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T-ProBNP和Q波在ST段升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的疗效监测价值 被引量:4
1
作者 王群兴 向贵州 +1 位作者 左江成 叶湘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2期1169-1170,1172,共3页
目的分析血浆N端脑钠肽(NT-ProBNP)水平、Q波与ST段回落(STR)之间的相关性,评价血浆NT-ProBNP水平、Q波和STR在ST段升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的疗效监测价值。方法收集82例STEMI病例,根据溶栓治疗后STR百分比分为STR(-)组(<50%S... 目的分析血浆N端脑钠肽(NT-ProBNP)水平、Q波与ST段回落(STR)之间的相关性,评价血浆NT-ProBNP水平、Q波和STR在ST段升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的疗效监测价值。方法收集82例STEMI病例,根据溶栓治疗后STR百分比分为STR(-)组(<50%STR)和STR(+)组(50%STR),测定血浆NT-ProBNP水平、血压、Q波、心率、LVEF、C反应蛋白(CRP)、血糖(GLU)、肌酐(Crea),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RF)。结果 2组间血浆NT-ProBNP、Q波、LVEF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s相关性分析发现,血浆NT-ProBNP水平与STR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205,P<0.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Q波和血浆NT-ProBNP水平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NT-ProBNP水平与STR密切相关。Q波和血浆NT-ProBNP水平是STR回落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NT-ProBNP、Q波和STR能更全面准确评价和监测STEMI溶栓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T—ProBNP Q波 st升高型急性 预后
下载PDF
替罗非班在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药物保守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冯慧远 王晓英 李伟伟 《实用医药杂志》 2015年第2期144-145,共2页
急性心肌梗死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严重类型[1]。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在各种生理和病理因素的促发下,不稳定的粥样斑块破裂、出血,激活血小板和凝血系统,形成富含血小板的血栓或形成以纤维蛋白和红细胞为主的闭塞性血栓(红色... 急性心肌梗死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严重类型[1]。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在各种生理和病理因素的促发下,不稳定的粥样斑块破裂、出血,激活血小板和凝血系统,形成富含血小板的血栓或形成以纤维蛋白和红细胞为主的闭塞性血栓(红色血栓),从而造成冠状动脉血流明显减少或中断,使心肌发生严重而持久性的急性缺血达30min以上,即可发生心肌梗死[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急性st抬高 保守治疗
下载PDF
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的再灌注治疗
3
作者 赵瑞平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5年第10期915-917,共3页
目的:分析并叙述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心梗)的再灌注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阅读关于ST段抬高的急性心梗临床疗效方面的文献,进行总结。结果:再灌注治疗是急性ST段抬高心梗治疗的主要方法。结论:再灌注治疗可以降低急性ST段抬高心梗... 目的:分析并叙述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心梗)的再灌注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阅读关于ST段抬高的急性心梗临床疗效方面的文献,进行总结。结果:再灌注治疗是急性ST段抬高心梗治疗的主要方法。结论:再灌注治疗可以降低急性ST段抬高心梗的住院死亡率,减少住院不良事件的发生。急诊PCI治疗效果优于溶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抬高 再灌注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溶栓
下载PDF
阿司匹林和替格瑞洛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4
作者 吴坤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期86-88,共3页
分析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 farction,STEMI)患者院前急救治疗中行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治疗效果。方法 急性STEMI患者98例为样本,时间2021年10月-2022年10月,随机分组,A组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治疗,B组阿司匹林治... 分析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 farction,STEMI)患者院前急救治疗中行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治疗效果。方法 急性STEMI患者98例为样本,时间2021年10月-2022年10月,随机分组,A组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治疗,B组阿司匹林治疗,对比两组急性STEMI患者院前急救成功率、入院心血管事件发病率、心功能指标、血常规指标、TIMI分级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A组院前抢救成功率较B组高、入院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B组低,P<0.05;A组入院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等心功能指标均优于B组,P<0.05;A组入院后血小板计数(PLT)高于B组,P<0.05;A组白细胞计数(WBC)、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等血常规指标与B组无差异,P>0.05;A组入院后TIMI分级Ⅲ级率较B组高,P<0.05;A组不良反应率较B组低,P<0.05。结论 急性STEMI患者行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治疗,可降低患者入院后心血管事件率,改善心患者脏功能,安全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替格瑞洛 急性st段心梗 院前急救策略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直接PCI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9
5
作者 唐克强 王芳 李腾龙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2939-2941,2945,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时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该院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148例,根据PCI中是否发生RA分为RA组(71例)与NRA组(77例)。观察患...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时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该院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148例,根据PCI中是否发生RA分为RA组(71例)与NRA组(77例)。观察患者RA情况,分析梗死相关动脉与RA的关系,观察抬高的ST段回落情况,对比两组患者肌钙蛋白I(TnI)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以及心脏彩超结果。结果左前降支缓慢型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低于右冠状动脉与左回旋支,而左前降支快速型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右冠状动脉与左回旋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A组的开通时间窗及CK-MB达峰时间均早于NRA组,ST段回落幅度、最高TnI及最高CK-MB水平均高于NR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8例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中,17例经卡多利因静脉滴注或注射后消失,31例未处理心律失常自行消失;23例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中,16例经静脉注射阿托品后得以控制,3例经安置临时起搏器后1周内得以控制,4例未处理自行消失。术后,RA组主要不良事件总发生率(2.8%)低于NRA组(11.7%),左室射血分数高于NRA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与左室收缩末期内径低于NR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EMI患者行PCI时RA的发生率较高,需采取各种有效方法进行积极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抬高型肌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再灌注律失常
下载PDF
替罗非班用于ST段抬高急性心梗并糖尿病介入术中的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龙胜春 《中国民康医学》 2014年第24期48-49,共2页
目的:探析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术中应用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疗法治疗的安全性研究。方法:入选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120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 目的:探析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术中应用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疗法治疗的安全性研究。方法:入选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120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患者进行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与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术(PCI)联合疗法;对照组患者仅进行PCI术,治疗后比较两组的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和住院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3.4%和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凝血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等临床监测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PCI术中应用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心肌灌注较佳,降低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临床效果确切,可靠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研究 糖尿病 st抬高急性 PCI 替罗非班
下载PDF
替罗非班用于ST段抬高急性心梗并糖尿病介入术中的安全性研究
7
作者 何素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0001-0004,共4页
分析替罗非班用于ST段抬高急性心梗并糖尿病介入术中的安全性。 方法 抽取2020.8-2022.4入院治疗ST段抬高急性心梗并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术)对照组39人,观察组(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术联合替罗非班)39人。对比2... 分析替罗非班用于ST段抬高急性心梗并糖尿病介入术中的安全性。 方法 抽取2020.8-2022.4入院治疗ST段抬高急性心梗并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术)对照组39人,观察组(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术联合替罗非班)39人。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和住院期间的心血管不良事件。 结果 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实验数据均优于常规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实验患者使用替罗非班,临床医学效果更加明显,能够大大降低治疗后心血管的不良事件发生几率,明显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安全性较高,具有实施价值,值得临床医学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替罗非班 st抬高急性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微信发送心电图对提高护士识别STEMI心电图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林卫娜 梁宝娴 王敏珠 《当代医学》 2020年第15期47-49,共3页
目的观察护士通过微信发送心电图对提高护士识别STEMI(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心电图的作用效果。方法心内科、CCU 28名护士学习前后自身对比,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3月学习前对STEMI心电图40份的识别情况为对照组... 目的观察护士通过微信发送心电图对提高护士识别STEMI(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心电图的作用效果。方法心内科、CCU 28名护士学习前后自身对比,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3月学习前对STEMI心电图40份的识别情况为对照组,针对存在情况进行原因分析;选择2018年4月至2018年6月学习后对STEMI心电图40份的识别情况为实验组,通过微信发送STEMI心电图,在网上学习后,再让护士进行40份STEMI心电图的一一识别,比较学习前后护士对STEMI心电图识别的正确率、识别时间。结果学习前后护士识别正确率(认识正常波)、识别ST段抬多高、识别所在导联、临床意义、识别STEMI心电图所用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微信发送心电图,在微信群中学习,可提高护士识别STEMI心电图的正确率,缩短护士对STEMI心电图的识别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发送 电图 护士识别 st抬高型急性
下载PDF
rhBNP术前应用于STEMI患者急诊PCI对手术效果的影响
9
作者 张永佳 《临床医学工程》 2017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前壁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PCI)手术治疗前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STEMI患者67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两... 目的探讨急性心前壁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PCI)手术治疗前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STEMI患者67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均采用急诊PCI及相同的基础治疗措施,试验组PCI术前应用rhBNP。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血清hs-CRP、NT-proBNP、CK-MB和Tn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和术后1周,试验组的血清hs-CRP、NT-proBNP、CK-MB和Tn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两组的冠脉TIMI血流3级、ST段回落>70%患者的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校正TIMI计帧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LVEF%、TIMI心肌灌注3级患者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内,两组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手术治疗前应用rhBNP能显著改善STEMI患者灌注损伤,对心脏具有保护作用,提高PCI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壁st抬高性 急诊 经皮冠脉介入手术 重组人脑利钠肽
下载PDF
我有三根血管堵塞,而急诊时医生只给我打通了一根血管,为什么不能三根都打通呢
10
作者 李远方 葛均波 《健康促进》 2010年第4期42-43,共2页
答:发生堵塞引起急性ST段抬高心梗的血管有个专有的名词,叫做罪犯血管。造影时除了发现罪犯血管堵塞之外,很可能还会发现其他血管病变,其中有的血管病变也达到了需要介入治疗的严重程度。
关键词 血管堵塞 急性st抬高 三根 医生 急诊 罪犯血管 血管病变 介入治疗
下载PDF
Coronary arteriography under acupuncture anesthesia:a case report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璟 樊民 +4 位作者 周嘉 朱岩峰 顾侃 李琪 洪珏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CSCD 2018年第5期319-322,共4页
Acupuncture anesthesia is a technique by partially or completely replacing anesthetics with acupuncture in surgery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analgesia mechanism.It emerged in the 1950s,went viral in the 197... Acupuncture anesthesia is a technique by partially or completely replacing anesthetics with acupuncture in surgery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analgesia mechanism.It emerged in the 1950s,went viral in the 1970s and then gradually fell into decline.In the recent years,this technique has regained attention and further research.Acupuncture anesthesia can be classified as either pure acupuncture anesthesia or acupuncture-medication combined anesthesia.To exp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technique,a patient with non-S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in urgent need of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received pure acupuncture anesthesia because of an allergy to lidocaine,and the operation went successfully.This is the first time that pure acupuncture anesthesia and coronary arteriography were combined,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further study and development of acupuncture anesthes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puncture Therapy Acupuncture Analgesia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Non-st Elevated Myocardial Infarction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oint Neiguan (PC 6) Point Lieque (LU 7)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