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8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静脉溶栓联合急诊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分析
1
作者 朱莉莉 朱晓霞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1年第2期35-36,共2页
分析静脉溶栓联合急诊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本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给予静脉溶栓治疗,n=40)与观察组(给予静脉熔炼联合急... 分析静脉溶栓联合急诊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本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给予静脉溶栓治疗,n=40)与观察组(给予静脉熔炼联合急诊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n=40)。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50%)高于对照组(82.50%)(P<0.05)。结论:静脉溶栓联合急诊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具有显著的效果,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急诊血管内支架置入术
下载PDF
急诊心血管成形及支架置入术42例护理体会
2
作者 胡书芳 汪景兰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9-29,共1页
关键词 支架置入术 护理体会 血管成形 急性心肌梗死(AMI) 急诊 效果满意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袁杰宏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4期1205-1211,共7页
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IVUS)是一种基于导管的超声装置,能清晰显示血管的横断面,准确测量管腔数据,其衍生的虚拟组织学(virtual histology, VH)技术可以识别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组成并进行组织学分型。传统的依靠狭窄程... 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IVUS)是一种基于导管的超声装置,能清晰显示血管的横断面,准确测量管腔数据,其衍生的虚拟组织学(virtual histology, VH)技术可以识别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组成并进行组织学分型。传统的依靠狭窄程度评价病变的技术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 CAS)中存在局限性,而IVUS可以优化支架的选择和评估置入效果,从而改善治疗结果。IVUS在CAS术后并发症的预测方面也表现出良好的应用价值。本文通过对IVUS辅助CAS的研究进行回顾,综合分析IVUS在CAS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超声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综述
下载PDF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脑血管支架置入术患者并发症、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效果分析
4
作者 唐飞莉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1期161-164,共4页
分析脑血管支架置入术的护理及并发症原因。方法 对我院脑血管支架置入术患者进行研究。回归性分析所有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分析脑血管支架置入术发生并发症相关因素,并提出针对性护理措施。同时... 分析脑血管支架置入术的护理及并发症原因。方法 对我院脑血管支架置入术患者进行研究。回归性分析所有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分析脑血管支架置入术发生并发症相关因素,并提出针对性护理措施。同时对比护理前后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 并发症组≥60岁占比、合并基础疾病占比高于无并发症组,且手术时间更长、穿刺次数更多、球囊直径更短、术侧狭窄程度与残余狭窄程度更高、造影剂剂量更多、焦虑情绪更严重、白细胞计数更高,P<0.05。护理后,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 脑血管支架置入术发生并发症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年龄、心理状态、狭窄程度以及手术操作等等,因此,需要针对存在的相关因素,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以此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手术安全性,同时也有利于提升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支架置入术 护理对策 并发症 满意度
下载PDF
急诊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夹层导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余素 周敬华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20年第4期517-519,535,共4页
目的探讨急诊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夹层导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9年6月于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就诊的52例颈动脉夹层导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入组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血管内支架置入组(20例)和药... 目的探讨急诊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夹层导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9年6月于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就诊的52例颈动脉夹层导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入组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血管内支架置入组(20例)和药物治疗组(32例);分别记录患者年龄、性别、是否有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基本情况,比较2组患者颅内出血发生率、脑卒中复发率等情况,并随访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评估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的有效性。结果 2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血管内支架置入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高于药物治疗组的18.6%,但2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血管内支架置入组治疗7 d后的NIHSS评分为(2.5±3.2)分,90 d后随访mRS 0~2分患者占80%(16/20);药物治疗组治疗7 d后的NIHSS评分为(5.4±3.5)分,90 d后随访mRS 0~2分患者占50%(16/32),2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急诊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可改善颈动脉夹层导致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近期及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 颈动脉夹层 急性脑梗死
原文传递
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踝肱指数及不良事件影响
6
作者 严冬冬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6期0084-0087,共4页
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应用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可以取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将2022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8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分为各40例的2组,对比常规方法治疗、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所取得的不同的... 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应用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可以取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将2022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8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分为各40例的2组,对比常规方法治疗、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所取得的不同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各项临床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采取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踝肱指数,有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术 退行性病变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踝肱指数、生活质量 不良反应
下载PDF
颈动脉血管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的并发症及处理 被引量:18
7
作者 王桂红 王拥军 +1 位作者 姜卫剑 黄家星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35-237,共3页
颈动脉血管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在临床上应用逐年增加 ,其对于脑卒中的预防价值尚不明确 ,且颈动脉血管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有较多的并发症 ,如脑梗塞、支架内血栓形成 动脉闭塞、血液动力学异常、高灌注综合征、支架变形、再狭窄和其它... 颈动脉血管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在临床上应用逐年增加 ,其对于脑卒中的预防价值尚不明确 ,且颈动脉血管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有较多的并发症 ,如脑梗塞、支架内血栓形成 动脉闭塞、血液动力学异常、高灌注综合征、支架变形、再狭窄和其它并发症。本文对该手术的现状、并发症及其处理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学 颈动脉血管成形术 综述 支架置入术 并发症
下载PDF
电针复合不同麻醉方式对脑血管支架置入术患者术中及术后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赵春美 谢思宁 +2 位作者 张晴 贾春蓉 安立新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10期2274-2279,共6页
目的:本研究拟观察电针复合局部监测麻醉或者全身麻醉,应用于脑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的患者,观察对其术中维持和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15年12月至2016年10月内,行脑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的患者185例,分为局麻电针组(LA组,n=41)和局麻... 目的:本研究拟观察电针复合局部监测麻醉或者全身麻醉,应用于脑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的患者,观察对其术中维持和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15年12月至2016年10月内,行脑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的患者185例,分为局麻电针组(LA组,n=41)和局麻对照组(LC组,n=44),全麻电针组(GA组,n=38)和全麻对照组(GC组,n=42)。穴位的选择为术侧,水沟连百会,合谷连外关。对电针组患者进行针刺,对照组患者采用假电针做对照。记录术中的循环变化,记录血管活性药及麻醉药物的使用情况,记录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基本情况表示,采用局部监测麻醉的患者均为前循环堵塞的脑卒中患者;而必须采用全身麻醉的患者大部分为后循环堵塞(GC=28例,GA=29例)的脑卒中患者。LA组术中尼莫地平使用总量明显小于LC组(P<0.05)。而全麻2组中术中多巴胺平均使用量GA组小于GC组(P<0.05)。全身麻醉的患者,GA组术中瑞芬太尼使用量少于GC组(P<0.05)。术后拔管期的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GA组小于GC组(P<0.01)。4组患者术后出现中等疼痛以上(VAS评分≥4分)的例数,在术后第1天9 am、术后第1天4 pm,LA组少于LC组(P<0.05);GA组少于GC组(P<0.05)。结论:脑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患者的麻醉方式的选择与血管堵塞部位密切相关。针刺辅助局部监测麻醉或全身麻醉应用于CAS术中,可稳定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减少术中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及麻醉药物用量,具有辅助镇痛、促进麻醉恢复的功效,均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麻醉方式 血管支架置入术 循环稳定 术后恢复
下载PDF
血管狭窄支架置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随访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何娅 张桂莲 +3 位作者 李洋 吴海琴 张茹 王虎青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7-160,共4页
目的探讨头颈部血管狭窄支架置入术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防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本研究设计的2008年8月~2012年3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接受全脑血管造影术且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的12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头颈部血管狭窄支架置入术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防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本研究设计的2008年8月~2012年3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接受全脑血管造影术且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的12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1)靶病变血管病变的分布情况、支架置入成功率;(2)脑梗死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临床神经功能缺失评分(NIHSS),术后3个月时改良Rankin评分(mRS);(3)随访期间用药依从性、脑血管病复发率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1)不同年龄段靶病变血管的分布不同,青年组以颅内血管病变为主,中老年组以颅外血管病变为主;支架置入手术成功率为92.62%;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发生9例(7.38%),其中死亡5例(4.10%)。(2)76例围手术期后生存的脑梗死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NIHSS有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3个月mRS≤2分者63例(82.89%)。(3)终末随访时正规服药者73例(65.77%);随访期间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17例(13.93%),共发生支架再狭窄10例(8.20%);总死亡及植物状态10例(8.20%),支架手术相关性死亡及植物状态6例(4.92%)。结论支架置入术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近期和远期治疗安全有效。定期门诊检查,可以提高患者术后用药的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 支架置入术 随访
下载PDF
通心络胶囊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支架置入术后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景峰 田领 +2 位作者 孙猛 王昊 李娜 《疑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82-184,共3页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支架置入术后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8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支架置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9例,对照组36例。2组患者均给予抗血小板集聚,强化降脂等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常规...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支架置入术后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8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支架置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9例,对照组36例。2组患者均给予抗血小板集聚,强化降脂等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口服。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分别检测2组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VEGF、ET-1、NO水平及全血黏度(高切)、血浆比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8周后血清ET-1水平、全血黏度(高切)、血浆比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均降低(P<0.05),VEGF、NO水平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8周后研究组患者ET-1水平、全血黏度(高切)、血浆比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P<0.05),血清VEGF、NO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能明显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病支架置入术后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管内皮功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心络胶囊 缺血性脑血管 支架置入术 血管内皮功能
下载PDF
颅内外血管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段春苗 王铁军 +1 位作者 陈书阁 石富铭 《中国医学装备》 2018年第6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42例颅内外动脉狭窄且行支架置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经颈动脉彩超、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随访1年,根... 目的:探讨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42例颅内外动脉狭窄且行支架置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经颈动脉彩超、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随访1年,根据是否出现支架内再狭窄分为再狭窄组和无再狭窄组,分析比较术后再狭窄与患者性别、年龄、支架直径及各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并进行Logistic回归确定其是否为危险因素。结果:在142例患者中共置入支架163枚,其中颈动脉支架72枚(占44.2%),椎动脉开口48枚(占29.4%),椎动脉颅内段11枚(占6.7%),锁骨下动脉近段27枚(占16.6%),基底动脉1枚(占0.6%),大脑中动脉M1段4枚(占2.4%);随访中,17例患者出现再狭窄(占12.0%),狭窄支架19枚(占11.7%)。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既往脑梗死、支架直径与再狭窄有相关性。Logistic多因素分析,吸烟、既往脑梗死、支架直径与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OR=3.754,OR=3.411,OR=1.228;P<0.05)。结论: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与吸烟、既往脑梗死和支架直径相关,是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外动脉狭窄 支架置入术 再狭窄 相关性因素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老年单支血管病变冠心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2
作者 曹勇 吴张平 +1 位作者 石国平 吴超然 《安徽医药》 CAS 2018年第9期1678-1681,共4页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老年单支血管病变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如皋市人民医院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间收治的老年单支血管病变冠心病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药物保...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老年单支血管病变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如皋市人民医院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间收治的老年单支血管病变冠心病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药物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则接受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肌纤维化指标、心脏结构及功能指标,同时观察冠心病生活质量测评专用量表(SAQ)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I型前胶原(PCI)(149.36±13.25)μg·L-1、Ⅲ型前胶原(PCⅢ)(47.23±5.12)μg·L-1、层黏蛋白(LN)(181.33±13.20)μg·L-1、透明质酸(HA)(132.24±11.87)μg·L-1以及醛固酮(ALD)(158.72±14.88)ng·L-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88.67±16.53)、(69.71±6.38)、(207.04±16.72)、(170.41±14.87)μg·L-1,(231.07±26.21)ng·L-1(t=13.64,20.19,8.84,14.74,17.64;均P<0.01);观察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3.40±6.18)%和6 min步行试验(6MWD)(402.13±31.16)m明显高于对照组(55.18±6.26)%、(341.46±36.28)m(t=7.03,10.43;均P<0.01);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40.14±4.85)mm和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 BNP)(47.76±5.63)ng·L-1明显低于对照组(47.76±5.63)mm、(2.98±1.44)ng·L-1(t=7.54,5.72;均P<0.01);观察组的SA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老年单支血管病变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抑制心肌纤维化,改善心脏功能及结构,并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单支血管病变 冠心病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联合支架置入术治疗糖尿病足的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9
13
作者 郑春艳 杨玉金 +1 位作者 文玉梅 李爱萍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6年第1期62-64,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联合支架置入术治疗糖尿病足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7例糖尿病足患者均行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联合支架置入术治疗,并行术前护理、术后护理。结果 27例患者中,术后空腹血糖4.8~8.8(6.2±0.6...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联合支架置入术治疗糖尿病足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7例糖尿病足患者均行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联合支架置入术治疗,并行术前护理、术后护理。结果 27例患者中,术后空腹血糖4.8~8.8(6.2±0.6)mmol·L-1,餐后2h血糖8.6~14.3(10.2±0.7)mmol·L-1;术后均未出现感染、穿刺点血肿、假性动脉瘤形成、粥样斑块脱落等并发症。2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3~12(8.6±0.6)个月,足背动脉搏动恢复、下肢缺血症状明显改善和溃疡愈合23例(85.2%);截肢4例(14.8%),但残端愈合良好。结论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联合支架置入术治疗糖尿病足采取有效的围术期护理干预,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使血糖平稳,促进患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 支架置入术 护理
下载PDF
脑血管球囊成形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纤溶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涛 安中平 +3 位作者 李斌 顾红菲 苏兰 潘瑞洪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5期28-29,31,共3页
目的探讨脑血管球囊成形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脑梗死(AI)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将68例A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观察1组给予尿激酶100万U静脉溶栓治疗,观察2组行脑血管球囊成形支架置入术治疗,术后口服氯吡格雷和阿... 目的探讨脑血管球囊成形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脑梗死(AI)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将68例A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观察1组给予尿激酶100万U静脉溶栓治疗,观察2组行脑血管球囊成形支架置入术治疗,术后口服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观察两组血流再通疗效,并检测其治疗前及治疗后1、7 d的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特异性抑制物(PAI-1)变化。另选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2组血流再通率高于观察1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前vWF、PAI-1、tPA升高,tPA/PAI-1降低,P均<0.05;观察1、2组比较P>0.05。治疗后1 d观察组tPA、tPA/PAI-1升高,PAI-1降低,P<0.05;治疗后7 d,观察1组tPA、tPA/PAI-1降低,观察2组vWF升高,P均<0.05。结论脑血管球囊成形支架置入术治疗AI可使梗死相关血管再通,其疗效优于静脉溶栓;术后联合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对患者的纤溶系统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急性 血管球囊成形支架置入术 纤溶凝血系统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检查在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传木 张明哲 +3 位作者 陈宝霞 田明坤 乔鲁军 董希昌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9期32-33,共2页
关键词 冠心病 血管内超声检查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 应用
下载PDF
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患者病变近端参考血管重塑的研究——附63例报告 被引量:2
16
作者 马晓静 张兴华 +4 位作者 陈博 商德亚 周轶 朱贵月 邵建华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585-587,共3页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支架置入术)术后再狭窄患者的病变近端参考血管重塑的发生情况及其与病变血管最小腔直径变化的关系。方法:对63例支架置入术后出现胸痛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支架置入术)术后再狭窄患者的病变近端参考血管重塑的发生情况及其与病变血管最小腔直径变化的关系。方法:对63例支架置入术后出现胸痛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根据血管直径狭窄程度分为再狭窄组(19例)和非再狭窄组(44例)。根据2组患者支架置入术前、术后即刻和本次造影检查的结果,观察病变血管最小腔直径及病变近端参考血管直径的变化,并分析2者的关系。结果:造影复查结果显示再狭窄组患者原38处病变中24处出现再狭窄。再狭窄组的病变血管最小腔直径、病变近端参考血管直径均明显小于非再狭窄组(均为P<0.05);直线回归分析证明,63例冠心病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复查时病变近端参考血管直径的变化与病变血管最小腔直径的变化存在正相关(r=0.836,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支架置入术后病变近端参考血管存在血管重塑现象,其与病变血管最小腔直径变化密切相关。重视参考血管的重塑,有助于正确评价病变血管的病变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参考血管 再狭窄 血管直径 血管重塑
下载PDF
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东升 杨新星 +1 位作者 焦力群 陈跃鸿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9期10-12,共3页
目的评价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因动脉狭窄导致其急性闭塞的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40例合并动脉狭窄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前循环系统病变13例(其中颈内动脉病变9例,大脑中动脉病变3例,大脑前动脉病变1例),后... 目的评价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因动脉狭窄导致其急性闭塞的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40例合并动脉狭窄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前循环系统病变13例(其中颈内动脉病变9例,大脑中动脉病变3例,大脑前动脉病变1例),后循环系统病变27例,均采用尿激酶选择动脉溶栓,然后对明显的残余血管狭窄,采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结果术后血管再通率为100%,支架定位准确,血管残余狭窄<20%,临床症状完全恢复或明显好转率为67.5%;溶栓后脑出血6例(15.0%),而且术前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越高,治疗有效率越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开始时间的延长,治疗有效率降低(P<0.05)。结论对动脉狭窄导致其急性闭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选择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是安全有效的,而且该治疗方法的有效率与术前的NIHSS评分及治疗时间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溶栓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 脑梗死
下载PDF
脑小血管病影像学特征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脑过度灌注综合征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胡军 陈莹 +2 位作者 王禹 王昆鹏 张继伟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585-592,共8页
目的 探讨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后发生脑过度灌注综合征(CHS)与脑小血管病(CSVD)影像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接受CAS治疗的颈动脉狭窄住院患者482例,... 目的 探讨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后发生脑过度灌注综合征(CHS)与脑小血管病(CSVD)影像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接受CAS治疗的颈动脉狭窄住院患者482例,颈动脉狭窄包括狭窄率≥50%的症状性狭窄和狭窄率≥70%的无症状性狭窄。所有患者于术前2周内接受头部MRI检查(T1加权成像、T2加权成像、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和磁敏感加权成像),且存在腔隙、脑白质高信号(WMH)、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PVS)、脑微出血中一种及一种以上MR征象,并进行MR总负荷评分。根据术后1周内是否发生CHS,将482例患者分为CHS组(35例)和无CHS组(447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和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吸烟史等)]、临床特征(脑梗死症状、手术侧及其对侧颈动脉狭窄程度)、CSVD影像学特征(是否存在腔隙、WMH、脑微出血及腔隙个数、Fazekas评分、EPVS评分)和MR总负荷评分。以发生CHS为因变量,结合临床及单因素分析结果(P<0.05)筛选自变量,进一步行CAS后发生CHS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不同CSVD影像学特征模型对CAS后发生CHS的预测价值。结果 (1)CHS组脑梗死症状和手术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比例高于无CHS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2.9%(22/35)比45.4%(203/447),χ~2=4.179,P=0.042;88.6%(31/35)比70.9%(317/447),χ~2=5.040,P=0.025]。(2)CHS组患者存在腔隙、WMH的比例均高于无CHS组[94.3%(33/35)比58.4%(261/447),χ~2=17.580;100.0%(35/35)比70.2%(314/447),χ~2=14.382],CHS组患者腔隙个数、Fazekas评分及CSVD总负荷评分均高于无CHS组[5(3,8)个比1(0,2)个,Z=-7.217;4(3,8)分比1(0,3)分,Z=-7.579;2(2,3)分比1(1,2)分,Z=-5.040],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患者其余一般资料、临床特征及CSVD影像学特征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将脑梗死症状、术侧颈动脉重度狭窄、腔隙个数(由少到多)、Fazekas评分(由低到高)为自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腔隙个数增多(OR=1.284,95%CI:1.141~1.445,P<0.01)、Fazekas评分增加(OR=2.029,95%CI:1.557~2.644,P<0.01)是颈动脉狭窄CAS后发生CHS的独立危险因素,出现脑梗死症状、术侧颈动脉重度狭窄并非CAS后发生CHS的影响因素(均P>0.05)。(4)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Fazekas评分、腔隙个数、Fazekas评分与腔隙个数二者联合模型的AUC分别为0.877(95%CI:0.845~0.905,P<0.01)、0.852(95%CI:0.817~0.882,P<0.01)、0.916(95%CI:0.887~0.939,P<0.01),约登指数分别为0.714、0.697、0.793,Fazekas评分和腔隙个数最佳截断值分别为3分、2个,Fazekas评分和腔隙个数二者联合模型预测颈动脉狭窄CAS后发生CHS的敏感度(94.3%)和特异度(85.0%)最高,且Fazekas评分、腔隙个数分别与二者联合模型比较显示,预测概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911、3.046,均P<0.01)。结论 CSVD影像学特征中,腔隙个数增多、Fazekas评分增加可增加颈动脉狭窄CAS后发生CHS的风险。初步分析认为,腔隙个数和Fazekas评分二者联合应用可提高对颈动脉狭窄患者CAS后发生CHS风险的预测效能。本研究结果尚需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小血管疾病 颈动脉狭窄 磁共振成像 影响因素分析 脑过度灌注综合征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下载PDF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伴支架置入术治疗TIA1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史树贵 迟路湘 +1 位作者 陈康宁 李慎茂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2-112,116,共2页
关键词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支架置入术 治疗 TIA CT
下载PDF
3D-DSA与Dyna-CT在颅内支架置入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20
作者 周新华 陈良义 +1 位作者 翁磊华 吕绍茂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三维DSA血管成像(3D-DSA)及数字平板造影机的C臂旋转并断层重建技术(DynaCT)在颅内支架置入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6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92例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颅内支架置入术治疗,... 目的探讨三维DSA血管成像(3D-DSA)及数字平板造影机的C臂旋转并断层重建技术(DynaCT)在颅内支架置入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6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92例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颅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分为对照组(n=38例)和观察组(n=54例)。对照组采用3D-DSA引导,观察组采用DynaCT引导,术后进行12个月门诊随访,比较两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手术成功率、并发症、支架再狭窄及斑块检出率。结果观察组术后4个月、8个月及12个月mRS评分、支架成形术耗时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Dyna-CT的术前规划、观察到支架表面图像与术中所见吻合,手术成功率为83.33%,高于对照组63.16%(P<0.05);两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后进行12个月门诊随访,患者支架再狭窄、血管狭窄部位斑块检出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DynaCT用于颅内支架置入术中能改善患者症状,缩短支架成形术耗时,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未增加并发症发生率,能降低血管狭窄部位斑块检出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DSA血管成像 数字平板造影 C臂旋转并断层重建技术 内支架置入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