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4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时代大众文化中的“游戏性情感”
1
作者 蒋磊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17-24,共8页
数字时代大众文化的典型特征之一是“游戏性”,正是通过游戏,网络大众重塑了感觉结构,使“游戏性情感”成为主导性情感模式。在“网抑云”文化现象中,忧郁感不仅是可分享的,更是可机械复制的,忧郁的书写者通过忧郁文字的复制性生产,实... 数字时代大众文化的典型特征之一是“游戏性”,正是通过游戏,网络大众重塑了感觉结构,使“游戏性情感”成为主导性情感模式。在“网抑云”文化现象中,忧郁感不仅是可分享的,更是可机械复制的,忧郁的书写者通过忧郁文字的复制性生产,实现了对忧郁的超越。在网络爽文中,引发愤怒与制造快感成为一种元叙事层的程序,读者对“爽点”的体验源于这种程序,无关正义。网络虐文的读者在阅读中“自找苦吃”,其阅读体验中的“痛感”是无意义的,是对痛苦的“玩弄”。游戏化是数字化环境中发生的“静悄悄的革命”,它可能改造网络大众的感觉结构,使之在游戏中形成“不严肃”的共有经验。当网络大众普遍达成了“玩游戏”的共识,就可能形成主体互认的、真正的“情感共同体”。因此,我们应当保卫“游戏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时代 游戏性情 不严肃 游戏场
下载PDF
积极心理干预对大学生睡眠质量、正性情感、抗逆力、心理和谐、总体幸福感的提升效果
2
作者 吴九君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8期1268-1274,共7页
目的:探究积极心理干预对大学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高校361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n=178)和控制组(n=183),实验组在常规心理教育的同时增加积极心理干预,控制组给予常规心理教育。比较干预前后两组学生心理和谐、正性情感... 目的:探究积极心理干预对大学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高校361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n=178)和控制组(n=183),实验组在常规心理教育的同时增加积极心理干预,控制组给予常规心理教育。比较干预前后两组学生心理和谐、正性情感、抗逆力、睡眠质量、总体幸福感的差异。结果:干预前,实验组控制组得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大学生心理和谐(t=2.80,P<0.01)、正性情感(t=2.10,P<0.05)、抗逆力(t=5.30,P<0.01)、总体幸福感(t=2.68,P<0.01)、睡眠质量(t=3.08,P<0.01)等心理健康水平明显高于控制组。结论:给予大学生积极心理干预可明显增强其心理和谐、正性情感、抗逆力、睡眠质量、总体幸福感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心理干预 睡眠质量 性情 抗逆力 总体幸福感
下载PDF
真性情的艺术家:指挥家张国勇侧记
3
作者 田彬华 《音乐世界》 2024年第3期2-7,共6页
4月3日晚,在成都云端·天府音乐厅刚刚结束四川爱乐乐团“他乡与故乡”音乐会指挥的指挥家张国勇满脸笑容,满满一天的排练、接受采访、演出等高强度活动,他却没有丝毫的倦容,依然沉浸在演出的兴奋中--这让人意想不到,就在下午排练... 4月3日晚,在成都云端·天府音乐厅刚刚结束四川爱乐乐团“他乡与故乡”音乐会指挥的指挥家张国勇满脸笑容,满满一天的排练、接受采访、演出等高强度活动,他却没有丝毫的倦容,依然沉浸在演出的兴奋中--这让人意想不到,就在下午排练的时候,他还因为乐队个别成员的无理和懈怠大发雷霆、踹门而去,令所有人目瞪口呆!这,就是他的一贯风格:在艺术面前爱憎分明、简单直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情 爱乐乐团 满脸笑容 音乐厅 爱憎分明 艺术家 排练 音乐会
下载PDF
荷斯坦牛性情研究进展综述
4
作者 刘灿风 刘林 +6 位作者 李凯扬 邹杨 姜志国 张建聪 赵凤 侯自鹏 麻柱 《中国奶牛》 2024年第1期15-18,共4页
随着奶牛生产性能的不断改良提升,为实现平衡育种目标,实现最大改良经济效益,繁殖、长寿、行为学等性状也逐渐得到重视。本文介绍了奶牛性情性状相关研究与应用概况,简述了国内外奶牛性情评定方法与相关研究。奶牛性情与产量等主要经济... 随着奶牛生产性能的不断改良提升,为实现平衡育种目标,实现最大改良经济效益,繁殖、长寿、行为学等性状也逐渐得到重视。本文介绍了奶牛性情性状相关研究与应用概况,简述了国内外奶牛性情评定方法与相关研究。奶牛性情与产量等主要经济性状存在关联,因此建立适用的、可行的、准确的奶牛性情评定标准,将奶牛性情逐步纳入我国奶牛群体遗传改良体系具备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情 荷斯坦牛 群体改良 遗传评估
下载PDF
论谢灵运“顺从性情、会性通神”的诗赋思想与创作实践
5
作者 王景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7-215,共9页
“言志”与“会性通神”是谢灵运《山居赋》中有关诗赋创作的直接表述,“顺从性情”由山居隐逸之志延伸到文学层面,包含着顺性而作的创作观念,三者比较完整地展示了谢灵运的诗赋思想。谢灵运继承《诗》《骚》、汉魏诗人的比兴言志精神,... “言志”与“会性通神”是谢灵运《山居赋》中有关诗赋创作的直接表述,“顺从性情”由山居隐逸之志延伸到文学层面,包含着顺性而作的创作观念,三者比较完整地展示了谢灵运的诗赋思想。谢灵运继承《诗》《骚》、汉魏诗人的比兴言志精神,同时提出具有现实内涵的性情论,性情抒发成为言志的重要内容,这种性情与言志相合的诗赋思想,既是对传统言志内涵的发展,也是其性情论的独特之处。作为一种新的创作思想,“会性通神”将晋宋之际具有本体意义的“神”引入文学批评,突破了东晋玄言诗人泯除主体精神的“凝神”观,注重主体感知与当下体验的传达,同时蕴含着谢灵运对言意问题的思考。“言志”“性情”与“会性通神”包含着谢灵运在诗赋本体论上的观点,体现出他对文论传统的继承与发展,这与他的诗赋创作互为表里,显示出自觉回归文学本质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志 性情 诗赋思想 言意关系
下载PDF
“吟咏情性”与清初性情诗学的批评转向
6
作者 朱志远 《江海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3-254,共12页
性情是中国诗学的元理论概念,来源于汉儒《诗大序》“吟咏情性,以风其上”的诗教新阐说,以“发乎情,止乎礼义”的标准来规范王道熄灭时在下一级的个体诗学变风变雅之作。性情作为专指术语遂蕴含情与礼义的双重意蕴,主张“以性节情”,情... 性情是中国诗学的元理论概念,来源于汉儒《诗大序》“吟咏情性,以风其上”的诗教新阐说,以“发乎情,止乎礼义”的标准来规范王道熄灭时在下一级的个体诗学变风变雅之作。性情作为专指术语遂蕴含情与礼义的双重意蕴,主张“以性节情”,情志一体,由此秉具了超越“言志说”“缘情说”两大理论之上的诗之“道”内涵,此后影响着诗学展开上诸多枝杈概念的衍生,并于清初迎来批评的新转向,遂对唐宋诗之争、诗学正变观、“诗人之诗、学人之诗、才人之诗”的区分等批评史上重大纷争最终作出了理论总结与价值评断。在中国诗学批评史的阐释语境中审视中国诗学抒情传统,亦即性情理论的千年衍变、阐释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情 吟咏情性 变风变雅 唐宋诗之争 抒情传统
下载PDF
天授者何?章学诚的神秘体验与性情论阐发
7
作者 王际沣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66-72,共7页
章学诚的个人回忆中有一段神秘的“天授”经历,在这一神秘体验的背后隐藏的是章学诚对性情论的重视。透过这一富有神秘色彩的“天授”经历,性情的重要性被提升至天授于人的高度。性情是每个学者内在的直观性的体现,应自由发挥而非被世... 章学诚的个人回忆中有一段神秘的“天授”经历,在这一神秘体验的背后隐藏的是章学诚对性情论的重视。透过这一富有神秘色彩的“天授”经历,性情的重要性被提升至天授于人的高度。性情是每个学者内在的直观性的体现,应自由发挥而非被世俗世风所裹挟。在极度重视客观实证主义的乾嘉考据学时代,如何达到学、性、情三者的和谐统一,不为纯智识主义压制而丧失个人主体性的发挥,避免学者沦为纯粹考据的机器,成为章学诚反思的重点。性情论对于今日反思绝对的客观实证主义,重拾史学的人文性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学诚 文史通义 性情乾嘉考据学
下载PDF
自娱自适,皆抒性情——袁枚晚年山水诗析论
8
作者 黄宁宁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论丛》 2024年第2期61-66,共6页
袁枚是乾嘉“性灵”诗坛的主将,其晚年的山水诗以“性情”为宗,极力描摹山水盛景,记录游行过程及所见所感,既抒发一己之真情,又贯彻古代山水诗谈玄说理的精神。体裁多变、喜写组诗、善用比拟、长于联想是其晚年山水诗的鲜明特色,这样的... 袁枚是乾嘉“性灵”诗坛的主将,其晚年的山水诗以“性情”为宗,极力描摹山水盛景,记录游行过程及所见所感,既抒发一己之真情,又贯彻古代山水诗谈玄说理的精神。体裁多变、喜写组诗、善用比拟、长于联想是其晚年山水诗的鲜明特色,这样的诗歌创作既有它独特的优点,也有一定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年 山水诗 性情 自适
下载PDF
同素异序词“性情-情性”词义演变与成因探究
9
作者 梁嘉欣 《今古文创》 2024年第5期111-113,共3页
同素异序词从先秦时期到今天一直存在,是汉语的一种重要语言现象。从微观角度着眼,通过对同素异序词“性情”和“情性”进行个案分析,探索其来源以及在各个阶段的发展情况,分析了两词在历时演变过程中的不同点,并探寻两词产生差异的因素... 同素异序词从先秦时期到今天一直存在,是汉语的一种重要语言现象。从微观角度着眼,通过对同素异序词“性情”和“情性”进行个案分析,探索其来源以及在各个阶段的发展情况,分析了两词在历时演变过程中的不同点,并探寻两词产生差异的因素,包括发音省力、意义分担、语言经济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素异序词 性情 情性 词义演变 词义演变成因
下载PDF
反思性情感视角下的受众情感反转机制研究
10
作者 范美乐 刘英杰 《声屏世界》 2024年第4期96-99,共4页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网络空间中情感也更加多元复杂,由此出现了一系列情感道德问题。2020年B站账号“卡夫卡松饼君”账号评论区情感空间中出现了情感反转的道德问题,通过对其评论区的数据挖掘与分析发现,用户情感经历了初始情感附...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网络空间中情感也更加多元复杂,由此出现了一系列情感道德问题。2020年B站账号“卡夫卡松饼君”账号评论区情感空间中出现了情感反转的道德问题,通过对其评论区的数据挖掘与分析发现,用户情感经历了初始情感附加、情感唤醒、情感表达、情感规制四个环节。针对此现象,文章提出应通过及时关注受众情绪、核查账号及内容、受众自觉举报等方式,共同营造一个风清气朗的网络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念账号 情感空间 反思性情 情感反转
下载PDF
比较性情境在地理高考试题中的运用
11
作者 乔如意 《美眉》 2024年第1期0115-0117,共3页
比较性情境属于一个有代表性的情境,它主要用来评价学生的理解、分析及应用能力,通常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作者以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为切入点,整理出这些年来比较性情境在地理高考试题中的应用,然后分析其中的解题技巧与方法... 比较性情境属于一个有代表性的情境,它主要用来评价学生的理解、分析及应用能力,通常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作者以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为切入点,整理出这些年来比较性情境在地理高考试题中的应用,然后分析其中的解题技巧与方法,为培养学生的地理比较能力、提高学科成绩等提供支持与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性情 地理高考 运用策略
下载PDF
浅论《诗经·周南》中的政治秩序与性情教化
12
作者 王文涛 《今古文创》 2024年第3期7-9,共3页
《周南》历来被儒家学者视为“正风”,这些诗歌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富有哲理的诗句,引导人们修身齐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突出体现了《诗经》的诗教作用。基于此,本文对《诗经·周南》篇进行解读,并分析这些诗歌是如何通过诗意... 《周南》历来被儒家学者视为“正风”,这些诗歌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富有哲理的诗句,引导人们修身齐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突出体现了《诗经》的诗教作用。基于此,本文对《诗经·周南》篇进行解读,并分析这些诗歌是如何通过诗意的表达传达出政治秩序的观念以及性情教化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周南》 政治秩序 性情教化
下载PDF
从《复性书》试析李翱性情观
13
作者 李俊 《人文天下》 2024年第5期74-80,共7页
青年李翱取法先秦儒学,以“性”为出发点,构建了一个包括“性”“情”“性情关系”在内的性情观。在《复性书》中,李翱深入探讨了“性”“情”的来源、构成和功能等问题,明确提出人之“性”皆是“圣贤之性”,而“情”则是阻碍个体“复... 青年李翱取法先秦儒学,以“性”为出发点,构建了一个包括“性”“情”“性情关系”在内的性情观。在《复性书》中,李翱深入探讨了“性”“情”的来源、构成和功能等问题,明确提出人之“性”皆是“圣贤之性”,而“情”则是阻碍个体“复性”的重要因素,李翱还详细阐述了在两者间存在的四种关系。李翱的性情观反映了儒学人性论的发展趋势,即通过义理来肯定人的本性,以“道德”之“性”作为人性论的基础,将学说的重心调整至功夫论。这一思路对宋明理学的人性论和功夫论建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翱 性情 先秦儒学 人性论 重心调整 四种关系 人的本性 宋明理学
下载PDF
高中《逻辑与思维》教学中的整体性情境设计初探——以“概念的概述”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静慧 《中小学教材教学》 2023年第5期49-52,共4页
开设“逻辑与思维”并不只是为高中生增加一门培养思维方式、训练思维技能的课程,它承载了提升高中生思维素养和增强其思想政治素质等多维教育使命。概言之,这门课程的核心目标是促进高中生科学精神核心素养的养成。对一节课进行整体性... 开设“逻辑与思维”并不只是为高中生增加一门培养思维方式、训练思维技能的课程,它承载了提升高中生思维素养和增强其思想政治素质等多维教育使命。概言之,这门课程的核心目标是促进高中生科学精神核心素养的养成。对一节课进行整体性情境设计,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螺旋式上升发展。整体性情境设计的操作要点包括:坚持素养立意,凝练情境主题;活用思维方法,整体设计情境;凸显思维进阶设计,坚持知识学习与价值引领相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编三科教材 高中思想政治 逻辑与思维 整体性情境设计
下载PDF
论竟陵派“性情”说与“真诗精神”观
15
作者 李永贤 周道河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1-99,共9页
明代诗人对“真诗”的追求多强调主体“性情”之真,他们因对于“性情”的理解不同而产生出相异的诗学主张。钟惺、谭元春论“真诗精神”,分别从德性与才性两个方面对主体“性情”提出要求:一、主体德性之正,强调诗歌所表现的情感不能违... 明代诗人对“真诗”的追求多强调主体“性情”之真,他们因对于“性情”的理解不同而产生出相异的诗学主张。钟惺、谭元春论“真诗精神”,分别从德性与才性两个方面对主体“性情”提出要求:一、主体德性之正,强调诗歌所表现的情感不能违反儒家伦理之道,是对“风雅”精神的继承;二、主体才性之奇,强调诗歌应展现出文采之奇秀与语言之简练,是对道家自然观的阐发。为了获取“真诗精神”,他们认为需要用“养气”的方式涵养主体“性情”,进而通过虚静内心和饱读诗书的路径加以修炼。“养气”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主体之“性情”与古人相合,德性与才性相融并呈现出“厚”的状态,便构成了“真诗精神”的外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竟陵派 性情 真诗精神 养气
下载PDF
网络社群的承认政治、游戏性情感与物化
16
作者 蒋磊 《文化研究》 2023年第1期171-186,共16页
网络社群研究的“身份认同”和“虚拟性”视角,可能遮蔽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因此,不妨以“承认”替代“认同”,以“游戏性”替代“虚拟性”。网络社区中形成的各类趣缘群体,常以言语或图像符号表达反抗,其目的在于寻求情感关怀、权利赋予... 网络社群研究的“身份认同”和“虚拟性”视角,可能遮蔽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因此,不妨以“承认”替代“认同”,以“游戏性”替代“虚拟性”。网络社区中形成的各类趣缘群体,常以言语或图像符号表达反抗,其目的在于寻求情感关怀、权利赋予和价值共识,也即“为承认而斗争”,而情感成为斗争的动力。在“帝吧出征”、饭圈文化和豆瓣小组中,网络青年通过表达愤怒感、渲染恐惧感来应对冒犯与威胁,通过制造愉悦感、建立希望感来抵抗剥夺与压抑。然而,由于电脑、手机等新媒介塑造了网络一代人的情感结构,使其情感经验带有鲜明的“游戏性”特点。游戏性情感具有“不严肃”、机械复制、角色扮演等特征,使得网络青年在为承认而斗争时,时常将他人或自身非人化、物化,导致“虚假承认”。综上所述,网络社群中的符号斗争,本意是为获取承认,但由于网络文化的游戏性,使得网络青年遗忘了承认的初衷,最终导致他者与自我关系的物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社群 趣缘群体 承认的政治 游戏性情 物化
下载PDF
元代《诗经》学与元人诗歌“性情”论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珏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2-137,共6页
元人对《诗经》审美与政教两种特质的看法,正对应其不同的诗歌“性情”论。一方面,元人以《诗经》发乎自然的审美特质为榜样,强调“性情之真”,认为诗歌应发乎淳正之真情,不求于工而自工。另一方面,元人以《诗经》止乎礼义的政教功用为... 元人对《诗经》审美与政教两种特质的看法,正对应其不同的诗歌“性情”论。一方面,元人以《诗经》发乎自然的审美特质为榜样,强调“性情之真”,认为诗歌应发乎淳正之真情,不求于工而自工。另一方面,元人以《诗经》止乎礼义的政教功用为楷模,强调“性情之正”,认为诗歌应有补于世,辞义并重,注重在抒情与教化之中寻找平衡。基于这两种“性情”论,元人主张以学问涵养性情,并认为元诗诞于盛世,可追《诗经》。元人关于《诗经》与诗歌“性情”的讨论,对古代诗学理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诗经》学 诗歌 性情
下载PDF
羊的性情及其对生产性能的影响研究进展
18
作者 黄桥深 汪水平 +1 位作者 黄棋 操鹏飞 《中国畜牧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5-59,共5页
动物性情是一种能反映家畜情绪变化、侵略性及警觉性等多种表型的复杂特征,包括逃避反应、好斗性、自我修饰和认知反应等,与生产性能、免疫机能及福利状况等密切相关。本文介绍羊的性情、评定方法及遗传水平,分析影响羊性情的因素,以期... 动物性情是一种能反映家畜情绪变化、侵略性及警觉性等多种表型的复杂特征,包括逃避反应、好斗性、自我修饰和认知反应等,与生产性能、免疫机能及福利状况等密切相关。本文介绍羊的性情、评定方法及遗传水平,分析影响羊性情的因素,以期对羊的性情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同时,剖析性情对羊生产性能的影响,为性情选择在养羊生产中应用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情 生产性能
下载PDF
性情·风气·识裁:章学诚论朱陆异同 被引量:1
19
作者 何俊 吴洁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3-118,共6页
朱陆异同是理学史上一大公案,与前贤不同,章学诚认为,朱陆异同根源于“沉潜”与“高明”两种性情之差异,而朱陆后学陷入争讼,乃是囿于“循环衰盛,互为其端”的风习而不自知,只有拥有证之于事与理的“独断于一心”的识裁能力,才能从根本... 朱陆异同是理学史上一大公案,与前贤不同,章学诚认为,朱陆异同根源于“沉潜”与“高明”两种性情之差异,而朱陆后学陷入争讼,乃是囿于“循环衰盛,互为其端”的风习而不自知,只有拥有证之于事与理的“独断于一心”的识裁能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朱陆之争。章学诚的朱陆异同论超越了宋明理学的论学藩篱,以性情、风气、识裁的观念,打开了朱陆异同的智识主义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学诚 朱熹 陆九渊 性情 风气 识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