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1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瓜类作物对盐胁迫的响应及其耐盐性增强措施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翟彩娇 程玉静 +3 位作者 仇亮 王小秋 葛礼姣 宁宇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52-960,共9页
盐胁迫是影响瓜类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主要非生物因素之一。本研究综述了盐胁迫对瓜类作物生长发育及生理的影响,总结了外源物质、耐盐品种选育、生物诱导、嫁接等耐盐性增强措施对瓜类作物盐胁迫的缓解效应及机制,同时对瓜类作物耐盐... 盐胁迫是影响瓜类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主要非生物因素之一。本研究综述了盐胁迫对瓜类作物生长发育及生理的影响,总结了外源物质、耐盐品种选育、生物诱导、嫁接等耐盐性增强措施对瓜类作物盐胁迫的缓解效应及机制,同时对瓜类作物耐盐性增强措施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盐渍土环境下瓜类作物的产量增加和品质提升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瓜类作物 耐盐性增强措施
下载PDF
移动性增强技术在铁路5G专网中应用场景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陈庭德 王海龙 陈煜 《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 2024年第1期42-46,共5页
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是5G移动通信系统的三大特性之一,移动性增强是实现超高可靠低时延特性的一个关键技术。铁路5G专网同样也有高可靠性低时延的要求,列车在高速运行过程中,用户设备需要不断在相邻小区间进行业务切换,主要探讨移动性增... 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是5G移动通信系统的三大特性之一,移动性增强是实现超高可靠低时延特性的一个关键技术。铁路5G专网同样也有高可靠性低时延的要求,列车在高速运行过程中,用户设备需要不断在相邻小区间进行业务切换,主要探讨移动性增强技术中的条件切换、双激活协议栈和快速切换失败恢复等3项功能在铁路5G专网中的应用场景。根据这3项功能的工作机制和铁路5G专网覆盖模型的特点,认为双激活协议栈和快速切换失败恢复对减少业务中断时延,保障列车运行安全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性增强 铁路5G专网 条件切换 双激活协议栈 快速切换失败恢复
下载PDF
大语言模型领域意图的精准性增强方法
3
作者 任元凯 谢振平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893-2899,共7页
目前通用大语言模型(如GPT)在专业领域问答应用中存在不稳定性和不真实性。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一种在通用大语言模型上耦合领域知识的意图识别精准性增强方法(EIRDK),其中引入了三个具体策略:a)通过领域知识库对GPT输出结果进行打分过... 目前通用大语言模型(如GPT)在专业领域问答应用中存在不稳定性和不真实性。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一种在通用大语言模型上耦合领域知识的意图识别精准性增强方法(EIRDK),其中引入了三个具体策略:a)通过领域知识库对GPT输出结果进行打分过滤;b)训练领域知识词向量模型优化提示语句规范性;c)利用GPT的反馈结果提升领域词向量模型和GPT模型的一致性。实验分析显示,相比于标准的GPT模型,新方法在私有数据集上可以提升25%的意图理解准确性,在CMID数据集上可以提升12%的意图理解准确性。实验结果证明了EIRDK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语言模型知识问答 意图精准性增强 领域知识集成 GPT反馈学习
下载PDF
全局区分性增强与边界监督的篡改检测网络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名茂 陈向阳 +2 位作者 叶子 肖利芳 郑戎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4-161,共8页
基于深度学习的篡改检测网络通常忽视了全局通道特征间的差异性且未有效利用全局相关性,造成篡改检测结果误检率和漏检率较高。为解决该问题,构建一种新的篡改检测网络。利用双残差网络和限制卷积层构建特征提取主干网络层,提取待检测... 基于深度学习的篡改检测网络通常忽视了全局通道特征间的差异性且未有效利用全局相关性,造成篡改检测结果误检率和漏检率较高。为解决该问题,构建一种新的篡改检测网络。利用双残差网络和限制卷积层构建特征提取主干网络层,提取待检测目标的双视图多尺度特征。建立全局信息增强模块,引入非局部注意力计算方式,计算各尺度通道的低维全局性相关程度,并将其作为增强参数对全局特征进行区分性增强操作。设计新的边界监督方式,通过对预测结果提取边界信息创建边界掩码图像以计算边界辅助损失,利用反向学习以引导全局特征集中于篡改区域,实现监督性篡改检测。在CASIA、COVER、NIST16、Columbia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网络能有效降低篡改检测结果的误检率和漏检率,像素级F1分数相比于性能最优的同类MVSS-Net平均提升了2.3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局相关 双残差网络 非局部注意力计算 区分性增强 边界监督
下载PDF
南京冬季浓雾的演变特征及爆发性增强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刘霖蔚 牛生杰 +1 位作者 刘端阳 陆春松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3-112,共10页
2007年12月18—19日,南京地区出现了一次持续20h的浓雾过程,其中能见度低于50m的强浓雾几乎占到整个雾过程的1/3。利用同期在南京市北郊的外场观测数据,结合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该次雾的演变过程、微物理结构及边界层特征,探讨了地面... 2007年12月18—19日,南京地区出现了一次持续20h的浓雾过程,其中能见度低于50m的强浓雾几乎占到整个雾过程的1/3。利用同期在南京市北郊的外场观测数据,结合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该次雾的演变过程、微物理结构及边界层特征,探讨了地面雾爆发性增强的成因。结果表明:本次雾在西南平流的增湿作用下触发生成;日出后,平流输送和地表蒸发提供了充足水汽来源,贴地层逆温因高空下沉增温而向上抬升且稳定存在,因此大雾得以维持;整个雾过程中雾滴数浓度、平均直径、含水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平均谱曲线均呈指数下降分布,雾滴集中在小滴端;两次地面雾爆发性增强均发生在夜间,其特征为各微物理参量明显增大,滴谱上抬拓宽;爆发性增强的原因是地表气温陡降、贴地层逆温增强及可充当雾滴凝结核的气溶胶大粒子数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雾 平流输送 逆温 爆发性增强 南京
下载PDF
我国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育性嵒指吹囊糯Ⅱ.恢复基因与育性增强基因间的互作效应 被引量:19
6
作者 王学德 潘家驹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71-277,共7页
以引自美国的哈克尼西棉细胞质雄性不育系DES-HAMS277及其恢复系DES-HAMF277为对照,对我国5个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进行了育性恢复的遗传学研究。嵮芯拷峁砻鳎海蹈霾挥档挠曰指词芰礁龆懒⒌南孕曰颍ǎ遥妫焙停... 以引自美国的哈克尼西棉细胞质雄性不育系DES-HAMS277及其恢复系DES-HAMF277为对照,对我国5个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进行了育性恢复的遗传学研究。嵮芯拷峁砻鳎海蹈霾挥档挠曰指词芰礁龆懒⒌南孕曰颍ǎ遥妫焙停遥妫玻┛刂疲遥妫焙停遥妫渤莆指椿颍渲卸游耆孕裕遥妫参糠窒孕浴#遥妫倍杂曰指吹囊糯вΥ笥冢遥妫病S曰指椿箍杀灰桓龀莆栽銮炕颍ǎ牛┑幕蛩俳呕蛴耄遥妫焙停遥妫不蛭蘖嬖诨プ鳌N只指椿蚝陀栽銮炕虻牟煌饔茫疚奶岢鱿赴市坌圆挥龒棉花在育性恢复中应有两个不同概念,即恢复性和恢复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细胞质雄不育 恢复基因 性增强基因
下载PDF
辐射雾局地爆发性增强原因探讨 被引量:19
7
作者 吴彬贵 马翠平 +3 位作者 蔡子颖 于雷 赵娜 曲晓黎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93-1402,共10页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河北省高速公路专业气象自动监测资料以及天津市255 m气象铁塔梯度观测资料,对2010年12月21-22日发生在河北东北部沿海(以乐亭为代表站)和天津地区的一次历时短、局地性强的辐...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河北省高速公路专业气象自动监测资料以及天津市255 m气象铁塔梯度观测资料,对2010年12月21-22日发生在河北东北部沿海(以乐亭为代表站)和天津地区的一次历时短、局地性强的辐射雾爆发性增强原因及其边界层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乐亭爆发性大雾的形成是由于低层暖湿气流受切变线的阻挡作用形成了弱水汽辐合,加上短波槽前弱冷空气和入夜后辐射降温共同影响所导致;副冷锋南下逼近天津境内时,渗透进低层的锋前弱冷空气是天津大雾爆发性发展的直接原因;同时,由于副冷锋南压过程中,锋后较强冷空气过境导致雾天气由北向南逐渐消散。雾过程中,始终维持着近地层湿冷、上层干暖的温湿结构。雾爆发性增强前,气温呈整体下降趋势的过程中存在小幅上升的现象,对局地浓雾的爆发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雾 副冷锋 爆发性增强 边界层结构
下载PDF
杀菌/渗透性增强蛋白功能及应用前景 被引量:4
8
作者 颜金鹏 王丽 +2 位作者 李善妮 邓丽明 韩旭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22-631,共10页
杀菌/通透性增强蛋白(BPI)是存在于中性粒细胞中的阳离子蛋白,约为55 kD.BPI能与革兰氏阴性菌外膜上的脂多糖结合,增加外膜对抗菌药的通透性,具有特异性杀灭革兰氏阴性菌及结合/中和内毒素的生物学功能,在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治疗方面有... 杀菌/通透性增强蛋白(BPI)是存在于中性粒细胞中的阳离子蛋白,约为55 kD.BPI能与革兰氏阴性菌外膜上的脂多糖结合,增加外膜对抗菌药的通透性,具有特异性杀灭革兰氏阴性菌及结合/中和内毒素的生物学功能,在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治疗方面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近年来,国内外对BPI研究颇多,并逐渐发现BPI还具有调理作用、抗真菌、抗原虫和抑制血管生成等许多功能,被学者称为未来的"超级抗生素".本文主要就BPI的结构、分布、生理功能、作用机理及临床研究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渗透性增强蛋白(BPI) 粒细胞 革兰氏阴 内毒素
下载PDF
杀菌性通透性增强蛋白对大肠杆菌脓毒症小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蒋建新 田昆仑 +3 位作者 刁有芳 陈惠孙 朱佩芳 王正国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36-239,共4页
本文观察了BPI对大肠杆菌脓毒症小鼠预后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研究结果显示,BPI治疗组动物72小时存活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1);注菌后0.5、1h,BPI组血清内毒素水平明显低于生理盐水(NS)对照组(P<0.01);注菌后1.5h,BPI组... 本文观察了BPI对大肠杆菌脓毒症小鼠预后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研究结果显示,BPI治疗组动物72小时存活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1);注菌后0.5、1h,BPI组血清内毒素水平明显低于生理盐水(NS)对照组(P<0.01);注菌后1.5h,BPI组血清TNF_α峰值也明显低于NS对照组(P<0.01);但两组间血液细菌计数在注菌后 0.5、1.5和3h均无明显差异。结果提示,BPI对大肠杆菌脓毒症具有明显的防治作用,这可能与其拮抗细菌内毒素,抑制TNF_α产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败血症 大肠杆菌素 杀菌 通透性增强 蛋白
下载PDF
杀菌-通透性增强蛋白对分泌性中耳炎大鼠中耳黏膜TNF-α和IL-6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7
10
作者 祝威 汪欣 杜宝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 :探讨杀菌 -通透性增强蛋白 (BPI)对分泌性中耳炎 (OME)大鼠中耳黏膜 TNF- α和 IL- 6 m 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和意义。方法 :采用大鼠中耳腔注射脂多糖 (L ipopolysaccharide,L PS)制备 OME模型 ,动物分为 L PS实验组和 BPI治疗组... 目的 :探讨杀菌 -通透性增强蛋白 (BPI)对分泌性中耳炎 (OME)大鼠中耳黏膜 TNF- α和 IL- 6 m 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和意义。方法 :采用大鼠中耳腔注射脂多糖 (L ipopolysaccharide,L PS)制备 OME模型 ,动物分为 L PS实验组和 BPI治疗组。利用 EL ISA和 RT- PCR方法检测中耳黏膜组织 TNF- α和 IL- 6 m RNA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 :L PS实验组和 BPI治疗组在第 1、 2天均有 IL- 6的表达 ,但 L PS组表达量高于 BPI组 (P<0 .0 5 )。在第 7天后两组均无表达 ;而 TNF- α的表达贯穿于两组实验的始终 ,但 L PS组表达量高于 BPI组 (P<0 .0 5 )。结论 :IL- 6和 TNF- α在中耳炎病变的形成中起作用 ;BPI通过抑制细胞因子表达和分泌 ,减轻炎症刺激 ;BPI是一个潜在的治疗 OME的有效药物 ,可能预防慢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一通透性增强蛋白 内毒素类/副作用 中耳炎 伴渗出液/代谢 肿瘤坏死因子/分析 白细胞介素6/分析 疾病模型 动物
下载PDF
华北一次浓雾过程爆发性增强的微物理特征 被引量:13
11
作者 方春刚 郭学良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00-709,共10页
基于华北雾-霾综合观测试验资料,分析了2011年12月4日河北涿州一次浓雾过程爆发性增强的微物理特征及形成机理。结果表明:此次浓雾过程除具有均压场、地面辐射降温、逆温层、静稳天气等特征外,还具有雾微物理过程出现爆发性增强的特征,1... 基于华北雾-霾综合观测试验资料,分析了2011年12月4日河北涿州一次浓雾过程爆发性增强的微物理特征及形成机理。结果表明:此次浓雾过程除具有均压场、地面辐射降温、逆温层、静稳天气等特征外,还具有雾微物理过程出现爆发性增强的特征,10 min内,小雾滴浓度显著增加,含水量增大了3个量级,雾滴谱由15μm拓宽到35μm,能见度由500 m骤降至70 m。夜间地面长波辐射冷却效应导致近地层雾的形成,而近地层雾的形成反过来快速地增强了地面长波辐射冷却效应,促使大量小雾滴的形成和碰并过程的产生,这是一种正反馈效应;大量雾滴形成释放的潜热,促使雾体抬升和向下长波辐射增强,又使地面长波辐射冷却效应减弱,产生负反馈效应。相对于南京辐射雾过程,此次涿州浓雾的小雾滴粒子数浓度高,液态水含量明显偏小,这与华北高浓度气溶胶和弱水汽输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浓雾 微物理特征 爆发性增强
下载PDF
杀菌/通透性增强蛋白N端cDNA的克隆和表达 被引量:4
12
作者 马越云 马文煜 +2 位作者 于文彬 刘家云 苏明权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0年第10期1223-1226,共4页
目的 克隆杀菌 /通透性增强蛋白 (BPI) N端 c DNA,构建原核和真核表达载体 ,分别在大肠杆菌和 CHO细胞中表达 BPI蛋白 .方法 提取正常人外周血多形核粒细胞 (PMN)总 RNA,经套式 RT- PCR法扩增出 BPI N端 c DNA片段 ,将其克隆入 p GEM-... 目的 克隆杀菌 /通透性增强蛋白 (BPI) N端 c DNA,构建原核和真核表达载体 ,分别在大肠杆菌和 CHO细胞中表达 BPI蛋白 .方法 提取正常人外周血多形核粒细胞 (PMN)总 RNA,经套式 RT- PCR法扩增出 BPI N端 c DNA片段 ,将其克隆入 p GEM- T easy载体中并进行酶切鉴定和序列测定 .然后亚克隆入 p GEX- 4T- 1质粒 ,转化大肠杆菌 ,进行诱导表达 ,表达产物用 Western blot法鉴定 .同时将该基因片断克隆入 pc DNA3质粒 ,通过脂质体转染 CHO细胞 ,免疫荧光法鉴定 BPI的表达 .结果 获得 BPI N端长度为 72 6 bp的基因片断 .序列分析证实该片断中有 4个点突变 ,但均不在活性中心 .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产物为相对分子质量 5 1× 10 3的GST- BPI融合蛋白 ,Western blot反应中在 5 1× 10 3处有显色区带 .G418筛选出的阳性 CHO细胞在免疫荧光反应中产生荧光反应 .结论 我们成功的在大肠杆菌和 CHO细胞中表达了 BPI2 5蛋白 ,为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通透性增强蛋白 克隆 基因表达 N端 CDNA
下载PDF
杀菌性通透性增强蛋白对失血性休克的保护作用及其机理 被引量:2
13
作者 蒋建新 陈惠孙 +3 位作者 田昆仑 刁有芳 朱佩芳 王正国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47-49,共3页
分别在失血和复苏开始即刻iv杀菌性/通透性增强蛋白(BPI)1.5和3.5mgkg-1,观察BPI对大鼠失血性休克转归的影响.结果显示,BPI治疗能明显改善失血性休克大鼠肝肾功能,提高休克动物存活率(BPI组81%v... 分别在失血和复苏开始即刻iv杀菌性/通透性增强蛋白(BPI)1.5和3.5mgkg-1,观察BPI对大鼠失血性休克转归的影响.结果显示,BPI治疗能明显改善失血性休克大鼠肝肾功能,提高休克动物存活率(BPI组81%vs休克对照组44%,P<0.05),BPI组大鼠复苏后与休克前的血浆内毒素(0.20±0.04vs0.24±0.05kUL-1)水平无明显变化,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6水平较休克前明显升高,但均显著低于休克对照组.提示BPI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理可能与BPI拮抗休克时内源性内毒素活性,抑制细胞因子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休克 杀菌 通透性增强蛋白
下载PDF
杀菌-通透性增强蛋白对分泌性中耳炎大鼠水通道蛋白和黏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海亮 周才杰 +2 位作者 赵九洲 曾宪海 李娟娟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3年第4期200-203,共4页
目的观察杀菌-通透性增强蛋白对分泌性中耳炎模型大鼠中耳黏膜中水通道蛋白和黏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内毒素制备分泌性中耳炎大鼠模型,将7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0只)和杀菌-通透性增强蛋白(bactericidal-perme... 目的观察杀菌-通透性增强蛋白对分泌性中耳炎模型大鼠中耳黏膜中水通道蛋白和黏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内毒素制备分泌性中耳炎大鼠模型,将7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0只)和杀菌-通透性增强蛋白(bactericidal-permeability increasing protein,BPI)组(60只),另取10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给药后各组大鼠中耳积液中水通道蛋白AQP1、AQP4及黏蛋白MUC5B、MUC5AC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大鼠中耳黏膜中AQP1、AQP4及MUC5B、MUC5AC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AQP1蛋白及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而AQP4、MUC5B、MUC5AC蛋白及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经BPI治疗后,AQP1的表达升高,而AQP4、MUC5B、MUC5AC的表达降低(P<0.05或0.01)。结论 AQP1、AQP4及MUC5B、MUC5AC在分泌性中耳炎病变的形成中起一定作用;BPI通过提高AQP1,抑制AQP4及MUC5B、MUC5AC的表达和分泌,从而减轻分泌性中耳炎的积液分泌;BPI是一个潜在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药物,可能有效预防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耳炎 伴渗出液 模型 动物 大鼠 水孔蛋白类 粘蛋白类 杀菌-通透性增强蛋白
下载PDF
试验性增强法与常规增强法在肝脏磁共振扰相梯度回波序列动态增强扫描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林建勤 陈鑫 张永利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8年第4期90-92,共3页
目的比较试验性增强法与常规增强法在肝脏磁共振扰相梯度回波(SPGR)序列动态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探讨试验性增强法在肝脏磁共振动态增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12例患者分成2组。A组109例,接受常规方法行磁共振动态增强;B组103例,接受试验... 目的比较试验性增强法与常规增强法在肝脏磁共振扰相梯度回波(SPGR)序列动态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探讨试验性增强法在肝脏磁共振动态增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12例患者分成2组。A组109例,接受常规方法行磁共振动态增强;B组103例,接受试验性增强方法行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比较、分析两组增强结果。结果A组60例(55.0%)获得最佳肝动脉期图像,B组88例(85.4%)获得最佳肝动脉期图像。2肝动脉期图像质量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试验性增强法肝脏磁共振SPGR序列动态增强扫描对于肝脏动脉期的显示优于常规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试验性增强 常规增强 肝脏
下载PDF
实验性增强法在肝脏CT动态增强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2
16
作者 彭森 程伟光 +2 位作者 周德明 张婷 林建勤 《现代医院》 2008年第8期60-61,共2页
目的本研究比较了试验性增强法与常规增强法在肝脏CT动态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情况,探讨了试验性增强法在肝脏CT动态增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5倒接受肝脏CT动态增强扫描检查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第一组203人次按常规方法行CT动态... 目的本研究比较了试验性增强法与常规增强法在肝脏CT动态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情况,探讨了试验性增强法在肝脏CT动态增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5倒接受肝脏CT动态增强扫描检查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第一组203人次按常规方法行CT动态增强(在静脉开始注射造影剂后14~18s进行动脉期扫描),第二组222人次接受试验性增强法CT动态增强检查。比较、分析两组增强结果。结果第一组57.1%(116/203)的病例获得了最佳的肝动脉期图像,第二组87.4%(194/222)的病例获得了最佳的肝动脉期图像。统计学分析两组肝动脉期图像质量优良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试验性增强法肝脏CT动态增强扫描对于肝脏动脉期的显示优于常规CT动态增强检查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试验性增强 常规增强 肝动脉期
下载PDF
人杀菌通透性增强蛋白功能性N端片段在酵母细胞表面的展示和鉴定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晶琴 李慎涛 +5 位作者 温铭杰 吕喆 孙宝清 许子华 孔庆利 安云庆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38-742,共5页
目的:建立BPI23酵母细胞表面展示方法,使之表达具有生物活性的BPI23蛋白。方法:构建pYD1-BPI600重组质粒,转化酵母细胞,经半乳糖诱导使BPI23在酵母细胞表面表达;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用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BPI23在酵母细胞表面的... 目的:建立BPI23酵母细胞表面展示方法,使之表达具有生物活性的BPI23蛋白。方法:构建pYD1-BPI600重组质粒,转化酵母细胞,经半乳糖诱导使BPI23在酵母细胞表面表达;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用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BPI23在酵母细胞表面的展示情况;采用鲎基质显色法,检测BPI23中和内毒素的生物学活性。结果:酶切和DNA测序鉴定证实,pYD1-BPI600重组质粒含有人BPI600基因片段。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BPI23在pYD1-BPI600重组质粒转化的酵母细胞表面得到展示;在诱导后第24小时展示BPI23的酵母细胞数占总细胞数的39%。酵母细胞表面展示的BPI23具有中和内毒素的活性。结论:成功构建了pYD1-BPI600酵母表达载体,转化后在酵母细胞表面展示了功能性目的蛋白,为BPI23突变体库的建立和功能优化BPI23突变体的筛选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杀菌通透性增强蛋白 酵母表面展示 内毒素
下载PDF
杀菌/通透性增强蛋白对分泌性中耳炎模型大鼠损伤黏膜的修复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房宁 汪欣 祝威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15-1019,F0002,共6页
目的:探讨杀菌/通透性增强蛋白(BPI)对分泌性中耳炎(OME)损伤黏膜的修复作用,阐明OME的发病机理。方法:Wistar大鼠(40耳)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4耳)、BPI对照组(4耳)、咽鼓管阻塞(ETO)组(8耳)、内毒素(LPS)注射组(8耳)、ETO+LPS组(8耳)及E... 目的:探讨杀菌/通透性增强蛋白(BPI)对分泌性中耳炎(OME)损伤黏膜的修复作用,阐明OME的发病机理。方法:Wistar大鼠(40耳)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4耳)、BPI对照组(4耳)、咽鼓管阻塞(ETO)组(8耳)、内毒素(LPS)注射组(8耳)、ETO+LPS组(8耳)及ETO+LPS+BPI组(8耳),通过咽鼓管阻塞和中耳腔注射LPS制备OME动物模型,在动物模型制备后第1、2和4周分别处死动物,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中耳黏膜的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BPI对照组大鼠的中耳黏膜保持正常形态,在咽鼓管的鼓室口处可见较多的假复层立方或柱状上皮细胞,这些上皮细胞含有较多的纤毛细胞和少量杯状细胞,构成大鼠中耳粘液纤毛输送系统;上鼓室处的黏膜由单层、扁平鳞状上皮细胞和少量微绒毛构成,细胞界限清楚,呈多边形,纤毛细胞数量较咽鼓管鼓室口处明显减少。LPS注射组、ETO组、ETO+LPS组大鼠中耳黏膜明显增厚,在咽鼓管鼓室口可见纤毛细胞减少、杯状细胞增多,同时在上鼓室上皮层观察到数量较多的假复层立方上皮细胞。而ETO+LPS+BPI组大鼠为近似正常的中耳黏膜,上鼓室处的黏膜为单层鳞状上皮细胞和少量微绒毛。结论:LPS和ETO通过中耳黏膜的炎症反应削弱黏液纤毛输送系统的功能,导致OME的发生和迁延。BPI与LPS有特异的亲和作用,抑制LPS导致的炎症反应,恢复有效的黏液纤毛输送系统,而对正常黏膜没有损伤,是一种潜在的治疗和预防慢性中耳炎的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通透性增强蛋白 内毒素 中耳炎 伴渗出液 咽鼓管阻塞
下载PDF
济南爆发性增强冬季雾的物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庆 李季 樊明月 《海洋气象学报》 2020年第2期83-95,共13页
利用宏、微观观测资料,分析了济南4次出现爆发性增强冬季雾过程的类型以及形成、发展、减弱和消散的主要机制,研究了形成、发展、成熟和减弱阶段,以及爆发性增强期间的微物理演变特征,探讨了爆发性增强的触发机制。结果表明:1)夜间地面... 利用宏、微观观测资料,分析了济南4次出现爆发性增强冬季雾过程的类型以及形成、发展、减弱和消散的主要机制,研究了形成、发展、成熟和减弱阶段,以及爆发性增强期间的微物理演变特征,探讨了爆发性增强的触发机制。结果表明:1)夜间地面长波辐射及弱冷空气入侵造成的气温下降是济南冬季雾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干冷空气入侵或日出后太阳辐射加热升温,近地层相对湿度下降是雾消散或减弱的主要机制。2)形成阶段,核化和凝结增长过程启动但并不活跃,碰并强度很弱,以未碰并和偶发碰并为主;发展阶段,核化和凝结增长等微物理过程开始活跃,碰并过程启动,大滴开始增多;成熟阶段,核化、凝结和碰并增长非常活跃,各微物理量均达到最大值,谱最宽;减弱阶段,核化、凝结过程减弱,碰并过程减弱并消失,雾滴蒸发,能见度增大。3)爆发性增强的宏观物理特征主要表现为极大风速增大、气温下降、相对湿度增大、水汽压下降;微观物理特征主要表现为数浓度、液态含水量等微物理量出现跃增,以及谱型由“单峰”结构突变为“多峰”结构。4)相对湿度增大主要与气温下降有关,水汽压下降则与异常活跃的凝结增长有关;气温下降是济南冬季雾爆发性增强的直接原因,弱水汽输送产生的增湿作用对爆发性增强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南 冬季雾 爆发性增强 物理特征
下载PDF
人杀菌/通透性增强蛋白活性片段基因在CHO细胞中的表达
20
作者 刘家云 龙铟 +4 位作者 马越云 丁振若 于文彬 苏明权 郝晓柯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16-419,共4页
目的获得人杀菌/通透性增强蛋白(bactericidal/permeability-increasing protein,BPI)N端活性片段蛋白,为BPI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提供有力的工具。方法提取人外周血多形核白细胞(PMN)总RNA进行逆转录反应,经套式PCR扩增出BPIN端基因片段,... 目的获得人杀菌/通透性增强蛋白(bactericidal/permeability-increasing protein,BPI)N端活性片段蛋白,为BPI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提供有力的工具。方法提取人外周血多形核白细胞(PMN)总RNA进行逆转录反应,经套式PCR扩增出BPIN端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入pUC19载体中并进行酶切鉴定和序列测定,然后亚克隆入质粒pcDNA3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BPI;重组载体通过脂质体转染CHO细胞并筛选阳性克隆,免疫荧光法鉴定重组BPI的表达和免疫学活性。结果酶切鉴定和序列分析证实重组质粒含有包括信号肽在内的BPI活性片段编码序列,与文献报道的序列相比,有6个核苷酸差异。转染筛选的阳性CHO细胞克隆表达产物能够被抗BPI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结论BPI活性片段表达载体的构建及真核表达成功,为BPI功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通透性增强蛋白 逆转录PCR 真核表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