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病患的意义:乔治·桑小说中的性恐惧症与社会隐喻
- 1
-
-
作者
郑朝琳
-
机构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117-124,共8页
-
基金
河南省教育厅2018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乔治·桑哥特小说研究”(项目编号:2018-ZZJH-26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比较视域中的哥特小说创作传统及其文化意蕴研究”(项目编号:17AWW001)阶段性成果
-
文摘
20世纪80年代,性恐惧症引起专业人员的高度重视,被归类在性欲障碍的名目之下。早在19世纪,乔治·桑在《莱丽亚》《莫普拉》《康素爱萝》中关注了性恐惧症。作家没有使用医学名词,却描述了该病的种种表现,基本符合现代医学的临床症状。乔治·桑将性恐惧症局限在女性,不是为了将其扣合为现代疾病,而是表现这种"疾病书写"具备的文化隐喻和象征意味。在诗学上,弗洛伊德的暗恐理论为性恐惧症奠定了理论基础;在作品中,乔治·桑使用文学的表达形式再现了疾病的起因、表现、压抑与回归。此外,乔治·桑探讨了女性性恐惧症的根源,除了男性暴力,阶级冲突和动荡的社会也是造成女性性恐惧症的重要原因。
-
关键词
乔治·桑
性恐惧症
暗恐
《莱丽亚》
《莫普拉》
《康素爱萝》
-
Keywords
George Sand
sexual phobia
the uncanny
Relia
Mopra
Consuelo
-
分类号
I106.4
[文学—世界文学]
-
-
题名斯大林之死
- 2
-
-
作者
述弢
-
出处
《广东质量》
2003年第8期93-94,共2页
-
文摘
迟暮之年,斯大林的多疑已发展到了离奇的地步,临终前不久,更出现了躁狂性恐惧症。用餐时,某一道菜只要没有人当面亲自品尝,他是决不去动的。那些多年来侍奉左右,忠心耿耿的人,他一个也信不过。身边那两个人们熟知的最恭顺的人物——波斯克列贝舍夫和弗拉西克均被解职并送进监狱。
-
关键词
斯大林
躁狂性恐惧症
重要细节
谋杀计划实施
-
分类号
A742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