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评估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模式在急诊胸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2—5月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城东院区急诊科接诊的50例急性胸痛患者为对照组,2023年6—9月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城东院区急诊科接诊的50例急性胸痛患者为研...目的评估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模式在急诊胸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2—5月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城东院区急诊科接诊的50例急性胸痛患者为对照组,2023年6—9月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城东院区急诊科接诊的50例急性胸痛患者为研究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急诊预检分诊方法,研究组采用基于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MEWS)的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模式。比较2组患者急诊处理时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首次医疗接触到球囊开通时间(first medical contact to balloon,FMC-to-B)、进入医院大门至球囊开通时间(door to ballon,D-to-B)、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预检分诊时间[(2.2±0.5)min vs.(3.6±1.4)min]、首份心电图时间[(6.1±1.9)min vs.(8.9±2.6)min]、床旁即时检测完成时间[(21.4±3.2)min vs.(30.6±6.8)min]、急诊科停留时间[(40.2±7.6)min vs.(54.6±11.8)min]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FMC-to-B[(50.4±9.3)min vs.(71.3±14.7)min]与D-to-B[(78.6±11.7)min vs.(106.9±15.4)min]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心力衰竭、休克、心律失常累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0.0%vs.28.0%,P<0.05)。结论基于MEWS的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模式可提升急性胸痛救治效率,改善患者预后。展开更多
目的探究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模式在区域性胸痛中心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1月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未实施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模式时间段内接诊的100例急性胸痛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22年2月—2023年6月陆军第七十三集...目的探究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模式在区域性胸痛中心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1月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未实施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模式时间段内接诊的100例急性胸痛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22年2月—2023年6月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开展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模式后接诊的100例急性胸痛患者为研究组。对比2组患者抢救指标、临床效果、急诊工作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预检分诊时间[(2.03±0.21)minvs.(3.05±0.29)min]、首份心电图时间[(5.06±1.01)minvs.(6.23±1.51)min]、开放静脉通路时间[(9.11±2.01)minvs.(11.63±2.01)min]、床旁测试(point-of-care-testing,POCT)+检验报告时间[(18.98±2.65)min vs.(23.65±2.81)min]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首次医疗接触(first medical contact,FMC)至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FMC-to-B)[(43.20±3.65)minvs.(56.96±5.18)min]、自送到医院至接受正规治疗总时间(total time from hospital to receiving formal treatment,D-to-B)[(72.36±6.23)min vs.(110.15±13.23)min]以及肌钙蛋白Ⅰ获得时间[(21.02±2.65)minvs.(31.05±3.11)mi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急诊处置时间[(10.23±2.09)min vs.(16.32±3.01)min]以及急诊候诊时间[(0.98±0.31)min vs.(3.55±0.59)min]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在预检分诊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出现心律失常1例,心力衰竭1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00%(2/10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9.00%(9/100)(P<0.05)。结论对急性胸痛患者开展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模式有助于提高患者预检分诊效率、改善临床治疗效果,对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积极意义。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评估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模式在急诊胸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2—5月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城东院区急诊科接诊的50例急性胸痛患者为对照组,2023年6—9月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城东院区急诊科接诊的50例急性胸痛患者为研究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急诊预检分诊方法,研究组采用基于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MEWS)的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模式。比较2组患者急诊处理时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首次医疗接触到球囊开通时间(first medical contact to balloon,FMC-to-B)、进入医院大门至球囊开通时间(door to ballon,D-to-B)、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预检分诊时间[(2.2±0.5)min vs.(3.6±1.4)min]、首份心电图时间[(6.1±1.9)min vs.(8.9±2.6)min]、床旁即时检测完成时间[(21.4±3.2)min vs.(30.6±6.8)min]、急诊科停留时间[(40.2±7.6)min vs.(54.6±11.8)min]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FMC-to-B[(50.4±9.3)min vs.(71.3±14.7)min]与D-to-B[(78.6±11.7)min vs.(106.9±15.4)min]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心力衰竭、休克、心律失常累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0.0%vs.28.0%,P<0.05)。结论基于MEWS的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模式可提升急性胸痛救治效率,改善患者预后。
文摘目的探究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模式在区域性胸痛中心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1月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未实施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模式时间段内接诊的100例急性胸痛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22年2月—2023年6月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开展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模式后接诊的100例急性胸痛患者为研究组。对比2组患者抢救指标、临床效果、急诊工作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预检分诊时间[(2.03±0.21)minvs.(3.05±0.29)min]、首份心电图时间[(5.06±1.01)minvs.(6.23±1.51)min]、开放静脉通路时间[(9.11±2.01)minvs.(11.63±2.01)min]、床旁测试(point-of-care-testing,POCT)+检验报告时间[(18.98±2.65)min vs.(23.65±2.81)min]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首次医疗接触(first medical contact,FMC)至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FMC-to-B)[(43.20±3.65)minvs.(56.96±5.18)min]、自送到医院至接受正规治疗总时间(total time from hospital to receiving formal treatment,D-to-B)[(72.36±6.23)min vs.(110.15±13.23)min]以及肌钙蛋白Ⅰ获得时间[(21.02±2.65)minvs.(31.05±3.11)mi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急诊处置时间[(10.23±2.09)min vs.(16.32±3.01)min]以及急诊候诊时间[(0.98±0.31)min vs.(3.55±0.59)min]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在预检分诊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出现心律失常1例,心力衰竭1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00%(2/10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9.00%(9/100)(P<0.05)。结论对急性胸痛患者开展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模式有助于提高患者预检分诊效率、改善临床治疗效果,对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