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德性论视域下的先秦儒家性命关系辨析
1
作者 陈光连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16,共5页
在性命关系上,孔子摒弃西周天命下贯人性的传统,以个体的诚敬而开显仁德在天道与人性的贯通,孟子则在性命对举中把天德下贯为人心所固有的德性。而荀子汲取告子生之谓性的传统,以天人相分为其德性论的逻辑起点而赋予人有义、能辨、能群... 在性命关系上,孔子摒弃西周天命下贯人性的传统,以个体的诚敬而开显仁德在天道与人性的贯通,孟子则在性命对举中把天德下贯为人心所固有的德性。而荀子汲取告子生之谓性的传统,以天人相分为其德性论的逻辑起点而赋予人有义、能辨、能群的知性特征,义是德性教化修养的根据,辨是德性生成的智识保障,群是德性践履的人伦情境,因此义、辨、群三者构成了德性养成的道德生态,既是知性,又是德性,在三者的动态的发展中实现性可教化及其知性与德性的统一。从先秦儒家的性命关系辨析可以窥探孔孟荀之间的学术渊源和理论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德性 性命关系 知性
下载PDF
论儒家人生哲学中的“孟之道” 被引量:2
2
作者 武东生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2003年第3期49-52,共4页
孟子通过对人性善、性命关系理论的系统发挥 ,将作为孔子思想核心的“仁”创造性地引入人性 ,并确立了“性”、“命”合一的原则 ,从而为《中庸》以高度概括的方式阐释儒家人生哲学的理论逻辑奠定了基础。此为孟子对儒家人生哲学理论建... 孟子通过对人性善、性命关系理论的系统发挥 ,将作为孔子思想核心的“仁”创造性地引入人性 ,并确立了“性”、“命”合一的原则 ,从而为《中庸》以高度概括的方式阐释儒家人生哲学的理论逻辑奠定了基础。此为孟子对儒家人生哲学理论建构的独特贡献 ,也是我们理解所谓“孔孟之道”中“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人生哲学 人性 性善论 性命关系理论 孔子 “性” “命” 《中庸》 孟子
原文传递
孟子性善论的思想根源
3
作者 李世高 《国际儒学论丛》 2022年第2期137-152,共16页
孟子的性善论是在继承了之前的人性论思想基础上形成的。《尚书》肯定了人性来源于天道,天道福善祸淫,具有善的内涵。《尚书》中的舜是孟子塑造的性善的典型。《论语》中体现出的孔子的仁的内在性以及《孔子家语》中的性命关系是孟子性... 孟子的性善论是在继承了之前的人性论思想基础上形成的。《尚书》肯定了人性来源于天道,天道福善祸淫,具有善的内涵。《尚书》中的舜是孟子塑造的性善的典型。《论语》中体现出的孔子的仁的内在性以及《孔子家语》中的性命关系是孟子性善论的直接根据。《易传》和《中庸》认为人性来源于天道,人可以通过主体的实践来成就人性,从而达到天道。孟子讲的“诚”和《中庸》中的诚善关系是完全一致的。《郭店楚墓竹简》中的人性论是性善论的最近思想资源,如其中的性命关系、仁善关系、性一观念、情性关系,性善观念的提出对性善论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道 人性 性善论 仁义内在 性命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