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便携式呼吸机在急诊科危重症患者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周建新 《中国卫生产业》 2015年第33期133-135,共3页
目的分析便携式呼吸机在急诊科危重症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急诊科2013年8月—2015年9月间收治的危重症患者89例,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44例)、观察组(45例),给予对照组气管插管后用简易人工气囊辅助呼吸,给予观察组气管插... 目的分析便携式呼吸机在急诊科危重症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急诊科2013年8月—2015年9月间收治的危重症患者89例,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44例)、观察组(45例),给予对照组气管插管后用简易人工气囊辅助呼吸,给予观察组气管插管后用便携式呼吸机辅助呼吸,对比两组的总有效率、血氧饱和度、心率及呼吸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42/45)显著大于对照组的79.55%(35/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频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便携式呼吸机在急诊科危重症患者的应用,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且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使其血氧饱和度上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携式呼吸机 急诊科危重症 应用效果
下载PDF
便携式呼吸机在急诊科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2
作者 李翠娥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9期0113-0115,共3页
探讨临床对急诊科危重症患者在研究治疗方法期间,采用便携式呼吸机进行干预后获得的应用效果。方法 所有急诊科危重症患者均以随机原则抽选自我院,主要在2020年3月~2023年5月进行抽选,例数共包括70例;确定研究对象后采用投掷硬币法完成... 探讨临床对急诊科危重症患者在研究治疗方法期间,采用便携式呼吸机进行干预后获得的应用效果。方法 所有急诊科危重症患者均以随机原则抽选自我院,主要在2020年3月~2023年5月进行抽选,例数共包括70例;确定研究对象后采用投掷硬币法完成所有患者的组别均分;其中接受气管插管后实施简易人工气囊辅助呼吸的患者将其设为研究中的参照组;接受气管插管后实施便携式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将其设为研究中的研究组;组间对两个急诊科危重症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就两个小组的治疗结果展开对比分析,两个小组的疗效评定存在差异,研究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就两个小组的系列指标展开对比分析,两个小组的统计结果存在差异,研究组的心率水平测定结果、血氧饱和度测定结果以及呼吸频率测定结果均不同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在急诊科危重症患者开展治疗工作期间,传统完成气管插管后,简易人工气囊辅助呼吸方法的运用,获得效果一般,有待提高。在此种情形下,便携式呼吸机辅助呼吸方法的运用,效果较好,不但可将呼吸困难改善,而且可促进血氧饱和度获得明显提升,表现出的应用价值尤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携式呼吸机 急诊科危重症 疗效 临床指标
下载PDF
研究无缝隙导向型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护理模式的构建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有琼 蔡警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0年第16期2676-2678,共3页
目的研究无缝隙导向型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护理模式的构建。方法选取急诊科危重症患者及其家属80例,随机分为常规化基础性护理模式组和无缝隙导向型护理模式组各40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及其家属的SAS评分、患者抢救成功率、护理人员交接... 目的研究无缝隙导向型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护理模式的构建。方法选取急诊科危重症患者及其家属80例,随机分为常规化基础性护理模式组和无缝隙导向型护理模式组各40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及其家属的SAS评分、患者抢救成功率、护理人员交接情况。结果无缝隙导向型护理模式组患者及其家属护理后的SAS评分均显著低于护理前(P<0.05),但常规化基础性护理模式组患者及其家属护理前后的SAS评分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及其家属的SAS评分差异均不显著(P>0.05),护理后无缝隙导向型护理模式组患者及其家属的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化基础性护理模式组(P<0.05)。无缝隙导向型护理模式组抢救成功率为95.0%,显著高于常规化基础性护理模式组的87.5%(P<0.05),护理人员科室间询问、责任推诿、危急值漏交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化基础性护理模式组(P<0.05)。结论无缝隙导向型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护理模式的效果较常规化基础性护理模式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危重症患者 无缝隙导向型护理模式 构建
下载PDF
自制护理风险评估单用于急诊科危重症心脏病患者护理中的方法及效果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马蓝 吴珊 轩虹 《健康之路》 2018年第11期280-280,共1页
目的:观察对于急诊科危重症心脏病患者采取自制护理风险评估单的护理方法及效果分析。方法:将在我院近期(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时期)急诊科收治71例危急重症心脏病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为对照组。2017年1月我院开展自制护理风险评估单... 目的:观察对于急诊科危重症心脏病患者采取自制护理风险评估单的护理方法及效果分析。方法:将在我院近期(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时期)急诊科收治71例危急重症心脏病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为对照组。2017年1月我院开展自制护理风险评估单,运用于(2017年01月-2018年01月时期)急诊科收治另73例危急重症心脏病患者为护理组。将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分析。结果: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调查,护理组分别为2.74%、1.37%、100%,对照组分别为18.31%、12.68%、87.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急诊科收治危重症心脏病患者,采取自制护理风险评估单,正确评估患者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制护理风险评估单 急诊科危重症 心脏病患者 护理方法 效果分析
原文传递
探究气动型呼吸机在急诊科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
5
作者 张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6期57-60,共4页
探讨在急诊科危重症诊治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使用气动型呼吸机的具体价值。方法 本院选择从2020年1月到2021年10月期间接受治疗且需要进行院内转运的共计80例急诊科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病患入院接受治疗的先后时间顺序作为出发点。... 探讨在急诊科危重症诊治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使用气动型呼吸机的具体价值。方法 本院选择从2020年1月到2021年10月期间接受治疗且需要进行院内转运的共计80例急诊科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病患入院接受治疗的先后时间顺序作为出发点。均匀地划分为普通组和对比组。普通组在院内转运期间使用简易的人工气囊辅助呼吸,对比组病患需要在院内转运期间利用气动型呼吸机提供相应的辅助呼吸,并落实对应的护理工作。在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要对两组急诊科危重患者在院内转运过程中的生命体征变化、转运的成功率和家属的满意度进行搜集和观察。结果 通过两组病患的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和对比发现,在转运前两组病患的生命体征指标差距不大(P>0.05)。使用气动型呼吸机的对比组病患在院内的转运成功率、生命体征指标和家属满意度三项数据方面均要显著好于普通谱(P<0.05)。结论 在医院急诊科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过程中,气动型呼吸机的利用能够在帮助患者保持平稳生命体征的同时,提高院内的转运成功率,并且家属对于院内转运工作的满意度也有所提高,可以在今后急救科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逐渐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动型呼吸机 急诊科危重症患者 院内转运
下载PDF
多层防御管理机制在急诊科危重症患者抢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6
作者 冯瑾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5期98-101,共4页
探讨多层防御管理机制在急诊科危重症患者抢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拟从本院2020年6月~2021年6月就诊的急诊科危重症患者40例设置为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方式,另外,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急诊科危重症患者40例实施多层防御管理机制... 探讨多层防御管理机制在急诊科危重症患者抢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拟从本院2020年6月~2021年6月就诊的急诊科危重症患者40例设置为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方式,另外,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急诊科危重症患者40例实施多层防御管理机制,将其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急诊科护理服务质量,并统计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实施后,观察组危重患者护理、护理记录、急救药品和器械准备、专科护理、团队合作评分较对照组上升,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受伤至医院时间、急诊处理和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入住ICU率、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多层防御管理机制应用于急诊科危重症患者抢救护理中效果明显,使得风险事件发生率得以下降,可提升急诊科护理服务和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防御管理机制 急诊科危重症 抢救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