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然表达与时代伦理——论17年时期的民歌改造
1
作者 张雨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6期100-103,共4页
1950年代的新民歌改造,其动机是为诗歌提供历史资源与民间活力,这种大规模的艺术实验,为新诗发展和民歌传承留下沉重的历史教训。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看,天人合一的古典哲学瓦解了,而人定胜天的时代精神并没有转变为稳定的审美的生命态度... 1950年代的新民歌改造,其动机是为诗歌提供历史资源与民间活力,这种大规模的艺术实验,为新诗发展和民歌传承留下沉重的历史教训。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看,天人合一的古典哲学瓦解了,而人定胜天的时代精神并没有转变为稳定的审美的生命态度;从抒情主体来看,民歌从山野之民的自然抒情走向社会之人的国家抒情,新民歌在时代的高音区失去了性情表达的朴素与真实。在此情况下,自然世界成为托物言志的工具,抒情主体变得空洞,风行一时的比兴之体,景与情、物与人之间失去了基本的美学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歌改造 自然 自然性情 比兴
下载PDF
嵇康的自然观及其以“自然”为核心的生命实践和价值追求 被引量:1
2
作者 相福星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19年第3期66-75,共10页
嵇康以汉代元气论为基础构建起了以"和"为最高价值取向的整体自然观,把元气自然观上升到本体论高度,认为万物皆归于自然,禀元气之自然而生,亦皆有其相应自然之理,自然之理作用于人便是人之自然性情。万物顺应自然之理而变化发... 嵇康以汉代元气论为基础构建起了以"和"为最高价值取向的整体自然观,把元气自然观上升到本体论高度,认为万物皆归于自然,禀元气之自然而生,亦皆有其相应自然之理,自然之理作用于人便是人之自然性情。万物顺应自然之理而变化发展,最终达到"自然之和"的最高理想境界。继而嵇康又以"自然"为基础,提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人生哲学及其政治哲学命题。所以,嵇康的"自然"是一个融合了天道人道、由天及人的概念,他以"自然"为基点建立了包括宇宙生成、天人关系、价值追求和理想政治在内的一系列观点。"自然"是嵇康思想体系和人生实践的价值依据、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之体 自然之理 自然性情 自然之和 越名教而任自然
下载PDF
与道进退,淡乃其至:张栻的人生境界与诗歌书写 被引量:1
3
作者 曾维刚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3-151,共9页
张栻开创南轩学派,为南宋中兴时期著名学者,也是一位个性突出的作家。他一生与道进退,矢志致君泽民的事业,其诗歌即有深入表现,渗透着以道自任、忧患民瘼的精神情怀。与社会政治中“汲汲然惟恐其道之终不行”内在相通,赋性冲和、钟情自... 张栻开创南轩学派,为南宋中兴时期著名学者,也是一位个性突出的作家。他一生与道进退,矢志致君泽民的事业,其诗歌即有深入表现,渗透着以道自任、忧患民瘼的精神情怀。与社会政治中“汲汲然惟恐其道之终不行”内在相通,赋性冲和、钟情自然是其个性品格的另一面,并对其创作产生影响,自然山水在其诗中表现充分。他主张学者不汩利禄,不眩文采,“淡乃其至”成为其人生境界与诗学追求,他往往以冲和的语言、平淡的意象营造出淡雅诗境。明道义而抒性情,以思理慧性见长,是宋代诗学乃至宋学的特色,张栻与道进退、淡乃其至的人生境界与诗歌书写可谓典型,对南宋中兴时期学术发展与多元诗学风貌的建构具有特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栻 与道进退 自然性情 人生境界 诗歌书写 南宋中兴 湖湘学派
下载PDF
“化工”与情感直白——析李贽艺术创作观
4
作者 肖鹰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4-49,共6页
以李贽的《化工》为中心,结合其《读肤律说》《琴赋》等文,探讨李贽的艺术创作观,可以发现,李贽借"化工"概念,不仅表达了可以追溯到庄子的"尚自然,反巧饰"的艺术精神,而且他将"造化无工"发展到了相当彻... 以李贽的《化工》为中心,结合其《读肤律说》《琴赋》等文,探讨李贽的艺术创作观,可以发现,李贽借"化工"概念,不仅表达了可以追溯到庄子的"尚自然,反巧饰"的艺术精神,而且他将"造化无工"发展到了相当彻底的地步,不仅颠覆了载道育文的儒家教化美学,而且也突破了道家的幽妙空灵的美学理想——他提出的是以个性解放为内涵,以自由表现为形式的自然主义艺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贽 化工 性情自然
下载PDF
论李贽的诗学思想与诗歌创作 被引量:2
5
作者 左东岭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8-94,共7页
李贽历来都是作为思想家和文学批评家被学界所重视,较少关注其在明代诗歌史上的作用与地位。本文认为,李贽的诗学思想不仅坚持了性灵诗学的主体性与境界论原则,同时还直接提出了对格调说的质疑与真情表达的诗学观念。他的诗歌创作实现... 李贽历来都是作为思想家和文学批评家被学界所重视,较少关注其在明代诗歌史上的作用与地位。本文认为,李贽的诗学思想不仅坚持了性灵诗学的主体性与境界论原则,同时还直接提出了对格调说的质疑与真情表达的诗学观念。他的诗歌创作实现了其诗学主张,主要表现为:一是其具体人格性情的真实写照,二是其超然自得人生境界的吟咏,三是其晚年凄凉心境的真情流露与对亲情、友情的渴望。这些都从不同侧面体现了李贽真实自然的性情诗学观念,从而使其不仅成为公安派的先声,同时也显示了其晚明性灵诗派过渡人物的鲜明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灵诗学 自然性情 人格境界 过渡人物
下载PDF
琴乐之“意趣”及其历史形成 被引量:1
6
作者 臧卓敏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22-128,共7页
从陈拙提出“调弄之趣”,到徐上瀛从不同角度论述琴乐之“趣”,意趣在古琴演奏美学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意趣说”的形成与明清文人崇尚自然性情的美学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意趣是审美主体自然性情的美感体验,是真善美的统一。在审美... 从陈拙提出“调弄之趣”,到徐上瀛从不同角度论述琴乐之“趣”,意趣在古琴演奏美学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意趣说”的形成与明清文人崇尚自然性情的美学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意趣是审美主体自然性情的美感体验,是真善美的统一。在审美主体“情”的支配下,不同的琴乐之趣相互碰撞、融合,变化无穷。意趣的生成不仅是音乐形式美和内容美高度统一的结果,也与审美主体性情、品德的修养有着密切的关系。“意趣说”的形成丰富了琴乐之“意”的内涵,填补了音响呈现与意境生成之间的空白,令琴人“由艺臻道”的思路更加清晰顺畅。同时,它对明清琴乐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遏制了滥制琴歌的风气,推动了古琴流派的繁荣,促进了技法论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趣 自然性情 音响呈现 意境 演奏美学
下载PDF
陈法诗文论略
7
作者 韦丹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28-30,共3页
陈法不仅是乾嘉时期著名的理学家、治水专家、教育家,他的诗文在当时的黔中诗坛上也有一定成就。诗文反映了他的人生历程,展现了清代中期士人在独特社会背景下的宦海浮沉;他的诗义理融洽,体现其理学思想,流露出自然性情;又因深受儒家思... 陈法不仅是乾嘉时期著名的理学家、治水专家、教育家,他的诗文在当时的黔中诗坛上也有一定成就。诗文反映了他的人生历程,展现了清代中期士人在独特社会背景下的宦海浮沉;他的诗义理融洽,体现其理学思想,流露出自然性情;又因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其诗还反映了儒学修养下他自身的光辉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法 诗文 人生历程 自然性情 光辉人格
下载PDF
清康熙刻本宝纶堂集 被引量:1
8
作者 刘畅 《中国典籍与文化》 CSSCI 1995年第1期66-67,共2页
宝纶堂集十卷,清陈洪绶撰。清康熙三十年(1691)刻本。二册。半页十行二十字。四周单边,白口,单鱼尾,书口上刊“宝纶堂集”。扉页内题“陈章侯先生遗集宝纶堂藏版”。框高19.1厘米,宽13.9厘米。每卷首题“暨阳陈洪绶章侯著男字购辑孙... 宝纶堂集十卷,清陈洪绶撰。清康熙三十年(1691)刻本。二册。半页十行二十字。四周单边,白口,单鱼尾,书口上刊“宝纶堂集”。扉页内题“陈章侯先生遗集宝纶堂藏版”。框高19.1厘米,宽13.9厘米。每卷首题“暨阳陈洪绶章侯著男字购辑孙豸对读”。前有孟远撰《陈洪绶传》及康熙三十年罗坤、胡其毅序,后有程象复跋。钤印有“梅花十里读书楼”“家世枫溪”。陈洪绶,字章侯,号老莲,又号老迟。明清之际著名书画家。工山水人物。崇祯中,怀宗闻其名,召为供奉,不拜。弘光中待诏南都。甲申变后,落发为僧,自号悔迟,“既悔碌碌尘寰致身之不早,而又悔才艺誉名之滋累”(孟序)。为人素豪放,又因国变而颓然自狂。书、画、文俱佳。画坛有盛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纶 陈洪绶 明清之际 陈洪绥 书画家 三十年 自然性情 七言绝句 五言绝句 人生态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