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供水管道性态抗震设计方法 被引量:5
1
作者 安韶 王威 马东辉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44-451,共8页
为了解决城市供水管道抗震设计较为落后的问题,提出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方法进行研究分析,以城市供水管道抗震设防标准为出发点,以管道震害率、管道失效概率及震后供水量为衡量指标的管道性态水平划分方法,提出各类管道在不同设防地震下... 为了解决城市供水管道抗震设计较为落后的问题,提出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方法进行研究分析,以城市供水管道抗震设防标准为出发点,以管道震害率、管道失效概率及震后供水量为衡量指标的管道性态水平划分方法,提出各类管道在不同设防地震下的性态目标,进而对不同分类管道管网的水力功能地震破坏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方法能够更进一步识别供水管网的薄弱环节,为实现供水管道性态抗震设计提供初步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态抗震设计 性态目标 水力功能分析 薄弱环节
下载PDF
地震可恢复性与非结构系统性态抗震研究略述 被引量:15
2
作者 宁晓晴 戴君武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5-92,共8页
地震可恢复性研究已成为地震工程学和防灾减灾领域的细化深化热点研究方向,与之相关的非结构系统抗震性能决定了工程建筑的功能性水平,是地震可恢复性研究的重要关键环节,已受到广大地震工程研究人员的高度关注。围绕16WCEE会议发表的... 地震可恢复性研究已成为地震工程学和防灾减灾领域的细化深化热点研究方向,与之相关的非结构系统抗震性能决定了工程建筑的功能性水平,是地震可恢复性研究的重要关键环节,已受到广大地震工程研究人员的高度关注。围绕16WCEE会议发表的相关研究成果,本文介绍了地震可恢复性的基本概念及其发展演变、建筑设施及社区地震可恢复性概念与框架的研究进展,对地震可恢复性评价方法、与之相关的各类非结构系统构件性态抗震评估与试验方法、设计方法与抗震装置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总结,对地震可恢复性以及相关联的非结构系统性态抗震研究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可恢复性 非结构系统 性态抗震研究
下载PDF
偏心支撑钢框架基于屈服点谱的性态抗震设计(Ⅰ)——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邵建中 顾强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11年第2期15-18,50,共5页
屈服点谱(Yield Point Spectra,YPS)是一种新的等延性位移加速度反应谱。以7条坚硬场地条件下的地震记录为输入,建立了适用于结构设计的屈服点谱,并且提出了基于YPS确定K型偏心支撑钢框架(EBF)屈服基底剪力的性态设计方法,对周边构件进... 屈服点谱(Yield Point Spectra,YPS)是一种新的等延性位移加速度反应谱。以7条坚硬场地条件下的地震记录为输入,建立了适用于结构设计的屈服点谱,并且提出了基于YPS确定K型偏心支撑钢框架(EBF)屈服基底剪力的性态设计方法,对周边构件进行了能力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服点谱 K型偏心支撑钢框架 性态抗震设计 能力设计
下载PDF
偏心支撑钢框架基于屈服点谱的性态抗震设计(Ⅱ)——算例验证 被引量:1
4
作者 邵建中 顾强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11年第3期18-22,共5页
基于屈服点谱(Yield Point Spectra,YPS)方法设计了1榀10层3跨K型偏心支撑钢框架结构(K-EBF),采用Pushover方法和弹塑性时程法对所设计的结构进行了地震反应分析。结果表明,算例结构的屈服位移是基本稳定的,在偶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 基于屈服点谱(Yield Point Spectra,YPS)方法设计了1榀10层3跨K型偏心支撑钢框架结构(K-EBF),采用Pushover方法和弹塑性时程法对所设计的结构进行了地震反应分析。结果表明,算例结构的屈服位移是基本稳定的,在偶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层间侧移比满足我国现行抗震规范的要求,结构最终呈现理想的渐进式梁铰屈服机构;最终证明了该设计方法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服点谱 K型偏心支撑钢框架 性态抗震设计 PUSHOVER方法 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
下载PDF
多层钢框架性态抗震设计——屈服点谱法
5
作者 周磊 顾强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11年第2期38-43,共6页
屈服点谱(Yield Point Spectra,YPS)是一种新的位移-加速度反应谱的表述形式。根据5条地震波构造了平均YPS谱,基于平均的YPS谱设计了1榀6层3跨的多层钢框架结构,采用Pushover方法和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对所设计的结构进行性态分析。结果... 屈服点谱(Yield Point Spectra,YPS)是一种新的位移-加速度反应谱的表述形式。根据5条地震波构造了平均YPS谱,基于平均的YPS谱设计了1榀6层3跨的多层钢框架结构,采用Pushover方法和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对所设计的结构进行性态分析。结果表明,算例结构最终呈现理想的梁铰屈服机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层间侧移比满足现行抗震规范的要求,且结构延性满足目标性态要求。证明了基于YPS设计方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服点谱 多层钢框架 性态抗震设计 PUSHOVER方法 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
下载PDF
“工程结构性态抗震设计和控制研究”项目成果介绍
6
作者 张敏政 《国际地震动态》 2006年第9期42-58,共17页
本文介绍了“工程结构性态抗震设计和控制研究”项目的立项背景、目标、所开展的主要工作、取得的成果及研究成果的社会效益,并展望了该领域研究的未来工作。
关键词 工程结构 性态抗震设计 结构振动控制 项目 介绍
下载PDF
约束混凝土砌块结构抗震性态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熊立红 张敏政 杜修力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1-57,共7页
性态抗震设计已成为结构抗震设计的发展趋势,本文以约束混凝土砌块结构为对象,在提出约束混凝土砌块墙承载力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建立了砌块墙片的恢复力模型。对3座不同层数的典型约束混凝土砌块结构,在代表不同场地类别、不同地震动强... 性态抗震设计已成为结构抗震设计的发展趋势,本文以约束混凝土砌块结构为对象,在提出约束混凝土砌块墙承载力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建立了砌块墙片的恢复力模型。对3座不同层数的典型约束混凝土砌块结构,在代表不同场地类别、不同地震动强度的输入下分别进行了动力非线性时程分析和静力非线性分析。通过计算结果的对比,讨论了2种分析方法中场地类别、地震动强度、静力非线性分析中侧力分布模式等影响,所得结论可以为用静力非线性分析估计砌块结构的抗震性能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态抗震 动力时程分析 静力非线性分析
下载PDF
基于性态的非结构构件抗震设计初探 被引量:13
8
作者 张令心 张明远 +1 位作者 陈永盛 谢贤鑫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93-302,共10页
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在国际上已被广泛采用,它被认为是未来抗震设计的主要指导思想。但是现行的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主要针对的是结构构件的性态设计,对非结构构件的性态设计考虑不足,而非结构构件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是完整实现整体建筑结... 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在国际上已被广泛采用,它被认为是未来抗震设计的主要指导思想。但是现行的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主要针对的是结构构件的性态设计,对非结构构件的性态设计考虑不足,而非结构构件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是完整实现整体建筑结构"基于性态抗震设计"的组成部分。首先对非结构构件的分类进行了重新梳理;分析了不同类别非结构构件的震害表现,总结了非结构构件的破坏模式及震害反应特征,并对相应的控制指标进行了说明;在此基础上,尝试给出了考虑非结构构件的建筑抗震设防目标,绘制了相应的非结构性态目标矩阵;最后,将整体建筑结构的性态目标进行了分解,以期为完整地实现包括结构、非结构的建筑整体的抗震性态设计框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结构构件 基于性态抗震设计 破坏模式 控制指标 性态目标
下载PDF
近海隔震桥梁基于性态的抗震设防标准 被引量:6
9
作者 邹勤 马玉宏 崔杰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7-63,共7页
针对目前我国近海隔震桥梁抗震设防标准的现状,通过引入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思想,建立近海隔震桥梁的抗震设防标准。将近海隔震桥梁按桥梁的使用功能、政治、经济的影响分为三个设防等级,通过定义三个设防水准,将多级设防思想应用到实践... 针对目前我国近海隔震桥梁抗震设防标准的现状,通过引入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思想,建立近海隔震桥梁的抗震设防标准。将近海隔震桥梁按桥梁的使用功能、政治、经济的影响分为三个设防等级,通过定义三个设防水准,将多级设防思想应用到实践中。将桥梁结构划分为"五种"性态水平,结合各类桥梁相应的地震动水准建立12个结构最低性态目标,其中一级桥梁采用三水准设防,二、三级桥梁采用两水准设防;本文根据三类隔震桥梁的重要性建立抗震设计类别。结果表明采用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方法为我国近海隔震桥梁制定抗震设防标准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海 桥梁工程 隔震桥梁 基于性态抗震设计 设防标准
下载PDF
框架填充墙结构被动控制抗震加固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孟庆利 张兰芬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7-26,共10页
针对不满足抗震性态目标的一栋四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填充墙结构,基于框架和填充墙的抗震性态目标,采用附加阻尼器的被动控制方法进行抗震加固分析研究。首先,提出两种被动控制加固方案:1.在一层所有填充墙平面内方向上并联阻尼器进行抗震... 针对不满足抗震性态目标的一栋四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填充墙结构,基于框架和填充墙的抗震性态目标,采用附加阻尼器的被动控制方法进行抗震加固分析研究。首先,提出两种被动控制加固方案:1.在一层所有填充墙平面内方向上并联阻尼器进行抗震加固;2.在一层和二层所有填充墙平面内方向上并联阻尼器进行抗震加固;其次,基于Open Sees有限元软件,建立上述两种被动控制加固方案的有限元模型,选取El Centro、Parkfield和San Fenando三条地震动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反应分析;最后,依据使用功能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填充墙结构抗震性态目标的量化指标,即综合考虑层间位移角限值和填充墙破坏情况,判定四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填充墙结构采用加固方案二可满足抗震性态目标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填充墙结构 阻尼器 抗震加固 性态抗震
下载PDF
远场地震下K型偏心支撑钢框架基于能量的性态设计方法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希杰 顾强 王炳监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16年第1期27-33,共7页
现行结构抗震设计采用基于强度的弹性设计方法,对结构的非弹性性能涉及较少。基于能量的性态设计方法可以同时考虑到力、位移、强震持时等因素的影响,能反映结构进入塑性后的破坏情况,是有发展潜力的抗震设计方法。基于滞回耗能谱与累... 现行结构抗震设计采用基于强度的弹性设计方法,对结构的非弹性性能涉及较少。基于能量的性态设计方法可以同时考虑到力、位移、强震持时等因素的影响,能反映结构进入塑性后的破坏情况,是有发展潜力的抗震设计方法。基于滞回耗能谱与累积延性比谱,根据能量平衡关系,提出了远场地震下K型偏心支撑钢框架的性态设计方法,并设计了10层K型偏心支撑钢框架;采用Pushover方法验证了结构的屈服位移与屈服模式;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验证了设计方法的可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态抗震设计 偏心支撑钢框架 滞回能 PUSHOVER分析 弹塑性时程分析
下载PDF
大跨空间结构抗震理论发展综述 被引量:9
12
作者 聂桂波 王薇 +2 位作者 杜柯 王多智 马加路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34,共14页
大跨空间结构由于其体量大且多作为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因而在各种非常规荷载作用下破坏将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和社会影响。系统的从以下3个方面总结了近年来大跨空间结构抗震理论所取得的主要进展:(1)大跨空间结构精细化的抗... 大跨空间结构由于其体量大且多作为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因而在各种非常规荷载作用下破坏将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和社会影响。系统的从以下3个方面总结了近年来大跨空间结构抗震理论所取得的主要进展:(1)大跨空间结构精细化的抗震性能评估理论,主要包括材料本构模型、地震动多点输入和结构强非线性模拟;(2)大跨空间结构抗震性能提升与修复技术,主要包括结构减震技术和隔震技术的研究与应用;(3)大跨空间结构抗震设计理论与方法,主要包括基于性态的设计方法和功能可恢复性的抗震设计方法。通过以上部分的系统总结和论述,形成大跨空间结构统一的抗震设计指导思想,并对此类结构的抗震研究的发展趋势和方向进行展望,从而为大跨空间结构设计、施工和监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空间结构 抗震性能评估 基于性态抗震设计 地震可恢复性理论 地震可恢复性评价方法 韧性城乡
下载PDF
考虑低周疲劳寿命的改进Park-Ang地震损伤模型 被引量:99
13
作者 王东升 冯启民 王国新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41-49,共9页
随着基于性态抗震设计理论的发展 ,Park Ang双参数地震损伤模型在建立性态目标量化准则方面受到重视。本文的研究目的是结合钢筋混凝土构件低周疲劳试验结果 ,对该模型作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基于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构件疲劳寿... 随着基于性态抗震设计理论的发展 ,Park Ang双参数地震损伤模型在建立性态目标量化准则方面受到重视。本文的研究目的是结合钢筋混凝土构件低周疲劳试验结果 ,对该模型作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基于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构件疲劳寿命方程 ,结合国内外发表的试验结果分析了构件极限滞回耗能与位移延性系数的关系 ,近似为指数衰减关系。通过引入另外的与加载路径有关的能量项加权因子 βi,由定义的临界延性系数 μ0 和能量等效系数YE 计算 ,提出了Park Ang双参数地震损伤模型新的改进形式。改进的地震损伤模型规格化最大位移与规格化滞回耗能是非线性组合 ,可以近似考虑加载路径对损伤影响。试验和数值分析表明改进损伤模型可以有效地降低组合参数 β不确定性对损伤指数计算结果的影响 ,而新引入参数的不确定性对其计算结果几乎没有影响。分析了滞回耗能在构件地震累积损伤中所占的比重及其与加载路径的关系。建议了改进Park Ang双参数地震损伤模型可修复破坏和倒塌破坏损伤指数临界值可分别取为 0 4和 0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性态抗震设计 地震损伤模型 低周疲劳 损伤指数 滞回耗能
下载PDF
能力谱法中等效阻尼比的误差分析及假设检验 被引量:3
14
作者 梁仁杰 吴京 孟少平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33-36,共4页
通过一单自由度和一多自由度算例,对考虑等效阻尼比的传统能力谱法和采用弹塑性反应谱的改进方法进行比较,并和非线性动力分析对比。为验证等效阻尼比的假定,构造了能产生完整、对称滞回环的特殊地震动。结果表明:采用等效线性体系考虑... 通过一单自由度和一多自由度算例,对考虑等效阻尼比的传统能力谱法和采用弹塑性反应谱的改进方法进行比较,并和非线性动力分析对比。为验证等效阻尼比的假定,构造了能产生完整、对称滞回环的特殊地震动。结果表明:采用等效线性体系考虑附加阻尼的传统方法低估了结构响应,有较大误差;同时说明结构的塑性滞回耗能与等效阻尼比并无直接联系,即等效阻尼比的假设并不准确;而采用弹塑性需求曲线的改进方法和真实反应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性态抗震 能力谱法 等效阻尼比 弹塑性反应谱
下载PDF
改进的Park-Ang地震损伤模型及其比较 被引量:17
15
作者 王东升 司炳君 +1 位作者 艾庆华 孙治国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05年第S1期144-150,共7页
随着基于性态抗震设计理论的发展,Park-Ang双参数地震损伤模型在建立性态目标量化准则方面受到重视。通过引入与加载路径有关的能量项加权因子iβ,由定义的临界延性系数μ0和能量等效系数γE计算,提出了改进的Park-Ang双参数地震损伤模... 随着基于性态抗震设计理论的发展,Park-Ang双参数地震损伤模型在建立性态目标量化准则方面受到重视。通过引入与加载路径有关的能量项加权因子iβ,由定义的临界延性系数μ0和能量等效系数γE计算,提出了改进的Park-Ang双参数地震损伤模型。基于钢筋混凝土桥墩拟静力试验数据和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结果对改进模型进行了验证,并与原Park-Ang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初步获得如下认识:①在选择合适组合参数β的条件下,改进Park-Ang模型和原模型在整体上都可以较好地描述构件的破损过程;②改进Park-Ang模型与原模型相比,可一定程度地降低组合参数β不确定性对损伤指数计算结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态抗震设计 地震损伤模型 滞回耗能 损伤指数
下载PDF
跨断层埋地管道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参数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威 许星星 +2 位作者 侯本伟 武佳佳 马东辉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00-412,共13页
为了解决跨断层埋地管道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方法,以埋地钢质管道抗震设防标准为出发点,以管道失效概率为衡量指标进行管道性态水平划分,提出了不同类别管道在不同设防地震下的性态目标.针对单体管道,采用Newmark-Hall理论计算法,建立了... 为了解决跨断层埋地管道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方法,以埋地钢质管道抗震设防标准为出发点,以管道失效概率为衡量指标进行管道性态水平划分,提出了不同类别管道在不同设防地震下的性态目标.针对单体管道,采用Newmark-Hall理论计算法,建立了基于容许长度变化的功能函数,以提高一个性态水平为原则,进行重要性系数的计算.考虑到Newmark-Hall模型过于简化,非线性分析方面存在欠缺,故采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法,分析了埋深、管道直径、壁厚、管土摩擦系数和管材钢级这5项参数对管道轴向拉应变、压应变的影响,并根据拟合的管道最大应变回归公式建立了基于容许应变的功能函数,进行重要性系数的比较验证.结果表明两者计算结果一致,为跨断层埋地管道的抗震性态设计提供了基础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 埋地管道 可靠度 性态抗震设计 重要性系数 有限元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能量方法设计的K形偏心支撑钢框架近场地震倒塌性能评估
17
作者 陈洁 顾强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18年第2期8-14,22,共8页
文献[1]基于最大有效滞回耗能谱,根据能量平衡关系,提出了近场地震下K形偏心支撑钢框架的性态设计方法,并设计了10层和15层两个结构,但其设计结果是否满足结构抗倒塌安全储备的基本要求,尚未进行研究。依据美国FEMAP695的结构抗地震倒... 文献[1]基于最大有效滞回耗能谱,根据能量平衡关系,提出了近场地震下K形偏心支撑钢框架的性态设计方法,并设计了10层和15层两个结构,但其设计结果是否满足结构抗倒塌安全储备的基本要求,尚未进行研究。依据美国FEMAP695的结构抗地震倒塌性能评估体系,采用增量动力时程分析(IDA)法,对文献[1]的设计结果进行了倒塌富余度和易损性评估,验证其设计方法的可信性,为该设计方法的后续发展和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形偏心支撑钢框架 增量动力分析 倒塌富余度 结构易损性 性态抗震设计
下载PDF
地震工程的研究和应用——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敏政 《国际地震动态》 2004年第9期4-10,共7页
近百年来的地震工程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推进了人类的防震减灾事业。当前 ,面临社会经济发展对公众和工程安全提出的越来越高的要求 ,随着材料科学、信息和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等领域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 ,地震工程研究也进入了一个... 近百年来的地震工程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推进了人类的防震减灾事业。当前 ,面临社会经济发展对公众和工程安全提出的越来越高的要求 ,随着材料科学、信息和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等领域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 ,地震工程研究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性态抗震设计、结构振动控制和健康诊断成为推进和扩展地震工程研究的前沿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工程 性态抗震设计 结构控制 健康诊断
下载PDF
高层混凝土结构加固工程实例 被引量:5
19
作者 金春峰 刘月 《建筑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308-311,共4页
北京某高层办公楼拟改建为老年医疗疗养院,抗震设防类别由丙类变为乙类,对抗震设计提出了较高要求,外立面及裙房屋顶改造也给结构加固设计带来难度,是一个综合多种加固方式具有代表性和较大借鉴意义的改建加固工程。详细介绍工程背景、... 北京某高层办公楼拟改建为老年医疗疗养院,抗震设防类别由丙类变为乙类,对抗震设计提出了较高要求,外立面及裙房屋顶改造也给结构加固设计带来难度,是一个综合多种加固方式具有代表性和较大借鉴意义的改建加固工程。详细介绍工程背景、加固内容及设计中对土木工程新技术与新理论的综合运用。顺利解决工程中出现的问题,达到了预期加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 改建 加固设计 基于性态抗震设计
下载PDF
Seismic stability of reinforced soil walls under bearing capacity failure by pseudo-dynamic method 被引量:6
20
作者 阮晓波 孙树林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9期2593-2598,共6页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seismic stability of reinforced soil walls against bearing capacity failure,the seismic safety factor of reinforced soil walls was determined by using pseudo-dynamic method,and calculated by c...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seismic stability of reinforced soil walls against bearing capacity failure,the seismic safety factor of reinforced soil walls was determined by using pseudo-dynamic method,and calculated by considering different parameters,such as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seismic acceleration coefficients,ratio of reinforcement length to wall height,back fill friction angle,foundation soil friction angle,soil reinforcement interface friction angle and surcharge.The parametric study shows that the seismic safety factor increases by 24-fold when the foundation soil friction angle varies from 25°to 45°,and increases by 2-fold when the soil reinforcement interface friction angle varies from 0 to 30°.That is to say,the bigger values the foundation soil and/or soil reinforcement interface friction angles have,the safer the reinforced soil walls become in the seismic design.The results were also compared with those obtained from pseudo-static method.It is found that there is a higher value of the safety factor by the present wor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inforced soil walls seismic stability against bearing capacity seismic active force pseudo-dynamic method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