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男性美到女性美:麗性别指向的语义史变迁
1
作者 杨爱姣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3-160,共8页
“麗”字有一个义项是“美麗”,该义一直保存至今,但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指向不同的性别。先秦崇尚大美,“麗”既指男性,也指女性,但主要指男性。到了汉代,“麗”的修饰对象明确化了,直指人的“容貌”;与“麗”字搭配的字,因性别的不同... “麗”字有一个义项是“美麗”,该义一直保存至今,但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指向不同的性别。先秦崇尚大美,“麗”既指男性,也指女性,但主要指男性。到了汉代,“麗”的修饰对象明确化了,直指人的“容貌”;与“麗”字搭配的字,因性别的不同而出现分化。当它指向男性时,多与“美”“壮”“曼”等字搭配,凸显男性的雅美;当它指向女性时,多与“姝”“妙”“逸”等字搭配,强调女性的娇美。魏晋时期男女皆以阴柔为美,因此“麗”字男女通用。唐代除了某个阶段女子以肥为美,其余时段均以娇弱为美,“麗”主要描写女子。宋代女子以卑弱纤瘦为美,绝大多数情况下“麗”指向女性。至元代以后,男、女仪表美的标准彻底分化,男子以壮为美,女子以瘦为美,“麗”只指向女性,成为女性的专属形容词了。从语义史的角度分析,“麗”的语义范围至少经历了三次变化:第一次是语义范围的扩大,“麗”由先秦的多指男性,发展为汉魏的男女通指;第二次变化是语义范围的缩小,“麗”由汉魏的男女通指,发展为唐宋的多指女性;第三次变化是语义范围的再度缩小,“麗”由唐宋多指女性,发展到元代仅指女性。如今“麗”指向明确、意义清晰,成为构词能力极强的语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指向 审美观 语义史 变迁
原文传递
明末清初史剧宗教场域的性别指归——以李玉史剧的“庙观”空间为例
2
作者 马思聪 《励耘学刊》 2013年第1期85-99,共15页
宗教空间是戏曲中从案头创作到舞台表现都颇受偏爱的典型场景。在传奇体制下,以"折"为单位的空间转换形制,更使得宗教空间由背景性场所凸显为功能性场域。因此,宗教场域往往便具有了标示事件"转折"的功能性特征,使... 宗教空间是戏曲中从案头创作到舞台表现都颇受偏爱的典型场景。在传奇体制下,以"折"为单位的空间转换形制,更使得宗教空间由背景性场所凸显为功能性场域。因此,宗教场域往往便具有了标示事件"转折"的功能性特征,使其在历史剧中成为表现历史波澜、事件际遇、人物命运的最好载体。在明末清初史剧巨擘的李玉笔下,这种宗教场域又以佛道分为"庙"、"观"两种,并因其对性别文化的认知与宗教情感的倾向而使得二者呈现出迥异的性别指向与空间色彩。简言之,道观场域更多沾染了世俗色彩,而与男性所代表的乱世境况一脉相承;佛庙空间则较纯粹地保留了宗教空间的神圣性,而与女性所象征的桃源静守相和相佐。在此场域色彩与性别内涵的对应中,展现的一种符合"节别之和"的性别涵韵与"各安本位"的性别定位。通过这样一种性别指归的定位,李玉所传达的是对重构稳定社会空间的呼唤与重建传统文道统序的"理想国"寄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剧 宗教场域 佛庙 道观 性别指向
下载PDF
新生代农民工相关概念辨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徐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1期17880-17882,共3页
从"农民工"概念与社会歧视、"新生代"与社会阶层流动、"新生代农民工"的性别指向3个方面辨析了农民工问题与其他社会问题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农民工"的"工"字,主要由"打工&qu... 从"农民工"概念与社会歧视、"新生代"与社会阶层流动、"新生代农民工"的性别指向3个方面辨析了农民工问题与其他社会问题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农民工"的"工"字,主要由"打工"一词演化而来;"农民工"虽然是带有歧视含义的概念,但反映了某个社会阶层真实的生存状态;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实际上只是农民工二代,其相对社会位置基本未变;中国社会流动的不公正在包括新生代农民工在内的"穷二代"与"富二代"、"官二代"之间,可能会造成社会阶层板结化,并导致对立阶级的出现;新生代农民工正以"女多男少"的性别结构,颠覆着其父辈对"男外女内"式传统性别关系的心理认同;由性别差异导致的有关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的社会难题,都将直接关系到能否建设符合人性的道德伦理框架,以及能否将整个社会的思想文化水平稳健地提升到现代化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新生代 社会歧视 阶层流动 性别指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