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3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急性非心源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
作者 马玲 梁伟 +1 位作者 申小茜 徐飞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第18期86-86,88,共2页
目的:探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急性非心源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急性非心源性TIA患者60例,随机平分成两组,均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治疗。结果:... 目的:探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急性非心源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急性非心源性TIA患者60例,随机平分成两组,均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发作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经过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96.7%,高于对照组的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急性非心源性TIA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联抗血小板 急性非心源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氯吡格雷
下载PDF
三酰甘油与APOE基因多态性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中的交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爱莲 马小宏 张雷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5期29-34,共6页
目的探讨三酰甘油(TG)与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中的交互作用。方法对2019年1月—2021年6月349例TIA进行6个月随访,根据是否发生急性脑梗死分为发生组、未发生组,比较2组一般资料、总胆固... 目的探讨三酰甘油(TG)与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中的交互作用。方法对2019年1月—2021年6月349例TIA进行6个月随访,根据是否发生急性脑梗死分为发生组、未发生组,比较2组一般资料、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TG、APOE基因多态性,并比较不同TG水平患者APOE基因多态性,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IA发生急性脑梗死的影响因素,使用交互作用系数γ分析TG与APOE基因多态性的交互作用。结果随访6个月,共45例(12.89%)TIA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发生组TG高于未发生组(P<0.01)。发生组及TG升高患者E3/3基因型、ε3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低于未发生组及TG正常患者,E3/4基因型、ε4等位基因频率分别高于未发生组及TG正常患者(P<0.05)。校正TIA持续时间、TIA发作频率后,TG、APOE基因型E3/3、E3/4及等位基因ε4仍是TIA发生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TG升高与APOE基因型E3/4在TIA发生急性脑梗死中呈正向交互作用,且交互作用符合次相乘模型。结论TG升高与APOE基因型E3/4在TIA发生急性脑梗死中呈正向交互作用,且交互作用符合次相乘模型,TG升高可增强APOE基因型E3/4对TIA发生急性脑梗死的易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缺血发作 急性梗死 三酰甘油 载脂蛋白E APOE基因多态性 影响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交互作用
下载PDF
血TG/HDL-C、PECAM-1、IL-19联合检测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近期发生急性脑梗死的价值
3
作者 杜迎春 高延伦 +1 位作者 侯兵兵 姚鸣鸣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21期3075-3080,共6页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白介素-19(IL-19)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近期发生急性脑梗死(ACI)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7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白介素-19(IL-19)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近期发生急性脑梗死(ACI)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7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53例TIA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6个月内是否发生ACI分为ACI组(n=46)和无ACI组(n=307)。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及治疗前的血TG/HDL-C、PECAM-1、IL-19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G/HDL-C、PECAM-1、IL-19对TIA近期发生ACI的影响,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G/HDL-C、PECAM-1、IL-19、年龄、血压、临床症状、糖尿病和持续的时间评分(ABCD3-I)预测TIA患者近期发生ACI的效能,DeLong检验比较TG/HDL-C+PECAM-1+IL-19与ABCD3-I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ACI组患者的TIA发作次数、颈动脉和颅内动脉有不稳定斑块患者占比、ABCD3-I评分分别为(4.82±1.52)次、45.65%(21/46)、23.91%(11/46)、(6.86±1.24)分,明显高于无ACI组患者的(2.00±0.61)次、29.32%(90/307)、13.68%(42/307)、(4.64±0.9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I组患者的TG/HDL-C、PECAM-1、IL-19分别为1.23±0.12、(11.42±2.36)mg/L、(82.44±17.35)ng/L,明显高于无ACI组患者的1.08±0.10、(8.99±2.64)mg/L、(67.28±19.00)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了TIA发作次数、颈动脉有不稳定斑块、颅内动脉狭窄情况、ABCD3-I评分后,TG/HDL-C、PECAM-1、IL-19仍是TIA近期发生ACI独立相关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TG/HDL-C、PECAM-1、IL-19预测TIA近期发生ACI的AUC分别为0.812、0.792、0.798;TG/HDL-C、PECAM-1联合IL-19的AUC为0.930,大于ABCD3-I评分的0.830(P<0.05);三者联合的预测敏感度为93.48%,特异度为81.43%。结论血TG/HDL-C、PECAM-1、IL-19是TIA近期发生ACI的独立相关因素,与ABCD3-I评分相比,联合检测三者预测TIA近期发生ACI风险的价值较高,能为临床防治ACI提供一定的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 白介素-19 短暂性缺血发作 急性梗死
下载PDF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非心源性老年高危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张艳 吴劲松 张怀中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第8期7-11,共5页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非心源性老年高危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7月江苏省徐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非心源性老年高危TIA患者7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6)和...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非心源性老年高危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7月江苏省徐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非心源性老年高危TIA患者7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36)。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给予丁苯酞软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6个月。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血脂、炎性因子、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液流变学指标、不稳定粥样斑块变化[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Crouse积分]、生活质量评分,随访治疗后6个月脑血管病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高于对照组的75.00%(χ^(2)=5.258,P=0.022);治疗6个月后,2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Hcy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HDL-C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或P<0.01),且观察组治疗后hs-CRP、IL-6、Hcy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2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纤维蛋白原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IMT较治疗前缩小,Crouse积分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治疗后IMT小于对照组,Crouse积分低于对照组(P均<0.01);2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均<0.01);随访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脑血管病发生率为8.33%,低于对照组的27.78%(χ^(2)=4.600,P=0.032)。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非心源性老年高危TIA患者效果显著,可调节血脂水平,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抑制炎性因子水平和控制粥样斑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脑血管病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缺血发作 急性心源性 老年人 丁苯酞软胶囊 瑞舒伐他汀 治疗效果
下载PDF
负荷剂量氯吡格雷治疗非心源性急性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预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杨万勇 徐安定 +5 位作者 祁风 黄燕 余科 李又佳 谭泽锋 曾进胜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658-662,共5页
目的初步评价负荷剂量氯吡格雷治疗非心源性急性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平行开放研究。起病48 h内入院的非心源性急性脑梗死/TIA患者,随机分为负荷... 目的初步评价负荷剂量氯吡格雷治疗非心源性急性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平行开放研究。起病48 h内入院的非心源性急性脑梗死/TIA患者,随机分为负荷剂量氯吡格雷组(首剂300 mg,之后75 mg·d-1)、标准剂量氯吡格雷组(75 mg·d-1),连用28 d。主要疗效指标:7 d内卒中进展或复发;主要安全指标:危及生命出血。结果3个研究中心共收集71例患者。与常规剂量组相比,负荷剂量氯吡格雷组7 d内卒中进展或复发相对危险度下降(RRR)55.8%(95%CI:-14.2%~82.9%),3个月时死亡或依赖RRR 35.2%(95%CI:-39.2%~69.8%),4周时有效率、3个月时良好预后率均显示负荷剂量组优于常规剂量组的优势。但所有比较均未达到统计学差异。结论:负荷剂量氯吡格雷治疗非心源性急性脑梗死/TIA有优于常规剂量氯吡格雷的趋势,未发现安全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梗死/短暂性缺血发作 氯吡格雷 负荷剂量
下载PDF
非心源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6
作者 吕立杨 寿旦 《浙江医学教育》 2024年第4期251-256,共6页
目的分析非心源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non-cardiogenic acute ischemic stroke,NCAIS)患者复发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这些因素在预测复发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浙江省诸暨市第六人民医院接受诊治的175例NCAIS患者... 目的分析非心源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non-cardiogenic acute ischemic stroke,NCAIS)患者复发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这些因素在预测复发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浙江省诸暨市第六人民医院接受诊治的175例NC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访1年的结果将其分为复发组和非复发组,复发组25例患者,非复发组150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入组时一般资料、临床资料和随访1年内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用药依从性。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NCAIS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NCAIS患者1年内缺血复发率为14.29%。复发组患者年龄≥65岁的比例、颅内动脉狭窄评分、α角和MA值均明显高于非复发组患者,而R值和K值则明显低于非复发组患者,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复发组患者出院后抗血小板和他汀类药物用药依从性均明显低于非复发组患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颅内动脉狭窄评分、α角和MA值可以作为NCAIS复发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出院后抗血小板和他汀类药物用药高依从性、R值和K值延长是预防NCAIS复发缺血的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R值和K值延长、出院后服用抗血小板和/或他汀类药物的高依从性是预防NCAIS复发缺血的保护因素;年龄、颅内动脉狭窄评分、R值、K值、α角、MA值、用药依从性与NCAIS复发缺血相关,在预测NCAIS患者复发缺血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源性急性缺血卒中 复发缺血 危险因素
下载PDF
HR-MRI在高危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脑梗死患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7
作者 吴鹏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4年第8期1391-1393,1412,共4页
目的:分析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在高危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脑梗死患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疑似TIA的80例患者,根据其症状持续时间以及神经功能损伤情况分为脑梗死组(n=37,... 目的:分析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在高危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脑梗死患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疑似TIA的80例患者,根据其症状持续时间以及神经功能损伤情况分为脑梗死组(n=37,急性脑梗死)和TIA组(n=43,TIA),入院后均行HR-MRI检查。比较两组患者HR-MRI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指标情况[斑块面积、斑块负荷百分比、重构指数]。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其鉴别诊断价值。结果:TIA组患者斑块面积、斑块负荷百分比、重构指数均显著低于脑梗死组(P<0.05)。ROC曲线中,斑块面积、斑块负荷百分比、重构指数鉴别诊断两者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0、0.783、0.759,敏感度分别为79.07%、76.74%、69.77%,特异度分别为72.97%、75.68%、75.68%。结论:HR-MRI检查显示TIA患者动脉斑块的面积、斑块负荷、重构指数均低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可为临床鉴别诊断高危TIA提供临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 高危短暂性缺血发作 急性梗死 鉴别诊断
下载PDF
探讨CT灌注成像(CTP)联合CT血管造影(CTA)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进展为急性脑梗死(ACI)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4
8
作者 张园园 任思勰 +1 位作者 李盼盼 张新宇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7期27-29,共3页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P)联合CT血管造影(CTA)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进展为急性脑梗死(AC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80例TIA患者,所有患者均在入院24h内行CTP和CTA检查,根据患者发病后7d内是否发生ACI...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P)联合CT血管造影(CTA)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进展为急性脑梗死(AC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80例TIA患者,所有患者均在入院24h内行CTP和CTA检查,根据患者发病后7d内是否发生ACI将其分为ACI组和非ACI组。对比ACI组和非ACI组CTP参数[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max)]及CTA特征。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TP联合CTA对TIA患者进展为ACI的预测价值。结果TIA患者ACI发生率为16.25%(13/80);ACI组CBV、CBF均低于非ACI组(P<0.05),MTT、Tmax均高于非ACI组(P<0.05);ACI组血管狭窄程度高于非ACI组(P<0.05);CBV、CBF、MTT、Tmax联合预测TIA患者进展为ACI的灵敏度、特异度和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84.62%、88.06%和0.821,联合预测的AUC均高于单独预测;CTP和CTA联合预测TIA患者进展为ACI的灵敏度、特异度和AUC分别为100%、86.57%和0.939,联合预测的AUC均高于单独预测。结论CTP和CTA对TIA患者进展为ACI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但联合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灌注成像 CT血管造影 预测价值短暂性缺血发作 急性梗死
下载PDF
100例非心源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成芳 施俊峰 +1 位作者 汤武装 王国祥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32期170-171,共2页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及单用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00例确诊为非心源性TIA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予以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治疗...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及单用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00例确诊为非心源性TIA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予以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治疗1个月后对两组疗效对比观察,并随访3个月以观察其安全性。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对于反复发作的非心源性TIA,作为神经内科的急症一定要实施积极的干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能发挥最佳的治疗效果,改善TIA患者的预后,可在临床积极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源性短暂性缺血发作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下载PDF
老年非瓣膜心房颤动合并急性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邓爱华 王晶 +2 位作者 王长远 李思颉 孟然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3年第2期166-171,共6页
目的对老年非瓣膜心房颤动(房颤)合并急性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相关指标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特征、危险因素、治疗方法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入住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符合入组标准的老年非瓣膜... 目的对老年非瓣膜心房颤动(房颤)合并急性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相关指标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特征、危险因素、治疗方法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入住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符合入组标准的老年非瓣膜房颤患者,按照入院时是否合并急性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分组,分为房颤脑卒中组和单纯房颤组。记录所有患者基线资料,分析老年非瓣膜房颤患者合并急性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电话随访出院患者的预后情况及抗凝治疗等情况,按照预后将患者分为死亡组、非死亡组、再发脑卒中组和非脑卒中组,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和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升高、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比值(DFR)升高、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降低、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是老年非瓣膜房颤合并急性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未抗凝治疗、未接受射频消融治疗是老年非瓣膜房颤患者再发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高龄、未接受射频消融治疗是老年非瓣膜房颤患者发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②Kaplan-Meier曲线显示,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组较未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组再发脑卒中及死亡的累计生存率明显提高;接受抗凝治疗组较未接受抗凝治疗组再发脑卒中的累积生存率明显升高。结论①NLR升高、DFR升高、LMR降低、患有糖尿病、高脂血症、有吸烟史的老年非瓣膜房颤患者更易合并急性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②未抗凝治疗、未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老年非瓣膜房颤患者更易再发脑卒中,对再发脑卒中有一定的预测价值;高龄、未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老年非瓣膜房颤患者更易发生死亡。③接受射频消融和抗凝治疗的老年非瓣膜房颤患者生存期更长,预后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瓣膜房颤 急性心源性缺血卒中 临床特征
下载PDF
影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发展至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1
11
作者 刘威 李江涛 +2 位作者 王润青 赵杰 邱海燕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4年第30期3344-3346,共3页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发展至急性脑梗死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Pearson单因素与多元Cox分析的方法,对TIA患者发展至急性脑梗死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急性脑梗死组与非急性脑梗死组...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发展至急性脑梗死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Pearson单因素与多元Cox分析的方法,对TIA患者发展至急性脑梗死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急性脑梗死组与非急性脑梗死组的相关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Pearson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病史、冠心病史及糖尿病史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元Cox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病史及糖尿病史为TIA发展至急性脑梗死的影响因素;非急性脑梗死组首次发作距治疗时间、血压、血糖及胆固醇水平均显著低于急性脑梗死组(P均<0.05)。结论影响TIA患者发展至急性脑梗死的因素为年龄、高血压病史及糖尿病史,且TIA发展至急性脑梗死伴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症状,应注意及时对其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缺血发作 急性梗死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非药物干预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脂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孙素娟 梁翠萍 程晓叶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2期3721-3722,3726,共3页
目的探讨非药物干预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脂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1年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50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脂异常的TI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研究中... 目的探讨非药物干预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脂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1年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50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脂异常的TI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研究中途退出22例,观察组67例,对照组61例。两组患者均口服阿司匹林、营养脑神经细胞及改善脑循环药物。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非药物干预措施(健康宣教、运动处方、饮食指导),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药物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对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进行血脂检测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及三酰甘油(TG)水平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34、1.33、1.34、1.06、0.25、1.07、1.41、1.57,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面积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66、0.93,P>0.05)。结论非药物干预具有调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可缩小TIA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其治疗效果与他汀类药物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干预 缺血发作 短暂性 血脂异常 颈动脉疾病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和CT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急性脑梗死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26
13
作者 许涛 郭静 +2 位作者 由秀 赵启利 吴丽鹏 《中国医学装备》 2021年第1期54-58,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和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T)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发展至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研究。方法:选取在医院就诊的164例TIA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2例。对照组进行CT检查,观察组...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和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T)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发展至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研究。方法:选取在医院就诊的164例TIA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2例。对照组进行CT检查,观察组进行MRI检查,随访26周,比较两组病灶检出阳性率以及治疗后2周病灶情况;观察两组TIA发展至急性脑梗死情况,分析影响TIA发展至急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缓解期、发作期阳性病灶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52,x~2=9.426;P<0.05);观察组患者检出的病灶直径及病灶数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82,t=3.267;P<0.05);随访期间在35例TIA患者发展至急性脑梗死中,对照组19例,观察组16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年龄、吸烟、饮酒、高血压、高血糖、冠心病、高血脂和胆固醇是TIA发展至急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x~2=4.364,x~2=5.845,x~2=9.813,x~2=15.915,x~2=12.846,x~2=10.652,x~2=7.567,x~2=9.846;P<0.05);患者年龄、高血压、高血糖均是影响TIA发展至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32,OR=2.230,OR=1.154,OR=1.324;P<0.05)。结论:MRI、CT均可反映TIA病情进展情况,但MRI检查准确率高于CT检查,可明确病灶位置及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MRI) 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T)检查 短暂性缺血发作(TIA) 急性梗死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在急性脑梗死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观察中的价值 被引量:17
14
作者 秦鑫 冯志慧 +3 位作者 许海娜 王振平 钟健 余宁 《中国医学装备》 2022年第8期57-61,共5页
目的:研究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在急性脑梗死(ACI)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CA)粥样硬化斑块特征观察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80例症状性MCA粥样硬化患者,依据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结果将其分为ACI组... 目的:研究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在急性脑梗死(ACI)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CA)粥样硬化斑块特征观察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80例症状性MCA粥样硬化患者,依据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结果将其分为ACI组(42例)和TIA组(38例)。两组均于治疗前行HRMRI检查,对比两组粥样硬化斑块分布情况,以及斑块表面不完整、斑块负荷百分比、斑块面积、血管面积(VA_(reference))、参考血管腔面积(LA_(reference))、血管最狭窄处面积(VA_(MLN))、血管最狭窄处管腔面积(LA_(MLN))、管壁面积(WA_(MLN))、狭窄率及重构方式的定量指标,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粥样硬化血管及斑块特征诊断的价值。结果:两组粥样硬化斑块分布情况以及VA_(reference)、LA_(reference)及VA_(MLN)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ACI组斑块表面不完整患者占比显著高于TI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717,P<0.05);斑块负荷百分比、斑块面积、WA_(MLN)及狭窄率显著高于TIA组,LA_(MLN)显著低于TI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10,t=2.100,t=7.021,t=3.310,t=4.015;P<0.05)。经ROC曲线分析,斑块负荷百分比、斑块面积、LA_(MLN)、WA_(MLN)及狭窄率均能用于ACI的诊断,AUC分别为0.709、0.940、0.879、0.789和0.819。结论:症状性MCA粥样硬化中,ACI与TIA患者的斑块特征存在差异,HRMRI能够用于症状性MCA粥样硬化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动脉(MCA) 动脉粥样硬化 急性梗死(ACI) 短暂性缺血发作(TIA)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抗血小板治疗后血小板高反应性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倪晓珺 逄晓云 《药学服务与研究》 CAS 2020年第3期174-177,187,共5页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经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后发生血小板高反应性(high on-treatment platelet reactivity,HTPR)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5年6月至2016年4月在上海交通大学...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经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后发生血小板高反应性(high on-treatment platelet reactivity,HTPR)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5年6月至2016年4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就诊的267例急性脑梗死或TIA患者,入院后予阿司匹林(100~300 mg/d)和氯吡格雷(75 mg/d)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用药5 d后利用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检测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抑制率,将患者分为二磷酸腺苷治疗后血小板高反应性(ADP-HTPR)组、二磷酸腺苷治疗后血小板正常反应性(ADP-NTPR)组和花生四烯酸治疗后血小板高反应性(AA-HTPR)组、花生四烯酸治疗后血小板正常反应性(AA-NTPR)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生化指标、TEG参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HTPR的影响因素。结果:267例患者中,16.9%为HTPR,14.2%为ADP-HTPR,5.2%为AA-HTPR。ADP-HTPR组与ADP-NTPR组之间的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慢性肾脏病、血肌酐、红细胞沉降率、MAthrombin、AA-HTPR等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DP-HTPR的独立危险因素为AA-HTPR[OR=8.50,95%CI(2.48~29.14)]。结论:急性脑梗死或TIA患者中HTPR的发生率为16.9%,AA-HTPR是ADP-HTPR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死 急性 缺血发作 短暂性 治疗后血小板高反应性 血栓弹力图
下载PDF
搓、飞针刺手法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然 苏云海 阿木拉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3年第2期374-375,共2页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一种反复性、短暂性、局灶性的脑血液循环障碍,属于急性脑血管病的一种类型,可表现为椎基底动脉(VBI)和(或)颈动脉系统供血不足的症状和体征[1]。西医治疗以抗血小板治疗为主,其是非心源性栓塞卒中的推荐治疗策...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一种反复性、短暂性、局灶性的脑血液循环障碍,属于急性脑血管病的一种类型,可表现为椎基底动脉(VBI)和(或)颈动脉系统供血不足的症状和体征[1]。西医治疗以抗血小板治疗为主,其是非心源性栓塞卒中的推荐治疗策略,抗凝治疗可降低急性非心源性卒中的发病率,但这些益处被症状性出血性转化发生率的增加所抵消[2],在改善患者眩晕症状和生活质量也有一定局限性,且单纯西药治疗缓解率不足7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循环障碍 急性血管病 颈动脉系统 心源性栓塞 眩晕症状 椎基底动脉 短暂性缺血发作 症状性出血
下载PDF
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后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收缩期血流峰值和椎动脉内径差异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丽萍 刘秀萍 +2 位作者 张志刚 赵志林 张峥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0年第1期154-157,共4页
目的:比较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后循环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椎动脉内径(VAD)、收缩期血流峰值(PSV)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18年5月本院确诊的86例后循环TIA患者(后循环TIA组)与56例后循... 目的:比较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后循环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椎动脉内径(VAD)、收缩期血流峰值(PSV)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18年5月本院确诊的86例后循环TIA患者(后循环TIA组)与56例后循环ACI患者(后循环ACI组)的临床资料,均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患者VAD、PSV及CIMT的差异。结果:后循环TIA组双侧VAD和PSV均明显低于后循环AC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后循环TIA组双侧颈内、外动脉PSV均明显低于后循环AC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后循环TIA组双侧CIMT均明显低于后循环AC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后循环TIA与后循环ACI患者在双侧椎动脉和颈内、外动脉血流及动脉硬化程度方面存在一定差异,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这两种缺血性脑血管病均具有良好的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短暂性缺血发作 后循环急性梗死 椎动脉内径 收缩期血流峰值 颈动脉 内膜厚度
下载PDF
影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展至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18
作者 刘忠志 王普清 《医学综述》 2015年第21期3980-3981,共2页
目的探讨影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进展为急性脑梗死的因素。方法收集2008年4月至2013年4月入住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的120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进展为急性脑梗死分为急性脑梗死(n=41)和非急性脑梗死组(n=79),比较两组患... 目的探讨影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进展为急性脑梗死的因素。方法收集2008年4月至2013年4月入住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的120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进展为急性脑梗死分为急性脑梗死(n=41)和非急性脑梗死组(n=79),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并对影响TIA发展为急性脑梗死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年龄≥60岁者较年龄<60岁者急性脑硬死发生率高(P<0.05);有高血压史、冠心病史、糖尿病史的患者发生率较高(P<0.05);经COX多元回归分析,年龄、高血压病史及糖尿病是影响TIA发展至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非急性脑梗死组患者首次发作距离治疗时间、血压、血糖及胆固醇水平均显著低于急性脑梗死组患者(P<0.01)。结论影响TIA患者发展至急性脑梗死的因素为年龄、高血压病史及糖尿病病史,对于年龄大,有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应该注意TIA进展为脑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缺血发作 急性梗死 影响因素
下载PDF
CTP参数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近期进展为急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探讨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丽颖 余辉云 +2 位作者 向入平 周美君 傅敏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2年第2期20-23,共4页
目的 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CTP)参数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近期进展为急性脑梗死(ACI)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176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3个月,将进展为ACI的25例患者纳入ACI组,未进展为... 目的 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CTP)参数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近期进展为急性脑梗死(ACI)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176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3个月,将进展为ACI的25例患者纳入ACI组,未进展为ACI的151例患者纳入非ACI组。对比2组患者基线资料、脑部CTP参数,并分析CTP参数对评估TIA后3个月发生ACI的预测价值。结果 176例TIA患者中,有25例进展为ACI,ACI发生率为14.20%。ACI组与非ACI组在性别、身体质量指数、TIA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CI组年龄、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占比均高于非A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部CTP参数中,ACI组患者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水平低于非A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I组患者平均通过时间(MTT)、最大峰值时间(TTP)水平高于非A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BF、CBV、MTT、TTP评估TIA进展为ACI的Cut-off值分别为33.26 mL/(100 g·min)、2.04 mL/100 g、11.33 s、16.08 s;各项指标联合评估TIA进展为ACI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与各项指标单独评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UC均高于各项指标单独评估(P<0.05)。结论TIA近期进展为ACI过程中CTP参数会发生变化,即CBF、CBV水平下降,MTT、TTP水平升高。CBF、CBV、MTT、TTP及各项指标联合对评估TIA进展为ACI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且各项指标联合对ACI的预测价值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缺血发作 急性梗死 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 预测价值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急性期强化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20
作者 孔小明 赵红如 +3 位作者 倪建强 段晓宇 徐耑 蔡秀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2580-2581,共2页
临床上多数患者在反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mic attacks。TIA)后,近期卒中的风险增高。临床工作中亦发现很多TIA患者在就诊过程中会出现病情的明显进展,所以及时治疗TIA是预防缺血性卒中的重要措施,应用抗血小板药物预... 临床上多数患者在反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mic attacks。TIA)后,近期卒中的风险增高。临床工作中亦发现很多TIA患者在就诊过程中会出现病情的明显进展,所以及时治疗TIA是预防缺血性卒中的重要措施,应用抗血小板药物预防和治疗TIA发作已成为共识。笔者还发现应用常规剂量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抗栓治疗,很多时候仍然无法阻止病情的进展,以至于患者很快出现明显的肢体功能残疾。笔者收集首剂负荷剂量强化抗血小板治疗病例。与常规剂量治疗的临床疗效相比较,为TIA的急诊处理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缺血发作 抗血小板治疗 TIA患者 疗效观察 急性 缺血性卒中 临床工作 剂量阿司匹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