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右美托咪定对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全麻苏醒后躁动的镇静作用探讨 被引量:5
1
作者 杨广坤 彭健泓 李振威 《北方药学》 2016年第6期88-89,共2页
目的:探讨合并感染性休克的急腹症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对全麻苏醒后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于我院治疗的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拔管前后的RSS评分、RS评分及O... 目的:探讨合并感染性休克的急腹症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对全麻苏醒后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于我院治疗的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拔管前后的RSS评分、RS评分及OAAS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苏醒与拔管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RSS评分各时刻相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RS及OAAS评分各时刻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能在延长苏醒与拔管时间的前提下降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镇静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 全麻苏醒后躁动 镇静
下载PDF
急腹症感染性休克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特征及外周血细胞因子改变的分析
2
作者 计文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0年第12期32-32,34,共2页
分析探究急腹症感染性休克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特征以及外周血细胞因子变化情况。方法:在2018年7月~2020年7月中选择15例患者为观察组,15例患者为对照A组(健康体检者),15例患者为对照B组(出血性休克者),以上45例患者均接受病原菌检验并... 分析探究急腹症感染性休克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特征以及外周血细胞因子变化情况。方法:在2018年7月~2020年7月中选择15例患者为观察组,15例患者为对照A组(健康体检者),15例患者为对照B组(出血性休克者),以上45例患者均接受病原菌检验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15例患者中对其病原菌分布特征进行分离操作,其病原菌为6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以及真菌的构成比分别为51:12:1;且观察组外周血细胞因子水平各项指标显著高于对照A、B组(P<0.05)。结论:在对急腹症感染性休克其病原菌的分布特征进行观察发现,其主要以革兰阴性菌分布最为广泛,其感染率的升高使得机体外周血细胞因子各指标呈现显著升高的趋势,从此可对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预估,从而为患者提供更为全面优质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腹症感染性休克 感染病菌菌分布特征 外周血细胞因子水平
下载PDF
不同麻醉方式对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围麻醉期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卢勣 《当代医学》 2017年第27期108-109,共2页
目的分析不同麻醉方式应用于治疗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围麻醉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1年2月~2013年3月收治的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9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气管内插管静脉吸入复合全麻的方式进行麻醉;选取本院于2014年5月~... 目的分析不同麻醉方式应用于治疗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围麻醉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1年2月~2013年3月收治的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9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气管内插管静脉吸入复合全麻的方式进行麻醉;选取本院于2014年5月~2016年6月收治的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93例作为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方法进行麻醉。诱导期(T1)、插管时(T2)、拔管时(T3)以及拔管后(T4)四个时间段观察两组患者MPA、HR以及Sp O2数值以及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比率。结果两组患者Sp O2不具有明显差异,诱导开始前两组患者MAP与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诱导开始后观察组MAP数值与HR数值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麻醉恢复时间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复合气管全麻的临床效果对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麻醉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应当在临床中予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 硬膜外阻滞麻醉 气管内插管静脉吸入复合全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全麻苏醒后躁动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曾涛 《海峡药学》 2018年第8期170-171,共2页
目的研究探讨右美托咪定对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全麻苏醒后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80例进行研究讨论,把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都为40例,其中对照组使用安慰剂,观察组给予右美托... 目的研究探讨右美托咪定对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全麻苏醒后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80例进行研究讨论,把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都为40例,其中对照组使用安慰剂,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定,观察两组患者苏醒后躁动情况。结果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定,患者的躁动评分比对照组的要低,两组比较,P<0.05。结论对于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的患者,术中给予右美托咪定,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全麻后躁动的情况,效果显著,值得在今后患者的麻醉过程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 全麻 苏醒躁动
下载PDF
急腹症患者合并感染性休克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4
5
作者 杜贤仕 杨锋 赵松寿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4566-4568,共3页
目的研究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43例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对患者疑似感染部位取分泌物及血液标本送检,依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 目的研究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43例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对患者疑似感染部位取分泌物及血液标本送检,依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常规分离培养和鉴定,根据NCCLS(2008年)标准进行药敏试验,对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43例患者共培养出57株病原菌,以血液标本为主,占38.60%,其次为腹水和痰液,均占22.81%;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85.96%,其次为革兰阳性菌与真菌,分别占10.53%、3.51%,排名前3位的病原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36.84%、22.81%、8.77%;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庆大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曲松耐药率>50.00%,特别是对氨苄西林,耐药率达100.00%,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高度敏感。结论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感染灶分布广,血液、腹水、痰、尿、胆汁培养均存在病原菌感染,且病原菌耐药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 病原菌 分布 耐药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