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肠造口人性功能评估量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李惠冬 秦芳 《护士进修杂志》 2017年第23期2135-2139,共5页
目前国内外尚无权威、统一、规范的评估肠造口人性功能的特异性量表。本文对国内外肠造口人性功能的主要评估量表进行综述,旨在为开展肠造口人性功能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肠造口 肠造口人 功能 性功能评估量表
下载PDF
心理干预对子宫肌瘤手术患者焦虑心理及性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玉云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12X期622-623,共2页
目的:探析心理干预护理对子宫肌瘤术者性功能和焦虑心理的作用。方法:入选我院2007年5月~2012年4月的子宫肌瘤术患者90例,随即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行基础护理,治疗组除基础护理外进行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SAS评分改变... 目的:探析心理干预护理对子宫肌瘤术者性功能和焦虑心理的作用。方法:入选我院2007年5月~2012年4月的子宫肌瘤术患者90例,随即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行基础护理,治疗组除基础护理外进行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SAS评分改变、心理焦虑率和性功能改变。结果:治疗组治疗后S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31.35±7.41 vs.45.39±5.40,P<0.01),对照组改变不明显(43.34±5.37 vs.45.59±6.08,P>0.05),同期比较治疗组显著较低(t=6.28,P<0.05);治疗组治疗后焦虑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22.22%vs.77.78%,P<0.01),对照组改变不明显(68.89%vs.80.00%,P>0.05),同期对照水平治疗组显著较低(X2=5.38,P<0.05);两组治疗后性功能评估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同期比较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子宫肌瘤术者行心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焦虑心理,提升患者性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女性功能评估量表 焦虑 心理干预 子宫肌瘤
下载PDF
基于骨正筋柔针刀结合美式整脊治疗颈性眩晕临床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叶喜喜 樊沛 +1 位作者 卢迪 周奕 《新中医》 CAS 2023年第10期134-138,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刀结合美式整脊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颈性眩晕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针刀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刀结合美式整脊治疗,每周治疗1次,共治疗3次。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1周,治... 目的:观察针刀结合美式整脊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颈性眩晕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针刀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刀结合美式整脊治疗,每周治疗1次,共治疗3次。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1周,治疗1个疗程后3个月,评估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积分,测量齿突与寰椎侧块间隙差值(VBLADI),并最终进行评判疗效。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1周、治疗1个疗程后3个月,2组眩晕积分、头颈肩积分、日常工作及社会心理适应积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眩晕积分、头颈肩积分、日常工作以及社会心理适应积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疗程后1周、治疗1个疗程后3个月,2组VBLADI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VBLADI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眩晕积分与VBLADI呈负相关性,眩晕积分越小,眩晕症状越严重,寰齿错位越严重。临床疗效痊愈率观察组40.00%,对照组1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骨正筋柔针刀结合美式整脊治疗颈性眩晕优于单纯使用针刀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骨正筋柔 针刀 美式整脊 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积分
下载PDF
保留动脉上行支的子宫部分切除术对子宫腺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王箴言 王昱洁 赵淑萍 《当代医学》 2011年第23期75-76,共2页
目的研究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的子宫部分切除术对子宫腺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国际女性性功能评估量表及疼痛程度划分法评估该手术功效。结果子宫腺肌症患者经该手术治疗,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的子宫部... 目的研究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的子宫部分切除术对子宫腺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国际女性性功能评估量表及疼痛程度划分法评估该手术功效。结果子宫腺肌症患者经该手术治疗,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的子宫部分切除术是治疗子宫腺肌症的良好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腺肌症 手术方式 疼痛 国际女性功能评估量表
下载PDF
电子灸联合常规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5
作者 刘兰英 庄垂加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2期30-34,共5页
目的:探讨电子灸联合常规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CS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艾灸联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电子灸联合常规针刺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 目的:探讨电子灸联合常规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CS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艾灸联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电子灸联合常规针刺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结果及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分,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椎-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Vs)、平均血流速度(Vm)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椎-基底动脉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同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眩晕程度、眩晕频率、眩晕持续时间、颈肩痛程度、头痛程度、工作与生活、心理与社会适应力评分及ESCV总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但上述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28/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00%(27/3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子灸联合常规针刺治疗CSA能有效改善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液高流速状态,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社会功能,疗效与传统艾灸联合常规针刺治疗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痹证 电子灸 针刺 经颅多普勒超声 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
下载PDF
针刀结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9
6
作者 胡国强 杜晓楠 田佳琪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9期165-168,176,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针刀结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术对颈性眩晕(CV)患者的临床疗效,为CV的治疗和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石家庄市中医院CV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治... 目的通过观察针刀结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术对颈性眩晕(CV)患者的临床疗效,为CV的治疗和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石家庄市中医院CV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治疗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每周治疗1次,共治疗2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刀治疗,每周治疗1次,共治疗2次。两组均于治疗前后行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并对两组治疗前、后的数据进行比较,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ESCV评分、平均血流速度、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ESCV评分、平均血流速度、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检测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结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治疗CV效果显著,有临床推广意义。其长远期疗效有待临床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刀 星状神经节阻滞术 眩晕 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 经颅多普勒超声
下载PDF
电针治疗颈源性眩晕临床观察 被引量:5
7
作者 李国灿 《新中医》 CAS 2018年第3期160-163,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椎-基底动脉供血改善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因失访、脱落对照组完成55例,观察组完成57例。对照组予盐酸氟桂利嗪片及甲磺酸倍他斯汀片治疗;观察组采用电针治疗,2组均治...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椎-基底动脉供血改善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因失访、脱落对照组完成55例,观察组完成57例。对照组予盐酸氟桂利嗪片及甲磺酸倍他斯汀片治疗;观察组采用电针治疗,2组均治疗3周。治疗前后对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颈椎退变程度进行评价;采用多普勒超声记录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舒张末期峰值流速(EDV)、收缩期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92.98%,高于对照组7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ESCV量表眩晕(程度、频度和持续时间)、颈肩痛、头痛、日常生活及工作、心理及社会适应评分均上升,颈椎退变程度均有改善,CASCS评分均升高,PSV及EDV均增加,RI及PI均降低,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观察组ESCV量表各项评分、CAS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SV及EDV均快于对照组,RI及P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电针治疗能缓解颈源性眩晕患者的头晕及伴随症状,改善颈椎功能和椎-基底动脉供血情况,且临床疗效优于西药内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源眩晕 电针疗法 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ESCV) 颈椎病临床评价(CASCS) 舒张末期峰值流速(EDV) 收缩期峰值流速(PSV) 阻力指数(RI) 搏动指数(PI)
下载PDF
温针灸结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 被引量:41
8
作者 高强 吴超 席明健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6年第15期1608-1610,1616,共4页
目的观察温针灸结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针推结合组33例和温针组30例。温针组选取百会、大椎、风池(双)、C2颈夹脊穴(双)进行温针灸治疗;针推结合组先予局部推拿治疗后再行温针灸治疗。每周治疗... 目的观察温针灸结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针推结合组33例和温针组30例。温针组选取百会、大椎、风池(双)、C2颈夹脊穴(双)进行温针灸治疗;针推结合组先予局部推拿治疗后再行温针灸治疗。每周治疗3次,治疗10次后观察2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眩晕残障量表(DHI)、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3个月随访复发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的ESCV、DHI、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针推结合组ESCV、DHI评分显著低于温针组(P均<0.05)。针推结合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温针组(P<0.05),复发率显著低于温针组(P<0.05)。结论温针灸结合推拿治疗在改善患者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临床疗效及复发率方面均明显优于单纯温针灸治疗,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温针灸 推拿 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 眩晕残障 视觉模拟评分
下载PDF
百会长时间留针配合任脉铺灸治疗颈性眩晕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郭敏 余杭英 《上海针灸杂志》 2020年第10期1285-1289,共5页
目的观察百会长时间留针配合任脉铺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采用百会长时间留针配合任脉铺灸,对照组采用百会长时间留针配合督脉铺灸。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 目的观察百会长时间留针配合任脉铺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采用百会长时间留针配合任脉铺灸,对照组采用百会长时间留针配合督脉铺灸。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及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变化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眩晕、颈肩痛、头疼、日常生活及工作、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及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及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和愈显率分别为94.1%和85.3%,对照组分别为87.9%和60.6%。两组愈显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会长时间留针配合任脉铺灸是一种治疗颈性眩晕的有效方法,能明显改善颈性眩晕症状及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会 任脉 隔姜灸 铺灸 眩晕 眩晕 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 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
下载PDF
自拟定眩汤结合针刺治疗老年人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郑通 张武军 《贵州医药》 CAS 2022年第9期1461-1463,共3页
目的探究自拟定眩汤结合针刺治疗老年人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研究。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诊治的颈性眩晕的高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仅给予针刺治疗,... 目的探究自拟定眩汤结合针刺治疗老年人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研究。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诊治的颈性眩晕的高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仅给予针刺治疗,研究组在针刺基础上给予自拟定眩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肿瘤坏死因子-d(TNF-d)及内皮素-1(ET-1)表达,并对患者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主、次症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cy、TNF-d、ET-1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及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ESCV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定眩汤联合针刺治疗老年颈性眩晕可改善中医症状及椎-基底动脉缺血,提高治疗预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定眩汤 针刺 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 中医
下载PDF
养荣止眩汤联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陈泽林 黄立莉 +5 位作者 钟红英 成林平 施金杉 郑碧波 刘富林 方坚(指导) 《新中医》 CAS 2019年第6期269-271,共3页
目的:观察养荣止眩汤联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养荣止眩汤联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龙氏正骨手法治疗,10天为1个疗程,共治... 目的:观察养荣止眩汤联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养荣止眩汤联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龙氏正骨手法治疗,10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总积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治疗后的疗效和复发率。结果:治疗后,2组ESCV总积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 <0.05),观察组总积分值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愈显率高于对照组(P <0.05)。1个疗程结束后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养荣止眩汤联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具有叠加效应,可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气血亏虚证 养荣止眩汤 龙氏正骨手法 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ESCV)
下载PDF
针刺联合颈椎牵引及中药熏蒸治疗颈性眩晕31例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颖 《中医研究》 2019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颈椎牵引及中药熏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锦州市第二医院软伤康复骨科收治的颈性眩晕患者62例,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颈椎牵引及中药(海桐皮、透骨草、伸筋草、咸灵仙、川芎、白芷、羌活...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颈椎牵引及中药熏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锦州市第二医院软伤康复骨科收治的颈性眩晕患者62例,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颈椎牵引及中药(海桐皮、透骨草、伸筋草、咸灵仙、川芎、白芷、羌活、桑枝、红花、桂枝、丁香、葛根粉)熏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刺疗法(颈椎夹脊穴、风池、完骨、天柱、风府、供血、百会、四神聪、肩井、天牖、天窗、肩中俞、肩外俞)。两组均治疗15 d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9例,显效10例,有效9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0. 32%;对照组痊愈3例,显效8例,有效9例,无效11例,有效率为64. 52%。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结论:针刺联合颈椎牵引及中药熏蒸治疗颈性眩晕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中医药疗法 针刺/治疗应用 颈椎牵引/治疗应用 中药熏蒸/疗法 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 生存质评定
下载PDF
陆氏导气针法与身痛逐瘀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对比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学敏 张峻峰 吴耀持 《上海针灸杂志》 2020年第8期1064-1067,共4页
目的对比陆氏导气针法与身痛逐瘀汤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2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两组在采用高压氧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予以陆氏导气针法治疗,对照组予以口服身痛逐瘀... 目的对比陆氏导气针法与身痛逐瘀汤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2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两组在采用高压氧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予以陆氏导气针法治疗,对照组予以口服身痛逐瘀汤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valuation scale for cervicalvertigo,ESCV)和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ESCV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9%,对照组为8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陆氏导气针法联合高压氧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症状,疗效优于身痛逐瘀汤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颈椎病 椎动脉 导气针法 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
下载PDF
腹针结合颈椎弧度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19
14
作者 李邦伟 胡汉通 +1 位作者 狄忠 高宏 《上海针灸杂志》 2019年第2期219-223,共5页
目的观察腹针结合颈椎弧度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腹针结合颈椎弧度牵引法治疗,对照组予西药氟桂利嗪口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颈椎病临床评价... 目的观察腹针结合颈椎弧度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腹针结合颈椎弧度牵引法治疗,对照组予西药氟桂利嗪口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评分、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血流动力学等指标。结果两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均取得较好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P<0.05);治疗组治疗后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眩晕、颈肩痛、头痛、日常生活及工作、心理及社会适应方面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P<0.01)。结论腹针结合颈椎弧度牵引可明显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眩晕、颈肩痛、头痛、日常生活及工作、心理及社会适应等症状,明显提高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其疗效与腹针结合颈椎弧度牵引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腹针 牵引术 弧度牵引 颈椎病 椎动脉 颈椎病临床评价评分 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评分 椎动脉超声检查
下载PDF
刃针结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倪刚 毛世洲 +1 位作者 陈庆亮 李传健 《新中医》 CAS 2018年第5期169-173,共5页
目的:观察刃针结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CSA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刃针结合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结合推拿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体征... 目的:观察刃针结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CSA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刃针结合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结合推拿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体征、DR检查变化、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共脱落2例,2组均纳入统计34例。愈显率治疗组79.4%,明显高于对照组5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均能得到明显改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头部旋颈试验改善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生理曲度异常方面改善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在椎间隙狭窄、椎体失稳方面改善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体治疗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的刃针、针刺推拿不良反应情况。结论:与临床常用的针刺结合推拿方法治疗CSA相比,刃针结合推拿治疗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刃针 推拿 旋颈试验 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
下载PDF
内热针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改良ESCV评分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37
16
作者 程肖芳 曹雪梅 刘书田 《针灸临床杂志》 2017年第3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内热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CS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予内热针治疗(取穴为风池、风府、天柱、颈夹脊、颈部阿是穴等),1次/周;对照组予温针治疗(取穴同观察组),1次... 目的:探讨内热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CS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予内热针治疗(取穴为风池、风府、天柱、颈夹脊、颈部阿是穴等),1次/周;对照组予温针治疗(取穴同观察组),1次/天,1周治疗5次,休息2天。两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治疗前后改良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各项评分,检测患者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血管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后改良ESCV各项评分均下降(P<0.05),观察组在眩晕、头痛、日常生活及工作等方面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颈肩痛、心理及社会适应等方面的改善与对照组效果相当(P>0.05);治疗后两组Vm较治疗前上升,PI、RI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热针能改善CSA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并能增加血流量,改善供血,是治疗CSA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内热针 改良颈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基于盛氏六脉诊疗技术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毅 王雯 +6 位作者 何婧 胡智海 张艾嘉 张静静 宋峥雨 金晓晓 吴政 《上海针灸杂志》 2017年第10期1236-1238,共3页
目的基于盛氏六脉诊疗技术,观察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椎动脉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根据盛氏六脉诊疗技术进行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多普勒超声学中... 目的基于盛氏六脉诊疗技术,观察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椎动脉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根据盛氏六脉诊疗技术进行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多普勒超声学中椎动脉血流速度以及临床症状体征评分、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为62.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多普勒超声学中椎动脉血流速度指标及临床症状体征评分、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基于盛氏六脉诊疗技术进行针刺治疗是一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盛氏六脉诊疗 颈椎病 椎动脉型 椎动脉血流速度 临床症状体征评分 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评分
下载PDF
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脑血流的影响 被引量:47
18
作者 杨庆宇 刘占兵 肖飞 《陕西中医》 2019年第8期1131-1133,1137,共4页
目的:探究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脑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共11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推拿手法治疗,研究组在推拿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治疗时间30d。观察两组... 目的:探究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脑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共11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推拿手法治疗,研究组在推拿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治疗时间30d。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分、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TMFV)、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血管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指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1.0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79%(χ^2=4.235,P=0.039)。两组患者的ESCV评分和CASCS评分在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t=0.498,P=0.619;t=-1.730,P=0.086)。治疗后两组的ESCV评分和CASCS评分均明显升高(t=17.282,P=0.000;t=11.177,P=0.000;t=33.994,P=0.000;t=19.601,P=0.000);其中,研究组治疗后的ESCV评分和CASC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5.716,P=0.000;t=9.885,P=0.000)。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MFV、PSV均明显升高,而PI及RI值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研究组TMFV、PSV显著高于对照组(t=2.707,P=0.008;t=2.099,P=0.038),PI及RI值则显著低于对照组(t=-2.619,P=0.010;t=-2.508,P=0.014)。结论: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较好,可以明显提高ESCV评分和CASCS评分,显著改善椎动脉血流速度,降低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推拿 椎动脉型颈椎病 临床效果 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评分 颈椎病临床评价评分
下载PDF
颈舒汤加减联合推拿康复治疗混合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田宁 田千慧 +5 位作者 朱咏梅 贾学锋 许世维 贾敬喜 项旭 何基杰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3期36-40,共5页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联合推拿康复治疗混合型颈椎病疼痛和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法将66例混合型颈椎病(颈痛、眩晕为主要症状)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手法推拿、康复运动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自...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联合推拿康复治疗混合型颈椎病疼痛和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法将66例混合型颈椎病(颈痛、眩晕为主要症状)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手法推拿、康复运动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自拟中药汤剂颈舒汤加减内服联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7、10、14 d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估,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valuation scale cervical vertigo,ESCV)对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眩晕症状进行评分。结果与同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3、7、10、14 d时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ESCV评分均显著增高(P<0.05);治疗10、14 d时,观察组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7、10、14 d时,观察组ESCV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舒汤加减内服联合推拿康复治疗可有效缓解混合型颈椎病疼痛、眩晕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型颈椎病 视觉模拟评分 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 颈舒汤 颈椎推拿 康复运动
下载PDF
定点正骨复位联合针刺治疗颈椎生理曲度异常临床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胡静 赵莉 +5 位作者 庞青民 王承惠 孙洁 张静静 李博 焦永伟 《新中医》 CAS 2021年第10期125-128,共4页
目的:观察定点正骨复位联合针刺治疗颈椎生理曲度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8例颈椎生理曲度异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3例。2组患者入院后均采用常规治疗手段进行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针... 目的:观察定点正骨复位联合针刺治疗颈椎生理曲度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8例颈椎生理曲度异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3例。2组患者入院后均采用常规治疗手段进行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正骨复位手法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生理曲度恢复情况,统计2组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以及临床症状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69.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颈椎生理曲度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疼痛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各项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眩晕、颈肩痛、头痛、日常生活及工作、心理及社会适应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定点正骨复位联合针灸治疗能够有效纠正患者颈椎生理曲度,减轻患者疼痛和临床症状,临床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生理曲度异常 定点正骨复位 针刺 颈椎生理曲度 视觉模拟评分 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