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顗之性具善恶说
1
作者 王艺航 《魅力中国》 2010年第12X期159-159,共1页
智顗是天台宗创始人,我国汉传佛教第一支形成自己独立宗派的便是天台宗。天台宗有独立的理论特色,其哲学理论是中外佛学界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之一。智顗娴熟自如的诠释技巧自由地将中国本土的思维方式融入其中,使佛教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智顗是天台宗创始人,我国汉传佛教第一支形成自己独立宗派的便是天台宗。天台宗有独立的理论特色,其哲学理论是中外佛学界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之一。智顗娴熟自如的诠释技巧自由地将中国本土的思维方式融入其中,使佛教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而他的佛学体系在中国认识论的范畴里显得非常适宜,没有牵强附会的痕迹。而智顗的性具善恶的哲学观点是佛教中国化的最鲜明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具善恶 实相 智顗 三谛圆融
下载PDF
宗派意识与天台宗“性具善恶”之诠释
2
作者 崔韩颖 孙钰捷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1-57,共7页
天台宗法师对"性具善恶"的诠释各有侧重,这与其宗派意识直接相关。天台宗对"性具善恶"的诠释有三个特点:本体化的构建、极端化与纠偏、新经论的引述。这分别与智顗和湛然,知礼和从义,传灯的宗派意识相关。具体而言... 天台宗法师对"性具善恶"的诠释各有侧重,这与其宗派意识直接相关。天台宗对"性具善恶"的诠释有三个特点:本体化的构建、极端化与纠偏、新经论的引述。这分别与智顗和湛然,知礼和从义,传灯的宗派意识相关。具体而言,智顗面对佛教南北分裂的实际,以诸法实相、圆顿止观统一佛教学修体系,创立天台宗,因此"性恶"并非其阐发的重点。唐代湛然面对他宗崛起、佛教高度理论化的危机形势,将"性具"本体化,使得心体与性体逐渐合一,以与诸宗抗衡。宋代知礼提出"理毒性恶",使得"性具善恶"心体与性体彻底合一,在山家山外斗争中,树立了山家的正统性,保持了台宗教义纯粹性。山家后学从义提出性体、性量、性具不能偏于一隅,纠正了其时对"性具"的过分倡导。明代传灯试图以台宗融合诸宗,遂引述《楞严经》阐扬"性具善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派意识 性具善恶 天台宗
下载PDF
佛教对李翱复性思想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韩丽华 《临沂大学学报》 2012年第2期40-45,共6页
李翱在其《复性书》中提出性善情恶的观点,并以寂然不动的入静之法来去情复性、回复本有的善性。佛教的如来藏思想、《大乘起信论》的一心二门思想、天台宗的"性具善恶"及"一念无明法性心"、禅宗的"自性即佛&q... 李翱在其《复性书》中提出性善情恶的观点,并以寂然不动的入静之法来去情复性、回复本有的善性。佛教的如来藏思想、《大乘起信论》的一心二门思想、天台宗的"性具善恶"及"一念无明法性心"、禅宗的"自性即佛"及"无念为宗"、梁肃的"复性明静"思想,都有复性思想,都对李翱的复性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翱复性 性善情恶 佛教如来藏 一心二门 性具善恶
下载PDF
佛学与理学:迈向现代思维一个必经的阶梯
4
作者 陈远宁 《船山学刊》 CSSCI 1994年第2期161-173,共13页
自西汉以后,一部中国古代思想史,就它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特征来说,是一部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儒释道三家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融会的历史。因此,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便不能只孤立地研究儒家思想,还要同时研究佛道思想。否则,不能把握中国古代思... 自西汉以后,一部中国古代思想史,就它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特征来说,是一部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儒释道三家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融会的历史。因此,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便不能只孤立地研究儒家思想,还要同时研究佛道思想。否则,不能把握中国古代思想史的全貌,也无法了解儒家思想的发展。而由于与道家思想相比,佛教思想具有更丰富的理论内容和更精致的思辨结构,对封建社会中后期儒家思想的发展影响更大,所以,对佛教思想的研究,特别是对佛儒两家思想既相互汲取又相互排斥关系的研究,便显得更为重要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思想 儒家思想 中国古代思想史 儒释道 禅定 大乘佛教 现代思维 佛道思想 性具善恶 染净
下载PDF
“儒门淡薄 收拾不住”
5
作者 何善蒙 《当代贵州》 2017年第36期64-64,共1页
王安石和张方平之间的对话,很好地描述中晚唐基本的社会状况。这个状况就是儒门淡薄,收拾不住人心,所以唐代出名的儒家很少。自汉代以来,在礼的基础上的制度化,成了儒家的主要存在形态,制度化儒学由此产生。对于儒家此后两千余年的社会... 王安石和张方平之间的对话,很好地描述中晚唐基本的社会状况。这个状况就是儒门淡薄,收拾不住人心,所以唐代出名的儒家很少。自汉代以来,在礼的基础上的制度化,成了儒家的主要存在形态,制度化儒学由此产生。对于儒家此后两千余年的社会主导地位,显然是值得肯定的,但是,由此带来的对于人心的限制也非常明显。人心的灵动和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方平 主要存在形态 中晚唐 心性论 性具善恶 缘起性空 明心见性 佛道 佛教宗派 天台宗
下载PDF
天台宗的“三一”思维模式
6
作者 王莉 《佛学研究》 2012年第1期125-137,共13页
佛教天台宗思维的一大特色就是其"三一"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表现为三种:一是,对立而相即、"会二归一"的"三一"模型;二是,圆融无碍、"会三归一"的"三一"模型;三是,中道实相、"... 佛教天台宗思维的一大特色就是其"三一"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表现为三种:一是,对立而相即、"会二归一"的"三一"模型;二是,圆融无碍、"会三归一"的"三一"模型;三是,中道实相、"主一"式的"三一"模型。天台宗"三一"思维模式中最基本的是"会三归一"这种模型,从逻辑上分析,它最初表现为第一种模型,上升至第三种模型。天台宗"三一"思维模式的核心是"主一"式,它也体现了天台宗要论证的根本思想——"中道实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道实相 性具善恶 一心三观 圆融三谛
下载PDF
藏通别圆视野下的人性论——天台智者大师人性学说解析
7
作者 王正 《柳州师专学报》 2009年第1期70-73,共4页
从理论内涵、思想渊源和历史影响等方面,分析了智者大师的人性论思想,即:藏教的性恶论、通教的性善论、别教的性具善恶论、圆教的性无善恶论。从而对智者大师在哲学和哲学史上的双重贡献给与了评价。
关键词 性善 性恶 性具善恶 性无善恶
下载PDF
天台宗基本架构
8
作者 净旻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3-38,共6页
天台宗是佛教体系中最具哲学深度和思辨水准的佛教宗派,引导着中国佛教走向了精湛与成熟,历史上曾长期在江浙佛教中占据主导地位。本文力图以百科全书辞条的体例,通过宗名、宗史、宗典、宗义四要素的切入,扼要勾画出天台宗的基本脉络和... 天台宗是佛教体系中最具哲学深度和思辨水准的佛教宗派,引导着中国佛教走向了精湛与成熟,历史上曾长期在江浙佛教中占据主导地位。本文力图以百科全书辞条的体例,通过宗名、宗史、宗典、宗义四要素的切入,扼要勾画出天台宗的基本脉络和特征,从而对这座“代表中华佛教圆熟境界”的巍峨巅峰作一全面的鸟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台宗 教相门 观心门 解行并进 性具善恶
下载PDF
智天台思想的生态意蕴与实践
9
作者 孙桂彬 沈雅彤 《五台山研究》 CSSCI 2020年第4期52-58,共7页
智是天台宗的实际创始人,其思想具有丰富的生态意蕴。"一念三千"的实相论,主张以融摄及联系的观点整体看待生态系统,超越人类中心主义,树立正确生态观念,关注社会现实;性具善恶的佛性论,启示要发扬人的主观能动性,正面导向... 智是天台宗的实际创始人,其思想具有丰富的生态意蕴。"一念三千"的实相论,主张以融摄及联系的观点整体看待生态系统,超越人类中心主义,树立正确生态观念,关注社会现实;性具善恶的佛性论,启示要发扬人的主观能动性,正面导向,积极团结一切力量,化生态危机为契机;圆顿止观修行论,要求重视实践的落实,增强忏悔与反省,更新生态意识;放生护生、节衣正食及住处清净的生态实践,则体现了爱护生命、克制物欲、节约资源及净化内心等思想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 一念三千 性具善恶 一心三观
下载PDF
唐代五台山佛教史(续四)
10
作者 肖雨 《五台山研究》 1992年第3期17-26,共10页
天台宗天台宗是中国占先成立的一个佛教宗派。天台,山名,在浙江省天台县。因隋代智凯禅师于此习静修学,著书立说,融合三教,破斥南北,而创立了“五时八教”的判教说,确立了“定慧双修”,“止观并重”的修行原则,揭示了“一念三千”、“... 天台宗天台宗是中国占先成立的一个佛教宗派。天台,山名,在浙江省天台县。因隋代智凯禅师于此习静修学,著书立说,融合三教,破斥南北,而创立了“五时八教”的判教说,确立了“定慧双修”,“止观并重”的修行原则,揭示了“一念三千”、“三无差别”、“性具善恶”、“无情有性”等殊胜的佛教义理,发展了僧肇的“立处即真”、慧文的“一心三观”、“三谛圆融”、慧思的“诸法实相”等理论,从而奠定了一宗的哲学思想体系,故称智凯为天台大师,其创立的宗派为天台宗。天台九祖湛然曰:因其是“以《法华》为宗旨,《智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史 文殊 天台大师 天台宗 法华 三谛圆融 一心三观 性具善恶 无情有性 佛教宗派
下载PDF
天台智者性具视角下的疾病观与除病论探析
11
作者 于洋洋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4-132,共9页
与人们在现实生命中也会遭遇的种种疾病困扰相类似,《请观音经》中描述了毗舍离举国上下遭遇恶病的情况,最终经由观世音菩萨为众说咒治病,毗舍离国民恢复如初。但智者在《请观音经疏》中认为,毗舍离国民身体上的疾患只是表面的事相,根... 与人们在现实生命中也会遭遇的种种疾病困扰相类似,《请观音经》中描述了毗舍离举国上下遭遇恶病的情况,最终经由观世音菩萨为众说咒治病,毗舍离国民恢复如初。但智者在《请观音经疏》中认为,毗舍离国民身体上的疾患只是表面的事相,根本性的病理是众生的“无明爱见”;佛菩萨为众说咒治病也只是恶病得除的外因,根本性的内因则是众生之“性具”。而在《观音玄义》中,智者将“性具”表述为“性具善恶”,在性具立场下,人与人之间、生命与生命之间、个体与全法界之间的关系也被重新理解和诠释,救治自我、救治他者及救治世间现实的可能性与内在依据,也都在性具思想下得到彰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明爱见 说咒治病 感应道交 性具善恶 救治现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