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生安定与“任其性命之情”——庄子哲学的现代意义二题 被引量:3
1
作者 廖国伟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18-22,共5页
在现代社会,机械技术的广泛使用及其所形成的观念已经渗透到我们人类思维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和负面作用都是有目共睹的。现代文明的种种社会规范对现代人的压抑以及现代人被种种欲望所束缚也是远离了文明的... 在现代社会,机械技术的广泛使用及其所形成的观念已经渗透到我们人类思维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和负面作用都是有目共睹的。现代文明的种种社会规范对现代人的压抑以及现代人被种种欲望所束缚也是远离了文明的最终目标。而庄子对机械技术的使用的伦理和社会后果的警惕以及庄子的"任其性命之情"的主张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深远的和现实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哲学 机械技术 神生安定 “任其性命之情 现代意义
下载PDF
秉“性命之情”,求“天下为公”——吕不韦的管理思想
2
作者 聂志红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9-13,共5页
探讨吕不韦的管理思想有三个层面。第一,"通乎性命之情"即把握和利用人的自然欲求,是吕不韦管理思想的出发点;第二,"天下为公",即建立一个相互依存、利益共享、和谐共处的组织,是管理的理想状态,实现这个理想的关... 探讨吕不韦的管理思想有三个层面。第一,"通乎性命之情"即把握和利用人的自然欲求,是吕不韦管理思想的出发点;第二,"天下为公",即建立一个相互依存、利益共享、和谐共处的组织,是管理的理想状态,实现这个理想的关键是明确"君道"、"臣道",即组织内要合理分工;第三,君主完成"君道",就需要修身律己、尚贤任贤、崇尚德教。吕不韦的管理思想对于当代组织管理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命之情 天下为公 以执其要
下载PDF
《庄子·骈拇》篇“仁义”与“性命之情”探微
3
作者 吴鹏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32-38,共7页
《庄子·骈拇》篇通过对"骈"与"枝"的比喻,说明了在人为地树立"仁义"的情况下,"仁义"本身失去了"自然之情"的性质,沦落成为了"名利"的一部分。并深入地指出这一"... 《庄子·骈拇》篇通过对"骈"与"枝"的比喻,说明了在人为地树立"仁义"的情况下,"仁义"本身失去了"自然之情"的性质,沦落成为了"名利"的一部分。并深入地指出这一"物"化的过程就是"仁义"与政治权利的结合。接着,其又指出"无所"与"自适"是调节"性命之情"与"仁义"的策略,是在"仁义"的世界中保全自己的一种无奈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义 性命之情 “骈”与“枝”
下载PDF
安其性命之情——《庄子》思想的核心追求与整体把握 被引量:1
4
作者 祁志祥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4-188,223,共16页
庄子在总结、甄别春秋战国“百家之学”的基础上,继承老子学说,批判孔子及墨家学说,以“任其性命之情”“安其性命之情”“不失其性命之情”为核心和标志,对“道德”和“善”作出了独特的解释与界定。以此为“内圣之道”,庄子提出了卫... 庄子在总结、甄别春秋战国“百家之学”的基础上,继承老子学说,批判孔子及墨家学说,以“任其性命之情”“安其性命之情”“不失其性命之情”为核心和标志,对“道德”和“善”作出了独特的解释与界定。以此为“内圣之道”,庄子提出了卫生全德、养形养神的修养要求和“真人”“圣人”的人格理想;以此为“外王之道”,他提出了君道无为、臣道有为的基本原则和“至德之世”的社会理想。在方法论上,他从“自适其适”出发,主张亦此亦彼,无可不可,齐一是非,不主故常。在承认是非相对性的基础上,肯定、强调无为适性是天下最大的道德善,庄子学说是百家之学中最完美的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性命之情 内圣外王 卫生之经 养神之道 是非齐一
原文传递
忘情之情——庄子“真情”思想研究
5
作者 肖云恩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3期13-15,22,共4页
庄子强调人的真实状态,真性情是个体真实状态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庄子》中有关"真情"的论述大致可以归纳为三个层次,即性情、欲情和真情。性情指的是万事万物遵循"道"的衍化生成而自然呈现出来的天性,即庄子所谓的... 庄子强调人的真实状态,真性情是个体真实状态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庄子》中有关"真情"的论述大致可以归纳为三个层次,即性情、欲情和真情。性情指的是万事万物遵循"道"的衍化生成而自然呈现出来的天性,即庄子所谓的"性命之情"。而诸如感官欲求、权势名位、利益功用之类的欲望之情,则会出于功利欲望的目的来任意破坏万物这种禀自"道"的自然天性。庄子十分推崇个体心灵不以欲望心智去伤害割裂事物的自然天性,复归于原初纯粹的性情之情,从而获得"恒物之大情"的真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本真之道 性命之情
下载PDF
“仁义其非人情哉”探微
6
作者 陈翠婷 《社会科学前沿》 2019年第10期1795-1800,共6页
先秦人性论史上,孟子的道德性善论与告子、庄子所代表的自然人性论构成了对比。性善论以仁义为其具体内容。仁义是否出于人之自然,这是两派争论的关键之处。列于《庄子》外篇之首的《骈拇》被称作为一篇道家的人性论。《骈拇》篇提出“... 先秦人性论史上,孟子的道德性善论与告子、庄子所代表的自然人性论构成了对比。性善论以仁义为其具体内容。仁义是否出于人之自然,这是两派争论的关键之处。列于《庄子》外篇之首的《骈拇》被称作为一篇道家的人性论。《骈拇》篇提出“仁义其非人情”,按照众多注家的解释,其含义是指仁义并非出于人的性命之情。然而,仔细研究郭象《庄子注》,可以看出,“仁义自是人情”之说发掘了本篇文本的潜在之意。一方面,仁义作为“性分”内在地成为一部分人的自然,另一方面,由于人们矜仁尚义,弃情逐迹,从而失去了自身的常然和素分,使得仁义成为挠天下之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命之情 骈拇 仁义 人性论
下载PDF
庄子情感理论探溯
7
作者 刘泽民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1991年第1X期47-52,共6页
庄子的“情”即指人之情和性命之情。二者委实不能并肩而立。只有凭着“忘”和“游”,从世俗之情中悄然退去,才能极度高扬性命之情。
关键词 庄子 之情/性命之情忘/游
下载PDF
《庄子》“安命”思想浅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向丽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8期92-96,共5页
"安命"是《庄子》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学界一般认为庄子的安命论就是宿命论。通过对《庄子》文本中关于安命的一个命题——"安其性命之情"的阐发,认为安命的本质就是安道。在此意义上安命论就并非宿命论了。在"... "安命"是《庄子》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学界一般认为庄子的安命论就是宿命论。通过对《庄子》文本中关于安命的一个命题——"安其性命之情"的阐发,认为安命的本质就是安道。在此意义上安命论就并非宿命论了。在"化"的思想中,庄子实现了对宿命论的悬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命 庄子 安其性命之情 安之若命 命运 性命 宿命论
下载PDF
“顺物自然而无容私”:“公天下”思想的庄子版本——以《庄子·应帝王》“天根”章为中心 被引量:1
9
作者 陈赟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528-537,共10页
“公天下”并非儒家的专利,《庄子·应帝王》以“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给出了庄子版本的“公天下”思想。“公天下”的庄子版本突显人的性命之情与生活世界,将正当性的政治理解为围绕着性命之情在生活世界展开的正性命的活动与秩序,... “公天下”并非儒家的专利,《庄子·应帝王》以“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给出了庄子版本的“公天下”思想。“公天下”的庄子版本突显人的性命之情与生活世界,将正当性的政治理解为围绕着性命之情在生活世界展开的正性命的活动与秩序,而任何脱离性命之情的政治活动都将政治下降为统治。性命之情的本质特点在于世间身位与超越身位之间的居间联结,人便是这种居间生存者,顺物自然,也就是顺物之性与命,公天下的政治秩序因而展开为人们在其中各正性命而并行不悖的日用生活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公天下 天根 为天下 顺物自然 性命之情 国家理性
下载PDF
《庄子》“在宥”思想发微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奇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19,共6页
"在宥"是庄子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庄学研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逍遥游"张扬的是个体意识和精神品格,是庄子哲学思想的核心。"在宥"不同于"逍遥游",体现了庄子在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 "在宥"是庄子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庄学研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逍遥游"张扬的是个体意识和精神品格,是庄子哲学思想的核心。"在宥"不同于"逍遥游",体现了庄子在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两个方面的主张。就人生哲学而言,"在宥"即顺乎本性、合于自然,因此要做到"不失其性命之情"、"任其性命之情"、"安其性命之情"。政治哲学方面,"在宥"即无为而治、无治而治,庄子通过对现实社会的批判,构筑了美好的理想社会,即"至德之世"。这种无政府主义的"乌托邦"的建构,在现实中必然无法找到其生存的土壤。通过剖析庄子的"在宥"思想,可以更加清晰地把握庄子哲学发展的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在宥 性命之情 至德之世
下载PDF
庄子论政治失序的根源——《应帝王》“肩吾见狂接舆”章的哲学意蕴
11
作者 陈赟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2-112,共11页
《庄子·应帝王》将政治失序的根源归结为统治者从自己的意志出发制定规范法度并强加给人民,但不从人民的性命之情与生活世界的实情得出法则只能是“治外”,任何“治外”都必然导致政治失序。正当的统治着眼于治内,即以源于人民性... 《庄子·应帝王》将政治失序的根源归结为统治者从自己的意志出发制定规范法度并强加给人民,但不从人民的性命之情与生活世界的实情得出法则只能是“治外”,任何“治外”都必然导致政治失序。正当的统治着眼于治内,即以源于人民性命之情与生活世界的法则治理人民。由此,统治者对人民的治理就被转换为人民通过君主而达到自我治理。在由治外导致的政治失序状态中,人民必然会逃离统治,将统治视为患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失序 庄子 治内与治外 性命之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