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综合特色疗法治疗轻中度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5
1
作者 侯江涛 陈斌 +3 位作者 杨晓军 佘世锋 樊冬梅 刘凤斌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76-978,共3页
目的:评价中医综合特色疗法对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将纳入的71例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中医综合特色疗法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及辅助检查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中医综合特色疗法治疗组在... 目的:评价中医综合特色疗法对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将纳入的71例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中医综合特色疗法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及辅助检查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中医综合特色疗法治疗组在缓解患者症状及降低白细胞、D-二聚体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P<0.05);而对于血淀粉酶及改善全身的炎症反应方面,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医综合特色疗法对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具有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 中医综合特色疗法 疗效评价
下载PDF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与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朱东波 吴孟洁 +2 位作者 王进广 王锐 祁冬 《安徽医学》 2020年第6期670-673,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与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16例,分为急性胆源性和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两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表现、血清学指标、... 目的分析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与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16例,分为急性胆源性和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两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表现、血清学指标、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ISAP评分)、全身炎症反应发生率及CT严重指数评分,探讨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临床特征。结果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相比,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好发于男性(P<0.05),且发病年龄低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患者血清淀粉酶、脂肪酶、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水平低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均高于正常值,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患者血糖水平高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胆源性与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在性别和年龄分布、血清学指标及CT影像学表现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胆源胰腺炎 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 临床表现
下载PDF
中医综合特色疗法治疗轻中度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娟娟 胡仕祥 《中医临床研究》 2019年第10期105-106,共2页
目的:探究中医综合特色疗法治疗轻中度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对76例轻中度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采用常规治疗)与实验组38例(采用中医综合特色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腹... 目的:探究中医综合特色疗法治疗轻中度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对76例轻中度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采用常规治疗)与实验组38例(采用中医综合特色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腹痛消失时间与肛门排气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白细胞计数与D-二聚体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轻中度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中采用中医综合特色疗法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症状,促使患者尽早康复,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综合特色疗法 轻中度 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 疗效
下载PDF
预防使用抗生素治疗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58例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桂芹 徐法贞 +2 位作者 周爱军 盛红霞 程亚军 《亚太传统医药》 2012年第8期98-99,共2页
目的:观察预防使用抗生素对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38例轻型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患者,20例重型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分别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禁食﹑抑酸﹑抑制胰液等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预防应用抗生素治疗,... 目的:观察预防使用抗生素对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38例轻型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患者,20例重型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分别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禁食﹑抑酸﹑抑制胰液等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预防应用抗生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相关测定指标﹑并发症以及死亡情况。结果:治疗组轻型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经预防抗生素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治疗组重型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经预防抗生素治疗后症状缓解、相关测定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但可明显降低胰腺外感染的几率,降低死亡率。结论:预防使用抗生素对轻型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不确定,不推荐临床使用。重型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可根据患者高危因素慎重选择,合理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型、重型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 预防 抗生素
下载PDF
乌司他丁治疗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28例临床分析
5
作者 衣龙志 董丽萍 黄留业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67-67,共1页
关键词 乌司他丁 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 治疗方法 疗效
下载PDF
加味清胆汤口服联合中药灌肠治疗轻中度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湿热蕴结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陈方圆 张智伟 +4 位作者 蔡锐娜 赵哲 管俊芳 易纪杰 胡仕祥 《中国中医急症》 2021年第10期1739-1742,共4页
目的观察加味清胆汤口服加中药灌肠治疗轻中度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湿热蕴结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患者7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加味清胆汤... 目的观察加味清胆汤口服加中药灌肠治疗轻中度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湿热蕴结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患者7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加味清胆汤口服加中药灌肠治疗。检测治疗7 d前后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酶(AM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记录患者腹痛消失时间,排气恢复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的WBC、CRP、血清AMS、TNF-α及IL-8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治疗7 d后,治疗组的WBC、AMS水平、CRP、血清TNF-α和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患者腹痛消失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的中医临床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加味清胆汤口服加灌肠治疗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湿热蕴结证,能抑制促炎因子表达,控制炎性反应,有效缓解症状,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 加味清胆汤 灌肠治疗 炎症因子
下载PDF
高场磁共振水-脂模型定量分析在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脂肪浸润中的评估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启斌 胡海华 金赞辉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21期69-72,共4页
目的研究高场磁共振回声不对称和最小二乘估算法水脂迭代分离序列技术(IDEAL-IQ)在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脂肪浸润中的评估作用,为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的诊断提供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本院就诊的急性非胆... 目的研究高场磁共振回声不对称和最小二乘估算法水脂迭代分离序列技术(IDEAL-IQ)在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脂肪浸润中的评估作用,为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的诊断提供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本院就诊的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患者35例及同期招募的正常对照组35例,分别抽取肘静脉血检查血Amy、Lps、TC、TG,对APACHEⅡ进行分级,进行MRI T1W1、T2W1和IDEAL-IQ定量分析,比较两组脂肪分数值FF值、R2^(*)值差异及与实验室检查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血清胰淀粉酶、脂肪酶、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APACHEⅡ评分均较观察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胰腺各部位及全胰腺FF值及R2^(*)值均较观察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F值和R2^(*)值与Amy、Lps、TC、TG呈中度正相关,与APACHEⅡ呈弱相关。结论高场磁共振水-脂模型定量分析能够对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患者胰腺脂肪浸润进行定量分析,重复性好,结果可靠,无创安全,对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 磁共振成像(MRI) 脂肪浸润 定量
下载PDF
急性非胆源性与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对比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黄立贤 高焕章 黄作钿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29期6-7,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急性非胆源性与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方法 72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组)患者和58例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综合治疗及对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RAN... 目的对比分析急性非胆源性与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方法 72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组)患者和58例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综合治疗及对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RANSON评分、血淀粉酶、C反应蛋白(CRP)水平;机体损害及死亡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RANSON评分、血淀粉酶、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组患者的肺损害率为25.86%、凝血损害率为6.90%、消化道出血率为10.34%,均高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组患者的9.72%、0、1.3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心脏损害率、肾损害率、肝损害率、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相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具有病情重、并发症严重等特征,尤其多器官损害明显,威胁患者生命安全,需及时针对病因采取积极治疗,研究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 急性胆源胰腺炎 临床特点 病死率
下载PDF
非结石胆源性急性胰腺炎38例分析
9
作者 王选 武世荣 +2 位作者 高峰 陈文亮 张伟林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3期246-248,共3页
目的 探讨非结石胆源性胰腺炎的病因及手术时机。方法 回顾总结非结石胆源性急性胰腺炎 38例发病原因及治疗经验。结果 手术 13例 ,早期手术 6例 ,均以胆道急诊术为主 ,术中证实重型急性胰腺炎 2例 ,轻型 4例 ,术后无并发症及手术死... 目的 探讨非结石胆源性胰腺炎的病因及手术时机。方法 回顾总结非结石胆源性急性胰腺炎 38例发病原因及治疗经验。结果 手术 13例 ,早期手术 6例 ,均以胆道急诊术为主 ,术中证实重型急性胰腺炎 2例 ,轻型 4例 ,术后无并发症及手术死亡病例。中期重型急性胰腺炎表现非手术治疗未见好转分别于入院 5~ 14d中转手术 5例 ,1例合并胰瘘 ,1例合并小肠高位瘘 ,后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晚期 2例由轻型转为重型 ,1例术后形成结肠瘘 ,另 1例因脓毒败血症死亡。手术死亡率 2 3.1% (3/ 13) ,早、中、晚手术并发症及手术死亡率分别为 0 % (0 / 6 )、40 % (2 / 5 )、10 0 % (2 / 2 )和 0 % (0 / 6 )、2 0 % (1/ 5 )、5 0 % (1/ 2 )。非手术治疗重型 4例 ,其中重度Ⅱ级因早期多功能脏器衰竭死亡 1例 ,2例形成假性胰腺囊肿 ,1例痊愈 ,并发症及手术死亡率分别为 5 0 % (2 / 4)和 2 5 % (1/ 4) ,剩余轻型 2 1例均非手术治疗痊愈。结论 非结石胆源性急性胰腺炎多发于胆道系统感染、先天性胆道疾病和Oddis括约肌的病理改变。对于胆道感染为主时 ,早期手术为佳 ,以急性胰腺炎为主时在规范化治疗同时选择手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石胆源急性胰腺炎 外科手术 治疗 病例分析
下载PDF
非胆源性胰腺炎患者IDEAL-IQ与1H-MRS定量评估的可行性
10
作者 金赞辉 胡海华 赵红星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3期126-129,共4页
目的考察非对称回波的最小二程估算法迭代水脂分离(IDEAL-IQ)技术与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定量评估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脂肪含量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于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患者90... 目的考察非对称回波的最小二程估算法迭代水脂分离(IDEAL-IQ)技术与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定量评估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脂肪含量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于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患者90例及同期健康志愿者90例,采用IDEAL-IQ与1H-MRS定量测量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的脂肪分数,分析并比较采用IDEAL-IQ和1H-MRS两种方式测量所得脂肪含量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两组扫描成功率比较,IDEAL-IQ较1H-MRS扫描成功率更高(97.78%vs 8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胰腺各部位脂肪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水峰下面积、脂峰下面积、RLC和FF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IDEAL-IQ与1H-MRS测量的胰腺脂肪含量呈正相关(r=0.698,P=0.001)。结论1H-MRS和IDEAL-IQ均可定量测量胰腺的脂肪含量,两者测量的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脂肪含量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 脂肪含量 磁共振波谱 相关分析
下载PDF
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非重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0
11
作者 许显明 《广西医学》 CAS 2018年第2期151-154,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非重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非重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其中早期手术组35例,于发病48 h内手术;延期手术组45例,待病情缓解后2~... 目的探讨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非重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非重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其中早期手术组35例,于发病48 h内手术;延期手术组45例,待病情缓解后2~4周,无胰腺炎发作时再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总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复发率及术前及术后第1、3、7天的中性粒细胞比率、WBC计数和血淀粉酶水平。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手术组总住院费用及术后复发率均低于延期手术组(P<0.05)。两组间术前及术后中性粒细胞比率、WBC计数及血淀粉酶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术后1 d始,血淀粉酶水平逐渐降低,术后7 d时中性粒细胞比率及WBC计数较前降低(均P<0.05)。结论早期(发病48 h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非重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安全可行,还可减少患者的总住院费用,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急性胆源胰腺炎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手术时机 安全
下载PDF
腹腔镜治疗急性非梗阻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韦英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21期78-79,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急性非梗阻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0年7月到2012年12月收治的91例急性非梗阻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其中42例患者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结合胰腺被膜切开减压手术,49患者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急性非梗阻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0年7月到2012年12月收治的91例急性非梗阻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其中42例患者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结合胰腺被膜切开减压手术,49患者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行胆总管造影结合胰腺被膜切开减压手术。结果 91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在围术期无一例患者死亡。手术实施后,患者住院时间为两周到三周,对患者进行随访6个月,其中5例患者因个人原因,随访失败,其他86例患者胆总管结石、胰腺炎、假性胰腺囊肿以及胆道残时等复发。结论采用腹腔镜治疗急性非梗阻胆源性胰腺炎,可有效控制患者病情,实施治疗安全,并发症少,有效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急性梗阻胆源胰腺炎 治疗 疗效
下载PDF
非胆源性胰腺炎的中医综合诊疗方法
13
作者 王妍 方瑜 郑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1年第19期206-206,I0001,F0004,共3页
近年来,急性胰腺炎发病率逐渐增高,其起病急、病死率高,为凶险的临床急腹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因暴饮暴食、酗酒等不良习惯引起的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病情严重、病因种类多、并发症多,... 近年来,急性胰腺炎发病率逐渐增高,其起病急、病死率高,为凶险的临床急腹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因暴饮暴食、酗酒等不良习惯引起的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病情严重、病因种类多、并发症多,对多器官损伤明显,需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目前临床上多以西医内科保守治疗为主,但效果欠佳。而我们发现临床采用中医治疗能够弥补西医治疗的不足之处,并有其突出的疗效。故此文对中医治疗,包括中药内服、中药外敷及中药灌肠、针灸治疗等方面的方法以及疗效进行归纳、分析,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好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疗法 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 综述
下载PDF
老年非胆源性AP继发IPN的危险因素及评分体系
14
作者 杨兴胜 黄寅鹏 +1 位作者 唐珀 王亮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第3期64-70,共7页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继发感染性胰腺坏死的高危因素并构建临床风险分层的评分体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20年5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确诊并经规范治疗及随诊的129例老年急性非...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继发感染性胰腺坏死的高危因素并构建临床风险分层的评分体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20年5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确诊并经规范治疗及随诊的129例老年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男62例,女67例;年龄为(70.62±4.63)岁,年龄范围为65~91岁,按是否继发感染性胰腺坏死将患者分为感染组(n=44)和未感染组(n=85),比较两组患者病程、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是否合并基础疾病、是否有器官受累及血液指标,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2)±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例(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筛选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分层评分,同时通过绘制(receiver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s,ROC)受试者特征曲线检测证明其价值。结果(1)影响老年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感染性胰腺坏死的危险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合并腹水、BMI、病程(h)、白蛋白(albumin,ALB)、血清钙离子(Ca^(2+))、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血乳酸(blood lactic acid,BLA)是影响老年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感染性胰腺坏死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腹水,ALB<34 g/L、PLT<214×10^(9)/L、CPR>132.4 mg/L、PT>14.27 s是影响老年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感染性胰腺坏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2)风险评分预测模型的建立及验证。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建立风险预测P=1/1+exp(19.35^(2+)2.792X_(1)-0.452X 2-0.028X 3+0.018X 4+0.480X 5),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回归方程拟合优度较高(P=0.518),采用ROC曲线评价回归方程的区分度,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911(95%可信区间为0.848~0.974)。风险预测评分及不同评分患者发生感染性胰腺坏死的概率。患者合并腹水、ALB<34 g/L、PLT<214×10^(9)/L、CPR>132.4 mg/L、PT>14.27 s发生感染性胰腺坏死风险评分分别为2、1、1、1、1分。总分为0、1、2、3、4、5、6分,评分≥3分发生胰腺坏死的概率为25.1%,评分<3分发生感染性胰腺坏死的概率为1.6%。结论合并腹水、ALB、PLT、CRP、PT为老年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合并感染性胰腺坏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感染性胰腺坏死风险预测评分模型,能有效识别感染性胰腺坏死的高危患者,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及预后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 胰腺感染坏死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ROC曲线
下载PDF
非结石性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及手术时机的探讨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选 武世荣 +2 位作者 陈文亮 高峰 张伟林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8-19,共2页
目的 探讨非结石性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及手术时机。方法 总结 38例非结石性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发病原因及治疗经验。结果 本组共行手术 13例 ,早期手术 6例 ,术后无并发症及死亡 ;中期重型急性胰腺炎手术 5例 ,1例合并胰瘘 ,1例... 目的 探讨非结石性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及手术时机。方法 总结 38例非结石性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发病原因及治疗经验。结果 本组共行手术 13例 ,早期手术 6例 ,术后无并发症及死亡 ;中期重型急性胰腺炎手术 5例 ,1例合并胰瘘 ,1例合并高位小肠瘘死亡 ;晚期手术2例 ,1例死亡。本组手术死亡率为 15 % (2 /13)。非手术治疗重型胰腺炎 4例 ,早期死亡 1例。轻型胰腺炎 2 1例均经非手术治疗痊愈。结论 非结石性胆源性急性胰腺炎合并存在胆道感染时应早期手术 ,否则应先试行积极的支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石胆源急性胰腺炎 病因 外科手术 手术时机
原文传递
急性非梗阻性胆源性胰腺炎126例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翟年宽 顾元龙 刘敏丰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82-983,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非梗阻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发病原因。方法回顾分析126例急性非梗阻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资料,了解胰胆管合流异常(AJPBD)与病情的关系。结果126例患者保守治疗后肝功能检查中总胆红素(TB)、谷草转氨酶(AST)、... 目的探讨急性非梗阻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发病原因。方法回顾分析126例急性非梗阻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资料,了解胰胆管合流异常(AJPBD)与病情的关系。结果126例患者保守治疗后肝功能检查中总胆红素(TB)、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KP)、γ-谷氨酰转肽酶(GGT)都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AJPBD组AST、ALT和GGT高于非AJPB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JPBD可能是导致急性非梗阻性胆源性胰腺炎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梗阻胆源胰腺炎 病因 胰胆管合流异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