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07篇文章
< 1 2 1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胺碘酮联合镁剂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再灌注心律失常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军 杨希立 +2 位作者 周昭仑 李健民 谭海斌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6年第3期245-246,共2页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镁剂(门冬酸钾镁)治疗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前预防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167例接受急诊PCI的AMI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联合镁剂治疗组(即A组,86例)和常规治疗组(即B组,81例),观...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镁剂(门冬酸钾镁)治疗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前预防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167例接受急诊PCI的AMI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联合镁剂治疗组(即A组,86例)和常规治疗组(即B组,81例),观察两组患者成功PCI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PCI后A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较B组低(12.9%vs24.7%,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镁剂预防性应用能有效减少AMI患者PCI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再灌注心律失常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护理
2
作者 曹榕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8期0156-0159,共4页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常规护理)与观察组(35例,改进护理措施),比...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常规护理)与观察组(35例,改进护理措施),比较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心理状态评分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在基本护理、服务态度、护理干预评分为94.43±1.43、95.76±1.87、94.56±1.89,优于对照组90.54±1.64、89.98±1.56、86.28±1.76。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有利于改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心理情绪,强化患者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后护理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ST段回落不良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郭影 赵琳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第26期48-49,共2页
目的分析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段回落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行急诊PCI术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91例,根据术后ST段回落情况分为ST段回落良好组60例与ST段回落不良... 目的分析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段回落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行急诊PCI术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91例,根据术后ST段回落情况分为ST段回落良好组60例与ST段回落不良组31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手术相关等资料。结果 ST段回落良好组与ST段回落不良组在入院心率、出现症状至冠脉开通时间、左前降支病变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现症状至冠脉开通时间和左前降支病变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ST段回落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再灌注时机和梗死相关血管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ST段回落不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ST段回落不良 相关因素
下载PDF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冠状动脉内负荷剂量注射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EMI患者心肌灌注及近期心功能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马东星 刘惠亮 +5 位作者 姚宏英 穆雷 吴晓霞 韩玮 杨胜利 罗建平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0年第S1期72-73,共2页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替罗非班 心肌灌注 负荷剂量 急诊 出血并发症 左心室功能 急性 动脉内注射 盐酸
下载PDF
脑钠肽联合胱抑素C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短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7
5
作者 刘洁香 严俊儒 +3 位作者 李素颀 刘宝骅 陈普文 胡蛟龙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531-533,共3页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最常见的引起急性心功能不全的疾病之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作为治疗AMI的有效方法已经得到公认。目前,对AMI患者急诊PCI术后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预测评估还是停留在单纯应用肌钙蛋白、脑钠肽(BNP)...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最常见的引起急性心功能不全的疾病之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作为治疗AMI的有效方法已经得到公认。目前,对AMI患者急诊PCI术后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预测评估还是停留在单纯应用肌钙蛋白、脑钠肽(BNP)等心脏指标方面。而临床工作中,心功能不全与肾功能不全通常互为因果、如影随形,共同影响患者的预后[1],将患者心肾情况结合来对AMI患者急诊PCI术后MACE的预测很有必要。本研究选用了BNP与胱抑素C(Cys-C)乘积(BNP×Cys-C)作为心肾结合指标。通过比较单纯BNP与BNP×Cys-C对AMI患者急诊PCI术后的近期MACE的预测价值,观察心肾结合法在预测AMI患者急诊PCI术后的近期MACE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心功能不全 心脏不良事件 心肌梗死患者 预测作用 胱抑素C 脑钠肽 急诊
下载PDF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出现三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宗赢 孙亚飞 +1 位作者 张培培 王娜 《黑龙江医学》 2022年第4期460-462,共3页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常合并心律失常,多见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可开通犯罪血管,改善心肌灌注,可减少心律失常发生。但在临床工作中遇见1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经急诊PCI后出现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较...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常合并心律失常,多见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可开通犯罪血管,改善心肌灌注,可减少心律失常发生。但在临床工作中遇见1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经急诊PCI后出现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较为少见,现进行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下载PDF
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7
作者 芮立美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15期2134-2135,共2页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5例AMI行急诊PCI后的患者运用预见性的护理程序,对PCI后并发症进行预见性护理。结果本组无1例发生心包填塞,造影剂肾病支架血栓,...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5例AMI行急诊PCI后的患者运用预见性的护理程序,对PCI后并发症进行预见性护理。结果本组无1例发生心包填塞,造影剂肾病支架血栓,所有患者经积极对症治疗及预见性护理均康复出院。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可减少或避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和缩短有效抢救时间,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预见性护理
下载PDF
80岁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血小板减少一例
8
作者 丁福祥 刘同库 +2 位作者 孙凤 许丽华 李玉芹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61-561,共1页
目前,冠心病治疗主要有药物疗法、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种。PCI因其可靠疗效,创伤小,成为发展最快的治疗手段。PCI是目前急性心肌梗死最有效的再灌注治疗手段。高龄本身并非PCI绝对禁忌证,但高龄对PCI风险和效果的影响不容忽视... 目前,冠心病治疗主要有药物疗法、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种。PCI因其可靠疗效,创伤小,成为发展最快的治疗手段。PCI是目前急性心肌梗死最有效的再灌注治疗手段。高龄本身并非PCI绝对禁忌证,但高龄对PCI风险和效果的影响不容忽视。高龄患者常有多发病变等,使处理难度增大,并发症增多。本研究报道1例高龄患者PCI后血小板减少救治成功个案,为临床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小板减少 高龄患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急诊 急性心肌梗死 PCI
下载PDF
入院时血糖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对比剂肾病的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林开阳 《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 2017年第3期106-111,123,共7页
目的探讨入院时术前血糖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发生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2012年1月... 目的探讨入院时术前血糖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发生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本院行急诊PC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558例。分析比较术后发生CIN与未发生CIN患者之间的临床特点,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血糖与CIN的关系,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探索预测CIN的术前血糖最佳值。结果在558例患者中,34例(6.1%)患者发生CIN。与术后未发生CIN的患者相比,CIN组的术前血糖基线水平[(11.37±4.88)mmol/L]较非CIN组高[(8.40±4.01)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血糖是CIN的危险因素(OR=1.116,95%CI:1.053~1.182,P=0.000);经校正其他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血糖仍是CIN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87,95%CI:1.012~1.167,P=0.022)。ROC结果显示,预测急诊PCI后CIN发生的术前血糖最佳切点为8.01 mmol/L(曲线下面积为0.718,P<0.01;灵敏度为76.5%;特异性为61.1%)。结论入院时术前血糖是急诊PCI术后发生CIN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糖 急诊经冠状动脉介入 对比剂肾病 造影剂
下载PDF
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术后护理体会
10
作者 江玲玲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1年第5期81-83,共3页
随着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日益增多,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在临床应用广泛。本文总结了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的相关护理,包括一般护理、心理干预、生活护理、穿刺部位的观察与护理以及并发症护理等。
关键词 高龄 心肌梗死 急诊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穿刺 并发症
下载PDF
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心理弹性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8
11
作者 邱孝丰 胡鑫 +2 位作者 王兴萍 褚倩 王玉玲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调查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心理弹性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便利抽样选取2018年2-6月在北京市某三甲医院诊断为心肌梗死并经由急诊行PCI术后送入心内科监护室的患... 目的调查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心理弹性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便利抽样选取2018年2-6月在北京市某三甲医院诊断为心肌梗死并经由急诊行PCI术后送入心内科监护室的患者88例,采用中文版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一般效能感量表和一般情况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患者CD-RISC总得分为(68.10±17.89)分,坚韧维度得分(34.27±9.96)分,力量维度得分(23.58±5.61)分,乐观维度得分(10.16±3.36)分;社会支持得分为(42.36±6.79)分;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为(28.41±7.79)分;文化程度、社会支持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对心理弹性产生影响(均P<0.05)。结论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患者心理弹性处于较低水平,文化程度、社会支持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对心理弹性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理弹性 社会支持 一般自我效能感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12
作者 焦品莲 韩霞 《卫生职业教育》 2011年第23期148-149,共2页
目的 观察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并发症,探讨其发生的原因和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对35例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CPI的患者通过术后临床护理干预,总结常见并发症种类、临床表现和护理体会.结果 本组患者术... 目的 观察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并发症,探讨其发生的原因和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对35例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CPI的患者通过术后临床护理干预,总结常见并发症种类、临床表现和护理体会.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虽发生了不同并发症,但均得以早发现、早处理,最终安全度过危险期.结论 整体护理是保证患者行急诊CPI术后生命安全和促进康复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并发症 护理
下载PDF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护理体会
13
作者 李淑华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81-82,共2页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发病快,死亡率高,是威胁人类健康和引起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应用机械的方法直接开通闭...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发病快,死亡率高,是威胁人类健康和引起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应用机械的方法直接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恢复冠状动脉血流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诊 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血流 人类健康 死亡率 冠心病
下载PDF
丹参多酚酸盐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对比剂肾病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马金苗 李亮 +1 位作者 张莉芬 张丽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8年第28期3144-3146,共3页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对比剂肾病的保护作用。方法将86例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观察组给予丹参多酚酸盐,对照组则给予相同剂量生理盐水,对比分析2组患者术后对比...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对比剂肾病的保护作用。方法将86例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观察组给予丹参多酚酸盐,对照组则给予相同剂量生理盐水,对比分析2组患者术后对比剂肾病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SCr、β2-MG、U-MA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 05),e GFR则明显下降(P <0. 05),观察组上述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组间比较,对照组各指标变化幅度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均<0. 05)。2组心脏事件和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肾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总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可明显降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对比剂肾病发生率,均有保护肾功能作用,且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多酚酸盐 急诊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对比剂肾病
下载PDF
影响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发生心室纤颤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杨士德 梁燕敏 +4 位作者 张颖 靳瑾 徐菁慧 王倩 王旭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1-45,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梗)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并发心室纤颤(VF)的术前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沧州市人民医院治疗的572例急性下壁心梗患者,根据术中是否并发VF分为VF...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梗)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并发心室纤颤(VF)的术前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沧州市人民医院治疗的572例急性下壁心梗患者,根据术中是否并发VF分为VF组(52例)和非VF组(520例)两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探讨急性下壁心梗患者急诊PCI术中并发VF的术前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各项危险因素的检验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VF组Killip>Ⅰ级比例、心梗面积与血钾浓度比值(IS/[K])、症状发作到球囊扩张时间(SOTBT)明显高于非VF组〔Killip>Ⅰ级比例:36.5%(19/52)比24.0%(125/520),IS/[K]:3.2±0.3比2.5±0.8,SOTBT(h):6.3(2.1,8.0)比4.6(1.8,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VF组T波峰值到末端时限(Tp-e/QT)、血钾水平明显低于非VF组〔Tp-e/QT:0.3±0.1比0.4±0.1,血钾(mmol/L):2.8±0.5比4.1±1.2,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OTBT>6 h〔优势比(OR)=8.337〕、Killip分级>Ⅰ级(OR=1.721)、低血钾(OR=1.031)及高IS/[K](OR=9.167)是急性下壁心梗急诊PCI术中发生VF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钾、IS/[K]、SOTBT>6 h、Killip分级>Ⅰ级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急诊PCI术中发生VF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33、0.837、0.821、0.682,说明IS/[K]、SOTBT>6 h有中等预测价值,血钾和Killip分级>Ⅰ级预测价值偏低;当IS/[K]的最佳截断值为2.8时,其敏感度为85.5%,特异度为80.0%.结论SOTBT>6 h、Killip分级>Ⅰ级、低血钾及高IS/[K]是急性下壁心梗急诊PCI术中发生VF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壁心肌梗死 急性 急诊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室纤颤
下载PDF
尼可地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无复流及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16
作者 白鹏 杜晓艳 +1 位作者 马波江 李雪梅 《贵州医药》 CAS 2021年第6期881-882,共2页
目的探讨冠脉内注射尼可地尔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无复流及心功能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9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50)和对照组(n=48)。当导丝或球囊通过闭塞段后... 目的探讨冠脉内注射尼可地尔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无复流及心功能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9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50)和对照组(n=48)。当导丝或球囊通过闭塞段后,试验组冠脉内注射尼可地尔4 mg,对照组冠脉内注射硝酸甘油200 ug,之后再行支架置入术。记录两组患者PCI后TIMI血流分级、校正TIMI帧数(CTFC)及ST段回落情况,比较两组术后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浓度和1周后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试验组PCI术后达到TIMI血流3级比例和ST段回落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CTFC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CK-MB峰值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1周后试验组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脉内注射尼可地尔可有效减少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无复流发生,改善患者心功能短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可地尔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无复流
下载PDF
冠脉注射替罗非班预防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无复流的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5
17
作者 桑彩娣 张宜生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18期60-62,共3页
目的观察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在预防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无复流现象中的作用,并探讨其护理要点。方法选择本院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接受急诊PCI患者99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后行PCI)50例和对照组(... 目的观察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在预防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无复流现象中的作用,并探讨其护理要点。方法选择本院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接受急诊PCI患者99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后行PCI)50例和对照组(单纯行PCI)49例,试验组配合全程精心、细致、有效的护理。结果试验组术中TIMI血流分级、校正的TIMI帧计数(CTFC)均优于对照组,即无复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出血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减少(P<0.05)。结论急诊PCI前向冠状动脉内缓慢注射盐酸替罗非班可以明显改善急性STEMI患者急诊PCI术中梗死相关动脉(IRA)远端的前向血流,降低无复流现象的发生率,安全性好,疗效确切,但存在出血风险,完善的病情观察和护理可预防严重出血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替罗非班 无复流 护理
下载PDF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护理 被引量:3
18
作者 冷红岩 《现代医药卫生》 2006年第18期2873-2873,共1页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诊PCI 前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AMI)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PTCA) 护理配合 降低死亡率 冠脉灌注 生活质量 临床研究
下载PDF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中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朱玉芳 廖燕荣 黎秀菊 《吉林医学》 CAS 2020年第5期1237-1238,共2页
目的:为了提高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的效果,探讨实施循证护理的价值和意义。方法:依据患者住院号先后顺序从海丰县彭湃纪念医院2019年8月~2019年12月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治疗的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参考随机数... 目的:为了提高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的效果,探讨实施循证护理的价值和意义。方法:依据患者住院号先后顺序从海丰县彭湃纪念医院2019年8月~2019年12月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治疗的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参考随机数字表法相关要求将其分为观察组(循证护理模式)和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依从性、生活质量各评分指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术后护理依从性分别为96.67%和70.0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00%和43.33%,两组患者依从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指标(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疾病认知程度、躯体活动受限程度)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循证护理模式用于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患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患者的护理依从性,减少各种并发症发生率的同时也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经冠状动脉介入 常规护理 循证护理 护理依从性 并发症
下载PDF
自制穿孔球囊给药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无复流的疗效观察及预后意义 被引量:4
20
作者 苗浩 段洋 +3 位作者 裴思雨 陆远 徐晤 李承宗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1-48,共8页
目的:通过与微导管冠状动脉给药比较,探讨新型穿孔球囊技术介导冠状动脉内给药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无复流的影响及短期预后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709... 目的:通过与微导管冠状动脉给药比较,探讨新型穿孔球囊技术介导冠状动脉内给药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无复流的影响及短期预后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709例STEMI患者的手术资料,其中发生术中无复流且给药后恢复血流、成功手术者81例,按照给药方式分为经微导管给药组(n=46)和穿孔球囊给药组(n=35)。通过CVI42绘制获得所有患者微循环梗阻占心肌质量的百分比(MVO%)。比较两组患者恢复TIMI血流3级的时间、给药次数、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及MVO%。随访患者6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心原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非计划血运重建、心力衰竭再入院)的发生情况,探究两种不同给药方式对术中无复流患者的短期预后意义。结果:所有患者平均年龄为(57.5±13.2)岁,男性占86.4%。经微导管给药组和穿孔球囊给药组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间给药剂量、给药次数及低血压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与经微导管给药组相比,穿孔球囊给药组恢复TIMI血流3级的时间较短,除支架外的手术费用较低(P均<0.01),微循环梗阻的发生比例和MVO%均降低(P均<0.05)。随访6个月时,经微导管给药组和穿孔球囊给药组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9.6%和1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心原性死亡率、再发心肌梗死发生率、非计划血运重建率、心力衰竭再入院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新型穿孔球囊技术冠状动脉内给药可以用于STEMI术中无复流,而且是一种简单方便、经济有效的方法,其6个月随访结果不劣于经微导管冠状动脉内给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急诊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无复流 穿孔球囊技 微循环梗阻 心脏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