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1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ni-CEX联合MDT在急诊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川江 刘景仑 +1 位作者 周发春 罗娜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4期114-119,共6页
目的探讨迷你临床演练评估(mini-clinical evaluation exercise,Mini-CEX)联合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在急诊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择于医院急诊科进行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2022年6—8... 目的探讨迷你临床演练评估(mini-clinical evaluation exercise,Mini-CEX)联合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在急诊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择于医院急诊科进行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2022年6—8月进行规范化培训者为传统培训组,2022年9—11月进行规范化培训者为Mini-CEX联合MDT组。传统培训组35名,给予常规教学方式教学,Mini-CEX联合MDT组35名,给予Mini-CEX联合MDT教学,教学完成后评估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的理论成绩及实际操作技能,教学前、后通过Mini-CEX考核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的问诊能力、临床诊断、操作能力、查体能力、治疗方案、沟通能力,给予评判性思维能力量表-中文版(critical thinking disposition inventory—Chinese version,CTDI-CV)、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评价量表评价,比较2组教学满意度。结果Mini-CEX联合MDT组理论知识、实际操作技能评分较传统培训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ini-CEX联合MDT组问诊能力、临床诊断、操作能力、查体能力、治疗方案、沟通能力评分较传统培训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ini-CEX联合MDT组CTDI-CV评分较传统培训组低,自主学习能力评分、教学满意度较传统培训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ini-CEX联合MDT组教学满意度(97.14%)较传统培训组高(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运用Mini-CEX联合MDT教学,可提升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理论及实践操作成绩,提升其综合临床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及教学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多学综合治疗协作组 迷你临床演练评估 综合临床能力 评判性思维能力 自学能力
下载PDF
持续质量改进对急诊科低年资护士急救应急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石咏梅 尤静 石红梅 《循证护理》 2024年第3期554-557,共4页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对急诊科低年资护士急救应急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12月我院急诊科13名低年资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并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共实施6个月。比较实施前后低年资护士的急救知识、急救技能、应急能力等成绩考核情...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对急诊科低年资护士急救应急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12月我院急诊科13名低年资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并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共实施6个月。比较实施前后低年资护士的急救知识、急救技能、应急能力等成绩考核情况。结果: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低年资护士的急救理论考核成绩[(90.94±5.79)分]高于实施前[(60.14±6.88)分],急救技能考核成绩[(91.21±8.68)分]高于实施前[(55.15±3.97)分],急救应急能力考核成绩均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可提高急诊科低年资护士的急救理论和急救技能水平,从而有效提高急救应急能力,不仅培养了低年资护士的综合素养,还有利于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年资护士 持续质量改进 救措施 能力
下载PDF
急诊科护理实习生死亡应对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3
作者 张倩倩 唐乃夫 +3 位作者 张利 臧格 王磊 李博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CSCD 2024年第7期656-661,共6页
目的 调查急诊科护理实习生的死亡应对能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4月在河南省、陕西省、甘肃省各1所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的217名护理实习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生命意义感量表、简化版死亡应对能... 目的 调查急诊科护理实习生的死亡应对能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4月在河南省、陕西省、甘肃省各1所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的217名护理实习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生命意义感量表、简化版死亡应对能力量表、中文版死亡态度描绘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93.5%。急诊科护理实习生的死亡应对能力得分为(37.99±8.50)分,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校是否设置死亡教育或安宁疗护课程、是否支持生前预嘱、生命意义感、趋近接受是急诊科护理实习生死亡应对能力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可解释29.8%的总变异。结论 急诊科护理实习生死亡应对能力有待提升。临床教学应弥补学校死亡教育的相对不足,引导其深层次思考死亡事件并培养正向死亡态度,立足中国传统文化探寻生命意义感,从而提升护理实习生的死亡应对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实习生 应对能力 生命意义感 生前预嘱 死亡态度
下载PDF
急诊科护士第二受害者经验与支持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4
作者 柴晶晶 张玉坤 +5 位作者 贾瑞英 王钰炜 王美玲 王琪茹 徐湘华 沈利锋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CSCD 2024年第8期683-688,共6页
目的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对急诊科护士第二受害者经验与支持现状进行调查,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第二受害者经验及支持量表、心理脱离量表和创伤后成长自评量表,对浙江省10所综合性医院的355名急诊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 目的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对急诊科护士第二受害者经验与支持现状进行调查,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第二受害者经验及支持量表、心理脱离量表和创伤后成长自评量表,对浙江省10所综合性医院的355名急诊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第二受害者经验与支持发生情况,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样本人群中急诊科护士第二受害者经验及支持量表、创伤后成长量表、心理脱离量表总分分别为(89.63±10.83)分、(66.80±16.33)分、(13.23±3.63)分。第二受害者支持、心理脱离、创伤后成长得分呈正相关(r=0.275、0.434、0.212,均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急诊科护士性别、学历、职称、职务、平均月收入、是否为带教老师、对个人影响时间、是否听说过第二受害者概念是第二受害者经验与支持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中,急诊科护士性别、学历、对个人影响时间、是否听说过第二受害者概念、心理脱离、创伤后成长是急诊科护士第二受害者经验与支持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急诊科护士第二受害者经验与支持得分较高,心理困扰情况严重,但创伤后成长水平较高。建议医院完善相关支持,帮助护士培养积极情绪,提升急诊科护士职业获益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 护士 第二受害者 经验与支持 创伤后成长 心理脱离 因素分析
下载PDF
急诊科护士生育意愿现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5
作者 王瑞 张岚 +6 位作者 姜兆权 梁瑛琳 刘晓联 李秀梅 芮子容 司晓莉 陈彩玲 《护理管理杂志》 CSCD 2024年第4期360-363,共4页
目的了解急诊科护士的生育意愿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国内3个直辖市和9个省58所医院共937名急诊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设的急诊科护士生育意愿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分析影响因素。结果急诊科护士生育意愿总体偏低(... 目的了解急诊科护士的生育意愿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国内3个直辖市和9个省58所医院共937名急诊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设的急诊科护士生育意愿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分析影响因素。结果急诊科护士生育意愿总体偏低(42.05%),月收入、婚姻状况、生育情况、工作强度、排班方式、理想子女数是急诊科护士生育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急诊科护士的生育意愿整体处于较低水平,护理管理者可针对低收入、已婚急诊护士进行个体化管理,应以需求为导向,采用合理的排班策略,动态调整急诊科人力资源,平衡工作强度并定期对急诊科护士行专业心理疏导,助力国家生育政策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生育意愿
下载PDF
SPOC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方法在急诊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6
作者 王玲 马娜 姜艳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4年第7期96-97,99,共3页
目的:观察SPOC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方法在急诊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6月某院急诊科60名护理专业本科实习护生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试验组采用SPOC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方法。比较两... 目的:观察SPOC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方法在急诊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6月某院急诊科60名护理专业本科实习护生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试验组采用SPOC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方法。比较两组护生考试成绩、核心能力和教学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护生考核成绩、核心能力和教学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SPOC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方法在急诊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在急诊科护理教学中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OC 情景模拟 护理带教
下载PDF
站点式多模式培训在提高急诊科规培护士岗位胜任能力中的应用
7
作者 陈海荣 黄春艳 《中国卫生产业》 2024年第1期48-50,73,共4页
目的探讨站点式多模式培训在急诊科规培护士技能操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7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规培护士100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时间分组,2021年7月—2022年6月采用传统式培训方法为对照组,2022年7月—... 目的探讨站点式多模式培训在急诊科规培护士技能操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7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规培护士100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时间分组,2021年7月—2022年6月采用传统式培训方法为对照组,2022年7月—2023年7月采用站点式培训方法为研究组,两组护士为同一批。比较两组评判性思维能力、岗位胜任力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站点式多模式培训后,研究组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各项岗位胜任能力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站点式多模式培训可有效提升急诊科规培护士岗位胜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站点式 岗位胜任能力 规培护士 培训
下载PDF
沉浸式团队情境模拟教学在急诊科临床胜任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8
作者 黄勇 黄应雄 +2 位作者 王科科 李慧 刘江辉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 2024年第7期544-548,共5页
目的 探索在急诊临床教学过程中开展沉浸式团队情境模拟教学在提高临床胜任力方面的效果。方法 培养对象为轮转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的28名见习医生和28名第2~3年住院医师,随机配对组建两人抢救小组,在实施情境模拟教学前进行学... 目的 探索在急诊临床教学过程中开展沉浸式团队情境模拟教学在提高临床胜任力方面的效果。方法 培养对象为轮转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的28名见习医生和28名第2~3年住院医师,随机配对组建两人抢救小组,在实施情境模拟教学前进行学习需求的问卷调查,指导老师根据问卷结果设定团队情境模拟教学的内容,采用评分表对抢救小组成员的临床能力和人文素养等方面进行评估,培训结束时发放问卷,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 培训前见习医生注重理论知识如何转化为临床应用(27/28,96.4%),而第2~3年住院医师更关注急诊的快速反应能力(27/28,96.4%)和预见临床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26/28,92.9%)。团队模拟教学后,见习医生第二次培训评分较第一次培训高,主要表现在危重病人接诊过程中问诊技巧、临床思维能力方面;第2~3年住院医师经过两次模拟教学培训在处置急症患者时,表现出在急症的快速反应、医患沟通能力,以及人文素养方面能力的提升。培训后见习医生和第2~3年住院医师对团队情境模拟教学均具有良好认可度。结论 沉浸式团队情境模拟教学紧密贴合不同群体的学习需求,提高受试对象的学习主动性、团队合作和人文素养等,提升了临床教学的培训质量,获得了较高的认可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境模拟教学 胜任力 团队 沉浸式体验
下载PDF
基于临床标准病例的混合式教学法在急诊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9
作者 刘海军 姜艳 付雷 《卫生职业教育》 2024年第3期92-95,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临床标准病例的混合式教学法在急诊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1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急诊科实习的本科护生60人为研究对象,按照入科顺序将前30人设为对照组,后30人设为实验组。对照组... 目的探讨基于临床标准病例的混合式教学法在急诊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1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急诊科实习的本科护生60人为研究对象,按照入科顺序将前30人设为对照组,后30人设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基于临床标准病例的混合式教学法。结果实验组出科考核成绩和实习质量评价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基于临床标准病例的混合式教学法有助于提高护生理论考试和操作考核成绩,提升实习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标准病例 混合式教学法 护理教学
下载PDF
区块化管控对主动脉夹层急诊科绿色通道执行率和抢救时限合格率的影响
10
作者 余静 《黑龙江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1238-1240,共3页
目的:探讨区块化管控对主动脉夹层患者急诊科绿色通道执行率和抢救时限合格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通过常规急诊科绿色通道救治的33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2023年4月至2024年3月通过区块化管控下急诊科绿色... 目的:探讨区块化管控对主动脉夹层患者急诊科绿色通道执行率和抢救时限合格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通过常规急诊科绿色通道救治的33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2023年4月至2024年3月通过区块化管控下急诊科绿色通道救治的33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急诊绿色通道执行率和抢救时限合格率,救治关键节点用时(首诊时间、会诊时间、急诊停留时间、转运时间),就诊时及住院时生命体征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急诊绿色通道执行率为81.82%,抢救时限合格率为93.94%,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首诊、会诊、急诊停留及转运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两组SBP、DBP值均较就诊时减少,SaO2值均较就诊时增加,且观察组SBP、DBP、SaO2值变化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区块化管控可以提升主动脉夹层患者急诊科绿色通道执行率和抢救时限合格率,缩短各救治关键节点用时,改善患者生命体征,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化管控 主动脉夹层 绿色通道 执行率 抢救时限合格率
下载PDF
CBL与PBL相结合教学模式在急诊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与评价
11
作者 李雪梅 董智超 +1 位作者 刘杰 魏晶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4期0133-0136,共4页
探讨CBL与P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急诊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2月~2023年7月在我院急诊科实习的护理实习生100名,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观察组实施CBL与PBL相结合教学。对比两组实习生考核成绩。结果:观察组实... 探讨CBL与P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急诊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2月~2023年7月在我院急诊科实习的护理实习生100名,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观察组实施CBL与PBL相结合教学。对比两组实习生考核成绩。结果:观察组实习生适应性、学习效果、个人意识、独立操作、心理素质、沟通能力、自我认知能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L与P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应用于急诊科临床带教工作中,可以全面提高实习生实习成绩,帮助其尽快适应临床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L PBL 临床带教 应用价值
下载PDF
全程导师制结合费曼学习法教学模式在急诊科轮转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12
作者 张霞明 张宏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7期0020-0023,共4页
将全程导师制教学模式与费曼学习法教学模式结合之后并明确其要点,将其应用在急诊科的规培轮转护士的教学活动中,然后评价其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在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年急诊科规范化培训的轮转护士36人作为研究对象,采... 将全程导师制教学模式与费曼学习法教学模式结合之后并明确其要点,将其应用在急诊科的规培轮转护士的教学活动中,然后评价其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在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年急诊科规范化培训的轮转护士36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前后对照的方法,其中2021年9月—2022年2月轮转护士18名为对照组,2022年3月—2022年8月轮转护士18名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全程导师制结合费曼学习法教学模式,在完成教学活动之后,评估其成效。结果 理论成绩、临床思维、操作技能和教学效果的组间数据对比为P<0.001。结论 全程导师制结合费曼学习法教学模式是科学、新型、高效的教学模式,可以弥补传统带教形式单一的不足,有助于培养全面的适应急诊专科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护理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导师制 费曼学习法 轮转护士规范化培训
下载PDF
急诊科男护士职业认同与离职意愿调查及相关性研究
13
作者 蔡林 刘萍 李海红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24年第5期651-654,673,共5页
目的:调查分析江苏省急诊科男护士职业认同与离职意愿影响因素及相关性。方法:2021年1月,采用方便抽样问卷调查江苏省156家医疗机构急诊科男护士职业认同及离职意愿,分析急诊科男护士职业认同和离职意愿的现状、影响因素及两者的相关性... 目的:调查分析江苏省急诊科男护士职业认同与离职意愿影响因素及相关性。方法:2021年1月,采用方便抽样问卷调查江苏省156家医疗机构急诊科男护士职业认同及离职意愿,分析急诊科男护士职业认同和离职意愿的现状、影响因素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急诊科男护士职业认同平均100.67±18.89分,处于中等认知水平,其中职业认知水平和职业社会支持较低,离职意愿处于较高水平;不同年龄、工作年限、职称、最高学历组间职业认同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等级医院和收入组间比较,离职意愿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认同与离职意愿具有相关性,职业认同总分与离职意愿Ⅰ和离职意愿Ⅱ均呈负相关(P<0.001)。结论:急诊科男护士职业认同感越低,离职意愿越高,应进一步了解男护士职业需求,完善男护士组织管理与保障,进而提升男护士职业认同感,降低离职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护士 职业认同 离职意愿
下载PDF
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交接过程中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的效果
14
作者 史秀娥 殷哲 +1 位作者 康福娟 杜波霖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017-0020,共4页
分析无缝隙护理管理用于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交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到2023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120例急危重症患者,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分为参照组(常规护理管理)60例和探讨组(无缝隙护理管理)60例。对比组间护理满意评分... 分析无缝隙护理管理用于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交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到2023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120例急危重症患者,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分为参照组(常规护理管理)60例和探讨组(无缝隙护理管理)60例。对比组间护理满意评分、转运交接状况、家属和患者SAS评分、急诊抢救指标。结果 本研究中,探讨组的护理满意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探讨组较参照组的危急值漏交、电话询问和责任推脱的次数更少(P<0.05);探讨组的家属和患者SAS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探讨组较参照组的确诊时间、转运时间、交接时间、抢救时间更短(P>0.05)。结论 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交接过程中,运用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的效果理想,有助于提高转运交接和急诊工作效率,缓解家属和患者的焦虑情绪,增加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 转运交接 无缝隙护理管理 应用效果
下载PDF
急诊科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不良事件的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1
15
作者 姚小云 李玉肖 +3 位作者 陈亚玲 傅保国 丁娟 郑艳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55,共5页
目的分析急诊科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不良事件风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2月某院急诊科进行院内转运的870例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风险预测模型,以受... 目的分析急诊科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不良事件风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2月某院急诊科进行院内转运的870例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风险预测模型,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价模型预测效果。结果英国国家早期预警评分(national early warning score,NEWS)、血氧饱和度、急诊B超、血管活性药物、机械通气是急诊科危重症患者发生病情不良事件的独立风险因素;血氧饱和度、携氧装置、Ⅲ类管路、护工参与转运是技术不良事件的独立风险因素(均P<0.05)。AUC分别为0.813,0.756。结论构建的急诊科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不良事件风险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患者 院内转运 不良事件 预测模型
下载PDF
思维导图结合叙事护理在急诊科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16
作者 吴湘靓 金丽梅 陈亚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5期0157-0160,共4页
分析思维导图结合叙事护理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100名急诊科护生,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临床教学模式,观察组采取思维导图结合叙事护理教学模式。比较两组护生考核成绩、护理能力以及满意度的差异。结... 分析思维导图结合叙事护理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100名急诊科护生,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临床教学模式,观察组采取思维导图结合叙事护理教学模式。比较两组护生考核成绩、护理能力以及满意度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护生理论、实践成绩高于对照组护生,差异有意义(P<0.05);观察组护生各项护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护生,差异有意义(P<0.05);观察组护生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护生,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 思维导图结合叙事护理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好,有助于提高急诊科护理带教质量,提升护生的专业能力,可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导图 叙事护理 临床教学 教学质量
下载PDF
标准化患者结合PBL教学法在急诊科住培学员科内讲课中的应用
17
作者 朱帅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 2024年第3期0138-0141,共4页
分析标准化患者结合PBL(基于问题学习)教学法用于急诊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课内讲课的效果。方法 选择在2022年3月~2023年3月期间住培学员60名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分组各30人,对照组使用常规教学法,观察组使用标准化患... 分析标准化患者结合PBL(基于问题学习)教学法用于急诊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课内讲课的效果。方法 选择在2022年3月~2023年3月期间住培学员60名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分组各30人,对照组使用常规教学法,观察组使用标准化患者联合PBL教学法,分析干预后的考核成绩和学生自我评价情况。结果 干预后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考核成绩、教学满意度更高,在学生自我评价问卷中,观察组的评价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组间的考核成绩评分对比差异无意义(P>0.05)。结论 标准化患者和PBL教学法能提升对急诊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的教学质量,反馈评价效果好,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患者 PBL教学法 教学能力
下载PDF
急诊科对股骨骨折患者院内转运途中的护理体会
18
作者 吴海燕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51-0054,共4页
观察研究急诊科对股骨骨折患者院内转运途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2022年9月-2023年9月,我院收治的股骨骨折患者107例,将其列为研究对象进行分组,细致分为对照组: 53例和观察组: 54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和院内转运途中综合护理方法(... 观察研究急诊科对股骨骨折患者院内转运途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2022年9月-2023年9月,我院收治的股骨骨折患者107例,将其列为研究对象进行分组,细致分为对照组: 53例和观察组: 54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和院内转运途中综合护理方法(观察组),并对患者的抢救效率、护理有效率、患者转运途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家属护理满意率多项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接诊时间、分诊时间、检查时间、治疗时间分别为(11.56±3.32)、(0.49±1.36)、(9.56±2.03)、(55.81±2.79),对照组为(21.63±3.05)、(3.71±1.35)、(16.52±2.35)、(71.56±2.62),两组数据相比差别较大,观察组抢救效率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患者转运途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0%,与对照组患者的22.64%相比更低,数据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家属护理满意率为100.00%,与对照组的81.13%相比更高,且数据之间的差异较大,(p<0.05)。结论 院内转运途中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显著,比较适合医院急诊科为股骨骨折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主要作用是缩短患者的接诊时间、分诊时间、检查时间,还可以降低转运途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切实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患者 院内转运途 护理体会
下载PDF
快速时效管理模式在急诊科预检分诊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丁艳 华娜 王振盛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474-476,480,共4页
目的探讨急诊科预检分诊中应用快速时效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纳入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急诊就诊患者1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2组,每组8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预检分诊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快速时效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比较2组的临... 目的探讨急诊科预检分诊中应用快速时效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纳入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急诊就诊患者1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2组,每组8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预检分诊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快速时效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比较2组的临床指标、分诊准确率、抢救成功率、候诊意外情况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挂号时间、分诊评估时间、就诊至处置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分诊准确率和抢救成功率分别为100.00%和97.65%,高于对照组的91.76%和89.41%(P<0.05)。观察组的候诊意外情况发生率为1.18%(1/85),低于对照组的9.41%(8/85)(P<0.05)。观察组的就诊次序、信息沟通、分诊环境、分诊服务态度等方面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科预检分诊中应用快速时效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缩短挂号时间、分诊评估时间、就诊至处置时间,降低候诊意外情况发生率,提高分诊准确率、抢救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时效管理模式 预检分诊 候诊意外情况 分诊准确率 抢救成功率
下载PDF
广州某三甲医院急诊科经120救护车来诊患者特点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秀芝 黄清平 张镜开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1期106-110,共5页
目的探讨急诊科经120救护车来诊患者的特点,为明确急诊科救治重点、合理分配急诊医疗资源及优化急诊就诊流程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2022年1—12月经广州120救护车来诊患者的数据,对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 目的探讨急诊科经120救护车来诊患者的特点,为明确急诊科救治重点、合理分配急诊医疗资源及优化急诊就诊流程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2022年1—12月经广州120救护车来诊患者的数据,对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谱、病情分诊级别、来诊高峰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患者4370例,其中男性患者2287例(占52.3%),女性患者2083例(占47.7%);患者年龄0.1~106.0岁,其中以66岁以上年龄段患者居多,占比62.5%;疾病谱排名前3位的为神经系统疾病(1529例,占比35.0%)、创伤(797例,占比18.2%)、呼吸系统疾病(555例,占比12.7%);预检分诊级别为Ⅰ级患者300例(占6.9%),Ⅱ级1248例(占28.6%)、Ⅲ级2806例(占64.2%)、Ⅳ级16例(占0.4%);来诊的高峰时段为9:00—12:00,779例,占比17.8%。结论急诊医护人员应根据经120来诊患者特征,合理调配急诊医疗资源,进一步优化接诊流程,提高急诊救治能力,保证患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 120救护车 流行病学 疾病谱 预检分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