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评估通过对急诊绿色通道的优化改进,分析优化前后DNT相关因素变化,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到院就诊至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时间的改善。方法选取2018-01设立急诊卒中绿色通道以来至2019-04收治的使用阿替普酶(r...目的评估通过对急诊绿色通道的优化改进,分析优化前后DNT相关因素变化,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到院就诊至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时间的改善。方法选取2018-01设立急诊卒中绿色通道以来至2019-04收治的使用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2例,以2018-12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授予我院为“高级卒中中心”为时间分水岭,将急诊绿色通道优化后设为优化组,共30例患者(2018-12—2019-04);优化前设为对照组,共32例患者(2018-01—2018-11),通过对比2组患者从发病到接诊到会诊到达时间、完成采血到检验科接受标本时间(血常规、凝血功能、急诊生化)、检验科接收标本到报告检验结果时间、接诊到CT完成时间、CT完成到交代病情谈话签字时间、签字到静脉用药时间、急诊接诊到静脉溶栓用药时间(DNT),并比较2组患者的DNT时间。结果实施急诊绿色通道的优化改进后,DNT由对照组的87.97 min缩短到优化组64.50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2组患者接诊到会诊到达时间、接诊到CT完成时间、CT完成到交代病情谈话签字时间、签字到静脉用药时间,优化组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2组患者溶栓后24 h NIHSS评分,优化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2组患者完成采血到检验科接受标本时间、检验科接收标本到报告检验结果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优化组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结论通过对急诊绿色通道的优化改进,对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DNT的可控因素进行质量管理,能明显缩短DNT,降低患者溶栓后24 h NIHSS评分,从而改善卒中患者预后。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流程质控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急性缺血性卒中188例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其中流程质控115例(观察组),常规进行静脉溶栓治疗73例(对照组)。通过比较两组患者到达医院至使用溶栓药物的时间(door to ne...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流程质控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急性缺血性卒中188例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其中流程质控115例(观察组),常规进行静脉溶栓治疗73例(对照组)。通过比较两组患者到达医院至使用溶栓药物的时间(door to needle time,DNT)及溶栓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评估流程质控的疗效。结果:观察组DNT和各个时间节点所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流程质控可明显缩短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DNT,改善NIHSS评分,溶栓效率明显提高,进一步使患者获益。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救治时间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8月在北京大兴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就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11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同年9月至11月不断优化护理方案;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0月在大兴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就诊的AIS患者110例作为治疗组,采用优化后的护理方案。观察比较两组预检分诊——急诊内科医生接诊时间、接诊评估——CT完成时间、预检分诊——溶栓药物首推时间(Door-to-Needle Time,DNT)、静脉溶栓前及溶栓后24小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结果两组年龄、性别、体重、治疗前NIHSS评分等一般资料基线一致具有可比性,治疗组预检分诊——急诊内科医生接诊时间为4.0(3.0,6.0)分钟,低于对照组的6.0(5.0,8.0)分钟;试验组接诊评估——CT完成时间为22.0(16.0,37.0)分钟,低于对照组的36.0(30.0,45.0)分钟;试验组预检分诊——溶栓药物首推时间为33.0(26.5,50.0)分钟,低于对照组58.0(42.0,73.0)分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溶栓前后组内、组间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以缩短预检分诊——溶栓药物首推时间时间,提高预检分诊——溶栓药物首推时间合格率及溶栓治疗率。
文摘目的评估通过对急诊绿色通道的优化改进,分析优化前后DNT相关因素变化,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到院就诊至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时间的改善。方法选取2018-01设立急诊卒中绿色通道以来至2019-04收治的使用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2例,以2018-12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授予我院为“高级卒中中心”为时间分水岭,将急诊绿色通道优化后设为优化组,共30例患者(2018-12—2019-04);优化前设为对照组,共32例患者(2018-01—2018-11),通过对比2组患者从发病到接诊到会诊到达时间、完成采血到检验科接受标本时间(血常规、凝血功能、急诊生化)、检验科接收标本到报告检验结果时间、接诊到CT完成时间、CT完成到交代病情谈话签字时间、签字到静脉用药时间、急诊接诊到静脉溶栓用药时间(DNT),并比较2组患者的DNT时间。结果实施急诊绿色通道的优化改进后,DNT由对照组的87.97 min缩短到优化组64.50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2组患者接诊到会诊到达时间、接诊到CT完成时间、CT完成到交代病情谈话签字时间、签字到静脉用药时间,优化组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2组患者溶栓后24 h NIHSS评分,优化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2组患者完成采血到检验科接受标本时间、检验科接收标本到报告检验结果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优化组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结论通过对急诊绿色通道的优化改进,对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DNT的可控因素进行质量管理,能明显缩短DNT,降低患者溶栓后24 h NIHSS评分,从而改善卒中患者预后。
文摘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流程质控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急性缺血性卒中188例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其中流程质控115例(观察组),常规进行静脉溶栓治疗73例(对照组)。通过比较两组患者到达医院至使用溶栓药物的时间(door to needle time,DNT)及溶栓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评估流程质控的疗效。结果:观察组DNT和各个时间节点所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流程质控可明显缩短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DNT,改善NIHSS评分,溶栓效率明显提高,进一步使患者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