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5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尼莫地平负荷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在急性非致残性脑血管病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张秋洪 陈汉水 +1 位作者 岳岑 马琪林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9年第21期2334-2344,共11页
目的 分析尼莫地平负荷脑血流灌注显像在急性非致残性脑血管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7-01-01-2017-11-01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35例急性非致残性脑血管病患者,行MRI、99Tcm-ECD静息及尼莫地平负荷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分别... 目的 分析尼莫地平负荷脑血流灌注显像在急性非致残性脑血管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7-01-01-2017-11-01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35例急性非致残性脑血管病患者,行MRI、99Tcm-ECD静息及尼莫地平负荷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分别在双侧额叶 、颞叶 、顶叶 、枕叶 、基底节区 、小脑 、脑干对称部位勾画感兴趣区(regions of interests,ROI),并记录各个ROI平均放射性计数,分析负荷前后SPECT图像及局部脑血流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BF),观察负荷前后脑血流灌注的变化情况,比较MRI、静息及尼莫地平负荷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对急性非致残性脑血管病责任病灶诊断阳性率的差异.采用卡方检验分析数据.结果 在急性非致残性脑血管病中,MRI、静息及尼莫地平负荷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诊断阳性率分别为45.7%(16/35)、71.4%(25/35)、91.4%(32/35).负荷前后rCBF变化的4种类型情况:A型:静息显像rCBF正常,负荷后rCBF减低5个;B型:静息rCBF减少,负荷后rCBF降低无明显改善11个;C型:静息rCBF减少,负荷后rCBF降低更明显8个;D型:静息时rCBF降低,负荷后rCBF改善11个.结论 联合尼莫地平负荷前后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可明显提高急性非致残性脑血管病病灶诊断阳性率,且能够有效评估脑血管储备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非致残性脑血管病 尼莫地平 SPECT MRI 感兴趣区 局部脑血流量 脑血管储备功能
下载PDF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非致残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唐卉 张仲 王蕾 《四川医学》 CAS 2012年第10期1713-1715,共3页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组与单独应用阿司匹林组在降低急性非致残性缺血性卒中或短暂脑缺血发作(TIA)患者3个月内出现缺血性卒中的风险的作用以及其安全性。方法将259例非致残性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组与单独应用阿司匹林组在降低急性非致残性缺血性卒中或短暂脑缺血发作(TIA)患者3个月内出现缺血性卒中的风险的作用以及其安全性。方法将259例非致残性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组和单独使用阿司匹林组,分别观察其90d内发生主要终点事件(新发缺血性卒中)及次要终点事件(TIA、心肌梗死或血管性死亡)的情况,以及两组间的安全性差异。结果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组发生主要终点事件7例,次要终点事件4例,分别占5.3%、3.1%;阿司匹林组发生主要终点事件16例,次要终点事件5例,分别占12.5%、3.9%。两组间比较主要终点事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次要终点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出血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组相比单用阿司匹林组,能有效减少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而不增加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急性 致残脑血管
下载PDF
消斑汤治疗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痰热证的临床效果研究
3
作者 赵志林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113-116,共4页
评估消斑汤在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HR-NICE)痰热症候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期间,本研究筛选了100例符合HR-NICE痰热症候的患者,随机分配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脑血管病二级预防疗法,而观察组则在该治疗上... 评估消斑汤在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HR-NICE)痰热症候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期间,本研究筛选了100例符合HR-NICE痰热症候的患者,随机分配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脑血管病二级预防疗法,而观察组则在该治疗上使用消斑汤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甘油三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结合脑血管病二级预防的常规疗法与消斑汤辅助治疗,针对HR-NICE痰热证患者,不仅显著增强了治疗成效,还成功优化了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加速了神经功能恢复及提升了日常活动能力,因此,该联合治疗方法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并推荐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斑汤 高危致残缺血脑血管 痰热证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丁苯酞对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相关分子标志物及ABCD2评分的影响
4
作者 崔浩 卢慧敏 刘娜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年第8期940-943,共4页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丁苯酞治疗对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ABCD2评分、相关分子标志物等的影响,并评价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于该院住院治疗的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00例,通过乱数表工具以随机抽样法分...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丁苯酞治疗对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ABCD2评分、相关分子标志物等的影响,并评价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于该院住院治疗的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00例,通过乱数表工具以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脑血管病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治疗,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ABCD2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变化,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S100A1蛋白、白细胞介素6(IL-6)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变化,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ABCD2评分、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RP、Hcy、S100A1蛋白和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4.00%(47/50)vs. 84.00%(42/50)]、不良事件发生率[12.00%(6/50)vs. 10.00%(5/50)]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脑血管病治疗方案基础上联合应用丁苯酞,可有效降低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脑卒中风险,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有利于炎症、氧化应激水平降低,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残缺血脑血管 丁苯酞 ABCD2评分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在急性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樊朝军 杨源瑞 +1 位作者 魏俊 雷琼 《现代医药卫生》 2019年第11期1622-1624,共3页
目的研究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HR-NICE)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急性HR-NICE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160例)和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治疗组(198例),分别给予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 目的研究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HR-NICE)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急性HR-NICE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160例)和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治疗组(198例),分别给予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凝血指标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87%,高于阿司匹林组(71.87%,P<0.05),联合治疗组与阿司匹林组治疗前后血小板、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HR-NICE,疗效较佳、安全性高,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急性高危致残缺血脑血管事件
下载PDF
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患者早期淡漠与认知和情感障碍的相关性
6
作者 高昕 杜冰滢 +3 位作者 谷正盛 孙旭 蔡晨 毕晓莹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5,共8页
目的探究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NICE)患者早期淡漠与认知和情感障碍的关系。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NICE患者244例,男156例、女88例,年龄为(63.1±9.7)岁。根据入院时淡漠... 目的探究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NICE)患者早期淡漠与认知和情感障碍的关系。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NICE患者244例,男156例、女88例,年龄为(63.1±9.7)岁。根据入院时淡漠评估量表-临床医师版(AES-C)评分分为淡漠组(评分≥33分,n=64)和非淡漠组(评分<33分,n=180)。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血液检测结果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将病因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轻型卒中,后者再进行Org 10172急性脑卒中治疗试验(TOAST)分型;使用Fazekas量表对白质损伤进行评分。于发病2周内完成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听觉语词学习测验(AVLT)、数字广度测验(DST)、数字符号转换测验(DSST)、数字连线测验(TMT)、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等评估。比较两组患者之间一般资料和各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早期淡漠的影响因素。结果NICE患者早期淡漠的发生率为26.2%(64/244)。与非淡漠组相比,淡漠组患者的年龄较大,而BMI和受教育年限较低(均P<0.05);两组患者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入院时首次血液检测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影像学评估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病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Fazekas量表评分结果提示,淡漠组患者的脑白质损伤程度明显高于非淡漠组(P=0.004)。认知功能检测结果提示,淡漠组患者认知障碍(MoCA总分<26分)发生率高于非淡漠组[46.1%(83/180)vs 59.4%(38/64),P=0.047]。淡漠组患者的语言功能、流畅性、抽象能力、延迟回忆和定向能力明显减退(均P<0.05),两组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命名能力、注意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此外,淡漠组PSQI、HAMA、HAMD得分高于非淡漠组,且睡眠障碍、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高于非淡漠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AMD得分、年龄和TMT-A用时为NICE后早期淡漠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早期淡漠的NICE患者认知障碍发生率更高,且更易出现睡眠障碍、焦虑状态和抑郁状态。HAMD得分、年龄和TMT-A用时为NICE后早期淡漠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残缺血脑血管事件 淡漠 认知障碍 睡眠障碍 抑郁 焦虑
下载PDF
高危非致残性脑血管病及其防控关键技术与应用——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伊龙 赵性泉 王拥军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共5页
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居民死亡和成人致残的首位病因,其高复发、高致残的主要原因是适宜干预人群不清、高危预警策略不明、循证治疗手段贫乏、个体化诊疗技术欠缺等。王拥军教授团队在开展大样本量社区人群调查和住院队列研究的基础上,发... 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居民死亡和成人致残的首位病因,其高复发、高致残的主要原因是适宜干预人群不清、高危预警策略不明、循证治疗手段贫乏、个体化诊疗技术欠缺等。王拥军教授团队在开展大样本量社区人群调查和住院队列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了我国脑血管病防治的适宜且需重点干预人群,并以此为突破口提出了"高危非致残性脑血管病"概念,建立了高危风险预警体系,开创了优化的"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新技术,使高危患者90 d复发风险在不增加出血的前提下降低32%。成果改写了国际、国内指南,在临床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已累计减少74万例脑血管病复发病例,累计降低医疗花费150亿人民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 高危致残 预警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银杏内酯注射液对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周围血Lp-PLA2、NSE以及GFAP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6
8
作者 李娜 赵景茹 +4 位作者 杨圣俊 张锐利 陈景红 杨蕊 王天俊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第12期745-748,共4页
目的研究及观察银杏内酯注射液对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相关周围血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的影响,以期为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方式选取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 目的研究及观察银杏内酯注射液对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相关周围血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的影响,以期为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方式选取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04月至2016年11月本院收治的64例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64例患者根据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阿司匹林肠溶片、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银杏内酯注射液,然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7d、14d时的血流变相关指标、血浆Lp-PLA2、NSE以及GFAP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流变学相关指标、血浆Lp-PLA2、NSE、GFAP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治疗7d及14d后观察组的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及全血还原低切黏度等血流变相关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浆Lp-PLA2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相关血清指标(NSE、GFAP)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杏内酯注射液可有效降低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因此其在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内酯注射液 高危致残缺血脑血管 脂蛋白磷脂酶A2 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 胶质纤维酸蛋白 神经功能缺损
下载PDF
丁苯酞治疗老年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张锐利 魏晓珊 +2 位作者 田志松 乔志永 吴洋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22年第4期393-396,共4页
目的探究丁苯酞治疗的老年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HR-NICE)预后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7月遵化市人民医院和石家庄市中医院就诊的329例HR-NICE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12个月患者的复发率,根据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28例)和未复... 目的探究丁苯酞治疗的老年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HR-NICE)预后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7月遵化市人民医院和石家庄市中医院就诊的329例HR-NICE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12个月患者的复发率,根据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28例)和未复发组(301例),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导致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管狭窄是导致丁苯酞治疗老年HR-NICE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于丁苯酞治疗的老年HR-NICE患者,应加强对NLR、hs-CRP水平升高和血管狭窄者的临床观察,预防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高危致残缺血脑血管 复发 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超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高危非致残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邱茜茜 孙巧丽 范波胜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第8期827-829,共3页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的治疗组与单用阿司匹林的对照组降低高危非致残性脑血管病患者90d内发生缺血性卒中风险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00例高危非致残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仅给予阿司...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的治疗组与单用阿司匹林的对照组降低高危非致残性脑血管病患者90d内发生缺血性卒中风险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00例高危非致残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2组患者90d内发生主要终点事件及次要终点事件的情况,并在21d比较2组患者血液学指标(PT、APTT、FIB)变化情况及用药期间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发生主要终点事件7例(14%),次要终点事件2例(4%);治疗组发生主要终点事件3例(6%),次要终点事件2例(4%),2组主要终点事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次要终点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21d时,治疗组PT、APT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IB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治疗期间2组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组比单用阿司匹林对照组能够有效减少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并能改善血液学指标,但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高危致残脑血管 血液学指标 主要终点事件
下载PDF
急性脑血管病合并非酮症高血糖性高渗性昏迷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全胜 张晓建 徐春荣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1年第4期367-367,共2页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 酮症高血糖高渗昏迷 血浆渗透压
下载PDF
替格瑞洛的神经科应用:未来路在何方?——急性非致残性脑血管事件高危人群血小板反应性研究的启示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玮琪 王伊龙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5期420-422,共3页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在神经科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阿司匹林作为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的元老级药物,多项临床研究已经明确其在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领域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氯吡格雷则是继阿司匹林后又一重磅药物,对于神经内科缺血性卒中患者安全...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在神经科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阿司匹林作为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的元老级药物,多项临床研究已经明确其在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领域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氯吡格雷则是继阿司匹林后又一重磅药物,对于神经内科缺血性卒中患者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格瑞洛 急性致残脑血管事件 研究启示
下载PDF
胰岛素抵抗与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卒中复发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玮琪 张国军 +8 位作者 潘岳松 林金嬉 梁宪红 李上智 王伊龙 荆京 赵性泉 刘丽萍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19年第10期1004-1010,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胰岛素抵抗状态对无糖尿病史的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non-disabling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events,NICE)患者卒中复发风险的影响。方法使用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 目的探讨不同胰岛素抵抗状态对无糖尿病史的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non-disabling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events,NICE)患者卒中复发风险的影响。方法使用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 R)指数对胰岛素抵抗进行评估。根据不同胰岛素抵抗状态,使用四分位法将无糖尿病史的NICE患者分为4组。该研究的主要研究终点为90 d新发卒中(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利用多元Cox回归模型校正潜在协变量,评估不同胰岛素抵抗状态与卒中复发风险之间的关系,同时对不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不同胰岛素抵抗状态与卒中复发之间的交互作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325例NICE患者。根据患者不同胰岛素抵抗状态分组,4组界值分别为Q1(HOMA-IR指数﹤1.35)、Q2(1.35≤HOMA-IR指数﹤2.17)、Q3(2.17≤HOMA-IR指数﹤3.39)及Q4(HOMAIR指数≥3.39),4组患者人数分别为585例、575例、585例及580例。90 d随访时,共出现167例卒中复发,其中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组为68例,阿司匹林组为99例。与Q1组(6.3%)比较,Q2组(9.2%,校正HR 1.56,95%CI 1.01~2.41,P=0.04)、Q3组(5.6%,校正HR 1.04,95%CI 0.64~1.69,P=0.89)和Q4组(7.6%,校正HR 1.35,95%CI 0.85~2.15,P=0.21)患者卒中复发风险均未明显上升。结论本研究未在NICE患者中发现胰岛素抵抗与卒中复发风险升高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残缺血脑血管 胰岛素抵抗 预后 卒中复发
下载PDF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的预后与相关因素 被引量:1
14
作者 应斌宇 董其谦 +1 位作者 林燕 胡蓓蕾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1999年第1期51-52,共2页
急性脑血管病(ACVD)合并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NKHDC)病死率高,ACVD可致NKHDC,而NKHDC又可加重ACVD.笔者通过对近7年本院收治的24例ACVD并发NKHDC的临床特点及有关生化检验结果进行分... 急性脑血管病(ACVD)合并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NKHDC)病死率高,ACVD可致NKHDC,而NKHDC又可加重ACVD.笔者通过对近7年本院收治的24例ACVD并发NKHDC的临床特点及有关生化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与预后的相关性.1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脑血管 糖尿昏迷 NKHDC 预后
下载PDF
急性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联合应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石玉国 《世界复合医学》 2020年第12期174-176,共3页
目的急性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联合应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的效果分析。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0年1月时段内该院收治的58例急性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参考随机双盲法划分为两个组别,一组29例院内接受阿司匹林疗法... 目的急性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联合应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的效果分析。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0年1月时段内该院收治的58例急性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参考随机双盲法划分为两个组别,一组29例院内接受阿司匹林疗法(对照组),另一组29例院内接受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疗法(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血流学指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6.21%高于对照组的6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6,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Fb(2.08±0.37)g/L、PT(15.59±2.34)s、APTT(35.44±5.05)s优于对照组的(2.72±0.73)g/L、(11.79±2.11)s、(30.06±4.97)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11、6.495、4.089,P<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69%,与对照组17.24%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12,P>0.05)。结论急性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临床联合应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效果确切,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液学指标,同时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可以为患者预后提供较好的安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高危致残缺血脑血管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下载PDF
H型高血压合并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病人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6
16
作者 张波 叶丛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20期3475-3478,共4页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合并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NICE)病人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将220例NICE病人分为H型高血压合并NICE组(A组)、非H型高血压合并NICE组(B组)及血压正常合并NICE组(C组),检测同型半胱氨酸(Hcy)、...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合并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NICE)病人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将220例NICE病人分为H型高血压合并NICE组(A组)、非H型高血压合并NICE组(B组)及血压正常合并NICE组(C组),检测同型半胱氨酸(Hcy)、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进行动态血压和颈部彩超检查,测量动脉壁内中膜厚度(IMT)。血压变异性包括血压标准差[全天平均收缩压标准差(24 hSSD)、全天平均舒张压标准差(24 hDSD)、白昼收缩压标准差(dS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白昼舒张压标准差(dDSD)、夜间舒张压标准差(nDSD)]和血压变异系数[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SCV)、白昼收缩压变异系数(dSCV)、夜间收缩压变异系数(nSCV)及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24 hDCV)、白昼舒张压变异系数(dDCV)、夜间舒张压变异系数(nDCV)]。结果A组Hcy高于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24 hDSD、dDSD、nDSD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24 hSSD、24 hDSD、dSSD、dDSD、nSSD、nDSD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24 hSSD、dSSD、nSSD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24 hDSD、dDSD、nDSD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24 hSSD、24 hDSD、dSSD、dDSD、nSSD、nDSD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24 hSSD、dSSD、nSSD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24 hSCV、dSCV、nSCV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A组24 hSCV、24 hDCV、dSCV、dDCV、nSCV、nDCV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IM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SCV、dSCV、nSCV与IMT呈正相关(P<0.05)。结论H型高血压合并NICE病人血压变异性增大,且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型高血压 致残缺血脑血管事件 血压变异 颈动脉粥样硬化 血压标准差 血压变异系数
下载PDF
人血清Vaspin水平与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军 顾杨 +1 位作者 李军明 王宏 《广东医学》 CAS 2018年第5期756-759,共4页
目的探讨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内脏脂肪组织来源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的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95例作为NICE组,并按照ADA糖尿病管理指南-2015标准将NICE组分为:NICE不合并血糖代谢异... 目的探讨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内脏脂肪组织来源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的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95例作为NICE组,并按照ADA糖尿病管理指南-2015标准将NICE组分为:NICE不合并血糖代谢异常组(A组)48例,NICE合并血糖代谢异常组(B组)47例;选取同期在我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的血糖代谢异常患者45例为单纯血糖代谢异常组(C组);同期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5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D组)。检测并记录各组糖化血红蛋白(Hb A1 C)、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等指标,并计算体质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指标,同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中Vaspin浓度。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Vaspin水平与NICE的关系。结果 A、B、C、D组血清Vaspin浓度分别为(210.66±49.64)、(400.59±50.58)、(789.79±60.51)、(571.25±45.77)pg/m L,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血清Vaspin水平与FBG、FINS、BMI、HOMA-IR、Hb A1 C等指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306、0.275、0.194、0.321、0.266(均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Vaspin是NICE的保护性因素(OR=0.880,P=0.003)。结论 Vaspin可能是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保护因素,血清Vaspin水平的降低可能与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脂肪组织来源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致残缺血脑血管 糖代谢异常
下载PDF
非急性期脑血管病患者血糖及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凤琴 王利民 李燕辰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7期606-607,共2页
目的分析研究非急性期脑血管病患者血糖及其相关因素的临床意义。方法以43例非急性期脑血管病患者(A组)及35例正常体检者(B组)为研究对象,两组(其中A组于发病2周后)均行糖耐量试验,测定空腹胰岛素(FINS),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计算体重... 目的分析研究非急性期脑血管病患者血糖及其相关因素的临床意义。方法以43例非急性期脑血管病患者(A组)及35例正常体检者(B组)为研究对象,两组(其中A组于发病2周后)均行糖耐量试验,测定空腹胰岛素(FINS),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计算体重指数(BMI)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比较两组间的数据。结果 A组体重、BMI、腰围和FBG均较B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餐后两小时血糖(PBG)、HOMA值、LnInS值明显高于B组(P<0.001)。结论高血糖是非急性期脑血管病患者普遍存在的危险因素,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其它危险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 急性 血糖
下载PDF
江西地区高危非致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常见体质特点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于晓明 陈亮 +1 位作者 周丽萍 饶旺福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52-54,57,共4页
目的:研究江西地区高危非致残缺血性脑血管病(HR-NICE)患者的体质特点及卒中复发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方法:按照纳入标准选取84例江西地区的HR-NICE患者,所有患者进行脑血管病二级预防治疗,采集中医体质情况等临床信息,通过统计得出HR-N... 目的:研究江西地区高危非致残缺血性脑血管病(HR-NICE)患者的体质特点及卒中复发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方法:按照纳入标准选取84例江西地区的HR-NICE患者,所有患者进行脑血管病二级预防治疗,采集中医体质情况等临床信息,通过统计得出HR-NICE患者中医体质的分布特点;根据既往脑血管病病史及随访患者3个月内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和对照组,比较分析HR-NICE患者复发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结果:在全部入组的84例病例中,痰湿质患者23例,占比27.4%,湿热质患者15例,占比17.9%,是最常见的两种体质类型,HR-NICE复发组的痰湿质和湿热质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且回归分析发现湿热质、痰湿质与HR-NICE复发具有相关性。结论:痰湿质、湿热质是江西地区HR-NICE患者比较常见的中医体质特点,HR-NICE患者复发与痰湿质和湿热质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 高危致残缺血脑血管 脑卒中 体质
下载PDF
急性脑血管意外并发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20例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2
20
作者 崔颖 《齐鲁护理杂志》 2011年第1期64-65,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意外(ACVD)并发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HNDC)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例患者加强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做好降糖治疗、补液观察与护理,并做好饮食护理。结果:好转存活15例(75.0%),均于2~21d清醒;死亡5例(25.0%),3...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意外(ACVD)并发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HNDC)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例患者加强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做好降糖治疗、补液观察与护理,并做好饮食护理。结果:好转存活15例(75.0%),均于2~21d清醒;死亡5例(25.0%),3例死于肺部感染,2例死于血浆渗透压未得到控制。将血糖控制到13.9mmol/L,平均需要8~10h。结论:及时观察病情可为诊断提供依据,早期治疗配合有效的护理可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意外 高渗酮症糖尿昏迷 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