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性未善”:董仲舒教化思想的逻辑起点
被引量:
1
1
作者
周春兰
《衡水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36-38,117,共4页
人性未善,待教而为善,这是董仲舒思考教化何以可能的逻辑起点。在他看来,"未善"的人性是个"质朴的东西",它包含着潜在的"善质"和"恶质"。教化在潜在的"善质"和"恶质"向现...
人性未善,待教而为善,这是董仲舒思考教化何以可能的逻辑起点。在他看来,"未善"的人性是个"质朴的东西",它包含着潜在的"善质"和"恶质"。教化在潜在的"善质"和"恶质"向现实之善恶的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一方面使潜在的善质转变为现实之善,另一方面抑制潜在的恶质转变为现实之恶。而这个"未善"的人性对应的是广大的"中民之性",教化好这一部分人,对于大一统王朝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性未善
善
质
恶质
教化
中民之
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性未善”与“成性之教”:董仲舒论人性与教化
被引量:
1
2
作者
李慧子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1-6,14,共7页
董仲舒批判性地继承了孟子性善论:他一方面认同孟子将人性中的仁义归因于天,另一方面又批评孟子把人性中的善质当成美德,把“性未善”说成“性已善”,忽略圣人与普通人资质的差异。董仲舒认为天人相副,天道有阴阳,人性也有善恶。人所以...
董仲舒批判性地继承了孟子性善论:他一方面认同孟子将人性中的仁义归因于天,另一方面又批评孟子把人性中的善质当成美德,把“性未善”说成“性已善”,忽略圣人与普通人资质的差异。董仲舒认为天人相副,天道有阴阳,人性也有善恶。人所以能为善去恶,不仅是因为人性好善憎恶,还由于心有栣之节制功能。他提出“民性”的概念,说明“民有善质”,但“民未能善”,因此“性待教而为善”。教化的目的是成就善性,“继天而成于外”。董仲舒的教化论分成四点。其一,天子的根本使命是教化民众,只有人民实现善性,国家才能实现善治;其二,以礼教度制防乱、安情导志;其三,以乐教感动人心、移风易俗;其四,正心养气、以义养心以培养圣人之心。董仲舒的人性论与教化论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性未善
人
性
论
成
性
之教
教化思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董仲舒的“性未善说”
3
作者
李荣亮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8年第6期9-11,18,共4页
董仲舒是我国西汉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性未善说"是其人性论的核心,也是教化理论的逻辑起点。董仲舒的"性未善说"主要强调的是人的可塑性,实际上是为他的教化说服务,是为其"德政"理想服务。其人具...
董仲舒是我国西汉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性未善说"是其人性论的核心,也是教化理论的逻辑起点。董仲舒的"性未善说"主要强调的是人的可塑性,实际上是为他的教化说服务,是为其"德政"理想服务。其人具有可教性的思想对当代教育也具有启迪意义。本文主要从性三品说的提出、性之含义及性待教而善说三个方面来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化
德政
性未善
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儒家人性论的社会政治化及其影响——以董仲舒人性论的内在逻辑结构为视角
被引量:
3
4
作者
崔迎军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1-74,共4页
人性论是传统儒家思想的重要论题,先秦儒家从伦理和教化的视角对其展开了深入讨论。汉代董仲舒一改先秦儒家人性善恶的理路,以天人关系立论,引"情"入"性",从社会政治的视角提出了"性未善"、"性待教...
人性论是传统儒家思想的重要论题,先秦儒家从伦理和教化的视角对其展开了深入讨论。汉代董仲舒一改先秦儒家人性善恶的理路,以天人关系立论,引"情"入"性",从社会政治的视角提出了"性未善"、"性待教而善"的人性理论,不仅为王道教化提供了人性依据,而且从现实社会政治层面对人性论展开了探讨,他的这一创举,深刻影响了汉代以来中国封建社会政治伦理的融合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
性
论
天人感应
性未善
性
三品
教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董仲舒人性论浅议
被引量:
1
5
作者
高春菊
《衡水师专学报》
2003年第1期11-13,共3页
西汉中期 ,董仲舒在批判地继承孟子性善论和荀子性恶论的基础上 ,阐述了自己对人性的认识 :性未善 ;教而后善 ;性三品之分 ;义重于利。他的人性论观点是对孟子性善论和荀子性恶论的综合 ,它的提出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 。
关键词
董仲舒
人
性
论
孟子
荀子
性未善
论
性
恶论
人
性
学说
思想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董仲舒人性论的特质及其影响
6
作者
崔迎军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38-41,共4页
董仲舒在汉代"大一统"政治建构的特殊历史时期,总结并改造先秦诸子人性论,从天人关系的高度为人性寻求终极依据,引情入性,对人性善恶做了"性未善"的悬置判断,并将人性分为圣人之性、中民之性、斗筲之性三个等级,提...
董仲舒在汉代"大一统"政治建构的特殊历史时期,总结并改造先秦诸子人性论,从天人关系的高度为人性寻求终极依据,引情入性,对人性善恶做了"性未善"的悬置判断,并将人性分为圣人之性、中民之性、斗筲之性三个等级,提出"性待教而善",为王道教化提供人性依据,其人性理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为汉代"大一统"皇权专制政治乃至整个封建社会的稳定奠定了伦理基础,深刻地影响了后来人性理论的发展,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
性
性未善
天人关系
性
待教而
善
大一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性未善”:董仲舒教化思想的逻辑起点
被引量:
1
1
作者
周春兰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学院
出处
《衡水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36-38,117,共4页
文摘
人性未善,待教而为善,这是董仲舒思考教化何以可能的逻辑起点。在他看来,"未善"的人性是个"质朴的东西",它包含着潜在的"善质"和"恶质"。教化在潜在的"善质"和"恶质"向现实之善恶的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一方面使潜在的善质转变为现实之善,另一方面抑制潜在的恶质转变为现实之恶。而这个"未善"的人性对应的是广大的"中民之性",教化好这一部分人,对于大一统王朝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董仲舒
性未善
善
质
恶质
教化
中民之
性
Keywords
Dong zhong-shu
not good in human nature
good quality
evil quality
cultivation
the nature of ordinary people
分类号
B234.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性未善”与“成性之教”:董仲舒论人性与教化
被引量:
1
2
作者
李慧子
机构
成均馆大学儒学与东方哲学院
出处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1-6,14,共7页
文摘
董仲舒批判性地继承了孟子性善论:他一方面认同孟子将人性中的仁义归因于天,另一方面又批评孟子把人性中的善质当成美德,把“性未善”说成“性已善”,忽略圣人与普通人资质的差异。董仲舒认为天人相副,天道有阴阳,人性也有善恶。人所以能为善去恶,不仅是因为人性好善憎恶,还由于心有栣之节制功能。他提出“民性”的概念,说明“民有善质”,但“民未能善”,因此“性待教而为善”。教化的目的是成就善性,“继天而成于外”。董仲舒的教化论分成四点。其一,天子的根本使命是教化民众,只有人民实现善性,国家才能实现善治;其二,以礼教度制防乱、安情导志;其三,以乐教感动人心、移风易俗;其四,正心养气、以义养心以培养圣人之心。董仲舒的人性论与教化论密切相关。
关键词
董仲舒
性未善
人
性
论
成
性
之教
教化思想
Keywords
Dong Zhongshu
not good in human nature
theory of human nature
cultivation for human nature to be good
theory of moral cultivation
分类号
B234.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董仲舒的“性未善说”
3
作者
李荣亮
机构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天津行政学院
出处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8年第6期9-11,18,共4页
基金
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5CKS018)
文摘
董仲舒是我国西汉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性未善说"是其人性论的核心,也是教化理论的逻辑起点。董仲舒的"性未善说"主要强调的是人的可塑性,实际上是为他的教化说服务,是为其"德政"理想服务。其人具有可教性的思想对当代教育也具有启迪意义。本文主要从性三品说的提出、性之含义及性待教而善说三个方面来论述。
关键词
教化
德政
性未善
说
Keywords
cultivation
benevolent rule
Human Nature Is Not Good or Ev
分类号
B234.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儒家人性论的社会政治化及其影响——以董仲舒人性论的内在逻辑结构为视角
被引量:
3
4
作者
崔迎军
机构
兰州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1-74,共4页
文摘
人性论是传统儒家思想的重要论题,先秦儒家从伦理和教化的视角对其展开了深入讨论。汉代董仲舒一改先秦儒家人性善恶的理路,以天人关系立论,引"情"入"性",从社会政治的视角提出了"性未善"、"性待教而善"的人性理论,不仅为王道教化提供了人性依据,而且从现实社会政治层面对人性论展开了探讨,他的这一创举,深刻影响了汉代以来中国封建社会政治伦理的融合和发展。
关键词
人
性
论
天人感应
性未善
性
三品
教化
分类号
B234.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董仲舒人性论浅议
被引量:
1
5
作者
高春菊
机构
衡水师范专科学校法政系
出处
《衡水师专学报》
2003年第1期11-13,共3页
文摘
西汉中期 ,董仲舒在批判地继承孟子性善论和荀子性恶论的基础上 ,阐述了自己对人性的认识 :性未善 ;教而后善 ;性三品之分 ;义重于利。他的人性论观点是对孟子性善论和荀子性恶论的综合 ,它的提出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 。
关键词
董仲舒
人
性
论
孟子
荀子
性未善
论
性
恶论
人
性
学说
思想家
Keywords
Dong Zhong-shu
the theory of human nature
Meng Zi
Xun Zi
分类号
B234.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董仲舒人性论的特质及其影响
6
作者
崔迎军
机构
兰州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38-41,共4页
文摘
董仲舒在汉代"大一统"政治建构的特殊历史时期,总结并改造先秦诸子人性论,从天人关系的高度为人性寻求终极依据,引情入性,对人性善恶做了"性未善"的悬置判断,并将人性分为圣人之性、中民之性、斗筲之性三个等级,提出"性待教而善",为王道教化提供人性依据,其人性理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为汉代"大一统"皇权专制政治乃至整个封建社会的稳定奠定了伦理基础,深刻地影响了后来人性理论的发展,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关键词
人
性
性未善
天人关系
性
待教而
善
大一统
Keywords
humanity
humanity not yet good
Grand Unifica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ture and hu-man beings
分类号
B234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性未善”:董仲舒教化思想的逻辑起点
周春兰
《衡水学院学报》
201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性未善”与“成性之教”:董仲舒论人性与教化
李慧子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试论董仲舒的“性未善说”
李荣亮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儒家人性论的社会政治化及其影响——以董仲舒人性论的内在逻辑结构为视角
崔迎军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董仲舒人性论浅议
高春菊
《衡水师专学报》
200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董仲舒人性论的特质及其影响
崔迎军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1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