹力图检测血小板抑制率指导急性非心源性卒中抗血小板治疗的研究
12
作者 刘勇 冯雪梅 王娟 《中国现代医生》 2022年第33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m,TEG)检测血小板抑制率在急性非心源性卒中抗血小板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9月至2021年10月于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人民医院就诊的缺血性非心源性卒中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 目的探讨应用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m,TEG)检测血小板抑制率在急性非心源性卒中抗血小板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9月至2021年10月于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人民医院就诊的缺血性非心源性卒中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在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前、治疗1周后取静脉血,应用TEG仪检测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途径和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观察血小板抑制率变化情况,对出院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随访3个月时行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及卒中复发、出血等事件。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AA、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均分别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双抗者AA、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均分别高于单抗者(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时的NIHSS评分、随访3个月时mRS评分均分别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良好功能结局者达93.62%(44/47),多于对照组的75.56%(34/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卒中复发率(4.26%)和出血事件发生率(2.13%)均分别低于对照组(20.00%和1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非心源性卒中患者应用TEG检测血小板抑制率以指导抗血小板治疗,可降低卒中复发率和出血风险,改善患者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血小板抑制率 急性非心源性卒中 抗血小板治疗
下载PDF
非心源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13
作者 吕立杨 寿旦 《浙江医学教育》 2024年第4期251-256,共6页
目的分析非心源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non-cardiogenic acute ischemic stroke,NCAIS)患者复发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这些因素在预测复发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浙江省诸暨市第六人民医院接受诊治的175例NCAIS患者... 目的分析非心源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non-cardiogenic acute ischemic stroke,NCAIS)患者复发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这些因素在预测复发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浙江省诸暨市第六人民医院接受诊治的175例NC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访1年的结果将其分为复发组和非复发组,复发组25例患者,非复发组150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入组时一般资料、临床资料和随访1年内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用药依从性。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NCAIS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NCAIS患者1年内缺血复发率为14.29%。复发组患者年龄≥65岁的比例、颅内动脉狭窄评分、α角和MA值均明显高于非复发组患者,而R值和K值则明显低于非复发组患者,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复发组患者出院后抗血小板和他汀类药物用药依从性均明显低于非复发组患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颅内动脉狭窄评分、α角和MA值可以作为NCAIS复发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出院后抗血小板和他汀类药物用药高依从性、R值和K值延长是预防NCAIS复发缺血的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R值和K值延长、出院后服用抗血小板和/或他汀类药物的高依从性是预防NCAIS复发缺血的保护因素;年龄、颅内动脉狭窄评分、R值、K值、α角、MA值、用药依从性与NCAIS复发缺血相关,在预测NCAIS患者复发缺血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源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复发缺血 危险因素
下载PDF
HEART评分在急性非高危心源性胸痛患者病情评估和药物治疗中的应用
14
作者 李筱姝 李志民 李志强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23年第6期371-375,共5页
目的分析HEART评分在急性非高危心源性胸痛患者评估中的应用效果并指导药物治疗。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门头沟教学医院急诊科的急性非高危心源性胸痛患者为对照组,2021年1月至12月就诊的急性非高危心源性胸痛... 目的分析HEART评分在急性非高危心源性胸痛患者评估中的应用效果并指导药物治疗。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门头沟教学医院急诊科的急性非高危心源性胸痛患者为对照组,2021年1月至12月就诊的急性非高危心源性胸痛患者为观察组,依据HEART评分进行危险分层,比较2组患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诊断的差异及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117例,中危患者35例(占35.0%),诊断ACS 18例(占36.6%),低危患者43例(占36.8%),诊断ACS 1例(占2.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发生MACE 9例(占7.7%),低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95%CI)=0.43(0.19,1.00),P<0.05]。控制混杂因素后发现使用HEART评分进行病情分级对患者30 d MACE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95%CI)=0.40(0.17,0.96),P<0.05]。结论HEART评分可以准确筛选出急性非高危心源性胸痛的中、低危ACS患者,保障患者安全,可以用作急性非高危心源性胸痛患者快速病情评估和用药指导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病 HEART评分 急性高危心源性胸痛 病人病情 药物治疗
下载PDF
纳洛酮对急性重症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血浆BNP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杜家琇 张淑玲 +1 位作者 白宏英 刘海涛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第12期39-41,共3页
目的观察纳洛酮对急性重症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血浆BNP的影响,探讨其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116例重症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NIHSS≥8,GCS≤8分)随机分为治疗组(n=58)和对照组(n=58),对照组入院后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 目的观察纳洛酮对急性重症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血浆BNP的影响,探讨其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116例重症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NIHSS≥8,GCS≤8分)随机分为治疗组(n=58)和对照组(n=58),对照组入院后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盐酸纳洛酮静脉注射,分别于入院1、3、7d检测血浆BNP水平,同时进行NIHSS、GCS评分,根据脑水肿CT值判断脑水肿程度。结果 2组3d、7d时血浆BNP水平均明显增高,脑水肿较重,神经功能缺损严重,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血浆BNP水平下降,脑水肿、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减轻(P<0.05)。结论纳洛酮可显著改善急性重症非心源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轻脑水肿,其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与下调血浆BNP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洛酮 急性重症心源性脑梗死 血浆BNP水平 NIHSS评分 GCS评分
下载PDF
血清B型利钠肽前体和血压变异性在非心源性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涛 严永兴 沈咏慧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7年第5期570-573,588,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B型利钠肽前体(proBNP)和血压变异性在非心源性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抽取86例非心源性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选取40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2组研究对象血清pro-BNP水平、血压变异... 目的:探讨血清B型利钠肽前体(proBNP)和血压变异性在非心源性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抽取86例非心源性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选取40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2组研究对象血清pro-BNP水平、血压变异性相关指标。结果:病例组血清pro-BNP水平为(984.63±148.67)n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8.44±30.75)ng/L(P<0.01)。两组研究对象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24 h收缩压标准差、24h舒张压标准差、独立于均值的血压变异系数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proBNP水平与血压变异性相关指标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舒张压标准差、独立于均值的血压变异系数等呈正相关。死亡组血清pro-BNP水平为(1 326.36±156.85)ng/L,明显高于存活组的(910.28±118.47)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舒张压标准差、独立于均值的血压变异系数等血压变异性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ro-BNP水平及血压变异性与非心源性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可与其他临床诊断指标和标记物对非心源性急性脑梗死预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源性急性脑梗死 血清B型利钠肽前体 血压变异性 预后
下载PDF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比值与急性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7
作者 董艳华 张彩晓 +2 位作者 杜录 刘俞辰 赵亮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19年第4期141-148,共8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和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to-monocyte ratio,LMR)对急性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和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to-monocyte ratio,LMR)对急性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17年6月1日—2018年6月1日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符合病例选择标准的323例急性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收集人口统计学、血管相关危险因素、相关药物使用史、血常规等实验室检测指标、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以及住院时间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进行分组:≤10.0×109/L、(10.1~11.0)×109/L、(11.1~12.0)×109/L、≥12.1×109/L;按照NLR进行分组:<3.6、3.6~6.5、>6.5;按照LMR进行分组:<2.97、2.97~4.83、>4.8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外周血白细胞计数、NLR和LMR对预后的预测能力,计算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按照MRS评分进行分组:预后良好组(213例,MRS评分≤2)和预后不良组(110例,MRS评分为3~6)。预后不良组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NLR、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基线NHISS评分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住院时间也显著延长(P<0.05),而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和LMR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0.0×109·L-1 vs(10.1~11.0)×109·L-1:比值比为1.788,95%置信区间为1.119~2.854,P=0.015]、NLR(比值比为1.275,95%置信区间为1.031~1.576,P=0.025)、LMR(<2.97 vs 2.97~4.83:比值比为0.277,95%置信区间为0.072~0.814,P=0.013)、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比值比为2.389,95%置信区间为1.194~4.799,P=0.014)和基线NHISS评分(比值比为12.630,95%置信区间为6.115~27.741,P<0.001)是急性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NLR和LMR均不是急性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理想预测指标,而联合检测可能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结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NLR、LMR、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和基线NIHSS评分是急性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MRS评分)的独立危险因素。鉴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NLR和LMR的检测简便易行且费用低廉,因此适合临床推广应用。今后有待开展更大样本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以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 白细胞计数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 改良Rankin量表 预后
原文传递
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急性期非大面积心源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秦华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9年第5期44-45,共2页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急性期非大面积心源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急性期非大面积心源性脑梗死患者6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患者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急性期非大面积心源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急性期非大面积心源性脑梗死患者6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患者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再梗死发生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好于对照组(P <0. 01); 2组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好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患者再梗死发生率为6. 1%,低于对照组的25. 0%(P <0. 05)。结论采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急性期非大面积心源性脑梗死临床效果值得肯定,能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大面积心源性脑梗死 低分子肝素钠 阿司匹林
下载PDF
负荷剂量氯吡格雷治疗非心源性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玉恒 李洪寅 +5 位作者 谌新双 王永东 李更新 宫进亮 冯立军 马桂芬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负荷剂量氯吡格雷治疗非心源性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242例非心源性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负荷组120例(给予氯吡格雷首剂300mg,之后改为75mg/d)和标准组122例(给予氯吡格雷75mg/d),均连用14d。治疗后比较2组卒中量表(NHI... 目的探讨负荷剂量氯吡格雷治疗非心源性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242例非心源性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负荷组120例(给予氯吡格雷首剂300mg,之后改为75mg/d)和标准组122例(给予氯吡格雷75mg/d),均连用14d。治疗后比较2组卒中量表(NHISS)评分、凝血指标、血常规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2组治疗后NHI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负荷组治疗后NHISS评分低于标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危及生命的中枢神经系统出血及严重的皮肤黏膜出血,对血液系统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负荷剂量氯吡格雷治疗非心源性急性脑梗死疗效优于常规剂量,且无明显安全性问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心源性 急性 氯吡格雷 负荷剂量 并发症
下载PDF
床旁联合检测cTnI、NT-proBNP在早期诊断非心源性急性胸痛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运忠 刘林泉 陈远城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第1期133-135,共3页
目的:探究床旁外周血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联合检测在早期诊断非心源性急性胸痛(AN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57例非心源性AN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外周血cTnI、NT-proBNP检测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 目的:探究床旁外周血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联合检测在早期诊断非心源性急性胸痛(AN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57例非心源性AN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外周血cTnI、NT-proBNP检测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快检组和常规组。为快检组患者床旁快速检测外周血cTnI、NTproBNP的水平,为常规组患者采血后在检验科检测外周血cTnI、NT-proBNP的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及检测用时,总结用床旁外周血cTnI、NT-proBNP单独检测或联合检测诊断快检组患者病情的效能。结果:两组患者外周血NT-proBNP、cTnI的水平相比,P>0.05。为快检组患者检测外周血NT-proBNP、cTnI水平的用时短于为常规组患者检测这两项指标的用时,P<0.05。与用床旁外周血cTnI或NT-proBNP单独检测相比,用这两项指标联合检测诊断快检组患者非心源性AND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更高,P<0.05。结论:用床旁外周血cTnI、NTproBNP联合检测早期诊断非心源性AND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且检测用时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旁检测 心肌肌钙蛋白I 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 心源性急性胸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